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 A/D转换接口的制作

一种PC A/D转换接口的制作

一、一种PC机A/D转换接口的制作(论文文献综述)

岳宇航[1](2021)在《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现如今,物联网技术将世界变成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嵌入式设备与物联网的结合成为了嵌入式技术发展的真正未来。天然气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在国内呈现需求日益旺盛的态势。而天然气的开发环境恶劣,天然气井控制器的应用就为天然气开采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以进口CPU为主,国产龙芯CPU的发展为我国摆脱技术依赖提供了新的支持。基于此,本课题开发了一款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通过对天然气井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天然气井场仪表数据采集和设备的控制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方案。该控制器以Loongson 1B CPU作为主控制器,操作系统为开源的Linux操作系统,各电路模块的芯片尽量选用国产芯片,以达到气井控制器的国产最大化。该气井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包括Loongson 1B核心板和底板设计。底板设计包括:3个外围电路设计:电源电路、RTC电路、EEPROM存储电路;2个本体I/O端口设计:AI电路、TTS语音输出电路;4个本体通信端口模块设计:RS232电路、RS485电路、华为2/3/4G通信电路、以太网电路。软件设计中完成了驱动设计以及应用程序设计。通过功能测试,验证了该国产气井控制器的设计可行性,完成了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

吴翠[2](2021)在《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在农产品安全检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基于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的系统普遍以实验室应用为主,存在检测耗时、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不宜用于现场检测,严重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针对快速双温PCR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数字核酸扩增技术,研究开发了基于这三种新型技术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便携式系统,以两种典型的农产品病原体(大肠杆菌和柑橘黄龙病菌)为检测对象,实现目标物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了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快速定性分析,研制了一套快速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包括一台快速双温核酸扩增装置和一台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构建了单一电机驱动的摇杆式双温区自动切换装置实现核酸的快速扩增,使得每个PCR循环中待测样品在双温区之间的转移时间小于1 s。针对形态各异的商业化PCR扩增样品容器,设计了适用于常规0.2 m L PCR管、罗氏玻璃毛细管和柔性毛细管的样品固定盘,提高了双温PCR可视化检测系统的通用性。以0.2 m L PCR管和罗氏玻璃毛细管为例,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评估了这两种样品容器在高速运动下的快速热传导效果,选用具有良好导热性的罗氏玻璃毛细管作为后续实验样品容器,其管内试剂最大升降温速率可达30℃/s。研究开发了一个便携式温控荧光可视化检测装置,避免了核酸开盖检测造成气溶胶污染等问题。该系统可在4 min内完成大肠杆菌DNA的快速可视化检测,且检测限与传统三温PCR一致,均为10 fg/μL。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农产品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中展现出一定的应用潜力。(2)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相对定量分析,提高系统的便携性和检测准确性,构建了可用于现场的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系统,包括便携式核酸扩增及荧光检测仪器样机(IF-Device)、一个无源试剂存储盒和一套现场核酸提取设备。该系统具有无源试剂存储、现场核酸提取、精确等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等功能。IF-Device具有较强的抗光干扰特性,在三种不同光强(室外太阳光直射、室内白天日光灯照射、室内黑盒子)环境中,荧光信号数值变异系数(CV)均小于1%;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与进口PCR仪器Quant Studio 3比对结果表明,两者对荧光素钠检测灵敏度相当(检测限为1 n M);良好的控温精度,设定值为65℃时控温误差只有0.31%,确保适宜的扩增环境和荧光检测信号的稳定。开发的无源环保试剂存储盒在高温(35℃)环境下,内部试剂温度能持续保持在4℃以下长达8 h,确保现场检测的可靠性。与进口仪器Quant Studio 3对标结果表明,本系统对大肠杆菌DNA和柑橘黄龙病菌检测限分别是10 pg/μL和0.2 pg/μL。对柑橘叶片中黄龙病菌的现场检测性能进行评估,该系统从核酸提取至输出检测结果整个过程可在40min内完成。以40个叶片样本为评估对象,该系统的阳性检出率与Quant Studio 3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该便携式系统可适用于农产品病原体的现场快速筛查。(3)为了更进一步实现多种农产品病原体的绝对定量分析,设计了集手动样本分配、核酸扩增和产物检测于一体的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实现目标物的快速绝对定量检测。所构建的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包括液滴生成区和液滴存储区,总计64个并行出口以提高液滴生成速率,25μL样品可在2 min内完成分配。该芯片对离散相(核酸样品)流速具有较高的鲁棒性,当流速从100μL/hr增加到900μL/hr时,得到液滴的直径均在88-90μm区间内,为手动分配样品提供可能,摆脱了传统样品分配过程对精密设备的依赖。为了实现双重数字LAMP检测,采用荧光探针法进行产物检测。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在所设计的微流控芯片上可实现DNA浓度从19.8到1980 copies/μL的数字LAMP检测,检测限为19.8 copies/μL(2.5 pg/μL)。采用两种不同波长的荧光基团分别对大肠杆菌DNA和λ噬菌体DNA的LAMP引物FIP进行修饰,实现两者同时绝对定量检测;在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DNA存在的情况下,相同λ噬菌体DNA浓度的测量值几乎保持一致,CV仅为4.54%。研究表明,该微流控芯片可为研发简便快速的便携式数字核酸检测系统提供硬件支持。

杨飞[3](2020)在《基于FPGA的光纤传感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指出数据采集技术在工业智能化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众多大型工业生产控制中,要求数据采集系统能够精确、快速地获取外界信息并实时做出分析和判断。针对光纤传感信号的高速采集、实时处理和精确显示等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数据采集系统,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的数据采集系统以ADC+FPGA+USB为框架,基于FPGA的模块化设计思想,通过时钟管理模块,依次完成了对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反射信号的采集、存储、数字滤波处理和传输。首先,设计了前端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电路,完成对微弱的FBG反射信号的采集;设计的乒乓存储结构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流处理,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采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在Quartus Ⅱ编译环境中实现了线性累加平均算法,完成了对采集信号的滤波去噪,大大改善了信噪比(SNR),系统的实时性也得到保证;最后,在LabVIEW软件中结合VISA库函数完成了上位机与FPGA之间的USB串口通讯并设计了良好的人机界面完成对采集信号的波形显示和存储。完成对硬件子系统和软件子系统联调测试后,以光纤布拉格光栅测温为例,将系统采集的信号解调后与光谱仪测量的数据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中心波长的平均误差为0.006nm,温度的平均误差为0.44℃,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吴嘉伟[4](2020)在《带温度补偿的微小型压力传感器及标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作为整个飞行器的核心组成部分,飞行器动力装置的工作状态需要被时刻关注,其所受到的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通常要求使用符合某种标准的模拟或数字信号,因此所使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应当遵循一定的规范。为使压力传感器对飞行器的影响尽可能小,应该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小其体积和重量。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带温度补偿的微小型压力传感器以及针对该传感器的标定系统。首先,本文介绍了压力传感器以及针对其输出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及其温度漂移的产生原理和补偿方法进行描述。根据任务需求,确定了压力传感器由敏感头和变换器两部分构成,并选取了合适的器件,对变换器的核心器件MAX1452的结构和原理进行了大致介绍。本文分模块介绍了压力传感器及其标定系统的硬件电路部分,包括传感器敏感头、变换器、MCU、模拟多路复用器、AD转换模块、串行接口、供电电路等部分,其中还对MCU和AD转换模块中相关器件的配置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还分别就补偿过程设计和上位机软件对标定系统的软件部分进行了介绍。标定系统可依次采集64个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对其信号进行放大,并在不同温度下对其进行若干次单温度点标定,上位机利用这些单温度点标定的数据计算所有温度点的数据,最后再写入传感器变换器上的MAX1452中,这样就完成了对传感器的标定。最后,对标定系统以及标定前后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测试,标定系统可以正常工作,经过标定的压力传感器性能有较大提升,其输出信号的大小和精度全部符合任务要求。

景亚冬[5](2020)在《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纤加速度计相比于电学加速度计,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耐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恶劣条件下运动物体加速度的测量,拥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在近些年应用广泛。但由于常用的光纤加速度计多属于接触式测量,需要将敏感单元固定在运动物体表面,必然干扰物体运动,尤其对于运动物体小加速度的测量极为不利,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的新型非接触式光纤加速度计,该加速度计根据运动物体两个相近时刻多普勒频移的差值计算加速度。本文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激光多普勒效应,对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公式推导,得到了速度与多普勒频移的关系式;描述了外差式激光多普勒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进行运动物体加速度测量的具体方案,设计了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推导出了运动物体加速度的计算公式。2.根据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输出信号的特征设计了对应的硬件电路,由于系统输出信号光功率小,信噪比差,无法直接解调,因此,先是采用信号调理电路中的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再对电流信号进行跨阻放大并引入偏置电压,之后将所得电压信号输入模数转换电路以数字信号输出,输出信号进入包含解调算法的FPGA控制电路进行解调,解调结果通过网口通信电路传输到上位机进行显示,最终完成加速度的测量。3.对常用的多普勒信号解调算法的原理进行分析,总结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利用数字相关鉴相算法进行加速度信号的解调,并进行了理论分析。将数字相关鉴相算法用于加速度信号的解调,不仅解决了多普勒信号信噪比较低的问题,还通过直接计算得到运动物体不同时刻之间的相位差,从而避免了分别计算相位可能引入的额外误差。4.对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先是以压电陶瓷振荡器作为运动物体,利用数字相关鉴相算法对其加速度解调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在信噪比20d B时加速度的解调误差最大,为0.135m/s2,随着信噪比增大,解调误差不断减小,之后搭建了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对压电陶瓷振荡器在不同加速度下进行测量,其最大测量误差为-3.7660%,测量范围可以达到0.115-6.41×106m/s2。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可以用于运动物体加速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测量稳定性,在低信噪比运动物体加速度的高精度测量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陈立夫[6](2020)在《船用柴油机示功图测量及分析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柴油机在船舶动力领域中已占据着统治地位,应用范围极广,但船舶柴油机构造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容易发生故障,且一旦发生故障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污染事故水域,还会威胁到人身安全。此外,国内外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安全极为重视,需要优化柴油机的性能,使其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示功图直接反应了柴油机缸内燃烧状况,对示功图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准确的掌握柴油机的工作状态,对减少故障、性能改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STM32F407单片机为主控制器,设计了压力信号采集及调理电路、触摸屏接口电路、数据存储电路、通信接口电路、电源电路等,实现了柴油机气缸压力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等,并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到SD卡之中,同时在触摸屏上显示柴油机示功图曲线,以实现柴油机示功图的便携测量。下位机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存储在SD卡中的数据传输给上位机,上位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和示功图曲线绘制,并计算柴油机的性能参数,以实现对船舶柴油机性能参数的重现。在示功图曲线处理算法上,融合了多种柴油机示功图曲线预处理算法,优化了五点三次光顺处理算法,并详细地阐述了实现过程,最终获得平滑、连续的示功图曲线。本系统通过在4190ZLC柴油机上的实测数据进行了相关参数计算,验证了测试系统及算法的实用性,证明了文中设计的船用柴油机示功图测量及分析系统和算法的有效性。

赵永恩[7](2020)在《1090MHz信道监测功能验证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是民航局近年来重点推进的航行新技术之一。作为一种监视系统,与二次雷达监视系统、多点定位系统等多种电子系统使用相同的信道,下行信号频率均为1090MHz。此外,1090MHz信道是开放式信道,各种信号可以随机接入,不同信号之间会相互干扰,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为探究1090MHz信道的实际使用状况,保障ADS-B系统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1090MHz信道监测系统功能验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通过对1090MHz信道内主要信号的采集与分析,可以得到信道内主要信号的信道占用率及反应信道质量的相关参数,由此实现对信道实际状况的初步监测与评估,从而验证信道监测项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根据信道内主要信号的类型与特点建立了信道模型,推导相关的性能参数,并在MATLAB平台实现了信号采集与统计分析的软件仿真。根据软件仿真结果确定了实现信道监测功能验证的设计方案。其次,在现有ADS-B接收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其他类型信号的采集功能,实现了对1090MHz信道内主要信号的采集;在原有ADS-B接收模块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硬件系统布局,制作了专用于信道监测功能验证模块的硬件电路系统,设计并实现了高速数据传输接口及其他功能;开发了基于PC机的上位机软件系统,便于直观的评估信号的质量,统计分析相关参数,同时实现了对系统整体的远程控制功能。最后,对系统的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验证了信号采集模块的灵敏度符合民航相关标准要求、高速数据传输接口能够正确传输数据、软件的功能与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系统预先设计的功能均已达到。通过对系统实际环境下的测试,实现了对当地1090MHz信道的监测与评估,并得到了初步的评估结果。经过真实环境中的运行测试,验证了信道监测项目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初步实现了对信道的监测与评估,达到了对1090MHz信道监测系统进行功能验证的目的。

陈逸清[8](2020)在《基于匀速升降温激励法的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温度测量在科研发展和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广泛而又关键的作用,其准确性是保证相关研究和产品使用高效进行的必要条件,温度传感器的检定或校准是保证温度测量准确性的主要途径,因此对于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的相关研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控温过程耗时长、需要等待每个温度点上校准装置内温场稳定,才能进行后续测量计算,因此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人工操作步骤繁杂且只能得到个别温度点校准结果,不能实现温度传感器快速检定或校准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进行基于匀速升降温激励法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的研究,并设计构建配套校准装置。通过对校准装置进行一轮匀速升降温控制代替传统恒温校准方法,提高温度传感器校准效率。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温度校准技术及相关校准装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满足快速校准需求的基于匀速升降温激励法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并对该校准技术的原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影响校准结果的相关不确定度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其次,制定了校准装置槽体结构的设计方案,并利用仿真软件建立了校准槽体的物理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校准槽体温度场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数值热分析对设计结构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校准槽体的最终设计方案,并仿真了校准过程,为后续实验部分提供参考;然后,对校准装置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部分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和介绍,基于C8051F340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多通道数据采集存储系统,并在VB6.0平台上设计了对应的人机交互上位机软件,完成基于课题研究校准技术配套校准装置的全部搭建工作;最后,对经过设计、安装、调试完成的校准装置进行了测试实验,验证了校准装置的性能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校准装置达到了设计指标的要求,实现了快速校准的需求,可在一轮控温循环后得出被校温度传感器在控温温区内的全部校准结果,大大提高了温度传感器的校准效率。本文研究的校准技术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为温度校准提供新的可行性,为计量行业提供全新高效的温度校准方法和技术途径。

曹海峰[9](2020)在《基于RS485总线型网络的矿用高密度电法仪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矿井开挖和采掘过程中,经常会有大量地下水突然涌入巷道,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能否及时超前预测巷道赋水区的位置,就成为了防治矿井水害的关键技术。高密度电法仪是一种阵列式物探仪器,通过一次性铺设成百上千个电极来探测地质剖面内的电阻率情况,能以此分析得出巷道内的含水区分布。但现有的国产高密度电法仪的电极系统是采用特定电极转换装置连接多根三十芯大线电缆,以控制电极极距和排列方式,实际勘测中大线电缆过于沉重而不便于施工,且电极转换装置切换电极所消耗的时间过长,都极大的影响了勘测效率,这将会限制它的应用领域,故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型网络的高密度电法仪设计方法。为了完成新型仪器的设计,本文运用了仪器功能分析、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程序编写、性能测试与实验等研究方法。高密度电法的探测原理是利用电极A、B向地下发射电流I来建立电场,通过测量电极M、N间电位差ΔV,从而获得M、N间地质体的视电阻率,而A、B、M、N电极的排布位置,是由电法仪主机控制电极转换装置来实时切换的。基于此原理,决定将现有电法仪的一极一线制的大线结构改为总线式电缆网络结构,新型电法仪总线电缆一律采用八芯标准电缆,其中供电2芯、控制通信2芯、AB电极连接2芯和MN电极连接2芯。整个电极系统采用T型三通连接方式,制作成标准等长的控制电缆,便于现场施工和标准化。并通过对比以太网总线、CAN总线和RS485总线的参数,结合仪器使用场景特点,详细分析了这几种总线的优劣,由于电法仪的通信数据量少,实时性要求不高,选定了低成本、可靠性高和通信距离远的RS485总线型网络,作为新型高密度电法仪主从机之间通信的载体。系统主机通过总线向从机发送相关指令,使从机控制电极排列组合,实现主机和不同电极之间切换连接,从而初步设计了电法仪硬件系统的功能结构框架和嵌入式软件的功能模块架构。基于新型高密度电法仪的硬件结构框架,本着从整体到部分的设计思想,分别对其主机和从机的各个功能模块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勘测控制主机是以STM32F429处理器主控电路、激励源H桥电路、模数转换电路为主体,构成了具备电流发射、信号采集、电极控制、数据存储和显示功能于一体的硬件电路;电极切换从机则以STM32F103芯片作为微控制器,辅以电极转换电路,能根据主机的命令进行电极的排列组合,并将反馈信息回传主机。遵循底层到上层的原则,将其嵌入式系统软件划分成了四个层次:外设驱动层、主从通信协议层、操作系统层、勘测控制应用层。为了合理分配外设资源,用RS485通信接口驱动来支撑命令在主从机之间的传输;用NAND Flash驱动来支撑数据的存储;用ADS8556驱动来支撑信号的采集。制定了主从机之间的Modbus通信协议帧格式,给主机和从机之间传输数据架起了桥梁。为了实现驱动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交换,移植了Free RTOS操作系统。然后设计了电法仪系统的应用层软件程序,分别实现了发射采集控制、硬件自动检测、数据读写、显示控制和电极切换等功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电法仪进行了性能参数测试和功能性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法仪的发射电流准确度、接收电压准确度、采集分辨率和系统噪声均能达到设计要求,且能完成继电器开关、跑极控制以及接地电阻测量等基本功能。在云南某矿区进行了采空区赋水带的探测实验,在采空区大致地理位置上方布置了四条测线,通过温纳方式进行跑极,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测得数据进行了反演变换处理和分析。仪器探测赋水带的范围大小与矿方前期测量结果对比,两者差异不大,以此验证了本文开发仪器在野外进行探测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本仪器对较大埋深的采空区进行勘测时,深部异常信号衰减度大,可能无法有效捕捉,希望未来能改善电法仪抗干扰手段,实现更大深度范围内的采空区勘测。

何虎[10](2020)在《基于ZYNQ的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异常响应明显、分辨能力强、施工效率高、探测深度大等优点,已被广泛运用于矿体探测、地下空间探测、地质构造测深以及海洋地球探测等领域。水平分量的瞬变电磁信号蕴含了丰富地质信息,同时观测三分量瞬变电磁信号可以更好的解释异常体的走向、倾向、倾角等。瞬变电磁二次场晚期的磁场强度信号较强并且平稳,运用三轴磁通门采集该信号能有效提升探测深度。为此,本文对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首先,分析线圈传感器和磁通门传感器的探测原理,进而剖析了两者联合探测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调研,进行了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比四个技术方案并选择ZYNQ-7020嵌入式处理平台提出了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分析了影响感应线圈灵敏度的绕组数、直径等关键参数,并依据设计参数绕制了三分量感应线圈,同时,根据感应线圈特性设计了差分输入、差分输出结构的低噪声前置放大器。分析了三轴磁通门传感器在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要求和技术指标,并据此选型Mag639。其次,电磁传感器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接收机后需要先进行调理,针对瞬变电磁信号特性,仿真设计了截止频率为15.3k Hz的四阶巴特沃斯型低通滤波器。根据瞬变电磁法的探测需求,设计了放大倍数为1/8、1/4、1/2、1、2、4、8、16倍的程控放大电路,选用24bit、转换速率144ksps的8通道A/D转换芯片ADS1278和基准源REF5025设计了A/D转换电路。接收机野外工作使用蓄电池供电,采取DC-DC开关电源与LDO低压差线性稳压电源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了系统电源。收发同步是瞬变电磁法的关键技术,对比了四种同步方式,采用GPS同步方式并选取了PPS精度达到60ns的NEO-M8N GPS模块作为同步信号源以保证收发同步精度,运用FPGA技术设计了基于PPS的数据同步采集电路。基于嵌入式Linux设计了参数传递、数据传输驱动程序和用于存储瞬变电磁数据、GPS信息的数据存储软件。基于Qt的跨平台特性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最后,对设计的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进行了室内性能测试和野外单点探测数据对比,接收机噪声峰峰值为23.19?V,系统线性度为0.1424%,系统误差为0.699%,通道串扰抑制比为92.4977d B,在相同发射条件下,磁通门接收的二次场磁场强度信号晚于线圈传感器接收的二次场衰变率进入噪声区。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使用磁通门和线圈传感器联合探测能够提供更多的深部信息。

二、一种PC机A/D转换接口的制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PC机A/D转换接口的制作(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架构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框架设计
    2.1 龙芯气井RTU开发简述
    2.2 系统需求分析
    2.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2.4 Loongson1B核心板介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3.1 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3.2 硬件开发环境及开发步骤
    3.3 外围电路设计
        3.3.1 电源电路模块设计
        3.3.2 RTC电路模块设计
        3.3.3 EEPROM电路模块设计
    3.4 RTU本体I/O端口设计
        3.4.1 AI模块的设计
        3.4.2 TTS模块的设计
    3.5 RTU本体通信端口设计
        3.5.1 RS232 电路模块的设计
        3.5.2 RS485 电路模块设计
        3.5.3 华为2/3/4G通讯模组模块的设计
        3.5.4 MII模块的设计
    3.6 LED指示灯模块的设计
    3.7 PCB板的设计与制作
    3.8 PCB板的焊接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4.1 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
    4.2 嵌入式Linux开发环境
        4.2.1 嵌入式Linux系统的构建
        4.2.2 在主机搭建Linux环境
    4.3 龙芯RTU驱动程序设计
        4.3.1 RTC模块驱动设计
        4.3.2 AT24C64 EEPROM的 IIC设备驱动设计
        4.3.3 以太网通信模块驱动设计
        4.3.4 4G通信驱动设计
        4.3.5 UART串口通信模块驱动设计
        4.3.6 模拟量输入模块驱动设计
    4.4 Modbus通信协议
    4.5 龙芯RTU应用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实现与测试
    5.1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实现
        5.1.1 RTU外部接口连线
        5.1.2 设置终端仿真程序
        5.1.3 恢复和更新Linux系统
        5.1.4 应用程序的移植
    5.2 基于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的测试与仿真
        5.2.1 测试环境所需工具
        5.2.2 功能模块的运行与测试
        5.2.3 仿真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1.2 柑橘黄龙病菌及其检测技术
    1.2 核酸扩增检测技术
        1.2.1 快速双温PCR技术
        1.2.2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1.2.3 数字核酸扩增技术
    1.3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
        1.3.1 核酸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概述
        1.3.2 商业化核酸扩增检测系统
        1.3.3 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国内外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1.4.1 快速PCR系统
        1.4.2 便携式实时等温核酸检测系统
        1.4.3 数字LAMP检测系统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和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快速双温PCR系统及荧光可视化检测方法建立
    2.1 引言
    2.2 系统功能
    2.3 系统设计
        2.3.1 系统结构设计
        2.3.2 系统硬件设计
        2.3.3 系统软件设计
    2.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2.4.1 材料和试剂
        2.4.2 仪器设备
        2.4.3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快速双温PCR装置性能评估
        2.5.2 可视化荧光检测装置可行性评估
        2.5.3 快速双温PCR扩增及可视化系统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重实时荧光便携式等温检测系统研究及其应用
    3.1 引言
    3.2 检测系统功能
    3.3 检测系统设计
        3.3.1 系统硬件设计
        3.3.2 系统软件设计
        3.3.3 系统外观设计
    3.4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3.4.1 材料和试剂
        3.4.2 仪器设备
        3.4.3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便携式系统性能评估
        3.5.2 柑橘黄龙病Las型实际样品测量评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重数字等温扩增微流控芯片研究及其应用
    4.1 引言
    4.2 微流控芯片研发
        4.2.1 双重数字LAMP芯片功能
        4.2.2 双重数字LAMP芯片设计
    4.3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方法
        4.3.1 材料和试剂
        4.3.2 仪器设备
        4.3.3 芯片制作
        4.3.4 系统评估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数字微流控芯片性能评估
        4.4.2 数字LAMP检测体系的优化
        4.4.3 双重数字LAMP微流控芯片在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基于FPGA的光纤传感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特点及其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数据采集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原理
    2.1 光纤光栅传感器简介
        2.1.1 光纤光栅的特点
        2.1.2 光纤光栅制作技术
        2.1.3 光纤光栅封装技术
    2.2 光纤光栅的传感原理
        2.2.1 耦合模理论
        2.2.2 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原理
        2.2.3 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传感特性
    2.3 光纤布拉格光栅解调系统
        2.3.1 可调谐F-P滤波器检测法
        2.3.2 边沿滤波法
        2.3.3 光谱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子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2 光路部分设计
    3.3 硬件电路部分设计
        3.3.1 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3.3.2 滤波器类型介绍
        3.3.3 高速A/D转换电路设计
    3.4 主控器FPGA的选型与外围电路
        3.4.1 FPGA与单片机的比较
        3.4.2 FPGA的简介和类型
        3.4.3 FPGA的设计流程
        3.4.4 时钟电路设计
        3.4.5 系统供电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FPGA的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Quartus Ⅱ开发环境及Modelsim仿真软件介绍
    4.2 A/D采集模块的逻辑控制
    4.3 乒乓存储模块设计
    4.4 异步FIFO缓存器模块设计
    4.5 线性累加平均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4.5.1 线性累加平均算法原理
        4.5.2 线性累加平均算法在MATLAB中的实现
        4.5.3 线性累加平均算法在FPGA中的实现
    4.6 USB接口模块控制与仿真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abVIEW的人机界面设计
    5.1 LabVIEW软件的简介
    5.2 基于LabVIEW与FPGA进行串口通讯
    5.3 基于LabVIEW的波形显示设计及数据存储
    5.4 人机界面显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总体测试和数据分析
    6.1 光路部分测试
    6.2 光电转换电路与放大电路的测试
    6.3 高速AD转换电路测试
    6.4 基于LabVIEW的人机界面测试
    6.5 系统的总体测试
    6.6 误差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一
附录二

(4)带温度补偿的微小型压力传感器及标定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感器研究现状
        1.3.2 传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1.6 论文结构安排
2 硅压阻压力传感器及其温度补偿的介绍
    2.1 硅压阻传感器的原理与特性
    2.2 硅压阻压力传感器的结构
    2.3 硅压阻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
    2.4 硅压阻压力传感器标定
    2.5 硅压阻压力传感器标定的方法
        2.5.1 传统的压力传感器补偿方法
        2.5.2 现代的压力传感器补偿方法
        2.5.3 消除压力传感器非线性的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微小型压力传感器的设计与封装
    3.1 传感器设计需求分析
    3.2 传感器总体方案
    3.3 MAX1452 工作原理
    3.4 微小型传感器的结构与封装
    3.5 本章小结
4 标定系统设计
    4.1 整体方案介绍
    4.2 标定系统硬件部分
        4.2.1 供电电路
        4.2.2 MCU模块电路
        4.2.3 A/D转换模块电路
        4.2.4 串行接口模块电路
        4.2.5 模拟多路复用器模块电路
    4.3 本章小结
5 标定系统软件设计
    5.1 单温度点标定过程设计
        5.1.1 预标定
        5.1.2 精确标定
    5.2 多温度点的传感器标定
        5.2.1 插值算法介绍
        5.2.2 插值算法设计
    5.3 上位机软件
        5.3.1 LabVIEW简介
        5.3.2 MAX1452 通信协议
        5.3.3 上位机串行通信模块
        5.3.4 上位机中插值运算模块
    5.4 本章小结
6 传感器及标定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
    6.1 传感器和标定系统实物图
    6.2 标定系统性能测试
    6.3 标定前后传感器性能测试与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2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激光多普勒效应
    2.2 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2.3 光外差探测技术
    2.4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测量原理及光路设计
        2.4.1 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量加速度原理
        2.4.2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光路设计
    2.5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总体方案
    2.6 本章小结
3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信号处理系统设计
    3.2 电源电路设计
    3.3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3.1 跨阻放大电路设计
        3.3.2 直流偏置补偿电路设计
    3.4 A/D转换电路
        3.4.1 A/D转换芯片关键参数
        3.4.2 A/D转换芯片的选型及A/D转换电路设计
        3.4.3 A/D转换电路采样时序分析
    3.5 FPGA控制电路设计
        3.5.1 处理器的选择
        3.5.2 FPGA芯片管脚配置
        3.5.3 FPGA芯片外部电路设计
    3.6 网口通信电路设计
        3.6.1 通信接口以及所用芯片的选型
        3.6.2 W5300芯片外围电路设计
    3.7 PCB板以及焊接完成的实物图
    3.8 本章小结
4 多普勒信号解调算法研究
    4.1 时频分析
        4.1.1 短时傅里叶变换
        4.1.2 小波变换
    4.2 希尔伯特变换
    4.3 IQ正交解调
    4.4 数字相关鉴相算法
    4.5 四种解调算法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实验研究
    5.1 数字相关鉴相算法仿真研究
    5.2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器件选型
        5.2.1 激光光源
        5.2.2 声光移频器
        5.2.3 光纤延迟线
        5.2.4 光纤耦合分束器
    5.3 全光纤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系统实验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6)船用柴油机示功图测量及分析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各章节内容安排
第2章 系统方案选择及论证
    2.1 系统设计要求
    2.2 系统测量原理
    2.3 方案选择
        2.3.1 主控制器的选择
        2.3.2 压力传感器选择
        2.3.3 电荷放大器
        2.3.4 上止点和曲轴转角传感器
    2.4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数据处理算法及仿真
    3.1 柴油机气缸压力数据处理方法
    3.2 示功图曲线预处理算法
        3.2.1 压力数据平均值计算
        3.2.2 同一循环的压力平均值计算
        3.2.3 或然误差计算
        3.2.4 压力数据的取舍判断及替代处理
        3.2.5 中值滤波算法处理
    3.3 压力数据光顺处理算法
    3.4 基于MATLAB的算法仿真分析
    3.5 P-V图与P-Φ图的转换
    3.6 柴油机性能参数的计算
        3.6.1 放热率的计算
        3.6.2 爆发压力和爆发压力角计算
        3.6.3 压缩力与膨胀压力计算
        3.6.4 平均指示压力与平均指示功计算
        3.6.5 指示功率与有效功率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硬件开发及实现
    4.1 主控制器电路
    4.2 压力信号调理及采集电路
        4.2.1 偏置电路及隔离放大器
        4.2.2 电路实现
    4.3 压力采集触发电路
        4.3.1 上止点信号的整形
        4.3.2 曲轴转角信号处理
    4.4 触摸屏模块
    4.5 数据存储模块
    4.6 通信模块
    4.7 电源电路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件实现
    5.1 柴油机转速测量
        5.1.1 测量方法
        5.1.2 转速精度控制与单缸测量时间计算
        5.1.3 转速测量软件设计
    5.2 下位机数据采集程序
    5.3 上位机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6.1 硬件系统功能机
    6.2 参数标定及分析
    6.3 转速测量及分析
    6.4 示功图曲线实验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及创新点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7)1090MHz信道监测功能验证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研究对象分析与系统总体设计
    2.1 1090MHz信道概述
    2.2 1090MHz信道模型
    2.3 信号采集与分析软件仿真
        2.3.1 信号检测
        2.3.2 初步分析
    2.4 系统设计概述
    2.5 系统整体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硬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硬件系统概述
    3.2 FPGA部分
        3.2.1 开发环境
        3.2.2 电路设计
        3.2.3 信号采集功能实现
        3.2.4 初步结果
    3.3 FSMC接口
        3.3.1 FSMC简介
        3.3.2 电路设计
        3.3.3 数据传输功能实现
    3.4 STM32部分
        3.4.1 电路设计
        3.4.2 系统控制功能实现
        3.4.3 数据传输功能实现
    3.5 触摸屏部分
        3.5.1 实现平台
        3.5.2 初步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C机软件开发
    4.1 软件总体结构
    4.2 数据预处理
    4.3 上位机功能
    4.4 数据处理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系统性能测试
        5.1.1 信号采集性能测试
        5.1.2 信号采集功能测试
        5.1.3 信号处理性能测试
        5.1.4 PC机软件测试
        5.1.5 系统整体测试
        5.1.6 测试结果及分析
    5.2 系统实际测试
        5.2.1 测试环境
        5.2.2 测试方案与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附录A:STM32管脚设置与电路布局图
    附录B:FPGA管脚设置与电路布局图

(8)基于匀速升降温激励法的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研究现状
        1.2.2 校准设备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预期指标
    1.5 本章小结
2 温度传感器的匀速升降温激励法校准技术理论研究
    2.1 温度传感器的匀速升降温激励法校准原理
    2.2 影响校准结果的因素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热仿真分析
    3.1 数值热分析原理
    3.2 校准槽体设计及优化
        3.2.1 校准槽体初步设计
        3.2.2 初始结构热分析
        3.2.3 校准槽体优化设计
    3.3 仿真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校准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4.1 校准装置硬件设计
        4.1.1 数据采集模块
        4.1.2 电源模块
        4.1.3 数据存储模块
        4.1.4 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
        4.1.5 控温模块
        4.1.6 印制电路板
    4.2 校准装置系统的软件设计
        4.2.1 单片机程序设计
        4.2.2 PC机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校准实验研究
    5.1 校准实验
    5.2 检测数据处理
    5.3 校准结果修正
    5.4 温度滞后校准实验
    5.5 匀速升降温激励法温度传感器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5.5.1 评定方法
        5.5.2 数学模型
        5.5.3 不确定度来源
        5.5.4 校准不确定度分量
        5.5.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_c(x)
        5.5.6 扩展不确定度U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基于RS485总线型网络的矿用高密度电法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现有仪器存在问题分析
    1.4 新型仪器设计需求
    1.5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密度电法仪原理及总体设计
    2.1 高密度电法的工作原理
        2.1.1 电阻率法原理
        2.1.2 高密度电法勘探介绍
    2.2 总线型网络的选择
    2.3 高密度电法仪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2.4 高密度电法仪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密度电法仪系统硬件设计
    3.1 勘测控制主机硬件设计
        3.1.1 电源转换模块电路
        3.1.2 激励源驱动与隔离电源模块电路
        3.1.3 发射激励源与采样保护模块电路
        3.1.4 主控模块电路
        3.1.5 信号调理模块电路
        3.1.6 A/D转换模块电路
        3.1.7 存储模块电路
        3.1.8 显示数据转换与触摸控制模块电路
        3.1.9 RS485接口模块电路
    3.2 电极切换从机硬件设计
        3.2.1 电源转换模块电路
        3.2.2 微控制器模块电路
        3.2.3 RS485接口模块电路
        3.2.4 电极控制模块电路
    3.3 高密度电法仪硬件电路板制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密度电法仪系统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与架构分析
    4.2 电法仪外设驱动层设计
        4.2.1 RS485 接口驱动程序开发
        4.2.2 NAND Flash 驱动程序开发
        4.2.3 ADS8556驱动程序设计
    4.3 主从通信协议层设计
        4.3.1 主从通信数据帧格式
        4.3.2 主从机状态转换机制
    4.4 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与测试
        4.4.1 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
        4.4.2 多任务调度测试
    4.5 勘测控制应用层设计
        4.5.1 主机主控程序设计
        4.5.2 主机自动检测子程序设计
        4.5.3 主机信号采集控制子程序设计
        4.5.4 主机数据读写子程序设计
        4.5.5 主机显示控制子程序设计
        4.5.6 主机电极控制子程序设计
        4.5.7 从机程序设计
    4.6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
        4.6.1 图形界面的移植
        4.6.2 图形界面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密度电法仪室内性能测试及野外实验
    5.1 高密度电法仪室内性能测试
        5.1.1 从机继电器开关测试
        5.1.2 从机切换电极测试
        5.1.3 主机系统噪声测试
        5.1.4 发射电流准确度测试
        5.1.5 接收电压准确度测试
        5.1.6 采集电压分辨率测试
        5.1.7 接地电阻测试
    5.2 高密度电法仪野外实验
        5.2.1 野外矿区概况
        5.2.2 跑极方式的分析
        5.2.3 高密度电法实验过程
        5.2.4 高密度电法数据格式转换
        5.2.5 高密度电法数据的反演
        5.2.6 反演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ZYNQ的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设计
    2.1 三分量电磁场探测方法
        2.1.1 线圈探测
        2.1.2 磁通门探测
        2.1.3 多方法探测
    2.2 数据处理方法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需求分析
        2.3.2 技术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分量电磁传感器
    3.1 三分量线圈传感器设计
        3.1.1 感应线圈灵敏度分析
        3.1.2 匹配电阻分析
        3.1.3 前置放大器设计
        3.1.4 感应线圈结构
    3.2 三轴磁通门传感器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集信号调理单元
    4.1 低通滤波器设计
    4.2 程控放大电路设计
    4.3 A/D转换电路设计
    4.4 电源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嵌入式信号处理单元
    5.1 GPS同步模块选型
    5.2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5.2.1 数据同步采集设计
        5.2.2 缓存设计
        5.2.3 参数下载
        5.2.4 DMA数据传输设计
        5.2.5 制作系统启动文件
    5.3 系统控制模块设计
        5.3.1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5.3.2 参数传递驱动设计
        5.3.3 数据传输驱动设计
        5.3.4 嵌入式FTP服务器
        5.3.5 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5.3.6 人机交互软件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性能测试
    6.1 接收机性能测试
        6.1.1 自噪声水平
        6.1.2 线性度
        6.1.3 系统误差
        6.1.4 通道串扰
    6.2 仪器探测试验
    6.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四、一种PC机A/D转换接口的制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国产龙芯CPU的气井控制器研究与设计[D]. 岳宇航.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农产品病原体的核酸快速扩增和荧光检测系统研究[D]. 吴翠. 浙江大学, 2021(01)
  • [3]基于FPGA的光纤传感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杨飞.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2)
  • [4]带温度补偿的微小型压力传感器及标定系统设计与实现[D]. 吴嘉伟. 中北大学, 2020(09)
  • [5]激光多普勒加速度测量方法研究[D]. 景亚冬.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6]船用柴油机示功图测量及分析系统研究[D]. 陈立夫. 长春理工大学, 2020(01)
  • [7]1090MHz信道监测功能验证模块设计与实现[D]. 赵永恩. 中国民航大学, 2020
  • [8]基于匀速升降温激励法的温度传感器校准技术研究[D]. 陈逸清.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0(02)
  • [9]基于RS485总线型网络的矿用高密度电法仪设计[D]. 曹海峰. 中南民族大学, 2020(08)
  • [10]基于ZYNQ的三分量瞬变电磁接收系统的研究[D]. 何虎.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一种PC A/D转换接口的制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