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杨贵妃形象

重新认识杨贵妃形象

一、对杨贵妃形象的再理解(论文文献综述)

吴淑婷[1](2020)在《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官展示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西安古称长安、镐京,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一带一路”核心区,唐长安城是唐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繁盛至极。目前唐长安城的遗址多被城市建设所覆盖,难以进行保护与展示。揭示唐长安城历史空间格局具备重要的价值,对彰显中华文明自信、整体提升大西安文化品质与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一直重视唐长安城遗址的保护与发展,2018年颁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对唐长安城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兴庆宫作为唐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盛世”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之一,具备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展示价值。目前兴庆宫的文化展示方法单一,宫城西南隅部分以遗址公园的方式进行展示,园内仅有一处勤政务本楼遗址和六座仿唐建筑,整体历史文化氛围不足,功能主要为市民休闲健身为主,公园外部则为城市建成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遗址展示的理论以及案例的研究,以文化感知提升为主要目标,唐兴庆宫为研究对象,全面探索基于文化感知视角的文化展示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对文化感知相关概念和案例进行分析和借鉴;第二部分,通过对唐兴庆宫的历史变迁、遗址的考古与研究,探究兴庆宫遗址的价值;第三部分,通过对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现状的研究,提出三大核心问题;第四部分,基于唐兴庆宫的遗址价值和现状问题,对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展示定位的研究、文化感知动机-过程-目标的相关因素分析、地面遗存少的文化展示方法探索、参观者的差异性对展示的影响因素分析、文化展示强度评价体系构建;第五部分,基于以上各项影响因素,形成唐兴庆宫文化展示路径,包括展示策略和方法的初探、展示目标、原则的确定,基于不同层面的文化感知,形成具体展示方法,并提出分阶段实施与管理,最后以花萼相辉楼作为案例进行了展示路径的深入研究。兴庆宫遗址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物质、非物质文化的展示,进一步揭示了兴庆宫历史格局与文化内涵,提升了文化感知程度。同时,兴庆宫的展示对于完善唐长安城历史文化空间的重要节点、探索地面遗存少的保护与展示新思路、提升大西安城市品质与形象特色、丰富市民的文化休闲生活具有积极的作用。

吴霞[2](2020)在《“儒耶会通”:王文兴小说研究》文中指出王文兴作为台湾现代派作家,其小说的现代主义特质自不必言说。然而,在现代主义与西化的热风逐渐平息之后,可以发现王文兴小说中除去现代主义的其他质料,对中国古典主义的研习是作家与其作品尚待深入挖掘的元素。从作为教师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解读,到作为作家对中国古典主义元素的引用与创新,王文兴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元素得以不断浮现。与此同时,信仰的皈依同样给作家个人精神与其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变化,从作家各个时期作品的比较入手,更能看出作家的心灵转向与创作变化。本论文以“儒耶会通”为切入点,“儒”即为中国古典主义元素在王文兴文学作品中的呈现,“耶”即为王文兴作品中的宗教性意涵。论文选取王文兴各个时期的小说为主要研究对象,辅之以王文兴的散文集、访谈录与演讲等,理解王文兴小说中的古典主义元素的汇入,以及王文兴小说中的宗教性意涵,进而探讨王文兴在小说中如何将两者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儒耶会通”的审美想象,以期更好地理解作家及其作品。无论是王文兴作品中的古典主义元素,还是宗教性意涵,都体现王文兴个人的思想变化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反映。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加对作家的理解与认识,呈现一个更为立体的作家形象,进而探察到更为丰富的作品内涵。

龚苏[3](2019)在《杜甫诗歌时事化书写与诗史艺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诗缘事”的观念一直存在于文学脉络之中,无论情事或景事,诗歌都无法都离开事而单独存在。近人闻一多就曾说,“诗的本质是纪事的”,事从空间意义上赋予抒情诗歌以厚重感和质实感,反之,诗歌对事在时间位面上的吸收和化用,亦扩展了诗歌的内部受容及表现功能。对杜甫“善陈时事”的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杜诗叙事艺术的精髓和价值,亦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探讨其与“诗史”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本文以“时事化书写”为切入点,从共时性和历时性结合的角度来以小见大地探究杜诗对时事空间的诗学增饰及改造。文章绪论部分先在研究源起上提出有待于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其次对“时事化书写”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解释,并对“时事化书写”做出定义。最后对杜甫叙事和“诗史”艺术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第一章探讨杜甫时事化书写中的人物情态,共分两节。第一节聚焦杜甫的自传化书写方式,介绍杜甫是如何以平民、漂泊者乃至“朝官”思维在诗歌中呈现时事化书写特色。第二节则以类化的人物形象为轴,探究处于变动地理轨迹的杜甫对不同阶层人民的时事化书写,比如侧重于平民百姓的“三吏”、“三别”等诗,其时事化书写的特质在于通过代言体和对话体,不断转换自己的叙述视角,由此避免卷入对事件性质的对错判断,这一写作方式较早期的乐府作品既有继承又有新变。《饮中八仙歌》和《八哀诗》两组诗则是典型地反映了杜甫对当代精英阶层的一种持续性的时事关注,从中不仅体现了杜诗对于人物相关事迹的心灵化剪裁,亦折射了时代变迁下一类时事化书写行为前后风格的变化。第二章选取一些典型物象分析杜甫的时事化书写特色,探讨其如何通过回顾、哲思和托讽等多种时事化创作方式,使得旧有的物象空间得以更新,共分两节。第一节选取了典型的“病枯”植物物象来分析其时事化书写特色,指出其迂回顿挫的笔法在共时性的条件下对前代比兴传统的承继。第二节则选取杜甫给予持续性时事关注的芙蓉园为研究对象,探讨“芙蓉园”作为文学空间的诗学性质变化。主要表现为由折射杜甫功名理想的客观建筑空间,逐渐转变为想象的心灵空间,再到寄寓盛衰思维的历史空间。物象在共时性和历时性层面上的时事化书写,展现了杜诗叙事的独特艺术价值。第三章着重分析杜甫时事化书写在“诗史”形成中的作用,共分三节。第一节是回顾时事化书写下的“陈时事”与“诗史”在诗学评价体系上的关系,指出诗史的核心在“陈什么”与“如何陈”;第二节则重点分析杜甫的时事关注和他史家褒贬思维的形成。在创作构思上,杜甫的时事化书写体现出古今重叠文学空间的特质,通过来回跳跃于过去与现实之间的诗思,杜甫试图引发古代事、当朝事与当前时事之间的共鸣,并由此确立一类历史道德评价标准,来评判当前时事之是非,并从侧面体现出杜甫对该类时事的褒贬态度;第三节则针对明清评论家对李白、杜甫“善陈时事”的争议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诗史”特质,以进一步明确杜甫诗歌时事化书写在诗史形成中的意义所在。

张丁予[4](2019)在《“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文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它是中华文化的血脉精髓,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和鉴赏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由于古诗文年代久远,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作品难以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切实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们了解作者和作者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以及作品的写作背景,也就是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法。因此选择“‘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为题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国内研究现状、目的、价值,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第一部分主要明确“知人论世”的内涵及与古诗文的关系。对“知人论世”的含义以及“知人论世”意义的内涵,从最初的尚友之道演变成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再到今天运用到古诗文教学中做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分析了“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根据调查问卷分析了“知人论世”法在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也做出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论述了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法的必要性。结合国家要求、学生学习古诗文所遇到的问题和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从运用的目的和作用两方面对其运用的必要性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重点研究“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根据“知人论世”法在教学中运用现状和必要性提出探索性意见。分析了“知人论世”法的运用范围及运用类型,并总结出在教学中“知人论世”法可与比较阅读法、情境体验法和问题研讨法这三种方法相结合,并对使用过程做了详细的实例分析。最后,总结了“知人论世”法在运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本论文在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研究为解决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赵颖[5](2018)在《新表现主义非具象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动画意识在原始人类时期就有体现,人性本身渴望对运动的再现来满足人自由意志和创造本质的需要。定格动画能从现实中取材,以实际材料的制作加上电影技术创造出产生生命的运动。从根本上来说,这是源于生活,也是对客观社会的反应。新表现主义精神是基于当下社会发展产生的自由艺术灵魂,这点与定格实验动画有共同之处,二者可以把精神层面的语言用艺术手法再现到现实之中。通过思考产生的不同表现形式的非具象形式的艺术语言,使艺术成为创造,而不是模仿。无论是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还是新表现主义的精神追求,都是对艺术进步行为的实质探讨,通过对意识形态的符号化解读,深究意识思维对非具象艺术语言的作用与影响,并进一步拓展新表现主义和定格实验动画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对新表现主义当中非具象元素的分析,不断探讨在定格动画中的非具象元素与新表现主义精神的关系。从视觉层面、表达方式、感知体悟方面深入对新表现主义中非具象设计的研究,并以创作者的立场讨论新表现主义精神和定格动画手法二者之间是可以组合并进步的关系。提出以表现性为主的非具象设计是对灵感思维的再现,通过完善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做到克服自然的表现的同时又不违反自然本身的真实。得出在新表现主义元素为基础的定格动画前提下,在已有的情节内容基础上增加形式上的表现力,能让作品蕴含隐喻的审美观念,做到不仅是对情节的记录而更是对创作者情感过程的非具象再现。基于定格动画的表现形式,文中非具象元素泛指由视觉真实出发产生的抽象设计。强调以创作者自身为出发点,偏重创作的个人情感表现和创作的独立价值,以非具象元素的个性思维为出发点,探究主体意识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表现形式的影响。提出不要把定格实验动画当作纯粹的儿童片或者电影中的一种形式,要从定格动画的艺术本体出发探究其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存在的意义。

李希[6](2018)在《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将课内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得以相互转化和相互促进,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也是学生提高读写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诸多背景,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提出运用古诗文资源积累写作素材,运用古诗文资源学习写作方法,再到从横向扩展写作思维、纵向深化写作思维、培养写作创新思维方面运用古诗文资源培养写作思维的策略,使之成为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的写作指导体系,旨在利用古诗文资源有效提升学生在素材积累、语言锤炼、谋篇布局及思维训练等方面的写作能力。最后将课题运用于实践,并针对不足提出反思及教学建议。本文能够从一个实践性、指导性强的角度,将古诗文与学生的写作相联系,让学生把握住这些经典里的语言和情感精华,以“读”促“写”,又以“写”带“读”,提升读写效率。相信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实践经验。

何丽蜜[7](2018)在《《方子流寓草》交游诗笺注》文中研究表明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别号浮庐老人、药地大师等,江南安庆府桐城(今安徽省桐城)人。明崇祯甲戌年(1634)八月,桐城发生民变,桐城黄文鼎、汪国华发起暴动,方以智举家迁至南京避乱。自此开始了方以智流寓南京的生活,直至明崇祯十三年(1640)一月方以智赴考北京而结束。《流寓艹》是方以智流寓南京期间的诗歌创作集,《四库禁毁书丛刊》以《方子流寓草》之名收录了其中九卷五百余首诗作。方以智晚年遭“粤难”牵连,被押解前往岭南。清康熙十年(1671),行至江西万安的惶恐滩,方以智病逝。方以智约六十一年的人生经历,跨越了明清两代。作为前朝遗民大臣,方以智拒绝侍清,而其交往的众多文士,或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反清活动,方以智的着作遭到了清廷大规模的禁毁,《四库全书》仅收录了《物理小识》和《通雅》。其诗歌集流传至今,已经十不存一,仅《流寓草》有《方子流寓草》刊印本。本文将所注161首交游诗进行了分类,分为酬唱赠答、思亲访友、感忧时乱、哀悼亡友、出游歌咏五类主题,并逐一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此阶段方以智诗歌的文学特征,如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如方以智滞留南京期间,明朝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频发,这样的时代背景,也让方以智此时的诗作多为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内有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外则有异族铁骑征伐,此阶段的方以智诗歌言辞激戾,情绪消沉。同时为了避祸,较多地采用了隐喻、双关的修辞手法。本文采用《四库禁毁书丛刊·方子流寓草》为底本,并辅助以《桐城耆旧传》《方以智年谱》《康熙桐城县志(道光续修)》《宣城县志》《明诗别裁集》《明诗平论二集》《明季北略》《明季南略》等文献资料,全面且细致地整理并笺注了《方子流寓草》中的交游诗。方以智早期的诗歌创作,较多为感应时事而作,诗歌有相当的记录历史事件的作用。同时,此时的诗歌同他入缁后诗歌的特色截然不同,从激愤到平静的转变,可以在本文笺注的基础上,将两个阶段的诗歌作对比研究。最后,通过对方以智在流寓南京期间的交游活动的研究,我们也可从地域文化,晚明经济等角度去对此时江南文人的交游活动作进一步研究。

刘旭[8](2015)在《阅读创造能力培养研究 ——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致力于通过研究阅读创造能力的构成要素以及其行为表现来研制培养高中生阅读创造能力的方法。论文共有五章,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创造的要求以及布卢姆认知层级框架的理论,对阅读创造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解,并制定了阅读创造能力各层级要素的行为表现框架。在培养方法上,本文先对教材中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梳理,然后针对课堂教学提出了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论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提出的原因、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方法、概念界定以及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为阅读创造能力概述部分。在这部分重点对于阅读创造能力的含义和阅读创造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介绍,以及对布卢姆布卢姆认知过程维框架与本研究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部分重点对阅读创造能力的表现框架进行分析。详细介绍了阅读质疑能力、阅读联想能力、阅读想象能力、阅读创作能力所涉及的行为表现。第四部对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了介绍。笔者把对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分为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教材对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是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五部分是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

董永俊[9](2014)在《钟馗研究 ——钟馗观念在文献中的映现与流变》文中指出钟馗文化程式从宋代开始被建构,信息来源是历时的传世文献与共时的活态、口传文化,经文人参与并使之文本化,随着印刷、造纸技术的发展而广为流传,然而,宋代以前的钟馗文献仅存零星片段,只能藉此映显所蕴含的钟馗观念。所以,本文尝试探寻钟馗观念在文献中的呈现以及历时的流变,时间范围限定在南北朝至北宋(约5-12世纪),依据不同时代的文献特点划分三个主要论题进行论述,三者又构成纵向的延续线索。南北朝文献,仅见史书有数例“钟葵(馗)”为人名的记载,属于当时盛行的以鸟兽鬼神为名的风尚,从命名习惯的关联思维中可以显露出钟馗观念信息。另外,在唐代敦煌文书中有“中夔”的书写形式,对“夔”涵义的探究正是理解钟馗起源观念的契机。至唐代,钟馗观念可以确认为避邪神将,呈现在大傩仪式中,此时的傩已经含有“戏”的意味,并且明显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可以见到,钟馗具有了形象描述,借助服饰道所体现的物质文化制度可以考辨其象征含义。自唐以降,钟馗文化呈繁盛之态,民俗盛行,图像广泛传播,文人开始关注钟馗文化的源流,文献资料被整理记录,钟馗文本也不断加入时代观念、风物而形成基本程式与样式,在习俗、图像与故事文本等方面奠定了典范。

李萌萌[10](2014)在《古典帝妃爱情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戏曲中,爱情婚姻剧占据着非常巨大的份额,存留下来了许多经典之作,主要的叙述模式有“人神恋”“才子佳人”“人妖情缘”“帝妃恋”等等,这些叙述模式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独特性,帝妃爱情戏正是因帝妃身份地位的特殊,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色彩。本论文在借鉴爱情婚姻剧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对帝妃爱情戏进行整体研究,寻找帝妃爱情戏曲具有的独特魅力,以期让人们对其有更层次的了解与认识。除绪论和结语外,论文的主体由四部分构成:第一章,对帝妃爱情戏进行界定,梳理出关于帝妃爱情的戏曲,根据留存情况以及内涵界定,确定帝妃爱情戏作品并加以简单的介绍。第二章,分析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帝妃特殊的身份地位使其爱情包含了更多的社会内涵,因此本章节从特殊的人物身份、复杂的人物关系两方面分析帝妃身份地位的特殊:皇帝拥有至尊的身份,后妃是一个表面尊贵实际悲惨的群体,两者处于一种绝对不平等的位置,所以他们的爱情不再是普通民众那种单纯的男女之情,更多的是一种“宠幸”之爱。第三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在第一、二章的基础上,对帝妃爱情戏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主要从平民化的人物形象、复杂的矛盾冲突、独特的情感模式三个方面对帝妃爱情戏进行解读。正是这些方面构成了中国古典帝妃爱情戏别具一格的风貌。第四章,试图通过戏曲的艺术特点入手,对帝妃爱情戏有如此独特魅力的原因进行探析,分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方面。在创作者看来,帝妃爱情戏是抒情写意、表达情怀的载体;从戏曲的接受者——观众的角度,一方面是民众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是观众“悲天悯人”的情怀寄托。一部戏曲作品正是剧作者与观众的共同参与完成的。

二、对杨贵妃形象的再理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杨贵妃形象的再理解(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官展示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界定与案例解析
    2.1 理论支撑
        2.1.1 文化展示相关理论
        2.1.2 城市空间认知理论
        2.1.3 旅游动机推拉理论
        2.1.4 旅游感知体验理论
    2.2 文化感知的概念界定
    2.3 文化展示相关案例解析
        2.3.1 西方国家的文化展示方法
        2.3.2 东方国家的文化展示方法
3 唐兴庆宫历史变迁与遗址价值评估
    3.1 唐长安的历史文化概况与三大宫城对比
        3.1.1 唐长城历史文化概况
        3.1.2 唐长安三大宫城对比
    3.2 唐兴庆宫的历史变迁
        3.2.1 唐兴庆宫的历史演变过程
        3.2.2 历史中的《兴庆宫图》
    3.3 唐兴庆宫遗址的考古与研究现状
        3.3.1 唐长安城兴庆宫遗址考古发掘概况
        3.3.2 唐长安城兴庆宫遗址研究现状
    3.4 唐兴庆宫遗址价值及展示价值
        3.4.1 遗址价值的评估准则
        3.4.2 唐兴庆宫遗址价值及展示价值评估
    3.5 小结
4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4.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现状
        4.1.1 唐长安城文化展示现状
        4.1.2 唐兴庆宫及周边文化展示现状
        4.1.3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现状
        4.1.4 兴庆宫公园内部文化展示现状
    4.2 唐兴庆宫文化感知的现状
        4.2.1 “文化感知的动机-过程-目标”及其影响因子
        4.2.2 唐兴庆宫文化感知的动机影响因子评价
        4.2.3 唐兴庆宫文化感知的过程影响因子评价
        4.2.4 唐兴庆宫文化感知的目标影响因子评价
        4.2.5 小结
    4.3 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宫展示存在的核心问题
        4.3.1 整体文化感知程度不足
        4.3.2 地面遗存较少难以感知
        4.3.3 参观者需求未被满足
    4.4 小结
5 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宫展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5.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定位的影响因素
        5.1.1 外部条件对文化展示定位的影响
        5.1.2 内在条件对文化展示定位的影响
        5.1.3 小结
    5.2 唐兴庆宫相关外围文化展示要素研究
        5.2.1 唐文化要素点提取与展示强度评价
        5.2.2 唐兴庆宫与其他片区的联动分析
    5.3 唐兴庆宫内部文化展示要素研究
        5.3.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空间要素确定
        5.3.2 唐兴庆宫历史格局五要素提取
        5.3.3 唐兴庆宫要素现状展示条件分析
        5.3.4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强度的评价指标构建
        5.3.5 唐兴庆宫历史空间格局要素展示强度评价
    5.4 感知差异性对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影响
        5.4.1 参观者的特质与现状分析
        5.4.2 参观者对文化展示的差异化需求
        5.4.3 感知方式的特质与现状分析
        5.4.4 感知方式对文化展示的多元化需求
    5.5 小结
6 唐兴庆宫的文化展示路径
    6.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原则及定位
        6.1.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六大原则
        6.1.2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定位
    6.2 唐兴庆宫展示思路与策略
        6.2.1 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宫展示思路
        6.2.2 物质文化感知的“2+5”文化展示策略
        6.2.3 非物质文化感知下的文化展示策略
        6.2.4 综合感知体验下的展示策略
    6.3 唐兴庆宫外围部分的文化展示
        6.3.1 唐兴庆宫外围部分文化展示原则
        6.3.2 唐兴庆宫与其他唐文化片区联动展示
        6.3.3 唐兴庆宫与周边片区联动展示研究
    6.4 唐兴庆宫内部文化展示
        6.4.1 唐兴庆宫内部文化展示原则
        6.4.2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结构
        6.4.3 唐兴庆宫分层次展示
    6.5 唐兴庆宫物质文化感知(五要素)
        6.5.1 五要素文化展示原则
        6.5.2 文化节点展示
        6.5.3 文化标志展示
        6.5.4 文化片区展示
        6.5.5 文化边界展示
        6.5.6 文化线路展示
        6.5.7 文化标志的保护性复建探讨
    6.6 唐兴庆宫非物质文化感知
        6.6.1 非物质文化感知的展示内容与方法
        6.6.2 非物质文化感知下的五要素展示
    6.7 综合感知体验下的唐兴庆宫地段内文化展示引导
        6.7.1 视觉文化展示引导
        6.7.2 听觉文化展示引导
        6.7.3 嗅觉文化展示引导
        6.7.4 味觉文化展示引导
        6.7.5 触觉文化展示引导
        6.7.6 公园外部多感官文化展示引导
    6.8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的实施与管理
        6.8.1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实施
        6.8.2 唐兴庆宫文化展示管理
    6.9 基于文化感知的花萼相辉楼文化展示实践
        6.9.1 展示思路
        6.9.2 展示方法
        6.9.3 展示的实施与管理
    6.10 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成果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期间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图录
    表录

(2)“儒耶会通”:王文兴小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王文兴小说中的中国古典主义元素
    第一节 王文兴小说中古典元素的汇入
    第二节 王文兴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颠覆与回归
    第三节 《履园丛话》对王文兴小说创作的多元影响
第二章 王文兴小说中的宗教性意涵
    第一节 宗教哲学中的原罪
    第二节 反抗命运的悲剧美学
    第三节 早期小说与《约拿书》的互文性
第三章 王文兴小说中“儒耶会通”的审美想象
    第一节 互为镜像的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
    第二节 “儒耶会通”的宗教审美想象
    第三节 “儒”与“耶”精神内核的相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杜甫诗歌时事化书写与诗史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二、“时事化书写”的相关理论
        (一) 时事
        (二) 时事书写
        (三) 时事化书写
    三、关于杜诗“陈时事”和“诗史”艺术研究综述
第一章 杜甫时事化书写中的人物情态
    第一节 自传化与时事化书写
        一、以平民身份感受社会忧患
        二、以漂泊者身份感受战乱流离和生存窘迫
        三、以“朝官”身份注目时事
    第二节 人物类化与时事化书写
        一、《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乐府诗的时事化书写特质
        二、《饮中八仙歌》与《八哀诗》:安史之乱前后人物群像的时事化书写特质
第二章 杜甫时事化书写中的典型物象
    第一节 “病枯”物象的时事化书写特质
    第二节 “芙蓉园”的时事化书写特质
        一、作为客观建筑空间的芙蓉园
        二、作为心灵想象的回忆空间
        三、寄寓盛衰情怀的历史空间
第三章 杜甫时事化书写在“诗史”形成中的作用
    第一节 时事化书写下的“陈时事”、“如何陈”与“诗史”评议
    第二节 古今叠合的文学空间:杜甫时事化书写的时间意识和史家褒贬
        一、“过去——现在”历叙中的时事褒贬
        二、“现在——过去——现在”时空模式中的时事褒贬
        三、沉淀于久远历史语境的时事褒贬
    第三节 杜甫、李白“善陈时事”——两种“诗史”特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述评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创新
    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知人论世”的内涵及与古诗文的关系
    第一节 “知人论世”释义
    第二节 “知人论世”意义的内涵
        一、“知人论世”作为尚友之道
        二、“知人论世”作为中国文学批评方法
    第三节 “知人论世”与古诗文教学
第二章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第一节 数据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说明
        二、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二节 “知人论世”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二、成因分析
第三章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节 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法的目的
    第二节 在教学中运用“知人论世”法的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深沉的思想情感
        二、有助于学生把握作品深刻的主旨内涵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古诗文鉴赏水平
        四、有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四章 “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第一节 “知人论世”运用范围
    第二节 “知人论世”运用类型
        一、偏重运用“知人”类型
        二、偏重运用“论世”类型
        三、“知人”与“论世”相结合类型
    第三节 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运用
        一、与比较阅读法相结合
        二、与情境体验法相结合
        三、与问题研讨法相结合
    第四节 “知人论世”法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把握引入时机
        二、防止过度解读
        三、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读硕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5)新表现主义非具象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导言
第1章 从新表现主义看定格动画中非具象设计
    1.1 “扭曲的图像”——从视觉形象出发
    1.2 色彩是心理的窗户
第2章 定格动画的艺术特点
    2.1 天马行空的情节
    2.2 亲力亲为的手工魅力
第3章 定格动画对话新表现主义中的非具象设计
    3.1 非具象造型变换的新奇感
    3.2 色彩构成中的对比与和谐
    3.3 定格动画中蒙太奇的妙用
    3.4 跳跃思维是非具象设计的源泉
第4章 从毕业创作谈新表现主义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影响
    4.1 结合自身创作谈突发灵感的作用
    4.2 动态艺术语言的重构——从自身创作出发
    4.3 不断创造转化才是进步
第5章 定格动画与非具象艺术语言相结合的发展趋向
    5.1 怀旧情感与个性情感的价值
    5.2 与多种媒介组合的包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6)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的背景及意义
    1.1 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的背景
    1.2 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2.1 高中古诗文编排和写作专题编排分析
    2.2 古诗文中人文精神与写作倡导的理念分析
第三章 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策略
    3.1 运用古诗文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3.2 运用古诗文资源,学习写作方法
    3.3 运用古诗文资源,培养写作思维
第四章 反思及教学建议
    4.1 将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反思
    4.2 教学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学生习作1
附录二:学生习作2
致谢

(7)《方子流寓草》交游诗笺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一) 方以智的生平
    (二) 方以智的着述
    (三) 《方子流寓草》的交游诗
二、凡例
三、笺注
    (一) 五言古诗
    (二) 七言古诗
    (三) 五言律诗
    (四) 六言律诗
    (五) 七言律诗
    (六) 七言排律
    (七) 五言绝句
    (八) 七言绝句
参考文献
致谢

(8)阅读创造能力培养研究 ——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依据
        1.1.2 理论依据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文献综述
        1.2.2.1 国外研究
        1.2.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 阅读创造能力概述
    2.1 阅读创造能力概念界定
    2.2 布卢姆认知过程维度教育目标简介
    2.3 阅读创造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3 阅读创造能力行为表现框架
    3.1 阅读联想能力行为表现
    3.2 阅读想象能力行为表现
    3.3 阅读质疑能力行为表现
    3.4 阅读创作能力行为表现
4 阅读创造能力培养
    4.1 语文教材阅读创造能力分析
        4.1.1 语文教材阅读联想能力分析
        4.1.2 语文教材阅读想象能力分析
        4.1.3 语文教材阅读质疑能力分析
        4.1.4 语文教材阅读创作能力分析
    4.2 课堂教学中阅读创造能力培养实践
        4.2.1 课堂教学中阅读联想能力培养实践
        4.2.2 课堂教学中阅读想象能力培养实践
        4.2.3 课堂教学中阅读质疑能力培养实践
        4.2.4 课堂教学中阅读创作能力培养实践
5 结语
    5.1 研究创新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9)钟馗研究 ——钟馗观念在文献中的映现与流变(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溯源研究的历程
        1.1.1 宋人开启论题
        1.1.2 明清文献考据深入化
        1.1.3 现代学术研究的拓展
    1.2 对“终葵起源说”的再思考
2 名字的隐语:命名蕴含的钟馗观念
    2.1 钟葵与钟馗
    2.2 辟邪与白泽
    2.3 鸟兽神鬼命名之风
    2.4 小字的意味
    2.5 “中夔”探源
    2.6 小结
3 钟馗形象与身份的初现
    3.1 驱鬼神将
    3.2 舞钟馗
        3.2.1 傩祆因素
        3.2.2 “蓝衫竹简”的象征
        3.2.3 参军桩的联想
    3.3 小结
4 宋代钟馗文本的生成
    4.1 民俗的强化作用
    4.2 钟馗样:图像的经典化
    4.3 钟馗故事的程式与衍生
        4.3.1 唐明皇的意象
        4.3.2 保留“鬼性”
        4.3.3 进士身份
    4.4 小结
5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

(10)古典帝妃爱情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一、 帝妃爱情戏作品考述
二、 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特殊的人物身份
    (二) 复杂的人物关系
三、 帝妃爱情戏的特点
    (一) 平民化的人物形象
    (二) 复杂的矛盾冲突
    (三) 独特的情感模式
四、 艺术探析——多声部的合唱
    (一) 创作者——情怀的寄托
    (二) 接受者——“我们在看戏”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对杨贵妃形象的再理解(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文化感知的唐兴庆官展示路径研究[D]. 吴淑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儒耶会通”:王文兴小说研究[D]. 吴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杜甫诗歌时事化书写与诗史艺术研究[D]. 龚苏.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4]“知人论世”法在中学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张丁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9(01)
  • [5]新表现主义非具象元素在定格动画中的应用研究[D]. 赵颖. 鲁迅美术学院, 2018(01)
  • [6]高中古诗文资源运用于写作教学的策略研究[D]. 李希. 广州大学, 2018(01)
  • [7]《方子流寓草》交游诗笺注[D]. 何丽蜜. 辽宁师范大学, 2018(01)
  • [8]阅读创造能力培养研究 ——以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为例[D]. 刘旭. 重庆师范大学, 2015(09)
  • [9]钟馗研究 ——钟馗观念在文献中的映现与流变[D]. 董永俊. 中央美术学院, 2014(08)
  • [10]古典帝妃爱情戏研究[D]. 李萌萌. 曲阜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重新认识杨贵妃形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