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化农药新剂型

微囊化农药新剂型

一、微胶囊农药新剂型(论文文献综述)

余曼丽[1](2019)在《功能型农药微胶囊的制备及高效化利用研究》文中提出农药为防御重大生物灾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农药制剂存在有机溶剂用量大、持效期短、残留高等弊端,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农业绿色植保的新要求。农药微胶囊技术由于其具有水基化、稳定性、缓释性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农药加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从提高农药的叶面沉积效率、缓解长期使用单一杀菌剂容易引起的生物抗药性、开发兼具农药、化肥一体化功能的药肥复合剂的角度出发,开发了三种功能化农药微胶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单宁酸的叶面亲和型农药微胶囊的研究:作物叶面疏水性是引起农药液滴跑冒滴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大多数作物叶片表面均具有多种疏水性的结构(如蜡质层、绒毛、乳突等)。已有研究表明,单宁酸分子结构中具有大量的疏水芳香环和多酚基团,易与多种材料产生氢键、疏水和π-π堆叠等相互作用,具有很强的黏附性。基于此,本实验选用来源广泛、生物相容性的单宁酸作为亲和性材料,与三价铁离子发生络合作用,形成单宁酸薄膜,包裹阿维菌素,制备了 3种具有不同囊壁厚度的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TA1-Starch-MC、TA3-Starch-MC和TA5-Starch-MC),平均粒径分别为 572 nm、1067 nm 和 1018 nm,载药量为 30-37%;微胶囊通过与蜡质层中大量的羧基、醇基、醛基和糖苷键产生氢键结合和配位作用,实现了叶面黏附性可控调控;此外,还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杀虫活性和储藏稳定性。(2)季铵盐协同增效嘧菌酯微胶囊的研究:季铵盐类化合物是一类广谱性杀菌剂,对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微生物均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实验利用聚多巴胺表面大量的邻苯二酚基团,通过静电作用,外接季铵盐,制备季铵盐/聚多巴胺/嘧菌酯微胶囊([N+]/PDA/PLA-MC),解决了嘧菌酯传统剂型持效期短、使用有害溶剂等问题,还有利于缓解长期使用单一杀菌剂容易引起生物抗药性问题。(3)脲醛树脂/嘧菌酯药肥复合剂的研究:化肥、农药对农业的增产丰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利用微胶囊技术,将化肥和农药合并开发兼具药、肥一体化功能的复合制剂,是化解农业增产丰收和环境污染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基于此,本实验采用一步法,让尿素和甲醛直接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脲醛树脂聚合物包裹嘧菌酯,形成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UF/Azox-MC),粒径约为2.0μm,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型;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在第13天时,累积释放百分率为49.7%;由于缓释的原因,该微胶囊对镰刀菌第6天的抑制活性略低于25%市售悬浮剂,由此推测,UF/Azox-MC对于生长期长的农业病虫害可能会有更好的抑制效果;目前,UF/Azox-MC对促进黄瓜幼苗的光合作用不显着,需要后期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高子登[2](2017)在《三种农药缓/控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药缓释制剂是指实际应用中药效持续时间长于含等量有效成分的传统剂型的农药新剂型。具有增加农药药效,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使用安全性等优点,本研究针对当前农药传统制剂和缓控释制剂产品制备工艺上存在的问题,采用环保工艺流程依据不同的原理制备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颗粒,液体和化学型农药缓控释制剂,对其理化性能和有效成分释放进行了研究讨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水相条件下利用多巴胺和二异氰酸酯制备新型吡虫啉微胶囊,实现了制剂稳定的分散和水中的持续释放。在制备过程中不使用表面活性剂或有机溶剂。首先,通过湿法研磨工艺获得了 IMSC。然后,使用多巴胺在IMSC的表面上通过氧化自聚合形成膜层,所得产物(记为IMPAD)在PDA层上富含氨基和羟基,易于分散在水中并与二异氰酸酯反应。最后,通过在IMPDA的PDA层上聚合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来制备IMPU。研究表征吡虫啉微胶囊物理化学性质,包括热稳定性,粒度尺寸和尺寸分布,表观形态,亲疏水性和分散稳定性。研究了微胶囊制剂的封装效率(达到40%)和农药载药量(高于66%)以及缓释性能(释放期达到10天)。释放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微胶囊中有效成分释放行为属于复杂变异型释放,微胶囊膜材料的破坏侵蚀是主导吡虫啉释放的主要因素。(2)设计了化学型农药荧光缓/控释载体。探究了基于席夫碱配体和镁络合的新型荧光增强机理。研究发现席夫碱配体-镁配合物(2:1)的配位数可以在胺的存在下变为(1:1),由于胺基具有吸电子能力,影响席夫碱-镁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抑制C=N异构作用,从而产生显着荧光增强现象。基于该原理,设计了一种新颖且容易获得的荧光化学传感器,其显示出对乙醇中的镁和胺检测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限(LOD)分别为为0.221和0.667μM。依据该机理设计了农药荧光载体。通过荧光强度建立标准工作曲线,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席夫碱与镁在胺基物质存在体系中结合常数Kb=(1.196±0.08)× 104M-1。依据荧光增强原理制备了一种荧光农药控释载体,实现对农药释放的可视化指示。(3)制备了具有杀虫效果和除草效果的两种缓控释农药颗粒剂,农药有效成分采用复肥造粒、包结化合物、吸附包膜等不同方式引入药肥核芯,肥料和农药科学配伍,无相互拮抗减效效果。膜材料采用热固性树脂材料,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实现原位固化成膜,包膜农药颗粒剂制备过程简单、环保、易于控制。得到的包膜颗粒农药性能均一性好,其中缓释吡虫啉颗粒剂中肥料缓释期达到21天,农药缓释期达到14天。缓释除草颗粒农药在田间应用试验中,展现出良好的靶生物防控效果和作物增产效果,对稻田四种杂草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控能力,在70天内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缓释除草颗粒农药处理均表现出增产效果,其中高剂量处理达到25.75%。

智亚楠,王国君,陈利军[3](2015)在《微胶囊农药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概述》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微胶囊农药的特点、囊壁材料、制备方法及理化性能表征,讨论了微胶囊农药的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张谦[4](2014)在《单分散纳米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文中指出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具有高效迅速、应用方便、适应性广及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在保障农作物生产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农药剂型存在药效短、利用率低等严重的弊端,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与浪费,而且因农药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微胶囊农药作为一种低毒、高效、可缓慢释放有效成分的新型农药制剂,在提高农药药效、改善环境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高压静电喷雾技术是一种制备单分散型微胶囊的有效方法,不仅方法简便、绿色环保,而且包封率高,制备条件温和。但是,经典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很难制备纳米级的微胶囊,尤其是载体为环境友好的水溶性天然高分子材料时,这一“短板”显现得尤为突出,使得该技术在环境友好农药新剂型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为了克服经典高压静电喷雾技术的不足,本文研究了溶剂、喷雾溶液性质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对高压静电装置进行了技术改进,探索了改进高压静电喷雾技术制备水溶性高分子纳米微球的可行性;并以啶虫脒为模型药物、水溶性分子为载体,研究了纳米载药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载药微胶囊的药物释放行为。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高压静电装置进行技术改进,可以大幅度的降低水溶性高分子微球的粒径。通过对高压静电喷雾工艺参数优化、水溶性高分子的溶剂组成调节,成功地制备出粒径为463.3±83.4nm的海藻酸盐/壳聚糖纳米微球。该纳米微球形貌良好、粒径分布窄、稳定性高(Zeta电位:20-30mV)。优化实验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1.6w/v%,进速0.2mL/h,电压16.0kV、极间距1.0cm,壳聚糖浓度0.01w/v%。(2)利用技术改进的高压静电装置,成功地制备出了以海藻酸盐/壳聚糖负载啶虫脒的纳米微胶囊,且纳米载药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再分散性、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其中,啶虫脒/海藻酸钠质量比是影响微胶囊粒径的主要因素之一,当质量比分别为1/3和1/1时,微胶囊粒径分别为430±79nm和557±89nm;固化液的pH值、CaCl2及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封率都有较大影响,实验条件下的最低包封率为61.74±3.84%。(3)微胶囊释药行为研究表明:微胶囊的芯囊质量比、壳聚糖浓度及粒径大小对微胶囊的释药行为都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低芯囊比、高壳聚糖浓度所制得微胶囊更有利于药物的缓/控释放;大粒径的微胶囊由于其较低的比表面积和厚的扩散基质,其缓/控释的特征更为显着;海藻酸盐/壳聚糖载药微胶囊的药物释放规律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模型,属于水溶性药物的多孔基质载体的药物释放,药物释放过程由扩散作用和微胶囊的降解作用共同控制。

金占宝,赵兴华[5](2012)在《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文中指出简要介绍了微胶囊农药的特征及发展状况,结合我国白蚁预防特点及药剂使用状况,探讨其应用于白蚁预防的可行性。

冯建国,路福绥,李伟,王秀秀[6](2009)在《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文中指出对微胶囊农药的概念、特点、释放机制、囊皮材料等进行了简单综述,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成囊工艺和相应的商品化微胶囊农药产品,同时总结了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刘红梅,陈永,钟国华[7](2009)在《农药固体剂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农药剂型发展趋势之一是固体剂型的发展。文章综述了农药固体剂型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微胶囊剂、水分散性粒剂、高浓度可溶性粉剂等剂型的开发现状,指出新型固体剂型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好,利于超高效农药的加工,环境污染小、便于贮存运输等特点,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微胶囊剂、水分散性粒剂、高浓度可溶性粉剂是固体农药剂型开发的主要方向,发展前景良好。

陈浩,钟宏,黄河,黄恒[8](2008)在《农药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文中认为介绍了微胶囊农药的发展状况、制备方法,综合叙述了微胶囊农药的释放机制以及药效特点,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王碧,刘凯,张良英[9](2008)在《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焦广,成量,胡会发[10](2008)在《微胶囊农药在绿化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贸易壁垒逐渐向"绿色壁垒"转变。高毒、品种老化、剂型单一的农药产品的继续使用使农产品出口所受影响逐年增大,农药产品、剂型的更新换代已迫在眉睫。

二、微胶囊农药新剂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胶囊农药新剂型(论文提纲范文)

(1)功能型农药微胶囊的制备及高效化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农药微胶囊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2 微胶囊芯材及壁材分类
        1.2.1 微胶囊芯材分类
        1.2.1.1 液体囊芯微胶囊
        1.2.1.2 固体囊芯微胶囊
        1.2.2 微胶囊壁材的分类及选择
        1.2.2.1 微胶囊壁材的分类
        1.2.2.2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1.3 农药微胶囊化方法
        1.3.1 物理法
        1.3.2 物理化学法
        1.3.3 化学法
        1.3.3.1 界面聚合法
        1.3.3.2 原位聚合法
        1.3.4 难溶性固体农药微胶囊化方法
        1.3.5 控制释放新技术
    1.4 农药微胶囊剂型现存的不足与发展方向
第二章 基于单宁酸的叶面亲和型微胶囊的高效沉积调控机制
    2.1 试剂与仪器
        2.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制备
        2.3.2 叶面亲和型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叶面黏附性
        2.3.3 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的缓释性能
        2.3.4 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室内毒力测试结果
        2.3.5 单宁酸/醋酸淀粉/阿维菌素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季铵盐协同增效嘧菌酯微胶囊的抑菌性能研究
    3.1 试剂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季铵盐/聚多巴胺/嘧菌酯微胶囊的制备
        3.2.2 微胶囊的形貌表征及其表面电位的测量
        3.2.3 载药量
        3.2.4 微胶囊的释放行为
        3.2.5 荧光标记检测微胶囊的叶面滞留量
        3.2.6 室内抑菌活性测试
        3.2.7 不同储存温度下微胶囊的稳定性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微胶囊的形态表征
        3.3.1.1 不同制备方法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的影响
        3.3.1.2 多巴胺加入量对微胶囊微观形态的影响
        3.3.2 微胶囊的性能表征
        3.3.2.1 微胶囊的缓释行为
        3.3.2.2 微胶囊的叶面滞留行为
        3.3.2.3 微胶囊的抑菌活性
        3.3.2.4 微胶囊的储存稳定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药肥复合剂的制备及性能分析
    4.1 试剂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的制备
        4.2.2 形态表征
        4.2.3 缓释性能分析
        4.2.4 室内抑菌活性的测定
        4.2.5 黄瓜幼苗的培养
        4.2.6 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对黄瓜光合作用的影响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工艺参数对UF/Azox-MC的影响
        4.3.2 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的缓释效果
        4.3.3 嘧菌酯/脲醛树脂微胶囊的抑菌活性
        4.3.4 脲醛树脂/嘧菌酯微胶囊对黄瓜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三种农药缓/控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农药剂型分类
    1.3. 微胶囊缓/控释农药研究进展
    1.4. 金属配合物型药物控释载体研究现状
    1.5. 聚合物包膜缓控释农药颗粒剂研究进展
    1.6. 科学问题、研究思路、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聚多巴胺/PU原位包膜微胶囊农药的制备与表征
    2.1. 前言
    2.2. 材料及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荧光功能性农药载体的制备
    3.1. 前言
    3.2. 研究思路
    3.3. 材料及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固性树脂包膜农药颗粒剂的研发与应用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微胶囊农药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农药微胶囊剂的优点
    1. 1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
    1. 2降低毒性,提高农药的安全性
    1. 3提高稳定性,扩大农药的应用范围
2微胶囊农药的合成方法
    2. 1囊壁材料的选择
    2. 2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2. 2. 1界面聚合法
        2. 2. 2原位聚合法
        2. 2. 3相分离法
        2. 2. 4喷雾干燥法
        2. 2. 5锐孔- 凝固浴法
        2. 2. 6空气悬浮法
        2. 2. 7微胶囊制备新工艺
    2. 3微胶囊物理化学性能的表征
        2. 3. 1微胶囊的表面形貌
        2. 3. 2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
        2. 3. 3微胶囊囊壁厚度的测定
3微胶囊农药的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
4微胶囊农药的发展前景

(4)单分散纳米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微胶囊农药概况
        1.1.1 微胶囊农药发展历史
        1.1.2 微胶囊农药的特点
        1.1.3 微胶囊农药的释放及影响因素
    1.2 微胶囊的制备技术
    1.3 微胶囊囊材研究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本课题的创新点
2 高压静电法制备纳米微球的可行性探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2.3 制备水溶性高分子纳米微球可行性研究
        2.2.4 溶液性质及微球的表征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2.3.1 经典高压静电喷雾法
        2.3.2 改进装置的高压静电喷雾法
        2.3.3 溶剂快速挥发装置的效应
        2.3.4 给液速率对微球粒径影响
        2.3.5 喷雾溶液性质与微球粒径的关系
        2.3.6 红外光谱分析
    2.4 小结
3 载药纳米微胶囊的制备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实验试剂
        3.2.2 主要实验仪器
        3.2.3 载药纳米微胶囊的制备
        3.2.4 实验条件与微胶囊包封率的关系
        3.2.5 芯囊质量比对微胶囊的影响
        3.2.6 载药纳米微胶囊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载药微胶囊的形貌与粒径
        3.3.2 红外光谱分析
        3.3.3 微胶囊包封率
        3.3.4 芯囊质量比对微胶囊的影响
        3.3.5 载药微胶囊的再分散
    3.4 小结
4 微胶囊缓/控释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微胶囊的释药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芯囊比对微胶囊释药影响
        4.3.2 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释药的影响
        4.3.3 粒径对微胶囊释药的影响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目录

(5)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胶囊农药
    1.1 微胶囊农药简介
    1.2 我国微胶囊农药发展状况
2 白蚁预防方法及药剂使用状况
    2.1 白蚁预防的方法
        2.1.1 物理屏障
        2.1.2 化学屏障
        2.1.3 监测控制技术
    2.2 白蚁预防药剂的使用和发展状况
3 微胶囊农药在国内的登记状况
4 微胶囊农药应用于白蚁预防的可行性
5 结语

(7)农药固体剂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胶囊
2 水分散性粒剂
3 粒剂
4 片剂
5 高浓度固体种衣剂
6 高浓度可溶性粉 (粒) 剂
7 泡腾片剂
8 水分散性抛掷型粒剂
9 水面胶囊剂
1 0 结语

(8)农药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微胶囊的制备
    1.1 界面聚合法
    1.2 乳液聚合法
    1.3 复合凝聚法
    1.4 微胶囊制备新工艺
2 农药微胶囊的技术特点与应用
    2.1 提高农药的稳定性
    2.2 降低农药对人畜的毒性
    2.3 延长持效期, 提高药效
    2.4 扩大农药的应用范围
3 农药微胶囊技术的发展

(9)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明胶/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
        1.2.2 2, 4-D标准曲线的绘制和在微球中的包封率测定
        1.2.3 考察某些因素对微球成球性的影响
        1.2.3.1 明胶与壳聚糖的质量比
        1.2.3.2 油水比
        1.2.3.3 交联剂用量
        1.2.3.4 2, 4-D的加入量对复合微球成球性、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
        1.2.4 复合微球的表面形态观察
        1.2.5 复合微球中2, 4-D的释放性能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影响微球成球性的因素
        2.1.1 明胶与壳聚糖质量比的影响
        2.1.2 油水比的影响
        2.1.3 交联剂用量的影响
    2.2 2, 4-D的加入量对成球性、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
    2.3 复合微球形貌表征
    2.4 复合微球的释放性价
4 结论

四、微胶囊农药新剂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功能型农药微胶囊的制备及高效化利用研究[D]. 余曼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5)
  • [2]三种农药缓/控释载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高子登.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5)
  • [3]微胶囊农药的制备技术及发展概述[J]. 智亚楠,王国君,陈利军.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5(05)
  • [4]单分散纳米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药行为研究[D]. 张谦. 重庆大学, 2014(04)
  • [5]微胶囊农药在白蚁预防中的应用前景探讨[J]. 金占宝,赵兴华. 湖北植保, 2012(05)
  • [6]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冯建国,路福绥,李伟,王秀秀. 世界农药, 2009(04)
  • [7]农药固体剂型研究进展[J]. 刘红梅,陈永,钟国华. 广东化工, 2009(05)
  • [8]农药微胶囊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 陈浩,钟宏,黄河,黄恒.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8(06)
  • [9]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J]. 王碧,刘凯,张良英.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10]微胶囊农药在绿化中的应用[J]. 焦广,成量,胡会发. 中国林业, 2008(09)

标签:;  ;  ;  ;  ;  

微囊化农药新剂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