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二维视角的重新审视

内部审计:二维视角的重新审视

一、内部审计:双维视角下的重新审视(论文文献综述)

杨梦[1](2017)在《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改进方案》文中研究表明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价,是公司管理层做决策时的辅助部门,在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起着监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减少委托代理关系中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在保证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领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司规模以及经营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传统的内部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从而使整个公司处于经营风险之中,甚至导致公司走向灭亡。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六个部分对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提出适用的改进方案。通过借鉴国内外内部审计的相关研究成果,先对WJ公司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对内部审计现状进行分析,从WJ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职能定位、审计程序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出发,发现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存在较多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追根溯源的剖析,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结合WJ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适用于WJ公司的改进方案。在第六章,本文为WJ公司建立了内部审计体系的保障措施,保证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改进方案的有效开展。对于WJ公司内部管理存在着子公司数量多、机构设置杂、管理层面制度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内部审计工作的强化是为公司建立起对抗内部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本文对WJ公司的内部审计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重叠、公司审计机构隶属不统一的问题;在职能设置方面,WJ公司内部审计的重点只有一个,即财务审计,而对风险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等服务区域以及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等治理领域的审计工作均为空白,这对WJ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效用的发挥起到了限制作用;在审计程序方面,审计程序的执行不完整,其次是审计程序的设置较笼统,对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并未体现针对性;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方面,存在着审计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其专业结构非常单一,并且审计能力也处于下游水平。并对WJ公司内审体系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得出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公司内审的基础工作仍有欠缺、公司的内审执行缺乏深入的研究、公司的内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这三方面。基于对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现状及原因的分析,本文对其内审体系设计改进方案,主要有转变内审管理导向、提高内审机构级别等强调内审作用的措施,和提出内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明确划分内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等对内审规章制度的完善措施,并从内审工作的程序入手,对审计程序进行分阶段、分部门的有效规范,同时提出了如何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以及建立良好的公司内控机制。为确保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本文从建立内部审计的激励和问责制度、合理配置内部审计资源三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运用于WJ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对WJ公司深入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防止发生财务舞弊,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务操作的现实意义。

刘文磊[2](2014)在《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以神华集团上湾煤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已获得广泛共识。但目前我国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处在一个较低阶段,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探讨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对于改进内部审计工作,从而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神华集团上湾煤矿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缺乏高素质人才,具体业务缺乏指导、对下属二级单位的审计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工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与外部审计缺乏交流。本文在分析了该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助于公司的治理与发展。

沐慧君[3](2014)在《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内部审计问题探析》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国内外频繁出现企业财务舞弊案件,分析其原因则都可以归结于公司治理的失败。而这些公司的治理发挥失效在很大程度上又可以归结为外部治理的不完善,外部审计难以对公司的所有方面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就给内部审计向公司治理的介入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世通舞弊案由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揭发,这让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地位转瞬提高,吸引着大批公司领导层和业内人士的注意力。然而,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还未联系到一起。当前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是否要在公司内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委员会并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要求,也没有规范指出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及其员工的具体工作职责,由此可见我国的内部审计具体操作还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更不要提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关于怎样施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是本文所要阐述的关键。如果要解决这个核心问题,就需要回答内部审计为什么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应该需要什么条件和方式,怎样更好发挥,我国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如何,如何强化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层面的作用等等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文选择了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分析,希望在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在更宽广的框架下分析我国内部审计的实际情况和不足处,探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程度并最终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果进而达到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为五个部分从理论到实务方面对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内部审计来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该文的目的和理论实践意义,说明企业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变成全球关注的焦点,为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提供了合理保证。同时按照内部审计多年的发展步伐、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互的关系、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研究三个方面对本文的国内和国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日渐复杂,公司治理方面的新情况也不断涌出,因而需要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有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规划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其次,论述了不同时期国内外给出的内部审计内涵、内部审计的目的与职能以及公司治理的内涵、结构与机制,还论述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在理论基础、目标这两个方面相趋同以及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具有完善功能,这使得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实施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融为一体,为保障股东利益不受损害、增加股东价值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以及促进企业长期发展服务。这些构成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相关问题分析的重要基础。再次,阐述了我国公司治理制度架构下内审部门在受托责任管理、董事会战略决策和计划、完善监事会的监督、参与经理层考核与奖惩以及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功效,并且介绍了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治理程序审计。接着,重点列出了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有内部需求不足,参与程度不高,监督不充分,与其他部门协调不够等。最后,在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的方法,主要包括强化公司内部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推行内部审计在决策者决策制定执行方面的应用,完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信息交流和监督功能,拓展内部审计在企业各层级的思路和范畴,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质量需求等方面。

赵波[4](2014)在《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在现代管理理论中,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整体结构下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通过其监督和评价公司经营活动等作用,来促进公司运营过程和各个管理环节顺利高效的进行,使公司治理得到更大的优化。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又是内部审计功能得到发挥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下的各特征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就会影响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从而不能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而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加大。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对内部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一些财务丑闻的不断曝光给正在蓬勃发展的证券市场带来很大的阴影,而经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发现,公司内部审计的工作不到位或其监管力度不够是引起上述丑闻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公司治理环境下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保证其更好的服务于公司治理过程等问题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对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文章以此为目的,就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间的具体关系进行了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在进行全面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具体分析了董事会规模、总经理与董事长是否兼职、独立董事的比例、独立董事参加会议次数、监事会规模、前十大股东间制衡度、管理层持股比例、是否单独设置审计委员会8项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变量与内部审计间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董事长与总经理的职位分离、单独设置专门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比例越高、管理层持股比例适当偏低和前十大股东间制衡度越高都将带来较高的内部审计质量。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与内部审计质量间的相关性不太明显。综合分析上述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治理因素,最终从董事会特征、监事会、股权结构、内部审计制度本身四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能够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有效措施,使得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谢其诺[5](2014)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GD公司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改革日趋完善的社会背景下,探索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己成为当今的重大研究课题。只有通过建立一套全面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才能使舞弊、欺诈和管理不当的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而在监督控制的系统中,内部审计占有必不可少的一席之位。而在企业内部控制与治理方面,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怎样,则可透过内部审计绩效水平来分析和估量。所以,研究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对于研究整体绩效具有关键性作用,也因此得到理论和实务界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中一个重要的组织职能部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实现自身作用和价值,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体现的就是内部审计工作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贡献度。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演进和发展与其使命、角色对组织贡献不断改变,内部审计绩效的内涵也相应日益丰富起来。为实现内部审计绩效变化的意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也应适时完善。新经济条件下,构建符合内部审计职能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容刻缓。本论文在平衡计分卡理论基础上,利用25个GAIN指标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管理层/被审计者、内部审计流程、创新与学习四个层面整理了25个重要指标,修正了内部审计平衡计分卡模型。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构建的内部审计绩效平衡计分卡模型,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基本层,对各指标进行赋权赋值,最后得出内部审计绩效的总体得分。本论文以GD公司为案例企业,对GD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同时将该体系引入GD公司,计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打分,最终得到内部审计绩效综合分数。根据其权重、打分情况和整体得分,对GD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现状进行评析。改善后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不但有助于GD公司的绩效管理,使绩效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对于企业的绩效评价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余钦霖[6](2012)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内部审计具有监督、评价、服务和增值功能,有利于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但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比较特殊,目前公司治理结构还待完善,存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较差,难以在公司治理层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本文通过回顾内部审计和审计委派制的相关文献,以委托代理和受托经济责任等理论为框架,对比分析国有企业现行的各种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在借鉴烟草行业对内部审计实行委派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建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的观点;其次,从内部审计委派制的构建原则出发,具体分析内部审计委派主体、执行主体、委派组织结构设置以及委派人员的职责权限、薪酬福利和业绩考核等制度,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最后,结合东方电气集团的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运用审计委派制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及预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只有实行审计委派制,才能够有效监督国有企业各级受托人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才能够在公司治理层面实现权力制衡,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真正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环。

米烁强[7](2012)在《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近几年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安然、世界通讯、安达信、施乐、泰科国际、中国航油等上市公司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的发生,公司治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萨班斯法案》的出台以及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新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标准,对内部审计作用的扩展提出了新的需求,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使得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研究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但是,在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中,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置于公司治理的角度,扩充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使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资源,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改进内部审计体系,目前还处于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处于尚需完善发展的起步阶段,对其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主要是通过规范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规范分析法分析了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问题,引出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并提出了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措施。运用案例分析法,针对案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了解决S公司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的对策。本文包含五章内容。第一章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汇总及综合评价,简要的对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二章简述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并剖析了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存的问题。第三章首先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职能,然后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措施,分别通过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准确定位、合理设置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公司治理要求改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人员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第四章引入了案例,介绍了S公司的概况,以及S公司公司治理结构、治理环境及内部审计现状,分析了在公司治理环境下S公司内部审计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S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第五章结论,总结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从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相关问题的研究中,探索出在公司治理环境下改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希望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进一步发展寻找新思路。

王拼[8](2011)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司治理研究专家Tricker认为,21世纪是公司治理的世纪。2001年11月,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接着世通公司的财务舞弊曝光,造成了全球财经界的震撼,公司治理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怀疑。就在这时,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副总经理辛西亚·库珀(Cynthia Cooper),凭借她出色的洞察力,独立的审计人格,不计个人安危,揭开了世通公司惊天的舞弊黑幕,内部审计从此引起众人重视。2003年11月4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宣布公司治理新规则,其中一条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须设立内部审计职能岗位。IIA主席Leroy E.Bookal曾提出:“有效的公司治理需要具备四个重要条件,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级管理者和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与董事会,高级管理者,外部审计师一起,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石,为公司治理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发展机遇由此到来。本文首先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得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产生的必然性,然后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特征,以及它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所有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衡机制。内部审计作为一项监督与评价机制,也成为促使公司治理结构形成和有效运行的手段。完善的公司治理,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及时、持续的监控,以及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适时评估,参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对风险做出战略反应,通过对风险评估、控制及治理程序的评价,来实现完善公司治理,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从而实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目标。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理念薄弱、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方法落后、公司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太过局限、对内部审计认识模糊、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该从一下方面予以解决: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二、从公司治理的战略高度看待及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三、转变内部审计职能。四、改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五、提高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六、推广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在最后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武钢集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成功实例,来找出让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正确实践方法,并证明本文的主题,强化内部审计,可以更好的治理公司。

高磊[9](2011)在《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内部审计是内部审计活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延伸,按照内部审计的本质要求,它应该是一种内向型的服务性活动。然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政府的推动下建立的,从其产生开始在职能定位上就强调监督性,忽视服务性,价值定位上外向性过强,内向性不足,是典型的“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被过分强化甚至异化,高校内部审计处于畸形运作状态并引发一系列问题,诸如内部审计管理体制让其失去“内部”的色彩,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不能保证其独立开展业务,业务类型单一,人力资源建设滞后,审计环境恶化、人际关系趋于紧张等,导致内部审计的服务性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如何解决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诸多困境,成为学校管理和内部审计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要求作为学校行政工作有机组成部分的高校内部审计必须以防范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效益、增加学校价值、协助学校各级受托责任人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为目的,广泛开展办学风险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效益审计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审计咨询等新型内部审计业务类型,才能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以上种种,必须依靠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来实现。高校内部审计实现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构建新型内部审计模式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是内部审计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高校内部审计摆脱当前困境,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服务于学校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要实现这一转型,首先要求通过实地调查对当前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识别出影响内部审计服务性职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及其根本原因;其次,要把握住国际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趋势,结合我国高校实际,转变内部审计理念,抛弃内部审计就是一种纯粹的监督活动的思维,在工作内容、工作视野、工作方式、价值取向、角色定位等方面实现转变;最后,应在服务导向理念的指导下,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探索符合高校实际的内部审计运作模式,加快内部审计的职业化进程,改善内部审计环境,创新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式,让内部审计真正回归其“内向型”、“服务性”本质。

畅娟[10](2011)在《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文中认为国际上以安然事件为分界点,将其之后的时间跨度称为“后安然”时代,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在此之后大刀阔斧蓬勃发展起来的。其实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都不是新鲜事物,但安然事件之前,人们一直未给予内部审计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多少人把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联系起来研究。直到最近几年国际上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爆发,特别是世通公司事件中,其内部审计部门副总经理凭借良好的职业素养揭示了世通公司的重大舞弊问题后,人们如梦方醒,发现内部审计的作用远不止监督、检查那么简单,而是有效地公司治理赖以存在的基石之一。因此,本文选择了公司治理的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内部审计现状和制约因素,探寻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深层次关系,从而达到强化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参与程度,最终提高我国公司治理效果的目的。在研究的过程中,文章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方法,并结合了经济学(博弈论)和管理学(价值链)等基本理论,梳理了一些较为常见的容易混淆的概念,最后运用案例的形式,剖析了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审计委员会成员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失效;审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等,结合我国开展内部审计的内外环境(SWOT分析法),希望从内部审计发展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中,为我国从国外案件中获取经验教训提供有益的借鉴。通过上述理论分析和实际案例,文章认为,我国的内部审计应顺应当今时代公司治理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良好促进关系,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最终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二、内部审计:双维视角下的重新审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部审计:双维视角下的重新审视(论文提纲范文)

(1)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改进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理论综述
    2.1 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2.1.1 内审产生的背景
        2.1.2 内部审计的定义
        2.1.3 内部审计的内容
    2.2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2.2.1 公司治理的含义
        2.2.2 公司治理的监控机制
    2.3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2.3.1 基础理论一致性
        2.3.2 两者目标一致性
3 WJ公司介绍与内审体系现状分析
    3.1 WJ公司现状
    3.2 WJ公司内审体系
        3.2.1 机构设置
        3.2.2 内部监督制度
        3.2.3 内审程序
        3.2.4 关键控制点
    3.3 公司内审存在的问题
        3.3.1 机构设置有漏洞
        3.3.2 职能定位较单一
        3.3.3 审计程序较随意
        3.3.4 人员专业能力低
4 WJ公司内审体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公司的内审基础工作仍有欠缺
        4.1.1 内审的建立目的模糊
        4.1.2 内审的工作范围较窄
        4.1.3 信息化技术领域空白
    4.2 公司的内审执行缺乏深入研究
        4.2.1 内审思路存有遗漏
        4.2.2 内审目标过于笼统
        4.2.3 内审重点较为单一
        4.2.4 内审程序有始无终
    4.3 公司的内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4.3.1 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4.3.2 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5 WJ公司内审体系改进方案的设计
    5.1 内部审计体系的设计思路
    5.2 重视内部审计作用
        5.2.1 转变内审管理导向
        5.2.2 提高内审机构级别
        5.2.3 扩大内审职能定位
        5.2.4 建立内审信息化平台
    5.3 完善内审规章制度
        5.3.1 提出内审机构和人员的基本要求
        5.3.2 明确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5.3.3 增加对公司内部审计种类的划分
        5.3.4 完善公司内部审计计划制定内容
    5.4 规范内部审计程序
        5.4.1 审前准备工作
        5.4.2 审计实施工作
        5.4.3 审计报告工作
        5.4.4 后续审计工作
        5.4.5 成果运用工作
    5.5 建立良好内控机制
        5.5.1 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5.5.2 定期的进行风险评估
        5.5.3 设置有效的控制活动
        5.5.4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6 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保障措施
    6.1 建立内审体系激励措施
        6.1.1 考核方式及程序
        6.1.2 考核内容及分值
        6.1.3 激励的具体措施
    6.2 建立内部审计问责机制
        6.2.1 实行审计问责机制
        6.2.2 纵向报送审计结果
    6.3 合理配置内部审计资源
        6.3.1 充实内部审计力量
        6.3.2 调整人员技术结构
        6.3.3 调整人员年龄结构
        6.3.4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以神华集团上湾煤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
    (一)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
    (二)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
三、上湾煤矿的基本情况
    (一) 上湾煤矿概况
    (二) 内部审计发展现状
        1. 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四、上湾煤矿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1. 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固定资产盘亏未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造成账面资产不实
        3. 逾龄固定资产、停用固定资产未及时办理手续
    (二) 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问题
    (三) 未发现存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未定期对原材料进行盘点, 容易造成帐实不符
        2. 存在淘汰积压物资
五、上湾煤矿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1. 内部审计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质量保证体系
        2. 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
    (二) 缺乏高素质人才, 具体业务缺乏指导
    (三) 对下属基层单位的审计流于形式
    (四) 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不够
    (五) 与外部审计缺乏交流
六、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对策
    (一)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1. 实行目标管理:
        2. 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
        3. 内部审核:
        4. 外部审核:
    (二)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提高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 拓宽内部审计范围, 改革基层单位
    (四) 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五) 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合作
七、结论

(3)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内部审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1 研究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0.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0.2.3 文献述评
    0.3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0.4 论文的基本框架
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1.1 内部审计概述
        1.1.1 内部审计的涵义
        1.1.2 内部审计的目标与职能
    1.2 公司治理概述
        1.2.1 公司治理的涵义
        1.2.2 公司治理结构
        1.2.3 公司治理机制
    1.3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
        1.3.1 两者的理论基础相同
        1.3.2 两者的目标趋同
        1.3.3 内部审计有助于公司治理的优化
2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内容分析
    2.1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
        2.1.1 用作受托责任系统中的控制机制
        2.1.2 评价董事会的战略决策
        2.1.3 完善监事会的监督机制
        2.1.4 参与对经理层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安排
        2.1.5 缓解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2.2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的内容分析
        2.2.1 内部控制审计
        2.2.2 风险管理审计
        2.2.3 治理程序审计
3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1.1 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内在需求不足
        3.1.2 对战略计划与决策审计涉及不足
        3.1.3 对公司信息披露监督不充分
        3.1.4 与公司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不够
        3.1.5 提供给利益相关者的信息的质量和有用性不强
    3.2 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公司未规范治理结构
        3.2.2 公司未提高内部审计作为治理主体的参与度
        3.2.3 公司未完善相关监督制度
        3.2.4 公司未合理授权内部审计部门
        3.2.5 公司未统一部门考核激励标准
4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内部审计的措施
    4.1 强化治理主体对内部审计的需求
        4.1.1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和结构
        4.1.2 完善公司资本结构
        4.1.3 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4.2 推行内部审计在董事会战略决策方面的应用
        4.2.1 评价战略选择的合理性
        4.2.2 评价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4.3 完善内部审计在公司中的信息反馈和监督作用
        4.3.1 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4.3.2 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4.3.3 促进内部审计与监事会的合作
    4.4 拓展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思路和范畴
        4.4.1 评价公司治理文化和道德环境
        4.4.2 实施人力资源审计
        4.4.3 积极营销内部审计
    4.5 满足利益相关者对内部审计的质量需求
        4.5.1 完善内部审计质量的程序控制
        4.5.2 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考核与评价机制
        4.5.3 运用内部审计公示方法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4)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公司治理结构特征的研究
        1.2.2 内部审计相关因素的研究
        1.2.3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1.2.4 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
第2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
    2.1 共同的理论基础
    2.2 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2.3 内部审计的相关理论
    2.4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
        2.4.1 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推动作用
        2.4.2 内部审计作用于公司治理
第3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实证研究设计
    3.1 提出研究假设
        3.1.1 董事会规模
        3.1.2 董事长与总经理职位是否分离
        3.1.3 独立董事比例
        3.1.4 独立董事出席会议次数
        3.1.5 董事会下是否独立设置审计委员会
        3.1.6 监事会规模
        3.1.7 前十大股东间的制衡度
        3.1.8 管理层持股比例
    3.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3.3 变量设计
        3.3.1 被解释变量
        3.3.2 解释变量
        3.3.3 控制变量
    3.4 研究模型设计
    3.5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关系的实证分析
        3.5.1 描述性统计
        3.5.2 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3.5.3 Logistic回归分析
第4章 研究结论与提出建议
    4.1 总结实证分析的结论
    4.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的建议
        4.2.1 从董事会特征角度出发
        4.2.2 从监事会角度出发
        4.2.3 从股权结构角度出发
        4.2.4 从内部审计制度本身出发
第5章 研究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GD公司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
        0.1.1 国际背景
        0.1.2 国内背景
    0.2 国内外研究情况
        0.2.1 国外研究现状
        0.2.2 国内研究现状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思路
        0.3.2 研究方法
    0.4 主要创新点
1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1.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1.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
        1.2.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相关理论
        1.2.2 内部审计部门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模型
    1.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
        1.3.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3.2 内部审计绩效指标—GAIN 指标
    1.4 内部审计绩效指标评分方法
        1.4.1 内部审计绩效指标赋权
        1.4.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赋值
2 GD 公司现有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现状
    2.1 GD 公司概述
    2.2 GD 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2.2.1 GD 公司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
        2.2.2 GD 公司内部审计特点
    2.3 GD 公司内部审计部门绩效评价方法
3 GD 公司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构建 GD 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3.1.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问题凸显
        3.1.2 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3.1.3 内部审计部门地位的提高
    3.2 GD 公司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3.2.1 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强
        3.2.2 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较高
        3.2.3 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较高
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 GD 公司的构建
    4.1 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4.1.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
        4.1.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4.1.3 内部审计绩效评分方法的确定
    4.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 GD 公司的实施
        4.2.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
        4.2.2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的量化
        4.2.3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
        1.2.2 内部审计的模式选择
        1.2.3 审计委派制的相关文献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概念
        2.1.1 公司治理
        2.1.2 国有企业
        2.1.3 内部审计
    2.2 审计委派制的相关概念
        2.2.1 审计委派的定义
        2.2.2 审计委派的治理职能
        2.2.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与政府审计的区别和联系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第3章 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有模式及评析
    3.1 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
    3.2 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
    3.3 经理层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
    3.4 财务或其他职能部门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的模式构建
    4.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的构建原则
    4.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主体及实施流程
        4.2.1 内部审计委派制的主体界定
        4.2.2 内部审计委派制的实施流程
    4.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人员的管理体制设计
        4.3.1 建立委派人员职责权限制度
        4.3.2 建立委派人员薪酬福利制度
        4.3.3 建立委派人员业绩考核制度
        4.3.4 建立委派人员的其他配套制度
    4.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4.4.1 建立健全审计委派制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4.4.2 明确审计委派制下委派人员的身份地位
        4.4.3 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
        4.4.4 提高内部审计委派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4.4.5 加强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相互协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方电气集团实施内部审计委派制案例分析
    5.1 东方电气集团内部审计现行模式分析
        5.1.1 公司基本情况及内部审计模式的现状
        5.1.2 现有内部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5.2 东方电气集团实行内部审计委派制的模式设计
        5.2.1 实行内部审计委派制的组织结构设置
        5.2.2 内部审计委派人员的管理体制设计
    5.3 东方电气集团实行内部审计委派制的预期效果分析
        5.3.1 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5.3.2 整合类似职能的部门形成审计合力
        5.3.3 实现国家审计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现有文献的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2 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理论与问题探讨
    2.1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2.1.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含义
        2.1.2 公司治理的涵义
        2.1.3 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理论基础
    2.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的理论分析
        2.2.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理论基础相同
        2.2.2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目标一致
        2.2.3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2.4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相互作用
    2.3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问题的剖析
        2.3.1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2.3.2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受限
        2.3.3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狭窄
        2.3.4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2.3.5 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技术方法滞后
第3章 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及改进措施分析
    3.1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职能拓展分析
        3.1.1 确认职能
        3.1.2 咨询职能
        3.1.3 风险管理职能
        3.1.4 增值职能
    3.2 完善公司治理中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措施
        3.2.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应准确定位
        3.2.2 公司治理要求改进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实务工作
        3.2.3 完善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人员体系结构
第4章 S 公司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分析
    4.1 S 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4.2 S 公司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4.2.1 公司治理结构
        4.2.2 公司治理的环境因素
        4.2.3 S 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4.3 S 公司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的问题分析
        4.3.1 公司治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3.2 内部审计职能和工作范围受到影响
        4.3.3 内部审计尚未明确纳入公司治理体系中
    4.4 解决 S 公司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4.4.1 强化公司治理的各项监督机制
        4.4.2 改善 S 公司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4.4.3 改进 S 公司内部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4.4.4 实现 S 公司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有机结合
第5章 结束语
    5.1 研究结论
    5.2 本文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研究综述
        1.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创新点与框架
        1.3.1 研究思路、创新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1 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
        2.1.1 会计账簿导向内部审计
        2.1.2 内部控制导向内部审计
        2.1.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基本理论
        2.2.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含义
        2.2.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本质
        2.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对象
        2.2.4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目标
    2.3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特点
        2.3.1 以风险评估为重心
        2.3.2 以联合风险为风险评估重心,以间接评估为评估方式
        2.3.3 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作为审计方法
        2.3.4 以内部取证为主,外部取证为辅,取证范围扩大
        2.3.5 以“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为指导思想
        2.3.6 审计目的是增加组织价值
        2.3.7 发挥“咨询者”职能
第3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3.1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3.2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分析
        3.2.1 解决信息不对称
        3.2.2 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3.2.3 帮助组织增加价值
        3.2.4 预防和纠正虚假财务报表
        3.2.5 发挥优势弥补外部审计的不足
        3.2.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监督”“评价”双重职能
        3.2.7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服务公司治理,变被动为主动
第4章 公司治理中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现状及其应对措施
    4.1 在公司治理中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现状分析
        4.1.1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
        4.1.2 风险管理理念薄弱
        4.1.3 我国的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技术方法落后
        4.1.4 公司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和独立性差
        4.1.5 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工作范围太过局限
        4.1.6 对内部审计认识模糊
        4.1.7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4.2 强化内部审计,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
        4.2.1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2.2 从公司治理的战略高度看待及推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4.2.3 转变内部审计职能
        4.2.4 改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地位
        4.2.5 提高公司治理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4.2.6 推广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第5章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武钢集团公司治理中的成功案例
    5.1 武钢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5.2 武钢集团在公司治理中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成功运用
        5.2.1 一个宗旨,通过审计实现组织增值
        5.2.2 内部审计和监事会
        5.2.3 建设学习型人才、系统化审计、信息化审计
        5.2.4 四位一体监管体系
        5.2.5 武钢内部审计上的转型
第6章 文章的结论
    6.1 结论
    6.2 论文的局限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导论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内容
    (三) 文献综述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意义
一、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 审计:受托经济责任下的权力控制机制
    (二) 内部审计:历史与展望
    (三) 高校内部审计:双重性质的审计行为
二、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现实基础
    (一)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建立与发展历程
    (二)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现状
    (三)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四)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构建
    (一) 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现实选择
    (二) 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涵义
    (三) 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理念
    (四) 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的制度安排
    (五) 服务性职能与监督职能的内在统一性
结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三)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
    1.5 创新和不足之处
第2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1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
        2.1.1 公司治理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
        2.1.2 公司治理的分类
        2.1.3 有效公司治理的原则
        2.1.4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区分
    2.2 内部审计相关理论
        2.2.1 内部审计的产生背景及其内涵
        2.2.2 内部审计设立的动力分析
        2.2.3 内部审计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角色定位
        2.2.4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的区分
第3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3.1 两者分析采用的理论具有同源性
    3.2 两者要达到的目标具有一致性
    3.3 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
第4章 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治理效果的案例体现
    4.1 案例分析
        4.1.1 帕玛拉特事件简介
        4.1.2 帕玛拉特事件所暴露的审计问题
    4.2 我国目前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内外环境
    4.3 对我国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角色发挥的启示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内部审计:双维视角下的重新审视(论文参考文献)

  • [1]WJ公司内部审计体系的改进方案[D]. 杨梦.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2]煤矿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以神华集团上湾煤矿为例[J]. 刘文磊.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4(03)
  • [3]我国公司治理框架中的内部审计问题探析[D]. 沐慧君. 江西财经大学, 2014(04)
  • [4]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D]. 赵波. 天津财经大学, 2014(08)
  • [5]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在GD公司的应用[D]. 谢其诺. 辽宁大学, 2014(02)
  •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委派制模式研究[D]. 余钦霖. 中南大学, 2012(06)
  • [7]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 米烁强. 河北大学, 2012(08)
  • [8]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研究[D]. 王拼. 河北大学, 2011(11)
  • [9]服务导向型高校内部审计研究[D]. 高磊. 浙江师范大学, 2011(05)
  • [10]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D]. 畅娟. 天津财经大学, 2011(11)

标签:;  ;  ;  ;  ;  

内部审计:二维视角的重新审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