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SP430F1121中断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MSP430F1121中断时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MSP430F1121中断须要注意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罗复翰[1](2020)在《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文中认为在一些商场、超市和医院等场所,都采用纸质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的传递方式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同时更换纸质操作不方便,既造成了大量纸张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由于物联网的兴起,人们对智能化、可操作、低功率的电子标签有很大的需求,如果将生活中的纸质信息替代成电子显示标签,那么必然需要一款应用程序和一套管理系统将多个电子标签设备信息进行整合以及统一管理,同时可以实时更新标签信息,电子标签的出现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迫切需求的驱使下,通过对智能终端软件的开发和MQTT协议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系统地分析了通用电子标签的设计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MQTT推送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该系统包含基于Linux系统的服务端系统、手机客户端为控制系统和电子标签信息显示系统,主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服务端采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搭建的后端平台,主要用来进行与数据的读写操作,将手机控制端编辑的内容推送给电子标签显示端。服务器端是以B/S的结构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应用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以MVC思想进行设计,代理服务器的核心是mosquitto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来控制和监控用户信息和电子标签信息,代理服务器是手机APP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桥梁。手机客户端是基于React Native框架技术进行开发设计的,通过对用户的分析,确定手机客户端的功能模块,电子标签显示设备端是以MSP430主芯片进行设计低能耗的电路,对于电子标签设备传输是通过ESP8266芯片设计的无线传播方式,对于三者的通信传播设定了格式,确保传播之间的安全性。为了使传输速率得到提升,设置用户信息表,模板信息表以及电子标签信息表,系统模型最终将手机APP端发布的消息可以在某个具体的电子标签中准确显示标签信息。最后,本文对该系统进行各个模块的测试,验证通用电子标签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很好的满足设计需求,各部分功能模块可以很好的实现,采用MQTT推送协议的通信方案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设计。

李鹏飞[2](2018)在《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桥梁网络的不断完善,路面养护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将无线传感器技术运用到公路桥梁路面信息监测,在节省人力的同时,可以获得大量路面信息原始数据。不同于传统的数据压缩方法,压缩感知算法中数据压缩和采样同时进行,从而可以减少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的采集量与发送量。同时,在将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链式网络中时,节点不再是简单的转发数据,而是将本地数据加权值与接收数据相加的和转发给下一节点,在链式网络中各节点数据转发量相同,实现了链式网络中的能耗均匀。本文针对路面信息监测的实际需求,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混合压缩感知算法引入到了传统的路面信息采集中,探索更为实时有效、适应性更强、寿命更长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研发了面向路面信息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于埋置在路面下的采集节点,重点满足了尺寸小、能耗低、自供电的要求;在数据传输中,设计了适合路面信息监测系统的链式拓扑结构;系统测试性能表明,当发射功率为1dBm时,埋置在沥青路面下的信息采集节点与汇聚节点通信链路质量相对良好,能够满足路面信息监测系统基本的数据采集要求。(2)介绍了压缩感知链式网络数据收集和混合压缩感知链式网络数据收集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并对系统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路面信息监测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路面温度数据在混合稀疏基下的稀疏性;对常用的测量矩阵和其改进的测量矩阵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为系统选择了适合的测量矩阵;采用仿真比较的方法,对分段正交匹配重构算法中门限阈值进行了选取。通过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本文设计的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的监测路面信息情况,并能够平衡网络节点的能耗,延长路面信息监测系统的寿命。

袁晓航[3](2018)在《基于声速比对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关注环境保护的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天然气流量计必将迎来井喷式发展。其中,超声波流量计凭借其高精度、易维护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天然气计量市场。但是,根据国家规定,超声流量计每隔2年必须返厂检定,导致市场效益不高,且超声流量计普遍存在跳波问题。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基于声速比对方法设计了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远程诊断系统数据采集端软硬件设计。选用维格WeegGA型DTU作为数据采集器,并对流量计与从机的通讯进行了稳定性改进。设计了 TLP2301光耦隔离电路增强了通讯电路耐高温性;重新设计外部485通讯电路,排除了内部信号干扰。设计了流量计与上位机、下位机的通讯协议及程序。(2)声速比对及服务器程序设计。基于AGA10号报告设计了气体理论声速计算程序,基于时差法原理设计了流量计计算声速程序,并对前者做了校验,计算误差小于0.1%。基于eclipse开发平台设计了诊断系统服务器程序,采用C/S和B/S混合架构。(3)远程诊断系统测试。在实验室环境下、高温环境下以及实际使用环境中对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测试,皆能正常接收数据。通过收集系统数据分析,当计算声速与理论声速的误差达到0.2%,流量示值误差大于1%,应返厂检定;声速误差大于0.7%时,流量计出现跳波错误。使用该系统成功检测燃气公司试用流量计性能稳定,不需更换。

刘定国[4](2016)在《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设计及半物理仿真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内低空空域逐步开放,航空运输业对通用飞机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通用飞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国内尚没有满足通用飞机需求的自动驾驶仪系统及相关研究。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主要特点是需要满足一大类各种型号飞机的需求,这些飞机可以是四座直至几十座位,因此,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研制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成本。为了克服传统研制过程中的瓶颈,本文基于快速原型技术对自动驾驶仪验证的理论,设计和研制了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原理样机,并做了相关的半物理仿真研究。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快速原型设计技术的应用为原理样机的设计和研制加快了进程。快速原型设计技术克服了传统研制过程中的瓶颈和缺陷,加快了产品或系统的研制进程,特别是代码可以完全自动生成,能够节约大量的软件编写和测试工作和时间,并提高软件的可靠性,最终得到了优化控制器的产品。然后,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对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半物理仿真平台进行需求分析与平台架构研究,确定了被控对象仿真系统与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相结合的平台构成。完成平台硬件选型与设计,被控对象仿真系统(飞机动力学模型)和ADC/GPS系统在仿真机上运行,设计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硬件系统,与仿真机输入输出相适应,使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与模型仿真系统无缝连接。最后通过半物理仿真平台测试校验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性能。将快速原型设计的Matlab/Simulink自动驾驶仪数学模型通过Simulink Coder自动代码生成工具箱生成标准C代码,以硬件系统中的MSP430F5438A芯片作为自动驾驶仪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处理器并编写底层驱动,完成自动驾驶仪的开环验证测试及闭环调试。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半物理仿真平台具有良好的平台架构。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修改仿真模型,也可以独立于仿真模型添置相关的硬件设备。模型仿真系统与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可以直接测量。在此平台上开展控制策略研究无事故风险,同时具有研发周期短,实验成本低,操作方便等良好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俞圣杰[5](2016)在《应用于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集中器研制》文中提出从2003年开始,我国北方供暖由按面积收费变为按热计费,而作为热计量的唯一仪表,热量表由于可以直接测量供暖系统中的热量值,得到了迅速的普及,形成了庞大的热量表网络。对热量表的信息进行人工读取、传递和管理显然不切实际,远程抄表系统的开发与完善变得至关重要。然而,传统抄表系统中,服务器拥有唯一抄表权,抄表效率低下;此外,传统的抄表系统中M-Bus集中器只能传输小字节数据,严重制约了热量表数据的采集速率。传统抄表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热量表网络的抄表需求。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大字节数据传输的高效远程抄表系统方案,自主研发了智能集中器硬件及配套的软件系统,智能集中器通过获取抄表主动权,极大地提高了新型抄表系统的抄表效率。此外,该系统可以传输和备份大字节数据,增大了系统的传输容量,进一步增强了抄表系统的通讯能力。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智能集中器软硬件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智能集中器以单片机为主控、外部实时时钟计时、SD卡备份大字节数据、GPRS模块远程上传,实现了自动抄表、定时存储抄表数据、按时向服务器回传抄表数据等功能。此外,智能集中器的电源进行了防反插设计,实时时钟添加了备份电源。特别针对GPRS模块,设计了静电保护和接口匹配电路,设计了心跳机制以解决GPRS模块易掉线等难题。(2)智能集中器的大字节数据传输设计。设计了基于单片机实时调整电路特性的M-Bus主机模块,大大提高了智能集中器大字节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其功耗并简化了其硬件电路。(3)智能集中器的可靠性测试。经测试,智能集中器M-Bus主机端实现了不少于64个字节的大数据正常通讯,GPRS模块掉线后20秒重连、SD卡备份数据。采用了智能集中器的新型抄表系统日抄表300万台,效率是传统抄表系统的100倍。

张影[6](2015)在《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重以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医院医疗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医院监护仪的市场规模也随之逐年增大。此外,我国正在实施医疗体制改革,城镇地区将逐渐实行社区医疗模式,这使得社区医疗模式下的多参数远程监护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远程医疗监护设备脱颖而出,其具有实时性强,方便灵活的特点,为社区病人的健康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文设计目的在于设计一套基于社区医疗模式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它可以推广到家庭或社区医疗中,依靠Internet等技术,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范围内对被监护病人的多项生理参数(包括心电、脉搏和血压)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对中老年人以及长期休养在家的病人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本文设计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综合生物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和无线传输通信技术实现心电、脉搏、血压参数采集以及到客户端监护软件系统的近距离传输。基于LabWindows/CVI平台采用串口编程、多线程技术完成了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监护中心软件系统的心电、脉搏与血压参数的显示、保存和数据分析处理,异常报警功能能够立即通知监护人员给予被监护病人及时的关注与救治。本系统通过TCP/IP协议(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支持的Internet技术建立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远程通信连接,为被监护病人提供实时性好、准确度高的远程多参数监护服务。服务器端中央监护中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了病历信息管理系统,用于保存被监护病人的基本信息以及各项健康数据信息。本监护系统能够对被监护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长期监测,进而数据库系统可以保存被监护病人长期的多项生理参数数据,对于威胁被监护病人身体健康的系列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提供了数据支持,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总体而言,本文设计的多参数监护系统监护利用Internet技术将医院的医疗监护功能延伸到病人家庭,为被监护病人和医护人员构建了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在满足病人监护需求的同时,大大缓解了医院的工作压力,很好地实现了社区医疗模式下的远程监护服务形式。

张宪富[7](2015)在《煤矿漏泄通信系统基地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煤炭生产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命脉,对我国的民生、工业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一套优良的通信调度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煤矿的开采作业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对整个矿井的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于矿井中的通信系统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尤其是漏泄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全矿井的移动通信能够实现。经过国内外长期的研究与实验,漏泄通信技术从开始的理论基础发展到现在的功能全面的数字化漏泄通信技术。数字漏泄通信系统是目前一个较为先进的矿用数字化系统,对于数字化矿山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阐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功能以及其关键的构成部分,基于国内外现有的技术方案,设计了漏泄通信系统中的数字基地台部分,并完成了其软硬件的实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数字基地台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这两部分的内容设计相辅相成。硬件电路主要以TMS320VC5509A和MSP430F149两个核心芯片构成的双CPU系统,实现了语音数据的采集模块、信号的处理与传输以及同合路器分路器进行数据交换的通信接口设计;软件的设计主要是分别通过CCS3.3和Embedded Workbench的开发平台进行程序的实现及调试,对系统的初始化和工作流程的控制进行设计,同时也对系统的通信协议进行设计及程序的实现;最后是对本设计的系统实物的实现,并进行调试与测试,验证系统的相应性能,最终得出该系统能够稳定工作运行且数据传输可靠。

吕涛[8](2014)在《多参量流量变送器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流量的测量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交通运输、贸易结算、工业生产控制、科学实验、生物工程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工业生产的要求,使得现代人类对于流量测量的精度的要求变得精益求精,因此对于传统流量计的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的实际功能的实现需求,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和设计。1、查阅了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的文献资料。研究了主要的几种流量计的测量原理,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对智能差压变送器的研究现状。2、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压电容测量方案——基于FPGA的等精度测量电容。分析了等精度测量电容的原理,改进了目前使用的电容传感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并对等精度测量电容原理进行了误差分析。3、认真研究分析了差压流量计的内部结构。探讨了差压式质量流量计的测量原理,以及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数据。根据相关原理分析孔板流量计的测量公式。4、在硬件方面本文的硬件是本着低功耗、使用方便、集成化等原则进行设计的。本文的设计主要是使用模块化设计的思想,设计出了基于FPG^以及单片机MSP430F149的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的硬件电路。其中包括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等精度测量差压的转换电路、键盘电路、液晶显示电路、通讯接口电路、电压转换电路等部分。5、本文的软件部分是将整个程序分为不同的模块,这样能够使得程序具有易读性、通用性以及可维护性。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够使程序具有可移植性。当现场需要改动是只需要改变相对应的模块就能够使仪器正常工作,而不必重新编写整个程序,从而使得仪器更具有实用性。最后,通过理论的分析以及实验数据的检验,验证了这种新的差压传感器电容测量方法在精度方面可以达到0.2pf,比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几种常见的电容测量方法精度更高。证明了这种电容测量方法的优越性。而且使用这种测量方法的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的测量精度也有提高,可以达到0.5%。

黄启良[9](2014)在《应用于高压设备测温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电力工业的稳定发展,智能电网由概念转向实际应用,而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测温系统设计和实现,主要是为了完成高压设备的非接触式测温,并对目标进行实时监测。本文从项目的需求出发,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由本实验室设计的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的硬件平台,并着重分析了基于这两个硬件平台的软件设计和实现。传感器节点承担着网络的数据采集任务,本系统通过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TinyOS构建了传感器节点的软件平台,而汇聚节点则采用非操作系统的软件设计。在传感器节点模块和汇聚节点模块搭建完成的基础上,本文从网络拓扑控制、数据流控制和时间同步方案这三个方面讨论了组网方案的设计和实现。然后,分别从通信控制协议和应用层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阐述了本系统的通信流程。网络管理平台是无线传感器网络走向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本文针对所设计的系统实现了基于JAVA的网络管理平台。这个管理平台提供可视化的管理界面,对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和存储,同时完成了对实时温度的监测、节点查询、网络配置和节点号更换等功能。本文设计的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测温系统以及相关研究工作,为该系统的工业应用提供了较高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徐正明[10](2014)在《智能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脉冲功率电源模块是电磁发射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现有商品化的各类磁场测量仪器大多数不能同时满足脉冲功率电源模块结构设计评估测试的量程范围、动态响应等要求,即使满足要求的,其通信接口单一、探头标定系数不可更改、存储容量较小针对这些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智能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以16位单片机MSP430F149为核心,采用了线性型霍尔传感器以满足量程范围、动态响应的要求,设计了USB接口和RS-232接口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通信接口选择,其中,RS-232接口可用于蓝牙通信,并通过上位机主界面中虚拟按钮控件设定标定系数以满足不同温度环境下的标定系数要求,选用了2GB的SD卡以满足大容量存储数据的要求。通过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校验了维度、量程、带宽、线性度、分辨率、最大存储记录次数、无线有效传输距离等基本技术指标,验证了探头标定系数可设定、LCD实时显示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的大小和方向、查看历史数据、清空SD存储卡、峰值保持电容复位、查看当前已采集次数、USB接口或蓝牙接口通信并自动生成测试报告、无线驱动下位机等基本功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能够实现预期的技术指标和基本功能,两套通信用户界面简洁、流畅、人机友好,满足了测试的准确性、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实现了仪器的智能化,能够为脉冲功率电源模块的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二、使用MSP430F1121中断须要注意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使用MSP430F1121中断须要注意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2.1 即时通信MQTT协议
        2.1.1 协议介绍
        2.1.2 协议特点
        2.1.3 物联网中MQTT协议的应用
    2.2 微服务架构的原理
    2.3 REST技术原理
    2.4 Spring MVC框架介绍
    2.5 React Native相关技术
        2.5.1 React Native简介
        2.5.2 React Native特性
第三章 基于MQTT的通用电子标签方案设计
    3.1 整体架构设计
        3.1.1 服务器设计
        3.1.2 手机客户端设计
        3.1.3 电子标签显示端设计
    3.2 系统安全模块设计
    3.3 通信协议相关设计
        3.3.1 通信协议格式设计
        3.3.2 数据交互格式设计
        3.3.3 数据通信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电子标签设备信息
        3.4.2 电子标签显示信息
        3.4.3 用户信息
        3.4.4 模板信息
第四章 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实现
    4.1 服务器功能实现
        4.1.1 Web服务模块
        4.1.2 数据交互模块
        4.1.3 信息处理模块
        4.1.4 Mosquitto通信模块
    4.2 手机客户端功能实现
        4.2.1 注册和登陆功能
        4.2.2 个人信息编辑功能
        4.2.3 设备选型和编辑功能
        4.2.4 模板列表功能
        4.2.5 客户端设置功能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手机客户端功能测试
    5.2 电子标签显示测试
        5.2.1 显示结果测试
        5.2.2 显示功耗指标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路面信息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压缩感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压缩感知理论
    2.1 CS理论框架
        2.1.1 信号稀疏表示
        2.1.2 信号测量
        2.1.3 信号重构
    2.2 时间相关性与空间相关性
    2.3 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压缩感知数据采集机制
        2.3.1 基于压缩感知的链式无线传感器网络
        2.3.2 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链式网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路面信息监测的WSN软硬件设计与实现
    3.1 路面信息监测WSN总体设计
        3.1.1 系统需求分析
        3.1.2 WSN节点节点部署方法
        3.1.3 路面信息监测WSN总体架构设计
    3.2 采集节点硬件设计
        3.2.1 采集节点硬件设计方案
        3.2.2 微控制器模块设计
        3.2.3 内部温度传感器
        3.2.4 无线传输模块硬件设计
        3.2.5 自供电部分设计
    3.3 汇聚节点硬件设计
    3.4 系统软件设计
        3.4.1 基于Zigbee的链式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4.2 系统协议栈层次
        3.4.3 汇聚节点软件设计
        3.4.4 采集节点软件设计
        3.4.5 采集节点数据结构设计
    3.5 系统测试
        3.5.1 采集节点自供电功能测试
        3.5.2 链路质量测试
        3.5.3 数据采集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路面信息监测的混合压缩感知数据采集方法
    4.1 系统方案设计及具体工作工程
    4.2 路面温度数据稀疏性判断
        4.2.1 常规稀疏基下温度数据的稀疏分析
        4.2.2 混合稀疏基下温度数据的稀疏分析
    4.3 测量矩阵实现
        4.3.1 常见测量矩阵
        4.3.2 测量矩阵优化
        4.3.3 不同测量矩阵仿真分析
    4.4 重构算法的实现
        4.4.1 重构算法选取
        4.4.2 StOMP算法
        4.4.3 不同门限阈值StOMP算法重构概率
        4.4.4 不同重构算法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能耗分析
    5.1 采集节点硬件能耗分析
        5.1.1 无线通讯能耗
        5.1.2 节点运算能耗
    5.2 网络模型
    5.3 性能对比与分析
        5.3.1 节点个数对网络能耗影响
        5.3.2 检测周期对网络节点存活率的影响
        5.3.3 信号稀疏度对网络节点能耗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声速比对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天然气使用现状
        1.1.2 超声流量计应用前景
        1.1.3 超声流量计研发难点及问题
        1.1.4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进展
        1.2.1 远程监控系统开发研究进展
        1.2.2 超声波流量计诊断测试研究进展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
    1.4 本章小结
2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2.1 数据传输硬件系统设计
        2.1.1 硬件系统需求分析
        2.1.2 硬件系统总体规划
    2.2 DTU的选取与调试
        2.2.1 DTU调研
        2.2.2 DTU调试
    2.3 流量计传感器通讯稳定性设计
        2.3.1 流量计硬件总体设计
        2.3.2 流量数据通讯稳定性设置
        2.3.3 体积修正仪与DTU之间的通讯稳定性设计
        2.3.4 传感器通讯隔离电路设计
    2.4 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2.4.1 通讯协议设计
        2.4.2 流量计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天然气理论声速计算与平台软件系统设计
    3.1 理论声速计算
        3.1.1 理论声速的数学模型
        3.1.2 理论声速的程序实现
        3.1.3 理论声速计算验证
    3.2 超声波流量计计算声速
        3.2.1 单声道声速计算
        3.2.2 双声道声速计算
    3.3 平台软件设计
        3.3.1 软件总体设计
        3.3.2 基于C/S架构的远程通讯系统设计
        3.3.3 基于B/S架构的web数据发布系统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远程诊断系统与声速校验测试
    4.1 数据采集测试
        4.1.1 常温常压空气介质下数据采集测试
        4.1.2 高温环境下数据采集测试
        4.1.3 天然气实际使用环境测试
    4.2 气体超声波流量计声速比对远程诊断测试
        4.2.1 空气介质下标准表声速比对测试
        4.2.2 空气介质下失准表声速比对测试
        4.2.3 天然气介质下标准表声速比对测试
        4.2.4 声速比对检测跳波测试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4)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设计及半物理仿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目的和意义
    1.2 现状及趋势
        1.2.1 国内外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总结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5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2.1 基本组成
    2.2 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的硬件电路设计与实现
    3.1 电源板
    3.2 信号处理板
        3.2.1 微处理器
        3.2.2 读取构型模块(CM)电路
        3.2.3 舵机控制信号电路
        3.2.4 驾驶员操纵开关(CWS)信号控制电路
        3.2.5 人机交互光电编码器信号输入电路
        3.2.6 RS232 信号与TTL电平信号转换电路
    3.3 人机交互控制板
    3.4 硬件实物整体图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动驾驶仪半物理仿真系统的构建
    4.1 半物理仿真系统的功能要求
        4.1.1 半物理仿真系统的概念
        4.1.2 半物理仿真系统的要求
        4.1.3 实现功能
    4.2 半物理仿真系统的组成
        4.2.1 实时仿真计算机
        4.2.2 物理设备
        4.2.3 仿真计算机与物理系统的接口
    4.3 半物理仿真系统硬件连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系统仿真软件设计
    5.1 模型系统仿真软件开发工具
    5.2 模型系统仿真软件设计
        5.2.1 ADC/GPS系统仿真软件设计
        5.2.2 飞机动力学模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半物理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6.1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置
    6.2 某型飞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6.2.1 纵向飞行模式下的仿真曲线
        6.2.2 横侧向飞行模式下的仿真曲线
    6.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工作总结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5)应用于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集中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智能集中器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热量表市场的新形势
        1.1.2 远程抄表系统介绍
        1.1.3 传统透明型远程抄表系统及其抄表容量
        1.1.4 新型非透明远程抄表系统及其抄表容量
    1.2 应用于远程抄表系统的集中器研究现状
        1.2.1 应用于传统透明型远程抄表系统的M-Bus集中器
        1.2.2 应用于新型非透明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集中器
    1.3 本文所完成的内容
        1.3.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1.3.2 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智能集中器的硬件设计与开发
    2.1 硬件方案总体架构设计
    2.2 单片机硬件资源设计
    2.3 实时时钟电路的双电源供电设计
    2.4 存储模块的高速接口电路设计
        2.4.1 存储模块的小型化设计
        2.4.2 microSD卡的SPI作模式电路图
    2.5 GPRS远程无线通讯电路设计
        2.5.1 内嵌TCP/IP协议的双频GPRS模块
        2.5.2 DC/DC降压电源电路设计
        2.5.3 上电自启开机电路设计
        2.5.4 模块工作状态的LED展示电路设计
        2.5.5 Micro SIM卡接口电路及其防静电保护设计
        2.5.6 单片机与模块通讯接口电路的可靠性设计
        2.5.7 天线的阻抗匹配设计
    2.6 LDO降压电源电路设计
    2.7 本章小结
3 智能集中器的软件设计与开发
    3.1 软件方案总体架构设计
    3.2 智能集中器的通讯协议
        3.2.1 制定通讯协议
        3.2.2 运用通讯协议
    3.3 主函数main()的外设初始化设计
        3.3.1 单片机片内硬件资源初始化
        3.3.2 来自服务器的命令中断
        3.3.3 抄表周期中断
        3.3.4 存储周期中断
        3.3.5 上传周期中断
    3.4 时序设计microSD卡驱动程序
        3.4.1 单片机的SPI时钟的极性和相位选择
        3.4.2 microSD卡的SPI模式初始化流程图
        3.4.3 microSD卡的读写数据块的接口设计
    3.5 字符串设计GPRS模块驱动程序
        3.5.1 GPRS远程连接组网方案
        3.5.2 AT指令字符串输出的模块化设计
        3.5.3 透明模式的TCP/IP连接状态图编程实现
        3.5.4 心跳掉线后软硬件重连的稳定性设计
    3.6 实时时钟的读写日历时间的时序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用于大字节数据通讯的M-Bus主机设计
    4.1 M-Bus总线介绍
    4.2 传统非智能M-Bus集中器及其弊端
        4.2.1 传统非智能M-Bus集中器介绍
        4.2.2 传统非智能M-Bus集中器的弊端
    4.3 大字节数据通讯M-Bus主机模块工作原理
        4.3.1 升压电路
        4.3.2 主机发送电路
        4.3.3 主机接收电路
        4.3.4 报警电路
    4.4 M-Bus主机接收电路的软件设计
        4.4.1 ADC采样编程
        4.4.2 PWM模拟DAC
    4.5 本章小结
5 智能集中器的测试
    5.1 抄表效率测试
    5.2 GPRS模块测试
        5.2.1 GPRS模块大字节数据通讯能力测试
        5.2.2 GPRS模块掉线重连时间
    5.3 M-Bus主机测试
        5.3.1 携带多从机的性能测试
        5.3.2 大字节数据包的性能测试
    5.4 microSD卡测试
        5.4.1 microSD卡备份抄表数据测试
        5.4.2 microSD卡备份配置参数测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6)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理参数监护仪的研究进展
        1.2.2 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社区医疗模式下的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系统总体构架
    2.2 系统功能设计及描述
        2.2.1 多参数监护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析
        2.2.2 监护中心主要功能模块
        2.2.3 基于Internet网络的C/S通信模式
    2.3 监护软件用到的关键技术
        2.3.1 多线程技术
        2.3.2 TCP/IP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硬件系统设计
    3.1 硬件系统总体框架
    3.2 前端采集单元设计
        3.2.1 心电监护模块
        3.2.2 脉搏监护模块
        3.2.3 血压监护模块
    3.3 处理器模块
        3.3.1 MSP430F149单片机简介
        3.3.2 MSP430单片机外围电路
        3.3.3 内部ADC12
        3.3.4 电源电路
    3.4 通信模块
    3.5 多参数采集系统模块实物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参数监护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4.2 微处理器模块初始化程序设计
    4.3 数据采集与通信
        4.3.1 ADC子程序设计
        4.3.2 串口通信子程序
    4.4 串口通信协议制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客户端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5.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5.2 客户端监护系统软件功能及结构设计
    5.3 基于LabWindows/CVI的软件设计
        5.3.1 实时数据采集线程设计
        5.3.2 实时分析线程设计
        5.3.3 网络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5.3.4 历史数据查询程序设计
        5.3.5 其他功能模块
    5.4 客户端人机交互界面与运行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服务器端远程中央监护系统的程序设计
    6.1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总体设计
    6.2 服务器端中央监护系统与客户端监护系统建立通信
        6.2.1 中央监护系统注册服务器
        6.2.3 服务器响应客户机请求事件
    6.3 数据库设计
        6.3.1 数据库的概念和体系
        6.3.2 数据库语言与数据库会话
        6.3.3 数据库制作
    6.4 服务器中央监护系统界面设计与运行实例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煤矿漏泄通信系统基地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发展及现状
    1.2 发展方向
    1.3 面临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文结构
2 漏泄通信系统
    2.1 漏泄通信系统原理
    2.2 漏泄通信系统的功能及特性
        2.2.1 漏泄通信系统的特点
        2.2.2 井下通信性能比较
        2.2.3 漏泄通信系统功能介绍
    2.3 漏泄通信系统组成
    2.4 本章小结
3 数字基地台硬件模块设计
    3.1 数字基台的硬件基本结构设计
    3.2 数字信号处理模块
        3.2.1 VC5509A的内部资源
        3.2.2 VC5509A片内外设
        3.2.3 VC5509A中断系统
        3.2.4 VC5509A电源检测与复位电路设计
        3.2.5 VC5509A时钟电路设计
    3.3 微控制器模块
        3.3.1 MCU芯片选型
        3.3.2 MCU与DSP之间通信方式选择
    3.4 语音处理模块
    3.5 电源管理模块
    3.6 数字基台数据传输通路接口设计
    3.7 其它接口模块
    3.8 本章小结
4 数字基地台软件设计
    4.1 开发环境
        4.1.1 CCS开发环境
        4.1.2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环境
    4.2 微控制器程序设计
    4.3 DSP程序设计
        4.3.1 TMS320VC5509A初始化
        4.3.2 McBSP设置
        4.3.3 I~2C总线配置
    4.4 AIC23语音采集模块初始化设计
    4.5 通信协议的设计
        4.5.1 数据链路层的帧结构设计
        4.5.2 信道编解码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的调试与测试
    5.1 系统硬件电路调试
        5.1.1 原理图绘制
        5.1.2 PCB设计与硬件调试
    5.2 编解码程序的测试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多参量流量变送器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流量
    1.2. 流量计
        1.2.1 差压流量计
        1.2.2 电磁流量计
        1.2.3 容积流量计
        1.2.4 超声流量计
        1.2.5 涡街流量计
        1.2.6 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
    1.3 流量变送器的研究现状
        1.3.1 节流检测件的研究现状
        1.3.2 差压变送器的研究现状
    1.4 智能流量计仪表的核心——单片机
    1.5 流量仪表的发展趋势
    1.6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以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电容测量方案
    2.1 电容式传感器
    2.2 电容式传感器内部结构以及压力测量原理
        2.2.1 差压传感器结构
        2.2.2 差压变送器的测量原理
    2.3 等精度测量电容方案
        2.3.1 设计思路
        2.3.2 等精度测量电容原理
第三章 多参量流量变送器的测量原理
    3.1 差压流量计的组成
    3.2 节流装置的测量原理以及流量方程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4.1 等精度测量电容硬件电路
        4.1.1 ADG736(单刀双掷开关)
        4.1.2 LM324(电压比较器)
        4.1.3 74LS279(RS触发器)
        4.1.4 FPGA芯片
        4.1.5 电压转换电路
        4.1.6 晶振电路
        4.1.7 等精度测量电容总体硬件设计
    4.2 差压流量变送器硬件电路设计
        4.2.1 硬件系统功能
        4.2.2 存储器电路
        4.2.3 时间模块
        4.2.4 JTAG接口电路
        4.2.5 差压流量变送器总体硬件设计
第五章 软件设计
    5.1 系统软件开发环境
        5.1.1 Quatus Ⅱ简介
        5.1.2 Verilog HDL语言简介
    5.2 SPI接口功能实现
    5.3 ⅡC总线工作原理
        5.3.1 总线上数据传输的有效性
        5.3.2 总线上的信号
        5.3.3 ⅡC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格式
        5.3.4 主机向从机读写一个字节数据的过程
    5.4 32位计数器设计
    5.5 软件设计的总体思路
    5.6 中断服务程序
        5.6.1 外部中断
        5.6.2 接收中断
        5.6.3 定时器中断
    5.7 报警处理子程序
    5.8 按键模块与液晶显示子程序
    5.9 流量检测子程序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6.1 等精度测量电容测量结果
    6.2 多参量流量变送器测量结果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已发表和已录用的论文

(9)应用于高压设备测温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1.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1.2 WSN的关键技术
        1.1.3 WSN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2 课题背景介绍
    1.3 论文结构及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方案设计
    2.4 模块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节点模块设计和实现
    3.1 传感器节点硬件平台
        3.1.1 节点体系架构
        3.1.2 微控制器MSP430F2618
        3.1.3 射频CC2520
        3.1.4 传感器TMP006
        3.1.5 能量供应模块
    3.2 操作系统概述
        3.2.1 TinyOS硬件抽象架构
        3.2.2 TinyOS内核
        3.2.3 TinyOS开发基础
    3.3 传感器节点的TinyOS实现
        3.3.1 平台文件
        3.3.2 MCU组件
        3.3.3 CC2520组件
        3.3.4 TMP006组件
        3.3.5 组件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汇聚节点模块设计和实现
    4.1 硬件设计方案
        4.1.1 微控制器模块
        4.1.2 射频模块
        4.1.3 以太网模块
    4.2 软件设计方案
        4.2.1 STM32F103驱动
        4.2.2 CC2520驱动
        4.2.3 ENC28J60驱动
    4.3 应用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网方案和通信协议设计
    5.1 组网方案设计
        5.1.1 网络拓扑控制
        5.1.2 数据流控制
        5.1.3 时间同步方案
    5.2 通信协议
        5.2.1 通信控制协议
        5.2.2 应用层通信协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网络管理平台设计和系统测试
    6.1 网络管理平台设计和实现
        6.1.1 以太网通信
        6.1.2 数据库操作
        6.1.3 可视化设计
    6.2 系统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10)智能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智能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磁场测试仪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发展趋势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2 测试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概述
    2.2 被测磁场特性分析
    2.3 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及基本功能
    2.4 测试仪总体方案设计
        2.4.1 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2.4.2 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测试仪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概述
    3.2 三维传感器探头设计
        3.2.1 传感器的选择
        3.2.2 探头的结构设计
    3.3 调理电路设计
        3.3.1 输入级
        3.3.2 调零及低通滤波电路
        3.3.3 电压跟随及窗口触发电路
        3.3.4 正负峰值保持电路
    3.4 单片机外围电路设计
        3.4.1 电源及电平转换电路
        3.4.2 单片机MSP430F149端口资源分配
        3.4.3 A/D转换电路
        3.4.4 LCD显示接口电路
        3.4.5 日历时钟电路
        3.4.6 SD卡存储电路
        3.4.7 正负峰值保持电容复位电路
        3.4.8 键盘接口电路
        3.4.9 USB接口通信电路
        3.4.10 蓝牙接口通信电路
    3.5 本章小结
4 测试仪的软件设计
    4.1 概述
    4.2 单片机程序设计
        4.2.1 单片机程序总体设计
        4.2.2 键盘中断程序模块
        4.2.3 确认探头标定系数程序模块
        4.2.4 数据采集程序模块
        4.2.5 日历时钟的设定及读取程序模块
        4.2.6 LCD显示程序模块
        4.2.7 SD卡存储程序模块
        4.2.8 正负峰值保持电容复位程序模块
        4.2.9 USB接口通信程序模块
        4.2.10 蓝牙RS-232接口通信程序模块
    4.3 上位机程序设计
        4.3.1 USB接口用户操作界面及应用程序设计
        4.3.2 蓝牙RS-232接口用户操作界面及应用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测试仪软硬件调试及现场试验
    5.1 概述
    5.2 信号调理电路调试及分析
    5.3 确定探头标定系数
    5.4 测试仪联调及现场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本文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四、使用MSP430F1121中断须要注意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D]. 罗复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2]基于混合压缩感知的路面信息监测系统研究[D]. 李鹏飞. 长安大学, 2018(01)
  • [3]基于声速比对的气体超声波流量计远程诊断系统的设计[D]. 袁晓航. 浙江大学, 2018(06)
  • [4]通用飞机自动驾驶仪设计及半物理仿真实验研究[D]. 刘定国.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5]应用于远程抄表系统的智能集中器研制[D]. 俞圣杰. 浙江大学, 2016(06)
  • [6]社区医疗模式下远程多参数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影. 东南大学, 2015(08)
  • [7]煤矿漏泄通信系统基地台的设计与实现[D]. 张宪富. 北京交通大学, 2015(06)
  • [8]多参量流量变送器设计与实现[D]. 吕涛. 福州大学, 2014(10)
  • [9]应用于高压设备测温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和实现[D]. 黄启良.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6)
  • [10]智能三维脉冲磁场峰值强度测试仪的研究与设计[D]. 徐正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标签:;  ;  ;  

使用MSP430F1121中断时的注意事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