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期间气道阻塞的应急处理

机械通气期间气道阻塞的应急处理

一、机械通气中气道阻塞的紧急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宋志明,陈检明,钟京,易云峰,张连阳,蒋建新,张茂,李阳,刘国栋,都定元,闵家新,吴旭,许硕贵,张安强,王耀丽,唐昊,郭庆山,郁毅刚,白祥军,黄刚,杨志广,赵云平,刘升,谭黎杰,童雷,苑小历,赵艳梅,樊毫军[1](2022)在《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文中认为胸部爆炸伤是现代战伤和恐怖袭击中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之一, 也是爆炸伤中致死率最高的伤类之一, 大部分严重胸部爆炸伤患者死于受伤早期和院前转运途中, 故对其紧急救治特别重要。目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疗效差异大等问题, 且临床上缺乏胸部爆炸伤救治规范。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 针对胸部爆炸伤的分型、院前急救和院内治疗的关键技术和处置策略制订本指南, 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占文强,倪欢欢,赵龙德[2](2021)在《自制经鼻通气装置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通气效果》文中研究表明困难面罩通气(difficult mask ventilation,DMV)是指有经验的麻醉医师在无他人帮助的情况下,经过多次或超过1 min的努力,仍不能获得有效的面罩通气[1-2]。小儿由于头部及舌体相对较大,颈短等生理特征常导致麻醉诱导时普通面罩无法有效通气,即面罩通气困难,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给麻醉医生带来紧迫的局面[3-5]。为此笔者设计了经鼻通气装置(图1),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620892638.5)。经鼻通气装置是自主研发的实用型装置,既可以作为麻醉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的吸氧装置,又可以用于麻醉过程中的机械控制通气。

王金燕,张颖[3](2021)在《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塞窒息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5%,气道窒息发生率为0.0%,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28.6%和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氧分压(PaO2)和酸碱度(pH)均显着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则显着降低,且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给予完善的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干预有助于避免气道阻塞,保持呼吸畅通,降低气道窒息和肺部感染的风险,同时有助于患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的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4](2021)在《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文中提出儿童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多为疑难及急危重症,其诊疗涉及多个学科,若处理不当,死亡率很高。随着儿童可弯曲支气管镜、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普及和发展及多学科协作救治中心气道狭窄性疾病诊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亟须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救治水平,确保患儿的安全,特组织国内儿童气道团队的专家撰写此共识。

李东[5](2021)在《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腰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麻中的应用,以探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C组(腰硬联合麻醉)、I组(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和L组(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选取入室后5 min(T0)、C组腰硬联合完成即刻及I、L组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扩髓时(T3)、假体植入时(T4)、缝切口时(T5)、C组术毕翻身及I、L组入复苏室后拔除气管导管或喉罩时(T6)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2,Sp O2);术中失血量、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咽痛、恶心呕吐、肺部感染情况、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以及麻醉满意度。结果:(1)在T0时刻,各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对比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三组患者在各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HR和MAP在T2、T3、T4、T5时刻的值无明显差异,但在T1时刻,C组和L组患者的HR分别为59.12±4.90次/min和68.25±6.55次/min低于I组84.26±5.23次/min;在T5时刻,L组的HR58.25±7.38次/min低于C组68.24±4.51次/min和I组62.81±5.5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时刻和T6时刻,C组的MAP(分别为73.63±3.22 mm Hg、72.69±2.09 mm Hg)和L组的MAP(分别为81.15±2.17 mm Hg74.75±4.68 mm Hg)低于I组(92.16±3.60 mm Hg和89.52±0.68 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无明显差异,但L组在恶心呕吐、肺部感染、麻醉满意度方面优于I组;L组的术后咽痛发生率低于I组。(4)三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5)L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65±0.22d)、出院时间(10.34±1.42d)明显短于C组(分别为2.97±0.25d、14.98±1.72d)和I组(分别为1.93±0.39d、12.02±1.62d)(P<0.05);L组患者拔管时间9.34±1.34min短于I组12.90±2.01min(P<0.05)。结论:1.相比较于腰硬联合麻醉以及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气管插管全麻,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能够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恶心呕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出院时间,说明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迅速,符合ERAS(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理念。2.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更好的降低患者循环波动,麻醉效果显着、安全性良好,具有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

吴意[6](2021)在《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结合德尔菲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全面考虑患者撤机前期和撤机期的护理过程,构建本土化的科学、实用、合理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为国内医院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的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制定严格的检索策略,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不同类型文献的质量评价工具和Johns Hopkins-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估法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独立评价,根据JBI(2014版)对干预性研究的证据预分级方法及文献证据推荐级别对提取的证据进行对照分级。结合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从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通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运用Delphi专家函询法,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每条具体指标以及其计算公式和资料收集方法。运用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变异系数、协调系数等指标,对函询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来检验专家函询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各级各项指标的权重值。研究结果:1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含3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对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5、0.875,达到要求,说明专家对有创机械通气相关内容比较熟悉有较大把握,函询结果可信度较高。2在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上,指标重要性赋值均值在4.20-5.00之间;计算公式合理性赋值均数在4.27-5.00之间;资料收集可操作性赋值均数在4.13-5.00之间。表明在两轮专家函询后,各专家的意见趋向集中统一。变异系数(CV)均小于0.25。指标重要性、计算公式合理性、资料收集可操作性的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W):指标重要性(0.216、0.305)、计算公式合理性(0.205、0.241)、资料收集可操作性(0.193、0.306),P均小于0.01。说明专家函询结果是合理可信的。3以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基础,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各级各项指标计算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R值均小于0.1,说明指标体系的一致性检验结果较为满意。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0.1365、0.6250、0.2385,二级指标中权重值较高的分别为院感控制、业务培训考核、护理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效果评价等。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Donabedian质量管理模式为基础构建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且权重合理。该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具体的反映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管理过程,细化危重症护理的质量监测,对改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服务质量起促进作用。

陈红梅[7](2021)在《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发生产一种新型的可以替代人工方法自动、安全与有效地打开患者气道的仪器,并对该仪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实证研究。方法:1.2019年5月结合课题组成员前期已被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研究结果,与第三方合作单位(重庆市机电设计研究院)共同研发生产一个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实物产品。2.2020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选取82例重庆市某高校医学院学生为操作者。所有操作者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100°和人工仰头抬颏4种条件下,按照随机顺序打开同一个心肺复苏人体模型的气道,再使用同一个简易呼吸器通气2次,需重复进行5次试验,故1名操作者在1种条件下总共打开气道5次和通气10次。每种条件下的试验流程完成后休息2分钟。研究结束后10分钟内,所有操作者利用智能手机完成一项《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偏好度调查表》电子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为通气成功次数,利用Friedman检验或结合Bonferroni校正比较各组间通气成功次数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设备偏好度。3.2020年12月利用方便抽样选择90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按照1:1:1比例随机分配至仪器90°组(n=30)、95°组(n=30)和100°组(n=30)。先由1名研究助理使用仪器打开所有清醒状态下受试者的气道并持续维持30分钟,研究期间由2位独立研究人员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在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另外,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还要测量受试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和血压指标,以及还需在研究结束后使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来评估受试者有无疼痛和明确其程度。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和2时点生命体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各组受试者VAS评分的得分情况;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各组间或组内受试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4.利用方便抽样选择2021年1月至3月期间在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行电子支气管镜诊治的患者360例。经支气管镜诊疗常规处理后,由1名研究助理按照随机顺序分别在仪器体位夹角90°、95°和100°情况下打开受试者的气道,当第一个随机顺序的角度打开气道后,由具备丰富支气管镜操作经验的且提前接受过培训的临床医师从受试者的鼻部或口腔进入气道,采集和保存此时最清晰的声门视野的电子图像,并保持支气管镜操作杆的方向和位置不变,然后再由研究助理调整剩下的两个角度,相同研究流程下采集相应的图片。此外,研究结束后立即、0.5小时、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电话随访观察受试者有无发生与该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研究结束后由3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具有丰富气管插管经验的临床医师阅读图片结果。有效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Cormack-Lehane分级,采用Friedman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安全性试验阶段的主要结局指标为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VAS评分。结果:1.2020年9月,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发生产最终结束。该仪器具有测控角度、测控高度、准确与迅速定位、持续气道开放、保护颈椎、实时与动态显示六大性能,其性能已通过重庆市医疗器械质量检验中心的检测,并成功被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该仪器的适用范围为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气管插管、困难气道、心肺复苏等患者。2.82名操作者均顺利完成人体模型试验。仪器90°组、95°组、100°组和人工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的中位数分别为8次(IQR,6-9次)、10次(IQR,8-10次)、10次(IQR,8.75-10次)和7次(IQR,5-9次);4组间的通气成功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657,P<0.001)。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显着多于人工组和90°组(调整后P<0.001);仪器9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也多于人工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5);仪器95°组和100°组的通气成功次数相似(调整后P>0.05)。此外,与人工方法打开气道相比,47.6%的操作者更愿意在紧急情况发生时选择使用该仪器;而在非紧急情况时,87.8%的操作者更愿意选择使用该仪器。3.90例受试者均顺利完成安全性试验和随访。其中,57例(63.3%)受试者在使用该仪器后至少出现了一种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依次为头皮痛(30/90,33.3%)、前额皮肤压红(12.2%,11/90)和头皮麻木(11.1%,10/90)。绝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度,只有1例受试者出现了重度头皮痛。全部的不良反应均在研究结束后30分钟内消失,访视窗内无任何继续存在或出现其他新的不良反应。3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受试者在研究开始前10分钟和结束后10分钟的生命体征变化无临床参考意义。4.临床试验阶段共入组360例受试者,其中216例完成有效性试验,343例完成安全性试验。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和未被纳入统计分析的受试者的基线资料一致(P>0.05)。超过80.0%的受试者的CL分级为I级,3种角度之间的CL分级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仪器90°相比,角度增加到95°时,有3例(1.4%)受试者的CL分级由II级优化至I级;增加到100°时,有8例(3.7%)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优化。仪器角度从95°增加至100°时,也有5例(2.3%)受试者的CL分级得到了改善。此外,343例受试者在研究结束后和访视窗内均未报告出现任何与仪器相关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及VAS评分均为0分。结论:1.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是一种新型、自动、无创、操作简便、多功效、多特性、适用范围广的医用辅助设备。2.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可以代替人工方法有效地打开人体模型的气道,其体位夹角为95°和100°时的通气效果均显着优于人工方法,以及它获得了大多数操作者的偏爱。3.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安全、无创、耐受良好,且不存在与角度大小相关的安全性问题。4.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在体位夹角90°~100°下均能安全且有效地打开支气管镜诊治患者的气道,其在改善声门视野暴露方面虽没有体现出与角度大小相关的明显优势,但建议使用优先考虑选择100度。

蒋勇,王康安,王宝丽,胡伦阳,朱邦晖,伍国胜,孙瑜,夏照帆[8](2021)在《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小于30%体表总面积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局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合并烧伤总面积<30%体表总面积(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结局。方法对2008年1月—2016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合并烧伤总面积、气管切开情况、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情况、是否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微生物培养结果、总住院天数、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呼吸道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住ICU天数、总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6例患者中男190例、女76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1岁且<65岁(217例),常见的受伤地点是密闭空间,吸入性损伤最常见致伤因素是热空气,轻度和中度吸入性损伤较为常见,合并烧伤总面积为9.00%(3.25%,18.00%)TBSA。在111例接受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在被送至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接受了气管切开术。本组患者总住院天数为27(10,55)d,160例入住ICU患者住ICU天数为15.5(6.0,40.0)d,109例行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天数为6.0(1.3,11.5)d。119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过呼吸道感染,检出了548株共35种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机械通气情况和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总住院天数的影响因素(β=-0.198、-0.224、0.021、0.127、0.164、-0.298、0.357、0.447,95%置信区间=-0.397~-0.001、-0.395~-0.053、0.015~0.028、0.009~0.263、0.008~0.319、-0.419~-0.176、0.242~0.471、0.340~0.55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总住院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146、0.383,95%置信区间=0.022~0.271、0.261~0.506,P<0.05或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住ICU天数的影响因素(β=0.225、0.008、0.237、0.203、-0.408、-0.334、0.309、0.523,95%置信区间=0.053~0.502、0.006~0.010、-0.018~0.457、-0.022~0.428、-0.575~-0.241、-0.687~-0.018、0.132~0.486、0.369~0.678,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住ICU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440,95%置信区间=0.278~0.601,P<0.01)。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伤地点、吸入性损伤致伤因素(烟雾、化学气体)、合并烧伤总面积、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未行气管切开术、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呼吸道感染情况是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影响因素(β=-0.300、0.545、0.163、0.005、0.487、0.799、-0.791、-0.736、0.300,95%置信区间=-0.565~-0.034、0.145~0.946、0.051~1.188、0.001~0.009、0.127~0.847、0.436~1.162、-1.075~-0.508、-1.243~-0.229、0.005~0.605,P<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吸入烟雾、重度吸入性损伤、有呼吸道感染是影响患者机械通气天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210、0.495、0.263,95%置信区间=0.138~0.560、0.143~0.848、0.007~0.519,P<0.05或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伤地点、合并烧伤总面积(10%~19%TBSA、20%~29%TBSA)、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中度和重度)、气管切开情况(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未行气管切开术)、机械通气情况是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比值比=1.079、0.815、1.400、1.331、1.803、1.958、0.990、0.320、3.094,95%置信区间=0.840~1.362、0.641~1.044、1.122~1.526、1.028~1.661、1.344~2.405、1.460~2.612、0.744~1.320、0.241~0.424、2.331~4.090,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行机械通气是影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4.300,95%置信区间=2.152~8.624,P<0.01)。结论合并<30%TBSA烧伤总面积的吸入性损伤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影响合并烧伤总面积<30%TBSA的吸入性损伤患者院内结局的因素包括吸入烟雾、吸入性损伤严重程度、行机械通气、有呼吸道感染。此外,预防性气管切开术在降低中度或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呼吸道感染中有潜在价值。

贾文斌[9](2021)在《咳嗽反射强度评分在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咳嗽反射强度评分在预估重症患者临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意义,为重症患者的临床气道管理提供一个快速、便捷的评估方法。方法:收集从我院急诊抢救室入院的重症患者共144例,在患者入院时第1天对其进行咳嗽强度评分,后记录患者入院后1周内第1、3、5、7天的咳嗽反射强度评分(若出现患者气管插管、出院、院内死亡等,则评分记录结束),并记录患者相关基本信息及入院第一天相关临床化验指标。对入院时咳嗽评分及评分变化趋势不同患者的主要结局(气管插管率)及次要结局(住院时长、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长、住院花费、30天内院内死亡率、入院到插管间隔天数)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影响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时咳嗽评分不同患者间比较,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时长等结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30天内院内死亡率、住ICU天数、入院到插管间隔天数、住院花费等终点指标比较差异显着(P<0.05)。在入院1周内咳嗽评分变化趋势不同患者间比较,住院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率、30天内院内死亡率、住ICU天数、机械通气时长、入院到插管间隔天数、住院花费等终点指标比较差异显着(P<0.05)。咳嗽反射强度评分不同患者生存曲线分析,两组生存曲线进行整体比较,Log Rank检验结果为P=0.006,说明两组生存曲线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咳嗽评分呈下降趋势的患者有着更高的30天内院内死亡率。气管插管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第1天评分[OR(95%CI)=0.473(0.236,0.948)]、SPO2[OR(95%CI)=0.706(0.558,0.894)]、APACHII[OR(95%CI)=1.315(1.126,1.537)]为影响气管插管的因素,(P<0.05)。其中低咳嗽反射评分和高APACHII评分是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高SPO2是气管插管的保护因素。结论:咳嗽反射强度评分在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对于气管插管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入院初始咳嗽反射评分低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气管插管,应加强重症患者入院时初始咳嗽反射强度的评估。关注患者咳嗽咳痰能力变化,以优化重症患者的治疗气道管理。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10](2020)在《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治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机械通气中气道阻塞的紧急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机械通气中气道阻塞的紧急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2)自制经鼻通气装置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通气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儿一般情况
    2.2 两种通气模式下患儿呼吸参数及血流动力比较
3 讨论

(3)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及肺部感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塞窒息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比较,见表1。
    2.2 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比较,见表2。
    2.3 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见表3。
3 讨论

(5)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
    1 绪论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
        2.3.2 各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
        2.3.3 各组患者失血情况
        2.3.4 各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咽痛、恶心呕吐以及肺部感染情况
        2.3.5 各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2.3.6 各组患者麻醉满意度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
        3.2 各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
        3.3 各组患者失血情况
        3.4 各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术后咽痛、恶心呕吐以及肺部感染情况
        3.5 各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
        3.6 各组患者麻醉满意度
    4 讨论
        4.1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临床麻醉质量要求
        4.2 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患者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4.3 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术中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更小
        4.4 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术后转归及麻醉满意度的影响
        4.5 超声引导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4.6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综述 充气喉罩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引言
    2 充气喉罩
    3 充气喉罩的物理作用
    4 充气喉罩设备
    5 充气喉罩技术
    6 充气喉罩适应症
    7 充气喉罩禁忌症
    8 充气喉罩临床价值
        8.1 喉罩呼吸道使用的持续时间
        8.2 腹腔镜手术
        8.3 充气喉罩和肥胖
        8.4 充气喉罩和剖腹产
        8.5 俯卧位手术
        8.6 充气喉罩和插管困难
    9 充气喉罩优点
    10 充气喉罩缺点
    11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
        1.3.2 国内外有创机械通气相关指南
        1.3.3 国外有创机械通气质量管理
        1.3.4 国内有创机械通气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和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运用循证方法初步形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1.4.2 运用德尔菲法初步建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1.4.3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体系的权重关系
    1.5 技术路线图
2 相关理论概念
    2.1 循证护理
    2.2 德尔菲法概述
    2.3 层次分析法
    2.4 撤机期、撤机前期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
    3.1 成立研究小组
    3.2 确定检索策略,进行文献筛选
        3.2.1 数据库
        3.2.2 检索词
        3.2.3 文献筛选
        3.2.4 检索式
        3.2.5 文献筛选途径
    3.3 文献质量及等级评价
        3.3.1 文献评价方法
        3.3.2 文献评价结果
        3.3.3 文献资料提取
        3.3.4 小组讨论初步构成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3.4 初步拟定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4.1 确定函询专家组
    4.2 德尔菲法实施过程
        4.2.1 确定第一轮专家函询问卷
        4.2.2 专家函询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4.3 指标条目筛选与修改标准
    4.4 统计学分析
    4.5 专家函询结果
        4.5.1 专家的一般情况
        4.5.2 专家函询可靠性分析
    4.6 指标筛选修改结果
        4.6.1 第一轮结果分析
        4.6.2 第二轮结果分析
    4.7 形成指标体系
5 基于层次分析法确立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权重
    5.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5.2 构建模型的判断矩阵
    5.3 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5.3.1 一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2 二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5.3.3 三级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分析
        6.1.1 质量控制
        6.1.2 德尔菲专家函询的科学性
        6.1.3 指标分级方法的科学性
        6.1.4 指标权重分布合理性
    6.2 对确立的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的讨论与分析
        6.2.1 结构指标分析
        6.2.2 过程指标分析
        6.2.3 结局指标分析
7 结论及后续研究建议
    7.1 结论
    7.2 本研究创新点
    7.3 本研究的不足及后续研究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
    1 研究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初步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安全性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部分 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验证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喉镜下声门暴露困难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咳嗽反射强度评分在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与排除标准
    3.内容与方法
        3.1 建立评分标准
        3.2 试验研究流程
        3.3 相关指标
    4.质量控制
    5.统计学方法
    6.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气道管理新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机械通气中气道阻塞的紧急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胸部爆炸伤紧急救治临床指南(2022年)[J]. 宋志明,陈检明,钟京,易云峰,张连阳,蒋建新,张茂,李阳,刘国栋,都定元,闵家新,吴旭,许硕贵,张安强,王耀丽,唐昊,郭庆山,郁毅刚,白祥军,黄刚,杨志广,赵云平,刘升,谭黎杰,童雷,苑小历,赵艳梅,樊毫军. 中华创伤杂志, 2022(01)
  • [2]自制经鼻通气装置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通气效果[J]. 占文强,倪欢欢,赵龙德. 实用医学杂志, 2021(24)
  • [3]早期人工气道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窒息风险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 王金燕,张颖.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1(12)
  • [4]中国儿童中心气道狭窄呼吸介入与多学科协作诊疗专家共识[J].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儿科呼吸内镜诊疗技术专家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呼吸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支气管镜协作组,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微创分会儿童介入呼吸病委员会.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15)
  • [5]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D]. 李东. 河北大学, 2021(09)
  • [6]有创机械通气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D]. 吴意.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7]气道打开体位自动调节器的研制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D]. 陈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8]266例合并烧伤总面积小于30%体表总面积的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结局分析[J]. 蒋勇,王康安,王宝丽,胡伦阳,朱邦晖,伍国胜,孙瑜,夏照帆. 中华烧伤杂志, 2021(04)
  • [9]咳嗽反射强度评分在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一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D]. 贾文斌.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10]刺激性气体中毒诊治专家共识[J].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0(12)

标签:;  ;  ;  ;  ;  

机械通气期间气道阻塞的应急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