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姜瘟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

莱州市姜瘟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

一、莱州姜瘟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薛雅蓉,卜元卿,刘常宏,左广胜[1](2019)在《我国姜腐烂病登记农药的防病效果和正确使用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用于防治姜腐烂病的农药除了5种明确登记的以外,还有氯化苦、中生菌素2种防效较好的农药。生产上应根据农药的推荐使用方法和用量合理地进行防治,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姜腐烂病泛指能够引起生姜根部和地下茎腐烂的生姜病害,有姜瘟病、姜茎基腐病、姜青枯病和

付丽军,王永存,王向东,周禹[2](2019)在《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文中指出采用药剂浸种、发病前药剂灌根、发病初期药剂灌根3种处理评价了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种药剂中,以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6%中生菌素水分散粒剂浸种处理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最好,防效分别达到了86.61%和84.86%,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7.36%和31.35%。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中,以40%噻唑锌悬浮剂、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5×108个/mL荧光假单胞菌水剂的预防效果较好,施药后7 d防效分别为87.55%、83.30%和80.78%,产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5.03%、38.63%和29.92%。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处理中,6种药剂防效均在45%以下,且产量显着低于发病前药剂灌根处理,表明姜青枯病发病后施药防治效果较差,根据姜青枯病发病规律提前用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张玉栋[3](2016)在《芽孢杆菌对山东临沂地区花生和生姜常见病害的防效研究》文中指出花生和生姜是山东临沂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两种作物的病害一直是制约其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化学防治,尤其是一些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给大气、水体、土壤等自然环境造成了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同时,长期高剂量使用化学农药也使得病原物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增加,病虫害抗性增强的恶性循环。国家十三五纲要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将化学肥料和农药转向生物农药的使用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是目前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茅孢杆菌(Bacilltt spp.)是一类重要的根际促生菌,由于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病性和产生抗逆性孢子等特点,可以开发成为理想的生防制剂。本论文将鉴定花生和生姜病害的病原物、研究芽孢杆菌对病原物的抑制效果以及对花生和生姜病害的田间防治,为临沂地区花生和生姜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研究从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采集花生与生姜病样,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病原菌株,设计引物对病原菌的ITS区进行PCR扩增,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搜索,BLAST结果表明:在生姜上分离的病原菌与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相似度100%,可引起生姜茎基腐病;与花生上分离菌同源性较高的真菌都属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相似度都大于98%,可引起花生根腐病。选择由实验室保存的4种芽孢杆菌菌株B3、DJFZ40、NMSW16、FZB42作为拮抗菌株,通过平板拮抗实验筛选对两种病害防效较好的菌株。结果显示:菌株B3、FZB42对生姜茎基腐病和花生根腐病菌具有显着的抑菌活性,菌株NMSW16、DJFZ40对其拮抗效果不明显。B3与FZB42对生姜茎基腐病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8.53mm与28.04mm,对花生根腐病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50mm与20.15mm,显着高于另外两个菌株。在此基础上,我们选用B3作为后续实验的目标菌株。于山东临沂地区大田作物种植区,使用几组不同浓度的B3菌剂防治该地区花生白绢病,花生根腐病和生姜茎基腐病,希望获得其防治效果、对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及合适的喷施浓度和处理时间等结果。实验用3种不同剂量的B3菌液和50%多菌灵WP作为处理组,清水作为对照,分别处理花生。4种药剂浸种处理对花生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叶色没有影响,对花生生长是安全的,但B3菌液处理的花生与多菌灵处理对比,出芽率略高、叶色较深,对花生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B3菌液对花生白绢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略高于多菌灵。B3菌液播前浸种480ml/100kg种子、960ml/100kg种子、1440ml/100kg种子,对花生白绢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6.46%、84.41%、89.02%,防治效果随试验剂量的增大而增高,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 500g/100kg种子74.48%的平均防治效果。B3菌液处理花生根腐病结果显示:B3菌液播前浸种960ml/100kg种子、1440ml/100kg种子对花生根腐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2.53%、86.60%,显着高于480ml/1 00kg种子73.34%、50%多菌灵70.77%的防效,效果随试验剂量的增大而增高。4种处理与对照相比,对花生英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其中B3菌液对花生英果产量增产效果更为明显,1440ml/100kg种子处理亩产316.15kg,增产率14.91%。实验用3种不同剂量的芽孢杆菌B3菌剂和50%多菌灵WP作为处理组,清水作为对照,分别采用灌墩法与浸种法处理生姜,记录防效与产量数据。结果显示:实验中4种药剂处理对生姜的出苗时间、出苗率和叶色没有太大影响,对生姜生长是安全的。灌墩处理中,芽孢杆菌B3菌剂600ml/亩、1200ml/亩、1800ml/亩对生姜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70.63%、80.88%、85.33%,50%多菌灵WP的防效为60.64%,处理间呈显着差异。药剂浸种处理生姜结果显示:600g/1000kg种子/120升水(即108cfu/ml)对生姜茎基腐病的平均防治效果最高,达到90.21%,显着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的平均防治效果65.33%。此外4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生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浸种处理的效果优于灌墩处理。药剂灌墩试验中,增产率最高的是1800ml/亩处理,达到42.27%,药剂浸种试验中,增产率最高的是600g/]000kg种子处理,增产率达到61.23%。

杜守良[4](2015)在《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表明以安丘大姜为试材,研究在生姜不同生长期施用5种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姜播种前用姜瘟净水剂(黄芪多糖、小檗碱、紫草素≥2.8%)5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600倍液、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5000倍液、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500倍液浸种,对生姜出苗率没有显着影响。浸种后在生姜出苗、三股杈、大培土时用上述药剂进行灌根处理,对降低姜瘟病发病率均有效果,其中以姜瘟净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达92.6%;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次之,为90.5%。除去用药成本,生姜收益以姜瘟净最高,每667m2为23348.6元。

张鑫[5](2013)在《几种土壤熏蒸剂在蔬菜田的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温室大棚栽培和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产业模式逐渐形成,给农民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为土传病虫害的发生提供有利的条件。目前使用土壤熏蒸是防治土传病虫害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其中,溴甲烷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优良的土壤熏蒸剂。但是它又是一种显着的臭氧层消耗物质,2003年4月我国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哥本哈根修正案”,缔约中国于2015年全面淘汰溴甲烷。近年来,寻求溴甲烷替代品的研究成为国内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以及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复配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活性;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1,3-二氯丙烯与氯化苦1:1混用对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和土传病原菌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的恢复动态;通过黄瓜、番茄、辣椒和生姜田的田间小区试验,结合不同时间点的病害调查、病情指数调查和产量调查,综合评价了溴甲烷主要替代药剂及其组合对蔬菜根结线虫、辣椒疫病、姜瘟病的防控效果,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溴甲烷替代品及相应使用技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氯化苦、棉隆、威百亩、1,3-二氯丙烯对辣椒疫霉的EC50依次为0.1213﹑2.4352﹑8.2986﹑8.4517mg·L-1。1,3-D﹑棉隆﹑威百亩﹑氯化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依次为0.1789﹑0.2166﹑0.3025﹑1.2294mg·L-1。通过1,3-D和氯化苦按1:2,1:1,2:1的比例混配测定其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毒力,结果表明:配比1:2,1:1,2:1时对辣椒疫霉的EC50分别为0.1442、0.2449、1.1316mg·L-1,CTC1:2>CTC1:1>CTC2:1,1:1,1:2配比时有明显的相加作用;配比1:2,1:1,2:1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EC50分别为0.6072、0.3212、0.1949mg·L-1,CTC2:1>CTC1:1>CTC1:2,1:1,2:1配比时相加作用明显。结合经济效益和多种病害兼治的原则,考虑1:1的配比最佳。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了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1:1混用熏蒸土壤后对土壤微生物的恢复动态,结果显示:混用熏蒸土壤后,对土壤细菌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然后抑制作用减弱,逐步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土壤放线菌开始表现为抑制作用,14d表现为刺激作用,28d刺激作用最强,然后刺激作用逐渐减弱;对真菌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处理表现出强烈的刺激趋势。恢复培养期间,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但高浓度处理对镰孢菌属和疫霉菌属表现出“抑制-恢复-刺激”的趋势,并且刺激趋势明显。防治根结线虫方面,1,3-二氯丙烯是很好的杀灭线虫的土壤熏蒸剂,1,3-二氯丙烯与其它替代药剂混用能很好的防治土壤中的根结线虫。黄瓜、番茄田试验结果显示:1,3-二氯丙烯30g/m2处理,1,3-二氯丙烯+棉隆45g/m2处理后的小区的线虫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辣椒田试验结果显示:1,3-二氯丙烯+棉隆45g/m2处理,1,3-二氯丙烯+氯化苦40g/m2处理后线虫减退率为78.62%和83.82%,生姜田试验结果显示:1,3-二氯丙烯45g/m2处理,1,3-二氯丙烯+氯化苦40g/m2处理,1,3-二氯丙烯+棉隆45g/m2处理后的线虫减退率均在90%以上。防治辣椒疫病方面,辣椒田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氯化苦是最好的杀灭辣椒疫霉菌的替代药剂,氯化苦与其它药剂混用也是很好防治辣椒疫病的选择。氯化苦40g/m2处理,氯化苦乳油40g/m2处理,氯化苦+1,3-二氯丙烯40g/m2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50%,87.61%,80.58%。防治姜瘟病方面,生姜田试验结果显示:氯化苦及其混剂是防治姜瘟病菌的最好选择,氯化苦40g/m2处理,氯化苦乳油40g/m2处理,氯化苦+1,3-二氯丙烯40g/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3.01%,73.92%,76.73%。通过对熏蒸处理后产量调查,发现熏蒸处理后的小区产量要明显高于对照处理,各药剂之间产量的差异性较小,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加,产量也呈现增长的趋势,结合病情指数、产量和经济成本,推荐使用1,3-二氯丙烯+棉隆45g/m2防治黄瓜、番茄田的线虫病害,推荐使用1,3-二氯丙烯+氯化苦40g/m2防治辣椒和生姜田的土传病虫害。本论文通过室内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初步评价了不同溴甲烷替代药剂对蔬菜根结线虫、辣椒疫病、姜瘟病等主要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溴甲烷替代药剂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孙正祥,王丰,张昊,邓乐,周燚[6](2013)在《内生菌SZ-1的定殖力及其对姜瘟病的防效》文中认为从无病的生姜块根中分离筛选出1株对姜瘟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菌SZ-1;通过利福平标记研究其在生姜根际的定殖动态;测定了菌株SZ-1发酵液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菌株SZ-1对番茄青枯病菌(Pesudmonas solanacearumSmith)、魔芋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var.carotovora)及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ae)等6种病原菌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菌株SZ-1在生姜根际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接种50d后从根际回收的数量为4.6×105cfu/g。灌根接种30d后,姜瘟病的发病率为23.47%,病情指数为12.56,而对照发病率为89.63%,病情指数为31.52,相对防治效果为60.15%。

丁新天,马雅敏,潘财升[7](2012)在《缙云县生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报》文中研究说明生姜是缙云县的传统特产蔬菜,也是缙云县主要的外销蔬菜品种。为探索姜病发生规律和重发成因,提高综合控病技术,于2011-2012年研究了不同品种,种植年限,遮光栽培及施肥技术与生姜病害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健身栽培具有良好防病增产作用,对生姜防病害防控效果达80%左右,每667m2增产20%以上。

龚晓[8](2012)在《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利用稀释涂布法成功从湖南省江永县姜瘟病区土壤中分离出姜瘟致病菌。结合病源性致病鉴定、形态观察以及分子鉴定,确定分离出的H1菌株和G1菌株为江永县姜瘟病的致病菌,分属于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劳尔氏菌(Ralstonia spp.)。从病源性致病鉴定结果来看,菌株G1致病性强于菌株H1,所以该地区的主要致病菌为劳尔氏菌即本研究中的菌株G1。利用Hl和G1两种致病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根际土壤微生物中筛选出10株拮抗菌株,经分子学鉴定均属于木霉属。拮抗作用最强的菌株23号经形态学鉴定,其菌丝白色,孢子呈绿色,球状倒卵形;分子学鉴定结果为其与钩状木霉的ITS序列同源性达到99%。通过对其适应条件的研究发现,23号拮抗菌株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能在较高温度下生长,但不喜碱,在强光照下能生存,适宜作为农业生产上的生防菌株。本论文从菌体对峙出发,到代谢液对峙,分析代谢液拮抗物质成分,探讨了拮抗菌株的拮抗作用机制;且对其温度敏感性,酸碱度,产生时间也做了研究。研究发现:本研究中的对峙拮抗物质为具有蛋白性质的物质。其最适作用环境为48h的代谢液环境,pH值呈酸性;当硫酸铵饱和度为50%时,其被沉淀。综合所有实验结果认为拮抗菌株分泌的能够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物质为蛋白分子,大小约72kD。

于大胜,崔秀伟,张福鑫,王峰祥[9](2008)在《姜瘟病原菌田间自然群体毒力及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姜瘟病病原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的监测提供参考。[方法]从同一个姜瘟病田的不同区域分离获得26个菌株,观察其细胞学性状,测定其生物型,从灌根法、注射法、剪叶法中筛选姜瘟病病原菌适宜的接种方法。[结果]分离获得的26个菌株的形态、培养性状、染色反应及生理生化特性和对照菌株L2、G2表现完全一致,确定其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即姜瘟病病原菌,其中7株为Ⅱ型,占总菌株数的27%,19株为Ⅲ型,占总菌株数的73%。在田间进行姜瘟病病原菌接种时,建议使用茎基部注射法。[结论]从1块有代表性的病田的不同病株上分离25个以上的菌株的致病力的测定结果是该地区姜瘟病病病菌自然群体毒力组成系统监测的重要参考。

刘润叶,杨土凤,陈晓梅,刘世贵,刘崑,龙章富[10](2007)在《一株拮抗姜瘟青枯劳尔氏菌的泛菌的分离及鉴定》文中提出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1个泛菌属的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54%~99%.

二、莱州姜瘟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莱州姜瘟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姜腐烂病登记农药的防病效果和正确使用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姜腐烂病登记农药及使用方法和效果
    1.1 姜腐烂病登记农药
    1.2 姜腐烂病登记农药使用方法和效果
        1.2.1 氢氧化铜
        1.2.2 噻森铜
        1.2.3 硫酸铜钙
        1.2.4 蜡质芽孢杆菌
        1.2.5 多粘类芽孢杆菌
2 其他登记农药的使用方法和效果
    2.1 氯化苦土壤熏蒸消毒剂
3 药物防治姜腐烂病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建议

(2)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药剂浸种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
    1.3 发病前药剂灌根对姜青枯病的预防效果
    1.4 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处理对姜青枯病的防效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浸种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2 发病前药剂灌根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3 发病初期药剂灌根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3)芽孢杆菌对山东临沂地区花生和生姜常见病害的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山东省花生和生姜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1. 花生白绢病
        1.1 病原菌特性
        1.2 花生白绢病危害症状
        1.3 花生白绢病的防治
        2. 花生根腐病
        2.1 病原菌特性及危害症状
        2.2 花生根腐病的防治
        3. 花生茎腐病
        3.1 病原物特性及病害症状
        3.2 花生基腐病的防治
        4. 生姜茎基腐病
        4.1 病原物特性及病害症状
        4.2 防治方法
        5. 姜瘟病
        5.1 病原物特性及病害症状
        5.2 防治方法
    第二章 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 生防制剂芽孢杆菌的研发概况
        1.1 芽孢杆菌在国外的研发及应用状况
        1.2 芽孢杆菌在国内的研发及应用状况
        2 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作用机理
        2.1 竞争作用
        2.2 拮抗作用
        2.3 溶菌作用
        3 芽孢杆菌生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的问题
        3.2 对策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生姜和花生病原物的分离鉴定与抑菌生防菌株的筛选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害样品的采集分离与鉴定
        2.2 病原真菌的平板拮抗实验
        3 讨论
    第二章 芽孢杆菌菌剂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病害基本情况
        1.3 试验设计
        1.4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率的影响
        2.2 药剂处理对花生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2.3 药剂处理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2.4 药剂处理对花生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芽孢杆菌药剂灌墩和浸种两种施用方法对生姜茎基腐病的生物防治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病害基本情况
        1.3 试验设计
        1.4 施药方法
        1.5 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处理对生姜出苗率的影响
        2.2 药剂处理对生姜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
        2.3 药剂处理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栽培方式
    1.2供试药剂
    1.3试验设计
    1.4调查方法
    1.5数据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药剂浸种对生姜出苗时间及出苗率的影响
    2.2不同药剂不同时期用药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2.3不同药剂对生姜产量及收益的影响
3结论与讨论

(5)几种土壤熏蒸剂在蔬菜田的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熏蒸及其意义
    1.2 溴甲烷的应用现状
        1.2.1 溴甲烷主要的化学替代品
        1.2.2 溴甲烷主要的非化学替代技术
    1.3 土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1.3.1 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及防治
        1.3.2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防治
        1.3.3 姜瘟病的发生及防治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供试药剂
    2.2 主要化学和生化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供试土壤
    2.5 土壤熏蒸剂对辣椒疫霉和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
        2.5.1 材料来源
        2.5.2 试验方法
        2.5.2.1 熏蒸剂对辣椒疫霉的室内毒力测定
        2.5.2.2 熏蒸剂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2.5.3 试验设计
        2.5.3.1 熏蒸剂对辣椒疫霉的毒力测定
        2.5.3.2 熏蒸剂对根结线虫的毒力测定
        2.5.4 统计分析
    2.6 熏蒸剂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2.6.1 熏蒸剂 1,3-二氯丙烯:氯化苦 1:1 混配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2.6.1.1 药剂处理
        2.6.1.2 测定原理
        2.6.1.3 试验步骤
        2.6.1.4 统计分析
        2.6.2 熏蒸剂 1,3-二氯丙烯:氯化苦 1:1 混配对土传病原菌的影响
        2.6.2.1 药剂处理
        2.6.2.2 测定原理
        2.6.2.3 试验步骤
        2.6.2.4 统计分析
    2.7 熏蒸剂防治黄瓜、番茄根结线虫的大田药效试验
        2.7.1 试验地概况
        2.7.2 试验设计和方法
        2.7.3 数据采集
        2.7.4 黄瓜、番茄产量调查
        2.7.5 统计分析
    2.8 熏蒸剂防治辣椒疫病和根结线虫的大田药效试验
        2.8.1 试验地概况
        2.8.2 试验设计和方法
        2.8.3 数据采集
        2.8.4 统计分析
    2.9 熏蒸剂防治姜瘟和生姜根结线虫的大田药效试验
        2.9.1 试验地概况
        2.9.2 试验设计和方法
        2.9.3 数据采集
        2.9.4 生姜产量调查
        2.9.5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熏蒸剂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生测结果
        3.1.1 不同熏蒸剂对辣椒疫霉菌的毒力测定
        3.1.2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对辣椒疫霉的联合毒力作用
        3.1.3 不同熏蒸剂对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3.1.4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3.2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恢复动态
        3.2.1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传疫霉菌的抑制及其恢复动态
        3.2.2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传镰孢菌的抑制及其恢复动态
        3.2.3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2.3.1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壤细菌的影响
        3.2.3.2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3.2.3.3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壤放线菌的影响
    3.3 不同熏蒸剂对黄瓜、番茄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3.1 不同熏蒸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的大田防治效果
        3.3.2 不同熏蒸剂对番茄根结线虫的大田防治效果
        3.3.3 不同熏蒸剂对黄瓜、番茄产量的影响
    3.4 不同熏蒸剂在露天辣椒田的试验结果
        3.4.1 不同熏蒸剂对辣椒疫病的大田防治效果
        3.4.2 不同熏蒸剂对辣椒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4.3 辣椒田病情指数的调查情况
    3.5 不同熏蒸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3.5.1 不同熏蒸剂对姜瘟病菌的防治效果
        3.5.2 生姜田姜瘟病病情指数的调查情况
        3.5.3 不同熏蒸剂对生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3.5.4 生姜田根结指数调查
        3.5.5 不同熏蒸剂对生姜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不同熏蒸剂对辣椒疫霉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4.2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传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及恢复动态
    4.3 1,3-二氯丙烯和氯化苦 1:1 混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4 不同熏蒸剂对黄瓜、番茄田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4.5 不同熏蒸剂在露天辣椒田的防治效果
    4.6 不同熏蒸剂对生姜根结线虫和姜瘟病的防治效果
5 结论
6 论文创新点及有待改进之处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姜瘟病病原菌研究
        1.1 病原菌分类研究
        1.2 姜瘟病致病因素
        1.3 侵染途径
        1.4 致病机制
    2 根际微生物抑制植物病原物的研究
        2.1 竞争作用
        2.2 拮抗作用
        2.3 寄生和捕食作用
    3 姜瘟病防治研究
    4 微生物种属分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1 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4.2 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第二章 姜瘟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制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土壤样品的采集
        2.2 分离疑似致病菌
        2.3 分离菌株病源致病性鉴定
        2.4 致病菌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姜瘟病致病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分析
        3.2 致病菌的鉴定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2.2 拮抗菌株的筛选—平板对峙实验
        2.3 拮抗菌株的鉴定
        2.4 拮抗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菌株的分离纯化
        3.2 拮抗菌株的鉴定结果分析
        3.3 拮抗菌株的抗逆性研究
    4 讨论
第四章 拮抗机理研究
    1 材料与试剂
        1.1 材料
        1.2 试剂
        1.3 培养基
    2 方法
        2.1 平板对峙实验
        2.2 拮抗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2.3 拮抗菌株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2.4 拮抗菌株代谢液的拮抗作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平板对峙实验结果
        3.2 拮抗菌株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3.3 拮抗菌株非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拮抗作用
        3.4 拮抗菌株代谢液的拮抗作用
    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姜瘟病原菌田间自然群体毒力及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1.2 菌株培养和接种
        1.2.1 代表菌株在NA培养基上28
        1.2.2 接种材料和方法。
    1.3 病原菌细胞学性状
    1.4 生物型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原菌分离
    2.2 细菌学性状
        2.2.1 培养性状。
        2.2.2 生理生化反应。
        2.2.3 生物型。
    2.3 接种方法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10)一株拮抗姜瘟青枯劳尔氏菌的泛菌的分离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 料
        2.1.1 菌种来源
        2.1.2 培养基
        2.1.3 试
    2.2 方 法
        2.2.1 菌株的分离筛选
        2.2.2 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2.2.3 生理生化特HT征
        2.2.4 16S rDNA的序列分析
3 结 果
    3.1 拮抗菌的分离筛选
    3.2 形态特征和培养特征
    3.3 生理生化特征
    3.4 16S rDNA的序列分析
        3.4.1 16S rRNA基因的扩增产物
        3.4.2 基于16S rDNA序列的聚类结果
4 讨 论

四、莱州姜瘟病的病原鉴定和防治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姜腐烂病登记农药的防病效果和正确使用方法[J]. 薛雅蓉,卜元卿,刘常宏,左广胜. 中国蔬菜, 2019(04)
  • [2]6种杀菌剂对姜青枯病的防治效果[J]. 付丽军,王永存,王向东,周禹. 植物保护, 2019(01)
  • [3]芽孢杆菌对山东临沂地区花生和生姜常见病害的防效研究[D]. 张玉栋.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4]不同药剂对姜瘟病的防治效果[J]. 杜守良. 中国蔬菜, 2015(10)
  • [5]几种土壤熏蒸剂在蔬菜田的应用技术研究[D]. 张鑫.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
  • [6]内生菌SZ-1的定殖力及其对姜瘟病的防效[J]. 孙正祥,王丰,张昊,邓乐,周燚. 北方园艺, 2013(01)
  • [7]缙云县生姜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初报[A]. 丁新天,马雅敏,潘财升. 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海峡两岸现代设施农业与园艺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12
  • [8]姜瘟病拮抗菌的分离与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D]. 龚晓.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9]姜瘟病原菌田间自然群体毒力及不同接种方法的比较研究[J]. 于大胜,崔秀伟,张福鑫,王峰祥. 安徽农业科学, 2008(20)
  • [10]一株拮抗姜瘟青枯劳尔氏菌的泛菌的分离及鉴定[J]. 刘润叶,杨土凤,陈晓梅,刘世贵,刘崑,龙章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3)

标签:;  ;  ;  ;  

莱州市姜瘟病原菌鉴定与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