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问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开放式问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一、开放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杨捷[1](2020)在《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放性问题在化学试题中占据的比例有所升高,学者们对开放性问题解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有的学者着眼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研究,有的学者聚焦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针对教学主体——学生的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却较少。学生在解决化学开放性问题时具备哪些能力呢?本研究通过测查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开放性问题解决情况,明晰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要素,为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梳理与述评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界定了与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研究的需要,编制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然后,选取山东省2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6个班31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开展实测并分析:(1)分析问卷实测情况,并对问卷作答情况进行批改、赋分,使用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优选访谈对象的范围;(2)对优选的14名被访谈者进行学习情况调研,并结合任课教师的推荐,从中筛选出8名开放性问题测查问卷解答比较好且善于表达的学生,根据开放性问题访谈提纲对8位同学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过程,将录音材料转换为口语报告;(3)分析口语报告材料,提取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要素。最后,总结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教学建议。研究表明:(1)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由科学解释的能力、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科学论证的能力构成的多维度综合能力。(2)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解决化学开放性问题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解决开放性问题的核心能力。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1)编制出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为以后开展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新测查工具;(2)提出了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要素,为更深入研究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提供了新依据。

王业儒[2](2020)在《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我国目前教育系统现状,开放性问题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被社会各界教育人员、一线教师所重视。在2000年的教育会议明确指出要在理科各种考试中适当加入开放性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物理开放性问题已经提出近二十年时间,全国各省市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已经全面完成,越来越重视对全体学生学科素养的树立,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训练。随着“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建立,开放性问题的地位更为突出,在此期间,物理开放性问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变化,及开放性问题是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开放性问题在物理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对普通中学的教学指导作用尚不完善,先以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为前期准备,通过各种文献调查、理论研究等手段了解其现阶段发展过程与不足。本文以江苏省各市中考中的开放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往年的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分布情况、分值比例等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中考的大背景下,开放性问题教学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针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访谈也成为了解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有无必要的一种了解途径。其次,针对师生态度和实践结果来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案例应该如何设计、实施,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来抛砖引玉,仅供参考。本文尝试从两个方面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即历年中考开放性题目的现实情况和如何在课堂教学引入开放性问题。首先,从认识到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开放性问题的需求,查阅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相关资料文献提出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原因,最后总结出开放性问题在一线教学当中的必要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原始物理问题看待开放性问题的课堂实施优点,并学习国内外数学、物理方向的开放性问题研究现状,对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进行比较,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物理开放性问题进行介绍。总结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并就其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其次,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手段,对江苏省往年各市的中考试卷进行开放性问题分析,横纵向比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开放性问题的特点,了解师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认识情况和态度。再基于实践教学研究,提出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教学建议。并对各市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情况,研究中考对学校教学参考作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实践。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王萍萍[3](2018)在《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目前,有关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按照关注层面的不同,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关注数学学科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中观层面关注具体学科分支(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微观层面关注具体一堂课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已有文献显示,研究者围绕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得到的研究结果大多具有学科一般性,而针对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关注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研究者指出培养高层次数学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相应的教学策略(Stein,2001;鲍建生,周超,2009)。基于这一观点,本研究立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中观层面,即代数、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数学分支,分别探讨如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行为表现?(2)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任务设计策略?(3)为发展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后两个问题的基础。本研究立足于中观层面,综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展开质性研究。首先以数学宏观层面为切入点,结合不同数学分支特征,形成中观层面初步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接着以此行为分析框架为基础,初步形成中观层面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再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进行微观层面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有两个作用,一方面展示怎样应用中观层面三个框架于具体一节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在研究过程中反过来修正和完善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由于本研究具有特殊的发展目标(发展创造性思维),设计课例从研究角度和教学角度同时展开,根据中观层面的三个框架,通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结合一线教师的意见,在一节课中选择若干创造性教学干预点进行创造性任务的设计和整节课的设计,依据框架实施教学。在课例研究过程中,修正和丰富三个框架,得出研究结果。通过“数与代数”的两个课例(《算24点》和《字母表示数》)、“图形与几何”的两个课例(《圆周角》和《一分为二》)、“统计与概率”的一个课例(《方差》)研究,得到三个数学分支以思维流畅性、灵活性、新颖性和精致性为主要特征维度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见7.1节),三个数学分支以背景、结构和认知为主要任务设计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设计框架(见7.2节),以及三个数学分支以氛围营造和方法引导为主要教学维度且兼顾创造性思维四个维度发展侧重的进一步细化完善的创造性任务教学框架(见7.3节)。上述研究结果是在数学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首轮课例研究下得到的,可进一步修正完善。

陈楠[4](2017)在《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就小学数学教育而言,开放题教学应占有一席之地。开放题早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出之时就受到过人们的关注,如今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小学数学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应的,数学开放题在育人中的作用也应该受到小学数学教育界的重视。本论文沿着?数学开放题的教学价值?到?开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再到?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建议?的研究思路,从开放题的特点和教学价值出发,通过研究开放题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现状来分析开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适用性,进而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提出对策与建议。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并对以往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针对当前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从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两方面分析了小学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在肯定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现状和阻碍。第四部分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开放题的适用性、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内容、题目编制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从内容选择、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方面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并对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

陈新颜[5](2016)在《教师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正从对“预设”的关注和执行逐渐转向为对“开放互动,动态生成”的新课堂教学形态的追求和践行。新课改理念越来越强调在开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利用学生的学情资源、文本资源,通过发挥师生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不断生长。但纵观十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状态,教师促进教学生成的课堂实践状态不容乐观。本论文在充分观察和发现教师促进教学生成的问题、困难和障碍的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生成的主要因素,以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展开逻辑为依据,提炼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帮助教师实现真正的教学生成,实现师生共同成长。论文第一部分针对教学生成中存在的几个主要现象与问题,如“形开实封”、“形多实单”、“形有实无”等,深入挖掘不同问题背后的教师行为动机,找出教学生成困难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为:一是教师对教学生成过程的误解;二是对教学生成内涵的认识上的不足;三是促进教学生成的能力欠缺。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一线教师在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捕捉处理和利用上缺乏策略与智慧,使得教学经常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难以形成真正的互动与生成。论文第二部分阐述教学生成对学生成长和教师个人发展的意义。依据教学生成的“三层次”过程展开逻辑,即各学科共通的教学过程展开逻辑、各学科独有的教学过程展开逻辑和学科不同内容具体的展开逻辑,并以数学学科为例,剖析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结构,以说明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生成的基础和实践意义。论文第三部分尝试归纳和提炼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通过对具体课型中典型案例的分析、比较与反思,细致研究教师在开发、捕捉处理、利用数学学科资源促进教学生成的过程,努力探究教师处理各种资源,促进教学生成的一般规律,归纳提炼了“催化中促生成”,“对比中促生成”和“推进中促生成”三种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形成了促进课堂教学生成的策略性认识。

蔡小梅[6](2014)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研究 ——以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开放题的功能迎合了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开放题研究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各学科的教育者们以不同的方式对开放题在本学科的运用与发展展开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如何实现开放题的研究与思想政治学科发展的结合,是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本文笔者旨在将开放题的研究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相结合,从理论和技术层面,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运用开放题的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的内涵、特点、类型及该选题研究的意义,结合2013年我国政治高考开放题设计的现状分析,文章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原则,一般程序及设计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最终试图探索出一套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方案。本研究最大的成果是探索了两种关于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方法。

何世得[7](2014)在《高中数学资优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个案研究 ——以解开放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研究高二数学资优生解决开放题过程中所体现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特征。通过文献阅读,确定以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为衡量学生发散性思维优劣的指标。为了研究数学资优生的发散性思维特征,本文编制了由4道开放题组成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测试卷,同时,制定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进性的评分标准。本研究选取了上海市两所着名重点中学高二年级的5名数学资优生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在个案研究的过程中,要求被试用“出声思考”的方式答题,一边想,一边说,并对其答题过程进行录音,然后用本文制定的评分标准对其解题过程和解题结果进行评价,进行定量分析。另外,为了确定4道开放题的哪些解答具有独创性,本文选取了其中一所中学高二年级的两个班进行发散性思维班级纸笔测试,测试共收回问卷45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得到了具有独创性的解法的种类。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了高中数学资优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如下特征:1、思维的流畅性:高二数学资优生的思维就具有良好的流畅性。他们能在给定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想法,写出较多的答案。2、思维的变通性:高二数学资优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变通性,他们能够从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解开放题的过程中,他们不局限于某一类的答案,而是尽可能地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他们考虑问题的范围相当广泛,跨度相当地大,体现出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他们的思维相当地灵活,能够轻松地从一种答案跳到另一种答案。3、思维的独创性:高二数学资优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独创性,他们考虑问题视角独特,能够想到别人不容易想到或者想不到的答案。4、思维的精进性:高二数学资优生在思维的精进性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是具有良好的精进性,该类型的学生十分重视细节的问题,在细节处考虑周到,思维很严谨。另外一类是精进性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考虑问题时忽略细节,在细节处错误较多。

孙建明[8](2014)在《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运用教育测量评价与诊断学两大基础理论,以部分省份几十万份阅卷数据资料、大量问卷调查以及对近几年所有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质性分析为平台,使用“美国SEC模式(Surveys of Enacted Curriculum)的波特(Porter)一致性函数P”与“约翰·比格斯(John Biggs)教授的SOLO分类理论”为工具,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社会满意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试题的内部结构、试题类型及其功能、试题考查的能力结构及亚层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尝试提出了实现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质量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全文各个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绪论阐明研究选题的缘起及意义;在梳理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对核心概念,例如化学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等进行了清晰准确的界定;阐述了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框架。第一章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诊断分析。这一章主要是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进行实证研究与质性分析。首先,通过问卷设计、样本选择以及数据的处理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总体评价、公平性问题、与中学教学的关系问题以及命制质量的基本维度进行了充分实证研究;其次,开展了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采用美国SEC模式,通过对最近几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内容要素分布”和“认知层次分布”的横向与纵向的比较研究,得出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亟待提高的结论;再次,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进行了诊断分析,指出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存在着诸多问题;最后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与化学学习关系的诊断。第二章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内部结构。首先,本章对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结构的设计包括化学学科试卷结构的分析和化学试卷参数指标体系的设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的基本特征和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其次是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组卷技术包括编排项目合成试题技术、项目权重(分数)的确定技术、试题“等值复本”编制技术、试卷初定和版式设计以及前测与试题终审技术等进行了探讨。最后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评分标准的案例研究。第三章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题型分类与题型功能分析。本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新课程高考化学题型选择的意义及总的分类体系;第二部分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题型分类与题型功能分析;第三部分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编制方法,根据试题构成的四个要素详细介绍了选择题的编制原则和方法以及非选择性试题的编制方法,同时研究了试题设计的规范和试题设计中核心知识的处理方法;第四部分是试题的分类和结构规范及功能简介;第五部分主要是使用SOLO理论对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内部结构进行细化研究与案例研究。第四章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能力及能力亚层分析。本章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能力及能力亚层分析,依据能力指标与能力亚层指标给化学新课程课标中规定的一些主体知识内容定位。第二部分是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包含最小知识颗粒的能力结构层次定量纵向与横向比较研究,以SOLO法能力结构理论为工具,纵向定量比较研究了2009、2010、2011、2012和2013年新课程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小知识颗粒SOLO法能力结构层次,横向定量比较研究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海南卷、江苏卷、山东卷以及上海卷化学试题最小知识颗粒SOLO法能力结构层次。研究表明,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所包含的最小知识颗粒SOLO法能力结构各层次分布比例基本是一致的。第五章实现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命题质量控制的策略首先,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经验提高命题质量,提出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及方式、注重试题的情境性、增强试题的开放性与实践性、增加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考查等策略提升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质量。其次是明确命题原则提升命题质量,主要包括:科学性原则、公平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再者提出整合学科思想方法提高命题质量,界定了学科思想方法的内涵、分类及特征;分析了学科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提出了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的高考化学命题策略。最后是运用相关参数指标科学评价命题质量,介绍了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的科学评价技巧以及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定性评价的方法。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崔文鑫[9](2012)在《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1990年和2007年,青浦实验小组对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进行了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显示,这十七年中,青浦的学生在计算,概念,领会认知水平有了进步,但是在分析认知水平上没有太多改变。笔者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了解高中生的高层次数学认知水平的情况。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确立了需要检测的三个方面:(1)问题提出的能力;(2)数学开放题的解答能力;(3)推理判断能力。作为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三个部分进行检测;其次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确定了研究的方法和评价方式;然后根据所需检测的内容制订了问卷调查,通过预测与在职教师的交流最后确定了正式的问卷调查;最后在本市一重点高中高二年级的四个班级进行了测试,并且结合学生近两次大型测试的成绩,把学生按照1:4:1分成好、中、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问题提出方面,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有30.1%的问题属于无效问题(包括空白,表述不清,题意有误,所提问题与情境无关,非数学问题,同一个学生所提问题类型上相似,无法归类的问题),而具有创意或者能揭示本质的数学问题只有占所有有效问题的17.85%,而在所给情境下,提出的数学问题是属于小学初中初学问题(例如求简单图形边长和面积等)的占所有问题的32.31%;2.在数学开放题解答能力时,把学生的表现分为P-U及U、U-M及M、M-R及R和R-E及E这四个等级水平,其中四个等级水平分别占35.63%,30.00%,21.88%和10.00%,可见大多数集中在第一和第二等级水平;3.在推理判断能力上,在前两题判断题中,分别有91.0%和97.6%的学生能作出正确判断,但是在第三题中只有63.3%的学生能作出正确判断,学生更加倾向于认为题目是错误的,而不敢肯定证明是正确的;在性质推广及迁移能力的测试题中得分率只有47.43%;而在观察归纳能力的测试题中的得分率有39.35%;4.在问题提问、开放题解答、推理判断能力上男女生不存在差异;5.问题提问能力强的学生与总体学生之间成绩有差异;6.开放题解答能力弱的学生与总体学生之间成绩有差异;7.推理判断能力强的学生与总体学生之间成绩有差异,推理判断能力弱的学生与总体学生之间成绩也有差异;8.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在问题提问能力方面存在差异;9.成绩中等与成绩差的学生在数学开放题解答上存在差异;10.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推理判断能力上都存在差异。

朱勤[10](2010)在《农村七年级学生数学开放题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素质的综合化、个性化,人才类型的多样化离不开创新教育的实施。而数学教育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实施,大家过多地关注的是城市中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而农村教育的现状虽然已经得到改革,但问题远没有真正解决。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初中,由于地理位置以及教学质量的缘故,大量优质生源频频流失,所以老师们肩负的责任相对重大,数学学困生较多,学生的数学基础偏弱且学习数学的兴趣普遍不高,他们普遍觉得数学很难学。而我国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时下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改变以前单一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概念、定理—例题—练习”知识传授模式向“激励学习”为特色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充分调动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开放题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载体。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数学开放题学习的跟踪调查研究。研究共分为六部分:一、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二、介绍数学开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状况,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类型的分类,数学开放题学习与性别和学困生的关系以及开放题教学的可行性和教育价值;三、数学开放题教学的跟踪调查规划,围绕课堂教学的构建、面向学困生的开放题设计、师生关系、教学案例展开;四、介绍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工具;五、对学生的调查问卷情况、开放题水平的前后测试和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六、结论和建议。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对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一年来的开放题学习的跟踪调查,可以发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开放题教学)不仅能够很好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激发了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纠正女孩不适宜学习开放题的偏见,对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二、开放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放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化学开放性问题
        2.1.1 问题的内涵
        2.1.2 化学开放性问题的内涵与特征
        2.1.3 化学开放性问题教育价值
    2.2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
        2.2.1 问题解决
        2.2.2 化学问题解决
        2.2.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
    2.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测查
        2.3.1 问题解决能力
        2.3.2 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
        2.3.3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
3 研究目标与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研究内容
        3.2.1 化学开放性问题概念的界定
        3.2.2 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的编制
        3.2.3 开放性问题解决的能力构成要素的提取
4 理论基础与假设
    4.1 理论基础
        4.1.1 信息加工理论
        4.1.2 Parnes创造性问题解决理论
    4.2 研究假设
5 研究设计与实施
    5.1 研究流程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对象
    5.4 研究工具
        5.4.1 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测查问卷
        5.4.2 访谈提纲
    5.5 资料的收集
        5.5.1 问卷测查材料
        5.5.2 访谈材料
6 资料分析与结果
    6.1 科学解释的能力
    6.2 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6.3 提出科学解决方案的能力
    6.4 科学论证的能力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研究局限与展望
    8.1 研究局限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致谢

(2)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1 封闭性问题教学优缺点
        1.2.2 时代的社会要求
        1.2.3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2.4 开放性问题教学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本研究法
        1.3.2 文献法
        1.3.3 问卷调查法
        1.3.4 访谈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基本理论研究
    2.1 从建构主义看开放性问题
    2.2 从原始物理问题看开放性问题
    2.3 封闭性问题概述
    2.4 开放性问题的界定
    2.5 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
第三章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现状研究及分析
    3.1 中考开放性问题现状分析
        3.1.1 中考中相关物理开放性问题分析数据
        3.1.2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解题形式分类
    3.2 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访谈与问卷分析
    3.3 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个别学生进行私下访谈
        3.3.1 对个别学生的访谈
        3.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3.4 对真题分析建议和访谈总结
        3.4.1 对各中考真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3.4.2 访谈总结
第四章 利用开放性问题培育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4.1 合理抓住开放性问题教学契机
    4.2 适当控制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开放性程度
    4.3 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师生环境
    4.4 从教材着手的开放性问题教学设计编排
        4.4.1 教学设计案例
        4.4.2 实践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物理开放性问题实践教学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1 新高一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物理)理解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人的发展赋予教育的必然使命
        1.1.2 发展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教育的本质属性
        1.1.3 发展数学创造性思维需要落实于课堂教学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
        1.4.1 数学创造性思维
        1.4.2 教学任务
    1.5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领域的相关研究
        2.1.1 创造力研究的基本理念
        2.1.2 创造力的聚合理论
        2.1.3 创造性思维研究
        2.1.4 创造力教学研究
        2.1.5 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1.6 小结
    2.2 数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研究
        2.2.1 思维、数学思维与数学创造性思维
        2.2.2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多角度理解
        2.2.3 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2.2.4 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
        2.2.5 数学创造性思维评价研究
        2.2.6 初中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
        2.2.7 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过程
        3.2.1 总体研究阶段
        3.2.2 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的初步构建
        3.2.3 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及教学策略框架的初步构建
        3.2.4 课例研究的过程
    3.3 研究工具
        3.3.1 学生测试卷和访谈工具
        3.3.2 教师的问卷和访谈工具
        3.3.3 课堂观察记录表
    3.4 数据收集
第4章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
    4.1 “数与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1 “数与运算”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1.2 “代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4.2 本章研究思路
        4.2.1 研究思路
        4.2.2 初步构建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4.2.3 初步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4.2.4 课例的选择
    4.3 课例一:《算24 点》
        4.3.1 设计前的调研
        4.3.2 第一次教学设计及教学简析
        4.3.3 第二次教学设计及教学分析
        4.3.4 课例小结
    4.4 课例二:《字母表示数》
        4.4.1 设计前的调研
        4.4.2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4.4.3 第一课时教学分析及反馈
        4.4.4 第二课时教学情况简述
        4.4.5 课例小结
    4.5 “数与代数”课例研究小结
        4.5.1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4.5.2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4.5.3 修正的“数与代数”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5章 “图形与几何”课例分析
    5.1 “图形与几何”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5.2 本章研究思路
        5.2.1 研究思路
        5.2.2 初步构建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5.2.3 初步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5.2.4 课例的选择
    5.3 课例(一):《圆周角》
        5.3.1 设计前的调研
        5.3.2 教学设计
        5.3.3 教学分析
        5.3.4 课后访谈及调查分析
        5.3.5 课例小结
    5.4 课例(二):《一分为二》
        5.4.1 设计前的调研
        5.4.2 教学设计
        5.4.3 教学分析及反馈
        5.4.4 课例小结
    5.5 “图形与几何”课例研究小结
        5.5.1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5.5.2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5.5.3 修正的“图形与几何”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6章 “统计与概率”课例分析
    6.1 “统计与概率”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2 本章研究思路
        6.2.1 研究思路
        6.2.2 初步构建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分析框架
        6.2.3 初步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和教学策略框架
        6.2.4 课例的选择
    6.3 课例:《方差》
        6.3.1 设计前的调研
        6.3.2 教学设计
        6.3.3 教学分析及反馈
        6.3.4 课例小结
    6.4 “统计与概率”课例小结
        6.4.1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6.4.2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6.4.3 修正的“统计与概率”创造性思维行为分析框架
第7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行为表现框架
        7.1.1 基于课例的研究结果
        7.1.2 行为分析框架的共性提炼
    7.2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设计策略框架
    7.3 初中生数学创造性任务教学策略框架
    7.4 研究的反思
        7.4.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7.4.2 本研究的不足
        7.4.3 后继研究展望
参考资料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
    附录1 第一阶段参与设计与讨论的部分课例简表
    附录2 培养中小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调查问卷
    附录3 《圆周角》前测卷
    附录4 《圆周角》后测卷
    附录5 《算24 点》课后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6 课堂观察记录表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4)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教育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3 数学开放题的研究概述
        1.3.1 数学开放题的研究历史
        1.3.2 数学开放题的概念界定
        1.3.3 数学开放题的特点
        1.3.4 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2 小学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必要性
    2.1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价值
        2.1.1 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
        2.1.2 促进小学生的非智力发展
    2.2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在教师发展上的价值
        2.2.1 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
        2.2.2 转变数学教师的教学角色
        2.2.3 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技能
        2.2.4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2.3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在落实新课改上的价值
        2.3.1 促进课程内容贴近生活
        2.3.2 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2.3.3 改善课程教学方式
        2.3.4 形成多元评价体系
3 小学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的阻碍
    3.1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现状
    3.2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的阻碍分析
        3.2.1 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
        3.2.2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性质的局限
        3.2.3 小学数学典型开放题题源不足
        3.2.4 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
4 小学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的可行性
    4.1 数学开放题教学对小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4.1.1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适用年级的调研
        4.1.2 小学数学开放题教学适用题型的调研
    4.2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内容分析
    4.3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编制分析
5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实施
    5.1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策略
        5.1.1 注重与教材的互补性和配套性
        5.1.2 突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发展性
        5.1.3 强调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和层次性
        5.1.4 关注教学方式的探究性和多样性
        5.1.5 提升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和全面性
    5.2 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模式思考
        5.2.1 小学低段的数学开放题教学
        5.2.2 小学中段的数学开放题教学
        5.2.3 小学高段的数学开放题教学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5)教师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教学生成的理论研究
        (二)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课堂观察法
        (三) 案例研究法
第二章 教学生成的问题表现及其成因分析
    一、教学生成的问题表现
        (一) 形开实封
        (二) 形多实单
        (三) 形有实无
    二、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 教学过程开放的认识偏差
        (二) 教学生成内涵的认识缺乏
        (三) 促进教学生成的能力缺乏
第三章 教学生成的意义及过程展开逻辑
    一、教学生成的意义
        (一) 教学生成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
        (二) 教学生成对于教师发展的意义
    二、教学生成的“三层次”过程展开逻辑
        (一) 学科共通的教学过程展开逻辑
        (二) 学科独特的教学过程展开逻辑
        (三) 数学学科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结构
第四章 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
    一、催化中促生成的策略
        (一) 资源催化的含义
        (二) 催化中促生成的案例
    二、对比中促进生成的策略
        (一) 资源对比的含义
        (二) 对比中促生成的案例
    三、推进中促生成的策略
        (一) 资源推进的含义
        (二) 推进中促生成的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研究 ——以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中开放题设计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现状分析
    第二节 启示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原则与一般程序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原则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一般程序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的方法研究
    第一节 利用封闭题改编开放题的方法
    第二节 用实际生活素材开发开放题的方法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高中数学资优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个案研究 ——以解开放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1.1.1 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对发散性思维进行研究
        1.1.2 数学发散性思维的研究需要数学化的测试卷
        1.1.3 开放题的研究需要客观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问题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资优生研究综述
        2.1.1 数学资优生的界定
        2.1.2 数学资优生的特征
        2.1.3 数学资优生的个案研究
    2.2 数学开放题研究综述
        2.2.1 数学开放题涵义的界定
        2.2.2 数学开放题的分类
        2.2.3 数学开放题的教育价值
        2.2.4 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的实证研究
        2.2.5 学生解决开放题的心理模式
        2.2.6 数学开放题的求解策略
        2.2.7 数学开放题的评价研究
    2.3 发散性思维研究综述
        2.3.1 发散性思维的界定
        2.3.2 发散性思维的特征
        2.3.3 影响发散性思维能力发展的因素
        2.3.4 发散性思维测验的发展历史与几个着名的发散性思维测验
        2.3.5 发散性思维相关的实证研究
第3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3.2.1 研究方法
        3.2.2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评价方案
        3.2.3 开放题测试卷的编制
    3.3 研究框架
第4章 个案研究结果分析
    4.1 学生M1解题过程分析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1.1 学生M1解题过程的分析
        4.1.2 学生M1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2 学生M2解题过程分析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2.1 学生M2的解题过程分析
        4.2.2 学生M2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3 学生M3解题过程分析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3.1 学生M3的解题过程分析
        4.3.2 学生M3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4 学生F4解题过程分析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4.1 学生F4的解题过程分析
        4.4.2 学生F4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5 学生M5解题过程分析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4.5.1 学生M5的解题过程分析
        4.5.2 学生M5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特征
第5章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大声思考指导用语
附录2 发散性思维测试卷
致谢

(8)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意义
        (一) 科教兴国与人才发展战略的需要
        (二) 推进化学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命题科学化的需要
    三、文献综述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 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一) 研究的目标
        (二) 研究的内容
        (三)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五、研究方法
        (一) 系统研究法
        (二) 调查研究法
        (三) 案例研究法
        (四) 诊断研究法
        (五) 实验研究法
        (六) 比较研究法
    六、论文框架
第一章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诊断分析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质量的实证研究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方案说明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总体评价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公平性问题
        (四)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与中学教学关系
        (五)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六) 本次调查研究的局限性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与课程标准一致性诊断分析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过程
        (三) 研究的结论与探讨
    三、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的常见问题诊断分析
        (一) 试题科学性失真
        (二) 试题实验情景虚构
        (三) 试题条件交代不清
        (四) 试题设问指向不明
        (五) 试题诊断性缺乏
        (六) 试题信息不完整
        (七) 试题计算难度偏大
        (八) 试题功能价值偏失
        (九) 试题探究力度不够
        (十) 试题的公平性欠妥
    四、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与化学学习的关系诊断分析
        (一) 试题“知识与技能”的选择性
        (二) 试题“过程与方法”的选择性
        (三) 试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选择性
        (四) 新课程高考化学命题对化学学习的反拔功能
第二章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内部结构分析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特征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总体特征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基本特点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结构的设计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结构要素分析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结构指标设计
    三、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组卷技术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设计的原则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设计流程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设计的技术
    四、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的评分标准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评分标准的设计技术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第三章 新课程高考化学题型分类与题型功能分析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题型选择的价值及考查功能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题型选择的价值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题型考查的功能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题型分类与题型功能分析
        (一) 根据应答方式方法分类
        (二)根据解题思维特点分类
    三、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命制方法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构成要素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命制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设计的规范
        (四)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中核心知识的嵌入
    四、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内部结构分析
        (一) 研究年限和试卷类型及试题类型范围的界定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内部结构SOLO分析
第四章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能力及能力亚层分析
    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能力及能力亚层分析
        (一) 对知识属性归类能力的设计
        (二) 对判断能力与解释能力的设计
        (三) 对信息处理与迁移能力的设计
        (四) 对实践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设计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能力结构定量研究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能力结构层次定量纵向比较研究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能力结构层次的定量横向比较研究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SOLO法能力结构层次定量研究
        (四) 结论与探讨
第五章 实现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命题质量控制的策略
    一、发达国家及地区高考化学命题的经验探析
        (一) 改革考试内容及方式
        (二) 注重试题的情境性
        (三) 突出试题的实践性
        (四) 凸显试题的探究性
        (五) 体现试题的开放性
        (六) 重视试题的实验性
    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命题基本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二) 公平性原则
        (三) 选择性原则
        (四) 创新性原则
        (五) 有效性原则
        (六) 协调性原则
        (七) 导向性原则
    三、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高考化学命题策略
        (一) 学科思想方法的界定、分类及特征
        (二) 学科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分析
        (三) 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整合的高考化学学科命题策略
    四、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质量评价标准
        (一)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命题质量评价
        (二)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效度
        (三)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信度
        (四)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难度
        (五)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区分度
        (六) 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的定性评价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附录
    附录一: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教师使用)
    附录二: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质量评价调查问卷 (学生使用)
    附录三:近五年新课程高考化学试卷内部的统计分析
    附录四: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统计
参考文献
致谢

(9)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的创新与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认知水平的分析框架
        2.1.1 布鲁姆目标分类
        2.1.2 威尔逊目标分类
        2.1.3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
    2.2 高层次数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
        2.2.1 形成并且提出合适的数学问题
        2.2.2 开放题的文献综述
        2.2.3 推理与证明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3.1 研究问题
    3.2 测试问卷的编制与评价标准
        3.2.1 《问题提出能力问卷调查》的编制与选择
        3.2.2 《问题提出能力问卷调查》的评分标准
        3.2.3 《开放题问卷调查》的编制与选择
        3.2.4 《开放题问卷调查》的评分标准
        3.2.5 《推理判断能力问卷调查》的编制与选择
        3.2.6 《推理判断能力问卷调查》的评分标准
    3.3 研究对象
        3.3.1 预研究对象
        3.3.2 正式研究对象
    3.4 问卷实施
    3.5 编码
    3.6 研究路线
第四章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4.1 关于问题提出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4.1.1 关于不同类型问题的调查结果
        4.1.2 关于学生问题提出问卷得分的调查结果
    4.2 关于数学开放题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4.2.1 数学开放题测试情况数据分析
        4.2.2 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的水平等级划分
        4.2.3 学生解决开放题的个案分析
        4.2.4 学生在开放题上的总体表现
    4.3 关于推理判断能力问卷调查的研究结果
        4.3.1 对推理过程的反思和反省能力的测试结果
        4.3.2 对推广及迁移能力的测试结果
        4.3.3 对观察归纳能力的测试结果
    4.4 高层次数学认知测试的性别差异
        4.4.1 问题提出能力的性别差异
        4.4.2 数学开放题解答的性别差异
        4.4.3 推理判断能力的性别差异
    4.5 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测试与学生成绩的相关性
        4.5.1 问题提出能力与普通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4.5.2 开放题解答能力与普通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4.5.3 推理判断能力与普通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
    4.6 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上的表现差异
        4.6.1 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问题提问能力上的表现差异
        4.6.2 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开放题解答能力上的表现差异
        4.6.3 不同成绩段的学生在推理判断能力上的表现差异
第五章 研究结果及建议
    5.1 研究结果
    5.2 对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议
    5.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10)农村七年级学生数学开放题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研究综述
    第二节 数学学习中的男女差异问题综述
    第三节 数学学习中学困生转化问题综述
    第四节 开放题教学的可行性及其教育价值
第三章 数学开放题教学的跟踪规划
    第一节 数学开放题课堂教学的构建
    第二节 面向学困生数学开放题的设计
    第三节 开放题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四节 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案例
第四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法
    第二节 访谈
    第三节 学生解决数学开放题能力的评价标准
第五章 研究结果分析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第二节 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访谈结果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教师的建议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性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开放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生化学开放性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D]. 杨捷.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2]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D]. 王业儒.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3]基于任务设计的发展初中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课例研究[D]. 王萍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4]小学数学开放题的教学研究[D]. 陈楠.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5)
  • [5]教师促进教学生成的策略研究[D]. 陈新颜.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 [6]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开放题设计研究 ——以2013年政治高考试题为例[D]. 蔡小梅.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7]高中数学资优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个案研究 ——以解开放题为例[D]. 何世得.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 [8]新课程高考化学学科试题命制研究[D]. 孙建明.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8)
  • [9]高中生高层次数学认知能力的检测与相关分析[D]. 崔文鑫.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2)
  • [10]农村七年级学生数学开放题学习状况的跟踪调查研究[D]. 朱勤.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开放式问题教学必须处理好几种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