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

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

一、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荣跃[1](2020)在《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智力障碍(Intellectual Disability,ID)又称全面发育迟缓(Global Developmental Delay,DD),是在18周岁前起病,表现为认知功能和/或社会适应性行为能力缺陷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ID诊断用于5岁及以上的儿童,用发育评估方法比较稳定可靠,DD用于诊断5岁以下的儿童,诊断标准为患儿在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认知、适应性行为等发育能区中,存在2个或2个以上能区落后,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2个标准差)。严重者常无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长期支持。ID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根据美国多个医疗调查机构数据显示,ID造成的经济负担最为庞大,一人一生约100万美元。智障患者需要终生的康复支持治疗,给患儿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智力障碍的病因仍不清楚,如何阐明其发病机制,也是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因此关于ID的研究是神经科学和遗传学领域研究的热点。ID的病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非遗传因素占到10%左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措施的完善,外源性感染、中毒、外伤、缺氧、营养不良以及文化落后、心理损伤等因素造成的智力障碍已得到极大控制,而遗传因素在病因构成中变得突出,遗传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单基因异常和表观遗传异常等。目前诊断智力障碍的遗传学方法主要有染色体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近年来发现拷贝数变异与智力障碍密切相关,有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CNVs分析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包括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rray-CGH)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Microarrays,,SNP-array)。但均不能检测染色体平衡性改变,如点突变等。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高效、快速、灵敏的飞速发展,对不明原因的智力障碍诊断的流程通过CNV分析在过渡到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人类外显子占全基因组序列编码蛋白质序列的1-2%,但是覆盖了 85-90%的编码基因[1]。全外显子测序可以用于检测已知疾病的相关致病基因,同时能发现新的疾病相关基因。国内目前对ID基因突变报道不多,本研究中,我们应用CMA和WES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伴或不伴其他异常的患儿进行检测,包括569例接受了CMA的一线检测和146例染色体核型分析和CMA检测未见异常的进一步接受了WES检测;旨在:1)分别从基因组和单基因水平探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的遗传学病因。2)评估ID/DD家系的再发风险,为这类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3)通过CMA技术和WES技术识别ID/DD潜在新的候选拷贝数变异片段和致病基因,提高对ID/DD病因学的认知。第一部分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2012年5月到2017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就诊并被确诊为ID/DD患儿家系569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将ID/DD患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单纯性ID/DD组419例、ID/DD合并癫痫组53例以及ID/D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97例。所有家系在进行遗传学检测前均接受遗传咨询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同时也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根据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CytoScan HD芯片平台(195万拷贝数探针和75万SNP探针)的标准实验操作流程对胎儿及父母样本进行处理。3、使用相配套的CHAS软件对扫描芯片产生的.CEL文件进行数据分析。4、根据DGV(含正常人的CNVs)、DECIPHER(含患者的表型及致病性片段)、OMIM(含已知的致病基因)、CAGdb、ISCA(含良性与致病性的CNVs)、UCSCGenome Browser(显示片段中基因的内容及功能)及PUBMED等以及本实验室的内部数据库对分析结果进行在线比对,判断CNVs的性质。5、针对致病性CNVs和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s(VOUS)结果,进一步行父母样本检测进行综合家系分析,明确CNVs的来源和性质。6、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的卡方检验比较分析。结果1、CMA作为一线检测技术对569例不明原因ID/DD伴或不伴其他异常的患儿进行检测,在162例患儿中检测到致病性CNVs,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28.5%(162/569)。VOUS的检出率为2.6%(15/569),而良性CNVs在DD/ID患儿中的检出率为 68.9%(392/569)。2、单纯性ID/DD组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6.5%;ID/DD合并癫痫组的为26.4%;ID/D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的为38.1%。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发现单纯DD/ID组与DD/ID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之间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6.5%vs 38.1%,χ2检验)。其他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162例检出含有致病性CNVs的胎儿中,染色体数目异常6例,占3.7%(6/162)。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85例,占52.5%(85/162);其中82例为常见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包括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22q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Wolf-Hirschhorn综合征,16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p36微缺失综合征,17p11.2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5P缺失综合征,2q33.1 缺失综合征,2q37 单体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综合征,Silver-Russell综合征;其他罕见微缺失/微重复综合症有3例,包括15q24微缺失综合征、Xq28微重复综合征以及眼脑肾综合征。4、其余71例(43.8%,71/162)为新发的非综合征性致病性片段。其中,16p13.2区域的ABAT和 PMM2 基因,Xp11.23p11.22 区域的FTSJ1基因,14q32.31q32.33区域的DYNC1H1基因以及18q12.3q21.1区域的SETBP1基因为ID/DD的新的致病性候选基因。结论1、本研究中,应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进行检测,总体致病性CNVs检出率为25.8%,证明了 CMA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价值。2、本研究中检出的有临床意义的CNVs中52.5%为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其中以Angelman/Prader-Willi综合征最常见,另有43.8%为新发的非综合征性致病性片段,丰富了 ID/DD的微缺失/微重复疾病谱。3、CMA具有识别新的ID/DD致病候选基因的能力,涉及ABAT、PMM2、FTSJ1、DYNC1H1 和 SETBP1 基因。第二部分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1、选取2018年5月到2019年10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康复科就诊并被确诊为ID/DD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146例染色体核型结果和CMA结果未见异常的ID/DD患儿核心家系外周血。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将ID/DD患儿分成三组,分别为单纯性ID/DD组77例、ID/DD合并癫痫组29例以及ID/DD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组40例。所有家系在进行遗传学检测前均接受遗传咨询及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同时也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2、使用Hiseq 2500高通量模式,进行PE100测序,按Hiseq 2500标准流程进行测序。3、用Illumina官方basecall分析软件BclToFastq得到原始数据(raw data)。并转换成FASTQ格式的文件。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获得高质量的数据(clean data)。然后依次进行数据比对、变异检测、突变注释、蛋白质危害性预测、剪切危害性预测等生物信息分析及临床高级分析。4、突变位点根据 ACMG(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指南标准进行判定,分为以下5类:致病性、可能致病性、不明确、可能良性和良性。5、用一代测序(Sanger测序)的方法对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位点的患儿及父母样本进行验证。结果1、WES成功对146例核型及CMA结果未见异常的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核心家系样本进行检测。结果在61例患儿中发现了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包含了 51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和64个与患儿表型相关的突变位点。因此,WES在ID/DD患儿中孟德尔单基因病总的分子诊断率为41.78%(61/146)。2、146例接受WES检测的ID/DD患儿病例中,单纯性ID/DD组阳性突变检出率为36.36%(28/77);ID/DD合并癫痫组的检出率为41.38%(12/29);ID/DD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组的检出率52.5%(21/40)。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α=0.05为检验水准,各组间阳性突变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WES检测在61例ID/DD患儿中发现了致病性/可能致病性突变,包含了51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其中的8个致病基因在患儿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基因MECP2、ATRX、ADNP、SOX11、AHDC1、ARID1B、SLC9A6 和 BRAF、频率最高的2个为MECP2基因(n=4)和ATRX基因(n=3),分别导致Rett综合征和X连锁精神发育迟滞-肌张力减退综合征1型。4、WES在61例ID/DD患儿中发现了 64个阳性突变位点。根据孟德尔遗传方式分类,包括40例患儿含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位点(n=40),6例(包括2例UPD来源)含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位点(n=9),8例含有X染色体显性遗传(XD)位点(n=8)以及7例含有X染色体隐性遗传(XR)位点(n=7)。根据突变位点的来源进行分类,包括47例患儿含有新发突变(n=47)和14例含有遗传性突变(n=17)。结论1、本研究中,应用WES技术对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进行检测,孟德尔单基因病总体分子诊断率为41.78%,进一步证明了 WES技术在ID/DD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为疾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遗传学依据。2、本研究的ID/DD阳性病例中,最常见的基因为MECP2、ATRX、ADNP、SOX11、AHDC1、ARID1B、SLC9A6和BRAF。3、本研究的阳性病例中,以新发突变为主,小部分遗传自父母,为这类家系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4、对于非印迹染色体中的UPD,需要考虑可能存在隐性遗传性疾病的风险。

李巧荣[2](2020)在《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分析单胎妊娠的单脐动脉(SUA)胎儿产前系统超声筛查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探讨SUA与心血管畸形的关系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上SUA孕妇的妊娠选择及孕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我院超声医学科行胎儿系统超声筛查并诊断为SUA的130例单胎妊娠胎儿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所有的SUA均经产后脐带大体标本或病理证实。根据产前超声检查有无合并先天性畸形,将SUA胎儿分为单纯性单脐动脉(iSUA)和非单纯性单脐动脉(niSUA)。按脐动脉缺失侧别分为左位缺失组和右位缺失组。60例有完整临床资料的iSUA胎儿为iSUA组,同时纳入60例正常胎儿为对照组。采用GE Voluson 730和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按照产前超声检查指南(试行)及产前超声检查指南(2012),常规测量胎儿生物学指标估测胎儿孕周,系统有序地对胎儿各结构及附属物进行详细扫查,判断有无SUA及其它结构畸形。发现SUA胎儿时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脐带羊水游离段横切面呈“吕”字形及膀胱水平横切面仅显示一侧脐动脉血流信号时诊断SUA,并根据胎方位明确脐动脉缺失侧别。对合并严重畸形引产者行产后尸检;对于iSUA及SUA合并较轻畸形继续妊娠者,孕期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并随访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1.130例SUA中,iSUA 91例(70%),ni SUA 39例(30%)。SUA合并畸形发生在胎儿各个器官系统,合并畸形中较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30例(23.1%)、泌尿生殖系统10例(7.7%)、骨骼系统10例(7.7%)、颜面部10例(7.7%)。SUA合并多发畸形是单一畸形的1.6倍。2.30例合并心血管畸形的SUA胎儿中,10例(33.3%)仅合并心血管单一畸形,20例(66.7%)同时合并其它系统畸形;22例(73.3%)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8例(26.7%)为简单心血管畸形;25例引产(83.3%),5例活产(16.7%)行产后超声随访。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室间隔缺损(17/30,56.7%),永存左上腔静脉(6/30,20%),永存动脉干(5/30,16.7%)。3.左位缺失组82例(63.1%),右位缺失组48例(36.9%),左位缺失是右位缺失的1.7倍,且左位缺失组合并多发畸形、复杂性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右位缺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vs 8.3%,P=0.023;23.2%vs 6.3%,P=0.013)。4.iSUA组总体剖宫产发生率(35/60,58.3%)明显高于对照组(14/60,2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由于胎儿因素所致的剖宫产、胎膜早破、胎儿窘迫、死胎、早产、宫内生长迟缓、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5.iSUA组新生儿出生体重(2973.33±534.04g)明显低于对照组(3318.17±374.64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新生儿出生时孕龄、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出生后入NICU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6.iSUA组脐动脉Pa CO2(57.17±10.08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52.67±10.15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两组间PH、PO2、BE值无显着性差异(均P>0.05)。结论1.单脐动脉合并畸形可发生于胎儿各个器官系统,以心血管畸形最常见,且多为复杂性心血管畸形,预后较差。2.单脐动脉胎儿中,左位缺失者多见,且更易合并多发畸形及复杂性心血管畸形。3.单纯性单脐动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胎儿有着更低的出生体重。4.单纯性单脐动脉对胎儿-胎盘循环有一定影响,部分胎儿呈轻度缺氧状态。

袁杰鑫[3](2020)在《87例儿童支气管桥临床特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儿童支气管桥(bridging bronchus,BB)的临床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院的87例支气管桥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数据,回顾性分析他们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BB临床分型、影像学特点、是否合并呼吸道和其他先天性畸形等临床表现特征以及转归等。结果1.87例患儿中,总体确诊年龄在4小时~177月。Wells I型BB 66例,II型21例,确诊年龄分别为4小时~177月和1天~119月;男性44例,包括I型BB37例,II型7例,确诊年龄在6天~170月;女性43例,包括I型BB 29例,II型14例,确诊年龄在4小时~177月。男性与女性间以及两分型间在确诊年龄差异上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228;P=0.254),而男性与女性在两分型构成比差异处于临界水平(P=0.070)。2.87例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症状/体征(94.3%),包括74.7%患儿咳嗽、59.8%喘息、63.2%气促、26.4%发绀、49.4%存在心脏杂音等。分析显示,Wells II型BB合并喘息比例较I型高(P=0.005)。入院后症状持续时间在2~42天,BB合并气道狭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无气道狭窄者长(P=0.002)。3.87例BB患儿全部通过胸部CT确诊,其中显示52例合并气道狭窄,3例气道狭窄通过纤维支气管镜确诊。合并气道狭窄55例患儿中,主气管狭窄21例,支气管狭窄24例,主气管伴支气管狭窄10例。Wells I型BB中合并气道狭窄36例,II型BB合并气道狭窄19例,Wells II型BB合并气道狭窄比例较I型高(P=0.030)。4.87例患儿中,合并先天性心脏病伴或不伴其他心血管畸形69例,包括单纯心血管畸形56例,同时合并心血管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外畸形13例;单纯合并心血管系统外畸形6例,无其他畸形12例。87例BB中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40例,同时存在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和气道狭窄30例,无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47例BB患儿中存在气道狭窄25例,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气道狭窄比例较无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存在气道狭窄比例高(P=0.036)。5.66例Wells I型BB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儿49例,包括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21例;21例Wells II型BB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0例,包括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19例。分析显示,在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比例上,II型较I型高(P<0.001)。6.87例患儿,42例患儿行外科手术治疗,45例行内科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症状好转、预后良好正常出院80例,死亡7例,包括外科治疗组死亡5例,内科治疗组死亡2例。死亡7例患儿中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包括6例为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综合征、继发感染、心律失常及自动放弃。结论1.BB多在婴幼儿期发病,Wells I型更为常见,不同性别患儿间的确诊年龄及分型比例相似。2.BB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两型之间临床表现相似。对于Wells II型、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及临床长期存在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的BB患者,往往存在气道狭窄。3.BB常合并呼吸、循环等系统畸形,胸部CT为确诊BB的首选辅助检查。Wells II型BB伴发气管畸形以及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比例较I型高。4.影响BB预后的因素复杂,合并器官畸形的BB,尤其是合并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时,需警惕患儿发生心肺衰竭。

唐炳强,耿红全,林厚维,徐卯升,徐国锋,方晓亮,贺雷[4](2020)在《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外显子测序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不同表型患儿进行外显子测序,以探索不同临床表型的分子病因。方法提取19例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患儿外周血基因组DNA进行外显子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3例行全基因外显子测序,16例行常见基因外显子测序,再采用Sanger测序对获得候选致病突变的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本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本研究纳入的19例患儿中,6例外显子测序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发现存在异常结果,并提示有3个基因可能与相关表型发病有关:①AR基因发生3处错义突变(c. 1600C> A;p. Pro534Thr)、(c. 2599G> A; p. Val867Met)和(c. 528C> A; p. Ser176Arg);②NR5A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c. 442delG; p. Glu148Serfs*148)和错义突变(c. 43G> A; p. Val15Met);③ATRX基因发生剪切位点突变(c. 4317+13T> C)。其中c. 2599G> A和c. 43G> A为已知突变,其余4处未见相关研究报道,为新发突变。Sanger测序结果表明6处突变均得以验证,5例患儿母亲存在对应位点突变、患儿父亲未见异常,1例患儿父母均未见异常。结论 AR基因错义突变、NR5A1移码和错义突变及ATRX的剪切位点突变可能是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病的危险因素。

邹东方[5](2019)在《333例儿童癫痫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与遗传相关的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随访,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分析变异基因与癫痫之间的联系,探讨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探寻癫痫在分子遗传学水平的病因学机制,为明确诊断、精准治疗、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集与遗传相关的癫痫病例333个家系样本,建立完整的家系及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采用WGS及Sanger验证进行基因检测,分析333例癫痫患儿的临床表型、治疗、预后及基因型。结果:1、多数难治性癫痫及具有遗传背景的癫痫患儿起病年龄较小,65%于1岁以内起病,男女比例为1.45:1,30%有两种以上临床发作形式。癫痫综合征分类有West综合征71例,大田原综合征21例,Dravet综合征11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10例,癫痫伴慢波睡眠期持续棘慢波7例,DOOSE综合征1例,婴儿癫痫伴游走性局灶性发作1例,及未分类不明原因癫痫性脑病48例等。2、25%患儿合并有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等畸形,其中5%存在多发畸形;头颅影像学结果提示56%患儿存在脑发育畸形、脑发育不良、脑萎缩等表现;81%患儿需要两种及以上抗癫痫药物治疗,20%以上患儿使用了生酮饮食;参照Engel分级,治疗疗效评价Ⅰ级为49%,有效率为67%。3、基因检测结果:158例检出候选致病单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variants,SNV)186个,15例检出外显子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s,CNV)15个,20例检出大片段CNV20个,候选致病变异检出率为54%,SNV检出率为47%,CNV检出率为10%。71例检出致病/疑似致病SNV 84个,检出率21%,其中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变异45个(54%,45/84)。家系验证:de novo变异46个(55%),遗传变异18个(21%),变异来源不明20个(24%)。变异类型:错义变异104个(56%),无义变异23个(12%),移码变异35个(19%),剪接变异17(9%),其余少量为框内删除或插入、起始密码子变异、终止密码子缺失、内含子变异等共7个(4%)。4、致病/疑似致病变异检出次数在两次以上的基因分别为SCN1A、TSC2、TSC1、GNAO1、WWOX、ZEB2、BCKDK、CDKL5、PAFAH1B1、PCDH19、STXBP1、SUOX,其中变异检出率最高的前三位基因为SCN1A、TSC2及TSC1。5、推测TARS2与癫痫相关,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扩充了该基因的临床表型谱。6、9%患儿有多种基因发现,在两个基因上检出候选致病变异,或者同时检出SNV和CNV。7、本研究多次检出的复发性CNV有17p13.3、16p11.2、15q11.2、7q11.23缺失等。8、发现7q31缺失有癫痫表型,推测该CNV中FOXP2、IMMP2L、KCND2与癫痫相关,可能为该患儿癫痫的参与因素。9、发现无脑回畸形伴癫痫17例,PAFAH1B1基因点变异或缺失占比41%,是引起无脑回畸形伴癫痫的主要遗传因素。10、Mowat-Wilson综合征3例均为无义变异,推测在ZEB2蛋白上截断变异越靠前,蛋白丧失的功能域越多,临床表型越重。11、发现KCNH1、PRKCG、CHRNA2、CTSD等基因与West综合征表型相关。12、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临床异质性明显,TSC2比TSC1变异引起的临床表型更严重,预后差,基因检测为阴性的患者需注意变异嵌合体可能。13、Dravet综合征临床表型轻重与SCN1A基因变异类型及位置有关,截断变异,或错义变异位于Nav1.1通道孔区及电压敏感区对临床表型的影响较大。14、WGS确诊葡萄糖转运子Ⅰ缺乏综合征1例,吡哆醇依赖性癫痫1例,采用相应治疗后显着改善患儿预后。15、两个病例分别发现WWOX基因纯合变异及SUOX基因复合杂合变异,为家长提供遗传咨询及再生育指导。16、79例患儿曾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包检测阴性,WGS检出致病/疑似致病SNV6个,CNV6个,致病变异检出率增加15%。结论:1、本研究候选致病变异(SNV/CNV)检出率为54%,发现了既往未见文献报道的SNV新变异45个,丰富了相关疾病的基因型谱数据库。2、本研究中CNV检出率为10%,提示CNV是癫痫重要的遗传机制之一。3、推测TARS2、FOXP2、IMMP2L、KCND2与癫痫相关,参与了患儿癫痫的发生发展,为疾病的遗传病因研究提供了方向。4、扩充了相关基因的临床表型谱,为疾病的异质性和复杂性解读提供了临床支持。5、丰富了无脑回畸形、Mowat-Wilson综合征、West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Dravet综合征等疾病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6、通过WGS确诊了某些可治性遗传病,显着改善患儿的预后。7、WGS对疾病预后判断、药物精准治疗及指导再生育具有重要意义。8、对于既往基因检测阴性的病例,本研究中WGS使致病变异检出率增加15%。

薛小梅[6](2019)在《2928例异常胎儿的围产期结局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发育异常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情况、遗传学检测结果、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探讨多学科管理模式的应用,为发育异常胎儿的产前咨询及临床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因胎儿发育异常就诊于福建省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进行咨询并参加多学科会诊管理的孕妇共2928例,胎儿异常按器官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骨骼系统、呼吸系统、颜面部、非免疫性水肿、胎儿肿瘤畸形9类。由临床遗传医师、产科医师、影像科医师、新生儿内、外科医师等组成会诊专家组进行讨论并形成书面意见,讨论后对这2928例孕妇给予产前咨询和联合指导,以病案追踪和电话形式定期进行随访,记录妊娠结局、后续的诊疗及发育情况等。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直线回归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1.分类:胎儿发育异常共2928例,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心血管系统发育异常、泌尿系统发育异常、颜面部畸形、胎儿水肿、消化系统发育异常、骨骼系统发育异常、呼吸系统发育异常及胎儿肿瘤。2.诊断孕周:平均诊断孕周为(25.52±5.28)周,1113+6周、1417+6周、1823+6周、2427+6周、2831+6周、≥32周发现胎儿发育异常分别占3.42%(100/2928)、2.42%(71/2928)、33.50%(981/2928)、29.85%(874/2928)、13.46%(394/2928)和17.35%(508/2928)。1113+6周以发现胎儿水肿、神经管畸形、水囊瘤、严重心血管畸形多见;≥28周以发现脑室增宽、消化道闭锁、法洛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多见。3.遗传学检查情况:612例(20.90%,612/2928)胎儿行遗传学检查,检出169例(27.61%,169/612)染色体异常。其中水囊瘤、神经系统异常、心血管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异常、胎儿水肿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2.94%、31.12%、30.36%、30.00%和26.47%。胎儿发育异常累及器官数目为1个、2个、3个或以上时,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0.95%(88/420)、35.59%(42/118)、52.70%(39/74),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1,P<0.01)。4.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影响因素:多发畸形(OR=4.564,95%CI:3.2466.419)、主要畸形为心血管畸形(OR=1.522,95%CI:1.2251.891)是引产的危险因素;多发畸形(OR=8.464,95%CI:4.15217.254)、主要畸形为心血管畸形(OR=1.382,95%CI:0.8862.153)是新生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5.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2928例中,随访率为90.78%;引产率为75.80%,引产率依次为颜面部90.43%(189/209)、骨骼系统90.32%(140/155)、非免疫性胎儿水肿87.76%(172/196)、心血管系统81.64%(587/719)、体表肿物70.59%(36/51)、中枢神经系统69.15%(538/778)、泌尿系统66.39%(162/244)、呼吸系统62.71%(74/118)、消化系统62.23%(117/188);继续妊娠率24.20%,其中新生儿预后良好率75.43%,新生儿预后良好率依次为单侧肾病变100.00%(33/33)、唇腭裂100.00%(18/18)、肺囊腺瘤100.00%(16/16)、足内翻100.00%(8/8)、隔离肺92.86%(13/14)、胎粪性腹膜炎92.31%(12/13)、后颅窝池增宽92.11%(35/38)、颅内囊肿89.29%(25/28)、肾盂积水88.89%(24/27)、简单型先心病88.50%(77/87)、腹腔肿物84.21%(16/19)、胼胝体发育不良81.82%(9/11)、水囊瘤81.82%(9/11)、侧脑室增宽68.75%(55/80)、消化道狭窄或闭锁68.00%(17/25)、非致死性骨发育不良60.00%(3/5),膈疝44.44%(4/9)、脐疝40.00%(2/5)、复杂型先心病35.56%(16/45)、胎儿水肿35.29%(6/17)、腹裂33.33%(1/3)、双侧肾病变16.67%(1/6)、脑积水12.58%(1/8)。结论:1.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的最重要方法。1827+6周是超声检出胎儿发育异常主要孕周,1113+6周可检出严重结构发育异常,≥28周可对晚发发育异常及漏诊病例进行补充检查,通过孕早、中、晚期全面超声筛查,能更有效发现胎儿异常。2.胎儿发育异常累及器官的数目越多,染色体异常概率越大,当发现胎儿发育异常尤其是多发发育异常时应建议行介入行产前诊断排除染色体异常。3.神经管畸形、Dandy-Walker综合征、严重脑积水、双侧肾实质发育异常、致死性骨发育不良妊娠结局不良;单侧肾实质发育异常、肺囊腺瘤、足内翻、颅内囊肿、隔离肺、胎粪性腹膜炎、简单型先心病、腹腔肿物、胼胝体发育不良、体表肿物、消化道闭锁在排除染色体异常及合并其他畸形后预后良好;复杂型先心病、胎儿水肿、膈疝、脐疝、腹裂预后差别大;侧脑室增宽、后颅窝池增宽、肾盂积水的预后与病变程度有关,有较高的消退率。4.产前多学科会诊管理模式优化了孕妇的就诊流程,为胎儿在孕期、分娩期、新生儿期作出综合评估及提出处理建议,并随访疾病转归,可提高结构畸形的诊治率和改善预后。

黄彬彬[7](2019)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声异常胎儿羊水或脐带血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检测结果,探讨SNP array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1.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因产前胎儿超声异常,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孕妇,知情同意后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SNP array技术与染色体核型检测,合计1437例样本,1416例孕妇。孕妇年龄1645岁,孕周1735+6周。对所有孕妇进行住院病例与电话随访其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后情况。根据超声表现分为超声结构异常及非结构异常。据超声结构异常涉及系统的数目及是否合并非结构异常分为4组:(1)单系统结构异常组,(2)多系统结构异常组,(3)单系统结构异常合并非结构异常组,(4)多系统结构异常合并非结构异常组。据超声结构异常发生解剖系统不同分为神经系统结构异常、头面部结构异常、呼吸系统结构异常、心血管系统结构异常、消化系统结构异常、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骨骼系统结构异常及其他结构异常(胎儿水肿、肿瘤及腹壁结构异常)。非结构异常包括超声软指标、胎儿生长发育受限及羊水量异常。根据超声非结构异常指标数目,分为3组:(1)1项非结构异常组,(2)2项非结构异常组,(3)≥3项非结构异常组。2.按照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流程,对样本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及核型分析检测。结合相关数据库对SNP array结果进行分析,判定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性质。3.对于临床意义不明拷贝数变异(variants of uncertain clinical significance,VOUS),知情同意后抽取孕妇及其配偶外周血行SNP array检测,综合家系分析,明确CNV的性质及来源。4.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行组间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437例样本均完成SNP array检测。其中,结果阴性1295例(90.1%,1295/1437),结果阳性142例(9.9%,142/1437)。在142例阳性中包括致病性CNV 87例(6.1%,87/1437)及VOUS 55例(3.8%,55/1437)。致病性CNV包括非整倍体34例(39.1%,34/87),三倍体1例(1.1%,1/87),部分缺失/重复45例,包括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32例(36.8%,32/87)及缺失/重复片段不符合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13例(14.9%,13/87),嵌合体5例(5.7%,5/87),致病性单亲二倍体(UPD)2例(2.3%,2/87)。2.在143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中,1434例(99.8%)检测成功,3例(0.02%)细胞培养失败。其中,正常核型1343例(93.7%,1343/1434),异常核型91例(6.3%,91/1434)。在91例异常核型中,染色体数目异常48例(52.7%,48/91),其中非整倍体47例,包括21三体17例(36.2%,17/47),18三体8例(17.0%,8/47),13三体1例(2.1%,1/47),性染色体异常6例(12.8%,6/47),额外染色体5例(10.6%,5/47),嵌合型数目异常10例(21.1%,10/47);三倍体1例(2.1%,1/48)。染色体结构异常43例(47.3%,43/91),包括平衡易位/倒位30例(69.8%,30/43),嵌合型结构异常4例(9.3%,4/43),其他异常者(包括染色体部分缺失、部分重复)9例(20.9%,9/43)。3.SNP array检测结果阳性142例(9.9%,142/1437),核型结果异常91例(6.3%,91/1434),SNP array检出率较传统核型增加3.6%。在除外非整倍体及三倍体的致病性CNV合计52例中,29例核型未检出异常。SNP array提高了2.0%(29/1437)的致病性CNV检出率。4.在805例结构异常中,SNP array结果阴性716例(88.9%,716/805),结果阳性89例(11.1%,89/805)。89例阳性结果包括致病性CNV 55例(6.8%,55/807)及VOUS 34例(4.2%,34/807)。多系统结构异常合并非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最高,为13.7%。其次分别为单系统结构异常合并非结构异常组、多系统结构异常组、单系统结构异常组,为8.8%、7.7%、4.2%。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结构异常发生的解剖系统,致病性CNV检出率依次为泌尿系统12.2%、骨骼系统10.3%、神经系统8.6%、心血管系统7.3%、其他系统5.0%,而在头面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中均未检出致病性CNV。5.在632例非结构异常中,SNP array结果阴性579例(91.6%,579/632),结果阳性53例(8.4%,53/632)。53例阳性结果包括致病性CNV 32例(5.1%,32/632)及VOUS 21例(3.3%,21/632)。1项非结构异常组、2项非结构异常、≥3项非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4.6%、4.8%、16.7%。三组检出率存在线性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项非结构异常组中,鼻骨发育不良、FGR、NT增厚、NF增厚、脉络丛囊肿、侧脑室增宽、肠管回声增强和胎儿生长发育不良致病性CNV检出率分别为8.1%、7.0%、5.6%、4.8%、4.5%、3.3%、3.1%和2.7%。在轻度肾盂分离、心室强光斑、羊水量异常、单脐动脉、锁骨下动脉迷走、静脉导管血流频谱异常中均未检出致病性CNV。6.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致病性CNV及VOUS检出率与孕妇的年龄增长无明显的关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在1437例样本中共检出VOUS 55例,检出率3.8%。其中,29例行父母溯源(52.7%),26例拒绝父母溯源(47.3%)。根据ACMG指南判读为可能良性19例(34.5%),可能致病17例(30.9%),临床意义不明16例(29.1%),符合报告标准的杂合性缺失(LOH)3例(5.5%)。结论1.染色体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相对传统的染色体核型,能显着提高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随超声异常项数的增多,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风险呈上升趋势。因此,应进一步推广SNP array技术在产前超声异常胎儿检测中的应用。2.随着孕妇年龄增加,染色体非整倍体的检出率增加。但致病性CNV和VOUS检出率与孕妇的年龄增长无明显的关联性。3.对临床意义不明确拷贝数变异建议双方父母溯源,明确CNV性质及来源,同时密切随访胎儿妊娠结局,为今后的遗传咨询提供帮助。

王晓娜[8](2019)在《规范化的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了解本市胎儿畸形的现状及动态发展趋势,了解掌握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了解漏诊原因,更进一步的规范产前超声筛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石家庄晋州市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监测资料。研究四年来规范化的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发生率,畸形的分布特点,产前超声诊断率及各种畸形的类型,种类,监测本市4所具备产前超声筛查的医院(晋州市人民医院、晋州市中医院、晋州市妇幼保健院、晋州市同济医院),监测对象为本市孕11周至孕32周的孕妇。将本市胎儿畸形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信息库。2.利用超声规范化超声多个切面对胎儿畸形进行全面检查,利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记录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结构畸形的孕周、疾病的种类和数量,并按照解剖系统进行分类,详细记录胎儿循环系统、神经系统、颜面部、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畸形信息,按照病种记录诸如唇腭裂、脊柱裂、肾积水、室间隔缺损的畸形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缺陷的产前诊断情况。结果:初步调查研究显示:循环系统畸形位居前列,唇腭裂、室间隔缺损按病种统计目前位于前列。产前超声筛查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严重的出生缺陷围产期发生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1.本组运用规范化超声胎儿畸形检出率为88.5%,最常见的类型为循环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规范超声标准切面对提高产前畸形筛查效果显着。为减少出生缺陷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人口素质意义重大。2.二维与三维超声互为补充,在早孕期及中孕期筛查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李冬梅[9](2019)在《胎儿生殖器相关参数的测量及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超声评估》文中提出目的:(1)应用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不同孕周女性胎儿子宫前后径、阴蒂厚度,男性胎儿尿道海绵体部长度,探索各测值与孕周的关系,及各测值在不同孕周的均值、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以期能够辅助诊断胎儿性别发育异常。(2)通过研究16例产前超声怀疑胎儿生殖器异常的胎儿,对比产后或引产后的超声图像和其他检查结果,研究胎儿性别发育异常的超声图像特征。研究方法:(1)收集2017年9月-2019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正常胎儿,孕周为19-37周,每一孕周收集病例数为8-12例,男性胎儿和女性胎儿各200例,共计400例。仪器应用GE Voluson E8和E10超声诊断仪(二维凸阵探头,频率2-5MHz,经腹部三维容积成像探头,频率4-8MHz)。入组标准:(1)单胎妊娠;(2)孕妇孕前月经规律(28-30天);(3)无糖尿病、高血压等合并症;(4)孕妇曾做过唐氏筛查、无创DNA、羊水穿刺中的任何一项检查,结果无明显异常;(5)无家族遗传病史。使用二维超声测量正常女性胎儿子宫前后径及阴蒂厚度、男性胎儿尿道海绵体部长度(以下简称尿道长度)。图像显示脏器边界不清晰时使用TUI及VCI模式。存储数据并留图。统计分析应用spss22.0软件,分析各数据随孕周的变化规律。(2)对16例外生殖器可疑异常胎儿:重点扫查胎儿外生殖器内有无睾丸,阴茎内尿道线样回声是否直达龟头顶端,外生殖器模棱两可无法确定时观察盆腔内有无子宫,同时采集数据并留图。结果:(1)共371例胎儿入组,其中女性胎儿188例(显示率94%),男性胎儿183例(显示率91.5%)。188例女性胎儿子宫前后径及阴蒂厚度及183例男性胎儿尿道长度均随孕周变化,呈线性相关,经线性回归分析可建立线性方程分别为:Y1(mm)=0.44X-4.82(孕周为自变量X,胎儿子宫前后径为因变量Y1),Y2(mm)=0.25X-1.69(孕周为自变量X,胎儿阴蒂厚度为因变量Y2),Y3(mm)=1.99X-20.68(孕周为自变量X,胎儿尿道长度为因变量Y3)。同时提供了每个孕周胎儿各测量数值的均值、标准差及95%可信区间。(2)16例可疑外生殖器异常胎儿中,2例为正常女性胎儿,2例为女性假两性畸形,1例膀胱外翻,2例单纯尿道下裂,1例尿道下裂合并双侧隐睾,1例泄殖腔外翻,7例阴茎阴囊转位合并尿道下裂。通过二维与三维结合,得出胎儿性别发育不良的声像图特征:胎儿外生殖器显示模糊,无法准确辨别胎儿性别;胎儿阴茎内尿道线样回声中断,未达阴茎末端,阴茎末端形态异常,末端圆钝;阴囊分裂,短小的阴茎位于分裂的阴囊中间,呈“郁金香”征;可合并其他异常。结论:当胎儿外生殖器显示模棱两可,无法辨别胎儿性别时,胎儿子宫及睾丸的显示与否、胎儿尿道的长度等都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女性胎儿子宫前后径及阴蒂厚度,男性胎儿的尿道长度均与孕周呈线性相关。

蔡琪,严英榴,孙莉,孔凡斌,任芸芸[10](2019)在《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妊娠结局和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共135例因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腹部囊性占位行多科会诊的病例。结果:共发现胎儿腹部囊性占位135例,其中失访及产后未明确诊断17例。其余118例均经引产后、生后手术或影像学的随访结果证实。胎儿腹部囊性包块根据解剖位置主要分为肝胆来源16例(14%);消化道来源24例(20%);肾脏肾上腺来源27例(23%);泌尿系梗阻38例(32%);生殖系统来源13例(11%)。出现7例误诊,总符合率93.8%。结论:产前超声可发现胎儿腹部囊性占位,对预测与评估胎儿发育、妊娠结局及生后治疗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处理及治疗提供参考。

二、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染色体微阵列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第二部分 WES技术在不明原因的ID/DD患儿中的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2)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仪器与方法
        1.2.1 仪器
        1.2.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研究结果
    2.1 SUA发生率及合并畸形情况
    2.2 SUA合并心血管畸形情况及妊娠结局
    2.3 SUA缺失侧别与不同畸形发生率比较
    2.4 iSUA组与对照组妊娠结局比较
    2.5 iSUA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
    2.6 脐动脉血气分析
3.讨论
4.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英文缩写词表
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87例儿童支气管桥临床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1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像
    2.2 临床数据收集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临床特点
        3.2.1 主诉表现
        3.2.2 临床表现
    3.3 辅助检查和诊断
        3.3.1 诊断
        3.3.2 气道狭窄特点
        3.3.3 合并其他畸形特点
        3.3.3.1 心血管系统畸形
        3.3.3.2 呼吸和循环系统外的畸形
    3.4 治疗预后
4 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外显子测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临床资料收集
    三、基因测序方法
        1.基因组DNA的提取
        2.建库及测序
        3.数据处理
        4. Sanger测序验证
结果
    一、患儿的基本情况
    二、基因测序相关结果
    三、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讨论

(5)333例儿童癫痫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333 例儿童癫痫临床表型特征、治疗及预后随访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临床表型信息采集
        1.3 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型资料
        2.3 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3.1 癫痫的病因学诊断
        3.2 癫痫的临床治疗与预后
    4 结论
第二部分 333 例儿童癫痫全基因组测序及表型-基因型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全基因组测序
        1.3 基因标准化信息分析流程
        1.4 基因解读标准化流程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2.2 无脑回畸形伴癫痫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2.3 Mowat-Wilson综合征临床表型及基因型结果
        2.4 WS与OS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结果
        2.5 TSC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结果
        2.6 DS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结果
        2.7 葡萄糖转运子Ⅰ缺乏综合征和吡哆醇依赖性癫痫
        2.8 典型病例分析
    3 讨论
        3.1 癫痫与SNV
        3.2 癫痫与CNV
        3.3 无脑回畸形伴癫痫
        3.4 MWS伴癫痫
        3.5 WS与OS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3.6 TSC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3.7 DS临床表型与基因型分析
        3.8 其他
    4 结论
展望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综述 无脑回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6)2928例异常胎儿的围产期结局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胎儿发育异常分类
    2.3 胎儿发育异常诊断孕周
    2.4 胎儿遗传学检测情况
    2.5 胎儿妊娠结局与新生儿预后
3 讨论
    3.1 产前超声检查胎儿异常的分析
    3.2 胎儿各系统发育异常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分析
    3.3 多学科管理在胎儿异常产前咨询中的应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7)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2.1 样本采集
        2.2 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制备和分析
        2.3 染色体微阵列实验流程
    3、拷贝数变异性质判定
    4、家系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结果验证
    5、妊娠结局随访
    6、技术路线流程图
    7、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2、超声异常胎儿SNP array与染色体核型结果比较及妊娠结局
    3、结构异常胎儿SNP array结果与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关系
    4、非结构异常胎儿SNP array结果与核型结果及妊娠结局关系
    5、孕妇年龄分布与SNP array结果比较
    6、意义不明确拷贝数变异 55 例的结果及妊娠结局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8)规范化的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规范化的超声运用三维技术诊断胎儿畸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胎儿生殖器相关参数的测量及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超声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正常组
        2.1.2 异常组
    2.2 仪器
    2.3 方法
        2.3.1 图像的采集
        2.3.2 图像的后处理和数据的获取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188例19-37周女性胎儿子宫前后径与孕周的关系
    3.2 188例19-37周女性胎儿阴蒂厚度与孕周的关系
    3.3 183例19-37周男性胎儿尿道海绵体部长度与孕周的关系
    3.4 怀疑外生殖器异常的16例胎儿诊断及随访情况
    3.5 胎儿性别发育异常的声像图特征
4 讨论
    4.1 生殖系统的胚胎发育
    4.2 产前超声对于正常胎儿生殖系统的检查
    4.3 产前超声对于16例可疑生殖系统异常胎儿的分析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10)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明原因智力障碍/全面发育迟缓患儿的遗传病因学研究[D]. 王荣跃.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2]胎儿单脐动脉合并心血管畸形及其妊娠结局的回顾性研究[D]. 李巧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87例儿童支气管桥临床特征分析[D]. 袁杰鑫. 浙江大学, 2020(02)
  • [4]隐睾及隐睾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外显子测序分析[J]. 唐炳强,耿红全,林厚维,徐卯升,徐国锋,方晓亮,贺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01)
  • [5]333例儿童癫痫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研究[D]. 邹东方. 暨南大学, 2019(01)
  • [6]2928例异常胎儿的围产期结局及预后分析[D]. 薛小梅.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7]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技术在超声异常胎儿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D]. 黄彬彬.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 [8]规范化的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的调查研究[D]. 王晓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胎儿生殖器相关参数的测量及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超声评估[D]. 李冬梅.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9)
  • [10]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J]. 蔡琪,严英榴,孙莉,孔凡斌,任芸芸.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9(01)

标签:;  ;  ;  ;  ;  

泌尿生殖系统多发畸形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