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ZY-73型振动筛微分特性研究

XZY-73型振动筛微分特性研究

一、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秀挺[1](2015)在《螺旋溜槽流场特征及其颗粒的分选行为研究》文中提出当今时代,人们节能减排的环保意识日益增强。作为利用离心力和重力复合力场的典型重选设备,螺旋溜槽因占地面积少、功耗低、操作简单、无运动部件、易于维护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矿物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运动行为及分选规律,至今仍未全面并准确地为我们所获知,大部分认识还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因此对螺旋溜槽流场及颗粒运动行为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论文采用流场测试与数值模拟、单矿物颗粒分选试验及其运动行为模拟等研究手段,对螺旋溜槽流场和颗粒的分选行为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查明了直径为300mm的螺旋溜槽的流场特征及不同颗粒的分选特征,并考查了主要结构参数和操作条件对其流场特征和颗粒分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螺旋溜槽的流场特征为,水流主要在外缘汇集,水流厚度由内向外呈现先逐渐增大、后急剧增大、在近边壁处又降低的特征;水流速度由槽底向水层表面逐渐增加,在水层表面达到最大,且在某一水深处逐渐趋于平稳,该水深值因所处径向位置而异,数值模拟结果这与实测数据趋势一致;水流湍动能由槽底向水层表面逐渐降低,在槽底各径向位置的湍动能差别相对较小,而越靠近水层表面其差别越大;在螺旋溜槽中存在明显的横向二次环流,径向流速的分界点亦因径向位置不同而异。(2)由入口流量和螺距对螺旋溜槽流场特征的影响可知,增大入口流量,内缘水流厚度受其影响较小,而外缘水流厚度则明显增大,并且从第一圈末到第五圈末均表现出此变化趋势;入口流量越大,水流速度增大,二次环流也越明显,径向流速的分界点也因此改变,而水流湍动能的变化趋势因径向位置和相对水深不同而异;增大螺距,水流速度和湍动能均明显增大;入口流量和螺距对水流速度和湍动能的基本分布特征影响并不大。(3)单矿物分选试验结果显示,矿浆流主要在尾矿带排出,其矿浆体积产率达90%以上,增大给矿流量,二次环流越明显,这均与水流厚度的测试结果相一致,而增加给矿浓度则有利于流层沿槽面向内铺展。(4)螺旋溜槽中颗粒运动行为的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粒度和密度的颗粒均由入口处的发散状逐渐向下完成分带,不同性质的颗粒在出口处沿径向的分布规律与石英和赤铁矿颗粒的实际分选结果一致。(5)单矿物分选试验及其运动行为模拟结果均可显示出,给矿流量和给矿浓度对石英和赤铁矿颗粒的运动及分选行为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在较低的给矿浓度下,增大给矿流量有利于粗粒级颗粒的分离,在较低给矿流量时,增大给矿浓度则有利于细粒级颗粒的分离。

王胜平[2](2013)在《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虚拟设计及运动学仿真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市场上摇床占地面积大、冲程、冲次调节困难等缺点,为了满足矿山生产实际需求,应用现代设计方法,设计研制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1)整合国内外摇床的结构和特点,采用多偏心惯性摇动机构作为新型摇床的工作原理,用玻璃钢床面取代其他材质床面,选取三层床面结构设计成所需摇床。根据新型摇床的结构特点和尺寸要求,选择合理的零部件结构和整机相关结构参数进行方案设计和参数计算,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摇床的零部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工程图的设计。(2)对多偏心惯性摇动机构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并对其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从中推导出影响摇床运动特性的参数。得出摇床头的参数如C值、KT值、差动系数E1值及偏距比M等,选取不同偏距比4、5、6进行实例分析,计算出摇床在不同偏距比时的各参数数值,得出C值随M值的增大而增加;E1值随M值的增大而减小;而KT值随M值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为保证足够大E1值又兼顾其他参数值条件下,得出M=5或6时最合适,设计中选取M=6,并对配重块进行结构设计及计算,得出配重块的参数。(3)运用ADAMS仿真软件对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简化模型进行运动学仿真。运动仿真得到摇床在不同冲程、不同冲次下的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曲线。分析得出摇床冲程与冲次无关,冲程随对应配重块的改变而改变;冲次和冲程越大,其最大速度与加速度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分析得出在处理不同类别矿料时因组合使用冲程、冲次,当处理粗粒矿料时,应采用较大的冲程和较低的冲次;当处理细粒矿料时,应采用较小的冲程和较高的冲次。(4)为解决摇床冲次调节繁琐的问题,在摇床上设计安装变频调速器,通过计算,选用西门子系列型号的变频调速器,并结合摇床特点对所选变频器进行电气接线和参数设定。目前,摇床零件的加工制造和组装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实验试机阶段。

朱云峰[3](2012)在《电子摇床头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电子摇床头为研究对象,把电子“凸轮”机构应用到云锡式凸轮杠杆摇床头中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阐述了电子摇床头和电子“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确定了电子摇床头的整体设计方案。本文对电子摇床头和机械凸轮杠杆式摇床头进行了对比。介绍了了电子摇床头的工作原理,采用西门子S7-300CPU317T-2DP PLC控制SINAMICSS120驱动器配套的1FK7标准型伺服电机作为电子摇床头的执行机构。根据西门子S7-300CPU317T-2DP PLC的控制原理,将T-CPU的运动控制过程分为5个步骤。概述了云锡Ⅰ型摇床头和云锡Ⅱ型摇床头的构造,具体应用了数学分析在凸轮杠杆式摇床头运动曲线分析中,应用了凸轮杠杆式摇床床面的位移方程,即普拉特-奥运动方程。具体阐述了电子摇床头的功能、整体设计方案和结构设计。介绍了伺服系统的研究内容及其选用原则,经过伺服电机选用步骤选定了西门子SINAMICS S120驱动器配套的西门子1FK7标准型伺服电机作为本设计的动力源。通过比较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和绝对式光电编码器,本设计确定选用增量式编码器实现半闭环控制。同时根据滚珠丝杠的众多优点确定本设计选用滚珠丝杠作为电子摇床头的传动机构。具体阐述了电子摇床头的硬件设计与实现,绘制了由电子摇床头代替传统的机械凸轮杠杆式摇床头组成的摇床的三维图。具体阐述了电子摇床头的软件设计与实现。最终通过STEP-7编程精确模地拟普拉特-奥运动曲线实现对摇床的运动控制,最终实现了对机械凸轮杠杆式摇床头的机电一体化改造。

朱云峰,魏镜弢,汪德强[4](2011)在《SIMATIC T-CPU及伺服系统在摇床头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设计了一种基于SIMATIC 317T-2DP与IM174定位模块的伺服控制系统,本伺服控制系统采用松下A5 Minas伺服电机,运用S7-Technology工程工具中的凸轮组态功能创建凸轮,输出摇床头的普拉特-奥运动曲线,从而使摇床头实现智能化控制.

张瑞洋[5](2011)在《鞍山式铁矿石分选尾矿中铁的回收试验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铁矿资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铁矿石日益贫乏,铁尾矿作为二次资源再利用备受关注。我国铁尾矿中铁的平均含量为10%左右,如果回收利用其中的铁,数量相当可观。鞍山式铁矿石的分选尾矿数量大,占铁尾矿总排放量的60%以上,此类型选铁尾矿的合理利用对矿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由重选尾矿、磁选尾矿和反浮选尾矿组成)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尾矿中铁的回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经过多种试验方案及工艺流程的对比,确定出适宜的选别工艺流程,并获得了良好的选别指标。通过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进行多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尾矿中能够回收的元素主要是铁,铁的含量为11.10%,并且亚铁含量较低,有害元素S、P的含量很低;尾矿中的铁矿物主要是赤铁矿,主要的脉石矿物是石英。该尾矿的粒度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尾矿中脉石矿物石英的粒度明显比铁矿物的粗;尾矿中粗粒级的铁品位都比较低,铁矿物主要集中在细级别中。摇床分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细分级作业对提高重选过程的分选精确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提高分选技术指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分级-两段摇床的原则流程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产率2.58%、铁品位67.02%、回收率15.60%的摇床精矿。螺旋溜槽分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重选采用单一螺旋溜槽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进行分选未能获得较好的分选指标。采用分级-两段溜槽的原则流程对该尾矿进行分选,所得溜槽精矿产率为0.68%,铁品位仅为56.51%。采用分级-筛分-溜槽的原则流程对该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铁品位为66.46%的溜槽精矿,但精矿的产率较低,仅为0.38%。采用分级-筛分-溜槽粗选、摇床精选的工艺流程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产率2.41%、铁品位65.90%、回收率14.33%的重选精矿。重选中矿经磁选处理,可抛除产率47.38%、铁品位6.45%、金属占有率27.56%的磁选尾矿。采用一粗、三精、一扫的反浮选流程对铁品位为31.10%的磁选精矿进行分选,可获得产率4.58%、铁品位65.65%、回收率27.14%的反浮选精矿。经过系统的试验研究,最终确定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中铁的适宜回收工艺流程为分级-筛分-重选-磁选-反浮选流程,采用这一流程对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进行分选,所得的铁精矿产率为6.99%,铁品位为65.74%,回收率为41.47%,所得最终尾矿铁品位为6.97%。该流程具有选别针对性强和实现了窄级别物料入选等优点,同时,反浮选试验中使用的药剂与目前选矿厂生产中使用的一致,可为现场处理这种低品位尾矿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上述研究成果为齐大山铁矿选矿分厂综合尾矿中铁的回收提出了有效的利用方案,并对鞍山地区同类低品位尾矿的再选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张东晨[6](2003)在《新型床面摇床分选机理及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以摇床床面结构是影响摇床分选的重要因素为依据,在分析传统床面摇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一种新型床面摇床的结构特征及分选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并与传统床面摇床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表明,新型床面摇床上矿粒不仅具有空间松散特性,而且轻重矿粒沿纵向运动的差别更大;新型床面摇床具有明显强化摇床分选的效果.

张东晨[7](2003)在《关于摇床差动特性评定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摇床差动特性是影响摇床分选的重要因素 ,也是正确选择摇床运动特性参数的重要依据 .针对这一问题 ,根据实测的摇床振动位移曲线 ,利用频率分析 (谐波分析 )法和近似积分的原理 ,采用 E1、E2和 C参数的差动特性系数对摇床差动特性进行了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 ,这一方法能较全面地反映出摇床的差动特性 .

张东晨[8](2000)在《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根据实测的振动位移曲线,利用谐和分析及近似积分法,对XZY-73型实验型摇床的差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由程序计算获得了综合差动特性参数,为研究和评价该摇床的差动效率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二、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螺旋溜槽流场特征及其颗粒的分选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螺旋溜槽及其发展概况
        1.1.1 螺旋溜槽概况
        1.1.2 螺旋溜槽的发展
    1.2 螺旋溜槽的工作原理
        1.2.1 螺旋溜槽的基本结构
        1.2.2 螺旋溜槽中的流体流动
        1.2.3 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分选
    1.3 影响螺旋溜槽分离性能的主要参数
        1.3.1 结构参数的影响
        1.3.2 操作参数的影响
    1.4 螺旋溜槽流场及颗粒运动行为研究现状及进展
        1.4.1 螺旋溜槽流场数值模拟现状
        1.4.2 流场测试研究现状
        1.4.3 颗粒运动行为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方法与试验材料
    2.1 螺旋溜槽流场及其颗粒运动行为的数值模拟
        2.1.1 流场建模
        2.1.2 网格划分
        2.1.3 控制方程
        2.1.4 湍流模型选择
        2.1.5 多相流模型选择
        2.1.6 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2.1.7 求解方法
        2.1.8 离散相模型的选择
    2.2 螺旋溜槽流场速度测试
    2.3 矿物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分选试验
        2.3.1 纯矿物制备
        2.3.2 螺旋溜槽分选试验方法
    2.4 试验仪器及设备
第3章 螺旋溜槽流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3.1 水流厚度分布特征及入口流量的影响
    3.2 水流速度分布特征及螺距和入口流量的影响
        3.2.1 螺旋溜槽水流速度的分布特征
        3.2.2 螺距对水流速度分布特征的影响
        3.2.3 入口流量对水流速度分布特征的影响
    3.3 水流湍动能分布特征及螺距和入口流量的影响
        3.3.1 螺旋溜槽中的湍动能分布
        3.3.2 螺距对湍动能分布特征的影响
        3.3.3 入口流量对湍动能分布特征的影响
    3.4 径向流速特征及入口流量的影响
    3.5 小结
第4章 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分选行为研究
    4.1 石英和赤铁矿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分选特征
    4.2 给矿流量和给矿浓度对颗粒分选行为影响
        4.2.1 两因素对石英分选产物产率的影响
        4.2.2 两因素对赤铁矿分选产物产率的影响
        4.2.3 两因素对不同粒级的石英在产物中分配率的影响
        4.2.4 两因素对不同粒级的赤铁矿分选产物产率的影响
    4.3 基于CFD的颗粒在螺旋溜槽中的运动行为研究
        4.3.1 不同粒度的颗粒的运动行为差异
        4.3.2 不同密度的颗粒的运动行为差异
        4.3.3 给矿流量对颗粒的运动行为影响
        4.3.4 给矿浓度对颗粒的运动行为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2)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虚拟设计及运动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和课题来源
    1.2 摇床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摇床的研究发展概况
        1.2.2 国内摇床的研究发展概况
        1.2.3 摇床的发展趋势
    1.3 摇床的分类
        1.3.1 按摇床分选物料的粒度分类
        1.3.2 按摇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类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方案设计
    2.1 摇床简述
    2.2 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2.1 结构组成
        2.2.2 工作原理
    2.3 主要零部件方案设计
    2.4 参数的设计计算
    2.5 零件的设计计算
    2.6 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性能特点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olidworks的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三维设计
    3.1 Solidworks建模系统的简述
    3.2 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三维建模设计
        3.2.1 特征建模的概述
        3.2.2 主要零件的三维建模
        3.2.3 主要零部件及机体的装配
        3.2.4 虚拟装配的干涉检查
    3.3 工程图设计
        3.3.1 工程图模板的制作
        3.3.2 材料明细表模板的制作
        3.3.3 工程图的创建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偏心惯性摇动机构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配重系统的设计及实例分析
    4.1 多偏心惯性摇床头简述
    4.2 多偏心惯性摇床头数学模型的建立
    4.3 多偏心惯性摇动机构的运动参数分析
    4.4 配重系统的设计及实例分析
        4.4.1 配重系统的设计
        4.4.2 实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AMS的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运动学仿真分析
    5.1 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简述
    5.2 Solidworks和ADAMS的数据交换
        5.2.1 软件接口介绍
        5.2.2 数据交换步骤
    5.3 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5.3.1 虚拟模型的建立
        5.3.2 添加约束和驱动
    5.4 摇床仿真结果与分析
    5.5 摇床动态参数特性研究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频调速控制的实现
    6.1 变频器简述
    6.2 变频器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6.2.1 组成结构
        6.2.2 工作原理
    6.3 变频器选型
    6.4 MM440变频器的多段速控制功能及参数设置
        6.4.1 电气接线
        6.4.2 参数设置
        6.4.3 变频器运行操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电子摇床头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电子摇床头的研究状况
        1.2.1 国内外电子摇床头和电子“凸轮”的研究现状
        1.2.2 电子“凸轮”机构的原理和组成
    1.3 研究电子摇床头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电子摇床头的目的
        1.3.2 研究电子摇床头的意义
    1.4 电子摇床头与机械杠杆式摇床头的对比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子摇床头的运动控制理论
    2.1 电子摇床头的工作原理
    2.2 电子摇床头运动控制系统的运动控制器
        2.2.1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过去的控制器
        2.2.2 西门子T-CPU的设计思路和优点
        2.2.3 T-CPU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2.2.4 T-CPU系统原理
        2.2.5 SIMATIC S7-Technology功能
        2.2.6 凸轮组态
    2.3 电子摇床头运动控制系统的伺服系统
        2.3.1 伺服系统的基本结构
        2.3.2 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3.3 按伺服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
        2.3.4 交流伺服系统的构成
        2.3.5 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子摇床头的设计
    3.1 云锡式摇床头的构造
        3.1.1 云锡Ⅰ型摇床头的构造
        3.1.2 云锡Ⅱ型摇床头的构造
    3.2 电子摇床头运动规律的数学分析
        3.2.1 凸轮杠杆式摇床头床面运动位移方程
        3.2.2 床面位移、速度及加速度计算
    3.3 电子摇床头的整体设计方案
    3.4 电子摇床头的结构设计
        3.4.1 伺服电机的选型
        3.4.2 光电编码器的选型
        3.4.3 滚珠丝杠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子摇床头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4.1 电子摇床头伺服电机的选型
        4.1.1 计算负载惯量
        4.1.2 计算负载转矩
        4.1.3 计算加速转矩和减速转矩
        4.1.4 与选用电机转矩比较
        4.1.5 计算连续瞬时转矩
        4.1.6 选用结果
    4.2 电子摇床头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3 电子摇床头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3.1 硬件设备及软件要求
        4.3.2 使用HW Config组态CPU 317T-2DP
        4.3.3 更改MPI/DP接口的传输速率
        4.3.4 DP(驱动器)组态中至关重要的设置
        4.3.5 生成技术系统数据
        4.3.6 使用HW Config组态驱动器
        4.3.7 PG/PC接口的组态
        4.3.8 将硬件组态下载到目标硬件中
        4.3.9 使用S7T Config组态SINAMICS驱动器
        4.3.10 使用S7T Config组态轴
        4.3.11 创建技术DB
        4.3.12 编辑STEP 7用户程序控制轴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鞍山式铁矿石分选尾矿中铁的回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我国铁矿资源概况
        1.1.1 我国铁矿资源储量
        1.1.2 我国铁矿资源特点
        1.1.3 我国铁矿资源开发利用形势
    1.2 铁尾矿综合利用
        1.2.1 我国铁尾矿类型
        1.2.2 铁尾矿中铁的回收
        1.2.3 铁尾矿的整体利用途径
    1.3 鞍山式铁尾矿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矿样的制备与分析
        2.1.1 矿样的来源与制备
        2.1.2 矿样的性质
    2.2 试验药剂及试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重选试验研究
    3.1 摇床分选试验研究
        3.1.1 单一摇床分选试验研究
        3.1.2 分级-摇床分选试验研究
    3.2 螺旋溜槽分选试验研究
        3.2.1 分级-溜槽分选试验研究
        3.2.2 分级-筛分-溜槽分选试验研究
    3.3 溜槽-摇床联合分选试验研究
        3.3.1 重选入选物料的制备
        3.3.2 筛下产品分选条件试验研究
        3.3.3 筛上产品分选试验研究
        3.3.4 重选连选试验
    3.4 小结
第4章 磁选试验研究
    4.1 一段磁选试验研究
        4.1.1 筛上产品螺旋溜槽粗选精矿的磁选试验研究
        4.1.2 筛下产品重选中矿的磁选试验研究
        4.1.3 分级溢流产品的磁选试验研究
    4.2 二段磁选试验研究
        4.2.1 磨矿时间与磨矿细度的关系试验
        4.2.2 磨矿细度试验
    4.3 重选-磁选全流程试验
    4.4 小结
第5章 浮选试验研究
    5.1 浮选探索试验
    5.2 粗选条件试验
        5.2.1 pH调整剂用量试验
        5.2.2 淀粉用量试验
        5.2.3 CaO用量试验
        5.2.4 捕收剂用量试验
    5.3 精选捕收剂用量试验
    5.4 开路试验
    5.5 闭路试验
    5.6 全流程试验
    5.7 小结
第6章 机理分析
    6.1 分级设备的选择
        6.1.1 旋流器给料的粒度特性
        6.1.2 旋流器分离和分级粒度的计算
    6.2 摇床的分选原理
    6.3 螺旋溜槽的分选原理
    6.4 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
        6.4.1 pH调整剂的作用机理分析
        6.4.2 淀粉的抑制机理
        6.4.3 CaO对石英的活化机理
        6.4.4 在钙离子的活化下,脂肪酸浮选石英的作用机理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新型床面摇床分选机理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摇床床面的结构特征
2 新型床面摇床的分选机理
    2.1 静态床面上单元区间内流体流动状态
    2.2 床面运动中床条条沟的扰动作用
        (1) 床面前进行程中的扰动作用
        (2) 床面后退行程中的扰动作用
        (3) 床面后退初始上、下层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异
        (4) 床条条沟扰动使液面产生特定波形的波动
3 新型床面的研制及分选试验
    3.1 试验用新型床面的研制
    3.2 煤样和试验条件及分选试验结果
        (1) 煤样来源及性质
        (2) 试验条件
        (3) 分选试验结果
4 结 语

(7)关于摇床差动特性评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摇床差动特性的评定指标与方法
2 实验及结果分析
3 结 论

四、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旋溜槽流场特征及其颗粒的分选行为研究[D]. 黄秀挺. 东北大学, 2015(01)
  • [2]新型三层悬挂式摇床的虚拟设计及运动学仿真研究[D]. 王胜平. 江西理工大学, 2013(05)
  • [3]电子摇床头的设计与研究[D]. 朱云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12(12)
  • [4]SIMATIC T-CPU及伺服系统在摇床头中的应用研究[J]. 朱云峰,魏镜弢,汪德强. 河南科学, 2011(10)
  • [5]鞍山式铁矿石分选尾矿中铁的回收试验研究[D]. 张瑞洋. 东北大学, 2011(05)
  • [6]新型床面摇床分选机理及试验研究[J]. 张东晨. 煤炭学报, 2003(05)
  • [7]关于摇床差动特性评定的研究[J]. 张东晨.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3(03)
  • [8]XZY-73型摇床差动特性的研究[J]. 张东晨. 矿山机械, 2000(01)

标签:;  ;  

XZY-73型振动筛微分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