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信用和完善的制度

缺乏信用和完善的制度

一、信用缺失与制度完善(论文文献综述)

刘航[1](2020)在《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纳税信用缺失治理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对纳税信用缺失的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种因素特别是政府的公共职能作用,联合涉税各部门的力量,构建税收共治、协同治理的强大合力。本文从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角度出发,对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现状展开分析,发现目前在纳税信用缺失的治理过程中存在着治理的主体单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尚不完善、纳税信用等级奖惩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政府的主导地位及公共职能并未有效发挥、相关部门的参与度不高、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社会认知不足、纳税信用奖惩机制不健全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参考借鉴发达国家治理纳税信用缺失的先进经验,对这些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应通过强化政府、各单位与税务部门的协同治理,加快推动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纳税信用相关制度机制、完善相关惩戒激励措施等办法,为霍林郭勒市政府治理纳税信用缺失行为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策略。

王宁[2](2020)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税收信用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税收信用建设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当前我国税收信用缺失问题依然十分严重,纳税人通过各种方式逃避缴纳税款,税务机关执法不规范,政府使用税款随意性大,税务中介职业道德缺失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现象根本上是由于涉税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大数据技术的出现和兴起,给解决涉税信息不对称带来了契机。文章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通过整理税收信用和大数据等相关文献,比较和归纳了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的税收信用体系。本文从纳税人、税务机关、政府和税务中介的税收信用出发,分析了当前国内税收信用的缺失问题,并从信息不对称下的利益驱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的缺位、税收信用评估和监督反馈制度不健全等几个角度分析了税收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应该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完善税收信用大数据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税收信用评估和监督制度等四个角度来完善税收信用建设。大数据时代,通过大数据数据挖掘、分析到运用的不断发展,能从很大程度上解决税收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重塑涉税各方的税收博弈,从而节省社会资本,保障税收收入,推动社会公平,使整个社会向着诚信、有序的方向发展。

李鹏[3](2020)在《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路径研究 ——以政府信用影响因素为分析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信用问题蕴涵于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经典理论之中,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近年来理论界给予高度关注的现实热点问题。政府信用弱化会带来政府执政合法性降低、政府治理成本提高、社会秩序失调以及民主发展受阻等一系列消极影响。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政府信用弱化已经成为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政府行政中的普遍难题。因此,不断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有效增进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信用正面临着弱化风险积聚的挑战,政府失信的问题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政府行政中都一定程度的存在着。因此,加强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的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制度信用是政府信用的基本形态,影响制度信用生成的价值正当性、制度绩效达成与制度有效运行三个因素构成了解读政府信用影响因素的基本框架,根据这一分析框架,在现代社会语境下,政府信用影响因素由价值因素、绩效因素与制度运行因素构成。价值因素主要包括行政价值的公正性、权力行使的公共利益性以及行政程序的民主参与性;绩效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经济绩效与制度绩效;制度运行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法治行政、政府责任行政、政府公开行政以及公共政策执行。通过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本文得出,价值因素、绩效因素与制度运行因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均具有积极影响与较强的解释力,与此同时,实证研究的结论也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政府信用的影响力存在差异。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政府信用呈现出总体水平较高且稳定,但存在“央高地低”的结构性问题这一现状,政府失信集中表现在行政价值缺失、政府绩效供给不足以及制度运行有效性不足三个方面。因此,基于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现状与失信问题的梳理与回应,从新时代政府信用建设的制度情境、社会情境、文化情境以及媒介情境出发,本文将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的基本路径设定在行政价值、政府绩效与制度运行三个维度之中,并力图通过行政价值有效实现、政府绩效有效供给与制度有效运行来构建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的路径体系。

曾俊嘉[4](2020)在《信用权法定化研究》文中提出民事主体以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履行给付义务意愿的信赖评价为基础而享有利益的保有、利用、处分和维护的权利,即为信用权。信用权是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互联网科技、区块链技术、大数据等新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权利主体可基于其信用在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地获取信用利益满足日常生活和经济交往的需要,这说明多领域已经产生了基于数字时代的普遍信用利益。伴随人们逐利心的驱使,信用侵权现象屡见不鲜,而我国至今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信用权,在法律规定上处于空白状态。信用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利益冲突,民事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时枉顾道德的底线损人利己,加之信用法律制度不健全,未能有效地保护信用并惩罚失信行为人。司法实践中司法裁判没有明确的判决依据,只能间接保护信用利益,且对信用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无法提供周全的解决办法。我国是制定法国家,司法判决是法律运行的结果。法院在信用侵权案件中基本不会出现认定侵犯信用权的情况,即使出现承认信用侵权的判决,也不会当然作为下一次审判的依据,这就无法从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中保护信用权利。我国正在法治社会的道路上攻坚克难。法治社会首先是诚信社会,没有法律的强制要求,人们显然不那么重视信用的积累。如此一来,社会的信用文化和信用意识就会缺失,诚信社会就无法形成,法治社会建设就会受到阻碍。当信用从应然权利上升为法定权利,相应的义务随之而来,全民形成信用意识的同时积极履行信用义务,信用的积累也就不再是难题。信用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充分保护信用权益是其价值所在。信用权利首先要在人们意识中扎根才有可能被保护,信用权才能真正奏效,体现出其价值。然而,社会公众对于权利最初的认识,往往始于国家制定成文法对权利进行权威具体地规定,而后自上而下地普及这项权利,才能指引人们预测并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如此一来,人们不但能够运用法律保障自己的权益,也是对侵害他人权利行为的一种约束。这也是信用权法定化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现实意义之所在。所以,在法律上确立信用权的独立地位,守信者即可运用权利保障自己最大的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也能找到法律的依据,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支持和鼓励,这既符合法律的精神也是法律的应有之意。

胡涵赟[5](2020)在《基于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研究 ——以上海市Y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务院于2014年6月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标志着我国将社会信用的建设上升至国家整体规划的高度。各部门均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税务部门也已然积极投身其中。纳税信用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构成,在提高征收管理能效、防止国家税款流失和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税务部门对企业法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已实施了数年,有效增强了企业的诚信纳税意识。但由于目前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对实践中不诚信纳税的自然人加以有效制约。因此,亟需通过构建较为系统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加以应对。本文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于信用管理,尤其是纳税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的研究起步较早,对于信用制度的整体构建和纳税人的内心遵从方面有较多研究。国内学者则充分认同建立纳税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但对于企业纳税人关注较多,对于自然人纳税信用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多集中在纳税遵从和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方面,指导实践的研究理论也较少。在阐述自然人纳税信用的相关概念后,以社会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比较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理清纳税信用管理的思路。其次,对上海市Y区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现状进行分析,从信用缺失的行为表现出发,分析产生的负面影响,剖析导致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原因。通过对税务部门工作人员和纳税人的问卷调查,对结论加以印证。再次,介绍目前全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的做法和各地的实践探索,说明实施系统性的管理已具备基本条件。最后,借鉴国外在纳税意识的培养、法律制度的建设、涉税信息的共享、税收征管的精准、中介机构的参与和奖惩措施的实施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国内央行个人征信和芝麻信用的实践经验,结合调查问卷中征纳双方的意见和建议,从纳税信用管理机制建设和纳税信用管理的配套完善两个维度提出构建较为系统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的设想建议。希望通过激励引导诚信自然人和惩罚震慑失信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方式,解决征管中的自然人对税法遵从度较低、税款流失和征管成本较高等现实问题,为建设体系化的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提供具有实务操作价值的参考。

许圣举[6](2019)在《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是信用社会,信用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失信现象却十分普遍,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从个人到企业再到社会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信用缺失状况,只依靠道德规范约束人们的内心活动已经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失信惩戒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保障环节,不仅能够对失信现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惩罚与打击,而且能够有效防范失信行为的再次产生,这对于重建信用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维持社会信用关系的稳定,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失信惩戒法律制度亟待构建。本文共分为五部分对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进行研究。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该部分首先对信用缺失和失信惩戒进行简单的介绍,其次重点从法理角度并结合相关案例对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亟待解决的一系列难题进行论述,分析该法律制度在构建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困境与障碍,从而引发对于该法律制度构建的框架与解决思路的思考。第四部分是介绍和梳理美国、德国与日本在征信工作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方面的做法,予以比较并总结其先进经验,以寻求对我国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启迪。第五部分则是在结合上文论证的基础上,针对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存在的难题,通过国外相关制度的对比分析,提出符合现实国情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失信惩戒法律制度的构建思路:确定失信惩戒的法律依据;明晰失信者的法律责任;完善失信惩戒系统与平台的建设;健全隐私保护和信用救济。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进行论述与研究,能够有效地对失信主体进行打击与惩戒,从而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涂雨婷[7](2019)在《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在我国,诚信自古以来即为修身立国的根本之所在。然而在税务领域,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现象层出不穷。究其缘由,在于自然人纳税信用规制机制不完善。我国的纳税信用管理起步较晚,而且前期税务机关一直把侧重点放在企业纳税信用管理规则的制定、流程的优化等方面,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的重视不足。虽然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问题有所关注,但是规定过于简略,无法满足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现阶段随着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这一改革要求的提出以及个人所得税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税制的正式启动,自然人税收征管工作对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自然人纳税人的诚信问题也逐步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应采取措施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问题进行法律规制。本文在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域内外经验借鉴的基础上,从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的共享、信用评价、诚信激励与失信惩罚、信用修复等方面对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规制的规则进行建构,以期通过完善的法律规则形成自然人纳税信用法律规制机制,进而解决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问题。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所述:第一部分,提出现阶段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严重缺失,并归纳、分析造成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成因:自然人诚信纳税意识淡薄;自然人纳税信用法规缺失、自然人涉税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尚未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及奖惩机制等。第二部分,从税收契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纳税遵从理论等角度分析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进行法律规制的正当性;并从观念、技术等层面分析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进行法律规制的可行性。第三部分,从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实践中总结经验启示。一方面,对我国率先开展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的地区的实践、自然人纳税信用的拓展应用实践进行分析,并归纳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有益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从美国、日本等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的国家的实践经验中,提炼出对我国构建自然人纳税信用法律规制机制的有益启示。第四部分,基于域外自然人纳税信用制度建设的启示并结合我国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进行法律规制的现状,从明确相关部门的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共享义务、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构建诚信激励与失信惩罚机制以及引入自然人纳税信用修复制度等方面对自然人纳税信用法律规则进行建构和完善,填补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法律制度缺失。

白雪[8](2018)在《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用作为一种社会观念、社会规范和社会运行系统,其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其概念也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在不同学科、不同文化思路中,对于信用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万家,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总数占据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中小企业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有效地解决我国的新增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也是形成和改进国内社会信用现状的关键。中小企业由于其覆盖面广和数量巨大、地位和作用特殊、信用水平和信用能力较差,其信用问题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小企业失信行为从经济生活领域向社会各领域扩散,危及全社会的公平公正、伦理道德与和谐稳定。很多失信行为,如制假售假、偷税漏税、食品安全问题、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的现象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严重制约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如何有效治理中小企业失信行为问题成为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平民百姓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是以马克思信用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阅读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信用理论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并深入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同时参考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此问题的研究结果,从理论结合实际的角度出发,运用马克思信用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总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及国内外界定的标准,马克思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及信用的起源、信用的内涵、信用的特征、信用的双重作用等内容。第三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的研究”。通过总结和归纳,将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分为经济学层面的信用缺失和伦理学层面的信用缺失。并分析中小企业产生信用缺失问题的成因。第四部分“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对策”。以马克思信用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企业自身、信用制度、社会文化环境、信用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的有效对策来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

刘庆华[9](2017)在《旅游市场的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研究 ——以重庆A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世界旅游大国,各级政府对旅游市场的信用缺失问题非常重视。关于信用缺失及治理方面的理论也比较丰富,但随着政府提出互联网深入各个行业,互联网+旅游取得深入发展,网络企业的加入使旅游体系发生改变,旅游市场呈现出旅行方式多样、消费方式多样化、线上与线下消费相结合的特点,旅游企业信用缺失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这一切都需进一步研究,为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写作前期通过阅览大量信用和治理相关的书籍、文献等资料,结合自身处理旅游投诉的工作实际,并以重庆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问题为例,对重庆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问题的现状、原因以及采取措施效果不佳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借鉴丽江、三亚、张家界三个旅游市场信用缺失治理经验,针对重庆A区提出了四条旅游市场信用缺失治理措施。研究表明,由于旅游市场信用法制建设滞后、旅游企业信用信息传播限制、旅游企业的信用信息外部应用有限、旅游信用缺失的交易成本低、旅游主管部门责权不对称、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整合、监管手段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政府服务职能发挥不充分且缺乏对企业的指导等原因,重庆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旅游合同、旅游广告宣传、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四个方面。为尽快适应现代治理要求,促进网络+旅游模式下A区旅游市场进一步发展,本文从分析A区投诉案例情况入手,并积极借鉴丽江、三亚、张家界三地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的治理经验,健全联合执法机制,科学化监管手段、提升监管队伍水准,健全投诉机制、做到投诉有门。

史晓俐[10](2017)在《在经济学视角下—信用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日益严重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从主体角度来看,表现为多个维度交织在一起,个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缺失和政府信用缺失是我国社会信用缺失的三个主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的信用缺失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本文拟对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阅读现有文献,发现研究我国信用缺失的主要文献所选取的研究视角当中,以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的文献较少。为了弥补这部分研究空白,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首先,本文着重分析了个人信用缺失、企业信用缺失和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表现,其中个人信用缺失选取了当前比较典型的两个现象问题,即“扶老被讹”现象和大学生信用缺失问题。然后分析了企业和政府的信用缺失表现。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信用缺失问题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以此来强调对该问题研究的必要性,且为后文分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做好准备。在分析个人、企业和政府的信用缺失问题背后的原因时,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其中对政府信用缺失原因建立了一个经济学理论模型。通过分析得出,个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媒体的舆论宣传引导扭曲作用、社会信用激励机制的不完善、我国特色的独生子女政策等原因。企业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收益核算导致行为主体选择守信或失信的不同行为取向,信息不对称的劣驱优行为以及机会主义原因和确定效应和损失规避的引导。政府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由模型推导而来,主要为政府职能为实现有效转型,社会公众的意愿难以反映在政府的效用函数当中,政府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漏洞。本文最后针对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信用缺失与制度完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用缺失与制度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纳税信用
        二、纳税信用缺失
        三、纳税信用缺失治理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协同治理理论
        二、纳税遵从理论
第二章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及缺失治理现状
        一、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的现状
        二、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现状
    第二节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成效
        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促进遵从效果明显
        二、“依法诚信纳税”导向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三、惩戒纳税失信成效显着
第三章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主体单一
        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机制尚不完善
        三、纳税信用等级奖惩效果不明显
    第二节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有所缺失
        二、纳税信用的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三、纳税信用相关制度机制尚不健全
        四、纳税信用奖惩措施有待完善
第四章 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相关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相关经验
        一、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
        二、国内发达地区的相关经验
    第二节 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启示
        一、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加快建设纳税信用法律体系
        二、建立统一信息平台
        三、重视宣传教育的影响及作用
        四、注重纳税信用等级结果的应用
第五章 霍林郭勒市优化纳税信用缺失治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积极推动纳税信用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提高政府重视及参与度,扩大纳税信用的社会影响力
        二、加快纳税信用立法,建立纳税信用保障机制
        三、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拓展纳税信用的社会化应用
    第二节 有效加强纳税信用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一、加大普及和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信用等级的曝光率
        二、积极营造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第三节 健全纳税信用的各项制度机制
        一、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纳税信用信息化水平
        二、扩大评定主体及范围,提高相关部门的参与度
        三、将纳税信用纳入个人征信体系,加快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
    第四节 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相关制度
        一、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税收管理激励和惩戒制度
        二、强化外部运用,完善社会激励和惩戒制度
        三、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举措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情况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税收信用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0.4 创新与不足
1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1.1 基本概念
        1.1.1 税收信用
        1.1.2 大数据
    1.2 理论基础
        1.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1.2.2 契约经济理论
2 国内税收信用建设现状及原因
    2.1 大数据技术应用于税收信用的意义
    2.2 大数据背景下税收信用建设现状
        2.2.1 税收信用数据库初步建立
        2.2.2 基于征管大数据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
        2.2.3 初步数据共享下的联合惩戒:税收黑名单制度
    2.3 我国税收信用存在的问题
        2.3.1 纳税人隐匿收入逃避缴税
        2.3.2 税务机关征税行为不规范
        2.3.3 政府用税信息不公开
        2.3.4 税务中介与纳税人利益合谋
    2.4 我国税收信用问题出现原因
        2.4.1 税收信用缺失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下的利益驱动
        2.4.2 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2.4.3 法律不健全制约了税收信用建立
        2.4.4 税收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2.4.5 税收信用监督、反馈制度不健全
3 税收信用大数据的国际经验
    3.1 收入大数据支持下的美国经验
        3.1.1 完善的税收信用法律制度
        3.1.2 税收大数据高度共享的数据库
        3.1.3 税收信用评估系统的智能化
        3.1.4 健全的税收信用监督制度
    3.2 规范税务代理制度的日本经验
        3.2.1 蓝色申报表制度
        3.2.2 规范的税务中介制度
        3.2.3 广泛的社会监督
    3.3 大数据匿名机制下的新加坡经验
        3.3.1 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3.3.2 “背对背”的大数据税收征管
    3.4 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3.4.1 信息高度共享的税收信用数据库
        3.4.2 完善的法律制度
        3.4.3 先进的评估体系
        3.4.4 科学的奖惩机制
4 大数据时代税收信用优化措施
    4.1 完善信息共享下的税收信用大数据库
        4.1.1 完善社会信用数据库加速信息共享
        4.1.2 完善税收信用数据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4.2 完善大数据时代税收信用法律制度
        4.2.1 制定税收大数据安全保障法
        4.2.2 让税收大数据信息共享有法可依
        4.2.3 加快社会信用、税收信用立法进程
    4.3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优化税收信用评估体系
        4.3.1 运用大数据技术完善纳税信用评级制度
        4.3.2 加强对信用评价结果的激励和惩戒
    4.4 基于信息公开,强化税收信用监督制度
        4.4.1 利用大数据降低稽查成本、提高稽查效率
        4.4.2 运用大数据将征税监督具体到责任人
        4.4.3 运用大数据让用税方向透明化
        4.4.4 利用大数据追溯提升税务中介信用
5 结语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存在的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路径研究 ——以政府信用影响因素为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五、主要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一)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阐释
    一、核心概念阐释
        (一)信用的内涵界定
        (二)政府信用的内涵界定
        (三)政府信用的特征
        (四)政府信用的变迁
        (五)政府失信的原因与影响
        (六)新时代的科学内涵
    二、理论基础阐释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二)公共行政理论
        (三)委托代理理论
        (四)新制度主义理论
    三、论文分析框架
        (一)现代社会政府信用的基本形态:制度信用
        (二)制度信用的影响因素:价值正当性、制度绩效达成与制度有效运行
第二章 政府信用的影响因素
    一、价值因素
        (一)政府信用生成的价值诉求
        (二)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服务:政府信用生成价值诉求的公共性转向
        (三)价值因素的构成
    二、绩效因素
        (一)政府信用生成的绩效基础
        (二)绩效因素的构成
        (三)绩效因素结构变化的历时态考查
    三、制度运行因素
        (一)政府信用生成的制度运行保障
        (二)制度运行因素的构成
第三章 政府信用影响因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价值因素各构成要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操作化
        (三)价值因素各构成要素与政府信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二、绩效因素各构成要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操作化
        (三)绩效因素各构成要素与政府信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制度运行因素各构成要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操作化
        (三)制度运行因素各构成要素与政府信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四、价值、绩效与制度运行因素对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影响的比较分析
        (一)研究假设
        (二)变量选取与操作化
        (三)价值、绩效与制度运行因素与政府信用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五、实证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的现状审视
    一、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水平的总体状况
        (一)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总体水平:较高且稳定
        (二)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水平的结构性特征:“央高地低”
    二、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
        (一)行政价值缺失的表现
        (二)政府绩效供给不足的表现
        (三)制度运行有效性不足的表现
    三、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的情境考察
        (一)制度情境
        (二)社会情境
        (三)文化情境
        (四)媒介情境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行政价值实现推动政府信用建设
        (一)行政价值实现要增强行政的公平正义性
        (二)行政价值实现要增强行政的公共利益性
        (三)行政价值实现要增强行政的民主参与性
        (四)行政价值实现要提高行政伦理水平
    二、以政府绩效有效供给推动政府信用建设
        (一)实现政府绩效有效供给需要加快效能政府建设
        (二)实现政府绩效有效供给需要强化社会绩效供给
        (三)实现政府绩效有效供给需要科学的政绩观与绩效评估体系
    三、以制度有效运行推动政府信用建设
        (一)以法治行政实现制度的有效运行
        (二)以责任行政实现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以公开行政实现制度的有效运行
        (四)以政策高效执行实现制度的有效运行
        (五)以治理现代化实现制度的有效运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信用权法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信用权法定化的前提
    2.1 信用权的概念和特征
        2.1.1 信用权的概念
        2.1.2 信用权的特征
    2.2 信用权的性质
        2.2.1 信用权性质的既有观点
        2.2.2 对既有观点的评析
        2.2.3 信用权是一种独立人格权
3 信用权法定化的必要性
    3.1 司法实践需要信用权法定化
        3.1.1 司法裁判中没有判决依据
        3.1.2 信用损害救济缺少法律制度支撑
    3.2 社会发展需要信用权法定化
        3.2.1 信用权法定化是解决信用缺失的必要环节
        3.2.2 信用权法定化是信用保护的法律对策
        3.2.3 信用权法定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4 信用权法定化的可行性
    4.1 社会需要信用权法定化
        4.1.1 良好信用秩序重建的需求
        4.1.2 信用经济的基础和保障
    4.2 法律体系需要信用权制度
        4.2.1 完善民法体系的需要
        4.2.2 完善征信体系的要求
        4.2.3 信用权与民法中的其他权利不冲突
5 信用权法定化的思路
    5.1 域外信用保护的思路借鉴
        5.1.1 域外信用保护思路对我国的借鉴
        5.1.2 我国信用保护模式的选择
    5.2 建立和完善相关信用权法律制度
        5.2.1 民法中确立信用权
        5.2.2 制定配套的单行法律法规
    5.3 完善信用权实现的相关配套措施
        5.3.1 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5.3.2 加强信息输出和评级的监管
        5.3.3 规范信用信息的范围和收集方式
    5.4 信用权保护应注意的问题
        5.4.1 明确信用救济的合理范围
        5.4.2 重视权利主体的能动性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5)基于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研究 ——以上海市Y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范围和方法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性尝试
        二、难点与不足
第二章 自然人纳税信用相关理论
    第一节 自然人纳税信用相关概念
        一、自然人
        二、纳税信用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
        四、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制度
    第二节 纳税信用相关理论
        一、社会契约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社会比较理论
第三章 上海市Y区自然人纳税信用现状
    第一节 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行为表现
        一、未如实申报纳税
        二、欠缴应纳税款
        三、提供虚假信息
        四、纳税信用缺失行为导致的影响
    第二节 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二、客观原因
    第三节 调研问卷分析
        一、调研问卷的设计及开展情况
        二、调研问卷差异化问题结果分析
        三、调研问卷共性化问题结果分析
第四章 全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现有管理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现有的管理
        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各地实践探索
        一、苏州税务
        二、广东税务
        三、河南税务
        四、上海税务
    第三节 纳税信用系统管理实施的可行性
        一、政策条件的不断完善
        二、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
        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第五章 国内外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国外经验借鉴
        一、美国
        二、德国
        三、日本
        四、经验启示
    第二节 国内经验借鉴
        一、央行个人征信
        二、芝麻信用管理
第六章 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系统性管理的设想建议
    第一节 纳税信用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夯实数据基础
        二、开展信用评价
        三、落实信用奖惩
        四、信用争议及修复
    第二节 纳税信用管理的配套完善
        一、信用法律制度的支持
        二、信息共享制度的健全
        三、征收管理措施的完善
        四、诚信社会氛围的营造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文献检索情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2.1.1 失信范围广且危害大
        2.1.2 道德规范存有不足
        2.1.3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2.2 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2.2.1 道德与法律的共同价值取向
        2.2.2 信用实践取得的成效
3 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亟待解决的难题
    3.1 失信惩戒的法律依据亟待确定
    3.2 失信者的法律责任亟待明晰
    3.3 失信惩戒系统与平台亟待完善
    3.4 隐私保护与信用救济亟待健全
4 国外关于失信惩戒的制度及启示
    4.1 美国的失信惩戒制度
    4.2 德国的失信惩戒制度
    4.3 日本的失信惩戒制度
    4.4 国外失信惩戒制度的比较与启示
5 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难题的解决思路
    5.1 确定失信惩戒的法律依据
    5.2 明晰失信者的法律责任
    5.3 完善失信惩戒系统与平台的建设
    5.4 健全隐私保护和信用救济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写作的重点、创新点和不足
一、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现状
    (二)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二、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及可行性
    (一)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进行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二)对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进行法律规制的可行性分析
三、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实践及启示
    (一)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管理实践及启示
    (二)域外经验借鉴
四、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法律规制路径
    (一)畅通自然人纳税信用信息共享渠道
    (二)建立自然人纳税信用评价机制
    (三)构建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四)引入自然人纳税信用修复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中小企业相关概念
        (一)中小企业定义
        (二)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
    二、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内容以及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信用理论主要内容
        (二)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实践意义
第三章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
    一、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现状
        (一)经济学层面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二)伦理学层面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二、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危害
        (一)不利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影响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三、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二)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三)社会信用环境不健全
        (四)管理缺失
第四章 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
        (一)构建中小企业诚信文化,体现企业价值观
        (二)提升企业员工整体素质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机制
    二、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一)建立明确的产权制度
        (二)强化信用管理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
    三、建设社会信用环境
        (一)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二)建立征信服务机构
        (三)提升政府的信用
    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的管理
        (一)加强监督管理
        (二)加大失信惩罚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旅游市场的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研究 ——以重庆A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二、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
    (一)理论基础
    (二)中国旅游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实践
三、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现状及根源
    (一)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现状
    (二)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的根源
    (三)A区旅游市场的初步治理
四、旅游市场信用缺失问题治理的经验
    (一)三亚市治理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的措施
    (二)丽江治理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的措施
    (三)张家界治理旅游市场信用缺失的措施
    (四)比较与总结
五、加强A区旅游市场信用缺失治理的对策
    (一)健全联合执法机制
    (二)健全企业信用约束体系
    (三)科学监管手段,强调高效执法
    (四)健全投诉机制,做到投诉有门
参考文献
致谢

(10)在经济学视角下—信用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信用的内涵及其特征
        一、信用的内涵
        二、信用的主要特性
    第三节 相关文献回顾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本文研究思路
        二、本文研究方法
        三、本文创新点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一章 我国信用缺失的现状及表现
    第一节 个人信用缺失的表现
        一、“扶老被讹”与“防讹不扶”现象
        二、大学生信用缺失表现
    第二节 企业信用缺失的表现
    第三节 政府信用缺失的表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信用缺失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个人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
        一、“扶不扶”问题中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
        二、大学生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
    第二节 企业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
        一、企业信用缺失导致交易费用增加,市场秩序混乱
        二、企业信用缺失导致需求不足,市场萎缩,经济活动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三、影响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效率
        四、产品和服务质量低下,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等合法权益
    第三节 政府信用缺失的不良影响
        一、社会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提高政府运行成本
        二、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政府信用缺失容易滋生腐败和寻租空间,败坏社会风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我国信用缺失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个人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媒体宣传过程中过分夸大扭曲事实,社会舆论价值引导出现偏差
        二、社会信用激励机制不完善,失信期望成本低于失信期望收益
        三、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的衔接存在漏洞,导致大学生高校进修目标低端化
        四、中国特色的独生子女现状也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五、不完善的市场经济,导致人际关系经济化、功利化和冷漠化
    第二节 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成本收益核算导致行为主体选择守信或失信的不同行为取向
        二、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行为
        三、重复博弈减少导致信用缺失
        四、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信用缺失
        五、确定效应和损失规避的引导
    第三节 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本文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如实审慎反映和传播新闻事实
        二、继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三、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向服务型转变
        四、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形成有效的信用激励机制
        五、完善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衔接
        六、创建诚信教育的制度环境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信用缺失与制度完善(论文参考文献)

  • [1]霍林郭勒市纳税信用缺失治理问题研究[D]. 刘航.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税收信用建设研究[D]. 王宁.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新时代中国政府信用建设路径研究 ——以政府信用影响因素为分析框架[D]. 李鹏.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4]信用权法定化研究[D]. 曾俊嘉.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2)
  • [5]基于自然人的纳税信用管理研究 ——以上海市Y区为例[D]. 胡涵赟. 上海财经大学, 2020(07)
  • [6]失信惩戒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 许圣举.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7]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缺失的法律规制研究[D]. 涂雨婷.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
  • [8]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信用缺失问题研究[D]. 白雪. 沈阳师范大学, 2018(12)
  • [9]旅游市场的信用缺失及其治理研究 ——以重庆A区为例[D]. 刘庆华. 西南政法大学, 2017(10)
  • [10]在经济学视角下—信用缺失现象、原因及对策研究[D]. 史晓俐. 青岛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缺乏信用和完善的制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