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业绩观察

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业绩观察

一、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性能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邓云霏,付玉蓉,沈洪学,刘桂琼,朱德江,张敏,姜勋平[1](2021)在《夷陵山羊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生长性状的回归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夷陵山羊多位点杂合度(Multilocus heterozygosity,MLH)、等位基因距离平方均值(mean d2,MD)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并比较2种遗传指标在衡量近交程度上的差异。【方法】用14个SNP标记分析夷陵山羊、宜昌白山羊、麻城黑山羊、酉州乌羊和乌骨山羊等5个山羊品种的遗传关系。用7个微卫星标记估测247只夷陵山羊个体的MLH和MD。同时,测定体长、体高、胸围和体重等性状,计算G指数(G index,IG)、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IBM)和体重指数(Ponderal index,IP),分别分析体重体尺性状、体重-体长指数与MLH、MD 2个指标的回归关系。【结果】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lg(WT)=0.03354 lg(d2+1)+1.403(R2=0.0172,P<0.05)。IG与MD之间存在显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IG=8.32 lg(d2+1)+54.87(R2=0.0288,P<0.05)。IBM与MD之间存在显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BMI=12.58 lg(d2+1)+70.83(R2=0.0275,P<0.05)。IP与MD之间存在显着回归关系,回归方程表示为IP=27.25 lg(d2+1)+120.4(R2=0.0234,P<0.05)。【结论】夷陵山羊体重与MD之间存在显着正回归关系,说明其体重变异可能是遗传于其母系品种宜昌白山羊的长期适应性进化的结果。IG、IBM、IP与MD之间存在显着回归关系,说明体型在一定程度上受远期遗传变异事件的影响。

李丹阳[2](2021)在《实验用羊封闭群的遗传特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实验动物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监管和质量标准体系。羊作为实验动物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本研究在针对前期建立的实验用羊封闭群体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实验用家畜遗传学相关的研究成果,选择山羊(封闭群白山羊)和绵羊(湖羊群体),通过微卫星标记等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测定群体遗传质量;并对封闭群白山羊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研究,分析该封闭群独特的基因组特征和受选择压力的基因信号。本研究旨在分析项目组组建的实验用羊封闭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后续实验用羊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奠定基础。(1)通过微卫星标记(SSR)对纯种长江三角洲白山羊海门山羊(HM)、封闭群白山羊(CM)和崇明地区杂交白山羊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本品种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和实验用羊遗传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选取30个微卫星对各群体不同位点和各位点不同基因型进行分析。海门山羊(HM)、封闭群白山羊(CM)和崇明地区杂交山羊(ZY)群体中等位基因总数分别为205、191和147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012、3.812、3.09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3、0.668、0.617,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26、0.691、0.63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0.630、0.567。三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011 0,平均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07,平均基因流(Nm)为4.680 6。杂交山羊和封闭群白山羊的遗传距离较近,和海门山羊遗传距离较远。系统进化树聚类分析表明,封闭群白山羊与崇明杂交山羊聚为一类。三个群体的白山羊均表现出较高的杂合度、多态性和遗传变异;纯种海门白山羊和封闭群白山羊均为中度遗传分化,近亲繁殖率低,存在基因交流,可用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同时封闭群白山羊的He和Ho值介于0.6~0.8之间,且Ho>He,符合封闭群的质量要求。(2)利用31个微卫星标记,对湖羊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位点分析显示:群体共扩增等位基因210个;Shannon指数I=1.416;多态信息含量PIC=0.634,高度多态;观察杂合度Ho为0.692,期望杂合度He为0.685,Ewens–Watterson检测所有位点都处于置信区间内。群体分析显示:公羊Ho为0.694,He为0.643,I为1.190,PIC为0.564;母羊Ho为0.676,He为0.693,I值为1.403,PIC为0.636,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程度高。湖羊群体瓶颈效应分析显示:湖羊群体未出现瓶颈效应,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图呈L型图,各位点均值处于Hard-Weinberg平衡,保持相对大小和数量的基因频率。综上所述,上海湖羊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未出现瓶颈效应,可广泛用于本品种选育和杂交利用。(3)封闭群白山羊(CM)是为了满足实验用羊需求而专门进行封闭繁育的群体。通过全基因组重测序,本研究获得了10个山羊品种(群体)14-20×覆盖序列,以探索该封闭群的基因组特征和选择特征。共鉴定出23 508 55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2 830 800个插入-缺失突变(In Dels)。与其他9个山羊品种相比,CM品种特异SNP为1.2%(271 713),In Dels为0.9%(24 843)。错义突变(SIFT<0.05)在18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鉴定出移位、剪接位点、起始丢失、停止丢失和停止增益的基因变异。在183个基因中,包括AP4E1、FSHR、COL11A2和DYSF与神经系统、矮小体型和骨骼肌形态相关表型。此外,基于全基因组FST和混合杂合度(Hp)计算,进一步鉴定了封闭群与其他9个山羊品种之间的选择特征基因。这些基因与神经系统(C2CD3、DNAJB13、UCP2、ZMYND11、CEP126、SCAPER和TSHR)、生长(UCP2、UCP3、TSHR、FGFR1、ERLIN2和ZNF703)显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封闭群白山羊可能在神经系统方面与其他山羊品种有一定的差异,这可能是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结果。全基因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该封闭群白山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性状探索。

王梅[3](2019)在《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文中指出成都麻羊具有肉质好、板皮优良、适应性广等优良特点,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长期以来由于过度引种,以及缺乏全面系统的保种与选育工作,群体种质特性严重退化。1988年成都麻羊被农业部正式列入“全国畜禽良种基因资源库”,2015年被列入农业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8年以来,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成都麻羊的保种和选育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成都市西岭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成都麻羊场2015-2018年度保种群和选育群的主要生产性能资料,并对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评价保种与选育的效果,为成都麻羊的保种及选育提供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开展保种工作,成都麻羊群体外貌特征“画眉眼”和“十字架毛带”明显,被毛颜色均为赤铜色、麻褐色或褐红色。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原有的典型外貌特征。(2)通过对2015-2018年度成都麻羊的主要体尺数据分析表明,保种群基本保持了成都麻羊的体型。目前,保种群公羊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79 kg、8.96 kg、21.40 kg和30.10kg;母羊初生、断奶、6月龄和周岁平均体重分别为1.57 kg、8.72 kg、17.1 kg和23.90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49.7%,经产母羊产羔率216.6%。保种群基本保持了原来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水平,保种效果良好。(3)简化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保种群存在着一定的分化。在全基因组范围内,近30%的SNP标记的杂合度值在0.3~0.4之间,表明群体仍具备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0.1921)低于平均期望杂合度(0.203),表明保种群存在着较低程度的近交。(4)通过近年来的持续选育工作,选育群成都麻羊的主要生产性能取得了较显着的提高。成都麻羊公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98 kg、25.63 kg和34.10kg;母羊初生、6月龄和周岁的平均体重分别达到1.82 kg、19.85 kg和26.78 kg。初产母羊产羔率为165.3%,经产母羊产羔率达到228.8%,断奶成活率达到95.8%。周岁羯羊的胴体重19.25 kg,屠宰率达到53.07%,净肉重为16.60 kg,胴体净肉率达到86.22%。与成都麻羊地方标准(DB51/T654-2007)对照,选育群成都麻羊公羊达到了特级、一级羊的标准,母羊基本达到了一级羊的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成都麻羊下一步保种方案的制定、实施及选育提高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王振宇[4](2018)在《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是我国着名的绒肉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其中阿尔巴斯型和大青山型是该品种的两个重要类群。体尺和体重是内蒙古绒山羊的主要经济性状,对羊肉生产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讨论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体尺对体重的影响程度,为今后绒山羊生长性状的选育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影响体重的关键体尺性状(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胸宽、胸深和髋宽)。本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的体尺体重性状的比较分析,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这两个类群对管围差异极显着(P<0.01)对髋宽的差异显着(P<0.05),而对抓绒后的体重呈边缘显着。2.对于阿尔巴斯山羊来讲,胸深与体重相关性最高;对于大青山山羊来说,胸宽与体重的相关性最高。3.通过回归分析拟合获得两个内蒙古山羊品系体尺性状对体重的最优拟合方程,发现体高、体长、胸围、管围、胸宽、胸深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的体重均有一定的影响。综上表明内蒙古绒山羊抓绒后体重与体尺性状存在一定的关系,针对不同的类型的品种,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米红奎[5](2018)在《鸭MEF2A/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和SNP的鉴定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MEF2A和MEF2D基因在包括不同类型肌肉组织在内的多种组织生长发育中具有调控作用,对家畜家禽的生产性能、尤其是骨骼肌的产量与品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物种中的研究均表明,MEF2A和MEF2D基因多态性与多项生产性状有关。骨骼肌是肉鸭生产的主要产品,探究鸭MEF2A和MEF2D基因分子标记多态性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优质肉鸭新品种的培育。然而,关于MEF2A和MEF2D基因编码区CAG重复及其侧翼序列中SNP的多态性以及他们对生产性能的影响,还缺少研究报道。并且,农华麻鸭GF2系作为新近培育的优质肉鸭品系,其生产性能还缺乏系统的测定与分析。因此,本研究测定并分析了农华麻鸭GF2系肉鸭的生产性能;克隆了鸭MEF2A和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序列及其两端侧翼序列,鉴定了它们在农华麻鸭GF2系肉鸭中的多态性;初步分析了CAG重复多态性与其侧翼序列中SNP间的关系;最后,对CAG重复基因型和侧翼序列中SNP位点、SNP单倍型组合与生产性能进行了关联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9周龄时,农华麻鸭GF2系公鸭的体重、胸肌重、腿肌重、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达到了3476.58g、386.25g、249.71g、87.72%、15.81%和10.22%,母鸭达到了3009.41g、358.62g、224.08g、89.96%、16.31%和10.19%;公鸭的胸肌肉色L值、腿肌肉色L值、胸肌剪切力和腿肌剪切力为41.23、39.77、39.90N和43.86N,母鸭为42.17、38.04、34.71N和40.26N。(2)0-8周龄期间,农华麻鸭GF2系公母鸭体重均显着上升(P<0.05),但9周龄体重与8周龄体重差异不显着。0-9周龄期间,公母鸭日增重均先上升后下降,公母鸭日增重均在4-5周龄最高。9周龄公鸭的8个体尺性状均高于母鸭,其中胸宽和胫长差异显着(P<0.05)。9周龄公母鸭的腿肌肉色A值差异显着(P<0.05),其余7个肉质性状差异不显着。9周龄公鸭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瘦肉重、腿肌重、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显着高于母鸭(P<0.05),其余10个屠宰性状公母鸭差异不显着。(3)在本试验群体中,MEF2A基因编码区CAG重复及其侧翼序列未检测到多态性;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存在3种等位基因,即A(重复次数为40、等位基因频率为0.931)、B(重复次数为49、等位基因频率为0.054)、C(重复次数为37、等位基因频率为0.016),以及3种基因型,即AA、AB、AC(基因型频率为0.846、0.108、0.046);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的侧翼序列中检测到9个SNP位点(命名为SNP1-9)、3个单倍型(命名为H1、H2、H3)和3个单倍型组合(H1H1、H1H2和H1H3),9个SNP位点均只存在2种等位基因和2种基因型,SNP1/8/9完全连锁、SNP2-7完全连锁,H1和H1H1是主要单倍型和单倍型组合。(4)在本试验群体中,CAG重复为AC型的侧翼序列中每个SNP位点的突变频率均与AA和AB型差异明显,而AA和AB型间则很接近。同时,CAG重复基因型与其侧翼序列中SNP单倍型组合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CAG重复为AA、AB和AC基因型的个体,其单倍型组合分别更多的表现为H1H1、H1H1和H1H3。(5)在本试验群体中,MEF2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与2周龄体重,9周龄胫长、胸肌肉色A值和胸肌厚显着相关(P<0.05)。CAG重复AA型个体的2、3、5、6、7周龄体重,0-1、1-2和2-3周龄日增重,以及9周龄胸宽、胫长、胸肌肉色A值、胸肌厚和皮脂重均显着大于AC型个体(P<0.05);CAG重复AB型个体的3、5、6、7、8周龄体重,2-3、5-6、6-7周龄日增重,以及9周龄胸宽、胫长、胸肌肉色A值、屠体重、半净膛重、皮脂重、胸肌率均显着大于AC型个体(P<0.05);而CAG重复AA型个体与AB型个体间在所有性状上均无显着差异;表明MEF2D基因CAG重复AC基因型不利于肉鸭生产性能。(6)在本试验群体中,MEF2D基因CAG重复侧翼序列中SNP1/8/9与胸肌肉色L值显着相关(P<0.05),其余SNP位点与生产性状无显着相关。同时,单倍型组合对胸肌肉色A值有显着影响(P<0.05)。H1H1型个体的1、2、3、5、6、7和8周龄体重,0-1、1-2、2-3周龄日增重,以及9周龄胸宽、胫长、胸肌肉色A值、腿肌重和皮脂重均显着大于H1H3型个体(P<0.05);H1H2型个体的1、2、3、5、6、7周龄体重,0-1、2-3周龄日增重,9周龄胸宽、胫长、胸肌肉色A值、皮脂重、胸肌率均显着大于H1H3型个体(P<0.05);而H1H1型个体和H1H2型个体间仅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差异显着(P<0.05);表明MEF2D基因CAG重复侧翼序列中H1H3单倍型组合不利于肉鸭生产性能。综上所述,农华麻鸭GF2系9周龄肉鸭的生产性能良好,该群体中未检测到MEF2A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及其侧翼序列的多态性而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及其侧翼序列的多态性丰富,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的多态性对其侧翼序列中的SNP突变频率与SNP单倍型组合均有一定影响,并且该CAG重复的基因型及其侧翼序列中的SNP单倍型组合均对多项生产性能有显着影响。本研究的结果可为优质肉鸭新品种培育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陶虎,刘锦秀,金本华,索效军,李晓峰,刘洋,陈明新[6](2016)在《麻城黑山羊体重体尺分析》文中提出采用常规测量手段,测定麻城黑山羊母羊在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重和体尺数据,探讨其生长发育情况及选育进展,并与国内优秀山羊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2月龄体重占成年体重的61.37%,6月龄和12月龄的体高分别占成年体高的81.06%和88.78%,体长分别占66.78%和86.51%,胸围分别占73.37%和79.98%,12月龄体尺指标基本达到和超过成年的80.00%,生长发育较快。与该场2009年数据相比,体重无显着变化,表明该场麻城黑山羊选育进展不明显,但品种也未出现明显退化现象;与国内其他优秀山羊品种比较,麻城黑山羊体重、体尺处于中等水平,应继续加大选育力度。

李晓锋[7](2012)在《2个山羊品种的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文中认为为了解麻城黑山羊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了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具有较高多态性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群体进行研究,结合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分析群体遗传信息及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1、 BM1329等10个微卫星标记共检测到175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在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群体中都检测到9个以上(平均为17.5个)的等位基因,其中BMS1591标记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目最多(23个),其次是BM3413和BM143标记(均为22个),OarHH35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最少(10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4~18.1个,与等位基因观察数的绝对相差值在1.6~8.1之间。基因频率最高的为OarAE101标记、95bp片段上、在波尔山羊中及OarAE101标记、100bp片段、在麻城黑山羊中,均为0.2391,其次是BM1329标记、76bp片段上、在波尔山羊中的基因频率(0.2377),基因频率最低的是BMS2508标记、135bp片段上、在麻城黑山羊中及OarHH55标记、150bp片段上、在麻城黑山羊中,均为0.0027。2、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信息含量都在0.95以上,均为高度多态标记,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BMS1591标记在麻城黑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为0.9969,其次是BM143标记在麻城黑山羊中的分析结果,为0.9957;OarAE101标记在波尔山羊中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为0.9757。各标记的观察杂合度在0.6167~0.9844之间,期望杂合度在0.8441~0.9446之间,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品种的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8940和0.9067,均属于高度杂合标记和高度杂合品种,遗传变异大。3、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进行杂交,杂交羊的各项体重体尺指标比麻城黑山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加范围为0.32%~30.06%),增幅最大的是初生重,平均达到29.80%,其次是3月龄体重,平均增幅26.79%,增幅最小的是6月龄体长,平均为0.61%。公羊3月龄体重的杂种优势率最高,达到3.05%,其次是母羊3月龄体高的,为2.50%。杂种优势率较低的是母羊的6月龄体重和初生管围,分别为-4.17%和-3.33%。总的来看,以体高和胸围的平均杂种优势率较高,分别达到0.51%和0.21%,而体重的平均杂种优势率最低,为-1.38%。4、利用BM1329等10个微卫星标记的分析情况,计算得到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3795,遗传距离较远,与两者的地理分布相吻合,也与杂交后代表现出的杂种优势充分相关,说明了微卫星标记多态性是预测和分析品种间杂种优势的手段之一。

李晓锋,张年,索效军,熊琪,杨前平,陈明新[8](2012)在《波麻杂交羊毛色分化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为了分析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遗传分化,试验根据几种杂交模式对其毛色表现型进行观测。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对后代毛色的影响力很强,其棕头白身的毛色特征在69.75%的后代中得到不同程度体现,回交后的纯黑色和黑头白身个体比例有所提高,横交后代中黑头白身个体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合。各毛色比例在公、母羊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说明毛色遗传可能不受性别影响。窝内个体毛色对比发现,同窝个体并不一定具有相同毛色。研究提出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4个基因座的毛色遗传假说,包括基础色J(控制全身基础毛色)、头色T(头、颈部毛色)、斑块S(斑块色)和稀释因子X(影响毛色深浅)。

李晓锋,张年,索效军,熊琪,杨前平,陈明新[9](2012)在《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表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分析波尔山羊和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表现型。结果表明,波尔山羊对后代毛色的影响力很强,其棕头白身的毛色特征在74.22%的后代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回交后的纯黑色和黑头白身个体比例有所提高,横交后代中黑头白身个体的比例高于其他组合。各毛色比例在公母羊之间的差异均不显着,表明毛色遗传可能不受性别影响。窝内个体毛色对比发现,同窝个体并不一定具有相同毛色。本研究对丰富山羊毛色遗传理论、指导麻城黑山羊新品种的培育有一定意义。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刘洋,田宏,张鹤山,蔡化,陈明新[10](2011)在《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文中认为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着、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着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着(P>0.05);Ⅲ组的Fe含量显着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二、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性能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性能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1)夷陵山羊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生长性状的回归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SNP测序分型
    1.3 微卫星测序分型
    1.4 数据分析
        1.4.1 体重-体长指数计算
        1.4.2 个体杂合度计算
        1.4.3 群体遗传参数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聚类
    2.2 夷陵山羊体重体尺及其指数多样性
    2.3 夷陵山羊群体遗传标记多样性
    2.4 夷陵山羊的MLH、MD与生长性状、体重-体长指数的回归关系
3 讨 论
    3.1 夷陵山羊与相邻4种山羊的遗传差异
    3.2 夷陵山羊体重与MD的关系
    3.3 夷陵山羊体重-体长指数与MD的关系
    3.4 夷陵山羊MLH与MD结果之间的对比
4 结 论

(2)实验用羊封闭群的遗传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实验用羊研究进展
    1.1 羊在生物医学中的需求
    1.2 实验用羊的现状
        1.2.1 生物安全问题突出
        1.2.2 无专门化的实验用羊群体
    1.3 国内实验用羊标准体系建立
        1.3.1 国内实验用羊遗传标准体系建立
        1.3.2 国内实验用羊其他标准体系建立
    1.4 实验用羊的主要应用领域
        1.4.1 羊在外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1.4.2 羊在转基因克隆技术中的应用
    1.5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1.6 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控制的方法
        1.6.1 质量遗传性状检测
        1.6.2 数量遗传性状
    1.7 基因组重测序
    1.8 研究意义
第2章 白山羊封闭群体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微卫星位点的引物设计
        2.1.2.2 PCR扩增
        2.1.2.3 毛细管电泳
        2.1.3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三个山羊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分析
        2.2.2 三个山羊群体在30个微卫星位点遗传多样性分析
        2.2.3 三个山羊群体遗传变异结果
        2.2.4 微卫星位点的遗传分化
        2.2.5 三个山羊群体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利用31个微卫星位点对湖羊群体遗传多样性的评估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
        3.2.1 部分微卫星位点电泳图谱
        3.2.2 不同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
        3.2.3 湖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 湖羊群体瓶颈效应检测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实验用羊封闭群的基因组特征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设计
        4.1.2.1 DNA提取
        4.1.2.2 基因测序
        4.1.3 数据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封闭群白山羊的基因组特征
        4.2.2 封闭群白山羊全基因组特征基因检测
        4.2.2.1 封闭群白山羊Lo F突变分析
        4.2.2.2 共选信号检测
        4.2.3 封闭群白山羊分子遗传检测的候选分子标记
    4.3 讨论
        4.3.1 封闭群白山羊的基因组特征
        4.3.2 封闭群白山羊群体的选择标记基因
        4.3.2.1 十个品种(群体)的选择标记基因
        4.3.2.2 封闭群白山羊特有的选择标记基因
        4.3.3 封闭群白山羊分子遗传检测的候选分子标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中国山羊产业现状
        1.1.1 山羊存栏数与产品产量
        1.1.2 山羊遗传资源
        1.1.3 肉用山羊产业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1.2 四川省肉用山羊产业现状
        1.2.1 四川省肉羊生产和遗传资源
        1.2.2 四川省肉羊产业发展的局限条件
        1.2.3 四川省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
        1.2.4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1.2.5 肉用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对策
    1.3 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现状
        1.3.1 成都麻羊的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
        1.3.2 成都麻羊的种质资源保护现状
        1.3.3 成都麻羊保种面临的问题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饲养方式
    2.3 试验材料
    2.4 保种、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2.4.1 保种的方法与措施
        2.4.2 选育的方法与措施
    2.5 主要性能指标及测定方法
        2.5.1 生长性能测定方法
        2.5.2 繁殖性能测定方法
        2.5.3 产肉性能测定方法
    2.6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2.6.1 样本信息
        2.6.2 DNA提取及RAD文库构建
    2.7 数据的统计分析
        2.7.1 生产性能数据的分析
        2.7.2 简化基因组测序数据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保种效果分析
        3.1.1 体型外貌变化
        3.1.2 生长性能
        3.1.3 繁殖性能
    3.2 保种群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3.2.1 测序数据统计
        3.2.2 基因分型
        3.2.3 群体杂合度分析
        3.2.4 主成分分析
        3.2.5 聚类分析
        3.2.6 遗传相关性分析
    3.3 选育效果分析
        3.3.1 生长性能
        3.3.2 繁殖性能
        3.3.3 产肉性能
4 讨论
    4.1 成都麻羊的保种与选育
    4.2 保种与选育的关系
    4.3 成都麻羊保种与选育的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4)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内蒙古绒山羊的概述
        1.1.1 绒山羊的种类和分布
        1.1.2 内蒙古绒山羊的生活习性
    1.2 研究内蒙古绒山羊的重要性
    1.3 内蒙古绒山羊生长性状与其他重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研究
    1.4 阿尔巴斯绒山羊
        1.4.1 阿尔巴斯绒山羊的采食特点
    1.5 大青山山羊
    1.6 内蒙古山羊各个类型绒山羊的育种成果研究进展
        1.6.1 提高白色羊的比例
        1.6.2 改善角型和体重
        1.6.3 提高的羊绒长度维持羊的细度
        1.6.4 提高个体抓绒量,提高羊绒总产量
    1.7 QTL在绒山羊上的研究进展
    1.8 国内外绒山羊体尺性状的研究进展
        1.8.1 体尺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对象
    2.2 羊群饲养管理中的数据的测定方法
        2.2.1 体尺指标的测定
        2.2.2 测量工具
    2.3 各个体尺测量
    2.4 体重测量
    2.5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方差分析
        3.1.1 大青山山羊与阿尔巴斯绒山羊的方差分析
    3.2 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3.2.1 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之间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3.2.2 大青山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2.3 小结
    3.3 阿尔巴斯绒山羊体尺指标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3.3.1 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形状与体重的回归分析
        3.3.2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各个体尺性状与体重的回归分析
        3.3.3 小结
    3.4 内蒙古大青山山羊体尺指标进行总体回归分析后模型汇总
        3.4.1 决定系数R~2的分析
        3.4.2 小结
4 讨论
    4.1 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和大青山山羊抓绒厚的体重和体尺表型参数
    4.2 抓绒厚的体重与各个体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3 体尺性状对抓绒后体重的回归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鸭MEF2A/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和SNP的鉴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词语英语缩写
1 文献综述
    1.1 优质肉鸭选育现状
        1.1.1 我国肉鸭产业现状
        1.1.2 优质肉鸭品种选育进展
    1.2 家禽肌肉发育
    1.3 MEF2A和MEF2D基因功能
        1.3.1 MEF2基因家族概况
        1.3.2 MEF2A和MEF2D基因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1.3.3 MEF2A和MEF2D基因在肝脏中的作用
        1.3.4 MEF2A和MEF2D基因在平滑肌中的作用
        1.3.5 MEF2A和MEF2D基因在心肌中的作用
        1.3.6 MEF2A和MEF2D基因在骨骼肌中的作用
    1.4 微卫星及其侧翼序列SNP的多态性研究与应用
        1.4.1 微卫星多态性研究进展
        1.4.2 微卫星侧翼序列SNP的研究进展
        1.4.3 微卫星多态性和SNP在畜禽育种中的应用
    1.5 MEF2A和MEF2D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1.5.1 MEF2A基因多态性
        1.5.2 MEF2D基因多态性
    1.6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与样品采集
        2.1.2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1.3 主要试剂配制
        2.1.4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农华麻鸭GF2系生产性能的测定
        2.2.2 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与检测
        2.2.3 MEF2A和MEF2D基因编码区CAG重复及其侧翼序列的克隆
        2.2.4 MEF2A和MEF2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及其侧翼序列SNP的初步鉴定
        2.2.5 MEF2D基因编码区CAG重复多态性及其侧翼序列SNP的鉴定与分析
        2.2.6 MEF2D基因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华麻鸭GF2系生产性能的测定结果
    3.2 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
    3.3 MEF2A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及其侧翼序列SNP的鉴定
    3.4 MEF2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及其侧翼序列SNP的鉴定
    3.5 MEF2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与其侧翼序列SNP间的关系
    3.6 MEF2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3.7 MEF2D基因CAG重复侧翼序列SNP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4 讨论
    4.1 农华麻鸭GF2系生产性能
    4.2 鸭MEF2A和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与其侧翼序列SNP的关系
    4.3 MEF2D基因编码区内CAG重复多态性及其侧翼序列SNP多态性与鸭生产性能相关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麻城黑山羊体重体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尺的基本统计
    2.2 不同生长阶段体重
    2.3 增重情况
    2.4 选育进展
    2.5 麻城黑山羊与国内优良地方品种成年体重、体尺的比较
3 结果与分析

(7)2个山羊品种的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麻城黑山羊的发展现状
        1.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卫星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1.2.2 微卫星在羊育种中的研究概况
        1.2.3 微卫星的发展前景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杂交亲本
        2.1.2 常规测定工具
        2.1.3 进行微卫星分析的样本
        2.1.4 试剂
        2.1.5 耗材
        2.1.6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杂交配种及生产性能测定
        2.2.2 杂种优势的计算
        2.2.3 血样采集
        2.2.4 DNA 提取与制备
        2.2.5 PCR 扩增
        2.2.6 产物的电泳与分析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杂交测定结果
    3.2 杂种优势率
    3.3 基因组 DNA 提取结果
    3.4 PCR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检测结果
    3.5 群体遗传信息分析结果
        3.5.1 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分析
        3.5.2 多态信息含量与群体杂合度
        3.5.3 群体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关于抽样与样本含量
    4.2. 关于微卫星座位的选择问题
    4.3 关于 DNA 提取
    4.4 关于电泳
    4.5 关于群体遗传多样性
    4.6 关于品种间的遗传距离
    4.7 关于杂交效果的预测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杂交测定
    5.2 群体遗传信息
    5.3 微卫星多态性与杂种优势关系
参考文献
附录
    1、附件
        部分试剂的配制
    2、附图
        附图 1 提取基因组 DNA 样品的琼脂糖检测部分结果
        附图 2 10 个微卫星标记的 PCR 扩增产物部分电泳结果
        附图 3 Band Scan5.0 软件分析片段大小过程的截图
        附图 4 条带未被有效分开的凝胶图片
        附图 5 出现边缘效应的凝胶图片
    3、附表
        10 个微卫星标记的等位基因及其频率
致谢
作者简历

(8)波麻杂交羊毛色分化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与地点
    1.2 杂交亲本与杂交模式
    1.3 毛色记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杂交组合的后代毛色分化情况
    2.2 毛色分化的性别差异 (结果见表2)
    2.3 毛色分化的窝内差异
    2.4 毛色分化的公羊效应 (结果见表4)
    2.5 不同毛色F1横交后的毛色分化
    2.6 控制波麻杂交羊毛色表现型的基因假设
3 小结与讨论
    3.1 波麻杂交后代的毛色分化情况及控制毛色遗传的基因座假设
    3.2 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分化
    3.3 山羊的毛色遗传理论

(10)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饲养管理、日粮及屠宰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屠宰测定
        1.3.2 肉质性状测定
        1.3.3 常规营养成分测定
        1.3.4 矿物元素测定
        1.3.5 氨基酸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
    2.2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
        2.2.1 胴体性状
        2.2.2 组织器官测定结果
    2.3 麻城黑山羊及不同杂交后代的肉质
        2.3.1 肉质性状分析
        2.3.2 常规营养成分
        2.3.3 矿物元素含量
        2.3.4 氨基酸组成及含量
3 讨 论
    3.1 肥育性能
    3.2 胴体肉质性状
    3.3 肌肉营养成分
4 结 论

四、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性能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夷陵山羊微卫星标记杂合度与生长性状的回归关系[J]. 邓云霏,付玉蓉,沈洪学,刘桂琼,朱德江,张敏,姜勋平. 西南农业学报, 2021(07)
  • [2]实验用羊封闭群的遗传特性分析[D]. 李丹阳.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3]成都麻羊保种及选育效果分析[D]. 王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4]内蒙古阿尔巴斯绒山羊与大青山山羊体尺与体重的差异比较分析[D]. 王振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8(01)
  • [5]鸭MEF2A/D基因CAG重复多态性和SNP的鉴定与分析[D]. 米红奎.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6]麻城黑山羊体重体尺分析[J]. 陶虎,刘锦秀,金本华,索效军,李晓峰,刘洋,陈明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7)
  • [7]2个山羊品种的10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研究[D]. 李晓锋.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8]波麻杂交羊毛色分化的初步研究[J]. 李晓锋,张年,索效军,熊琪,杨前平,陈明新.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2(17)
  • [9]波尔山羊与麻城黑山羊杂交后代的毛色表观分析[J]. 李晓锋,张年,索效军,熊琪,杨前平,陈明新. 现代畜牧兽医, 2012(06)
  • [10]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J]. 索效军,张年,李晓锋,刘洋,田宏,张鹤山,蔡化,陈明新.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麻城黑山羊主要生产业绩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