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木盆景的明天

中国花木盆景的明天

一、中国花木与盆景的明天(论文文献综述)

周航[1](2020)在《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是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地设置特色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如今优化课程体系的重要趋势。川派盆景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其知名度甚小。因而在其发源地所在区县的初级中学开展相应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在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方面,有着显着的优势和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在笔者所在初级中学开展以川派盆景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实践研究。首先,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理论,分析课程实施的可行性,并结合本地川派盆景资源和初中生物教学经验,设计课程纲要及课时学历案。然后,以本校七年级川派盆景校本课程选修班为实验对象,实施为期12周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教学实践。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以学历案为载体,采取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配合小组合作、探究性教学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同时,在七年级平行班中挑选一个没有人参加该课程的班级作为对照班,实施常规生物教学,进行对比研究。为了检测该课程实施的效果,在课程实施前后,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习兴趣进行了调查,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同时,统计了实验班学生生物学科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利用单样本t检验与全年级平均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实施该校本课程,能够显着提升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与技能、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的水平,以及生物学习兴趣;但在提升生物学科成绩方面效果不明显。说明在初中开设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实效性。本研究通过开发并实施川派盆景校本课程,提升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并有望在提升学生生物学科成绩上有所突破;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对川派盆景知识的了解,且开辟了传承川派盆景传统文化的新方式。也为本校及本地区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参考意见。其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也为常规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设计思路。

袁淑宁[2](2020)在《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插花中的体现》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对艺术插花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到艺术插花设计中,成为插花首要考虑的问题。概述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和艺术插花设计之间的关系,并详细阐述如何将传统文化应用到艺术插花设计之中。

邢云龙[3](2020)在《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代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传统由来已久,人们在培育、艺植、观赏与题咏花卉的过程中,与花卉结下了“深挚的友谊”并联结上“情感的共鸣”。有明一代,花卉园艺与园林活动兴起发展,游赏之风渐行、花卉文学书写繁盛,人们对于花卉的外在形象与内在意蕴有了更进一步地感知与了解,檃括继承并深化了以往的审美经验和体认能力,花卉植物的生活实用、审美观赏与文学艺术等价值在相应领域内重新得到了抉发利用和创新发展。本课题结合了历史时间(明代)和区域空间(北京)两个考量因素,从文学与文化层面出发,宽领域、多维度地综合考察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相关情况。第一章: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首先,明代前期花卉园艺的发展在经历元代沉寂之后有所承继与突破,明代中后期更是获得重大进展,具体表现在:花卉资源分布及区域性特征较为明显;花卉栽培技术的综合提高和花卉种类、品种的增加;花卉商品基地出现与市场贸易的兴起;园艺理论系统科学化并涌现大量花卉文献专着。其次,明代前期受政治环境约束和国家政策管控等因素的影响,社会风气和审美风尚相对保守,花卉园艺发展举步维艰。大概从明宪宗成化时期、明孝宗弘治时期以后,明初以来的这种淳朴保守的社会风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后,北京花卉游赏之风的直接影响,不仅促进了明代中后期北京花卉业的发展以及相应推动了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同时也浸染改变了其他一些社会习尚。第二章:花卉作为“媒介”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首先,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种种密切联系,具体而微地表现为人们热衷于种花、养花、插花、赏花、赐花、簪花、餐花、赠花、写花、咏花与绘花等,花卉兼具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属性而成为京师文人士大夫寄寓闲适生活、表达高雅情趣的重要载体。其次,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二者实则共同构成了花卉游赏“同质异构”关系的两部分。最后,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北京,围绕花卉植物进行的园艺园林活动、社会生活习尚和文化艺术领域等渐趋繁盛,正是这一地区文人士大夫的踵继活跃,从而促成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局面。第三章: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首先,明代北京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主要有木本花卉毛茛科的牡丹、草本花卉毛茛科的芍药、草本花卉菊科的菊花、木本花卉蔷薇科的杏花和梅花以及其他一些观花植物。其次,明代北京地区游赏活动的诸多案例及其背后具体的“游赏模式”,大致分为雅集结社赏花、岁时节令赏花、园林寺观赏花等三种形式。然后,通过对这些游赏活动的微观剔抉,可以大体窥见其场所分布和空间布局。最后,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相关特点,具体表现在: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第四章: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书写的实际典型案例,这也是本文的重要主体部分。首先,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主要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时期及其相关主要特点: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其次,蠡测整理出明代北京园林发展情况,结合各个园林的主要花卉景观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援引介绍,以期进一步重点探讨明代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再次,以明代北京为例来探讨瓶花与盆景鉴赏的时代风尚及其相关文学表现,纵向将其置于古代瓶花与盆景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而大致了解其发展脉络,横向考察北京地区瓶花与盆景的相关发展情况(乃至与其他地区进行综合比照),并以袁宏道《瓶史》的创作环境及其内容为中心,稽考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典型时代特征。最后,选取“玉堂文人群体”“茶陵派群体”和吴中士人等三个主要群体在京赏花赋诗为个案考察对象,对明代北京赏花活动及文学书写进行相应的细致微观考察,来解构京师世风及文化内涵下的馆阁翰苑与郎署及其文人士大夫文学传统,管窥赏花的不同场景及其游赏主体的多重身份结构和心态,“以点带面”揭示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与风尚以及相应的文学表现等,并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多维度意义。

沈超然[4](2019)在《《越中园亭记》与晚明绍兴园林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晚明时期,江南造园空前繁荣,不仅数量剧增,而且名园迭出,并出现了众多的造园匠师与相关着述。就地域而言,晚明江南园林的建设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其实,彼时造园兴盛者中还包括绍兴,据祁彪佳(1602-1645)《越中园亭记》(撰于崇祯年间)所载,晚明时期山阴、会稽两县(属绍兴府)的园林数量已达190余处之多,其中亦不乏一时名园,园林盛况空前。绍兴是明代浙东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中心,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与繁荣的城市生活为园林的兴起提供了物质条件,而文人结社与民众游观之风的盛行则对园林的营造提出了需求,故造园之事自然勃兴。然而,绍兴在明清易代之际,成为结客谈兵、抗清复明活动的重要据地,以及在清一代随着其经济、文化等区位优势的衰落,晚明绍兴园林的荒废已不可避免,故几乎无实物遗存至今。目前对明清江南园林的研究,因关注物质空间为导向,在地域上以园林遗存较多的苏州、扬州与杭州等地为主,现有对晚明绍兴园林研究的缺失,使得其在园林史上的地位与价值被低估。因此,本文以《越中园亭记》为基础,选取“晚明绍兴园林”为研究对象,主要使用园林史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与场地遗迹的实证性考察,试图了解、分析并总结晚明绍兴园林在城市、人物、观念与营造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揭示其价值。本文正文由五章组成。第二章是晚明绍兴造园的兴起与园志书写。主要是从晚明绍兴园林的两个“兴起”来展开:一个是园林营造的兴起,以及与之有关的自然、城市、社会与时代背景,另一个是园林书写的兴起,其中主要考察以《越中园亭记》为代表的绍兴城市园志。第三章是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的园林分布与造园家族。主要是对《记》中的客观信息进行整理与考证,包括位置与人物两个方面。第四章是《越中园亭记》中的晚明绍兴名园实例。选取若干晚明绍兴名园作个案研究,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其园主背景、历史沿革、景象布局与造园特征等多个方面。第五章是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园林的意匠特征。主要包括山石、理水、建筑与花木四个层面。第六章是以《越中园亭记》为基础看祁彪佳的园林观念。主要涉及祁彪佳的“园亭”概念、园记视角、园林理景审美,以及私园开放性的讨论与园林活动评判等五个方面。通过以上的研究,本文认为晚明绍兴园林无论是数量还是营造水平均代表了江南园林的较高水准,其造园意匠与园林观念,除具有江南园林之共性外,因受到本地自然与人文条件的影响,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自身的鲜明特征与多样性,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得出如下具体结论:首先,晚明绍兴园林的兴起发轫于隆庆至万历初年,至崇祯年间祁彪佳撰写《越中园亭记》时,园林发展已达空前极盛;其次,《记》中所载晚明绍兴园林的分布情况,在城内多集中于三山(龙山、蕺山、龟山)与城市东南一带,在城外多集中于常禧门外的南塘与稽山门外的炉峰、天柱一带;再次,《记》中所载晚明绍兴的造园人物,他们多来自于会稽陶氏、商氏,山阴张氏、祁氏、朱氏以及余姚吕氏等家族;此外,祁彪佳的“园亭”概念与今人有异,其园记视角包含了“以人重”与“以景胜”两个方面,并在理景审美过程中追求自然与空间变化,而时人对园林活动的评判与讨论亦呈现多样性;晚明绍兴造园的总体特征以自然得景为主、人工营造为辅,发展至明末则表现出对人工营造如叠山、建筑的重视与追求。

胡楠[5](2019)在《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考证及植物造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拥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以及八百余年的建都史,以历史时期园林发展为基础,在明清时期较为稳定的社会背景之下,皇家园林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清乾隆时期,皇家园林的规模与造园艺术水平均达到了鼎盛,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至高成就。充满了自然生趣的植物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北京地区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孕育下,北京皇家园林植物造景独具特征。本文对现有的北京皇家园林植物造景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与其他皇家园林要素研究成果相比,时间范畴对历史时期皇家园林植物造景的研究极少,空间范畴对皇家园林整个体系的植物造景研究几乎为空白,研究方法对历史典籍的挖掘略显薄弱,研究成果以图文相结合的有效表现形式尚待尝试。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索植物造景视角下的皇家园林研究体系,通过构建以历史典籍为依托的研究框架,来推进历史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本文以清代北京史志文献资料集《日下旧闻考》中被列入“国朝宫室”、“国朝苑囿”两卷中的15处皇家园林为研究对象。以周维权从园林基址选择和园林营造方式视角将中国传统园林分为人工山水园与天然山水园两类的研究结论为基础,认为皇家园林植物造景与此分类依据联系紧密,但该分类方式并不能概括全部研究对象的基址选择与营造方式特征,通过研究补充“内廷花园”这一类型,最终确立了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植物造景研究体系。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内容分析法与比较、归纳、演绎法,以大量的历史典籍资料为依托,首先研究了清代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的组织与管理,继而对清代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进行了完整的考证,并以考证研究为基础再次利用历史典籍对内廷花园、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的植物造景进行研究,以从内在与表象多个视角对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及植物造景形成全面的理解。本文共考证得出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228种次,包含72个科、145个属,并对植物种类考证结果按照研究对象的3种类型进行区分,包括内廷花园18种次,人工山水园99种次,天然山水园48种次。在此基础上,对内廷花园、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的植物造景方式进行研究,认为建筑格局控制下内廷花园具有“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植物造景特征,山水结构引导下人工山水园具有“相体势之自然,随基势之高下”的植物造景特征,自然基底承载下天然山水园具有“林薄之华滋,足天成而鲜人力”的植物造景特征。本文结合考据资料对内廷花园建福宫花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天然山水园静宜园的历史植物景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建福宫花园,考证得出乾隆时期、清代末期花园植物种类名录表,推测得出上述2个时期花园植物造景平面图,推测得出乾隆时期花园植物造景想象鸟瞰图。对畅春园,考证得出康熙至乾隆时期园林植物种类名录表,推测得出康熙至乾隆时期园林植物造景空间分布的平面图与鸟瞰图。对静宜园,考证得出乾隆时期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推测得出乾隆时期静宜园二十八景景点建设的植物种类与栽植配置的统计表及鸟瞰图。

王佳丽[6](2019)在《明清时期版画与园林着述中园林环境关系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明清版画代表了中国版画发展史上的最高成就,其中戏曲小说版画汇聚了明清版画的精粹。版画中关于园林环境的描绘为研究明清古典园林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造园之风在明中后期盛行且文风鼎盛,文人编撰了大量与园林有关的着述,各类园林文献的数量与质量都达到顶峰,明末清初也成为园林着述发展的黄金时期。版画与园林着述在明清时期同时进入其发展的鼎盛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园林的发展状况。本文在分析明清版画中花木、山石、水体和建筑等园林要素特点的基础上,将版画中的园林环境与明清代表性园林着述中的相关描写进行对比,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明清版画中最常见的花木为松柏、竹、柳;画家对园林花木的配植和生态习性有一定了解,版画中的花木配植方式与园林着述中的描写较为一致、可为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形式的研究提供新视角。2)山石常堆叠于花园内、厅堂前或水池中;以特置、群置为主;版画能够反映出明清时期的山石堆叠盛况。3)版画中多数园林临河而建或者引水入园,与造园家所主张的园林选址原则一致;且版画为“方池”在明代江南园林中的流行提供史料依据。4)版画中建筑以厅堂、房室、轩榭、楼阁等最为常见;版画中建筑的形式、位置与园林着述中的描写基本一致,园林着述也是版画绘制者在进行创作时的灵感来源与参考之一。5)版画展示了古典园林历史变迁中的丰富面貌,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园林着述中所主张的造园意境。为了弥补由于版画创作者缺少专业造园理论及版画的表现方式存在一定不足所带来的局限性,应结合造园专着对版画作品进行解读。版画体现了文人画家对园林艺术的理解,可作为了解园林历史原貌的文献补充。通过探究版画与园林着述中园林环境之关系,以期为明清版画和造园艺术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对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多角度认知。

刘启华,古丽[7](2014)在《第六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暨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成功举办》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4年9月18日,第六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暨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在沭阳国际花木城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沭阳县盆景协会主办,中国(沭阳)国际花木城·南北花木网协办,打破了以往单纯的学术讨论,集学术交流、大师表演、技能比赛、作品评奖等多种活动于一体,打造了一个全民参与的盆景盛宴。

贾俊丽[8](2012)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会展行业迅猛发展,会展经济时代进而来临。与此同时,花卉产业作为我国迅速崛起的新兴产业,在二十一世纪最有前途十大行业中排名第二,不仅花卉种植规模急剧扩大,形成了以福建、广东为主的观赏苗木主产区,以云南、上海为主的切花主产区,以浙江、江苏为主的切叶切枝主产区;而且,开始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拉动区域花卉产业发展的格局。花卉产业与会展业结合的各类园林展也方兴未艾,在我国国家级园林展中,以四年一次的花卉博览会为最盛。经过多年的发展,花博会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会展经济势头,吸引了众多城市申办,申博可谓炙手可热。同时,花博会又是一场巨额投入的展会,有必要对花博会展经济进行深入研究,以探求花博效益的最大化。现今,相关园林展展区与展园的规划设计研究繁多,花博会后可持续发展利用尚缺乏全面分析与探究,缺少相关的理论成果与体系。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的规划研究具有其时代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了文献查阅法、实地调研与案例分析法、理论归纳总结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在园林展、花博会概念的明确下对花博会辅展区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从相邻学科与相似研究对象--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的分析比较中完成对花博会辅展区概念内涵、特征、内容等的定性研究。同时对花博会相关概况,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发展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园林研究进行综述。其次,对第五、六、七届花博会从举办情况、选址、产业背景、经营管理、展后利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对三届花博会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探寻花博经济的规律,辅展区原型园区与雏形的出现形式和条件,辅展区与可持续花博会的关系。再次,从调研案例的结论中,明确花博会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在于辅展区体系,并分条阐述辅展区体系构建的要素分析,以此为出发点,融合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等旅游景区的相关理论,完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相关项目规划设计模式。最后,以笔者实际参与的实证项目案例作为分析与论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该体系和模式的相同或相似实践对象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参考,为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总体规划模式提供实践基础。

王娟[9](2008)在《湖南盆景特点、风格及盆景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湖南省盆景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点进行探讨,对湖南盆景形成自己清淡、雄浑的自然特色影响盆景艺术风格进行综合归纳总结。就其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湖南省的历史文化传统特点、地理风土人情、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时代风格特征和信息的发展对盆景艺术的影响。并对影响湖南盆景特点形成的内因,即本土盆景艺术家的文化艺术教育与修养、社会生活经历、个人爱好、创作个性和实践程度做出详尽深入的研究,同时对湖南盆景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下对当地所造成的生态影响进行综合梳理、分析。人们为了获得更多、更快、更好的经济效益,上山挖掘树桩(山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牺牲大环境的效益、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暂时的、个人的利益,造成了资源枯竭、水土流失、地球变暖等严重问题。古树桩的造型需要长期的自然养护,其形成必须具备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漫长的发展过程,因此对古树桩中的精品应组织专家加以评估,让专业人员精心保护。树桩盆景作为一种有限资源,应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我们必须对盆景生产的生态工程进行经济计量的预测,杜绝山采、发展盆景苗圃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所有从事盆景行业的人不断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湖南盆景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与统筹兼顾生态环境的和谐友好发展。要想让湖南盆景形成本地域独特的风格,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在制作上应该中小型化,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服务扶待,加快设施栽培和特色苗木盆景基地的建设,强化市场建设,并做大经营规模。湖南盆景分布不均,而盆景有特色的地区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完善的盆景管理制度,缺乏规定的盆景养护基地,生产基地,销售基地;盆景市场管理零烂,盆景市场有待开发;盆景创作中存在挖桩、滥伐、浪费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不良行为。要提高湖南的盆景制作水平,必须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走树石结合、组合多变,让湖南盆景在中华盆景艺术之林独树一帜,走出自己的道路。在盆景爱好者中树立正确选桩,破坏生境可耻的观念,让盆景艺术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

龚月[10](2006)在《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国内外农业经济发展经验来看,花卉是一项比较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的优势产业。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花卉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逐步显现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花卉产区之一。从近两年统计数据来看,浙江花卉产业无论面积、产量还是效益都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和国内其他行业类似,浙江花卉在经历了发展初期的高速扩张,正面临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压力。产业的停滞起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更是自身定位不明确,跟不上的产业发展步调所带来的必然后果。 本研究结合浙江省农业厅调研课题“浙江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通过走访我省杭州、宁波、嘉兴、绍兴、金华等十一个地市,选择花卉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进行深入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调查和省内外花卉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一、整理分析三个方面的统计数据,一是详细分析2000-2004年全国花卉产销总体情况;二是对比分析2004年全国各省花卉种植面积、种植结构、销售统计情况;三是重点分析近五年来的浙江花卉产业主要统计数据的变化走势,初步总结了浙江花卉的发展形势与特点。 二、结合省农业厅花卉产业调研的契机,走访我省十一个地市,选择了花卉产业基础较好或者产业发展富有特色的二十余个县市进行深入调查。对浙江花卉业的生产现状、流通渠道、科技创新、经营成本、融资渠道、人才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扶持政策做出全面的调查分析,详细阐述了浙江花卉业在产业基础、发展环境、产区布局、产品类型、科技创新、流通领域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品种结构、生产水平、生产成本、服务体系、融资与保险渠道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以花木经纪人、花卉合作社、花卉市场、花卉出口等问题为典型案例阐述了浙江花卉业最具特色的优势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四、在深入地进行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后,围绕着加强浙江花卉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主题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加强科技投入、完善市场流通体系、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完善花卉用地规划、加大产业扶持政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二、中国花木与盆景的明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花木与盆景的明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课程相关理论研究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及过程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过程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生物科学素养调查前后测结果分析
    3.2 学习兴趣调查前后测结果分析
    3.3 考试成绩结果分析
    3.4 川派盆景知识了解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讨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插花中的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传统文化在花文化中的影响
2 艺术插花的特点
    2.1 自然之“真”
    2.2 人文之“善”
    2.3 艺术之“美”
    2.4“圣”洁之尊
3 艺术插花中色彩的应用
4 运用意境表明插花主题

(3)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写作缘起和学术意义
    第二节 学术回顾及研究现状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特色
第一章 明代的花卉园艺与游赏之风
    第一节 明代花卉园艺的发展进程与特点
    第二节 审美风气嬗变与游赏之风的兴起
        一、明代前期社会审美风尚相对保守及其时代文化背景
        二、明代中后期审美风尚的骤变和北京游赏之风的兴起
    第三节 北京花卉园艺及游赏之风的影响
第二章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生活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一、种花、养花、插花与赏花
        二、赐花、簪花、餐花与赠花
        三、写花、绘花与咏花
    第二节 明代北京文人的“恋花情结”与爱花原因
    第三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书写的繁盛状况及其代表意义
第三章 明代北京的观花植物资源及其游赏活动
    第一节 明代北京主要用于观赏和美化的花卉
        一、国花长作野蔬看:牡丹
        二、百千新艳一时开:芍药
        三、秋林无日不黄花:菊花
        四、红杏株株间绿杨:杏花
        五、暗香浮室胜芝兰:梅花
        六、花开花落如红雪:其他
    第二节 明代北京主要的花卉游赏活动
        一、雅集结社赏花
        二、岁时节令赏花
        三、园林寺观赏花
    第三节 游赏活动的场所分布及空间布局
    第四节 明代北京观花植物资源与游赏活动的特点
        一、观花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种类多样
        二、游赏主体广泛且游赏活动场所集中
        三、游赏活动及其季节性特征较为显着
第四章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及其文学创作
    第一节 明代北京文人游赏花卉的阶段规律和主要特点
        一、前期:洪武至天顺时期——政治范畴赏花赋诗空间
        二、后期:成化时期及以后——私人生活赏花题咏范围
    第二节 花卉与明代北京园林景观及文人创作
        一、明代北京园林中的花卉介绍
        二、北京园林中文人的赏花交游及文学创作
    第三节 明代北京赏花风尚特征及文学书写的时代表现
        一、明以前瓶花与盆景鉴赏风尚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状况
        二、明代北京瓶花与盆景观赏及文学创作的繁荣
        三、明代北京瓶花鉴赏风尚的时代特征——以袁宏道《瓶史》为中心
    第四节 明代北京花卉文学创作个案研究
        一、“茶陵派群体”赏花唱和及其政治与文学意义
        二、吴中士人在京赏花赋诗的精神归向和文学旨意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瓶史》在明代刊刻流传及东传日本的“环流”影响
    附录二 :明代“玉堂赏花”诗、词唱和辑录
    附录三 :明代花卉文献(谱录类)汇总及叙录提要
征引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4)《越中园亭记》与晚明绍兴园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与范围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范围
    1.2. 文献材料与研究回顾
        1.2.1. 文献材料
        1.2.2. 研究回顾
    1.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框架
2. 晚明绍兴造园的兴起与园志书写
    2.1. 晚明绍兴造园的兴起
    2.2. 晚明绍兴造园兴起的背景
        2.2.1. 自然地理环境
        2.2.2. 城市空间格局
        2.2.3. 结社与游观风尚
        2.2.4. 晚明江南造园风潮
    2.3. 晚明绍兴城市园志的勃兴
    2.4. 《越中园亭记》的书写
        2.4.1. 现存版本
        2.4.2. 成书过程
        2.4.3. 条目内容
        2.4.4. 着录方式
    2.5. 本章小结
3. 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的园林分布与造园家族
    3.1. 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的园林分布
        3.1.1. 城内园林定位之地名考录
        3.1.2. 城外园林定位之地名考录
        3.1.3. 小结:晚明绍兴园林的空间分布
    3.2. 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的造园家族
        3.2.1. 核心家族
        3.2.2. 其他家族及成员
        3.2.3. 小结:晚明绍兴园林与家族
    3.3. 本章小结
4. 《越中园亭记》中的晚明绍兴名园实例
    4.1. 祁彪佳寓山园
        4.1.1. 定位
        4.1.2. 规模
        4.1.3. 历史沿革
        4.1.4. 景象布局
        4.1.5. 造园者
        4.1.6. 造园费用
        4.1.7. 小结
    4.2. 城内名园考略
        4.2.1. 息柯亭
        4.2.2. 山水园
        4.2.3. 万玉山房
        4.2.4. 樛木园
        4.2.5. 蒹葭园
        4.2.6. 东武山房
        4.2.7. 淇园
        4.2.8. 荺芝亭
        4.2.9. 附:乐志园
    4.3. 城外名园考略
        4.3.1. 镜波馆
        4.3.2. 镜漪园
        4.3.3. 密园
        4.3.4. 护生庵
        4.3.5. 远曙斋
        4.3.6. 烟萝洞
        4.3.7. 青棘园
        4.3.8. 畅鹤园
        4.3.9. 附:众乐园
5. 从《越中园亭记》看晚明绍兴园林的意匠特征
    5.1. 山石
        5.1.1. 石宕
        5.1.2. 石峰
        5.1.3. 土山
        5.1.4. 累石
    5.2. 理水
        5.2.1. 曲水
        5.2.2. 方池
        5.2.3. 瀑布
    5.3. 建筑
        5.3.1. 建筑以远眺得景为佳
        5.3.2. 以堂为组景中心的建筑布局
        5.3.3. 建筑营造对风水的关注
    5.4. 花木
        5.4.1. 曾益《名园赋》
        5.4.2. 花匠:金乳生
    5.5. 本章小结
6. 以《越中园亭记》为基础看祁彪佳的园林观念
    6.1. 祁彪佳的“园亭”概念
    6.2. 《记》中的园林记录视角
        6.2.1. 园以人重而记
        6.2.2. 园以景胜而记
    6.3. 《记》中的园林理景审美
        6.3.1. 相地自然,补之以人工
        6.3.2. 空间追求:旷远与幽邃之间
    6.4. 私家园林开放性的讨论
        6.4.1. 陶奭龄的“智者”论
        6.4.2. 祁彪佳的“适然”观
    6.5. 时人对园林活动的评判
        6.5.1. 家族内对久困科场而造园的默许与支持
        6.5.2. 社会对致仕归乡后园居生活的认可与赞赏
        6.5.3. 陶奭龄对“士子造精舍以读书”的批判
        6.5.4. “园癖”的彰显与对沉溺园林的劝阻及批判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考证及植物造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中国皇家园林的综合研究
        1.2.2. 植物景观相关认识与概述的研究
        1.2.3. 有关园林园艺古籍文献的研究
        1.2.4. 皇家园林植物的专项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探索植物造景视角下的皇家园林研究体系
        1.3.2. 构建以史料为依据的植物种类及造景研究框架
        1.3.3. 推进历史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
    1.4. 研究对象及内容
        1.4.1. 北京皇家园林
        1.4.2. 园林植物
        1.4.3. 植物造景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田野调查法
        1.5.3. 内容分析法
        1.5.4. 比较、归纳、演绎法
    1.6. 研究框架
    附:几点说明
2. 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的组织与管理
    2.1. 负责机构与人员设置
        2.1.1. 内府衙门
        2.1.2. 内务府及七司三院
        2.1.3. 大臣及官员
        2.1.4. 园头及园户
    2.2. 规划与设计
        2.2.1. 相地选址,因地制宜
        2.2.2. 呈进图样,比对修正
    2.3. 栽植与引种
        2.3.1. 采买进办,上报奏销
        2.3.2. 栽种培植,进御安设
        2.3.3. 他地搜求,拣选移栽
        2.3.4. 异地进贡,养种试看
    2.4. 看管与养护
        2.4.1. 收培树根,浇灌薅草
        2.4.2. 芟锯刨伐,收贮回用
        2.4.3. 看管惩处,回干补栽
3. 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考证
    3.1. 古树活本类的考证与梳理
        3.1.1. 北京市古树名木普查
        3.1.2. 皇家园林古树活本调查
    3.2. 则例类的考证与梳理
        3.2.1. 花果树木价值则例
        3.2.2. 工程则例与现行则例
    3.3. 图档类的考证与梳理
        3.3.1. 样式雷图档
        3.3.2. 修书处与画院处图档
        3.3.3. 历史图像
    3.4. 文档类的考证与梳理
        3.4.1. 样式雷文档
        3.4.2. 奏折、奏销类文档
        3.4.3. 造办处文档
        3.4.4. 其他类文档
    3.5. 御制诗文类的考证与梳理
        3.5.1. 植物直接咏诵类诗文
        3.5.2. 景点风貌描述类诗文
        3.5.3. 节事活动记叙类诗文
    3.6. 地方志类的考证与梳理
        3.6.1. 历史地理着作
        3.6.2. 赐游见闻记述
    3.7. 园林植物种类考证结果
        3.7.1. 北京皇家园林植物名录表
        3.7.2. 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类型
    3.8. 本章小结
        3.8.1. 植物种类的文献名称梳理
        3.8.2. 植物种类的学名考证
4.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的植物造景
    4.1.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
    4.2. 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研究依据
        4.2.1. 古树活本
        4.2.2. 图档
        4.2.3. 御制诗文
    4.3. 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研究层次
    4.4. 内廷花园的植物种类
        4.4.1. 培土栽植的植物种类
        4.4.2. 盆盎安摆的植物种类
    4.5. 内廷花园植物的种植位置
        4.5.1. 庭除槛畔,森绿映庭
        4.5.2. 珍石奇峰,素云扶枝
        4.5.3. 玉砌雕台,嘉木昭苏
    4.6. 内廷花园植物与园林要素的结合
        4.6.1. 植物与建筑
        4.6.2. 植物与道路
        4.6.3. 植物与山石
        4.6.4. 植物与植物
    4.7. 建福宫花园及其植物造景
        4.7.1. 从乾西五所至建福宫花园
        4.7.2. 乾隆时期的植物造景
        4.7.3. 清代末期的植物造景
    4.8. 本章小结——建筑格局控制下的植物造景
        4.8.1. 内廷花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4.8.2. 建福宫花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5. 北京皇家园林人工山水园的植物造景
    5.1. 北京皇家园林人工山水园
    5.2. 人工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依据
        5.2.1. 古树活本
        5.2.2. 则例、图档与文档
        5.2.3. 御制诗文
    5.3. 人工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层次
    5.4. 人工山水园的植物种类
        5.4.1. 四序清游的植物种类
        5.4.2. 圃地杂莳的植物种类
    5.5. 人工山水园植物的空间分布
        5.5.1. 翠峦峻峙,杂树参天
        5.5.2. 夹岸夭灼,菰蒲映荷
        5.5.3. 堤柳丛翠,团阴障暑
        5.5.4. 深院松槐,梧竹致清
        5.5.5. 田庐蔬圃,稼穑知艰
    5.6. 畅春园及其植物造景
        5.6.1. 从清华园至畅春园
        5.6.2. 原址清华园的植物造景
        5.6.3. 康熙至乾隆时期的植物造景
    5.7. 本章小结——山水结构引导下的植物造景
        5.7.1. 人工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5.7.2. 畅春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6. 北京皇家园林天然山水园的植物造景
    6.1. 北京皇家园林天然山水园
    6.2. 天然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依据
        6.2.1. 古树活本
        6.2.2. 则例、图档
        6.2.3. 御制诗文与地方志
        6.2.4. 测绘调查
    6.3. 天然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层次
    6.4. 天然山水园的植物种类
        6.4.1. 自然基底的植物种类
        6.4.2. 景点建设的植物种类
    6.5. 天然山水园植物的内外借资
        6.5.1. 林荫苍蔚,莲映青峰
        6.5.2. 芙藻摇曳,泉引稻畦
    6.6. 静宜园及其植物造景
        6.6.1. 从香山行宫至静宜园
        6.6.2. 乾隆时期的植物造景
    6.7. 本章小结——自然基底承载下的植物造景
        6.7.1. 天然山水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6.7.2. 静宜园植物造景的研究
7. 结语
    7.1. 结论
        7.1.1. 由始而终、严谨完备的组织管理体系
        7.1.2. 随基就势、因地制宜的植物种类选择
        7.1.3. 人工天然、图底相适的植物造景形式
    7.2. 创新点
    7.3. 余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中国传统园林园艺着作及植物造景理论统计
附录B 北京皇家园林植物景观相关的御制诗文统计
附录C 北京皇家园林内廷花园的古树活本统计
图表目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6)明清时期版画与园林着述中园林环境关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1.1 明清版画
        1.1.2 明清园林着述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研究进展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明清版画中的花木
    2.1 版画中的花木种类
    2.2 版画中的花木配植方式与园林着述的对比
    2.3 小结
第三章 明清版画中的山石
    3.1 版画中的山石堆叠位置及配置方式
    3.2 版画中的山石堆叠方式与园林着述的对比
    3.3 小结
第四章 明清版画中的水体
    4.1 版画中水体的形态及水景配置方式
    4.2 版画中水体的特点与园林着述的对比
    4.3 小结
第五章 明清版画中的建筑
    5.1 版画中的建筑形式及配置方式
    5.2 版画中建筑的特点与园林着述的对比
    5.3 小结
第六章 明清版画与园林环境之关系
    6.1 版画中园林场景举例分析
    6.2 明清版画与园林着述中园林环境的异同及原因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1.1.2 会展经济的出现
        1.1.3 花博会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的亟需
    1.2 相关概念
        1.2.1 园林展与中国花卉博览会
        1.2.2 花博会辅展区概念的界定
    1.3 花博会辅展区的定性研究
        1.3.1 风景区与辅展区
        1.3.2 农业园区与辅展区
        1.3.3 主题公园与辅展区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
    1.7 预期结果和论文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风景区基础理论
        2.1.2 农业园区主要理论
        2.1.3 主题公园相关理论
    2.2 花博会相关综述
        2.2.1 花卉博览会与其他园林展的辨析
        2.2.2 历届花博会的举办情况
        2.2.3 花博会的发展和存在问题
        2.2.4 花博会经济效应
        2.2.5 花卉博览会的研究情况
    2.3 风景区、农业园区、主题公园领域发展概况
        2.3.1 风景区发展现状
        2.3.2 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2.3.3 主题园区发展现状
    2.4 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研究
        2.4.1 国内关于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2.4.2 国外关于园林展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第三章 相关案例调研与分析
    3.1 第五届陈村花博会
        3.1.1 第五届花博会概述
        3.1.2 调研分析
        3.1.3 小结
    3.2 第六届温江花博会
        3.2.1 第六届花博会概述
        3.2.2 调研分析
        3.2.3 小结
    3.3 第七届顺义、青州花博会
        3.3.1 第七届花博会概述
        3.3.2 调研分析
        3.3.3 小结
    3.4 对比与研究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模式研究
    4.1 辅展区体系是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承载体
    4.2 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的条件要素分析
        4.2.1 区位优势
        4.2.2 经济实力
        4.2.3 产业支撑
        4.2.4 资源优势
        4.2.5 政府政策支撑
    4.3 基于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辅展区体系构建
        4.3.1 构建原则和目标
        4.3.2 构建思路
        4.3.3 配套花博功能体系
        4.3.4 构建景区空间体系
        4.3.5 完善花卉产业体系
        4.3.6 重构景观文化体系
        4.3.7 建立博览旅游体系
        4.3.8 择优管理运营模式
        4.3.9 辅展区体系构建流程
    4.4 基于可持续发展花博会的辅展区规划设计模式
        4.4.1 系列花木园区
        4.4.2 游览景观道路
        4.4.3 系列花木主题文化展园
    4.5 小结
第五章 实证案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常州武进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
    5.1 第八届花博会相关概况
        5.1.1 第八届花博会概况
        5.1.2 第八届花博会理念与思路规划解读
        5.1.3 第八届花博会主展区规划
    5.2 第八届花博会构建辅展区体系的优势因素
        5.2.1 区位交通优势
        5.2.2 花木产业背景优势
        5.2.3 现有花木旅游资源优势
        5.2.4 花博会主展区功能补充基底优势
        5.2.5 经济实力优势
        5.2.6 政府的大力支持
    5.3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的构建
        5.3.1 构建目标与定位
        5.3.2 构建原则
        5.3.3 构建思路
        5.3.4 功能配备体系
        5.3.5 构建景区空间体系
        5.3.6 花卉产业体系
        5.3.7 博览旅游体系
        5.3.8 景观文化体系
        5.3.9 管理运营模式
    5.4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规划设计
        5.4.1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规划设计内容
        5.4.2 面——花卉产业整体层面
        5.4.3 块——一场七园的园场体系
        5.4.4 线——游览景观道路
        5.4.5 点——系列花木主题文化展园
    5.5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构建完成的意义
        5.5.1 第八届花博会对常州和武进发展的作用
        5.5.2 第八届花博会辅展区体系的地位与作用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论文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湖南盆景特点、风格及盆景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内容
        1.2.1 相关概念
        1.2.2 湖南盆景特点、风格形成原因
        1.2.3 湖南盆景特点、风格
        1.2.4 湖南盆景与生态关系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总结湖南盆景自己的特色
        1.3.2 积极开拓盆景发展创新之路
        1.3.3 树立健康、持续的盆景创作观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盆景发展现状
        1.4.2 国内盆景发展现状
        1.4.3 湖南盆景发展现状
    1.5 研究不足
2 形成湖南盆景的特点、风格的因素
    2.1 影响盆景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
        2.1.1 湖南省历史文化
        2.1.2 地方人文地理
        2.1.3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2.1.4 时代艺术风尚
        2.1.5 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2 影响盆景艺术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因素
        2.2.1 文化艺术教育与修养
        2.2.2 社会生活经历
        2.2.3 个人爱好
        2.2.4 创作个性
        2.2.5 创作实践程度
3、湖南盆景形成的特点及风格概述
    3.1 湖南盆景特点
    3.2 湖南盆景风格
        3.2.1 湖南盆景造型特色
        3.2.2 湖南盆景创作技法
        3.2.3 湖南盆景布局原则
        3.2.4 湖南盆景存在的不足
    3.3 湖南盆景如何形成独特的风格
        3.3.1 必须加强盆景理论的学习
        3.3.2 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3.3 要尊重艺术规律
        3.3.4 要积极推动盆景艺术创新
    3.4 打造特色湖南盆景的建议
        3.4.1 实施品牌战略,强化市场建设
        3.4.2 做大经营规模
        3.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欣赏者水平
        3.4.4 强化市场建设
        3.4.5 政府引导扶持
4 湖南盆景发展与生态问题的探讨
    4.1 湖南盆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 盆景发展的社会环境不完全成熟
        4.1.2 盆景艺术创作群体的素质有待提高
        4.1.3 盆景资源的采集方法制约了可持续发展
        4.1.4 盆景制作造成了生态危害
    4.2 盆景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4.2.1 盆景制作与生态关系
        4.2.2 盆景养护管理与生态关系
        4.2.3 盆景的经济效益与生态关系
    4.3 改善生态环境的几点建议
        4.3.1 加快设施栽培和特色苗木盆景基地的建设
        4.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3.3 树立保护生态正确观念
5 结论
    5.1 湖南盆景特点、风格
    5.2 湖南盆景发展现状
    5.3 湖南盆景发展与生态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国内外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1 国外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1.1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1.1.1 花卉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1.1.2 花卉贸易日趋自由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1.1.3 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
        1.1.4 花卉品种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及品种多样性发展
        1.2 荷兰花卉业现状
        1.2.1 荷兰花卉业发展概况
        1.2.2 荷兰观赏苗木产销基本情况
        1.2.3 荷兰花卉产业经验综述
        1.3 美国花卉业现状
        1.4 日本花卉业现状
        1.5 哥伦比亚等拉美新兴花卉生产国现状
        1.6 亚洲其他花卉产区现状
        1.6.1 泰国花卉业现状
        1.6.2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花卉业现状
        1.6.3 韩国花卉业现状
        1.6.4 印度花卉业现状
    2 国内各省花卉产业进展综述
        2.1 云南省花卉业现状
        2.2 江苏省花卉业现状
        2.3 广东省花卉业现状
        2.4 上海市花卉业现状
        2.5 河南省花卉产业现状
        2.6 山东省花卉产业现状
        2.7 福建省花卉业现状
        2.8 其他省份花卉业现状
        2.9 台湾花卉业现状
第二章 全国花卉产销统计分析
    1 2000-2004全国花卉产业结构与产销总体情况分析
        1.1 主要数据快速增长,销售额增长率低于面积增长率
        1.2 花卉市场新建不多,花卉企业数量有新变化
        1.3 观赏苗木生产屡创新高,单位面积效益逐年下降
        1.4 盆栽植物增幅较大,但面临巨大压力
        1.5 切花切叶,食药用、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的出口形势有喜有忧
    2 2004年各省花卉主要产销数据对比分析
        2.1 总体情况
        2.2 种植结构和销售结构分析
        2.2.1 2004年全国主要花卉产区种植结构比较(以浙、粤、苏、豫、鲁、滇为例)
        2.2.2 2004年全国主要花卉产区销售结构比较(以浙、粤、苏、豫、鲁、滇为例)
        2.2.3 主要花卉产品销售额的各省分布情况
    3 浙江花卉产业统计数据分析
        3.1 2005年浙江花卉产业统计数据
        3.2 从统计数字中看浙江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与特点
        3.2.1 总体情况稳中有升,开始理性回归
        3.2.2 总体效益基本与上年持平
        3.2.3 出口创汇大幅上升
        3.2.4 生产格局基本保持不变
第三章 浙江省花卉产业现状调查
    1 浙江省花卉产业现状
        1.1 浙江花卉产业历史回顾
        1.2 浙江花卉产业发展特色及竞争优势
        1.2.1 不断开拓进取,优势地位显着
        1.2.2 发展环境优越,产区特色鲜明
        1.2.3 产品种类丰富,精品意识突出
        1.2.4 科技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1.2.5 创新经营模式,流通日渐成熟
    2 浙江花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增长速度快,品种结构调整滞后
        2.1.1 观赏苗木方面
        2.1.2 鲜花方面
        2.1.3 出口方面
        2.2 生产水平仍待提高
        2.2.1 生产基础不高,科学研究落后
        2.2.2 创新能力不高,育种基础薄弱
        2.2.3 专业人才短缺、流动性大
        2.2.4 生产者对业务不够精通
        2.3 运输成本高,劳动力短缺,土地矛盾日益突出
        2.3.1 运输成本高
        2.3.2 劳动力短缺、土地价格高
        2.3.3 土地流转困难
        2.4 信息渠道不畅,服务体系滞后
        2.5 融资渠道窄,花卉保险施行难
第四章 对浙江花卉业若干现象的分析
    1 关于浙江花木经纪人现象的探讨
        1.1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产生于发展
        1.1.1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产生
        1.1.2 花木经纪人的定性
        1.1.3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规模
        1.1.4 孙妙夫的经纪人之路
        1.2 国外花木经纪人形式和特点
        1.3 浙江花木经纪人的前景展望
        1.3.1 生产者减少对经纪人信息的依赖性
        1.3.2 职业经纪人日渐规范,专业销售商越来越多
        1.3.3 合作组织、协会、花木市场将发挥经纪作用
    2 关于浙江花卉合作社模式的探讨
        2.1 对海宁康艺鲜切花专业合作社的调查
        2.1.1 生产大户带动周边小户,联合发展
        2.1.2 康艺品牌全面带动海宁花卉业
        2.1.3 与云南、凌源等地花卉合作社的不同之处
        2.1.4 最深的印象——政府扶持起到很大的作用
        2.1.5 最大的问题——销售渠道无法统一
        2.2 对浙江花卉合作社的现状分析
        2.2.1 花卉合作社还处于初级阶段
        2.2.2 合作社的发展不能全靠政府扶持
        2.2.3 应该发展专业化、特色化经营的花卉合作社
    3 关于浙江花卉交易市场建设的探讨
        3.1 花卉市场类型
        3.2 消费型市场
        3.2.1 总体情况
        3.2.2 存在的问题
        3.3 产地型市场
        3.3.1 总体情况
        3.3.2 浙江产地型花卉市场出现经营问题的原因
        3.4 对花卉市场的前景展望
        3.4.1 对发展消费型花卉市场的建议
        3.4.2 对发展产地型花卉市场的建议
    4 关于发展浙江花卉出口的探讨
        4.1 我国花卉产品进出口情况
        4.2 浙江花卉出口情况
        4.3 浙江花卉出口存在的问题
        4.3.1 小农生产为主,产品商品率低,缺乏商业意识
        4.3.2 出口产品种类单一,缺乏稳定的出口渠道
        4.3.3 相关管理办法有待完善
        4.3.4 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4.3.5 资源掠夺型,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4.4 浙江花卉出口的优势
        4.4.1 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
        4.4.2 花卉生产历史悠久,经营有道
        4.4.3 出口数量少,潜力仍然很大
        4.4.4 优秀花卉企业数量多,是出口市场上的主力军
        4.5 浙江花卉出口的发展思路
    5 关于科学统计花卉产业的探讨
        5.1 花卉产业统计现状分析
        5.1.1 花卉产业的基本国情不利于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5.1.2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不清,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5.1.3 调查方法不完善,表格设计不科学
        5.1.4 基层统计工作力量薄弱,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5.1.5 统计数据发布渠道不畅通,利用效能低
        5.2 科学统计花卉产业的几条对策
        5.2.1 立足国情,与国际惯例接轨,完善现行的花卉统计指标体系
        5.2.2 理顺花卉行业管理体制,避免重复调查
        5.2.3 完善调查方法,提高调查效率
        5.2.4 以量化方式对花卉统计数据进行评估分析
        5.2.5 明确统计信息发布时间,拓宽统计信息发布渠道
第五章 对提高浙江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若干建议
    1 降低苗木比重,优化品种结构,建立稳定的产业结构体系
        1.1 观赏苗木方面
        1.2 鲜花方面
        1.3 盆景方面
        1.4 园艺资材方面
    2 重视资源开发,加强科技投入
        2.1 重视地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2 继续引进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
        2.3 加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培育,提高花卉企业的科研能力
        2.4 实施花卉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花卉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
        2.5 加强花卉专业队伍建设,制定重点科研攻关计划
    3 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促进产业高效发展
        3.1 进一步培育花卉消费市场
        3.2 推动花木经纪人健康发展
        3.3 完善花卉物流体系,尽快开通花卉绿色通道
    4 建立网络信息平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
        4.1 尽快完善花卉信息网络体系
        4.2 加强技术指导和职业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
    5 做好花卉用地规划,突破土地瓶颈制约
        5.1 实施“走出去”战略
        5.2 规范花卉项目用地审批,从宏观上考虑花卉设施用地规划
        5.3 探索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6 加大对花卉产业的政策扶持,疏通融资和保险渠道
        6.1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6.2 建立支农信贷机制,疏通融资渠道
        6.3 积极引入保险机制,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作者自传
致谢

四、中国花木与盆景的明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川派盆景校本课程实践研究[D]. 周航. 西南大学, 2020(01)
  • [2]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插花中的体现[J]. 袁淑宁. 现代园艺, 2020(05)
  • [3]明代北京花卉游赏及文学书写研究[D]. 邢云龙.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越中园亭记》与晚明绍兴园林研究[D]. 沈超然.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5]北京皇家园林植物种类考证及植物造景研究[D]. 胡楠.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
  • [6]明清时期版画与园林着述中园林环境关系探究[D]. 王佳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8)
  • [7]第六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暨精品盆景(沭阳)邀请展成功举办[J]. 刘启华,古丽. 花木盆景(盆景赏石), 2014(10)
  • [8]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体系构建与规划设计研究 ——以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辅展区为例[D]. 贾俊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9]湖南盆景特点、风格及盆景发展过程中生态问题的探讨[D]. 王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02)
  • [10]浙江花卉产业现状调查与加强产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探讨[D]. 龚月. 浙江大学, 2006(09)

标签:;  ;  ;  ;  ;  

中国花木盆景的明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