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清和他的哲学思想

三木清和他的哲学思想

一、三木清及其哲学思想(论文文献综述)

沈骏[1](2021)在《九鬼周造“意气”论美学研究》文中认为

杨雪铭[2](2021)在《社会技术生成与进化的自组织原理探析 ——以欧美社会政治技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何燕生[3](2021)在《当禅佛教遇到哲学家:田边元《正法眼藏の哲学私观》读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前言田边元(1885—1962)作为日本京都学派哲学的学者,其哲学轨迹十分特异。田边早年研究数理哲学,担任东北帝国大学讲师期间,主要讲授"科学概论"等课程,后以《数理哲学研究》一书而获得博士学位。着名的《正法眼藏の哲学私观》一书,是田边从德国留学归国之后撰写的着作。当时田边任职于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与西田几多郎(1870—1945)共事,但在哲学问题和对禅的理解问题上,田边始终与西田意见分歧,对西田哲学以及西田用临济禅解释哲学的方法,提出批判,毫不隐瞒自己的态度。日本侵略战争期间,田边提出"种"的理论,并试图将"种"与国家相关联,表示出强烈的国家主义思想倾向。

刘文斌,谭昭映[4](2019)在《论海德格尔与禅宗比较研究的三个向度》文中指出哲学危机的消解需要借助于异质的思想资源,西方形而上学的困境给了禅宗发展的空间,同时使得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比较研究成为可能,并使之在三个方面得以展开:在本体论方面,海德格尔的存在一词类似禅宗的真如与空,二者异曲同工地呈现了生存论本体论的难以言表;海德格尔与禅宗思想在语言领域的见解颇为接近,都极力抨击逻辑符号对存在真理的遮蔽;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交集既可表征哲学林中路的殊途同归,又是构建中西哲学文化桥梁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陈晓隽[5](2018)在《“Philosophy”在近代日本的接受与转化 ——以西周、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为中心》文中提出从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至1945年日本战败的近代化时期,亦是日本接受西方化,树立日本主义,以武力侵略亚洲、与西方争霸的一个时期。如何解读这一时期,一直是中国学界尤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此,本论尝试以“philosophy”这一概念为对象,探索日本知识分子是如何接受这一概念的过程。依照本论的研究,日本学者一直力图通过历史考证、实证解析、思想独创的方法来探索西方“philosophy”的本质、框架、系统、特质。在这一过程之中,日本经历了思想的启蒙化、知识的制度化、思维结构的日本化等一系列变奏,且构建起了与近代西方的哲学思想彼此交流、相互影响的一个“对话”或者“对抗”的模式,形成了日本接触西方“哲学”、构建近代哲学制度、创立日本哲学的独特轨迹。在此,日本接受“哲学”的基本模式可以归纳为:思想启蒙是前提、制度化是标志、日本化是内在基准。这一模式不仅是逻辑性的,同时也是历史性的一个基本模式。本文的绪论即第一章,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将围绕选题缘起而展开;第二部分将综合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此展开评论式的阐述;第三部分将就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结论和研究意义展开阐述。第二章首先概述了西方哲学的发展演义;而后论述了“philosophy”这个概念如何通过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最后聚焦日本近世,即江户时代输入洋学的历史,强调这一文化输入不仅丰富了日本的学问,还促进了近代思想的萌发。尤其是到了幕府末期,日本被迫开国,西方学问得以全面地进入日本。就在这一时期,“philosophy”被日本的洋学家导入到了日本,从而开启了日本知识分子主体性地接受西方学问的滥觞,亦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全面接受西方学问打下了思想性的基础。第三章以“西周与作为’学问体系’的哲学”为标题,通过考察作为近代日本启蒙思想家的西周,如何选择性接受欧洲实证主义哲学,翻译和创立“哲学”这一概念,并站在实证主义的立场提出“百学连环”与“知说”,从而将东、西方的学问置于“百学连环”的平台之上,由此来构建近代日本、乃至东亚知识体系的过程,提示西周以“哲学”为方法和根据,体系化地诠释近代知识体系,并试图借助它来建构起来近代日本的学科体系的思想。第四章以“井上哲次郎与作为’融合东西学问’的哲学”为标题,阐述和探讨日本明治天皇颁布了“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的国策方针之后,作为日本学院派哲学的代表性人物,井上哲次郎站在东学和西学融合的视角,如何将日本的儒学、西方哲学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打成一团,并试图超越西方哲学的思想演变过程,并批判性地指出井上哲次郎对待“哲学”的态度和核心本质,即适应“国家需要”的国家主义哲学。第五章以“西田几多郎与作为‘日本独创’的西田哲学”为标题,采取了实证比较的研究方法,以西田几多郎的“纯粹经验”为中心,将之分别与马赫的“现象要素”、威廉·詹姆斯的“pure experience”、柏格森的“绵延”相比较,提示了西田几多郎走过的自“纯粹经验”到“自觉”,再到“场所”的哲学历程,考察了作为“独创哲学”的西田哲学的特质究竟何在的问题,并尝试指出西田几多郎接受和转化西方哲学之际,走出了一条“接受、选择、对抗、创新”的轨迹。第六章作为结语,以“近代日本接受’哲学’轨迹的总结”为内容,站在现代性的批评与反思的立场,针对日本接受哲学的各个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阐释与分析,指出日本接受和转化“哲学”的模式与标志。并且,对于日本近代接受和转换“哲学”的模式进一步加以提炼,归纳其特点和意义。与此同时,本研究亦指出,这样的特点与意义不过是一个观念而已,现代性研究的根本核心在于通过借鉴他国经验,结合自身文化传统,由此才能创造出具有独特性格的基本模式。

代乔乔[6](2017)在《三木清的修辞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三木清的修辞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文献考证等方法,首先考察了三木清修辞思想的成立背景,其次分析了其修辞思想的具体内容,最后讨论了其修辞思想的意义。第1章主要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先行研究及其问题点。第2章、第3章以及第4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2章从社会背景、文学思潮、文学活动等三方面考察了三木清修辞思想的成立背景。三木清根据社会背景和文学思潮的变化,通过文学的创作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出现在第一时期的无产阶级文学内部的论争是三木清修辞思想提出来的导火索,他开始采用修辞逻辑去思考文学的意识性问题、文学的现实主义。第二时期,马克思主义退潮,思想言论自由遭到扼杀,知识分子中出现不安。在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学思潮下,三木清正式发表了《修辞的精神》,深度思考人性问题,主张运用修辞逻辑在文学中构筑起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人来克服精神上的不安,抵抗法西斯的统治。第三时期,日本实施战时体制,三木清加入昭和研究会,之后发表了《解释学与修辞学》。这个时期,作为日本侵略战争的助力者,开始倡导“东亚协同体论”。第3章从三木清的修辞定义、修辞逻辑的基本特征、修辞逻辑的哲学基础、修辞思想的运用四个方面概括总结了三木清修辞思想的具体内容。首先,笔者从《修辞的精神》和《解释学与修辞学》中根据原文出现顺序提取了与修辞定义相关的论述并进行了分析,得出三木清的修辞实际上是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即修辞逻辑这一结论。其次,通过对比修辞性的思考和解释学的思考,考察修辞性的证明以及修辞逻辑的精神得知,修辞逻辑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辩证法的逻辑,是对人学的思考。再次,分析三木清修辞思想的具体内容,得出其修辞逻辑的哲学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最后,结合修辞逻辑提出的社会背景以及修辞逻辑的基本特征来看,发现三木清的修辞思想主要运用于三木清在人学方面的哲学研究,同时,在文论研究以及思想统制中也大量运用了修辞性的思考来探索人性,抵抗法西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统制。第4章从三木清的哲学思想体系、在近代日本修辞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国语科教育中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三方面探析了三木清修辞思想的意义。首先,回顾三木清的整个哲学体系,发现三木清的修辞思想对其哲学思想的意义不仅体现于人学的哲学这一部分,还对其历史哲学的“事实的存在”、构想力的逻辑、协同主义哲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次,从近代日本修辞史来看,修辞逻辑主要具有回顾性和前沿性的意义。修辞与实践紧密联系,且“修辞立其感”这些观点是其立足于传统的表现;而修辞是辩证法的逻辑,对人性的思考是其前沿性的体现。最后,从国语科教育中逻辑思考能力养成这一角度出发,以小田迪夫的提案为文本分析,发现小田的思想是受三木清的修辞逻辑的启发而来。第5章总结全文,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课题。

许旖旎[7](2017)在《功能学派目的论指导下的《战后日本政治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翻译报告选择石川真澄《战后日本政治史》一书的第一章至第七章作为翻译文本,其内容涉及到《波茨坦公告》的签订、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天皇的《人间宣言》、日本各大政党的发展等,属于典型的政治类型文本。翻译报告从功能学派目的论出发,结合源文本的特点,通过政治文本的日译,归纳总结在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通过列举翻译案例,探究目的论翻译原则和方法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翻译报告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翻译任务描述,具体介绍了翻译内容和源文本特点,其中包括原作作者的简介及原作主要内容等,另外对源文本的特点总结如下:语言专业性较强、具有很强的史实性。第二章为翻译案例分析,主要从词汇的翻译和句子的翻译两个视角出发,词汇的翻译分为同形同义词的翻译、同形异义词的翻译、人名和地名等的翻译。笔者对于同形同义词采用直译的方法,同形异义词采用意译的方法进行日译,以便译文读者理解。笔者对人名和地名等专有名词采用直译加注的方式,对于文中的历史事件则查阅相关日文资料后进行翻译。句子主要采用分译、加译、减译、变译等方法,力求实现译文的准确性。第三章是翻译实践总结,总结在翻译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翻译时遇到不懂或不确定的地方一定要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活动,了解政治类文本的特点,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祝龙珠[8](2015)在《户坂润技术哲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曾经兴起过轰轰烈烈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传播,形成了一批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这些日马研究者对日益产生社会影响的技术现象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批判,形成了颇有影响的日本技术论(技术哲学)研究热潮,涌现出如河上肇、户坂润、三木清等一大批着名的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家,其中户坂润(TOSAKA JUN1900-1945)就是杰出代表人物之一,他穷尽心血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研究,将毕生精力贡献于他所创立的“唯物论研究会”,一生践行和坚守马克思主义。他的哲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哲学、科学哲学等领域,他是日本技术论的开创者,从唯物论的角度研究技术哲学,提出了“技术的劳动体系说”来全新诠释了技术的本质,对技术进行分类,在现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学术价值。他综合分析技术专家、技术与意识形态、技术与智力等方面问题,使技术脱离自然科学的范畴,在社会科学,人文学以及历史的角度对技术进行了辩证唯物研究。论文旨在对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技术论的发展进行研究,对户坂润的技术哲学进行探讨,研究他所提出的技术概念、技术本质的深刻内涵,全面阐述技术哲学的思想观点及特殊意义。从户坂润丰富的技术哲学领域中提炼出技术哲学的精华,并进行统一的归化梳理,形成其技术哲学的基本架构,进而更好的理解户坂润的技术哲学思想,弥补国内对户坂润技术哲学研究的不足,丰富和完善我国技术哲学研究。

邓丽香[9](2014)在《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价值,推动着中华民族创造文化与历史。惟是近百多来,中国文化经过西方列强的侵略,五四运动的反传统,国民政府的腐败,共产党获得政权,中国文化可谓千疮百孔,苟延残喘。固有的“人文精神”价值,差不多完全被否定。现代新儒家就是处于这样的时代挑战与忧虑背境下诞生。唐君毅先生(以下简称唐先生)是第二代现代新儒家代表者之一,强调复兴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深信这些价值可以解决中西文化矛盾。唐先生认为,“人文精神”担当着重要的价值性、方向性及融通性角色。所以他扩大了“人文精神”的价值于一切文化。文化的创造必来自人的自觉性及道德性。中国文化的根本信念在于人禽之别的仁义心性。一切文化活动皆是道德主体的发用,最后是为了成就人格精神。所以,文化活动的价值必须体现在对人的精神价值本身,而不单只在解决现实问题,更不是为了实现工具或功利价值。此外,他的“人文精神论”价值与范围比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更深、更阔。西方的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相对,尊重人类一切文化。这是最宽泛的定义,内容未算深刻。因此,他依据“人文精神”价值重新提出“人文主义”的基本信念,强调一切文化必须体现人格价值,尊重与包容持相反意见的学术思想。唐先生“人文精神论”贯穿着他整个哲学思想信念,当中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在最早的奠基期,他仍身处国内体证了“道德自我”才是生命与人生的真正主宰;其后进而加深这种体证成为“道德理性”观念,并以此作为一切文化活动的核心依据。在中期阶段,他于1949年来到香港。他的“人文精神论”能够充分发展。从宏观及融摄的视角下,他提出人文思想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人文、非人文、次人文、超人文及反人文。前四个层次的人文思想彼此间相反相成,最终为了扩大、提升或融入人文思想,对抗反人文思想的流弊。另在比较中西文化方面,他运用“人文精神”价值阐明中西文化之别,寻找两者得以融通的契合点。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不应比拼长短高下,而在追求融会与相处。它们的融合不在数量比例,而是在层次、范围及先后次序;不是先在内容上比较,而是在态度上。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抱着实用功利的欲望动机,视西方文化为一种工具或技术,并否定中国文化价值而接受西方文化,从而产生急于求成、卑屈怯懦羡慕的扭曲心态。这样的不健康态度不但学不成西方文化,更严重的,形成要打倒或轻视自己文化心态,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文化之源完全摧毁。因此,他提出“平视的眼光”的平衡比较法及文化比较的标准在人之仁心本性。他更从大处着眼提出以“人类精神之行程”的角度看到中西文化发展的共同处。两种文化皆是从自然中创造文化,然后求上达于超人文的宗教或天道,经过超人文的负累或与现实人间的距离冲突,从而重返人文、世间与自然。他还肯定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在非人文的科学与超人文的宗教。科学本身是中性的,是人的理智心及理性能力发用,体现求真知真理的价值。惟是科学理性只是人的心灵某一方面的发展,倘若无目的、无依归的向前向上无限发展,只会堕入怀疑与虚无。所以,科学必须依于“仁心”的价值下发展,人文中必涵盖科学。在宗教方面,表面上宗教与人文主义有所背离,只要人能提升主体性及自我主宰,人神可合一,人文与宗教可结合。另外,他更指出儒家“三祭”(祭天地、祭祖宗、祭圣贤)之礼充满宗教精神。祭祀之事强调人与被祭祀者在精神上的相感相通,不重祈求而重感恩,突显人的心灵超越性与无限性。唐先生“人文精神论”强调儒家思想可会通西方平等、自由与民主的观念。这些近代西方文化的普遍价值是为了对抗当时宗教上神权过大或政治上君权专政,人的本然人性与才性完全被控制或扼杀。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提出一些理性的假设,人原本生活在自然状态(Natural State),人人享有平等与自由;这是由上帝赋予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西方的普世价值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追求的价值往往流于理性的假设或空想,未能肯定人性中善良本性及道德主体。他提出八种自由,批评西方的自由只是注重保障个人生活及群体组织的自由权利,围绕现实生活状况,容易走向极端的个人主义及权利。更崇高的自由应是展现人格价值之自由,达到孔子所言:“为仁由己”的真正自由境界。另在平等与民主价值上,儒家重视人格尊严,人人本性善良,是谓道德意义上大平等的精神,它可以涵摄西方政治意义上平等精神。最后在晚年的总结期,他的“九境说”展示一切哲学的立足点是人本心本性之精神生命之流行;这原初一义归向“人文精神论”的价值。另一方面,“人文精神论”经常被批评为“泛道德主义”、“反科学”及“文化保守主义”。当中的关键处在于道德本体为第一义是逻辑上的“应然”方向及价值,并非“实然”的运作措施或方法。倘若人抛弃道德原则、与生俱来的文化,生命必然流于工具理性与实用效益,造成现代社会种种问题。唐先生站在哲学文化的理论层次为中国文化现代化提出大本大源的原则及方向。他与同期的新儒家钱穆、牟宗三及徐复观同样相信中国文化及“人文精神”的价值,并指出当今世纪的危机是人的自身及文化问题。总言之,唐君毅强调“人文精神”是最重要及宝贵的资粮,它的现代价值不但可以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及补足其不足;它还是中国文化得以生生不息发展下去的根据。

秦大伟[10](2014)在《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与日本有着特殊的区位关系,也有着复杂的交往历史。回顾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交流,两国也可谓源远流长。日本是亚洲第一个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同时也是亚洲较早开始传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国家,对当时我国学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基于学术界所公认的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的理论来源,可以认为西欧、苏联和日本分别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西欧与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内发展较早,是比较系统的学术范畴。相对而言,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较新的范畴。在研究战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从时间维度推进,从理论维度纵深,都要学习到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户坂润(TOSAKA JUN1900-1945)。作为一名坚定而优秀的共产党员、卓越的革命家、理论家、思想家,户坂润用艰苦的斗争和不断的探索,履行了自己作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诺言,一直到1945年8月9日被法西斯迫害至死于长野监狱中。而作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奠基人,户坂润更有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的理论成果。户坂润的思想在其身前身后,达到了战前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水平,同时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乃至亚洲的理论传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的目的旨在通过研究二战时期的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当中的户坂润的哲学思想,从户坂润涉猎广泛的哲学领域中提炼认识论方面的思想成果,并将其这方面的成果归纳梳理,筑作其认识论方面思想架构,从而为更好的理解户坂润的哲学思想,进一步细化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善专项学者研究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三木清及其哲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木清及其哲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3)当禅佛教遇到哲学家:田边元《正法眼藏の哲学私观》读后(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一、道元禅是解决现代性的哲学资源
二、“道得”的哲学意蕴
三、什么是“京都学派”———代结语

(4)论海德格尔与禅宗比较研究的三个向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佛性的存在:西方哲学转折的隐秘来源
二、语言的新面孔:中西文化会通的桥梁
三、异曲同工:海德格尔与东亚思想的交汇

(5)“Philosophy”在近代日本的接受与转化 ——以西周、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前期研究的梳理与评述
    1.3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构成、理论依据、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哲学传来
    2.1 西方哲学的流变
    2.2 philosophy传来中国
    2.3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
第三章 西周与作为“学问体系”的哲学
    3.1 西周接受“Philosophy”前的思想轨迹
    3.2 西周对“Philosophy”的认识与接受
    3.3 西周的知识体系的“哲学化”的尝试
    3.4 小结
第四章 井上哲次郎与作为“融合东西学问”的哲学
    4.1 井上哲次郎接受哲学前的思想轨迹
    4.2 井上哲次郎如何接受“哲学”
    4.3 井上哲次郎的“知识制度化”的实践
    4.4 小结
第五章 西田几多郎与作为“日本独创”的西田哲学
    5.1 西田几多郎研究哲学前的思想轨迹
    5.2 西田对“纯粹经验”的接受与转化
    5.3 西田几多郎的“自觉”概念与柏格森哲学
    5.4 西田的“场所”概念与希腊哲学
    5.5 作为宗教哲学的西田哲学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近代日本接受“哲学”概念的立场和目的
    6.2 近代日本接受“哲学”概念的评价
    6.3 “日本哲学”的树立
附录1 近代中国“哲学”概念的受容
附录2 “哲学”—语翻译研究的境位
附录3 西周、井上哲次郎和西田几多郎哲学活动大年事表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木清的修辞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要旨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先行研究及问题点
        1.2.1 三木清哲学思想的研究综述
        1.2.2 三木清文论的研究综述
        1.2.3 三木清修辞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2章 三木清修辞思想的成立背景
    2.1 社会背景
    2.2 文学思潮
    2.3 三木清的个人经历
    2.4 小结
第3章 三木清修辞思想的内容
    3.1 三木清的修辞定义
    3.2 三木清修辞逻辑的基本特征
        3.2.1 修辞性的证明
        3.2.2 修辞性的思考
        3.2.3 修辞逻辑的精神
    3.3 三木清修辞思想的哲学基础
    3.4 三木清修辞思想的运用
        3.4.1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与人学的关系
        3.4.2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与文学的联系
        3.4.3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与反抗思想统制活动的关联
    3.5 小结
第4章 三木清修辞思想的意义
    4.1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对其哲学思想的意义
    4.2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在日本近代修辞史的地位和意义
    4.3 三木清的修辞思想对国语科教育的启发意义
    4.4 小结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の概要
谢辞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功能学派目的论指导下的《战后日本政治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要旨
第一章 翻訳任务
    1.1 任务绍介
    1.2 着者と原文の绍介
    1.3 原文の特徴
第二章 翻訳事例の分析
    2.1 スコポス翻訳理论
    2.2 翻訳事例の分析
        2.2.1 语汇の翻訳
        (1)同形同义语の翻訳
        (2)同形异义语の翻訳
        (3)人名と职务の翻訳
        (4)地名の翻訳
        (5)机関名称の翻訳
        (6)歴史事件の翻訳
        (7)カルチャーギャップ语汇の翻訳
        2.2.2 センテンスの翻訳
        (1)分訳
        (2)加訳
        (3)减訳
        (4)合訳
        (5)変訳
        (6)倒訳
第三章 実践报告のまとめ
参考文献
谢辞
附録Ⅰ:原文
附録Ⅱ: 訳文

(8)户坂润技术哲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概述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创新点与组织结构
        1.3.1 创新点
        1.3.2 组织结构
2 日本技术论与户坂润
    2.1 日本技术论的兴起和发展
        2.1.1 日本技术论的起源
        2.1.2 日本技术论的萌芽期
        2.1.3 日本技术论的发展期
        2.1.4 日本技术论的成熟期
    2.2 户坂润及其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
        2.2.1 户坂润的生平简介
        2.2.2 户坂润的学术研究
        2.2.3 户坂润的社会影响
3 户坂润技术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技术的本质问题
        3.1.1 技术成为问题的理由
        3.1.2 技术的存在形态
        3.1.3 技术的分类
        3.1.4 技术学的对象——机械
        3.1.5 技术的本质
    3.2 技术与意识形态
        3.2.1 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3.2.2 技术的二重性
        3.2.3 技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2.4 技术的范畴体系
    3.3 技术专家的社会地位
        3.3.1 技术专家的范畴
        3.3.2 技术专家的社会地位
        3.3.3 资本主义技术专家的危机
        3.3.4 技术专家的优待
4 户坂润技术哲学的学术影响
    4.1 户坂润对日本技术哲学发展的示范作用
        4.1.1 坚持唯物主义的技术论
        4.1.2 坚持辨证的认识方法
        4.1.3 坚持重视生产技术
    4.2 户坂润技术论思想对当代技术哲学的影响
        4.2.1 对当代技术哲学的影响
        4.2.2 对马克思主义技术论的推进
    4.3 户坂润技术论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审视
        4.3.1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
        4.3.2 立足于客观实在
        4.3.3 立足于辨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唐君毅人文精神论之概说
    第一节 成长经历与思想奠立
        一、家风、家教、乡土风俗教化
        二、原始性情的流露:宇宙苍穹的苍茫感
        三、愤俳怛恻之情:人间悲欢离合的悲凉感
        四、人生的感悟与真理的体认
    第二节 人文精神论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化的承担
    第三节 人文精神概念厘清
        一、人文精神之本义
        二、西方的人文主义
        三、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唐君毅于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人文精神的论说
    第一节 奠基期:探索与体证(1949之前)——以道德自我为人文精神立根
        一、西方哲学思维进路看中西文化
        二、人生问题的感悟
        三、体验与悟道:道德自我(心之本体)的奠定
    第二节 发展期:重建与会通(1950-1966)——重建中国人文精神及梳理西方文化精神
        一、从人文精神视角看中国文化的发展
        二、文化领域与道德理性
        三、中西文化比较与融通
    第三节 总结期:判分与综合(1967-1977)——人文精神与心灵九境
        一、简说“九境说”内容
        二、“人文精神”与“九境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唐君毅人文精神论的诤论与再思
    第一节 泛道德主义之检讨与反思
        一、“泛道德主义”的内涵及其文化背景
        二、韦政通对唐君毅科学观的批评
        三、余英时论“游魂”:走出儒学的困境
        四、新儒家的“开出说”
        五、“泛道德主义”的再检讨
    第二节 文化保守主义的真义
        一、“保守”与“文化保守主义”
        二、唐先生对“文化保守主义”之基本立场
        三、“保守”观念的诠释
        四、“文化保守主义”之评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唐君毅人文精神论的现代价值
    第一节 对现代人文精神的重建:新亚教育事业的实践
        一、人文教育目的与理想
        二、人文主义教育的内容
        三、人文教育的价值
    第二节 对西方“物化”的批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唐君毅论人文精神与同时期思想家之异同
    第一节 唐君毅与钱穆
    第二节 唐君毅与牟宗三
        一、牟宗三由中西文化根源性之别到“良知自我坎陷”开出说
        二、唐君毅以人文精神统摄新外王的开出说
        三、唐、牟“开出说”比较
    第三节 唐君毅与徐复观
        一、徐复观对文化的介定:文化起源于自觉
        二、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中西文化之别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第一节 理想的人文世界
        一、理想的人文世界:和谐有序的社会,心与心交光互映的伦理
        二、理想人文世界具体的现代展现
        三、理想的人文世界:太和世界
    第二节 中国人文精神当有之发展
    第三节 “人文精神论”的评价
        一、“人文精神论”的贡献
        二、“人文精神论”批评的诤议
        三、对唐先生生命与学问依於人文精神表现的总评
    本章小结
文献综述:当代研究唐君毅人文精神专集及论文的整理及评析
本人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文献索引(按出版年份序)

(10)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论文研究背景、意义与目的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情况概述
        2、国内研究的概况综述
    三、论文创新之处
    四、论文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形成过程
    一、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1、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时代背景
        2、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及特点
    二、战前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
        1、理论家一,片山潜
        2、理论家二,河上肇
        3、理论家三,三木清
        4、唯物论研究会
    三、户坂润生平简介及主要思想
        1、户坂润生平简介
        2、户坂润主要思想
    四、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的形成过程
        1、由空间论研究引向唯物主义的观点
        2、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阐述
第二章 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物质与意识
        1、关于物质的哲学范畴
        2、关于物质的存在形式
        3、关于意识与物质的关系
        4、关于唯物论与唯心论
        5、关于主观与客观
    二、空间与直观
        1、关于空间与直观
        2、关于唯物空间论
    三、反映与模写
        1、关于认识概念的研究
        2、关于真理的相关阐述
        3、建立模写理论,批判不可知论
        4、强调哲学的基础性地位
        5、关于科学、知识和学问
        6、关于文化与思想的阐述
    四、实践与诠释
        1、关于实践的阐述
        2、方法的实践性及动机
        3、强调唯物论辩证法是唯一的方法
        4、论证自然辩证法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5、学问研究的方法及构成
第三章、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的运用分析
    一、夯实基础——诠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概念
    二、建构框架——模写是能动的反映物质的过程
    三、指导实践——唯物模写在全面各领域的运用
第四章、户坂润认识论思想的贡献
    一、户坂润认识论思想对战前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发展的作用
        1、坚持唯物论和可知论
        2、坚持模写论与实践
        3、坚持合理主义的认识方法
    二、户坂润认识论思想对现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三木清及其哲学思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九鬼周造“意气”论美学研究[D]. 沈骏. 湖北大学, 2021
  • [2]社会技术生成与进化的自组织原理探析 ——以欧美社会政治技术为例[D]. 杨雪铭.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当禅佛教遇到哲学家:田边元《正法眼藏の哲学私观》读后[J]. 何燕生. 汉语佛学评论, 2021(00)
  • [4]论海德格尔与禅宗比较研究的三个向度[J]. 刘文斌,谭昭映. 甘肃理论学刊, 2019(06)
  • [5]“Philosophy”在近代日本的接受与转化 ——以西周、井上哲次郎、西田几多郎为中心[D]. 陈晓隽. 厦门大学, 2018(07)
  • [6]三木清的修辞思想研究[D]. 代乔乔. 湘潭大学, 2017(02)
  • [7]功能学派目的论指导下的《战后日本政治史》(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许旖旎. 曲阜师范大学, 2017(02)
  • [8]户坂润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 祝龙珠. 江西财经大学, 2015(06)
  • [9]唐君毅人文精神研究[D]. 邓丽香. 武汉大学, 2014(09)
  • [10]户坂润的认识论思想研究[D]. 秦大伟. 内蒙古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三木清和他的哲学思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