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煤炭变质的因素及类型

福建煤炭变质的因素及类型

一、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李久庆[1](2019)在《永安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及其光性演化》文中认为超无烟煤在石墨烯原材料制备中可能存在天然优势。福建省超无烟煤占全省煤炭资源97%左右,独特的煤化作用历史和地质条件造就了研究煤向石墨转化的天然实验室。为此,本文以福建永安地区中二叠统童子岩组为对象,分析超无烟煤显微组成特点,研究显微组分反射光性演化规律,探讨显微组分构造变形机制,取得系统认识。发现超无烟煤除原有显微组分外,衍生出一系列光性变化强烈的新(次)生显微组分,构成超无烟煤独特的显微组分类型。超无烟煤原有显微组分演化速率和演化程度不一,(变)壳质组演化超前于(变)镜质组,(变)惰质组较滞后,新生显微组分光学各向异性显着,见流动状结构的各向异性体和后生裂隙产出的类石墨体。发现超无烟煤原有显微组分壳质组最大反射率(ERo,max)超过镜质组最大反射率(VRo,max),惰质组最大反射率(IRo,max)最低,光学性质相比于低中阶煤发生“倒转”。各类显微组分最小反射率(Ro,min)及双反射率(Rbi)随VRo,max增加发生“逆转”,转折点位置与显微组分演化速率快慢相对应,暗示不同显微组分石墨化作用进程以及可石墨化程度有所不同。发现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反射率参数演化在同种显微组分中具有共性规律,不同显微组分之间差异明显,对应于超无烟煤显微组分演化的阶段性和阶跃性;显微组分演化受控于地层温度、压力以及成煤环境和成煤母质类型,在超无烟煤阶段向长程有序石墨结构转变明显,拼叠作用是其重要演化机理。

敖卫华[2](2013)在《淮南煤田深部煤层煤级与煤体结构特征及煤变质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华北聚煤区地质构造形态复杂,煤类分布时空差异性大。随着华北东部矿区浅部煤炭资源的日益殆尽,向深部找煤已成为共识。深部煤类的分布决定了我国未来炼焦用煤资源的潜力,因此研究深部煤层的煤类分布规律及煤变质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华北东部地区安徽淮南煤田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煤田地质学、煤岩学、煤化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该区主要井田浅部和深部煤层的煤级参数演化规律、煤体结构发育特征。采用镜质体反射率作为古地温标参数,对该区埋藏史和热史进行了恢复,并在结合研究区区域地质条件和前人对该区埋藏史-热史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深部煤层的煤级、煤体结构及煤变质作用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为我国华北聚煤区深部煤类预测以及深部煤变质理论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撑。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的成果和新认识:(1)淮南煤田是气、肥、焦、瘦等多煤类共存的大型煤田。浅部煤层以气煤大类为主,深部存在肥煤和焦煤区。全区的煤级随煤层现代埋深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2)淮南煤田浅部和深部煤层广泛发育不同程度构造变形煤,构造变形煤的发育受断层及褶皱等地质因素控制,煤岩的构造变形对于深部煤级的增加有一定促进作用。按煤岩变形程度的剧烈程度,煤岩出现热稳定性增加、煤的芳核堆砌度及延展度增加以及芳环支链结构脱离,芳香程度增加等一系列分子结构变化。(3)淮南煤田煤变质类型为构造动压影响下的多阶段深成变质。淮南煤田基本不受岩浆侵入影响,局部接触变质作用影响程度低,范围小。该区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结果显示,该区经历过三次构造热阶段,第一阶段为深成变质作用主体部分,该阶段奠定了淮南煤田长焰煤-气煤的煤级。第二阶段煤化作用叠加了燕山期造山运动的影响,煤的深成变质作用继续进行。不同井区由于沉降速率、埋深和剥蚀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井区间煤级的不均一性。第三阶段由于地层温度过低,推测区域内的主要煤化作用结束。潘一矿和望峰岗矿煤级的差异与第一阶段煤系地层沉积速率、埋深和剥蚀程度以及第二阶段井底热流有关。

房洪峰,姚素平,焦堃,胡文瑄,曹剑,高玉巧[3](2010)在《永梅坳陷二叠纪煤系的热演化特征与热历史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东南部海相和近海相地层普遍遭受多次后期复杂岩浆作用的改造,因而,尽管不乏富有机质地层,但热演化特征、生烃史及其主控因素并不十分清楚,从而制约了基础石油地质研究的开展。以研究条件相对较好的永梅坳陷二叠纪煤系为代表,通过镜质组反射率和煤挥发份产率实测数据,研究了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及差异分布特征,并通过热史模拟和地质背景分析重建了永梅坳陷该套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结果表明,二叠纪煤系的热演化程度普遍已达过成熟—死气阶段,平面上总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垂向上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与埋深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盆地热演化史与生烃史分析表明,燕山期是有机质热演化的重要变革时期;永梅坳陷二叠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是多热源叠加变质作用的结果,其中燕山期岩浆活动是造成坳陷海相和近海相烃源岩异常高变质的主要因素。

胡兆曦[4](2003)在《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文中研究表明从煤岩学角度并结合福建省的地质、构造条件,阐述了影响福建省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研究表 明,福建煤的变质应属多元、叠加的结果。

二、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论文提纲范文)

(1)永安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及其光性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基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方案
    1.5 论文工作量
2 超无烟煤产出地质背景
    2.1 构造及其演化
    2.2 地层与含煤地层
    2.3 煤层
    2.4 岩浆活动
    2.5 小结
3 煤样显微岩石学组成
    3.1 样品及其基本性质
    3.2 超无烟煤原有显微组分
    3.3 超无烟煤新生显微组分
    3.4 超无烟煤中矿物成分
    3.5 小结
4 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光性演化模式
    4.1 测试方法与原理
    4.2 镜质组反射率演化
    4.3 惰质组反射率演化
    4.4 壳质组反射率演化
    4.5 小结
5 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变化机制
    5.1 显微组分微观变形
    5.2 显微组分演化异同
    5.3 超无烟煤显微组分演化机制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
图版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淮南煤田深部煤层煤级与煤体结构特征及煤变质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华北聚煤区深部煤炭资源特征
        1.2.1.1 华北聚煤区地质构造背景
        1.2.1.2 国内外深部煤层的开发现状
        1.2.1.3 深部煤层的开发面临的地质问题
        1.2.2 煤变质理论研究及进展
        1.2.3 盆地埋深史和热史研究
        1.2.4 深部煤层结构及煤岩形态
        1.2.5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3.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研究成果
2 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理环境
    2.2 构造运动与地质演化概要
        2.2.1 淮南推覆构造
        2.2.1.1 阜凤推覆体
        2.2.1.2 明龙山推覆体
        2.2.1.3 淮南复向斜
    2.3 区域地层层序与煤系地层特征
        2.3.1 区域地层层序演化
        2.3.2 淮南煤田含煤地层沉积分布特征
        2.3.3 煤系地层特征
        2.3.3.1 煤系厚度、分组及含煤情况
        2.3.3.2 含煤地层及主力煤层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淮南煤田深部煤层的煤级特征
    3.1 样品采集地区分布
    3.2 煤级参数随埋深的演化
        3.2.1 淮南煤的煤级参数演化规律
        3.2.2 煤级随埋深的演化规律
        3.2.2.1 同一煤层煤级参数随埋藏深度的演化
        3.2.2.2 煤系地层煤级参数随埋藏深度的演化
        3.3.3 淮南煤类的分布赋存特征
    3.3 淮南深部煤的煤岩学特征
        3.3.1 宏观煤岩特征
        3.3.2 显微煤岩特征
        3.3.2.1 镜质组
        3.3.2.2 壳质组
        3.3.2.3 惰质组
        3.3.2.4 矿物质组
    3.4 本章小结
4 淮南煤田煤体结构变化及对煤级的影响
    4.1 淮南煤田煤体结构演化特征
        4.1.1 构造变形煤定义、特征及分类
        4.1.2 构造变形煤的形成原因
        4.1.3 淮南煤田不同深度构造煤发育特征
    4.2 构造煤的煤岩学特征
        4.2.1 煤岩变形对显微组分的影响
        4.2.2 煤岩变形特征与煤级关系
    4.3 构造变形煤的物理化学特征
        4.3.1 差热分析和热重分析
        4.3.1.1 差热与热重分析原理
        4.3.1.2 构造变形煤差热与热重分析
        4.3.1.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3.2 X 射线衍射试验
        4.3.2.1 XRD 参数与测试方法
        4.3.2.2 样品的预处理
        4.3.2.3 测试条件与数据处理
        4.3.2.4 测试结果与讨论
        4.3.3 红外光谱实验
        4.3.3.1 实验样品及测试方法
        4.3.3.2 不同构造变形煤的红外光谱特征
        4.3.3.3 测试结果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5 淮南煤田埋藏史及热史研究
    5.1 华北地台埋藏史及热史概况
    5.2 淮南煤田埋藏史和热史反演
        5.2.1 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5.2.2 测试数据分析
    5.3 模拟软件特点
        5.3.1 Thermodel for windows2008 模拟器
        5.3.2 操作步骤
    5.4 结果分析
        5.4.1 地层埋藏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5.4.2 地层温度史模拟及结果分析
        5.4.3 镜质体反射率模拟及结果分析
    5.5 煤中包裹体的古地温测试
        5.5.1. 方解石脉包裹体测试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构造附加动力对煤变质过程的影响
    6.1 构造附加压力的来源与性质
        6.1.1 应力的产生
        6.1.2 构造附加静水压力对煤化学变质过程的影响
    6.2 构造附加压力场的能量效应
        6.2.1 构造-热效应
        6.2.2 弹性应变能的产生与能量耗散过程
        6.2.3 构造附加动力对望峰岗矿深部煤级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永梅坳陷二叠纪煤系的热演化特征与热历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3 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特征
    3.1 煤系有机质热演化的平面分布
    3.2 煤系有机质热演化的垂向变化
    3.3 煤系有机质的热演化史分析
4 煤和煤系有机质热演化的主控因素
5 结论

四、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 [1]永安超无烟煤显微组分及其光性演化[D]. 李久庆.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2]淮南煤田深部煤层煤级与煤体结构特征及煤变质作用[D]. 敖卫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3]永梅坳陷二叠纪煤系的热演化特征与热历史分析[J]. 房洪峰,姚素平,焦堃,胡文瑄,曹剑,高玉巧. 高校地质学报, 2010(02)
  • [4]福建煤变质的因素和类型[J]. 胡兆曦.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

标签:;  ;  ;  ;  

福建煤炭变质的因素及类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