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浅见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浅见

一、刍议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娟[1](2022)在《基于学生为主体视角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基于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是新时代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对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以学生为主体高职课堂教学特点,实践意义,教学中应掌握的原则,并重点探讨了学生为主体视角下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以期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高职课堂教学质量。

刘敏芳[2](2021)在《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文中认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度契合课程目标,是实现课程主导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重要抓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得以落实的关键。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教师主导性"错位"或缺失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方面功能弱化;学生学习体验不足。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柏晓艳[3](2021)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文中研究指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要重点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学习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从而给予学生成长和发展要求给予足够的尊重。小学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良好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认知规律和教材特征为基础,努力为学生创设有序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邓海妹[4](2021)在《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最大化达成“以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系统理解和掌握。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5E教学模式,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自主建构知识,能构建高效有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笔者将5E教学模式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相结合进行研究,采用5E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地位、“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5E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确定了研究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对5E教学模式和“图形与几何”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5E教学模式的内涵、教学步骤、特点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结合“图形与几何”课程特点和5E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分析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可行性;并为接下来的教学实践提出了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每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其次,运用SPSS22.0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期中测试成绩进行分析,确定两个班级在学习水平上没有显着性差异,根据Z市L学校的教学进度,最终确定在五年级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展开教学实践,运用课堂观察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行为进行记录,通过观察的数据分析该模式对学生课堂行为的影响,运用SPSS22.0对学生的单元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了解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第一,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第二,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第三,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第四,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笔者还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了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王光[5](2021)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由大向强,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当此之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如何担负好立德树人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必须担当作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付的重大教育使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既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使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立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这一前提性、根本性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回溯建国以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探究这一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规律。特别是本着强烈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构建了现实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为本取向的理论图景和实践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为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本文由绪论和五章正文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问题研究缘起、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并在分析国内学术界就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结合对已完成论文的总体把握,分析提炼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本章从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构成入手,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并对其主客体关系、内容体系、载体和特点进行分析,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内涵要求和功能作用。第二章,“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本章首先从古代的民本思想、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两方面考察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之后重点解读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以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的以人为本思想为切入点,阐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解释。第三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本章将建国以来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探索起步(1949—1956)、曲折前进(1957-1965)、遭遇挫折(1966-1976)、恢复调整(1977-1988)、改进深化(1989-2001)和创新发展(2002-现在)六个阶段,通过追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变探究其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异同与变迁。第四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本章首先解读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以人为本的现实表现和不利影响,进而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必要性,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发展的外部动因、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地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具体化的理论指导。第五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本章主要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以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路径选择,从确立科学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合理需要、融入人文关怀、促进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实践方案。

刘晋廷[6](2021)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中职《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教育改革强调要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同时强调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正是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推行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很多中职学校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种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挤压了中职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机会,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亟待解决。文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以及实证研究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课堂参与度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进行梳理,其次,设计量表问卷调查了目前中职学生在《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现状,数据分析发现在认知参与度、行为参与度、情感参与度分别具有深层次策略应用低、对教师同学依赖程度高;缺少认真钻研的态度、参与活动单一、时间投入量不足;缺乏兴趣与成就感、表现出焦虑和厌倦感等问题存在。再者,结合《地陪导游业务》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学情,完善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环节,包括任务准备阶段、任务感知阶段、任务执行阶段、任务评价阶段以及任务反思阶段。最后,以《地陪导游业务》课程的内容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教学实践,在实验班级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对照班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通过收集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学生的期末考评成绩作为参考,结合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综合分析学生在《地陪导游业务》课堂的参与情况,以此来验证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升该课堂的教学效果。通过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够在《地陪导游业务》课程上提升学生在认知、行为、情感的课堂参与度。

周春梅[7](2021)在《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及其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学科教学研究关注的核心课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趋势。“关注学科本体”是当前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其研究旨趣在于发现和解决地理学科独有的教学问题,揭示地理学科特有的教学规律与原理,而地理大概念因其反映学科本体而备受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地理大概念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产物,而单元教学是实现大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地表差异是地表空间异质性的刻画,是对地球表层地理景观和地理过程差异性表现的一般性概括,在根本上是对“区域差异性”的直观体现。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表差异的相关内容所占比重大,知识分布纵贯必修、选择性必修以及选修等教材。同时,地表差异内容极其复杂多样,从时间视角看,地表差异有动态和静态不同形式的表现;从空间视角看,地表差异有宏观和微观不同尺度的表现。因此,认识地表差异亦是中学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课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发现,当前高中地理课程中关于地表差异内容的教学及研究现状不是很理想,缺乏对于地表差异内容的结构化认知,对地表差异内容蕴含的学科价值及其体现策略缺乏深入的研究,也很少关注地表差异内容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间的关联性,特别是在结合地表差异内容渗透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关键能力方面更是收效甚微。本研究以“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的地理大概念为线索,以“单元教学”为实现路径,以“地表差异”为主要内容载体,重点探讨以下四个研究问题:其一,“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为何可以作为地理大概念?它包括哪些次级概念、次级概念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其二,“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作为地理大概念具有怎样的解释力?其三,如何依据“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这一地理大概念建构地表差异内容的教学单元?其四,如何围绕“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这一地理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的设计?论文首先从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趋势、大概念教学的特点以及单元教学的策略等几个维度明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阐明了本研究对于地理大概念和地表差异教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然后提出了四个研究目标以及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并对研究的基本过程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说明。论文的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回答了“大概念是什么?”和“大概念有什么用?”的问题。其研究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论证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的凝练过程。以“专家思维逻辑、学科知识逻辑、课程内容组织逻辑”三条逻辑路径,作为大概念确定的“明线”;以“学生、教师、专家”三个主体,作为大概念确定的“暗线”,深入论述了“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的确定过程。并基于深入的学理分析,论述这一大概念细化的结果以及次级大概念间的逻辑联系。这一研究过程对“研究问题一”进行了全面地回答。其中,“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及其次级大概念是本文的研究基础。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本文对“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的确定过程及细化结果采用“专家咨询问卷”的方法向本领域的专家进行了意见征询。并根据问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进一步修正、完善了大概念的确定过程及细化结果,最终确定了“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及其三个次级大概念。第二部分,论述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具有怎样的解释力。首先,强调从产生机理和表现形式深刻理解“热力差异”,然后论述如何以“热力差异”为逻辑起点,对自然地理过程和自然地理景观进行成因分析和演化趋势预测,并强调对热力差异及作用结果的分析需要关注尺度和规模。这一研究过程对“研究问题二”进行了全面地回答。论文的实践研究部分主要回答了“大概念怎么用?”的问题。其研究内容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大概念为线索,呈现建构教学单元的一般逻辑路径,并依据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建构地表差异内容的教学单元。这一研究过程对“研究问题三”进行了全面地回答。第二部分,针对建构的教学单元,确定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与环节,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如何围绕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开展单元教学设计。这一研究过程对“研究问题四”进行了全面地回答。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概括了本文在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的确定及细化、地理大概念解释力分析以及基于地理大概念的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结论。同时,对后续能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并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韩金霞[8](2021)在《演示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表明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其基本理念中提出教师要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另外高中地理成为高考科目以来其地位不断提高,这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要改变以往地理是副科的认知,教师也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不断丰富自己的地理专业知识,提升地理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实现体验式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然而课改以来,地理教学依旧采用教师主讲,学生听讲的单一教学方式,理论性知识的灌输,枯燥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演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某种手段如教具、实验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和原理演示给学生,使知识与原理变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与原理的认识与理解的教学方式。包括地图演示、教具演示、实验演示、多媒体演示、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演示、基于语言描述的虚拟演示。教师采用演示法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改善地理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教学技能。更能培养出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有助于新课标顺利践行。经济发展影响教育发展,广西是华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教育发展存在困难,为保证新课改顺利践行,审视如广西这样经济落后的地区采用教学方式的现状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调查与访谈,了解演示教学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对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教材各章节设计演示教学方式与过程,根据演示法应用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分析国内外对演示教学法的研究现状,设计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路线。二、学习涉及演示教学的理论基础,确定演示教学的含义和分类。三、对演示教学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广西六所高中高一师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究演示教学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得出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缺乏支持演示教学的条件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师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学校完善地理实验器材,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四、根据演示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以湘教版必修一为研究对象,为各章节设计合理的演示教学方式与过程。针对地理课堂教学依旧采用教师为主体的方式,教师惯用多媒体教学,但制作课件的技能薄弱等问题,以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为例,以“研学旅行”为主线,设计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根据调查与访谈结果,学校缺乏支持演示教学的条件,教师很少采用实验演示教学,基于此,以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转偏向力》为例,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演示教学过程。根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纯讲授的方式,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下降,基于此,以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例,以“情境创设”为主线,设计基于语言描述的虚拟演示教学过程。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过程,概括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展望未来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演示教学法的前景。

富可心[9](2021)在《试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文中指出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情感认知、综合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对影响构建高效课堂的因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通过有效策略的实施来改变课堂教学的问题,以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刘国胜[10](2021)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性问题》文中研究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改革必须重视以人民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这两个基本原则,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性问题。只有从这个前提性问题出发,才能落实作为人民教育"关键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重要作用,才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协同发展,实现教学的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二、刍议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刍议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学生为主体视角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特点及实践意义
    1.1 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课堂教学特点
    1.2 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2 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2.1 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区别的原则
    2.2 课堂教学中要掌握灵活运用的原则
3 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探讨
    3.1 创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3.2 制定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3.3 注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4 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注意的问题

(2)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以学生为主体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高度契合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实现课程主导性和主体性辩证统一的重要抓手
    (三)以学生为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得以落实的关键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主导性“错位”或缺失限制了学生主体性发挥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方面功能弱化
    (三)学生学习体验不足或不到位,成为困扰“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难题
三、以学生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二)激发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作用
    (三)优化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创新考核评价方法

(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性
    (一)教师方面
    (二)学生方面
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深刻认知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
    (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通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提升语文课堂互动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五)激励学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
五、结语

(4)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基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二、基于“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地位
        三、基于“图形与几何”教学存在的问题
        四、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线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有关于5E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5E教学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第一节 5E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
        二、5E教学模式的内涵
        三、5E教学模式的步骤
        四、5E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5E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异同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
        三、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第三章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5E教学模式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契合性分析
        一、符合新课标对“图形与几何”教学要求
        二、符合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课程特点
        三、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特点
    第二节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有利于建立“生活经验--知识学习--实际应用”链条
第四章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原则及策略
    第一节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二、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三、体现趣味性的原则
        四、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策略
        一、引入环节策略
        二、探究环节策略
        三、解释环节策略
        四、精致环节策略
        五、评价环节策略
第五章 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第一节 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变量
        五、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第二节 具体实验的实施
        一、实验前测
        二、开展实验
        三、课堂观察
    第三节 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结果与分析
        二、单元测试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实验结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5E教学模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时的建议
        三、研究不足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学生前测成绩的原始数据
    附录2:学生后测成绩的原始数据
    附录3: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4:课堂观察量表的原始数据
    附录5:对照班的教学设计
    附录6:小学数学五年级第六单元的测试卷
致谢

(5)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现状
        (一)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必要性的研究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内在根据的研究
        (五)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实践途径的研究
        (六)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与发展经验的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解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构成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一、相关概念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
第二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二、中国近代的人道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一、毛泽东:人民主体观,人民动力观,人民利益观
        二、邓小平: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
        三、江泽民:突出人民本位,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
        四、胡锦涛:关照人民利益,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五、习近平:体察民情,改善民生,保障民主
第三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探索起步(1949—1956)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效开展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萌芽
    第二节 曲折前进(1957—1965)
        一、“又红又专”培养目标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展开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第三节 遭遇挫折(1966-1976)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存在
        二、“教育革命”旗帜下的系列政治运动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沦失
    第四节 恢复调整(1977-1988)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重新确立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逐步恢复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向趋于明确清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度陷入低徊迷惘
    第五节 改进深化(1989-2001)
        一、重新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二、系统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细化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着力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五、优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第六节 创新发展(2002-现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顶层政策设计系统清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明确呈现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务实有效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充分拓展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局面开始形成
第四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
    第一节 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缺失
        一、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的缺失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资源的缺失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虚空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外部动因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文化创新的要求
        三、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内在动力
        一、大学生的主体诉求与教育者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
        二、大学生主体需求与教育者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动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矛盾
第五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 确立科学理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前提
        一、“尊重人”:发挥大学生的价值主体作用
        二、“服务人”:发挥大学生的权益主体作用
        三、“发展人”:发挥大学生的发展主体作用
    第二节 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要求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满足合理需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动力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的需要现状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融入人文关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情感支撑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内涵
        二、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路径
    第五节 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归宿
        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求
        二、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发展目标要求的变迁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6)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中职《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
        2.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
        3.解决《地陪导游业务》课堂问题的现实需求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课堂参与度的研究现状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
        3.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与课堂参与度的关联
        4.研究述评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内容
    (五)论文结构
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学生涉入理论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相关概念
        1.课堂参与度
        2.任务驱动教学法
        3.项目教学法
三、中职《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准备
        1.调查方法
        2.调查对象
        3.调查目的
        4.调查问卷的编制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1.课堂观察与结果分析
        2.师生访谈与结果分析
        3.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三)中职《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存在问题
        1.中职学生《地陪导游业务》认知参与现状
        2.中职学生《地陪导游业务》行为参与现状
        3.中职学生《地陪导游业务》情感参与现状
    (四)影响中职《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因素
        1.影响中职《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学生因素分析
        2.影响中职《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教师因素分析
    (五)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参与度的可行性分析
        1.《地陪导游业务》课程目标及特点分析
        2.《地陪导游业务》教学内容分析
        3.《地陪导游业务》教学对象分析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优势
四、中职课堂参与度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设计
    (一)任务设计
        1.任务设计原则
        2.任务设计思路
    (二)流程设计
        1.任务准备阶段
        2.任务感知阶段
        3.任务执行阶段
        4.任务评价阶段
        5.任务反思阶段
    (三)评价设计
五、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地陪导游业务》课堂的教学实践
    (一)实验研究设计
        1.实验假设
        2.实验对象
        3.实验变量
        4.实验设计
    (二)教学实践案例
        1.案例一:漏接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2.案例二:致欢迎词
    (三)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1.实验前测
        2.实验后测
        3.访谈分析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7)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五、论文结构与内容概要
    六、拟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地理大概念的研究综述
        一、大概念研究脉络及其内涵
        二、地理教学中的大概念研究
    第二节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研究
        一、单元教学的内涵及组织逻辑
        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节 地表差异内容的教学现状
        一、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表差异的主要内容
        二、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表差异的教学现状
第三章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及其次级大概念的确定
    第一节 大概念确定的逻辑理路
        一、专家思维逻辑
        二、学科知识逻辑
        三、课程内容组织逻辑
    第二节 大概念细化的缘由及结果
        一、大概念细化的缘由
        二、大概念细化的结果
    第三节 次级大概念的学科理解及关系分析
        一、次级大概念的学科理解
        二、次级大概念的关系分析
第四章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及次级大概念专家认同度调查
    第一节 专家咨询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一、专家咨询问卷的目的
        二、专家咨询问卷的设计
        三、专家咨询问卷的实施
    第二节 专家咨询的结果与意见分析
        一、分析方法
        二、分析结果
第五章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作为地理大概念的解释力分析
    第一节 地表热力差异的产生机理及表现形式
        一、地表热力差异的概念理解及产生机理
        二、地表热力差异的影响因素及表现形式
    第二节 热力差异之于自然地理过程的解释力分析
        一、热力差异是分析自然地理过程动力因素的起点
        二、从热力差异出发可推测自然地理过程的演化趋势
        三、以热力差异为起点认识自然地理过程的典型案例
    第三节 热力差异之于自然地理景观差异的解释力分析
        一、热力差异是认识自然地理景观差异性表现的起点
        二、从热力差异出发可推测自然地理景观的演化趋势
        三、以热力差异为起点认识自然地理景观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对热力差异作用结果的分析需关注尺度和规模
        一、关注尺度和规模的“尺度思想”蕴含怎样的育人价值
        二、尺度大小的辨识是热力差异及其作用结果分析的前提
        三、改变尺度大小是对热力差异及其作用结果分析的方法
第六章 基于“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建构教学单元
    第一节 基于大概念建构教学单元的一般逻辑路径
        一、基于大概念建构教学单元的理论路径
        二、基于大概念建构教学单元的操作路径
    第二节 基于“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的教学单元建构案例
        一、基于大概念建构“自然地理过程”教学单元
        二、基于大概念建构“自然地理景观”教学单元
第七章 基于“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大概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节 基于大概念开展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与环节
        一、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思路与环节
        二、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第二节 基于“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一、“大气运动”单元问题链的确定
        二、“大气运动”单元教学设计过程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8)演示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能力
        2.改善地理课堂教学提升教师技能
        3.有利于培养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
        4.协助新课改顺利践行
        5.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演示教学法的含义与理论基础
    (一)演示教学法的含义
    (二)演示教学法的分类
        1.从演示手段进行分类
        2.从演示主体进行分类
    (三)演示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库伯(David Kol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
三、演示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与方法
        2.量表来源
        3.信效度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调查结果与分析
        2.访谈结果与分析
    (三)小结
        1.演示法教学效果显着
        2.教师依赖多媒体教学
        3.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4.学校缺乏支持演示教学的条件
        5.不同学校间演示法的应用存在差异
    (四)教学对策
        1.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2.提升教师的地理素养
        3.学校完善地理实验器材
        4.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基于演示法的教学设计
    (一)演示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科学性与准确性原则
        2.参与性原则
        3.创新性原则
        4.遵循新课标的原则
    (二)高中自然地理部分演示教学内容分析
        1.“宇宙中的地球”章节演示教学方式与过程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章节演示方式与过程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节演示方式与过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章节演示方式与过程
    (三)基于演示法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1.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设计
        2.基于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演示教学设计
        3.基于语言描述的虚拟演示教学设计
五、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存在的不足
        1.研究内容和调查对象存在局限性
        2.教学设计缺乏课堂实践研究
    (三)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演示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试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学生情感教育
四、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五、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0)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性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四、刍议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学生为主体视角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 朱文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01)
  • [2]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索[J]. 刘敏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9)
  • [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高效课堂[J]. 柏晓艳. 作家天地, 2021(28)
  • [4]5E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邓海妹.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5]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D]. 王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6]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中职《地陪导游业务》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D]. 刘晋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7]地理大概念“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及其教学研究[D]. 周春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演示法在广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D]. 韩金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9]试论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A]. 富可心. 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三), 2021
  • [10]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提性问题[J]. 刘国胜. 湖北社会科学, 2021(04)

标签:;  ;  ;  ;  ;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浅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