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反复无常的计算机病毒

如何应对反复无常的计算机病毒

一、如何应对善变的计算机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娜,陈玉萍[1](2019)在《善变的英特尔》文中指出变化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善变则在于对趋势的正确研判和机会的精准把握。2017年,英特尔被占据全球半导体行业15%市场份额的三星超越,失去雄踞多年的行业霸主地位。此时业界唱衰英特尔的声音甚嚣尘上,对其2016年开始的第四次战略转型的质疑更是此起彼伏。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战略的实施效果通常具有时间滞后性。据IC Insight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半导体市场报告》,英特尔以158亿美元的营收位

赵娜[2](2019)在《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文中认为1986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中国互联网正式诞生。进入21世纪以后,互联网开始普及,网民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追求诙谐、简洁等表达效果而采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定语言形式。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以互联网平台为媒介快速的传播和发展,甚至开始走进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网络用语不仅仅是网络交际的工具,更是网络文化的载体,反映着网络时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网络用语的产生与发展的整体脉络进行梳理,不仅对汉语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对网络用语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整体的认知,笔者搜集了1996-2018年的网络用语语料,通过对所搜集到的网络用语语料的研究,笔者发现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与互联网的整体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遂以互联网的发展脉络为依据,将网络用语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网络用语萌芽期(1996-2001);网络用语发展期(2002-2007);网络用语高涨期(2008-2018),并对每一阶段内网络用语的表现内容、形式变化以及人们对待网络用语的态度等因素进行了探究。在这三个发展阶段中,有些网络用语仅仅是昙花一现,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流行了一段时间后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伊妹儿”、“稻糠姆”、“善良(善变没天良)”、“烧饼(多情又廉价的女子的戏称)”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淡去,也有少部分在现代汉语当中凝固下来,如“秒杀”、“给力”、“正能量”等。这不仅是汉语自身的自我调节功能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的网络词语进行了检索与筛选,共得到410条网络用语,并对留存下来的这些词语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此探讨网络用语的消长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用语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及生命力的探究,分析了网络用语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用语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大胆的推测与猜想。

赵虎[3](2019)在《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泰兴支行作为研究对象,以前人研究和基本理论知识为支撑,在充分了解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络金融现状基础上,通过对泰兴农行实地调查和访谈资料研究,分析了泰兴支行网络金融建设中的风险现状及存在风险的原因,并结合泰兴支行的实际,提出了该行网络金融防范的策略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泰兴农行来说,其网络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可以分成两部分。一者是技术风险,以外部技术支持、技术选择以及系统安全等三大风险为主;二者是业务风险,以市场信号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相应法律风险为主。2、以上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一些特有风险如信息泄露、网络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欺诈等发生频率非常大;二是不论是存款结构还是主体行为都出现了变化,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大;三是交易对手带来的信用风险更是相当复杂;声誉风险的识别、评估以及预警已经越来越难;四是对于非银类网络金融风险来说,对其传染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际调查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建议主要包括:对于网络风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予以强化,逐步推动内控机制的完善;在数据挖掘以及系统建设上进行强化,给网络风险管理基础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验证以及授权体系予以强化,切实把控网络科技风险防范;对投资者和金融消费者,均应注重其教育工作,推动自身风险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对监管方式进行创新,从多个维度对网络金融风险展开防范工作。建议由上级行相关部门对网络金融业务加强市场准入监管,即对金融机构的设立进行严格、规范的资质审批,从源头上加强监督和管理;大刀阔斧改革,尝试在金融以及互联网这两者上进行交叉监管;搭建个人征信系统并推动其越发完善。

蔡峰[4](2018)在《新媒体视域下应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对策思考》文中提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恐怖主义借助新媒体这一新兴的技术手段走上了信息恐怖主义的道路。信息恐怖主义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个人的权利。和传统的恐怖主义相比,其危害面更广、破坏性更大、预防难度更高,已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威胁。本文对信息恐怖主义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阐述,分析其活动方式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供商榷。

姚琳元[5](2018)在《智慧协同网络中安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棱镜计划、邮件门、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安全事件的相继发生,网络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体系架构——智慧协同网络,其安全性问题亟待解决。当前,针对智慧协同网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服务匹配、资源动态适配等方面,在网络安全性方面,尚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因此,本文依托国家“973”计划立项项目“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围绕智慧协同网络中安全防御的关键理论与技术展开研究。本文在综合分析智慧协同网络中“控制与数据”和“身份与位置”分离机制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接入网中面向终端的DDoS(Distributed DenialofService)攻击防御和面向网络组件的DDoS攻击防御,以及核心网中窃听防御和安全部署等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完善了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为智慧协同网络的大规模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论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特征的智慧协同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当前的安全性研究或侧重于身份与位置分离机制,或侧重于控制与数据分离机制,然而基于单一机制的分析方法无法对网络进行全面评估,难以发现两种分离机制因相互影响而造成的资源损耗、信息篡改等潜在威胁。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状态特征的智慧协同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在充分考虑两种分离机制网络通信特点的基础上,该方法通过简化智慧协同网络的逻辑结构及其基本通信模式,建立了智慧协同网络分析模型;并进一步细化了变迁、库所、有向弧权重和令牌数量等条件,模拟出网络运行状态;最终,从令牌数量、时序、逻辑等方面分析评估了智慧协同网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防御建议。本文所提出的评估方法涵盖了分析对象、状态转移、逻辑分析、参考模型和模型图等五个方面,相比已有的安全分析方法,分析对象更加全面,分析过程更加具体,分析逻辑更加严密。(2)提出了一种面向核心网监听与蠕虫传播的全局标识动态映射防御机制传统标识管理方式相对固化,缺乏对网络转换设备的保护,容易遭受网络监听与蠕虫传播。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核心网监听与蠕虫传播的全局标识动态映射防御机制。该机制根据智慧协同网络中接入标识与路由标识分离映射的特性,提出了选择限制条件和分配限制条件,确立了标识分配原则,并给出了相应的选择算法与分配算法;提出了不重复概率与覆盖周期,以评估网络监听防御效率;模拟了三种不同映射机制,用于对比不同防御机制对蠕虫传播的防御效率。验证结果表明,该管理机制可有效降低核心网路由标识的重复概率,相对于传统映射方式,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蠕虫快速传播。(3)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组件DDoS攻击的接入网包检测与防御方法已有的检测方法分析元素单一、引用算法固定,不适用于面向目标组件的DDoS攻击的探测。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目标组件DDoS攻击的接入网包检测与防御方法。该方法充分分析了面向目标组件的DDoS攻击,利用其目标单一、源多样的特性,选择了以目的地址为中心的检测元素作为判断依据,并结合网络组件层的集中控制以及 GHSOM(Growing Hierarchical Self-Organization Mapping)算法,实现了更高效的DDoS攻击检测,并依据受攻击对象分别提出防御方案。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较基于传统检测六元组的DDoS攻击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同时可以降低合法数据包与攻击数据包速率之比对检测效率的影响。(4)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DDoS攻击的接入网流检测与防御方法新型DDoS攻击具有单一流量低、整体数据量大的特点,严重威胁智慧协同网络中接入交换路由组件与映射解析服务组件间通信。然而,现有方法难以准确检测、防御这种攻击。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DDoS攻击的接入网流检测方法。该方法按照流量大小对数据流完成分类,使用SPRT(Sequential Probability Ratio Test)统计工具,并综合考虑了 TN(True Negatives)和 FP(False Positives)两种错误判定方式,对接收的流信息进行系统分析,以判定目标端口的脆弱性,从而确定攻击者连接的接入网端口。验证结果显示,所提检测方法相比基于低流量数据流比例、低流量数据流数量或信息熵的检测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性,更多样的检测功能,以及更准确的检测结果。(5)提出了一种基于族群时延的核心网控制组件安全部署方案现有的部署方案仅考虑了传输时延,严重影响网络收敛速率和网络弹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族群时延的核心网控制组件安全部署方案。基于发送时延和传输时延,本方案提出了平均时延最小化模型和最大时延最小化模型,进一步推导出了时延优化模型,并对所提模型的最优解进行了论证。作为对比,本文对已有部署方式进行完善,归纳出传输时延优化模型。针对本文提出的时延优化模型设计了输送算法,针对传输时延优化模型设计了传输算法。验证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时延优化模型较传输时延优化模型对已部署的控制组件位置变化影响更小,可降低平均时延、最大时延、总时延以及等待时延50%以上,从而增快网络收敛速率,降低核心网管理复杂度,提升防御机制实现效率。

司徒民淇,刘宗凡[6](2017)在《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人工智能给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希望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科技伦理道德的引领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蒙媛媛[7](2017)在《网络战的国际法规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作战方式逐渐被当代信息化战争方式打破,新型的战争方式网络战以人们不可想象的方式出现,虽然人们对这种新型的作战方式还不够深入地了解,但是它带来的危害却是十分巨大。近年来发生的几起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向全世界展现了网络战作为新型作战手段与方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网络战的发展趋势对国际法的多个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目前现行的国际法还没有针对网络战进行具体的立法规制,很多国际法规都无法适用于网络战。尽管它与传统的战争方式不同,但既然它在性质上也属于战争种类,那它同样也应该受到国际法的管辖和约束。本文写作的目的是要探讨网络战的国际法规制问题,主要是从战争法与国际人道法两方面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分析,具体就是从诉诸战争权来分析对于网络攻击是否属于武力的问题以及国际人道法的区分原则和中立原则对于适用网络战的问题,这有利于维护国际社会的安全。本文分为四个章节,主要讨论现存国际法规则如何在爆发网络战时进行适用的问题。第一章是对网络战争的现实考察,主要是对网络主权的确立与网络战的历史演进做一个概况性的介绍,引出现有的国际法规则在面对网络战的实施困难及立法规范网络战的现实需要。第二、三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从诉诸战争权和国际人道法两个方面分析了现有国际法规则在适用于网络战时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第四章介绍了中国在应对网络战的对策及思考,主动遵守国际法规,争取扞卫国家安全的主动权,积极参与国际立法。最后对全文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并表明了对国际社会尽早制定出专门针对网络战的国际法规则的期待。

贾若愚[8](2016)在《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的智能预测与对策选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承包商将会进入国际工程市场。而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政变、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政治风险必须引起中国国际承包商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深入揭示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的形成机理,探寻政治风险关键影响因素,应用风险传导理论、脆弱性理论、数据挖掘理论、贝叶斯网络理论、系统工程理论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对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进行预测,对不同风险情景下的风险对策效果进行评价,并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建筑业的行业特色及“中国因素”,对中国的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量化、模拟和实证,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前后和履行过程中对该项目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中期到短期的风险预测和风险应对。(1)通过详细的文献综述,对政治风险的定义、政治风险的影响因素、政治风险的评估、政治风险管理、建筑行业政治风险研究、风险评估、控制及决策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指出对于国际工程项目所面临的政治风险的研究不足。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了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建立了论文的研究框架和技术路线。(2)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通过分析国际工程的含义、国际工程的特点,对国家风险、主权风险和政治风险进行辨析,确定了政治风险的定义。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根据文献识别出15种不同类型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事件,并将它们分为东道国政府因素导致的政治风险、东道国社会因素导致的政治风险、国际关系导致的政治风险三大类。(3)基于风险传导理论和脆弱性理论建立了政治风险的形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识别出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影响因素。从东道国政治系统的状态和国际工程项目脆弱性两个方面识别出东道国母国联系、东道国政府治理水平、东道国社会政治稳定度、东道国经济环境、东道国经济表现、东道国建筑产业地位、项目风险暴露和项目风险应对能力8个类别共31个影响因素,并通过对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进行的问卷调研,验证了该影响因素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4)通过调研收集并分析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由中国作为母国的301个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案例。提出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路径的理论假设模型。以301个案例的数据为基础,对模型的假设关系进行了验证和修正,并建立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路径的最终拟合模型。探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之间对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后果的影响关系。(5)将logistic回归模型与贝叶斯网络相结合,建立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智能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分析识别出与六类政治风险直接相关的变量,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识别出间接相关的变量,从而大幅减少贝叶斯网络的节点数量,简化贝叶斯网络计算复杂度。通过271个样本对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学习,得到最终的预测模型,并通过随机挑选的30个案例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鲁棒性。(6)从政治风险预防和政治风险处置两个方面研究了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对策选择问题。基于已建立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智能预测模型,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出对风险事件发生概率贡献较大的因素。通过文献研究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预防对策集,根据不同政治风险类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将政治风险预防对策和每一种政治风险类型相匹配。建立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处置对策效果评估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该模型可以模拟特定风险情景下,不同政治风险处置对策的生效概率和效果。应用系统仿真软件Anylogic7进行对策效果仿真,并进行项目风险应对能力、项目风险暴露、承包商谈判力系数、对策与东道国需求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最后,从承包商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管理工作内容和政治风险管理工作流程两个方面设计了面向承包商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管理机制。

郭毅飞[9](2016)在《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享受着网络给生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便利。这种便利不仅体现在应用的广泛,还有感官刺激的新奇体验。网络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人类生活带来幸福感,也能带来不幸。网络技术的发展在让人民生产生活飞速发展,享受轻松快乐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与问题,特别是发生了许多道德领域的问题。因此网络伦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无疑,当代大学生是日常生活中网络技术的熟练使用者,而大学生在网络上的价值观、伦理道德修养如何,对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有重要影响。研究当代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交往过程中潜在欠缺的,或者是已经体现出的伦理道德问题,深入剖析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有效规范大学生伦理道德修养,把握其在网络伦理道德上的价值取向,并有效提出积极的对策,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读,如网络和网络伦理,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诠释了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内涵与特点,及网络伦理对大学生的影响。其次,对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如网络信息的虚假不良、网络诚信度不足、网络言论的随意性、网络情感的非道德性等。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网络世界的监管不力和法制困惑、网络责任感缺位及网络自律性匮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问题的阐述。再次,整合了古今中外伦理学方面优秀的资源,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爱、诚信、功利主义、义务论等思想,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平等互惠、尊重、不伤害、知情同意等原则。本文最后,提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的缺失问题的四个方面的应对策略: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网络伦理观、加强高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完善网络伦理的法律监管、推进网络伦理的社会协同建设。

苏日图,额尔德木图[10](2015)在《浅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其中,在作为我国普遍运用的娱乐载体与信息传播工具的广播电视领域中,计算机网络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所以,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在保护广播电视重要信息不被窃取及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等方面非常重要。基于此,文章首先对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探究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相关管理制度。

二、如何应对善变的计算机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应对善变的计算机病毒(论文提纲范文)

(1)善变的英特尔(论文提纲范文)

四次战略转型
战略转型五大着力点
    1.价值定位:要做什么?
    2.业务布局:机会在哪里?
    3.组织结构:由谁来做?
    4.资本运营:谁能成为我的帮助?
    5.营销策略:我能提供什么?
善变在于正确判断趋势和精准把握机会
    1.保持对市场的敏感
    2.合理的取舍
    3.系统的方法

(2)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网络用语的类型及特点
    一、网络用语的类型
        (一)旧词新义型
        (二)谐音型
        (三)缩略型
        (四)外来用语
        (五)表情符号性
        (六)自创新词新语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
        (一)简洁性与生动性
        (二)通俗性与娱乐性
        (三)继承性与创新性
        (四)反映社会现实
第二章 网络用语的发展分期
    一、网络用语的产生条件及原因
        (一)工具条件
        (二)语境条件
        (三)文化心理
        (四)年龄结构
    二、网络用语萌芽期(1996-2001)
        (一)互联网1.0时代
        (二)萌芽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萌芽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网络用语发展期(2002-2007)
        (一)互联网2.0时代
        (二)发展阶段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发展阶段的网络用语研究
    四、网络用语高涨期(2008-2018)
        (一)互联网3.0时代
        (二)高涨期网络用语的发展
        (三)高涨期的网络用语研究
    五、网络用语的消长
        (一)相关术语及专用语占比大
        (二)社会热点类用语占比最少
        (三)情感色彩越发明显
第三章 网络用语的问题、价值与发展趋势
    一、网络用语存在的问题
        (一)错别字充斥网络
        (二)生造词大量涌现
        (三)语码滥用、混用
        (四)刻意曲解原语义
        (五)网语低俗化现象
    二、网络用语的语言价值
        (一)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二)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表达形式
        (三)网络用语丰富了现代汉语语义表达
    三、网络用语的社会价值
        (一)舆论导向作用
        (二)文化传播作用
        (三)反应社会百态
    四、网络用语的发展趋势
        (一)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表现形式更加简洁规范
        (三)表达风格更加娱乐化
        (四)素材来源更加多元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收录网络用语词表
致谢
作者简历

(3)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研究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存在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网络金融
        2.1.2 网络金融模式
        2.1.3 网络金融风险
    2.2 网络金融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
        2.2.1 市场因素
        2.2.2 政策因素
        2.2.3 监管因素
        2.2.4 认识因素
    2.3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
        2.3.1 我国网络金融的发展历程
        2.3.2 我国网络金融的种类和发展模式
    2.4 相关理论
        2.4.1 长尾理论
        2.4.2 现代金融中介理论
        2.4.3 金融创新理论
3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现状
    3.1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的模式
        3.1.1 三方支付平台联合服务模式
        3.1.2 打造大数据后台获客新模式
        3.1.3 创新“互联网+”信贷服务模式
    3.2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的业务类型
        3.2.1 传统业务类型
        3.2.2 新兴业务类型
    3.3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效益
        3.3.1 成本低,效率高
        3.3.2 覆盖面广且发展迅猛
        3.3.3 抵御同业竞争的经济效益
    3.4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风险控制取得的成效
4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及原因
    4.1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4.1.1 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风险
        4.1.2 网络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业务风险
    4.2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风险形成原因
        4.2.1 电信诈骗和客户信息外泄等风险并发
        4.2.2 金融业务对方引起的信用风险复杂化
        4.2.3 客户主体意识与存款结构变化加大流动性风险
        4.2.4 认识、评估和防范自身风险的难度较大
        4.2.5 其他机构的网络金融风险传播影响
    4.3 案例分析
5 泰兴农行网络金融相关风险防控策略和建议
    5.1 防控策略
        5.1.1 加强农行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完善自身内部管理机制
        5.1.2 加强分级授权和身份验证做好技术风险防范
        5.1.3 强化内部监管系统与后台数据扫描同步,筑牢风险管理基础
        5.1.4 提升消费者和投资者风险意识,完善银行应急处理能力
        5.1.5 创新监管方式,多维度监控防范网络金融风险
    5.2 相关建议
        5.2.1 市场发展准入方面建议
        5.2.2 自身内部体系方面建议
        5.2.3 网络金融服务主体方面建议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新媒体视域下应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恐怖主义的界定和特征
    (一) 信息恐怖主义的界定
    (二) 信息恐怖主义的特征
        1. 组织灵活性。
        2. 实施隐藏性。
        3. 波及宽泛性。
        4. 成本低廉性。
二、信息恐怖主义的活动方式及其危害
    (一) 破坏性方式
    (二) 扰乱性方式
三、应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几点思考
    (一) 完善国家信息反恐体制机制建设
    (二) 重视对信息恐怖主义易感人群的教育引导
    (三) 提高信息反恐人才队伍专业素质
    (四) 加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建设

(5)智慧协同网络中安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智慧协同网络体系结构
        1.2.2 智慧协同网络工作原理
        1.2.3 智慧协同网络安全性研究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状态特征的智慧协同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
    2.1 引言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现状
    2.2 智慧协同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
        2.2.1 智慧协同网络架构抽象
        2.2.2 基于状态特征的智慧协同网络通信建模
        2.2.3 网络安全性分析与防御策略
    2.3 方法对比与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核心网监听与蠕虫传播的ODIM防御机制
    3.1 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现状
    3.2 可满足性模理论
    3.3 ODIM防御机制
        3.3.1 问题描述
        3.3.2 基本假设和参数定义
        3.3.3 防御机制建模
    3.4 算法及仿真说明
        3.4.1 ODIM防御机制算法
        3.4.2 映射更新管理
        3.4.3 威胁模型
    3.5 验证与结果分析
        3.5.1 监听防御效率分析
        3.5.2 蠕虫传播防御效率分析
        3.5.3 算法开销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目标组件DDoS攻击的接入网包检测与防御方法
    4.1 引言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现状
    4.2 GHSOM算法分析
    4.3 面向目标组件DDoS攻击的接入网包检测与防御方法
        4.3.1 流信息采集
        4.3.2 特征向量提取
        4.3.3 数据训练与分析
        4.3.4 防御指令下发
    4.4 可行性分析
        4.4.1 检测方法分析
        4.4.2 检测特征向量分析
        4.4.3 算法开销分析
    4.5 验证与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网络DDoS攻击的接入网流检测与防御方法
    5.1 引言
        5.1.1 研究背景
        5.1.2 研究现状
    5.2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5.2.1 DDoS攻击与检测描述
        5.2.2 符号定义与基本假设
    5.3 面向网络DDoS攻击的接入网流检测方法
        5.3.1 流分类模块
        5.3.2 攻击检测模块
    5.4 验证与结果分析
        5.4.1 参数设定
        5.4.2 灵敏性分析
        5.4.3 多功能性分析
        5.4.4 准确性分析
        5.4.5 算法开销分析
    5.5 面向网络DDoS攻击的防御策略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族群时延的核心网控制组件安全部署研究
    6.1 引言
        6.1.1 研究背景
        6.1.2 研究现状
    6.2 族群核心控制组件部署模型
        6.2.1 基本假设和参数定义
        6.2.2 平均时延最小化模型
        6.2.3 最大时延最小化模型
        6.2.4 时延优化模型
        6.2.5 传输时延模型
    6.3 族群核心控制组件部署算法
    6.4 验证与结果分析
        6.4.1 部署位置分析
        6.4.2 部署时延分析
        6.4.3 网络安全分析
        6.4.4 算法开销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网络战的国际法规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网络战争的现实考察
    1.1 网络主权的确立
        1.1.1 网络空间是否构成国家主权
        1.1.2 国家对网络主权的确立
    1.2 网络战的历史演进
        1.2.1 网络战争雏形阶段
        1.2.2 “第一次网络战争”
        1.2.3 网络攻击与传统的军事打击同步进行
第二章 现有国际法适用于网络战的困境
    2.1 网络战对国际法中诉诸战争权的冲击
        2.1.1 网络攻击是否构成使用武力
        2.1.2 网络力量是否属于武装力量
    2.2 网络战对国际战争法规则的冲击
        2.2.1 人道主义原则能否适用于网络战
        2.2.2 战争法规则适用于网络战的困境
第三章 完善网络战的国际立法建议
    3.1 对诉诸战争权适用的国际立法规制
        3.1.1 适用“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判断标准
        3.1.2 统一网络战的国际立法强制性适用准则
    3.2 促进国际人道法规则的适用
        3.2.1 在网络战中适用区分原则的改进措施
        3.2.2 在网络战中适用中立原则的改进措施
第四章 中国应对网络战的对策思考
    4.1 积极参加国际立法,争取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4.2 遵守国际法则,以防面临被动的局面
        4.2.1 谨慎使用战争权
        4.2.2 严格区分打击目标
        4.2.3 保护中立国
        4.2.4 使用正确的作战手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的智能预测与对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政治风险的相关研究综述
        1.2.2 风险评估、控制及决策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综述
        1.2.3 现有研究的评述及不足之处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课题来源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际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2.2.1 国际工程的含义
        2.2.2 国际工程的特点
    2.2 国际工程的政治风险的定义与识别
        2.2.1 国家风险(Country Risk)与主权风险(Sovereign Risk)
        2.2.2 政治风险(Political Risk)
        2.2.3 国际工程的政治风险
    2.3 风险传导理论
        2.3.1 风险传导概念及其传导机理
        2.3.2 风险传导要素
    2.4 脆弱性理论
        2.4.1 脆弱性的概念
        2.4.2 脆弱性与风险
        2.4.3 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的内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与分析
    3.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形成框架
        3.1.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传导路径
        3.1.2 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性
    3.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影响因素识别
        3.2.1 东道国政治系统的状态
        3.2.2 国际工程项目的脆弱度
    3.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综述
        3.3.2 问卷调查结果
        3.3.3 验证性因子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案例调研及形成路径分析
    4.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案例收集
        4.1.1 问卷设计
        4.1.2 调研过程
    4.2 案例基本情况分析
    4.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形成路径分析
        4.3.1 结构方程模型简介
        4.3.2 理论假设模型
        4.3.3 模型检验与修正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智能预测模型建立
    5.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智能预测模型框架
        5.1.1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智能预测模型基本思路
        5.1.2 Logistic回归模型简介
        5.1.3 贝叶斯网络简介
    5.2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筛选和规则提取
        5.2.1 模型建立
        5.2.2 模型拟合及拟合结果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智能预测模型
        5.3.1 网络结构建立
        5.3.2 网络参数学习
        5.3.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的对策选择研究
    6.1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预防对策选择研究
        6.1.1 敏感性分析
        6.1.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预防对策
    6.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处置对策研究
        6.2.1 系统动力学概述
        6.2.2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处置对策效果评估SD模型构建
        6.2.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处置对策效果评估SD模型结构分析与方程构建
        6.2.4 案例仿真
    6.3 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管理机制设计
        6.3.1 承包商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管理工作内容
        6.3.2 承包商的国际工程政治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附录A 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B 国际工程项目政治风险案例调查问卷

(9)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及其来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一章 大学生网络伦理解读
    一、网络与网络伦理的内涵
        (一)网络的概念与特征
        (二)网络伦理的本质与特点
    二、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内涵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的含义与特点
        (二)网络伦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二章 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表现
    一、网络信息的虚假不良
        (一)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信息源良莠不齐
    二、网络诚信度不足
        (一)信息污染与黑客崇拜
        (二)侵犯隐私与知识产权
    三、网络言论的随意性
        (一)网络低俗化
        (二)网络上肆意发表攻击性言论
    四、网络情感的非道德性
        (一)网络中两性交往的非道德性
        (二)网络中角色转换的非道德性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原因
    一、网络世界的监管不力和法治不足
        (一)网络世界的监管不力
        (二)网络世界的法治不足
    二、网络责任感缺位
        (一)对自己不负责任
        (二)对他人不负责任
        (三)对家庭和社会不负责任
    三、网络自律性匮乏
        (一)沉迷网络生活不能自律
        (二)模拟网络行为不能自律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依据和网络伦理原则
    一、大学生网络伦理建设的依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传统伦理精华
        (三)国外优秀伦理思想
    二、大学生应遵守的网络伦理原则
        (一)不伤害原则
        (二)知情同意原则
        (三)尊重原则
        (四)平等互惠原则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的解决对策
    一、培养大学生自身的网络伦理观
        (一)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认知
        (二)激发大学生网络伦理情感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伦理自律性
    二、加强高校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一)高校道德教育应与时俱进
        (二)着力培养新型的高校道德教育者
        (三)建设文化校园的重要实践活动
    三、完善网络伦理的法律监管
        (一)深化网络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双重教育
        (二)进一步完善网络立法
        (三)强化网络安全执法
    四、推进网络伦理社会协同建设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提高家庭网络素质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三)重视舆论监督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浅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计算机网络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
    1.1 收集节目素材
    1.2 编辑广播电视节目文件
    1.3 利用后台网络编辑广播电台节目
    1.4 控制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与顺序
2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的日常维护
    2.2 广播电视计算机防病毒的维护
3 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的相关管理制度
    3.1 建立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档案
    3.2 制定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管理规则
    3.3 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人员的能力
4 结束语

四、如何应对善变的计算机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 [1]善变的英特尔[J]. 李娜,陈玉萍. 企业管理, 2019(11)
  • [2]近二十年网络用语分期研究[D]. 赵娜. 鲁东大学, 2019(12)
  • [3]泰兴农行网络金融发展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D]. 赵虎. 扬州大学, 2019(05)
  • [4]新媒体视域下应对信息恐怖主义的对策思考[J]. 蔡峰.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8)
  • [5]智慧协同网络中安全防御关键技术研究[D]. 姚琳元.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 [6]人工智能与伦理道德[J]. 司徒民淇,刘宗凡.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17)
  • [7]网络战的国际法规制问题研究[D]. 蒙媛媛. 广西大学, 2017(12)
  • [8]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的智能预测与对策选择研究[D]. 贾若愚. 东南大学, 2016(02)
  • [9]大学生网络伦理缺失及其对策研究[D]. 郭毅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06)
  • [10]浅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维护[J]. 苏日图,额尔德木图.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34)

标签:;  ;  ;  ;  ;  

如何应对反复无常的计算机病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