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税收超过1.7万亿元

2002年全国税收超过1.7万亿元

一、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7000亿(论文文献综述)

刘诗古[1](2020)在《货币、公粮与工商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的困难与重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9—1951年,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经济困难,收支不平衡,赤字数额大。广大人民在欢呼"站起来"的同时,不得不背负起伴随着胜利而来的财政负担。在加强对农业税、工商业税的征收和管理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政权积极利用货币发行和公债推销等金融手段增加收入、回笼货币,在短时间内结束了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实现收支平衡。这一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政权财政汲取能力的提高。但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对资源的汲取能力并非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突然大幅提高的,而是逐渐形成于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有力打击了处于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中间掮客"群体,不仅强化了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而且将财政税收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行政控制之下,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推行。

李英洁[2](2020)在《常州市新个人所得税制下的税源管理研究》文中提出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初次开征,经过了近40年的历史,至2018年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总额已经实现了14271亿元。个人所得税的整个发展过程体现了我国改革开发和行政体制变革的历程。在经济迅猛发展时期,个人所得税起到了收入再次分配,稳定宏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的作用。201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8,表明个人所得税在经济新常态中的税收调节作用遇到了瓶颈。同时,全国税收收入总额中个人所得税占比2018年仅为7.79%,可见较整体经济增速而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有所滞后。由于经济发展的复杂性特征,个人收入形式呈现多样化和隐蔽化的发展趋势,为了进一步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控作用,实现社会公平分配,体现量能课税的原则。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进行了新一轮重大的改革,在税制设计中第一次采用综合和分类税制相结合的混合征收方式,并以专项附加扣除为亮点,辅以优化税率级距。新个人所得税制对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以常州市在新个人所得税施行后的征管数据为基础,揭开新税制下存在着税源管理手段较弱、信息化程度较低、扣缴手段落实不全面、征收主体不足等问题,深入剖析税源管理质效低的内在原因在于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税收法制化程度不够、税制设计存在缺漏等方面。为了进一步适应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需求,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必须在全面建设自然人信息体系,提高大数据的运用和处理能力;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加大税收违法惩处力度,进行现金支付管控;建立自然人重点税源管理体系,重点监控高收入群体收入来源变动等方面着手开展税源管理改革。通过完善税制、健全法制、强化信息、建立系统形成个人所得税的科学完整可持续的税源管理体系。

王惠颖[3](2020)在《中国大陆省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千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区都提出了科技强省的规划,从政府层面制定区域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客观度量各省市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发现不同区域科技创新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对不同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后发区域通过学习借鉴先发区域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本区域的创新能力,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借鉴国际上流行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从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两大类指标体系选定了理想的评价指标,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替代指标的相似性,最终确定了包括创新基础、科技创新产出等4类二级指标、11种三级指标、31个四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中国大陆省际的指标数据处理、确定权重、计算得分与排名进行了横向、纵向对比。将31省市区从2010-2019年共10年的横向、纵向对比,分省市区分别呈现,各省市区仅呈现科技创新综合投入、科技创新综合产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三项指标,其他指标渗入其中,简要归纳出该区域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从而为该区域政府提高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李雨威[4](2020)在《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国家经济仍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居民个人收入有明显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同时也为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国地税合并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新问题,个税改革让更多纳税人涉及其中,这样的新形势下,对于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研究就变得很有实际意义。哈尔滨市松北区作为哈尔滨新区的核心承载区,其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对税收收入的影响十分重要。本文通过松北区近几年的个人所得税的数据,运用税制法计算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能力,与实际数据比对,确定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仍存在优化空间;通过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调查问卷得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存在问题的主要因子,并根据因子所对应所产生的问题,由近几年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数据以及笔者的工作实际,提出一些解决方案,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王金兰[5](2019)在《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文中指出个人所得税因其征管难度大、纳税遵从度不高,一直被诟病为“天下第一难征的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一直是困扰税务机关的重要问题,也是理论界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从2000年到2018年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规模、在税收收入的占比来看,都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个人所得税的流失及其规模问题也不容忽视。2018年6月,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自出台以来迎来了第七次大修,实现了分类征收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方式的革命性改革,其纳税遵从问题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情况,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如何、历年的变化情况如何?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对纳税遵从产生正向影响还是负向影响?应该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度?文章遵循“理论研究——现状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对策研究”的技术路线,以问题为导向,执果索因,运用文献研究法掌握了个人所得税的研究成果与尚存在的不足,运用调查研究法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因素,并进一步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索各影响因素对纳税遵从形成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最后根实证分析结论提出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提高的建议。具体而言,文章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展开。第一,界定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理论分析框架。行为经济学以有限理性为假设前提,将心理学与经济学有机结合,将完全理性的经济人还原为有限理性的、有情感的人,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认识人类行为,解释行为产生的动机,做到“对症下药”。在阐述纳税遵从的内涵与分类的基础上,讨论预期效用理论、前景理论、新公共管理主义对纳税遵从理论发展的影响,并根据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精髓分析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不仅有经济因素也有心理因素。由于不同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纳税人遵从或不遵从的纳税行为。结合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讨论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受到税制模式、税制公平的感知、纳税服务、税收征管、纳税人权利保护以及社会纳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理论模型分析。预期效用理论以完全理性人为假设前提,探讨的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行为主体以效用最大化为行为决策标准所做的选择。而A-S模型是在预期效用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最经典的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理性人假设,行为主体通过预期效用衡量自己面临的机会,决策时不受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能够做到趋利避害,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结论表明,提高稽查率、罚款率都有利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额。尽管A-S模型是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的经典理论分析模型,但以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并且不考虑纳税人的心理特征越来越受到质疑。将行为经济学引入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决策显得十分必要,该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将行为主体还原为“真实”的人,更能解释税收实践中纳税人的行为决策。行为经济学在参照依赖的基础上,结合价值函数与权重函数构建了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决策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可知,税率、罚款率、心理成本、损失厌恶程度、主观稽查率都是影响个人所得税纳税决策的因素,导致纳税人根据这些因素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纳税决策。第三,通过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从整体上考察其纳税遵从情况。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个人所得税结束了“三税并征”的局面。1994年的个人所得税收入为72.7亿元,是税收收入总额5126.88亿元的1.62%,所占比重低,筹集财政收入的能力有限,涉税人员少,在征管中并未受到重视。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在界定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力的基础上,利用税收收入能力测算法、现金比率法分别对2007年至2017年间公开经济、地下经济的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流失规模都较大,税收流失率达到50%左右,且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于收入能力的增长。可见,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及流失率不容乐观,纳税遵从状况堪忧。第四,从制度、税收征管及纳税服务的角度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较低的原因。税收征管是影响纳税遵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纳税遵从是税收征管的目标与着眼点,税收征管模式与手段、稽查与处罚以及纳税服务对促进纳税遵从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个人所得税征管效率的高低本身也受到税种本身特征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无论从其征税范围、费用扣除、税率设计来看,还是从其涉及的纳税人员来看,都较其他税种复杂,征管难度大。同时,现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是在分类征收模式基础上形成的,随着个人所得税转变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征收模式,税收征管的弊端凸现出来。另外,个人纳税人需要税务机关提供精准的纳税服务,而纳税服务不到位势必也会影响到其税收征管的效果,最终影响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第五,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根据行为经济学对个人纳税决策的影响分析,考虑经济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专家访谈,依据李克特量表法设计预调研问卷,回收预调研有效问卷139份,通过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结果剔除一些题项,修改调查问卷形成最终问卷。问卷通过问卷网发放,收回问卷838份,剔除无效问卷98份,有效问卷740份。将样本随机分成两个子样本,一个样本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个样本运用软件AMOS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进行显着性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税制公平的感知、税收征管制度、纳税服务、逃税的心理成本和税后激励是影响因素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主要因素。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子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纳税遵从的影响具有显着性,且税制公平的感知、纳税服务、税收征管、心理成本以及税后激励都对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产生正向影响,即促进个人所得税公平的感知、完善纳税服务、加强税收征管、增加心理成本与税后激励都有利于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度的提高。第六,提出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政策建议。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较大,纳税遵从度不高,税收征管效率较低,是税收机关、纳税人以及纳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基于行为经济学,更重要地通过影响纳税人的心理达到影响其纳税行为的目的。一是从纳税主体、征税范围的列举方式、费用扣除制度以及税率几个方面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使个人所得税更趋于公平,提高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感知;二是加大稽查力度与处罚的实际力度,强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税源控制,严把征管环节关;三是税务机关应树立纳税服务意识,简化纳税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确实为纳税人提供便利、降低纳税遵从成本,完善纳税服务;四是建立纳税遵从的激励约束机制。“胡萝卜加大棒”,既要增加逃税纳税人的心理成本,也要建立诚实纳税奖励机制,双管齐下,共同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遵从。最后,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配套措施建设。促进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状态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完善其制度与征管,还需要辅之以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建立自然人财产登记制度掌握自然人的财产状况;其次,建立非现金交易制度使其所有的交易、消费都有据可查,并完善部门间联网协同制度,使纳税人的财产、收入与支出等信息能够进行比对,实现信息管税。最后,将个人纳税信息纳入个人信用数据库,完善个人信用数据库,使个人纳税信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制度改革中,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纳税服务,并通过配套制度的完善,最终实现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目标。

肖鲜艳[6](2019)在《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 ——以中兴通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强科技创新管理,优化科技创新体制,创造更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市场主体活力,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因此,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就尤为重要,也是激励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研究以及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进行了介绍;其次,对技术创新理论、市场失灵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案例公司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研发投入情况;最后,在创新驱动发展大背景下,结合案例公司的发展战略,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动因和过程,并以中兴通讯2008-2018年年度报告和相关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案例公司的研发强度、税收贡献、企业绩效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得出结论: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了研发投入的增加,研发投入提升了劳动生产效率,激励了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达到了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科技创新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继续加大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相关建议。

罗刚飞[7](2016)在《我国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然而,在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居民收入不公平持续积累,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面临严峻考验。尽管衡量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479逐年上升至2008年的0.491,然后逐年下降至2015年的0.462,实现居民收入差距的“七连降”,但是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远远高于0.4的不平等警戒线标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将持续存在,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解决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对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助于缓解收入差距,也是保持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稳定器”。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高度重视收入分配的问题,先后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等理念。近年来,为了深化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维护社会公平,中国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因此,充分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考察了税收调节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重点关注个人所得税、间接税以及增值税“扩围”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本文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本章先阐述了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然后从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收入分配、间接税与居民收入分配、关于税制改革方向四个维度进行了文献回顾与述评,接下来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是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首先,探讨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其次,分析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居民收入的实现环节、使用环节、积累环节与转让环节;最后探讨了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局限性。第三章为税收累进性和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度方法研究。首先,探讨税收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之间的关系,分析税收累进性测度方法,归类为局部累进性和整体累进性,并阐述累进性的两个重要性质。其次,分析了税收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测度方法,探讨税收横向公平的概念,然后提出基于横向公平经典解释和横向公平再排序解释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方法。第四章为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从分项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税以及分行业个人所得税等三个方面研究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首先,通过拟合2002-2012年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分析分项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对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调节作用几乎都是依赖于工薪所得税。其次,本文提出MT再分配效应指数静态与动态分解方法,结果发现:收入分布变动对工薪所得税的再分配调节具有促进作用,费用扣除标准的提高和2011年税率结构的改变都弱化了工薪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增加了工薪所得税的累进性;税前收入不平等和税制效应都减弱了工薪所得税的均等化效应,收入分配效应增强了工薪所得税的均等化效应;总之,我国历次的工薪所得税改革从总体上弱化了工薪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最后,本文采用S基尼系数分析2007-2013年行业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个人所得税对行业收入差距起着正向的调节作用,调节力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工资较低行业的收入分配状况在恶化;纵向公平效应都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值都相对较大,是MT再分配效应的主要来源。第五章为我国城镇居民间接税的再分配效应。首先,对城镇居民间接税税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值税呈累退性,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起逆向调节作用,增值税的累退性主要来源于低税率的增值税税负;消费税累进性方向不明确;营业税呈现出累进性,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但作用有限。其次,本文采用六种累进性指数与K累进性指数分解方法,研究发现间接税呈累退性,增值税对间接税累退性的贡献率最高。最后,本文分别采用S基尼系数、一般熵指数测度了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结果表明:2002-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税前收入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趋势,间接税的再分配效应为负数,间接税加剧了收入不平等;S基尼系数和一般熵指数的再分配效应值比基尼系数要小,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低收入者较多。第六章为增值税“扩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首先,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增值税收入再分配效应分解方法以研究增值税“扩围”对城镇居民收入再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值税“扩围”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等级的增值税税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增值税对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等领域具有不均等效应,而对衣着、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与娱乐服务等领域具有均等效应;我国增值税总体上呈现不均等效应,但不均等效应逐步减弱,其中平均税率和消费支出差异的分配效应是决定因素。其次,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服务业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部分行业“营改增”后,个别服务行业的税负加重,而绝大部分服务行业的税收负担减少;其中,税率效应加大了部分行业“营改增”的税负,而税基效应、中间抵扣效应减少了部分行业“营改增”的税负,其中工业部门进项抵扣的贡献要高于服务部门进项抵扣的贡献。此外,全面“营改增”后,大部分服务行业的税负进一步降低,主要归因于可抵扣的服务业中间投入进项税额增加;但房地产业的税负大幅增加,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铁路运输、邮政、租赁等行业的税负也会增加。第七章为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包括主要结论与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并对税收收入再分配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汪成杰[8](2012)在《税收流失规模测度方法和税收流失防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税收流失问题是目前各国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对于公共财政来说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对政府对抗税收流失来说也会带来巨大的成本。由于其危害的严峻性被广泛的予以研究。目前,国内税收理论界的研究大体上遵循着国外的研究路线进行影响因素研究,国内学者对于税收流失的定量研究还没有给予太大重视。另外,现有的税收实务研究基本上局限于税务系统内部及其相关单位的探讨。对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税收流失也处于探索的阶段。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对上述三个问题作探索性研究,以讨论税收流失规模估计的方法为出发点,在总结和借鉴前人有关税收流失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对国内外各种税收流失的宏观测度方法进行文献研究和实证探讨。税收流失的宏观测度方法是税收流失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地。对税收流失的关注一方面促成了经济学中一个新兴领域——影子经济学,另一方面也为税收流失规模宏观测度提供大量实用工具。(2)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微观税收流失估计方法,并对其它已有的税收流失微观测度方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这种方法的使用不但能估计税收流失的规模,还能对税收缺口的具体情况作出比较准确估计,从而为税务部门税收制度的调整和制定,税收工作计划的合理安排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然后,本文运用该方法对全国重点税源数据和某市全行业数据进行了税收流失估计和税收流失分析。(3)本文指出了纳税评估指标方法的经济背景和统计学原理;在此基础上,主要从统计角度探讨了目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其科学验证、合理化指标评估中的统计分析程序和发展指标综合评估方法。(4)基于前文量化研究的成果对关税收流失的防治措施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杨海涛[9](2011)在《新时期的税务形象 ——基于四种报纸的报道分析》文中认为本文研究的是税务新闻信息在报纸媒介上的传播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媒介税务形象。近年来,形象现象和形象研究成为热点。税务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管理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正确理解和建设、传播全面合理的税务形象对于社会、税务机关和媒介都体现着时代诉求。本文试图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报纸媒介进行涉税新闻信息的全景扫描,在实证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力图还原比较真实的税务媒介形象。因此,在信息来源上涵盖料机关报、大众报、评论报纸,力求信息来源多样;出版时间有日刊、周三刊、周刊,增加信息在时空上的延伸性;在研究实践的跨度上,一是跨度大;二是精心选取2001年至2010年这一段时间,确认为研究时段,并定义这一段时间为“新时期”,使其具有典型示范性、一致性。由于媒介自身的运行规律,税务形象的新闻信息在媒介上的构建或者说重构有着很强的“把关”和“议程设置”的作用。正因为这些“议程”,所选四种有代表性的报纸媒介(即《中国税务报》、《人民日报》、《燕赵都市报》、《南方周末》),展示了基于媒介自身理念的、“新时期”的税务形象。本文通过对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发现,对于媒体上传播的税务形象,机关报的正面引导作用是强大的,表现在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及时性、法律政策修订发布的权威性和各地税务部门工作进展、创新、发展的连续性方面,信息量大、及时有效;大众报纸和评论性质的报纸对于税务形象的构建则另辟蹊径,他们在分析、解构和重建税务形象时,做了大量探讨性、前瞻性、论述性的工作,对于增强国家税务部门的规范运行、科学发展以及国家涉税政策的制定和修订的民主化、科学化,功不可没。从实践看,尽管从税务形象整体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不同媒介反映了不同税务形象的方面特征,我们完全能够解析出税务媒介形象的影响因素,为税务部门的媒介形象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这些工作,有助于人们正确使用媒介,构建相对完整、客观的形象,形成理性的、全面的认识。

栗宝卿[10](2010)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缺少的推动作用。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传统化石类能源的资源稀缺性以及其消耗带来环保和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显现,历史上的四次能源危机和传统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危害给人类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并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关注的战略重点,发展可再生、清洁的替代能源成为全球的迫切要求。以风电、太阳能、小水电、生物质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可持续循环利用的优势,随着科技水平和制造能力的提高,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价格逐步降低,部分可再生能源已初步具有商业价值,具备战略性替代能源的属性。与此同时,由于可再生能源的高技术属性,发展可再生能源已不止是解除全球常规能源逐步枯竭和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的一系列约束,更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带动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革命的动力,甚至把它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我国化石类能源人均资源占有量较少,过多地依赖以煤为主的化石类资源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给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和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还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依赖化石类能源满足未来经济发展能源需求,无论从资源禀赋和环保以及国际气候变化规则角度看都是不允许的。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较好,根据目前的测算看,总蕴藏量达50亿千瓦以上,如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我国现实的必然选择,对促进我国低碳可持续发展、消除资源约束、保障能源安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树立国际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从能源利用历史的角度看,能源替代是个漫长的过程,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一次世界性的能源系统替换至少需要50年的时间,需要人类做出巨大努力,可再生能源目前虽然已初步具备替代的属性,但其作为完全替代性能源的发展过程仍将是漫长的,需要财税政策长期地支持,对此我国要有充分的准备。促进可再生能源财税政策的实施,首先要遵从可再生能源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原理、运行方式和特性具体分析看,可再生能源具有的高技术、外部性、产业化、资金密集型和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六个主要特性。可再生能源产业化发展可划分为研发、示范、产业化发展、商业化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瓶颈和所需政策都有所不同。从产业发展的整体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研发、资本、政策是其主要动力因素,在四个因素中,市场和研发又是最重要的因素,政策和资本均围绕市场和研发两个要素展开。我国在制定和实施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过程中,要结合上述规律和技术及市场现状,首先要清晰目前和未来重点发展什么?什么时候发展?怎样实现高效发展等问题。从矫正可再生能源外部性、市场失灵角度看,结合可再生能源具有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国家财政、税收职能。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发展初期,国家主导,财税支持是促进其产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借鉴世界典型发达国家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国在制定相关促进政策时,需要强调国家的主引导作用,避免单纯强调技术因素来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区别发展阶段一律施以激励政策等问题。同时要注重发展目标的清晰性、层次性,对资源禀赋和可再生能源技术详加识别、重视项目运营,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具体化和稳定性,财税政策支持要有足够性以及注意协调相关利益方的平衡等要素。把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立在符合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基础上,通过建立国家统一的管理机构,清晰财税政策的目标,把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确保政策的执行效率。在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中,保持资源禀赋与种类发展、资本和技术、速度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产业上下游、各发展阶段以及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七个方面的总体协调。根据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项目示范、产业化发展以及商业化四个阶段的规律,财税政策实施必须与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且在同一时间,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种类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说,财政政策注重于前三个阶段,税收政策侧重于后两个阶段,总体过程看,财税激励政策趋于由强转弱。从我国资源禀赋和目前的可再生能源各种类技术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看,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排序是积极发展小水电和风电,稳妥发展太阳能和生物质、地热能,谨慎发展海洋能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明智选择。分析当前我国不同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经济性和和政策现状表明,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取得巨大成绩,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种类的政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主要体现为缺乏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立法缓慢,操作性不强,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不够完善,资源环境效益缺失,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政策目标不明确,缺乏定期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效率低等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路径和不同种类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阶段,对我国实施的作为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未来总量收支状况进行的预测结果显示,按照我国发展需求目标,可再生能源基金不足以弥补未来的项目补贴需求,由于当前火力发电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尽快疏导电价矛盾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否则,将影响到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一个占据电力市场较大部分的火力发电巨额亏损,而可再生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由于当前可再生能源的节约化石类能源以及更加环保的成本外部性并没有显性化,根据当前技术条件和国际市场相关交易情况,对资源与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行量化测算结果显示,在完全成本的口径下,目前可再生能源并不比传统能源价格更高,且未来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进一步增强,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价格将更具有竞争性。此外可再生能源本身具有的因地制宜开发的特点,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财税政策目前还有缺失,符合可再生能源自身特性(分布式能源)出发的市场政策亟待建立;面向公众团体促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引导政策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目前的政策现状,我国财税政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主要包括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以及横向要统筹;财税政策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财政税收政策要综合引导,各有侧重以及保持政策具体公开而透明、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等原则。在财政支持具体政策方面,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清晰财政支持目标效果,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本负担兼顾东西部差距,借鉴《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施行差别化的负担机制;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发挥政府采购作用等。在税收政策方面,需要尽快清晰和完善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适用税法、清晰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激励细则。关于资源税和碳税问题,根据我国目前的资源和环境以及经济技术现状,应该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总体看“征比不征好、早征比晚征好”此外在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除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大问题和矛盾需要尽快解决,比如:强化可再生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国家级的统一协调管理机构;传统电力企业与电网企业的生存状况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不容忽视,协调好相关利益是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疏导当前电价矛盾和以电价机制引导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重视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激励作用等等方面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总之,本文大量的实证材料,从人类能源利用历史、资源环境出发,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三大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能源转换难度,论证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战略性和紧迫性。从可再生能源技术、经济性分析出发,论证了可再生能源固有的客观规律和准公共产品属性,并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进行了全面、整体的分析。通过考察国内外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实际以及可再生能源规划,考察可再生能源发展环境和突出矛盾,试图跳出单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本身,从更宽广的视野分析我国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环境,提炼出内外部影响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从分析出的问题和矛盾出发,结合未来发展的规模、未来的成本走势及补贴政策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财税支持的渠道和方式以及相关利益方的补偿等方面进行综合归纳,提出详细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指导原则和具体的建设性意见。寄希望于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鉴于可再生能源种类较多,难以——详细论证,本文侧重于占可再生能源较大比例的电力部分进行了论述。

二、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7000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7000亿(论文提纲范文)

(1)货币、公粮与工商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的困难与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胜利的负担:1949年前后的财政困难
    (一)财政赤字
    (二)货币发行
    (三)统一财经
二、开源与节流:中财委的“荷包”
    (一)农业税收
    (二)工商业税
    (三)货币公债
三、抗美援朝:中国政府的财经应对
余 论

(2)常州市新个人所得税制下的税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概念
    2.2 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理论依据
3 常州市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3.1 新个人所得税税制现状
    3.2 常州市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情况分析
    3.3 常州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经验与借鉴
    4.1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实例
    4.2 国外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经验启示
5 完善新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的对策建议
    5.1 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手段的革新
    5.2 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体系
    5.3 提升个人所得税税源管理主体软实力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中国大陆省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框架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大陆省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2.1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体系选择
        2.1.1 科技创新基础指标
        2.1.2 科技创新投入指标
        2.1.3 科技创新产出指标
        2.1.4 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2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指标算法
        2.2.1 缺失数据插补
        2.2.2 三级指标权重选择
        2.2.3 科技创新二级指标投入产出分析法
第3章 东部省区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3.1 北京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2 天津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3 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4 上海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5 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6 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7 福建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8 山东省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9 广东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3.10 海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第4章 中部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省份研究
    4.1 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2 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3 江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4 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5 湖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4.6 湖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第5章 西部省区科技创新能力比较研究
    5.1 四川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2 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3 贵州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4 云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5 西藏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6 陕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7 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8 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9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11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5.1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第6章 东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省份研究
    6.1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6.2 吉林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6.3 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第7章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
    7.1 东部地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
        7.1.1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强省市
        7.1.2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弱省份
    7.2 中部地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
        7.2.1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强省份
        7.2.2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弱省份
    7.3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
        7.3.1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强省份
        7.3.2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弱省份
    7.4 东北地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
        7.4.1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强省份
        7.4.2 科技创新综合能力较弱省份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结果
致谢

(4)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现状
    2.1 征收管理概念
    2.2 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2.2.1 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目标
        2.2.2 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理论
    2.3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基本情况
        2.3.1 哈尔滨市松北区税务局简介
        2.3.2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
        2.3.3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各所得项目征收管理流程
        2.3.4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举措
        2.3.5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收入情况
    2.4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效果评价
        2.4.1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评价方法选择
        2.4.2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评价过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卷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问卷调查
        3.3.1 样本选取
        3.3.2 调查问卷的形式
    3.4 样本描述性分析
        3.4.1 参与调查人员个人基本情况
        3.4.2 调查问题的基本描述
    3.5 调查问卷因子分析
        3.5.1 调查问卷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检测
        3.5.2 影响征收管理主要因子分析
        3.5.3 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3.6 松北区税务局科级干部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问卷调查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税收制度问题
    4.2 税务机关纳税服务问题
        4.2.1 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4.2.2 服务态度不能令所有人满意
        4.2.3 个人所得税宣传不足
    4.3 税务机关执行力问题
        4.3.1 税源监控难度大
        4.3.2 稽查工作有待改进
        4.3.3 信息化水平不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提升对策
    5.1 个人所得税新税制需要完善
    5.2 优化纳税服务
        5.2.1 干部业务素质提升
        5.2.2 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5.2.3 加大个人所得税宣传力度
    5.3 提高税务机关执行力
        5.3.1 完善个人所得税信息系统
        5.3.2 强化个人所得税稽查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
        一、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二、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
        三、前景理论的权重函数
    第二节 纳税遵从的基础理论
        一、纳税遵从的内涵及分类
        二、纳税遵从的理论发展
    第三节 纳税遵从主体行为
        一、纳税人行为与纳税遵从
        二、征税人行为与纳税遵从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特殊性
        二、税制与税制模式论
        三、税收征管立法执法论
        四、纳税服务与纳税人权利保护论
第二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理论模型分析
    第一节 A-S模型及其评价
        一、A-S模型的基本内容
        二、A-S模型的评价
    第二节 前景理论下的纳税决策模型
        一、纳税遵从决策模型的假设
        二、模型的参数变量
        三、建立模型
        四、前景理论下的纳税决策模型结论
第三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现状:流失规模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征管、服务的改革进程与举措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历程及举措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改革及举措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改革
    第二节 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历年收入状况分析
        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能力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税收流失规模的实证分析
        一、个人所得税的流失规模测算
        二、个人所得税流失规模的分析
第四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原因分析:制度、征管与服务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税制影响纳税遵从
        一、个人所得税制度因素与纳税遵从
        二、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与纳税遵从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征管影响纳税遵从
        一、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影响纳税遵从
        二、税收征管模式影响纳税遵从
        三、税收征管成本高企影响纳税遵从
        四、征管配套措施影响纳税遵从
        五、第三方信息获取困难影响纳税遵从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纳税服务影响纳税遵从
        一、管理观念与服务理念的冲突制约着纳税遵从
        二、共性供给与个性需求脱节制约着纳税遵从
        三、税收征管与纳税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失衡
        四、纳税服务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
第五章 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总体设计
        一、调研目的与内容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与过程
        三、问卷的数据收集
        四、问卷的数据分析方法
    第二节 问卷的预调研
        一、预调研的调查说明
        二、预调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测量量表的信度分析
        四、测量量表的效度分析
    第三节 正式调研及统计分析
        一、正式调研说明
        二、样本基本特征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
    第四节 探索性因子分析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三、因子分析的解释总方差
        四、提取公因子
        五、因子命名
    第五节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路径系数与载荷系数的显着性评价
        二、方差估计的显着性检验
        三、模型拟合度评价
        四、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六节 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一、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
        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三、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建议
    第一节 促进个人所得税的税制公平
        一、以家庭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单位
        二、采用“概括+反列举”方式扩大税基
        三、进一步完善费用扣除制度
        四、减少税率级次,降低边际税率
    第二节 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
        一、实行全民自行申报纳税、增强纳税意识
        二、加强税源控制,强化税收信息管理
        三、强化风险管控,加大稽查力度
        四、加大处罚力度、增加处罚方式
    第三节 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服务
        一、转变观念,树立纳税服务意识
        二、做好纳税过程服务,降低遵从成本
        三、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四、大力发展个人税务代理业务
    第四节 建立个人所得税的激励约束机制
        一、建立诚实纳税奖励机制
        二、建立逃税的约束机制
    第五节 提高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度的配套措施建设
        一、建立自然人财产登记制度
        二、建立非现金交易制度
        三、健全部门联网协作制度
        四、完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论文
附录A
附录B
致谢

(6)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 ——以中兴通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技术创新理论
        2.1.2 市场失灵理论
        2.1.3 人力资本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文献述评
3 案例介绍
    3.1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2 案例公司背景
    3.3 中兴通讯公司概况
        3.3.1 中兴通讯公司简介
        3.3.2 中兴通讯财务状况
    3.4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现状
4 案例分析
    4.1 企业战略选择分析
    4.2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动因分析
    4.3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过程分析
    4.4 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应分析
        4.4.1 税收优惠政策对研发投入激励效应分析
        4.4.2 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激励效应分析
    4.5 存在问题分析
        4.5.1 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4.5.2 企业技术人员激励制度不完善
        4.5.3 企业技术创新成效不够显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
        5.2.2 构建完善的激励体系
        5.2.3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述评
        一、税收调节与收入分配
        二、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收入分配
        三、间接税与居民收入分配
        四、关于税制改革方向
        五、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税收调节居民节收入分配的理论演进
        一、国家干预主义学说
        二、自由放任主义学说
        三、最优税收理论
    第二节 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
        一、居民收入的实现环节
        二、居民收入的使用环节
        三、居民收入的积累环节
        四、居民收入的转让环节
    第三节 税收调节居民收入分配的局限性
        一、税收调节机制的时滞性
        二、收入信息的完整程度
        三、经济组织课税作用方向的不确定性
        四、税收征管水平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税收的累进性和再分配效应测度方法
    第一节 税收的累进性测度方法
        一、局部累进性方法
        二、整体累进性方法
        三、累进性的两个重要性质
    第二节 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度方法
        一、横向公平的概念
        二、税收的再分配效应分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和税收规模
        一、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历程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规模和结构分析
    第二节 分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
        一、数据说明
        二、收入分布类型选取
        三、城镇居民收入分布和税收分布拟合
        四、分项收入概率密度函数及其税收函数
        五、分项收入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的分解方法
        六、分项收入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分析
    第三节 工薪所得税改革效果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二、模型方法与数据处理
        三、MT指数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分析
        四、工薪所得改革效果评价
    第四节 行业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一、研究方法
        二、数据说明和描述
        三、行业税前收入和税收状况分析
        四、行业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及分解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城镇居民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一节 我国间接税总量和结构分析
    第二节 间接税与我国城镇居民税收负担
        一、研究数据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城镇居民间接税税负分析
        三、简要的结论
    第三节 我国城镇居民间接税的累进性分析
        一、间接税分税种累进性
        二、间接税累进性比较
        三、间接税累进性分解
    第四节 我国城镇居民间接税的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增值税“扩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一节 增值税“扩围”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增值税“扩围”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影响的比较分析
        四、主要结论
    第二节 “营改增”对服务业收入分配效应的影响
        一、服务业税负变化的测度与分解
        二、部分行业“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三、全面“营改增”对服务业税负的影响
        四、主要结论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税收流失规模测度方法和税收流失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税收流失概念界定
    1.3 地下经济和“官方”经济中的税收流失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第2章 税收流失规模宏观测度方法——影子经济规模量化方法
    2.1 影子经济规模量化方法
        2.1.1 引言
        2.1.2 定义、研究动机和核心问题
        2.1.3 变量选择的理论背景(原因变量和影响因素)
        2.1.4 影子经济规模的估计方法
    2.2 我国税收流失规模——基于影子经济规模量化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税收流失的微观度量方法
    3.1 直接方法
        3.1.1 税收审计
        3.1.2 实地调查
    3.2 税收收入能力估测方法
        3.2.1 税柄法
        3.2.2 代表性税制法
    3.3 纳税评估模型方法
        3.3.1 税收流失分析数据简介
        3.3.2 纳税评估模型方法
        3.3.3 自选样纳税评估统计模型
第4章 税收流失规模微观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
    4.1 部分全国重点税源企业的税收流失分析
        4.1.1 目标、要求、数据、基本结果
        4.1.2 数据统计结果及模型建议
    4.2 某市部分企业的税收流失情况分析
    4.3 小结
第5章 纳税评估指标方法的统计学依据和目前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5.1 纳税指标评估的经济和统计背景
    5.2 纳税指标评估的定义
    5.3 纳税指标评估的统计学原理
    5.4 目前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5.5 小结
第6章 税收流失的防范和治理
    6.1 税收收入的决定因素
    6.2 税收流失防范和治理的政策选择
        6.2.1 内部控制要素
        6.2.2 外部纳税环境
    6.3 对我国防范和治理税收流失的政策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时期的税务形象 ——基于四种报纸的报道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社会发展是税务形象建设与发展的必然
        1.1.2 媒介传播是税收形象走进社会的主要途径
        1.1.3 税务媒介形象研究现状与不足
    1.2 研究范围和对象
        1.2.1 研究样本的选取
        1.2.2 研究时段的选择:新时期的基本定义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
        1.3.1 量的研究方法与质的研究方法
        1.3.2 研究目的
第2章 税务媒介形象:四种报纸的分析
    2.1 《中国税务报》分析
        2.1.1 《中国税务报》概要介绍
        2.1.2 《中国税务报》税务新闻信息分析
        2.1.3 小结
    2.2 《人民日报》分析
        2.2.1 《人民日报》概要介绍
        2.2.2 《人民日报》税务新闻信息分析
        2.2.3 小结
    2.3 《燕赵都市报》分析
        2.3.1 《燕赵都市报》概要介绍
        2.3.2 《燕赵都市报》税务新闻信息分析
        2.3.3 小结
    2.4 《南方周末》分析
        2.4.1 《南方周末》概要介绍
        2.4.2 《南方周末》税务新闻信息分析
        2.4.3 小结
第3章 税务媒介形象:传播特征、影响因素和框架
    3.1 四种报纸对于税务形象的传播特征
        3.1.1 对于政策和制度的传播
        3.1.2 对于税收核心工作的传播
        3.1.3 对于涉税案件和队伍建设的传播
        3.1.4 对于税收政策调整的评论的传播
    3.2 影响报纸税务形象的主要因素
    3.3 税务形象的基本框架
第4章 结语
参考文献

(10)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四、全文的逻辑体系和结构安排
    五、论文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意义
    第一节 世界和我国能源现状
        一、能源利用历史概述
        二、世界能源储量及消费总体状况
        三、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消费状况
        四、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第二节 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对环境影响
        一、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危害
        二、我国化石类能源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第三节 传统能源利用与全球气候变化
        一、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二、电力产业对温室气体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的危害
        四、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
    第四节 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能源利用的方向
    第五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资源情况
        一、水能
        二、风能
        三、太阳能
        四、生物质能
        五、地热能及海洋能
    第六节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战略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消除资源约束、保证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的需要
        三、建设新农村及缩小城乡、东西部差距的需要
        四、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五、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维护国际形象的需要
第二章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一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运行方式
        一、风力发电
        二、太阳能发电
        三、小水电
        四、生物质发电
        五、地热发电
        六、海洋能发电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产业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在电力产业中的地位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力市场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与电网运行方式
        四、智能电网、储能技术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特性分析
        一、高技术性
        二、资金密集型
        三、外部效应
        四、产业化特征
        五、分布式与集中式共存的特点
        六、间歇性、随机性特点
    第四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过程的规律分析
        一、基于产业发展理论的动力因素分析
        二、资本有机构成对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启示
        三、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第五节 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发展理论分析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商品属性
        三、国家支持的政策机理和依据
        四、国家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具体分析
第三章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政策
    第一节 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一、全球可再生电力能源总体情况
        二、主要国家的总体发展现状和目标
        三、国内外可再生电力能源分类发展情况
        四、消除电网约束,大力建设智能电网
    第二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具体政策
        一、技术研发支持
        二、投资和生产鼓励
        三、培育市场政策
        四、鼓励消费政策
    第三节 制订政策容易忽视的要素
        一、目标的清晰性
        二、目标的层次性和计划科学性
        三、资源和技术的充分识别
        四、重视项目运营
        五、激励政策的透明、公开性
        六、政策和市场的稳定性
        七、财政政策力度的足够性
        八、政策实质内容的具体化
        九、能源市场的改革和准入
        十、相关方利益平衡
    第四节 制订政策需要消除的误区
        一、可再生电力能源价格降低取决于技术突破
        二、不厘清发展阶段、制定一刀切政策
        三、可再生电力能源比传统能源价格高,会阻碍经济发展
        四、单纯强调政府直接投入
    第五节 国外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国家重视、政府主导
        二、国家级的可再生电力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契合资源国情的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规划
        四、国家政策支持是必行之路
        五、发展初期政策支持成为主动力
        六、完善、配套的法律、政策体系
        七、保持政策的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八、重视金融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激励
第四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状况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现状
        二、我国参与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企业情况
        三、资本市场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支持
    第二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演变总体脉络
    第三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一、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战略及预测目标
        二、我国预测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对比
    第四节 我国当前可再生电力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第五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的具体政策及经济性分析
    第一节 风力发电
        一、我国风电的政策演变
        二、陆地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三、海上风电的经济性情况
        四、风电相关政策实施情况
        五、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六、风力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二节 小水电
        一、政策变迁
        二、项目经济性
        三、其他政策实施情况
        四、小水电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五、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三节 生物质能
        一、项目经济性状况
        二、生物质发电主要政策情况
        三、生物质发电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四、生物质发电未来价格走势分析
    第四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
        一、项目经济性情况
        二、光伏发电主要政策
        三、光伏发电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
        四、光伏发电未来的价格走势
    第五节 地热能及海洋能发电
        一、海洋能利用的主要情况
        二、地热能主要情况
        三、当前地热及海洋能利用存在问题
    第六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中的可再生能电力能源技术
        二、未来可再生能电力能源发展的重点排序
第六章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化发展主要经验和突出问题
    第一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实践经验
        一、国家重视,目标引导起到积极作用
        二、依托重大工程开展科技创新,装备自主化成绩显着
        三、财税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市场及价格政策积极引导了产业发展
    第二节 可再生电力能源产业协调发展的几个方面
        一、自然资源、资本、技术的协调
        二、速度与质量的协调
        三、速度与效益的协调
        四、可再生电力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
        五、产业发展阶段衔接的协调
        六、产业上下游的协调
        七、与全球气候变化规则相协调
    第三节 我国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二、立法缓慢,配套措施不完善
        三、资源调查、评估以及项目规划有待完善
        四、资源、环境效益政策缺失
        五、价格体制有待理顺
        六、财政研发投入不足、政府组织不力
        七、财政支持体系不完整、效率有待提高
        八、政策不及时、政策模糊不清晰
        九、政策的评估、修正、调整机制缺失
        十、缺乏相关利益方协调机制
        十一、特性出发的市场建立不全面
        十二、强制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配额机制尚未建立
第七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的财税要素分析
    第一节 传统能源外溢成本缺失的影响
        一、资源税缺失的影响
        二、环境税缺失的影响
    第二节 分布式可再生电力能源政策分析
    第三节 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收支情况分析
        一、未来可再生能源基金总收入测算
        二、风力发电所需补贴额
        三、太阳能发电所需补贴额
        四、生物质能所需补贴额
        五、未来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基金总量收支平衡情况
    第四节 价格与财税政策
        一、价格与财税政策的关系
        二、电价与社会承受能力
    第五节 与发展各阶段相适应的财税政策分析
        一、财税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侧重点分析
        二、可再生电力能源各发展阶段政策选择
第八章 促进可再生电力能源发展财税政策建议
    第一节 财税支持政策的优化原则
        一、财税支持的信息依据要充分
        二、上下游及横向综合统筹
        三、财税政策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
        四、综合引导、各有侧重
        五、政策要保持公开透明、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六、国家主导与全民负担相结合
        七、定期政策评估机制
    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确定财政支持范围和渠道
        二、加大财政直接支持力度
        三、清晰财政支持的目标效果
        四、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东西部区别负担的机制
        五、优化可再生能源基金管理
        六、发挥政府采购作用
    第三节 税收政策的具体建议
        一、细化可再生电力能源适用税法
        二、清晰各项税收激励政策
        三、资源税、碳税应该列入议事日程
    第四节 其他建议
        一、强化资源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发展规划
        二、建立国家级的可再生能源统一管理机构
        三、重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的激励
        四、协调处理好横向相关利益方的利益关系
        五、注重产业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积极疏导电价矛盾
        七、发挥价格对可再生电力能源的的引导作用
        八、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四、2002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17000亿(论文参考文献)

  • [1]货币、公粮与工商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财政经济的困难与重建[J]. 刘诗古. 社会科学, 2020(12)
  • [2]常州市新个人所得税制下的税源管理研究[D]. 李英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中国大陆省际科技创新综合能力比较研究[D]. 王惠颖.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哈尔滨市松北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D]. 李雨威.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5]基于行为经济学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遵从研究[D]. 王金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6]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研究 ——以中兴通讯为例[D]. 肖鲜艳. 暨南大学, 2019(02)
  • [7]我国税收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D]. 罗刚飞. 浙江工商大学, 2016(05)
  • [8]税收流失规模测度方法和税收流失防范研究[D]. 汪成杰. 南京大学, 2012(04)
  • [9]新时期的税务形象 ——基于四种报纸的报道分析[D]. 杨海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1(01)
  • [10]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本文侧重对可再生电力能源分析[D]. 栗宝卿.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0(01)

标签:;  ;  ;  ;  ;  

2002年全国税收超过1.7万亿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