一、高铝质耐磨浇注料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功起,吴玉锋,杨天伟,李彬,王朝辉[1](2021)在《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文中提出城市垃圾的处置已成为全球各国及各地政府面临的最严峻的城市问题之一,垃圾焚烧作为重要的处理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减容减重的目的,而且还可以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实现垃圾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垃圾焚烧炉作为一种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使用过程中垃圾物化特性、焚烧温度、烟气成分等因素均会对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的寿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开发耐高温、耐腐蚀、长寿命的关键服役材料是保证垃圾焚烧炉正常有序运转以及安全生产的关键。典型的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有耐火材料、金属管壁面涂层材料、烟气处理材料等。近年来,随着垃圾焚烧炉向大型化、自动化方向发展,现有的普通耐火材料很难满足垃圾焚烧炉用耐火性能的要求,因此垃圾焚烧炉对耐火材料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特殊要求。当前焚烧炉用耐火材料的研究主要围绕垃圾焚烧炉不同部分及不同焚烧气氛条件下耐火材料的特殊要求,进行含铬耐火材料抗蚀性能的研究以及以碳化硅为代表的无铬化耐火材料的研发。垃圾焚烧过程产生大量富含酸性腐蚀性气体及卤盐的飞灰颗粒,极易对焚烧炉金属管壁造成严重侵蚀,因此学者和企业积极开发抗腐蚀性涂层防护材料。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堆焊涂层防护材料、热喷涂防护材料以及激光熔覆防护材料的研发。垃圾焚烧烟气的无害化处置,也是垃圾焚烧技术开发以及关键服役材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烟气脱N、脱S催化剂材料的开发、烟气处理用除尘过滤材料的研制,尤其是耐高温耐腐蚀新型纤维材料的长寿化设计。本文根据典型垃圾焚烧炉类型及其特点,综述了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所需的耐火材料、金属管壁面涂层材料、烟气处理材料等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目前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燕[2](2021)在《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骨料/基质界面调控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因具有较高的荷重软化温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而被广泛应用于水泥回转窑过渡带。随着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窑炉大型化、替代燃料的应用以及节能要求的提升,该材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目前来看,耐火材料轻量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直接以多孔骨料替代致密骨料可以显着降低材料导热系数,但是,较高的气孔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碱侵蚀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开发力学性能和抗碱侵蚀性能优良的低导热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对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采用多孔莫来石替代均化矾土作为骨料,制备轻量化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通过在多孔莫来石骨料表面引入玻璃陶瓷涂层对骨料与基质之间界面进行调控,以期实现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碱侵蚀性能的提升。首先,借助赛格尔公式设计玻璃陶瓷涂层,研究涂层与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中多孔莫来石骨料和基质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其次,采用涂覆玻璃陶瓷涂层的多孔莫来石骨料制备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并通过巴西劈裂实验和DIC技术研究玻璃陶瓷涂层对轻量莫来石-碳化硅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在模拟碱蒸气侵蚀条件下,研究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的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变化,揭示玻璃陶瓷涂层对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抗碱侵蚀性能的影响。通过上述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Li2O-Al2O3-SiO2玻璃陶瓷涂层的熔融温度与Al2O3/SiO2比值成正相关性,而添加ZrO2可以进一步提高熔融温度。110℃干燥后含ZrO2玻璃陶瓷涂层与多孔莫来石骨料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可以直接作为原料用于制备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经1500℃处理后,玻璃陶瓷涂层可以封闭多孔莫来石骨料表面大部分开口气孔。(2)采用涂覆玻璃陶瓷涂层的多孔莫来石骨料取代50 vol%的均化矾土骨料时,玻璃陶瓷涂层增强了骨料与基质间的陶瓷结合能力,阻碍了所制得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在断裂过程中裂纹沿骨料与基质界面扩展。与传统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相比,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的耐压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53.1%和42.1%。(3)采用均化矾土、多孔莫来石、涂覆玻璃陶瓷涂层的多孔莫来石作为骨料,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表现出不同的抗碱侵蚀性能。涂覆玻璃陶瓷涂层的多孔莫来石骨料与基质界面处形成的玻璃相阻碍了碱蒸气向材料内部渗入,同时通过吸收部分碱蒸气并形成液相,进一步保护多孔骨料免受碱侵蚀,从而使具有玻璃陶瓷涂层的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抗碱侵蚀性能。
吕振飞[3](2020)在《用废电瓷制备免烧成耐高温材料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冶金、陶瓷、矿业、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宗固废种类多、数量大、环境污染重,研究利用相关固废制备高值矿物材料技术非常迫切。本论文针对国内废电瓷大量用于填埋/铺路等低值减量性消化现状及我国耐火矿物原料的储量降低/开采成本高/环境影响大等突出问题,基于废电瓷的块状、可颗粒化、致密有硬度及具有一定耐高温性能等特性,充分挖掘废电瓷可高值化利用潜力,研究以废电瓷为主要原料制备可在1100-1300°C温度范围内使用的耐高温材料,解决废电瓷中色釉料组分高温容易产生液相对材料高温性能有害影响的突出问题,对于拓展废电瓷高值规模化利用途径、节约耐火原料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对废电瓷原料表征分析结果,研究废电瓷色釉料组分在高温下物相优化调控行为及性能有害组分的屏蔽效果。结果表明废电瓷坯体在1250°C高温下微观结构基本保持稳定;研究了色釉料包覆剂的组分设计及其在色釉料接触层区域与色釉料高温下液相组分反应生成新的耐高温物相,发现新物相有更优耐高温性能对色釉料中性能有害组分有很好的“屏蔽”效应,减弱其劣化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全体量废电瓷耐高温材料制备工艺,结果表明粗颗粒:中颗粒:细粉的比例为35:30:35时,经1200℃热处理3 h后试样综合性能最佳,其常温抗折强度为33.20 MPa,常温抗压强度为89.48 MPa。(2)分别研究添加铝灰和铝矾土熟料细粉对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铝灰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25.31 MPa和67.48 MPa,相对全体量废电瓷制备的试样分别提高了59%和40%;添加25%铝矾土熟料细粉试样的常温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28.15 MPa和81.41 MPa,相对全体量废电瓷制备试样分别提高了77%和69%。分析认为添加适量铝灰后材料中原位生成的纤维状/针状莫来石和晶须状/柱状刚玉产生桥联效应,均可增加材料内部阻碍裂纹扩展的路径,协同增韧提高材料的力学强度;适量的铝矾土熟料细粉可以促进高温液相反应中莫来石晶体的生成,保持试样高温形状稳定。(3)研究添加不同结合剂和硅溶胶在不同温度对试样强度协同贡献机理,结果表明硅溶胶结合剂中低温强度获得主要依靠-Si-O-Si-的胶结作用,添加磷酸二氢铝后会在中温时生成偏磷酸铝及其聚合物,提高试样中温强度;添加偏高岭土后可促进莫来石和尖晶石晶核在试样内形成,有利于提高其高温强度。获得偏高岭土/硅溶胶制备废电瓷基免烧成材料的抗折强度-热处理温度关系,揭示材料抗热震性增强机理。
安建成[4](2020)在《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铝矾土是我国的战略资源,合成矾土基莫来石为我国丰富的铝矾土资源提供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合成的矾土基均质莫来石应用过程中存在热态结合强度低、抗热震性较差以及不耐侵蚀等弱点。在莫来石材料中引入SiC,可弥补其不足,但目前采用外加SiC或碳热还原原位生成SiC的方法,存在机械混合不均匀、烧结难度大或工艺复杂、成本高、不易产业化的缺点。为此,本工作以合成矾土基均质莫来石骨料和细粉为主要原料,以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引入Si粉,利用Si高温还原气氛下原位生成非氧化物晶须的新方法来制备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研究了Si粉加入量、温度以及添加物(Al、Zn和SiC粉)对复相材料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莫来石中杂质对Si反应和SiC晶须生长的催化机理,SiC和O’-Si Al ON在复杂体系中的生长机理,以及晶须状SiC和O’-Si Al ON对复相材料增强增韧机理等,研究结果如下:在矾土基莫来石体系中引入Si粉,在高温埋炭条件下,Si可与C、CO、N2等反应,生成非氧化物SiC和O’-Si Al ON晶须,从而制备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SiC和O’-Si Al ON晶须填充气孔,并与莫来石直接结合,使复相材料结构致密、强度高,材料具有较好烧结性能。莫来石中的Fe2O3、Ti O2杂质可促进Si反应及催化晶须状SiC和O’-Si Al ON生长,不需外加催化剂,可形成材料内的自催化。SiC和O’-Si Al ON晶须的生长机制为VS和VLS。在引入Si粉的基础上,添加适量(1-2%)的Al、Zn和SiC粉,有助于Si反应生成晶须状SiC和O’-Si Al ON,并提高复相材料的致密度和强度。其原因在于添加物在高温下可增加试样中气相压力,促进气相传输、反应。而过量添加物使试样中气相压力过大而逸出,致使复相材料结构疏松,降低其烧结性能。矾土基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具有较高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优良的抗热震性,其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分别比莫来石砖提高10倍和2倍以上,Si粉的较佳加入量为10%。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提高的原因在于SiC和O’-Si Al ON与莫来石基体形成直接结合,起钉扎、锚固作用,增强效果显着;SiC和O’-Si Al ON晶须形成交叉连锁的网络结构,断裂时SiC和O’-Si Al ON晶须桥连、拔出以及裂纹偏转等,消耗大量断裂功,增韧效果显着。在引入Si粉的基础上,引入适量Al粉,材料中除形成晶须状SiC和O’-Si Al ON外,还生成针状Al N,且引入Al有助于非氧化物晶体发育长大,增强作用显着,高温强度提高80%。引入少量Zn(<1%)对复相材料高温机械性能影响不大,过量Zn粉会劣化材料高温性能,原由是Zn在高温下以气态逸出,破坏材料结构。引入1-5%的SiC粉,材料高温力学性能变化不大,抗热震性明显提高,主要由于SiC总量增加。矾土基莫来石砖抗碱侵蚀性较差,引入Si粉制备的复相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碱侵蚀性能。与莫来石材料相比,复相材料1100℃、1300℃碱侵蚀质量增重逐渐减小,强度增加。侵蚀层结构致密,试样内部SiC和O’-Si Al ON仍然存在,且其形貌与碱侵蚀实验前相同。再引入Al、Zn、SiC粉体后,复相材料均表现出良好的耐碱性,引入适量Al、Zn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复相材料的抗碱侵蚀性能,而引入SiC后复相材料的抗碱侵蚀性能略有降低。碱侵蚀的过程为:在活性较高的碱介质中,莫来石、Si Al ON和SiC首先与CO反应生成刚玉和石英相,然后K或K2O再与刚玉、石英或者直接与莫来石反应生成钾霞石、白榴石和高钾玻璃相,进而使复相材料遭到侵蚀。复相材料耐碱性改善的机理是试样中的SiC和O’-Si Al ON对结构的增强作用及其体系碱侵蚀后形成的钾玻璃相使材料结构致密化,阻碍了碱进一步进入试样内部。矾土基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其氧化特性为保护性氧化,即氧化时复相材料表面的O’-Si Al ON和SiC先氧化,氧化产物Si O2与莫来石中杂质形成玻璃膜,封闭气孔,阻碍氧气进入试样内部;氧化产物Si O2和Al2O3反应可形成含莫来石的致密保护层,可减少氧气进入试样。引入适量的Al、Zn和SiC粉,可提高复相材料的抗氧化性。
张千千[5](2020)在《硅溶胶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高温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仅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更要兼顾急冷急热等严苛条件下的工作性能,这就对耐火材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温工业使用广泛的矾土基耐火材料。有研究表明,硅溶胶在不定形耐火材料中有着改善材料高温性能的作用,尤其是抗热震性能,但在结合体系不同的定形耐火材料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在矾土基耐火材料中引入硅溶胶,探究其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希望今后能为硅溶胶在矾土基耐火材料的生产和应用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是在矾土基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了硅溶胶对矾土骨料和基质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先单独加入α-Al2O3微粉的添加方式,研究不同硅溶胶加入量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采用硅溶胶浸渍处理矾土基耐火材料中3~1mm矾土熟料颗粒的工艺,研究了骨料浸渍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硅溶胶对材料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硅溶胶浸渍矾土骨料,骨料表面变得较为平整,且因硅溶胶浓度不同,骨料表面的硅溶胶厚度和分布特征也不相同。在基质中添加硅溶胶,经高温煅烧后基质试样会产生轻微的膨胀,使其致密度降低。采用先单独加入α-Al2O3微粉的添加方式,在矾土基耐火材料中引入硅溶胶,对试样的常温强度不利。随着硅溶胶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烧后线变化率增加,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升高,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硅溶胶的加入量为1.5wt%时,常温强度最高,硅溶胶的加入量为3.0wt%时,高温抗折强度最高。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煅烧温度为1450℃时,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高温抗折强度最高。硅溶胶加入量和煅烧温度对荷重软化温度影响较小,且荷重软化温度不低于1580℃。经1400℃煅烧并热震后的试样,随着硅溶胶加入量的增加,抗热震性能提高;分别经1450℃和1500℃煅烧并热震后的试样,随着硅溶胶加入量的增加,抗热震性能先升高后降低,硅溶胶加入量为1.5wt%时,抗热震性能最好。硅溶胶可以降低莫来石化反应的温度,进而促进原位莫来石的形成,硅溶胶莫来石化作用的温度范围在1400~1450℃。以硅溶胶浸渍3~1mm矾土熟料为骨料制备的矾土基耐火材料,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均先升高后降低,最佳烧结温度为1450℃。经1450℃煅烧后的试样,随着硅溶胶浓度的提高,试样的烧后线变化率和显气孔率升高,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降低,高温抗折强度、荷重软化温度、抗热震性能提高。骨料浸渍所用硅溶胶中Si O2的质量分数为15%时,经1450℃煅烧后可制得综合性能最优的耐火材料。
许文婷,齐进,张文,丁顺义[6](2019)在《不同粒度氧化铝微粉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氧化铝微粉因具有分散性好、促烧结、增强力学性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中。氧化铝微粉粒度的差异可以导致微粉表面积、热力学特性等发生巨大变化,而这些性能的改变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的性能有所影响。以含3种不同粒度的氧化铝微粉为例,探讨了不同粒度的氧化铝微粉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性能的影响。
马龙斌[7](2019)在《高铝质高强浇注料耐磨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铝浇注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常用作一些工业窑炉的耐磨内衬材料,在新能源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电力、冶金、机械、化工及建材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改变骨料临界粒径大小和骨料与基质成分的方法来制备多种高铝浇注料预制件,比较它们的原砖面与内切面的冲蚀率,建立磨料颗粒的参数(速度、角度、磨料量等)和靶材参数(不同原料、临界粒径大小等)之间的关系,借助组成结构模型分析了原砖面与内切面的磨损机理,并讨论了现阶段耐火材料常温耐磨性试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高铝浇注料预制件原砖面冲蚀磨损有两个阶段:在冲蚀开始阶段基质是承受磨料冲蚀的主体,磨损率比较高;第二阶段随着基质的磨蚀、骨料暴露,体积磨损率逐渐降低,最终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临界粒径越大会使原砖面的体积磨损率进入稳定阶段的时间更长。内切面也存在体积磨损率随冲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并最终稳定的趋势,其下降的幅度较小,组件切割的位置随机导致内部切面的结构不确定,因此内切面的体积磨损率会有较小范围的波动。2、提高临界粒径会增加粗骨料的数量,当骨料粒径大于磨料粒径大小时抵抗冲击能力越强,在合理范围内增大临界粒径可以提高浇注料的耐磨性能。在冲蚀的开始阶段基质对耐磨性能起更大作用,而在较长的冲蚀时间下,骨料更能起到主导作用,改善骨料与基质的性能会显着增强浇注料的耐磨性能。3、在相同冲蚀条件下原砖面的体积磨损率比内切面高。原砖面基质占比较多,由于壁面效应导致表面堆积松散,耐磨性能较差,而浇注料的内部骨料与基质分布均匀,颗粒间紧密相嵌,耐磨性能较好。冲蚀角的增大使浇注料预制件冲蚀率随之变大,低冲角时由微切削主导冲蚀磨损,高冲角时变为脆性断裂主导;磨料速度的增大使冲蚀率随之变大,磨料具有更大的冲击动能。
吕宝磊,李洪涛,刘彦博,吕广超,李浩[8](2019)在《浅谈添加剂对水泥窑窑口浇注料性能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窑口浇注料的研究以及各种添加剂对它的使用性能的研究做了简要的阐述。
赵华[9](2019)在《球形莫来石骨料在低体积密度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多年来,高温工业窑炉的节能减排备受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和不断深入研究,其工作衬材料采用低密度、低导热、高强度的耐火浇注料作为高温窑炉工作衬材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选择之一。与传统耐火骨料相比,球形骨料具有流动性好、粒度易控制、易于紧密堆积等特点,因此,对其性能的研究及其在耐火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对耐火材料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实验室制备的体积密度分别为1.40 g/cm3、1.56g/cm3、1.73 g/cm3和2.03 g/cm3的球形莫来石骨料为主要原料,并与某公司生产的体积密度为1.48g/cm3的球形莫来石骨料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将上述五种骨料用于浇注料中,辅以高铝矾土熟料、α-Al2O3微粉、SiO2微粉和铝酸钙水泥等原料,研究了球形莫来石骨料的加入量(53ω%、57ω%、60ω%)及试样的煅烧温度(1100℃×3 h、1200℃×3 h、1300℃×3 h)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球形莫来石骨料加入量为57ω%时其体积密度及试样的煅烧温度(1100℃×3 h、1200℃×3 h、1300℃×3 h)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实验室制备的球形莫来石骨料,随着其体积密度的增加,显气孔率下降,颗粒强度提高,其中,体积密度为2.03 g/cm3的球形莫来石骨料的颗粒强度最高,为475.7 N,气孔孔径最小,皆小于60μm。而某公司提供的体积密度为1.48 g/cm3的球形莫来石骨料颗粒强度较低,为112.7 N,其平均气孔孔径最大,部分气孔孔径高达150μm,主要是由于二者的制备工艺不同。随着球形莫来石骨料加入量(53ω%、57ω%、60ω%)的增加,其常温力学性能、高温性能下降、显气孔率增加,隔热性能、抗热震性能改善。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浇注料的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烧后线变化率增加。球形莫来石骨料加入量为57ω%时,经110℃×24 h烘干后,试样的常温耐压强度为31.0 MPa、导热系数(900℃)为0.586 W/(m?K)、高温抗折强度(1100℃×0.5h)为5.0 MPa;经1300℃×3 h煅烧后浇注料的导热系数略有降低,常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性能明显提高,试样的导热系数(900℃)为0.551 W/(m?K)、常温耐压强度为40.6 MPa、高温抗折强度(1100℃×0.5 h)为5.9 MPa、高温磨损体积(1300℃)为3.65 cm3,其综合性能最优。随着球形莫来石骨料体积密度的增加,浇注料的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荷重软化温度均提高,导热系数增大;而显气孔率降低。浇注料中加入体积密度为1.56 g/cm3球形莫来石骨料时,经1300℃×3h煅烧后,体积密度为1.86 g/cm3、常温耐压强度为59.3 MPa,烧后线变化率约为0.2%,导热系数(900℃)为0.556 W/(m?K),高温磨损体积(1300℃)为4.96 cm3。试样不仅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导热较低,能够满足工作衬的使用要求。本实验主要研究实验室制备的不同体积密度球形莫来石骨料在浇注料中的应用,希望能给今后球形骨料的技术改进和应用提供一些参考。
余亚兰[10](2017)在《煤催化气化炉用无铬耐火材料研究及炉衬结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煤催化气化炉相对于传统气化炉更具优越性,传统高铬材料对环境和人都有伤害,因此,为煤催化气化炉寻找一种合适的无铬化耐火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由于煤催化气化炉中加入了催化剂K2CO3,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当炉温小于露点温度时,K2CO3会凝结在炉壁上,加剧壁面的损毁,为满足气化工艺对外壁温度要求,炉衬结构的设计也必不可少。本文首先对比研究了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AR90、AR78)、板状刚玉、镁铬砂这几种耐火原料的抗K2CO3侵蚀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以六铝酸钙、AR90、板状刚玉为原料制备出五种不同组成的浇注料,对比其烧结性能及抗渣性能;通过材料性能研究及炉衬结构仿真模拟进行了优化设计,可望满足煤催化气化炉内衬材料的使用要求,结论如下:(1)板状刚玉、镁铬砂受K2CO3侵蚀严重,而六铝酸钙、镁铝尖晶石原料均能保持其内部原有的形貌,侵蚀程度较小,特别是六铝酸钙原料几乎无侵蚀。(2)当原料中骨料和细粉均为六铝酸钙时,浇注料体积稳定性最好,800℃烧后抗折及耐压强度分别达12.5MPa及105.2MPa,磨损量为6.49cm3,浇注料的中K元素的渗透深度为1.65mm,抗渣性能最好。(3)利用SiO2微粉对材料进行性能优化,结果表明:随着Si O2微粉含量的增加,六铝酸钙浇注料致密性增加,当硅微粉含量为3%时,浇注料800℃烧后抗折及耐压强度分别为14.3MPa及107.6MPa,磨损量为3.62cm3,1100℃热震水冷五次后的残余强度保持率达37.13%;抗渣试验后,浇注料中K元素的渗透深度不到1mm。(4)炉衬材料组成为六铝酸钙浇注料或者刚玉质浇注料,其厚度为160mm,且过渡层采用厚度为80mm的高铝质浇注料时,外壁温度满足要求;采用弧形波浪结构的金属锚固件与陶瓷锚固件组合,可以使热应力最小。
二、高铝质耐磨浇注料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铝质耐磨浇注料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典型垃圾焚烧炉类型 |
2 垃圾焚烧炉用耐火材料 |
2.1 耐火材料选择依据 |
(1)根据炉型选择耐火材料: |
(2)根据炉内温度选用耐火材料: |
2.2 耐火材料发展趋势 |
(1)含铬耐火材料: |
(2)高铝质耐火材料: |
(3)碳化硅材料: |
3 垃圾焚烧炉金属管壁面涂层材料 |
3.1 堆焊涂层防护材料 |
3.2 热喷涂防护材料 |
3.3 激光熔覆防护材料 |
4 垃圾焚烧炉烟气处理材料 |
4.1 典型烟气处理工艺 |
4.2 典型烟气处理材料 |
(1)烟气处理用催化剂: |
(2)烟气处理用除尘过滤材料: |
5 结语与展望 |
(2)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骨料/基质界面调控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的发展 |
1.2.1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系统 |
1.2.2 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发展现状 |
1.3 回转窑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
1.4 轻量耐火材料概况 |
1.4.1 轻量耐火骨料的制备 |
1.4.2 轻量耐火材料研究现状 |
1.5 玻璃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
1.5.1 玻璃陶瓷涂层的制备方式 |
1.5.2 玻璃陶瓷涂层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玻璃陶瓷涂层组分设计 |
2.1 实验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方案及过程 |
2.1.3 测试与表征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氧化锆的加入对玻璃陶瓷涂层高温物性的影响 |
2.2.2 涂覆涂层后多孔莫来石骨料物相和显微结构的变化 |
2.2.3 玻璃陶瓷涂层与多孔莫来石骨料/基质之间的高温反应规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
3.1 实验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方案及过程 |
3.1.3 结构分析与性能表征 |
3.2 结果分析 |
3.2.1 莫来石-碳化硅材料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 |
3.2.2 莫来石-碳化硅材料物相组成 |
3.2.3 莫来石-碳化硅材料显微结构 |
3.2.4 莫来石-碳化硅材料荷重软化温度 |
3.2.5 巴西劈裂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 |
3.2.6 巴西劈裂测试后试样的微观断口分析 |
3.2.7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分析后的应变结果分析 |
3.2.8 试样断口显微结构 |
3.2.9 断裂机理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抗碱侵蚀性能研究 |
4.1 实验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方案及过程 |
4.1.3 结构分析与性能表征 |
4.2 结果分析 |
4.2.1 碱侵蚀时间对试样宏观形貌的影响 |
4.2.2 碱侵蚀时间对试样常规性能的影响 |
4.2.3 碱侵蚀时间对试样物相的影响 |
4.2.4 试样碱侵蚀后的显微结构分析 |
4.2.5 热力学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摘要 |
Abstract: |
附件 |
(3)用废电瓷制备免烧成耐高温材料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瓷的性质、生产工艺及产业发展现状 |
1.1.1 电瓷的概念、性质及其发展 |
1.1.2 电瓷的原料及生产工艺 |
1.1.3 电瓷的产业发展现状及分类 |
1.2 废电瓷的产生及回收利用研究进展 |
1.2.1 废电瓷的产生及存在现状 |
1.2.2 废电瓷的国内外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
1.3 免烧成耐高温材料技术进展及其结合剂研究现状 |
1.3.1 耐高温材料发展历程 |
1.3.2 免烧成耐高温材料及其技术进展 |
1.3.3 免烧成耐高温材料结合剂概述 |
1.4 耐高温材料用工业原料及固体废弃物概述 |
1.4.1 铝矾土熟料 |
1.4.2 黏土 |
1.4.3 铝灰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废电瓷的表征及色釉料高温性能有害组分屏蔽研究 |
2.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2.2 实验过程 |
2.2.1 实验原料的处理和废电瓷与黏土热处理样品的制备 |
2.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2.3 废电瓷及其与黏土高温产物的表征与结果分析 |
2.3.1 废电瓷的表征及分析 |
2.3.2 废电瓷色釉料性能有害组分高温转相和屏蔽效应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全体量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的颗粒级配和性能研究 |
3.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仪器设备 |
3.2 实验过程 |
3.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3.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及分析 |
3.3.1 颗粒级配对全体量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
3.3.2 热处理温度对全体量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
3.3.3 保温时间对全体量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添加铝灰/黏土对废电瓷制备耐高温材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
4.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仪器设备 |
4.2 实验过程 |
4.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4.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4.3 结果及分析 |
4.3.1 热处理温度及铝灰添加量对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
4.3.2 热处理温度及铝灰添加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4.3.3 热处理温度及铝灰添加量对材料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
4.3.4 热处理温度及铝灰添加量对材料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添加铝矾土熟料细粉对废电瓷基耐高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 |
5.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5.1.1 实验原料 |
5.1.2 实验仪器设备 |
5.2 实验过程 |
5.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5.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5.3 结果及分析 |
5.3.1 热处理温度和铝矾土熟料添加量对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 |
5.3.2 热处理温度和铝矾土熟料添加量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
5.3.3 热处理温度和铝矾土熟料添加量对材料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
5.3.4 热处理温度和铝矾土熟料添加量对材料常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合剂对废电瓷制备免烧成耐高温材料性能影响及强度获得机制研究 |
6.1 实验原料和仪器设备 |
6.1.1 实验原料 |
6.1.2 实验仪器设备 |
6.2 实验过程 |
6.2.1 实验样品的制备 |
6.2.2 性能测试与表征 |
6.3 结果及分析 |
6.3.1 不同硅溶胶结合剂制备试样不同温度下强度获得机制探讨 |
6.3.2 不同硅溶胶结合剂制备试样1300℃热处理后表征分析及讨论 |
6.3.3 免烧成废电瓷基耐高温材料热震损伤原理及抗热震性提高机制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 |
1.1.1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的产生背景 |
1.1.2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的研究进展 |
1.2 非氧化物(SiC、SiAlON)及其对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
1.2.1 非氧化物(SiC、SiAlON) |
1.2.2 添加SiC、SiAlON对耐火材料常规性能的影响 |
1.2.3 添加SiC、SiAlON对耐火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
1.2.4 添加SiC、SiAlON对耐火材料抗氧化和抗侵蚀性能的影响 |
1.3 原位合成非氧化物(SiC、SiAlON)及其对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
1.3.1 引入Si原位合成碳化硅的生长机理 |
1.3.2 Si引入原位生成非氧化物(SiC、SiAlON)及其对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
1.3.3 添加物对原位合成非氧化物(SiC、SiAlON)及其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
1.4 课题的提出 |
2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制备及常温性能研究 |
2.1 Si粉加入量对复相材料常温性能的影响 |
2.1.1 实验 |
2.1.2 Si对复相材料常温性能的影响 |
2.2 Al、Zn、SiC与 Si的复合加入对复相材料常温性能的影响 |
2.2.1 实验 |
2.2.2 Al、Zn、SiC与 Si的复合加入对复相材料常温性能的影响 |
2.3 物相分析 |
2.3.1 加入Si试样的物相组成 |
2.3.2 加入Si/Al复合粉体试样的物相组成 |
2.3.3 加入Si/Zn复合粉体试样的物相组成 |
2.3.4 加入Si/SiC复合粉体试样的物相组成 |
2.4 显微结构分析 |
2.4.1 试样断口形貌 |
2.4.2 加入Si试样的显微结构 |
2.4.3 加入Si/Al复合粉试样的显微结构 |
2.4.4 加入Si/Zn复合粉试样的显微结构 |
2.4.5 加入Si/SiC复合粉试样的显微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3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高温机械性能研究 |
3.1 实验内容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复相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 |
3.2.2 复相材料的荷重软化温度 |
3.2.3 复相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
3.2.4 显微结构 |
3.3 本章小结 |
4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抗碱侵蚀性能研究 |
4.1 实验内容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引入Si试样的抗碱侵蚀性 |
4.2.2 引入Si复合粉体试样的抗碱侵蚀性 |
4.2.3 综合讨论 |
4.3 本章小结 |
5 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抗氧化性研究 |
5.1 实验内容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引入Si粉试样的抗氧化性 |
5.2.2 引入Si/Al复合粉体试样的抗氧化性 |
5.2.3 引入Si/Zn复合粉体试样的抗氧化性 |
5.2.4 引入Si/SiC复合粉体试样的抗氧化性 |
5.2.5 综合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5)硅溶胶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矾土基耐火材料 |
1.1.1 矾土基耐火材料的主要原料 |
1.1.2 矾土基耐火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 |
1.1.3 矾土基耐火材料的研究现状 |
1.2 硅溶胶的概述 |
1.2.1 结构与性质 |
1.2.2 稳定性 |
1.2.3 制备方法 |
1.2.4 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现状 |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2 实验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仪器 |
2.3 实验内容 |
2.3.1 硅溶胶对矾土骨料和基质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3.2 硅溶胶加入量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3.3 骨料浸渍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2.4 性能检测 |
2.4.1 烧后线变化率 |
2.4.2 显气孔率和体积密度 |
2.4.3 常温耐压强度 |
2.4.4 常温抗折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 |
2.4.5 荷重软化温度 |
2.4.6 抗热震性 |
2.4.7 综合热分析 |
2.4.8 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 |
3 硅溶胶对矾土骨料和基质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3.1 硅溶胶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
3.2 硅溶胶对矾土骨料产生的影响 |
3.3 硅溶胶对基质产生的影响 |
3.3.1 烧后线变化、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3.3.2 煅烧过程中物相组成的变化 |
3.3.3 煅烧过程中显微结构的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4 硅溶胶加入量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4.1 硅溶胶加入量对材料常规物理性能的影响 |
4.1.1 烧后线变化、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4.1.2 常温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4.2 硅溶胶加入量对材料高温物理性能的影响 |
4.2.1 高温抗折强度 |
4.2.2 抗热震性能 |
4.2.3 荷重软化温度 |
4.3 硅溶胶加入量对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4.3.1 物相组成分析 |
4.3.2 显微结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骨料浸渍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5.1 骨料浸渍对材料常规物理性能的影响 |
5.1.1 烧后线变化、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5.1.2 常温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5.2 骨料浸渍对材料高温物理性能的影响 |
5.2.1 高温抗折强度 |
5.2.2 抗热震性能 |
5.2.3 荷重软化温度 |
5.3 骨料浸渍对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
5.3.1 物相组成分析 |
5.3.2 显微结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铝质高强浇注料耐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冲蚀磨损 |
1.2.1 冲蚀磨损定义 |
1.2.2 影响因素 |
1.2.3 冲蚀磨损理论 |
1.3 冲蚀磨损试验 |
1.3.1 磨料的选择 |
1.3.2 冲蚀时间的控制 |
1.3.3 冲蚀磨损试验设备 |
1.3.4 试样测试面的选取 |
1.4 耐磨耐火材料使用现状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2 冲蚀磨损试验方法 |
2.1 试验设备 |
2.2 试样制备与磨料选择 |
2.2.1 试样制备 |
2.2.2 磨料选择 |
2.3 冲蚀磨损试验条件 |
2.4 冲蚀试验操作及注意事项 |
2.4.1 试验设备操作 |
2.4.2 冲蚀试验注意事项 |
2.5 试验数据处理 |
2.6 冲蚀试验可靠性检验 |
2.6.1 影响磨料速度的因素 |
2.6.2 真空落体式冲蚀试验设备可靠性及冲蚀规律 |
2.6.3 浇注料预制件制备工艺影响 |
2.7 本章小结 |
3 冲蚀角度对冲蚀磨损的影响 |
3.1 冲蚀角度对骨料与基质组成不同的试样冲蚀磨损影响 |
3.2 冲蚀角度对不同骨料临界粒径的试样冲蚀磨损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4 磨料速度对冲蚀磨损的影响 |
4.1 磨料速度对骨料与基质组成不同的试样冲蚀磨损影响 |
4.2 磨料速度对不同骨料临界粒径的试样冲蚀磨损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5 冲蚀时间对冲蚀磨损的影响 |
5.1 不同骨料临界粒径的试样冲蚀率随冲蚀时间的变化 |
5.2 骨料与基质不同组成的试样冲蚀率随冲蚀时间的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6 浇注料原砖面与内切面磨损过程分析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致谢 |
(8)浅谈添加剂对水泥窑窑口浇注料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过程 |
2 研究内容 |
3 试验步骤 |
4 分析和讨论 |
(1) SiC用量 |
(2) 水泥用量 |
(3) 硅微粉用量 |
(4) 水泥+硅微粉用量 |
(5) 凝胶粉用量 |
5 总结 |
(9)球形莫来石骨料在低体积密度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文献综述 |
1.1 高温窑炉 |
1.1.1 高温窑炉的分类 |
1.1.2 高温窑炉用耐火材料的发展 |
1.2 不定形耐火浇注料 |
1.2.1 不定形耐火浇注料的分类 |
1.2.2 不定形耐火浇注料的组成 |
1.2.2.1 耐火骨料 |
1.2.2.2 结合剂 |
1.2.2.3 外加剂 |
1.2.3 不定形耐火浇注料的应用及发展 |
1.3 隔热耐火材料 |
1.3.1 隔热耐火材料的概况 |
1.3.2 隔热耐火材料的造孔方法 |
1.3.3 隔热耐火材料的隔热原理 |
1.4 莫来石 |
1.4.1 莫来石的简介 |
1.4.2 莫来石的结构和相区 |
1.4.3 莫来石的种类 |
1.4.4 莫来石材料的发展和在浇注料中的应用 |
1.5 球形耐火骨料 |
1.6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内容 |
2 实验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过程 |
2.3 试样制备与性能检测 |
2.3.1 显气孔率、体积密度 |
2.3.2 常温耐压强度 |
2.3.3 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 |
2.3.4 烧后线变化率 |
2.3.5 抗热震性 |
2.3.6 导热性能 |
2.3.7 高温耐磨性 |
2.3.8 荷重软化温度 |
2.3.9 物相组成及显微结构分析 |
3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性能 |
3.1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
3.2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颗粒强度 |
3.3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加入量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
4.1 常温性能 |
4.1.1 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烧后线变化率 |
4.1.2 常温耐压强度和常温抗折强度 |
4.2 高温性能 |
4.2.1 高温抗折强度 |
4.2.2 导热性能 |
4.2.3 抗热震性 |
4.2.4 高温耐磨性 |
4.2.5 荷重软化温度 |
4.3 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球形莫来石骨料的体积密度对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
5.1 常温性能 |
5.1.1 体积密度、显气孔率、烧后线变化率 |
5.1.2 常温力学性能 |
5.2 高温性能 |
5.2.1 高温抗折强度 |
5.2.2 抗热震性 |
5.2.3 导热性能 |
5.2.4 高温耐磨性 |
5.2.5 荷重软化温度 |
5.3 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煤催化气化炉用无铬耐火材料研究及炉衬结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
1.2 煤气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
1.2.1 煤气化机理 |
1.2.2 煤气化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1.3 国内外煤气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1 固定床气化技术 |
1.3.2 流化床气化技术 |
1.3.3 气流床气化技术 |
1.4 煤催化气化技术 |
1.5 煤催化气化炉的损毁机理 |
1.5.1 渣蚀作用 |
1.5.2 剥落 |
1.5.3 气体腐蚀 |
1.5.4 机械磨损 |
1.6 气化炉用耐火材料 |
1.6.1 含铬耐火材料 |
1.6.2 无铬化耐火材料 |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章 耐火原料抗碱侵蚀性能对比研究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过程与方案 |
2.3 测试与表征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抗水化性能 |
2.4.2 抗K_2CO_3侵蚀性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不同原料组成浇注料的性能研究 |
3.1 实验过程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步骤 |
3.1.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烧结性能 |
3.2.2 抗渣性能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SiO_2微粉对六铝酸钙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过程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步骤 |
4.1.3 结构与性能表征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加水量 |
4.2.2 烧结性能 |
4.2.3 显微结构分析 |
4.2.4 抗渣性能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仿真模拟的衬体一体化设计与工业试验 |
5.1 数学模型 |
5.1.1 数学模型 |
5.1.2 边界条件 |
5.1.3 材料物性参数 |
5.1.4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
5.2 传热计算结果与过渡层材质确定 |
5.3 热应力计算与锚固件优化 |
5.3.1 温度分布与过渡层材质确定 |
5.3.2 应力分析与锚固件优化 |
5.4 工业试验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高铝质耐磨浇注料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垃圾焚烧炉关键服役材料发展现状及研究趋势[J]. 刘功起,吴玉锋,杨天伟,李彬,王朝辉. 材料导报, 2021(17)
- [2]轻量莫来石—碳化硅耐火材料骨料/基质界面调控及其性能研究[D]. 刘燕.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3]用废电瓷制备免烧成耐高温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 吕振飞.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8)
- [4]矾土基均质莫来石-SiC-O’-SiAlON复相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D]. 安建成. 郑州大学, 2020(02)
- [5]硅溶胶对矾土基耐火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千千. 郑州大学, 2020(02)
- [6]不同粒度氧化铝微粉对高铝质耐磨可塑料性能的影响[A]. 许文婷,齐进,张文,丁顺义. 第十五届全国不定形耐火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 [7]高铝质高强浇注料耐磨性能研究[D]. 马龙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8]浅谈添加剂对水泥窑窑口浇注料性能影响[A]. 吕宝磊,李洪涛,刘彦博,吕广超,李浩. 2019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9
- [9]球形莫来石骨料在低体积密度浇注料中的应用研究[D]. 赵华. 郑州大学, 2019(07)
- [10]煤催化气化炉用无铬耐火材料研究及炉衬结构设计[D]. 余亚兰. 武汉科技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