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探讨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探讨

一、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洪艳[1](2021)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文中认为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制造工业的蓬勃发展,机械设备更新升级的速度显着加快,设备逐渐向自动化以及高精度方向发展,企业急需一批既懂电子技术又懂机械制造的现代化人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通过分析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促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周娟[2](2021)在《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路径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已是必然趋势。国际交流与合作是高等教育迈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家高等教育实力、高校影响力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对提高我国高职教育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思维、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论文在对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特点、实施路径和路径优化四个方面建立了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研究的分析框架。为了具体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开展的情况,论文选择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院校的官网和质量年度报告信息的归纳分析,发现了该院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的实施路径现状:在学生交流方面:招收了学历留学生,派出学生出国学习;在教师交流方面:引入外籍教师,派出教师出国交流;在优质教育资源交流方面:开发课程标准,引入国际课程体系;在合作办学方面:联合企业办学,签署合作办学意向;在学术文化交流方面: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外籍专家讲座。为进一步了解该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与开展的情况,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该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的结果和参照该校的质量年度报告,发现该院校存在学生国际交流规模小、师资国际化水平有限、国际化课程知识不丰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欠深度、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氛围不浓厚的问题。分析出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化理念落实不到位、国际化经费投入不足、国际化管理机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要全面落实国际化理念,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发展;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构建完备的管理体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优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吴良芹,阮殿旭[3](2021)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文中指出产教融合是当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共识,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激发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热情,整合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培育适应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吴良芹[4](2020)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需要在政府指导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平台作用,打造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培育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完善评价体系,建设校企交融的实训基地。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来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和探索,提高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

孟晓红[5](2020)在《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文中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界定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及就业后转岗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即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中的职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成功完成某种职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是几种能力简单相加,而是各种能力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知识的有机地迁移。本研究以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阐述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实际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本论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研究主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环境,以及该研究课题存在的意义,还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和方法,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核心概念思想,还分析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介绍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关要求。明确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节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后文的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基础。第三章针对性的提出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论述了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客观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工作的方向。

卢梦楠[6](2020)在《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先进制造业是以智能制造和机器换人为发展趋势的,面对工业机器人这类新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结构会相应产生变换,呈现出技能匹配问题和人力缺口等现实问题。国家面对经济发展新态势,在部署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于2019年职教20条中提出构建1+x证书制度,缓解结构性就业困难。高职院校面对如何应对产业技术革新,如何正确落实方针政策,实现课证融通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的技能等级标准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天津高职院校在应对1+x证书制度的挑战下课程培养的改革进展情况,围绕课证融通对相关试点院校师生开展问卷调查。通过所得实证数据从课改运行机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评价体系、教师团队和硬件实训条件七个层面对高职院校课证融通现状进行分析。为了更加深入而真实地了解课证融通的紧密程度研究也采用了访谈法,综合得出高职院校在课证融通方面遇到的瓶颈问题,并依据成因提出疏解路径。1+x证书制度的落实虽处于初级阶段,但各试点院校已经相应开展一定的课改工作。根据实证调查结果,高职院校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x证书标准不完善,1+x课改工作组权责不清、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课程与评价方面存在融通后的高职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实训模块融通断层,课程评价主观单一的问题;硬件设备与人力保障方面存在实训硬件设备配置不齐,高职教师职后深造积极性较低,各类师资配比不平衡的问题。从社会系统理论出发,将以上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归因。政府方面:财政经费支持力度与程度不足、在校企合作上缺乏正确的引导与保障、教育部门没有适时制定出课证融通的上位标准;第三方方面:x证书标准不完善,增大课证融通难度、x证书师资培训班覆盖面较小、产学合作程度低,合作质量得不到保障;高职院校:对落实1+x证书制度缺乏深入的认识、教师的选聘管理以及职后培训机制不健全;教师方面:专业能力欠缺、职后发展积极性较低;学生方面:职业规划意识较差、面对新证书畏难心理强烈。并从以上政府、第三方、高职院校和教师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孙铁城[7](2020)在《北京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清华紫光订单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北京市制造业大量外迁,北京转型为服务型城市。制造业类企业外迁,给北京市高职制造业类专业生存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高职制造业类专业如何转型,如何改变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北京市新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制造业类专业转型升级定位——北京市城市服务运行,在城市服务运行中,选取3D打印医疗服务作为制造业类专业的转型方向。论文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清华紫光3D打印医疗订单班为案例,对北京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本论文中研究的北京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专指北京市高职制造业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清华紫光进行校企合作,组建清华紫光订单班,培养医疗与制造业学科交叉式的人才,同时对高职院校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析与研究,不断改进更新及优化,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总结。论文为北京市高职制造业类专业,指明了今后专业的转型方向和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还为解决北京市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生存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8](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吕草[9](2020)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措施分析》文中指出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机械制造业、汽车业都有了迅猛的发展,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与之相关的机电一体化成为近几年比较火爆的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技能训练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能训练,提升人才的专业化技能水平,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机电一体化专业重要的教学任务。我国当前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详细分析问题所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叶芮杏[10](2019)在《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三二分段”作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为中职毕业生提供继续深造的途径,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有效提高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文章在国内外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聚焦于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对目前广州市进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院校进行研究,以把握现状,发现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为目标,为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科学有效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本文使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梳理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的招生现状,对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的衔接做详细调研。经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发现,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存在着招生人数少且生源流失大、目标制定重叠且责任主体不清、试点专业开设不全面且对接跨度大、课程内容重复且专业特色不显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政府未能出台可操作性的对接标准、对接院校未能架构充分的沟通渠道、学生的主体动机不足、企业参与度低。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招生制度上,健全“三二分段”招生制度,立足区域人才培养需求合理调整招生计划,加大“三二分段”宣传力度,建立有效的招生监督机制;在目标设置上,明确“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定位,构建有层次性的、有职业特色的、职业标准为导向的衔接目标;在试点的专业设置上,完善“三二分段”试点的专业设置,选择技术水平高、人才缺口大的专业,提高专业设置契合度;在课程衔接上,完善“三二分段”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课程建设体系、中高职“三二分段”五年制一体化课程体系和校企合作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文章基于以上对策分析,对“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以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打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衔接的立交桥。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意义
    (一)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国家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高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
    (三)实训设备落后,实践教学机制不够完善
    (四)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一)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创建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三)制定适应岗位需求的考核标准
    (四)建设以“双高”为标准的师资队伍
    (五)打造高水平先进性实训基地

(2)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路径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2.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相关研究
        3.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研究进展
        4.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研究进展
        5.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优化研究
        6.国内外研究的简短评论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的设计
        2.研究方法的选择
    (五)创新之处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研究的分析框架
    (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动因
        1.经济全球化推动
        2.政府政策的支持
        3.院校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特点
        1.立足优势专业,培养国际化技能人才
        2.对标企业需求,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3.注重产教融合,创新国际化办学模式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路径
        1.学生国际交流
        2.教师国际交流
        3.优质教育资源国际交流
        4.中外合作办学
        5.国际学术文化交流
    (四)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的优化
        1.师生合力,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
        2.政社同行,争取多渠道经费支持
        3.引培并重,提高师资国际化水平
        4.引建并举,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
        5.多管齐下,完善国际化管理体系
三、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实施路径研究个案分析-以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研究案例选择的依据
    (二)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介绍
    (三)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的现状
        1.招学历留学生,派出学生出国学习
        2.引入外籍教师,派出教师出国交流
        3.开发课程标准,引入国际课程体系
        4.联合企业办学,签署合作办学意向
        5.参加学术会议,举办外籍专家讲座
    (四)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的维度设计
        2.调查样本选取与分布
        3.调查问卷的实施过程
    (五)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实施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1.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2.调查结果的描述统计
        3.调查结果差异性分析
    (六)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情况的访谈过程
        1.访谈对象的确定
        2.访谈提纲的设定
        3.访谈过程的具体安排
        4.访谈内容整理与归类
四、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实施存在的问题
        1.学生国际交流规模小
        2.师资国际化水平有限
        3.国际课程知识不丰富
        4.中外合作办学欠深度
        5.国际学术文化交流氛围不浓厚
    (二)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实施产生问题的原因
        1.国际化理念落实不到位
        2.国际化经费投入不充足
        3.国际化管理机制不完善
五、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优化的典型案例
    (一)典型案例选择的依据
    (二)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的特色
        1.建设国际学院,做强合作办学“引进来”品牌
        2.加大经费投入,支持师生参与国际化的建设
    (三)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的特色
        1.创新“校-企-校”办学模式,助力国际化人才培养
        2.完善来华留学服务体系,凸显留学服务品牌优势
    (四)两所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点分析
        1.坚持与时俱进,树立先进国际化办学理念
        2.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师生参与国际交流
        3.整合优势资源,丰富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六、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路径的优化建议
    (一)全面落实国际化理念,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发展
        1.与时俱进,深化师生国际化的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校园国际化的氛围
    (二)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
        1.获取政府扶持,保障国际交流实施
        2.争取社企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加大经费投入,促进国际交流开展
    (三)构建完备的管理体系,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1.增设服务科室,落实国际交流项目
        2.增加专人配置,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3.建立反馈机制,提高国际交流质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路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三所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及官网信息
致谢

(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产教融合对高职机电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产教融合的内涵
    1.2 产教融合对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2 机电一体化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2.1 专业定位不准
    2.2 实训基地落后
    2.3 教学资源缺乏
    2.4 师资力量薄弱
3 产教融合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3.1 加强政策引导
    3.2 建立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4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4 结语

(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产教融合与机电专业实践教学的关系
    1.1 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
    1.2 校企合作共赢的平台
2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2.1 实训基地先天不足
    2.2 师资短缺,技能脱节
    2.3 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3 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3.1 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保障机制
    3.2 加强师资培育,打造校企利益共同体
    3.3 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3.4 完善评估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4 结束语

(5)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等职业学校
        (二)职业能力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分析
        (二)国内相关研究分析
    五、使用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研究法
    六、研究主要内容、研究视角和思路
        (一)研究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视角和思路
第一章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
        (三)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二)职业能力形成过程
        (三)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第二章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一)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目的
        (二)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过程分析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及实施
    二、中职职业能力培养调查结果分析
        (一)企业用人过程中注重综合职业能力
        (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三)中职学生自身对职业能力的期望越来越高
    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开展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认识不足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实践教学薄弱
        (三)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不健全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五)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能力考评方式
第三章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对措施
    一、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培养职业能力基础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二)正确引导中职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二、对职业能力培养引起重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二)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
        (三)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强化实践技能
        (四)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一)围绕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情景化、活动化
        (四)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实现职业能力特色培养
    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
        (二)鼓励专业教师获得“双师”证书
        (三)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五、改变原有考评方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评方式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考评
        (二)增强对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评价
        (三)实施“双证书”制度
        (四)合理的增加职业能力学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6)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机器换人的产业发展趋势
        1.1.2 供需不均的人才培养结构
        1.1.3 职业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1+x证书制度
        1.4.2 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1.4.3 课程改革
    1.5 文献综述
        1.5.1 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研究
        1.5.2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图
        1.6.3 调查研究法
        1.6.4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第二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2.1 社会系统理论
        2.1.1 社会系统理论概述
        2.1.2 社会系统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2.2 实用主义理论
        2.2.1 实用主义理论概述
        2.2.2 实用主义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2.3 多元智能理论
        2.3.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述
        2.3.2 多元智能理论与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
第三章 1+x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3.1 1+x证书制度与高职课程改革的关系
        3.1.1 1+x 证书制度是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向标和基准线
        3.1.2 高职课程改革是达成 1+x 证书制度利益诉求的关键
    3.2 1+x证书制度对高职课程改革的要求
        3.2.1 设置利于1+x专业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
        3.2.2 形成书证融通的课程设置
        3.2.3 构建共性与个性共蓄的高职专业课程结构
        3.2.4 开发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程内容
        3.2.5 建立多元化的高职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3.2.6 多举措打造结构化专业教师团队
        3.2.7 配备教学做一体化的硬件实训条件
第四章 1+x证书制度下高职课程改革的现实情况
    4.1 课程改革运作机制
        4.1.1 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的设置与权责
        4.1.2 课程改革运行机制的有效性
    4.2 证书标准的融通
        4.2.1 “x”中级证书考核标准
        4.2.2 高职院校相关课程的教学标准
        4.2.3 课证融通现状
    4.3 专业课程改革
        4.3.1 课程体系结构变化
        4.3.2 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4.3.3 课程内容的更新情况
    4.4 实训模块的衔接
    4.5 实训课程评价体系
        4.5.1 评价人员构成
        4.5.2 评价标准与内容
    4.6 实训设备
        4.6.1 实训硬件设备配置情况
        4.6.2 实训工作站的衔接
    4.7 师资
        4.7.1 师资结构
        4.7.2 教师在职企业实践时间
        4.7.3 职后培训方式
第五章 制约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与成因探析
    5.1 瓶颈问题
        5.1.1 课程改革工作组权责不清,工作效率较低
        5.1.2 “x”证书标准不完善,缺乏上位标准实现课标融通
        5.1.3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前沿技术更新慢
        5.1.4 实训模块融通断层,实训评价主观单一
        5.1.5 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紧张,硬件设备配备不齐
        5.1.6 教师职后深造积极性低,各类师资比例不平衡
    5.2 成因探析
        5.2.1 政府层面
        5.2.2 第三方层面
        5.2.3 学校层面
        5.2.4 教师层面
        5.2.5 学生层面
第六章 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改困境的解决策略
    6.1 政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监督指导
        6.1.1 经济支撑
        6.1.2 制度保障
        6.1.3 标准依据
    6.2 第三方: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标准保质保量
        6.2.1 标准构建
        6.2.2 培训联盟
    6.3 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职业导向技能培训
        6.3.1 机制与组织
        6.3.2 课程与评价
        6.3.3 硬件与人力保障
    6.4 教师:提高专业素养,教学相长教书育人
        6.4.1 专业素养
        6.4.2 教书育人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 1+x 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实证调查(教师卷)
附录2 1+x 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课程改革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7)北京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清华紫光订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总体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图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制造业类专业转型以及对原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2.1 制造业类专业转型定位
        2.1.1 北京市高职制造业类专业原定位方向
        2.1.2 原定位方向面临的困境
        2.1.3 城市生命线服务运行
        2.1.4 专业转型定位方向
        2.1.5 北京市高职制造业类专业转型意义
    2.2 专业转型对北京市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2.2.1 高职院校原有人才培养模式
        2.2.2 专业转型对北京市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第三章 医疗服务与制造业结合以及新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3.1 医疗服务与制造业的结合点——3D打印医疗服务
    3.2 选择3D打印医疗服务作为专业方向原因
        3.2.1 数字化3D打印技术发展及应用
        3.2.2 医疗行业急需3D打印人才
        3.2.3 3D打印人才市场就业前景好
        3.2.4 企业转型对3D打印人才需求大
        3.2.5 北工职院3D打印技术实际情况
    3.3 北京市医疗服务与制造业结合学科交叉式人才新培养模式确定
        3.3.1 学科交叉式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
        3.3.2 医疗服务与制造业结合学科交叉式人才新培养模式确定
        3.3.3 北京市学科交叉式人才新培养模式的确定
第四章 清华紫光高职订单班的建设过程
    4.1 订单班组建
        4.1.1 北京清华紫光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4.1.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1.3 订单班组建
    4.2 订单班建设内容
        4.2.1 培养目标与规格
        4.2.2 专业核心课程
        4.2.3 课程结构
        4.2.4 实训基地建设
        4.2.5 师资队伍建设
    4.3 订单班运行效果及取得成就
        4.3.1 运行效果
        4.3.2 大赛成绩及教学成果
        4.3.3 就业情况
        4.3.4 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第五章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及启示
    5.1 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总结
        5.1.1 订单班组建方式
        5.1.2 制定培养方案及深度校企合作
        5.1.3 共建实训基地,实施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1.4 产学合作与共同发展
        5.1.5 职业基本素养教育
        5.1.6 教学运行管理
        5.1.7 教学资源开发
    5.2 订单班培养模式对北京市制造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5.2.1 对北京市制造业类专业方向调整的启示
        5.2.2 对北京市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启示
        5.2.3 对北京市高职订单班建设方案启示
        5.2.4 对北京市订单班课程体系建设启示
        5.2.5 对北京市师资队伍建设启示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校企合作协议
附录 B:订单班课程结构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9)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
    2.课程设置不科学,对技能训练重视不够
    3.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科联系不紧密
    4.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考核机制不健全
    5.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不完备
二、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教学水平提升的几项措施
    1.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更新,紧跟社会发展需求
    2.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应当多元化、立体化
    3.增加技能训练课程的时长,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4.建立完善科学的成绩考评体系
三、小结

(10)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视角新
        二、研究方法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中高职衔接
        二、三二分段
        三、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终身教育理论
        二、认知学习理论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第一节 调研设计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对象
        三、调研方法
    第二节 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招生现状
        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目标现状
        三、“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专业现状
        四、“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课程现状
第四章 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招生人数少且生源流失大
        二、目标制定重叠且责任主体不清
        三、试点专业开设不全面且对接跨度大
        四、课程内容重复且专业特色不显
    第二节 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府未能出台可操作性的对接标准
        二、对接院校未能架构充分的沟通渠道
        三、学生的主体动机不足
        四、企业参与度不足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第一节 健全“三二分段”招生制度
        一、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合理调整招生计划
        二、加大“三二分段”宣传力度
        三、建立有效的招生监督机制
    第二节 明确“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的培养目标定位
        一、构建有层次性的衔接目标
        二、构建有职业特色的衔接目标
        三、构建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衔接目标
    第三节 完善“三二分段”试点专业设置
        一、选择技术水平高、复杂程度大的专业
        二、增加社会发展人才缺口大的专业
        三、提高专业设置契合度
    第四节 完善“三二分段”整体设计课程体系
        一、构建由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的课程建设体系
        二、构建中高职“三二分段”五年制一体化课程体系
        三、构建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体系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一:访谈提纲
    附件二: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四、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 王洪艳. 辽宁高职学报, 2021(09)
  • [2]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实施路径及其优化研究 ——基于湖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分析[D]. 周娟.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 吴良芹,阮殿旭. 职业技术, 2021(01)
  • [4]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吴良芹.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0(02)
  • [5]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D]. 孟晓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1+x证书制度下天津市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现状研究 ——以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证书为例[D]. 卢梦楠.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7]北京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职+清华紫光订单为例[D]. 孙铁城.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8]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9]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措施分析[J]. 吕草.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4)
  • [10]广州市“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研究[D]. 叶芮杏.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