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联合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

桂枝茯苓丸联合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

一、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论文文献综述)

李星瑶,赵延红,蔡子墨,叶冰玉,安鹏,张爱军,石兴民,吴喜利[1](2022)在《乔成林教授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肾囊肿临证经验》文中认为乔成林教授认为肾囊肿因阳虚血瘀、痰瘀互阻而致,以"治水必先温通"学术思想为指导,立"温阳活血"之法,创"温阳活血"方,疗效显着,为临床肾囊肿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任艳丽,王莉[2](2020)在《桂枝茯苓丸合归肾汤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桂枝茯苓丸合归肾汤治疗卵巢囊肿的疗效。方法:78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桂枝茯苓丸治疗,研究组加用归肾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囊肿直径小于参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LH、FSH、E2性激素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合归肾汤治疗卵巢囊肿的效果较好。

蒋姗珊,庞俏燕,王亚静,黄宝特,游琛,邵昱玮,张亚萍[3](2020)在《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当归芍药散的方义分析、方证研究、药理作用、临床运用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当归芍药散重在补益肝血、健脾祛湿,辨证特点在"腹中诸疾痛"上,补充了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及兼证等辨证使用要点。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上,认为其可能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子宫、免疫、血液等环节进行调节。故其可以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妊娠腹痛等各类型妇科疾病。

王晓敏[4](2020)在《当归芍药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单纯性卵巢囊肿采用桂枝茯苓胶囊联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8月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80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B在此基础上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囊肿体积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B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囊肿体积明显小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性卵巢囊肿采用当归芍药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能有效缩减卵巢囊肿体积,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适合临床应用。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5](2019)在《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并以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用中药内服方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研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以期望能探索出新的临床治疗和处方用药思路。方法: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电子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 5.3进行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文献进行Meta分析;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整理,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总结及归纳出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1.Meta分析:系统评价用方法学评价主要采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纳入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质量评价文献;对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随机法、样本含量、盲法的运用、治疗方法、统计学方法、随访、退出与失访等内容进行描述性分析。纳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统计软件Revman 5.3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2.中医药的频数及聚类分析:检索1998-2018年中医活血化瘀法、单纯中药内服药物,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利用Excel软件及SPSS 26.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用药规律的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1.Meta分析:检索1998-2018年期间有关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共检索出1,032篇,经文献质量评价,本研究纳入30篇文献均为C级文献,总体文献质量偏低。纳入30篇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中医活血化瘀法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3,95%,CI(0.17,0.29),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总有效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8.60,95%,CI(-67.22,-49.97),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9.70,95%,CI(-52.86,-46.55),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5,-1.66),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38,95%,CI(1.59,3.56),P<0.0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2)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观察组)对米非司酮(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95%,CI(0.16,0.28),P<0.00001],总有效率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子宫体积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9.04,95%,CI(-68.11,-49.98),P<0.00001],中医活血化瘀法的子宫体积缩小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雌二醇(E2)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50.05,95%,CI(-53.26,-46.84),P<0.00001],P<0.00001],雌二醇(E2)水平降低在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15,95%,CI(-2.68,-1.61),P<0.00001],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在中医活血化瘀法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1,95%,CI(1.41,3.47),P=0.0006],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2.频次分析:(1)中医活血化瘀法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理气药(21.75%)、活血化瘀药(21.28%)、清热药(17.97%)、利水渗湿药(14.89%)、补虚药(14.89%)。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赤芍(8.75%)、丹皮(8.51%)、桂枝(8.27%)、桃仁(8.27%)、茯苓(8.27%)、当归(8.04%)、香附(7.57%)、枳壳(7.09%)、乌药(7.09%)、薏苡仁(6.62%)。(2)单纯内服中药方常用的药物种类频次依次是活血化瘀药(27.17%)、补虚药(19.29%)、清热药(16.00%)、理气药(9.42%)、利水渗湿药(6.40%)。常用的药物频次依次是桃仁(4.77%)、赤芍(4.43%)、获苓(4.28%)、桂枝(4.12%)、丹皮(4.00%)、莪术(3.94%)、三棱(3.69%)、当归(3.69%)、香附(2.58%)、黄芪(2.34%)。虫类药在175味药物占6味,占所有药物3.43%,使用频次79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2.43%。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水蛭、±鳖虫、地龙、僵蚕、蜈蚣、虻虫。消食药占5味,是所有药物的2.86%,使用频次48味次,占全部用药频次达1.48%。按出现频数计算,依次是鸡内金、山楂、谷芽、莱菔子、神曲。3.聚类分析结果:C1:莪术、三棱C2:乌药、鸡血藤、薏苡仁、枳壳、香附、红花C3:穿山甲、水蛭、牛膝、海藻、昆布、鳖甲、丹参、夏枯草、牡蛎、甘草、川芎、白术、党参、黄芪C4:当归C5:茯苓、桂枝、丹皮、桃仁、赤芍结论:本文的研究运用统计学Meta分析、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做了系统整理研究以及比较中西药的有效率,综合起来,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Meta分析中医活血化瘀法(包括单用中医活血化疲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米非司酮)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中,总有效率、子宫体积的缩小、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方面均优于米非司酮疗法(P<0.01);不良反应差异在米非司酮疗法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肌瘤体积的缩小、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水平降低、月经量减少在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疗法的差异性并无统计学上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对米非司酮对照研究在不同方面有优势,中医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西药米非司酮疗法的不良反应明显大于中医活血化瘀法(P<0.01),其疗效不确定且易复发,容易诱发闭经。随着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研究日渐增加,为未来单纯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研究进一步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是有一定成效,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低,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以后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应严谨地遵循循证医学相关原则,严格把握控制质量,并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和优势,为中医药物疗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2.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通过频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活血化瘀法及单纯内服中药方的药物包含首五味药赤芍、丹皮、桂枝、桃仁、茯苓,提示治疗子宫肌瘤主要以桂枝茯苓丸作基础方;治法治则以活血化瘀法、补益肝肾脾、滋养阴血疗法、益气扶正法;治疗子宫肌瘤不同阶段使用的中药剂型。虫类药药性猛、起效速、疗效佳,适用于子宫肌瘤重症。应用虫类药时宜辨证论治,严格掌握剂量,中病即止。配伍消食药助消食化积,防止药物伤脾,护脾胃以免进一步损伤正气。本文的创新性:在挖掘近20年中医治疗子宫肌瘤文献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自2013年开始出现以中医活血化瘀法为观察组研究文献,2013年至2018年40篇文献研究共选出30篇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38篇单用中医活血化瘀法为中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作为研究。随着未来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增加,为单纯中药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进一步研究。本文的不足与展望:关于用药规律的研究局限于单纯内服中药方,未有全面包括中西药结合治疗、针灸法治疗、针灸结合中药等的文献研究,希望将来能更深层地挖掘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通过研究获取更有价值的临床用药规律。由于个人时间与能力所限,未能有系统全面地评价子宫肌瘤的文献,希望以后能再加以补充深入研究。

李晓庆[6](2019)在《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通络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探讨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通络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卵巢囊肿患者(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两组(40例/组),对照组给予金刚藤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通络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性激素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观察组)、80.00%(对照组),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χ2=4.114,P<0.05)。(2)观察组的小腹坠痛消失时间(3.89±0.91)d、月经恢复时间(14.78±5.64)d均较对照组缩短(t=4.740、4.857,P<0.05)。(3)治疗后,观察组的月经不调、小腹不适、腹中症瘕等证候积分分别为(1.13±0.42)分、(1.10±0.37)分、(1.09±0.33)分,均较对照组更低(t=4.455、4.633、4.775,P<0.05)。(4)治疗后,观察组的LH、FSH、E2分别为(1.28±0.41)U/L、(4.65±1.72)U/L、(257.24±78.09)ρmol/L,均较对照组更高(t=4.868、4.836、5.085,P<0.05)。(5)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未中断用药。结论桂枝茯苓汤与通络法联合治疗卵巢囊肿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更快、更好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其机体内性激素分泌,还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赵静[7](2019)在《《金匮要略》理血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张仲景根据《黄帝内经》中关于“心肝脾”与“血”关系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理血法这一中医重要治法。本文以仲景所着《金匮要略》中与理血法相关的条文以及方药为基础,整理《金匮要略》关于理血法所属方剂的分类、病机及治法,和分析不同时期医家对于理血法应用的相关文献,通过1、张仲景理血法的历史渊源;2、理血法在《金匮要略》中的具体应用;3、理血法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从中对于理血法有了更深更广泛的认知,对于不同病因病机导致的出血和瘀血情况,应使用相对应的理血法中不同分类的方剂,使之在临床上更好的应用理血法的方剂,深入了解理血法的理论渊源和不同时期医家的见解,对于理血法在现代临床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敏[8](2019)在《当归芍药散优化组成协同蒙药赤瓟子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探讨当归芍药散优化组成协同蒙药赤瓟子对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观察当归芍药散优化协同方抗CPID对模型大鼠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防御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CPID致病机理,试为中蒙药联合防治CPID的药品研发提供思路。方法选用SD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取混合细菌感染联合机械损伤法复制大鼠CPID模型。70只雌性大鼠随机等量分配,设置正常组、模型组、赤瓟子组、金刚藤胶囊组以及当归芍药散优化协同方高、中、低剂量组。造模30天后药物干预,连续用药14天,第15天处死大鼠取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10、TNF-α含量进行检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子宫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ELISA测定大鼠血清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IL-10含量下降,差别极显着(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优化协同方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IL-10含量、降低IL-1β及TNF-α含量,差异极显着(P<0.01);金刚藤胶囊组能明显升高IL-10含量、降低IL-1β含量(P<0.01),但对TNF-α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赤瓟子与低剂量组能降低IL-1β、TNF-α含量(P<0.01),但对IL-10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总体上,优化协同方高、中剂量组对模型大鼠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干预效果接近,优于金刚藤胶囊组,同时优于赤瓟子与低剂量组。镜下观察大鼠子宫组织显示:与正常组比,模型组宫腔壁缺损严重,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固有层变薄,间质内炎细胞浸润明显,可累及宫腔各层;与模型组比,优化协同方高、中剂量及金刚藤胶囊组宫腔壁结构基本保持完整,上皮细胞增生轻微,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少。病理学评分示:优化协同方中、高剂量及金刚藤胶囊用药组中上述病理损伤程度较轻,与模型组比差别显着(P<0.05);赤瓟子组与低剂量组对上述病理表现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当归芍药散优化组成协同蒙药赤瓟子构建的新方对CPID大鼠疗效确切、作用积极,为中蒙药联合应用于CPID的治疗提供了一定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该方可通过影响炎性因子水平来调节机体免疫应答,通过改善局部病理微环境来降低粘连发生可能;该方抗CPID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促炎因子IL-1β、TNF-α水平、上调抗炎因子IL-10水平密切相关。

黄雅麟[9](2019)在《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采用温针灸八髎穴结合内服中药的方式对寒凝血瘀型的月经后期患者进行治疗,探索新的临床治疗方案,同时能够为针药结合治疗妇科疾病提供更多循证学资料,指导临床治疗,所以通过中医药结合针灸对此进行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八髎穴温针结合当归芍药散内服对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期观察本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方法90例病例按随机序列软件产生的随机序列数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A组30例及对照B组30例,具体方法如下:用随机序列软件模板,产生一组1-90的随机序列数(就是1-90的自然数,但顺序被随机打乱)。然后给每个病人顺序分配一个随机序列数,其值除3,余1进治疗组,余2进对照A组,余0进对照B组。如某患者被分配到的数是32,除3余2,这个病人就分到对照A组。按照随机序列数填好随机卡将其装入对应编号的信封,由专人保管。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进入研究后,依次打开信封编号,接受随机卡上的治疗。治疗方法治疗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夸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选穴:八髎穴,配穴:三阴交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腰骶部位。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取(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选取0.30mm*50mm,)常规75%酒精穴位皮肤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八髎穴均用1.5cm长艾条点燃后留置在针柄处,艾条燃尽后出针。(3)疗程:药物内服和针灸治疗均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然后休息两天),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A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选穴: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及《针灸治疗学》中关于月经后期的普通针刺选穴拟定:关元、血海、三阴交、太冲、期门。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下腹部和四肢部位。选用苏州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取(根据患者肥瘦不同选取0.30mm*50mm,)常规75%酒精穴位皮肤消毒,采用单手快速进针法进针,行提插捻转法得气后,将1,5cm长艾条点燃后留置在针柄处,艾条燃尽后出针。(3)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5次(然后休息两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B组干预措施(1)中药内服当归芍药散:(当归10g,白芍30g,川芎20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20g,)操作:以水1000毫升,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再煎煮30分钟,取汤液300毫升,分3次温服。(2)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服用5天(然后休息两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观察患者月经周期、月经经期、血清性激素(FSH、LH、E2、P、T、PRL)、伴随症状评分指标的变化,客观分析并评价八髎穴温针结合当归芍药散治疗月经后期的疗效。月经周期天数: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月经不调以及《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中月经周期天数分级。(分级量表见附表一)伴随症状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见附表二)因为评分量表涉及多个主观指标评价,所以在评价时安排具有中医学相关专业知识的专人负责采集患者相关症状情况,且此负责评价人员并不知晓随机序列数以及所对应的患者分组情况,尽量确保采集信息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均一性。疗效判定标准综合疗效评定参照2017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注: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痊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其他症状消失,积分减少≥95%;显效:月经周期恢复28±7天,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70%≥积分减少<95%;有效:月经周期较治疗前有改善,其他症状较治疗前减轻,30%≤积分减少<70%;无效: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x±s描述,计量资料治疗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独立样本同时满足方差齐性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则进一步采用组间两两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采用Dunnett检验;若数据不满足正态分布则采用M(P25,P75)描述,多个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多组等级资料的比较则采用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方法进行处理。结果在收入组时,负责安排入组的研究者充分的对患者既往月经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结合工作学习环境、精神情况、压力状态及生活状况整体分析。从源头对患者的入组进行严控,确保入组后有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在研究结束时,经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收入组的90患者均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并未发生脱落和中止情况,90例有效数据均纳入统计分析。治疗前3组患者年龄、病程、月经经期、月经周期、血清性激素FSH、LH、E2、P、T、PRL及伴随症状的比较,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有可比性。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A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B组总有效率为66.7%。且治疗组的愈显率为76.7%,对照A组愈显率为10%,对照B组愈显率为0,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入组前不少患者的月经经期处于正常水平,治疗组有16例(53.3%),对照A组有16例(53.3%),对照B组有13例(43.3%)月经经期是正常的,除去这一基数的影响,治疗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较,对于月经经期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月经周期的改善,治疗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第2次月经期时,检测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SH、LH、E2、P、T、PRL的变化情况。在第2次月经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时,治疗组的FSH和LH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3次月经期时,检测血清性激素,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FSH、LH、E2、P、T、PRL的变化情况。在第3次月经期检测血清性激素时,治疗组的FSH、LH、T、PRL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E2则升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组的FSH和LH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A组的T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结束后,3组之间相比,治疗组伴随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T检验分析各组内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变化情况,3组经治疗后伴随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以寒凝血瘀型的月经后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八髎穴配伍三阴交特定穴位组合,应用局部温针联合内服中药的治疗方式,与普通针灸和单一内服中药相比较,观察前者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表明此治疗方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调节月经周期,能够全面的调节血清性激素各指标,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伴随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此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未有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治疗方案的参考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纵向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的有效性分析,后期可纳入其他证型患者,开展横向的多证型之间的对比分析,多角度评价本研究所应用治疗方法的疗效特点。通过本研究发现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此基础上开展作用机制的探索,为临床疗效的体现提供更加科学的循证医学资料。

梁伟衡(Leong Wai Hang)[10](2019)在《桂枝茯苓丸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调查及评估以桂枝茯苓丸加减组合方剂治疗聚合性座疮的临床应用情况,总结临床加味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用桂枝茯苓丸加减组合方剂治疗聚合性痤疮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搜索门诊病案,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聚合性痤疮患者,设计病例信息采集表,用于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皮损情度、中医症候、药物治疗情况等病例数据,使用Excel工作表进行数据录入、编码、数据库结构的编写修改、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与维护。利用SPSS 22.0进行数据的转入,生成数据库文件并锁定,备份供统计分析用。将得出数据结果分析,总结桂枝茯苓丸加减组合方剂在临床应用情况,分析其相关伴随症状,总结临床加味的用药规律。结果:1.在本调查中,本病发病年龄集中在12-25岁之间,男女间比例为1:1.02,这年龄层占总体的74.3%。26-35岁年龄层,患病率为总体的24%,以女性多见。大于35岁的年龄层中,占总体的1.70%,患病率最少的年龄群体。2.121例患者的皮损加重诱因内,睡眠不足占总体的一半以上,其所占比率为55.4%,随后依次为外用激素产品44.6%、饮食油腻14%、精神因素5.8%,最后为饮食辛辣3.3%,而月经前后为24.60%,属女性独有加重诱因。当中男女间饮食油腻和外用激素产品因素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不足、饮食辛辣、精神因素男女间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聚合性痤疮可同时随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这三种皮肤病,合并患病率依次为37.2%、12.4%、2.5%,聚合性痤疮男女患者间伴随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异(P值均<0.05)。而伴随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9)。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规则属女性独有疾病,其伴随聚合性痤疮的患病率依次为4.9%、13.1%。4.聚合性痤疮患者的中医伴随症状频率>10%的以眠差(63.6%)最高,依次为口渴多饮(43%)、面色暗(37.2%)、疲倦(27.3%)、纳差(18.2%)、下腹痛(14.9%)、烦躁易怒(12.4%)。舌质以暗红(67.8%)最高、其次为红(18.2%)。舌苔以白腻(44.6%)最多,随后依次为微黄(19.8%)、黄腻(11.6%)。脉象的以弦滑(65.3%)为最高、随后依次为弦细(15.7%)、弦(11.6%),月经情况为女性独有,以经量偏少(49.2%)为最高、随后依次为血块(42.6%)、痛经(34.4%)、月经后期(19.7%)、月经先后不定期(18%)、色暗红(18.0%)。5.桂枝茯苓丸加味出现频次>10%的以薏苡仁(66.9%)为最多、依次为连翘(50.4%)、浙贝母(33.1%)、牡蛎(33.1%)、泽泻(30.6%)、女贞子(29.8%)、白术(25.6%)、玄参(25.6%)、旱莲草(25.6%)、路路通(20.7%)、猫爪草(19%)、甘草(18.2%)、川芎(1 1.6%)。6.治疗前后4周皮损量化积分比较,治疗后平均值+标准差为1.91 ± 1.5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治疗后,121例患者中,痊愈10例(8.30%),显效78例(64.50%),有效27例(22.30%),无效5例(4.10%),加重1例(0.80%),总有效率95.04%。结论:1.经过临床调查总结发现,桂枝茯苓丸可针对于有以下伴随症状特征的聚合性痤疮患者人群:眠差、口渴多饮、面色暗、疲倦、纳差、下腹痛、烦躁易怒,脉象的有弦滑、弦细、弦,舌质有暗红、红,舌苔有白腻、微黄、黄腻,在女性月经情况方面,则有经量偏少、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色暗红、血块、痛经。2.临床上为应对兼症,会额外加味以使桂枝茯苓丸基础功效加强,常以利水消肿药、化痰散结药、清热解毒凉血药、补阴药、补气药、平抑肝阳/息风药、行气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理气药等药物为主要加味对象。当中薏苡仁、牡蛎、浙贝母、玄参在男性用药间占优势,而女贞子、旱莲草则在女性用药间占优势。3.桂枝茯苓丸加减组合方剂治疗主要适用于以血瘀痰凝为主要表现的聚合性痤疮临床应用。

二、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乔成林教授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肾囊肿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学对肾囊肿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2 温阳活血方方药分析
3 病案举隅
4结语

(2)桂枝茯苓丸合归肾汤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标准[3]
5 治疗结果
6 讨论

(3)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归芍药散方义分析
2 当归芍药散的妇科方证研究
3 当归芍药散药理作用
4 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4.1 痛经
    4.2 月经不调
    4.3 慢性盆腔炎
    4.4 多囊卵巢综合征
    4.5 卵巢早衰
    4.6卵巢囊肿
    4.7 妊娠腹痛
    4.8 其它
5 小结

(4)当归芍药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卵巢囊肿体积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5)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 西医研究概况
        一、西医学病因
        二、西医学诊断标准
        三、西医学治疗现状
    第二节 中医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病因
        二、中医学病机
        三、证型
        四、中医诊断标准
        五、中医学治疗现状
第二章 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一、制定检索策略
    二、文献检索
    三、献纳入排除标准
    四、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五、Meta分析方法
    六、评价结果
    七、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第三章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检索
    四、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五、统计分析与结果
第四章 讨论
    一、中医活血化瘀法Meta分析
    二、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的用药规律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通络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4 性激素指标比较
    2.5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7)《金匮要略》理血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一 古代文献对于“心、肝、脾”与“血”关系的论述
二 理血法的渊源
    (一)理血法的理论来源
    (二)后世医家对理血法的继承和发挥
        1.隋唐时期
        2.宋代、金元时期
        3.明清时期
        4.新中国成立后
三 理血法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一)《金匮要略》中理血法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1.病因病机
        2.治法
    (二)理血法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1.止血方剂
        2.化瘀方剂
四 《金匮要略》理血法代表方剂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
    (一)《金匮要略》理血法代表方剂的现代研究
        1.1 现代理论研究
        1.2 现代实验研究
    (二)《金匮要略》理血法代表方剂的临床应用
        2.1 遵其法
        2.2 用其方
本文创新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当归芍药散优化组成协同蒙药赤瓟子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慢性盆腔炎概况
    2.当归芍药散原方、优化组方及蒙药赤瓟子概况
    3.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概况
    4.慢性盆腔炎与IL-1β、IL-10、TNF-α
1.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子宫组织病理学观测
    2.2 血清IL-1β、IL-10、TNF-α水平检测
3.讨论
    3.1 中蒙医关于慢性盆腔炎疾病的认识
    3.2 当归芍药散优化协同方对子宫组织病理的影响
    3.3 当归芍药散优化协同方对炎症细胞因子的作用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语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9)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中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进展
        一、月经后期中医病名的认识
        二、月经后期与脏腑的关系
        三、月经后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四、现代医家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月经后期中医药治疗进展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月经后期的认识进展
        一、月经的生理及定义
        二、月经后期的机理和治疗进展
    第三节 当归芍药散的研究概况
        一、组方与配伍特点
        二、当归芍药散在妇科临床上的应用
        三、当归芍药散的药理研究
    小结
第二章 临床试验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脱落标准
        六、中止治疗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组别设置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四、疗效判定标准
        五、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治疗前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过程中各阶段的疗效分析
        三、治疗前后各组月经经期和月经周期变化情况
        四、治疗前后伴随症状积分变化结果
        五、治疗前后整体疗效结果
讨论
    一、本研究设计思路的分析
    二、中药处方及穴位选择的分析
    三、疗效评价相关指标的选择
    四、试验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论
创新性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10)桂枝茯苓丸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2.1 聚合性痤疮形成的病因病机
    1.3 痤疮的中医内治法
        1.3.1 辨证论治
        1.3.2 经验方剂治疗
        1.3.3 经典方剂治疗
    1.4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
        1.4.1 中药面膜
        1.4.2 耳穴贴压
        1.4.3 刺络放血疗法
        1.4.4 拔罐疗法
        1.4.5 毫火针针刺法
    1.5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1.5.1 定义
        1.5.2 流行病学
        1.5.3 痤疮病因及发病机制
        1.5.4 痤疮的加重因素
    1.6 痤疮的西医治疗进展
        1.6.1 外用药物治疗
        1.6.2 系统治疗药物
        1.6.3 物理治疗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研究方法
        2.5.1 研究方法
        2.5.2 病例来源
        2.5.3 疗效观察
    2.6 信息采集表的设计与执行
    2.7 统计学方法
        2.7.1 数据管理
        2.7.2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患者年龄段
        3.1.2 患者年龄段的性别分布
        3.1.3 患者文化程度分布
    3.2 治疗前症状资料分析
        3.2.1 聚合性痤疮患者的皮损发病部位的分布
        3.2.2 聚合性痤疮治疗前的皮损量化积分及其性别差异
        3.2.3 聚合性痤疮的加重诱因
        3.2.4 聚合性痤疮合并其他疾病的分布及男女间比较
        3.2.5 中医伴随症状的频率分布(按降序)
    3.3 治疗方案资料分析
        3.3.1 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的加味的频率分布(按降序)
10%的中药的性别差异'>3.3.2 桂枝茯苓丸加味出现频率>10%的中药的性别差异
        3.3.3 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的加味(按功效分布)
        3.3.4 以桂枝茯苓丸为基础的减味分布(按降序)
        3.3.5 桂枝茯苓丸外干扰项分布
    3.4 疗效分析
        3.4.1 治疗前后4周皮损症状量化积分比较
        3.4.2 治疗后总体疗效
第四部分 讨论与分析
    4.1 本病发病特点及加重因素分析
        4.1.1 年龄性别与发病的相关性
        4.1.2 聚合性痤疮加重因素
    4.2 皮损发病部位的分布与经络的相关性
    4.3 聚合性痤疮中合并病的分布
        4.3.1 脂溢性皮炎、马拉色菌毛囊炎与聚合性痤疮相关性
        4.3.2 激素依赖性皮炎与聚合性痤疮相关性
        4.3.3 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不规则与聚合性痤疮相关性
    4.4 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
        4.4.1 桂枝茯苓丸的认识
        4.4.2 桂枝茯苓丸的方药解析
        4.4.3 桂枝茯苓丸体质
        4.4.4 桂枝茯苓丸治疗聚合性痤疮的可行性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4.5.1 存在问题
        4.5.2 试验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乔成林教授运用温阳活血法治疗肾囊肿临证经验[J]. 李星瑶,赵延红,蔡子墨,叶冰玉,安鹏,张爱军,石兴民,吴喜利. 亚太传统医药, 2022(01)
  • [2]桂枝茯苓丸合归肾汤治疗卵巢囊肿临床观察[J]. 任艳丽,王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9)
  • [3]当归芍药散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J]. 蒋姗珊,庞俏燕,王亚静,黄宝特,游琛,邵昱玮,张亚萍. 中医药导报, 2020(08)
  • [4]当归芍药散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效果分析[J]. 王晓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2)
  • [5]近20年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文献研究[D]. 李青霖(Lee Ching Lam Jessica).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桂枝茯苓汤加减结合通络法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 李晓庆. 世界复合医学, 2019(06)
  • [7]《金匮要略》理血法的研究[D]. 赵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当归芍药散优化组成协同蒙药赤瓟子抗慢性盆腔炎的作用研究[D]. 刘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9]针药结合治疗寒凝血瘀型月经后期临床疗效观察[D]. 黄雅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桂枝茯苓丸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分析[D]. 梁伟衡(Leong Wai Ha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桂枝茯苓丸联合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8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