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农作物施肥问题及对策

通辽市农作物施肥问题及对策

一、通辽市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侯迷红,纪凤辉,范富,宋桂云,马玉露,邰继承,张庆国[1](2021)在《通辽市化肥施用强度及环境安全阈值时空变异》文中研究表明应用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模型,对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生产中化肥施用强度和环境安全阈值的时空变异及施肥合理性状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9年通辽市化肥施用量持续增大,2019年化肥施用总量及化肥施用强度分别是2000年的5.8倍和4.0倍,但化肥施用效益,2019年却比2000年降低46%.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从2000年的1.00∶0.40∶0.15,增加到2019年的1.00∶0.50∶0.25.氮、磷化肥施用在2007年、2008年超过了环境安全阈值.从2006—2009年,化肥总量和氮肥施用强度与阈值的距离越来越大,2010年距离最小,2010—2013年两者距离又逐渐增大,2014—2019年两者距离又呈缩小趋势,尤其是2018—2019年两者距离明显缩小.2019年,扎鲁特旗、开鲁县、霍林郭勒市属于低强度施肥区,科左中旗和库伦旗属于中强度施肥区,科尔沁区、奈曼旗、科左后旗属于超高强度施肥区.2019年,通辽市55%以上旗县的施用环境安全阈值在高阈值区范围变化,低阈值区分布在科左后旗、扎鲁特旗和霍林郭勒市.2019年化肥施用强度为环境安全阈值的2.1倍,奈曼旗施肥强度最大,为环境安全阈值的2.6倍.通辽市65%以上县域化肥施用过量,22%化肥施用合理,个别县域化肥施用不足,化肥施用过量严重.

郝佳敏[2](2021)在《内蒙古通辽市玉米“节水培肥丰产增效技术”的收益研究》文中指出

王彦东[3](2021)在《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化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业现代化重要的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对于提升农牧业生产率非常重要。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是近年来众多因素造成我国的农业机械化面临发展瓶颈,农机行业供给侧改革结构性调整是一个方面,而农机购置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农业机械购置投资相对来说是农户最大额的生产性投资,农户自身积累的内源性融资往往难以满足购机资金需求,而不成熟的农村金融市场普遍存在信贷配给情况,信贷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那么农户农机购置是否面临融资约束?不同类型的融资约束是否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行为?近年发展起来的融资租赁业务政府将其视为解决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重要金融创新服务,农机融资租赁作为一项有效缓解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金融创新服务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提倡。但是一项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除了基于供给侧的考虑以外更应该基于需求者的视角进行设计,承租者农户作为参与主体是否愿意参与以及倾向于什么样的融资租赁合约方案是值得探讨的。鉴于此,本文选取通过对内蒙古部分盟市的农牧区进行调研获得一手实地调研数据,基于融资约束的视角对农户的农机购置行为以及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进行研究,总结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特征以及农机融资租赁的选择意愿及偏好,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陈述如下:(1)尽管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结构性调整期,但是农机购置需求依然旺盛,农户的自有财力无法满足购买大型农机具的资金需求。农村普遍存在“小型农机无需融资,大型农机无处融资”现象。现有融资的金融机构渠道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农机融资困难在于贷款额度小、利率高、到账时间长和周期不灵活,农户在购买农机时存在结构性融资约束问题。(2)基于农户农机购置的融资需求的调研数据,应用直接识别法识别在农农户普遍面临融资约束问题。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农户是否受融资约束是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规模的重要因素。其中需求型融资约束并不会影响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而供给型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意愿和购置规模均有显着影响。除了本文重点探讨的融资约束因素以外,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等因素的研究结论基本和以往的研究文献一致。(3)基于承租人视角探讨农户对农机融资租赁的认知及参与意愿,分析影响农户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主要因素。农机购置过程中受到融资约束是选择参与农机融资租赁的前提。农户除了基于自身条件的考虑,更关注农机融资租赁业务的费率水平、融资期限、抵押担保、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属性,其中抵押担保影响最大、其次是融资周期、最后是增值服务。而不同特征的农户对于这些属性的偏好也存在一定异质性,农户对不同属性的支付意愿也不同。所以要想推广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必须从农户的需求出发设计合约,创新模式。(4)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最后提出加大政府支农政策力度,破解农户农机购置需求的融资约束;加强新型金融模式宣传,提高农户农机融资租赁认知水平;加快模式和服务方式创新,增强农机融资租赁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维护农机融资租赁各参与主体利益;营造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引导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等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下述三个方面:(1)从融资约束的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购置行为。从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特征的角度为农户个人农机投资不足提供新的解释,以期为国家下一步出台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借鉴;(2)从承租方的微观视角研究农户农机融资租赁的参与意愿,结合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分析基于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目的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这方面的文献做一点有益补充;(3)应用选择实验法分析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选择偏好。应用选择实验法探究农户对于农机融资租赁属性的偏好及其支付意愿,以期为承租方在设计农机融资租赁合同方案或者国家出台鼓励农机融资租赁发展政策建议的时候提供现实参考。

李锐[4](2021)在《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究西辽河平原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2019年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区,浅埋滴灌下设置常量追氮(T1)和优化追氮(T2:70%常量追氮)2个处理,并以传统畦灌常规常量追氮为对照(CK1),不施肥(CK2)为空白对照,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CO2、N2O和CH4排放通量,研究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的相关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与传统畦灌CK1处理相比,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较传统畦灌增加籽粒产量以及吐丝期后籽粒氮素积累量,而整株氮素积累量无显着差异,从而显着提高氮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浅埋滴灌下,常量追氮T1处理较优化追氮T2处理,增加吐丝期后籽粒、穗轴和整株氮素积累量,而籽粒产量无显着差异,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优化施氮量下高,传统施氮量较低;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优化追氮T2处理较T1处理分别增加22.40%和30.58%。2.春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日变化研究表明,CO2和N2O排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日变化趋势与大气温度变化相似,呈单峰型排放曲线。与传统畦灌CK1处理相比,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增加了N2O日均排放通量;浅埋滴灌下,T2处理较T1处理降低了N2O日均排放通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N2O、CO2排放通量日变化与地表温度和10 cm地温呈显着(P<0.05)或极显着正相关(P<0.01),土壤温度是影响CO2和N2O日变化的重要因素。3.春玉米生育期内,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相比传统畦灌CO2排放量无显着差异,N2O排放量增加11.78%,CH4吸收量降低34.78%;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较常规追氮T1处理CO2和N2O排放量分别减少13.15%和20.27%,而CH4吸收量无显着差异。相同施氮量下,浅埋滴灌较传统畦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14.13%,浅埋滴灌下优化追氮T2处理较常规追氮T1处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10.46%;综合增温潜势浅埋滴灌下T1处理和传统畦灌CK1处理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浅埋滴灌优化追氮T2处理(P<0.05);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无显着差异,均显着高于CK1处理(P<0.05)。4.春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环境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N2O和CH4排放通量与地表温度和土壤10cm温度呈极显着(P<0.01)正相关,CO2和N2O排放通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对CO2、N2O和CH4排放通量影响最大。春玉米整个生育期CO2和N2O排放通量均值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值呈显着(P<0.05)或极限着(P<0.01)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对CO2排放通量影响最大,土壤铵态氮含量对N2O排放通量影响最大,土壤有机质含量对CH4排放通量影响最大。5.浅埋滴灌下T1和T2处理相比传统畦灌CK1处理,在提高了玉米产量的同时,增加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与传统畦灌CK1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增加了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P<0.05),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强度(P<0.05);综合增温潜势T1和CK1处理均显着高于T2(P<0.05);与T1处理相比,T2处理降低综合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因此,浅埋滴灌下追氮较常规追氮量减30%,既降低综合增温潜势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又保证较高玉米产量和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是西辽河平原玉米兼顾高产、高效和生态的水氮管理模式。

戚迎龙[5](2020)在《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机制及其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西辽河流域农业用水量的逐年增加,导致地下水超采的问题日益突出,必然要求限制农业水资源的使用,而推行节水优先的用水理念,要求有适宜的灌溉技术配合科学合理的水分调控手段才能兼顾稳产和节约农业水资源。基于当地的背景和需求,围绕西辽河流域玉米灌溉技术的优选、分阶段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及水分消耗利用的调控机制、农业水模型比选及使用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和模拟精度问题,开展了田间试验和模型模拟研究,取得主要结论如下:(1)覆膜提高了玉米生育前期及快速生长期的叶面积指数,缩短了群体冠层发育时间。在播后75d内提高了 1m 土层贮水量达3.9%~15.7%,冠层发育完全后接近或小于裸地。土壤热增减随水分供应与消耗呈现交替循环的波动性,覆膜明显增加了生育前期及快速生长期土壤温度,5cm 土层75d多得到44.92℃的日均地积温,显着表现在井灌水和降雨后至地温回升期,能稳定地温振幅且在土壤冷凉时获得更多的地积温。综合效益分析得出膜下滴灌仅技术效果得分最高,而覆土浅埋滴灌获得经济效益最高分0.369和环境效益最高分0.577使其总分1.012排序第一,优选为适宜的灌溉技术。(2)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参数±10%变化时全生育期土壤蒸发量E、作物蒸腾量T、蒸散量ET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18.72%、25.37%、19.9%。模拟E的敏感参数为土壤表层可蒸发水量TEW、生长中期基础作物系数Kcb(mid),其全局敏感性指数为0.662、0.321,是不敏感参数均值的33.6~69.4倍。模拟T的敏感参数为根系不受水分胁迫的临界土壤贮水量Wj、Kcb(mid)、田间持水量Wfc,其敏感性指数为0.569、0.485、0.455,是不敏感参数均值的34.5~43倍。(3)AquaCrop和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比较相似地表达了冠层发育到最大而未开始衰减期间玉米对土壤水分的消耗过程,而对快速生长期与后期1m 土层贮水量SWS的模拟差异大。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低估SWS的情形较多,AquaCrop模型多数情况模拟正负偏差分布较均匀而在SWS偏低时会高估。AquaCrop模型描述各生育期蒸散量ETstage因亏水情形而变化的能力略优于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2 模型模拟 ETstage 的均方根误差 NRMSE 分别为 8.158%~9.510%、5.980%~15.022%。AquaCrop的模拟精度总体略优,推荐为适宜于当地覆土浅埋滴灌的玉米水分管理模型。(4)分阶段亏水(0.6ETc)对玉米冠层覆盖度CC影响最小的情形是初期亏水(DI-α),不会影响生殖阶段的冠层水平。快速生长期亏水(DI-β)降低冠层快速发育期间CC的同时会持续影响至生殖阶段。中期亏水(DI-γ)会降低冠层维持在最大水平的持续时间而引起冠层早衰。初期及快速生长期连续亏水(DI-αβ)明显降低了生殖阶段CC。快速生长期及中期连续亏水(DI-βγ)削弱冠层的程度最深。相比全生育期充分灌溉FI,单阶段亏水降低了 3.27%~10.91%的最终生物量B,2阶段连续亏水减少B达16.84%~25.86%。分阶段亏水不同情形玉米籽粒产量Y由高而低排序为:DI-α、DI-β、DI-γ、DI-αγ、DI-αβ、DI-βγ,初期亏水不显着影响籽粒产量。初期或快速生长期亏水均能促使更多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籽粒,而生殖阶段亏水会降低收获指数HI,不同情形2阶段亏水均降低了HI。快速生长冠层期间亏水会持续影响到中期蒸散量ETmid,会削弱生殖阶段蒸腾能力,而初期亏水并不降低ETmid。初期亏水对生育期总蒸散量ET影响程度最小,冠层快速生长期间或生殖过程的单个生育阶段亏水均显着降低了 ET。相比充分灌溉FI,相邻2阶段连续段亏水处理DI-αβ、DI-βγ降低了10.40%~12.32%、12.01%~13.14%的ET。初期亏水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显着高于单阶段亏水发生在生殖阶段的WUE,2阶段连续亏水对Y和WUE均产生显着的负面影响,快速生长期及中期连续亏水的WUE最低。生长初期0.6ETc的亏水可做到节水增效稳产,是最佳的分阶段亏水调控方式。(5)AquaCrop模型原始参数不能有效描述不同分阶段亏水情形对作物系统产生的变化,本研究校准取得的一套修正模型参数可获得较好的模拟精度,各项模拟指标的平均绝对误差比原始参数低25.39%~67.08%。模型对CC、Bi(随时间变化的生物量)测量值较低和较高时模拟精度高,而对CC快速变化阶段模拟误差大,在茎叶快速生长的前半段会明显高估生物量。模拟充分灌溉CC的NRMSE为7.523%~9.865%,模拟单阶段、相邻2阶段连续亏水CC的NRMSE分别为6.395%~18.714%、11.935%~19.537%;模拟Bi时充分灌溉、单阶段亏水、相邻2阶段连续亏水的NRMSE分别为 10.718%~11.810%、12.852%~20.372%、17.588%~26.033%。AquaCrop 模型对全生育期充分灌溉情形模拟效果更好,而有水分亏缺时误差增大,2阶段连续亏水情形下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模拟精度明显降低,模型使用时须注意此缺点而避免决策失误,此模型描述生物量与作物蒸腾的关系及水分亏缺的响应程度方面仍须从机理方面做出改进。

纪凤辉[6](2020)在《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及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文中认为通辽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玉米主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00万hm2以上。伴随着玉米种植年限的增加,以及玉米种植过程中大量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的持续施入,势必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传统的肥料管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玉米高产栽培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玉米“3414”小区施肥试验,对通辽市平原玉米种植区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变化以及玉米产量进行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通辽市平原区玉米施肥指标体系,以期为通辽市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辽市平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集中在3级水平,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90.1%;全氮含量主要为3级和4级水平,分别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75.5%和23.5%;碱解氮含量主要为4级水平,占该区耕地面积的92.9%;土壤有效磷含量主要集中在3级和4级水平,分别占该区耕地面积的76.1%和23.9%;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3级水平,占该区域耕地面积的83.4%;土壤pH值主要集中在2级水平,占该区耕地面积的66.5%。通辽市平原区玉米氮磷钾肥增产率为41.9%,氮肥增产效率17.0%,磷肥增产效率8.0%,钾肥增产效率16.9%;氮磷钾肥料的贡献率为28.5%,土壤的贡献率为71.5%;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为8.4 g·kg-1,其中氮肥的增产效果最大,农学效率为9.2 g·kg-1,钾肥的增产作用次之,其农学效率为22.9 g.kg-1,磷肥的增产效果最小,农学效率为6.4 g.kg-1。确定了通辽市平原区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碱解氮:极低(<23mg·kg-1)、低(23-73mg·kg-1)、中(73-143mg·kg-1)、高(143-179mg.kg-1)、极高(>179mg.kg-1);有效磷:极低(<1.5mg·kg-1)、低(1.5-3mg·kg-1)、中(3-13mg·kg-1)、高(13-26mg·kg-1)、极高(>26mg·kg-1);速效钾:极低(<41mg·kg-1)、低(41-87mg·kg-1)、中(87-179mg·kg-1)、高(179-337mg·kg-1)、极高(>337mg·kg-1)。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测定值与最佳施肥量之间的模型为:YN=-53.551n(XN)+388.99,YP=-52.431n(XP)+224.45,YK=-36.0211n(XK)+237.18。通辽市平原区玉米氮肥的合理施肥量为:土壤碱解氮含量>179 mg·kg-1,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20 kg·hm-2,碱解氮含量143-179 mg·kg-1,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20-130 kg·hm-2;碱解氮含量73-143 mg·kg-1,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30-165 kg·hm-2;碱解氮含量23-73mg·kg-1,推荐氮肥施用量为165-225 kg·hm-2;碱解氮含量<23 mg·kg-1,推荐氮肥施用量为225 kg·hm-2。通辽市平原区玉米磷肥的合理施肥量为:土壤有效磷含量>26 mg·kg-1,推荐磷肥施用量为60 kg·hm-2;有效磷含量13-26 mg·kg-1,推荐磷肥施用量为60-90 kg·hm-2;有效磷含量3-13 mg·kg-1,推荐磷肥施用量为90-195 kg·hm-2;有效磷含量1.5-3 mg·kg-1,推荐磷肥施用量为195-225 kg·hm-2;有效磷含量<1.5 mg·kg-1,推荐磷肥施用量为 225kg·hm-2。通辽市平原区玉米钾肥的合理施肥量为:土壤速效钾含量>337 mg · kg-1,推荐钾肥施用量为30 kg·hm-2;速效钾含量179-337 mg·kg-1,推荐钾肥施用量为30-45 kg·hm-2;速效钾含量87-179 mg·kg-1,推荐钾肥施用量为45-75 kg·hm-2;速效钾含量41-87 mg·kg-1,推荐钾肥施用量为75-105 kg·hm-2;速效钾含量<41 mg·kg-1,推荐钾肥施用量为105 kg·hm-2。

李晓锋[7](2020)在《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算对地区农业发展和改善种植结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性意义,根据测算结果可以宏观调控农业灌溉和开发方向,有目的性、较强针对性的制定耕作计划,发掘地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贡献。本文选取西辽河平原的开鲁县为研究地区,分别采取田间实测法和水量平衡法对开鲁县主要种植作物玉米和红干椒进行测算,并对开鲁县西辽河灌区的最大节水潜力进行估算,针对当前灌区存在的问题作出对策分析。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在只改变灌水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实验得出玉米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89,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4;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796,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90。实验结果表明同种作物在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要高于低压管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是因为膜下滴灌减少了水分运输过程中的损耗,水分利用效率更高。(2)本文为得出西辽河灌区农业灌溉的最大节水潜力,结合本文实验数据进行了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计算。按照当前作物种植比例得出玉米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为8.06万亩,红干椒为2.99万亩,计算得出玉米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14.70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3.23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1.47万m3。玉米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207.49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186.74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20.75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低压管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57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71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0.86万m3。红干椒全部发展为膜下滴灌的理论节水潜力为87.74万m3,实际节水潜力为78.97万m3,理论与实际节水潜力差值为8.77万m3。(3)为探明不同灌水方式对灌区水资源动态循环的影响,本文分别对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管灌和膜下滴灌两种灌溉方式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主要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埋深,且膜下滴灌地区的地下水埋深要高于低压管灌的地区,合理的解释了玉米和红干椒在低压管灌下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低于膜下滴灌的灌溉水利用系数。(4)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对作物吸收利用肥料同样存在影响。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得出红干椒按照亩产8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856kg/亩 超额产出56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945kg/亩,超额产出145kg/亩。玉米按照亩产900kg计划施肥,低压管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01kg/亩,超额产出101kg/亩,膜下滴灌灌溉下的产量为1095kg/亩,超额产出195kg/亩。分析可知膜下滴灌的作物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均优于低压管灌。(5)本文指出农业结构的调整需与自然资源结构相适应,通过努力构建统一管理体制、明确土地利用与用水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资金支持和指导工作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改善地区水资源环境。

王丹[8](2020)在《双季玉米体系周年产量形成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变化的影响,我国两熟及多熟制生态区种植模式单一、传统种植模式周年光温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且抗灾能力弱等问题突出,导致周年产量及资源效率下降。近年来,以充分发挥玉米高光效优势为核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建立了双季玉米、春玉米-晚稻、早稻-秋玉米等新型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由于两季品种筛选依据科学性不足、季节间品种搭配不合理等,限制了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为此,本研究从品种季节间生态适应性出发,筛选适宜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种植制度的品种类型及两季品种搭配模式,进而研究不同搭配模式的产量形成、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及产量与气候资源的定量匹配关系,揭示了双季玉米模式建立的生理生态机制,提出了双季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的可调控途径,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1)明确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高产高效品种类别搭配方式及季节间品种选择的差异性。黄淮海平原第一季和第二季品种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230℃-1345℃左右和1365℃-1430℃左右,适宜的两季品种搭配模式为低有效积温型-高有效积温型(LH)、中有效积温型-中有效积温型(MM)和高有效积温型-低有效积温型(HL);长江中游地区的品种有效积温分别为1450℃-1520℃左右和1350℃-1450℃左右,适宜的两季品种搭配模式为低有效积温型-高有效积温型(LH)、中有效积温型-中有效积温型(MM)、中有效积温型-高有效积温型(MH)和高有效积温型-中有效积温型(HM)。(2)明确了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的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模式季节间资源分配特征及区域间的差异性。黄淮海平原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搭配模式(LH)季节间的积温分配率(TDR)为47%(第一季)和50%(第二季),积温比值(TR,第一季/第二季)为0.9,LH两季积温偏第二季分配;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搭配模式(HM)季节间的TDR为49%(第一季)和46%(第二季),TR为1.1,HM两季积温偏第一季分配。依据以上指标,可通过品种选择调配季节间光温资源分配,合理制定两季生育期最佳分配方案。充分挖掘区域光温资源,发挥玉米高光效高物质生产能力是提升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周年产量与光温资源的关键。(3)研究产量形成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双季玉米干物质积累量(DM)的差异是产量(GY)差异的主要原因。黄淮海平原第一季的DM无显着差异,第二季的DM的差异导致周年DM的差异。温度是调控双季玉米GY和DM的主要气象因子,第二季花前有效积温(GDD)达1040℃,花后GDD达660℃,DM物质积累量最高。温度和降水是调控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GY和DM的主要气象因子。第一季玉米花前GDD、日均温(MT)、日均高温(Tmax)和日均低温(Tmin)分别达762.2℃、18.5℃、23.3℃和14.4℃时,DM最高;花后GDD、MT、Tmax和Tmin分别达832.3℃、28.1℃、31.7℃和24.3℃时,DM最高。第二季花前GDD、MT、Tmax和Tmin分别达948.9℃、28.6℃、32.5℃和24.6℃,DM最高;花后GDD、MT、Tmax、Tmin和降雨量(Pr)分别达659.6℃、21.8℃、26.7℃、16.9℃和82.9 mm时,DM最高。(4)通过密度对双季玉米体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可知,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模式(LH和HM搭配模式),第一季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9.75×104株ha-1左右),第二季品种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6.75×104株ha-1左右),产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可见两季合理的密度搭配可促进双季玉米周年产量的增加,实现周年产量和效率的同步提高。适宜的种植密度下,与MM和HL搭配模式相比,黄淮海平原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搭配模式(LH)周年产量提高13%和28%;与LH、MM和MH搭配模式相比,长江中游地区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搭配模式(HM)周年产量提高47%、28%和30%。

李洁[9](2020)在《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文中认为建立于自然循环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在全球的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户作为最主要的农业生产主体,其所追求的高效益、低风险的生产目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干扰严重,该问题在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带尤为凸显。这样碳失衡的生产方式不但不利于全球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农业可持续的发展,更不利于农户长久的增产增收。随着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探寻有利于农业碳中和的生产方式势在必行。而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在于源头的控制与治理,源头管控的关键在于生产者行为的规范,因此,开展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农户生产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以微观经济学、农业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为基础,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作为典型调研区域,从心理主观与外界客观两个角度,对有关的农业碳中和农户生产行为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旨在厘清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为制定促进农户实施农业碳中和生产行为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首先,从理论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特性、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类型展开分析。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与基础理论发现,农户在生产决策过程中不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与投入成本的最小化,也会追求公平、互惠、利他与满意等目标,同时尽可能规避不确定条件下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农户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有限理性人,其生产行为是经过价值判断后才会采取的行动。借助计划行为理论模型、保护动机理论模型以及技术接受理论模型,结合农业碳中和的实现途径,利用生态环境演变的MA分析框架,本文构建了农业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框架,即农户生产行为的实施决定于其生产意愿,而意愿的产生则取决于两点,一是农户对于现有行为存在威胁的认知与感知程度,另一个是农户对于将要采取的生产行为所持有的行为效果、自我能力以及主观规范的评价。因此,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组成了心理主观因素,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影响共同对农户生产行为产生作用。其次,依托于理论分析所构建的农户生产行为分析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形成机理与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开展验证性与探索性的分析与探讨。利用描述性统计法,对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状况、农户生产意愿以及农户行为的采纳现状作出分析,发现农户现阶段呈现出认知水平有限、主观行为评价不够积极、生产意愿较高、行为采纳水平一般的特点。利用SEM结构方程模型,对自我行为评价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展开研究。发现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对自我能力评价水平以及自我能力评价水平对主观规范均有积极的显着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形成机理与理论分析框架中的描述一致,农户的严重性与易感性认知水平,以及农户的行为效果评价、自我能力评价与主观规范对于生产意愿均有显着的积极影响,其中严重性认知影响最大。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多元层级回归法以及Logit-ISM模型,探讨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农户行为认知、农户行为主观评价、农户生产意愿以及行为实施的影响状况。研究发现: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均会对上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户信息获取能力、环境责任感以及生产习惯越强,意愿向行为转化效率越高;出现农资购买困难、突发性的灾害以及农户行为评价消极三种状况时,会直接导致行为与意愿的悖离;农户较高的风险厌恶特点会阻碍农户生产行为的发生。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本文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构建了农户行为优化的机制与体系。实证研究的结论表明,制度的缺乏与体系的不健全是造成行为采纳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结合激励理论内容,提出了以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成本与收益均衡以及因地制宜为原则的生产行为优化机制,即内部激励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内部约束机制与外部约束机制。依据机制内容构建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农户成长培训体系以及制度与法律体系。

张鹏[10](2019)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文中研究表明设施农业是指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其显着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高收效。本文在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现状及现有资源条件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典型设施农业园区运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SWOT分析,对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1.调查结果: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村农业发展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化组织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弱,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专业批发市场和营销组织、产销衔接不好的问题。2.针对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产业现状,采用SWOT矩阵分析法,结合国内外及内蒙古发达地区经验,提出以下对策。(1)发展布局:利用现有发达的物流服务体系,合理分配资源并建立复合型产业园区,鼓励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进行多元化资金投入,完善覆盖生产、农资、销售等各环节的保险体系;(2)软件升级: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条件,加强与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3)市场拓展:努力开拓市场、发展订单农业等。3.通过调研找出制约当地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配套集成日光温室蔬菜高产高效技术体系,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提供依据,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通辽市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辽市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通辽市化肥施用强度及环境安全阈值时空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化肥施用环境安全阈值的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通辽市化肥施用与环境安全阈值的动态变化
        2.1.1 通辽市化肥施用量随时间的变化
        2.1.2 化肥施用强度(FI)和环境安全阈值(ET)动态变化
    2.2 通辽市化肥施用强度及其环境安全阈值的空间变化
        2.2.1 化肥施用强度的空间变化
        2.2.2 化肥施用的环境安全阈值空间动态变化
        2.2.3 化肥投入的合理性分析
3 结论

(3)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及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
        1.4.1 本文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机械
        2.1.2 农机购置行为
        2.1.3 融资租赁
        2.1.4 农机融资租赁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2.2.2 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理论
        2.2.3 融资租赁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机理分析
        3.1.1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内在动因
        3.1.2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主体的行动逻辑
        3.1.3 融资租赁缓解农户农机购置融资约束的效应分析
    3.2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机制分析
        3.2.1 融资约束的类型识别
        3.2.2 农户融资约束直接识别法基本步骤
        3.2.3 融资约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测算理论分析
    3.3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3.3.1 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理论分析
        3.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影响分析
    3.4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理论分析
        3.4.1 农户融资行为理论分析
        3.4.2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的理论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农业机械化及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
        4.1.1 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4.1.2 农业机械保有量下降,农机投资后劲不足
        4.1.3 农机行业交易遇冷,在竞争中进行结构性调整
    4.2 农机融资租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2.1 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
        4.2.2 农机融资租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4.2.3 农业机械融资租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3 本章小结
5 调研样本特征及农户农机购置金融服务供求分析
    5.1 调研情况简介
    5.2 样本特征描述
        5.2.1 受访户主基本特征分析
        5.2.2 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5.2.3 生产经营状况分析
    5.3 农机保有情况及购置需求分析
        5.3.1 农户农机保有状况分析
        5.3.2 农户农机需求情况分析
    5.4 调研样本金融服务供求特征分析
        5.4.1 金融服务需求特征分析
        5.4.2 金融服务供给特征分析
    5.5 农机购置金融服务状况分析
        5.5.1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服务需求分析
        5.5.2 农机购置融资金融供给情况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6.1 农户融资约束的识别过程分析
        6.1.1 需求型融资约束
        6.1.2 供给型融资约束
        6.1.3 农户融资约束识别结果
    6.2 农户融资约束影响因素分析
        6.2.1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6.2.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6.2.3 实证结果分析
    6.3 农户融资约束程度测算
        6.3.1 模型构建
        6.3.2 变量选取
        6.3.3 实证结果分析
        6.3.4 融资约束程度估算
    6.4 本章小结
7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购置行为的影响研究
    7.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7.1.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1.2 模型设定
    7.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7.2.1 数据来源
        7.2.2 变量选取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意愿影响
        7.3.2 融资约束对农户农机投资规模影响
    7.4 本章小结
8 农户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及选择偏好研究——基于缓解融资约束视角
    8.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
        8.1.1 理论分析
        8.1.2 模型设定
    8.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8.2.1 数据来源
        8.2.2 变量选取及描述
    8.3 实证结果分析
        8.3.1 农机融资租赁参与意愿
        8.3.2 农机融资租赁选择偏好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调查问卷
作者简介

(4)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水肥管理对春玉米氮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水肥管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浅埋滴灌水肥一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1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2.3.2 干物质
        2.3.3 昼夜内温室气体采集和测定
        2.3.4 生育期内温室气体采集和测定
        2.3.5 土壤样品采集与相关指标测定
        2.3.6 土壤地表温度、10cm地温和土壤含水量测定
    2.4 相关参数计算
        2.4.1 干物质与氮素积累转运
        2.4.2 氮肥效率
        2.4.3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
        2.4.4 温室气体日均排放通量
        2.4.5 温室气体最佳观测时间矫正系数
        2.4.6 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
        2.4.7 综合增温潜势
        2.4.8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2.4.9 净生态系统经济预算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3.1.1 干物质积累
        3.1.2 干物质转运
    3.2 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各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3.2.1 各器官氮素积累
        3.2.2 各器官氮素转运
    3.3 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影响
        3.3.1 春玉米氮素养分的利用效率
        3.3.2 春玉米肥料氮的利用效率
    3.4 浅埋滴灌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CO_2、N_2O和 CH_4排放日变化特征
        3.4.1 CO_2排放日变化
        3.4.2 N_2O排放日变化
        3.4.3 CH_4排放日变化
        3.4.4 温室气体日均排放通量
        3.4.5 温室气体排放量昼夜百分比
        3.4.6 温室气体日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3.4.7 温室气体矫正系数
    3.5 浅埋滴灌不同施氮水平下春玉米生长季土壤CO_2、N_2O和 CH_4排放特征
        3.5.1 生长季CO_2排放特征
        3.5.2 生长季N_2O排放特征
        3.5.3 生长季CH_4排放特征
        3.5.4 生长季CO_2、N_2O和 CH_4累积排放量
        3.5.5 主要生育期CO_2、N_2O和 CH_4排放通量
        3.5.6 CO_2和N_2O排放通量相关分析
    3.6 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GWP、GHGI和 NEEB的影响
    3.7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3.7.1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温湿度相关性分析
        3.7.2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影响的探讨
        4.2.2 浅埋滴灌下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探讨
        4.2.3 浅埋滴灌技术的生态效应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机制及其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评价与优选
        1.2.2 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与水分利用的影响及其灌溉调控机制
        1.2.3 农业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1.2.4 基于双作物系数理论估算蒸发蒸腾量的模型模拟
        1.2.5 AquaCrop模型对作物-土壤系统的模拟
    1.3 小结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法与试验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方法与方案
        2.2.1 地膜覆盖对滴灌土壤水热的调控及不同节水灌溉技术的评价优选
        2.2.2 模拟蒸发蒸腾量及田间土壤水分动态的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2.2.3 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水分亏缺调控机制的试验研究
        2.2.4 玉米覆土浅埋滴灌应用不同模型的精度比选
        2.2.5 AquaCrop模型对玉米分阶段亏水情形系统模拟与精度分析
    2.3 田间观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2.3.1 土壤基础理化性质
        2.3.2 玉米株高及冠层发育
        2.3.3 玉米地上生物量
        2.3.4 玉米氮磷钾养分含量
        2.3.5 土壤含水率
        2.3.6 蒸发蒸腾量
        2.3.7 土壤温度
        2.3.8 玉米籽粒产量
    2.4 模型与算法
        2.4.1 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
        2.4.2 AquaCrop模型
        2.4.3 拓展傅里叶幅度敏感性检验(EFAST)
    2.5 数据统计方法
        2.5.1 数据运算及统计指标
        2.5.2 模拟误差评价
3 覆膜对滴灌土壤水热的调控及玉米灌溉技术评价优选
    3.1 覆膜对玉米冠层发育及滴灌土壤水热的影响
        3.1.1 覆膜对滴灌玉米冠层叶片发育的影响
        3.1.2 覆膜对滴灌土壤1m土层贮水量的影响
        3.1.3 覆膜对土壤养分表观平衡的影响
        3.1.4 覆膜对滴灌土壤水热动态的影响
    3.2 西辽河流域玉米节水灌溉技术评价与优选
        3.2.1 技术优选方法与评价模型构建
        3.2.2 各评价指标值及数据规范化处理
        3.2.3 构造比较矩阵与判断矩阵
        3.2.4 矩阵计算与层次排序
        3.2.5 一致性检验
        3.2.6 各节水灌溉技术总得分及其综合评价
    3.3 小结与讨论
        3.3.1 讨论
        3.3.2 小结
4 覆土浅埋滴灌分阶段水分亏缺对玉米生长、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4.1 各生育阶段的蒸散发耗水量
    4.2 玉米冠层发育过程
    4.3 最终生物量、籽粒产量及其收获指数
    4.4 全生育期蒸散发耗水总量及水分利用效率
    4.5 小结与讨论
        4.5.1 讨论
        4.5.2 小结
5 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参数及ET_0的气象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5.1 浅埋滴灌典型种植区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的气象参数敏感性分析
        5.1.1 数据运算过程
        5.1.2 气象因子与ET_0的相关性
        5.1.3 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指数
        5.1.4 不同条件下ET_0的分布
    5.2 基于土壤蒸发与作物蒸腾的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参数全局敏感性分析
        5.2.1 模型运算所须的田间试验数据
        5.2.2 数据处理与敏感性检验运算流程
        5.2.3 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指数
        5.2.4 敏感参数对土壤蒸发及作物蒸腾的影响
        5.2.5 土壤蒸发、作物蒸腾总量为最值条件下的耗水过程
    5.3 小结与讨论
        5.3.1 讨论
        5.3.2 小结
6 AquaCrop与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模拟土壤水及蒸散发的精度对比
    6.1 AquaCrop与Dual Crop Coefficient模型的参数化及精度评价指标
    6.2 不同模型模拟土壤水分的对比
        6.2.1 生育期土壤贮水量连续模拟值与离散测量值
        6.2.2 土壤贮水量模拟值和测量值的关系
        6.2.3 模拟土壤贮水量的误差评价指标
    6.3 不同模型模拟各生育阶段蒸散发耗水量对比
        6.3.1 蒸散发耗水量的模拟值和测量值
        6.3.2 蒸散发耗水量模拟值和测量值的关系
        6.3.3 模拟各生育阶段蒸散发耗水量的误差评价指标
    6.4 小结与讨论
        6.4.1 讨论
        6.4.2 小结
7 AquaCrop模型对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的系统模拟与精度分析
    7.1 AquaCrop模型的参数化及精度评价指标
    7.2 AquaCrop模拟冠层覆盖度
        7.2.1 冠层覆盖度CC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对比
        7.2.2 冠层覆盖度CC模拟误差分析及变化趋势
    7.3 AquaCrop模拟生物量积累
        7.3.1 生育期内地上生物量Bi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对比
        7.3.2 生物量Bi模拟误差分析及变化趋势
    7.4 AquaCrop模拟总蒸散量和水分生产力
        7.4.1 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对比
        7.4.2 模拟误差分析及变化趋势
    7.5 AquaCrop模拟最终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收获指数
        7.5.1 模拟值与测量值的对比
        7.5.2 模拟误差分析及变化趋势
    7.6 小结与讨论
        7.6.1 讨论
        7.6.2 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1.1 揭示了滴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的调控机制
        8.1.2 综合评价选出了适宜节水灌溉技术
        8.1.3 揭示了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水分亏缺的调控机制
        8.1.4 取得了模型全局敏感参数并探讨了玉米田蒸散发耗水结构变化的成因
        8.1.5 基于分阶段亏水试验对比了2个模型的模拟精度而选出适宜模型
        8.1.6 获得了一套适宜的作物-水模型参数并找到模型精度的变化规律
    8.2 本文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及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玉米生产发展状况
        1.2.2 玉米养分需求及肥料用量研究状况
        1.2.3 推荐施肥技术研究进展
        1.2.3.1 国外研究现状
        1.2.3.2 国内研究现状
        1.2.4 玉米施肥现状分析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田间调查
        2.2.1 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
        2.2.2 施肥情况调查
    2.3 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
        2.3.1 土壤样品采样方法
        2.3.2 测定方法
    2.4 试验设计
        2.4.1 试验材料
        2.4.2 试验地选取
        2.4.3 田间试验
        2.4.3.1 试验方案
        2.4.3.2 玉米产量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现状
        3.1.1 土壤有机质含量
        3.1.2 土壤氮含量
        3.1.3 土壤磷含量
        3.1.4 土壤钾含量
        3.1.5 土壤pH
    3.2 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2.1 氮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2.2 磷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2.3 钾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2.4 氮磷钾肥肥料效应
    3.3 通辽市平原区玉米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建立
        3.3.1 土壤氮素分级指标
        3.3.2 土壤磷素分级指标
        3.3.3 土壤钾素分级指标
    3.4 最佳施肥量与推荐施肥量
        3.4.1 氮肥最佳施肥量与推荐施肥量
        3.4.2 磷肥最佳施肥量与推荐施肥量
        3.4.3 钾肥最佳施肥量与推荐施肥量
4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业水资源的利用
        1.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1.2.3 生态环境约束下农业节水的研究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存在的问题
        1.3.2 节水开发分析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概况
        1.4.1 研究的总体思路
        1.4.2 研究目标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2 试验区基本情况
    2.1 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土地利用
        2.1.3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2.2 水文地质地貌条件
        2.2.1 地质地貌状况
        2.2.2 水资源特点
    2.3 气候气象资料
    2.4 灌区灌溉形式及存在问题
3 灌溉水利用系数测定结果与节水潜力分析
    3.1 典型地块选取原则及选择代表性分析
        3.1.1 典型地块选取原则
        3.1.2 选择代表性分析
    3.2 测试样点的田间布置
        3.2.1 低压管灌测试田块布置
        3.2.2 膜下滴灌测试田块布置
        3.2.3 田间观测指标
    3.3 测算方法
        3.3.1 田间实测法
        3.3.2 水量平衡法
        3.3.3 面积加权法
    3.4 田间实测内容计算结果
        3.4.1 样点灌区作物腾发量计算
        3.4.1.1 参考作物腾发量ET_0权重
        3.4.1.2 作物腾发量的计算
        3.4.1.3 作物腾发量的计算核验
        3.4.2 样点灌区有效降雨量的计算
        3.4.3 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测试
        3.4.4 土壤容重与质地测试
        3.4.5 作物产量测算
    3.5 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及分析
        3.5.1 基于田间实测法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
        3.5.2 水量平衡法田间水利用效率计算
        3.5.3 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
        3.5.4 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分析
    3.6 样点灌区农业节水潜力分析
        3.6.1 节水潜力的计算方法
        3.6.2 节水潜力的计算结果
        3.6.3 节水潜力的分析
4 灌区现状农业节水措施的影响研究
    4.1 灌区现状农业节水措施对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影响
        4.1.1 管理水平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的影响
        4.1.2 田间工程措施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效率的影响
    4.2 灌区农业节水措施对区域动态水平衡的影响
        4.2.1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表水的影响
        4.2.2 农业节水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
    4.3 灌区农业节水措施对周边生态、生活、生产的影响
    4.4 灌区农业节水技术对作物肥料利用的影响
    4.5 灌区农业节水技术对水分下渗深度的影响
5 开鲁县农业结构调整分析
    5.1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5.2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
    5.3 调整开鲁县农业结构的发展建议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双季玉米体系周年产量形成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 应对气候变化作物种植模式的研究与发展
        1.3 双季玉米模式的优点及推广限制因素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方案
        3.1 主要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双季玉米体系季节间搭配模式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态区双季玉米品种GDD和产量
        2.2 不同生态区双季玉米体系品种类别划分
        2.3 双季玉米体系季节间搭配模式比较
    3 讨论
        3.1 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下两季玉米品种的选择
        3.2 双季玉米模式不同类别品种的生态适应性
    4 小结
第三章 双季玉米体系资源优化配置与利用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产量
        2.2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
        2.3 双季玉米体系不同类别品种产量形成与气候资源的关系
        2.4 双季玉米适宜搭配模式光、温、水资源生产效率
        2.5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光能利用效率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双季玉米产量形成与气候因子的定量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生态区生态因子差异分析
        2.2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的干物质积累量
        2.3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花前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2.4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品种搭配模式下干物质积累与气候资源的关系
        2.5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的干物质积累与生态因子相关分析
        2.6 双季玉米体系适宜搭配模式的干物质积累与生态因子的定量关系
    3 讨论
        3.1 双季玉米体系不同搭配模式产量形成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3.2 气象因子对双季玉米体系不同搭配模式干物质形成的影响
        3.3 气象因子对双季玉米体系不同搭配模式干物质积累影响的定量分析
    4 小结
第五章 密度对双季玉米体系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密度对双季玉米不同搭配模式产量的影响
        2.2 种植密度对双季玉米不同类别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 种植密度对双季玉米不同类别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
        2.4 种植密度对不同类别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3 讨论
        3.1 种植密度对不同搭配模式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种植密度对不同搭配模式玉米品种灌浆特性的影响
        3.3 种植密度对不同搭配模式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生态区双季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集成
    6.1 黄淮海平原周年双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6.2 长江中游地区周年双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3.1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3.2 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附表 1 双季玉米种植模式两季的播种期和收获期(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
致谢
作者简介及成果

(9)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农户生产行为影响农业碳平衡
        1.1.2 农业环境问题治理进入新时期
        1.1.3 特殊的农牧交错带,需要探寻相匹配的发展模式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碳中和相关研究
        1.2.2 农业与“碳”相关研究
        1.2.3 碳中和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1.2.4 农牧交错带相关研究
        1.2.5 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文章可能的创新
        1.6.2 文章研究的不足
    1.7 本章小结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碳中和
        2.1.2 农户
        2.1.3 农户生产行为
        2.1.4 农户生产意愿
        2.1.5 农牧交错带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相关理论
        2.2.2 行为人理论
        2.2.3 行为经济理论
        2.2.4 外部性理论
        2.2.5 激励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农户生产行为模型构建与调查设计
    3.1 农业碳中和体系构建与驱动机制分析
        3.1.1 农牧交错带的碳中和体系构建
        3.1.2 碳中和农业实现的驱动因素分析
    3.2 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3.3 碳中和农业相关的农户生产行为理论模型变量说明
    3.4 问卷设计与数据获取
        3.4.1 问卷设计流程
        3.4.2 研究区域选取与概况
        3.4.3 数据获取与样本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与行为主观评价研究
    4.1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1.1 认知分类与考察
        4.1.2 农户行为认知现状分析
        4.1.3 农户行为认知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4.2 农户行为主观评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4.2.1 行为主观评价分类与问题设置
        4.2.2 行为主观评价现状分析
        4.2.3 行为主观评价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意愿形成机理分析
    5.1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分析
        5.1.1 农户生产意愿的测度方式
        5.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5.1.3 农户生产意愿现状描述与分析
    5.2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变量的选取与假说的提出
    5.3 影响农户生产意愿的实证分析
        5.3.1 变量设定与模型构建
        5.3.2 计量结果分析
        5.3.3 农户生产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与作用路径识别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农业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决策机制分析
    6.1 农户碳中和相关生产行为现状分析
        6.1.1 碳中和生产行为测度方式
        6.1.2 数据的信度与效度检测
        6.1.3 农户生产行为现状描述与分析
    6.2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研究
        6.2.1 变量选取与假说提出
        6.2.2 实证检验与结果
    6.3 碳中和生产意愿与行为悖离研究
        6.3.1 悖离因素的变量选取与说明
        6.3.2 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6.4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决策影响研究
        6.4.1 农户风险偏好对生产行为影响的理论分析
        6.4.2 农户风险偏好测度
        6.4.3 实证检验与结果
    6.5 本章小结
7 农户生产行为优化机制与体系的构建
    7.1 构建农户碳中和生产优化机制的必要性
        7.1.1 宣传不到位,农户的认知水平低
        7.1.2 激励机制缺乏,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一般
        7.1.3 约束机制缺乏,农户逆向选择行为普遍
    7.2 优化机制建立原则
        7.2.1 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原则
        7.2.2 成本与收益均衡原则
        7.2.3 因地制宜原则
    7.3 生产行为优化机制构建
    7.4 生产行为优化体系构建
        7.4.1 技术支撑体系
        7.4.2 农户成长体系
        7.4.3 法律保障体系
    7.5 本章小结
8 主要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1.1 农户生产行为是影响农业碳中和实现的关键因素
        8.1.2 农户行为认知与感知水平较低
        8.1.3 农户碳中和生产行为评价水平一般
        8.1.4 农户碳中和生产意愿普遍较高
        8.1.5 行为决策受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
        8.1.6 碳中和生产行为亟需配套的扶持政策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碳中和生产行为农户调研问卷
作者简介

(10)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综述
        1.2.1 国内产业现状
        1.2.2 国外产业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研
    2.1 气候特征
        2.1.1 2017年1~12月份日照时数
        2.1.2 2009年~2018年乌兰浩特市各年日照时数
        2.1.3 乌兰浩特市2017年各月份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2.1.4 1989~2017年近20年内平均气温
        2.1.5 月平均降雨量
    2.2 设施农业发展阶段及面积布局的演变
    2.3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4 乌兰浩特市日光温室构型
    2.5 日光温室作物种类及种植比例
    2.6 温室蔬菜周年生产技术模式及生产效益
    2.7 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三新”技术应用情况
    2.8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1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设施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3.1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
        3.1.1 区位优势
        3.1.2 资源优势
        3.1.3 劳动力资源丰富
        3.1.4 自产蔬菜供不应求,市场销售优势明显
    3.2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的劣势
        3.2.1 基础设施薄弱
        3.2.2 从业人员年龄老化
        3.2.3 持续资金投入不足
        3.2.4 市场信息掌握不好,收益不稳
        3.2.5 市场建设落后
    3.3 乌兰浩特市发展设施农业的机遇
        3.3.1 优质农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
        3.3.2 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3.3.3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遇到的威胁
        3.4.1 周边地区知名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冲击
        3.4.2 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压力
        3.4.3 服务体系不完善
        3.4.4 信贷规模小、融资渠道窄、融资环境较差
4 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路径探索
    4.1 砖混结构日光温室性能优化及冬春茬果菜促早栽培
        4.1.1 试验区概况
        4.1.2 试验温室
        4.1.3 供试品种
        4.1.4 试验方法
        4.1.5 升温7d后连续7d内日光温室气温、地温变化情况
        4.1.6 升温17 d后24 h内日光温室气温变化情况
        4.1.7 温室整改后对黄瓜产量、效益的影响
        4.1.8 试验结论与讨论
    4.2 新型日光温室设计(太阳能水循环蓄热温室)
    4.3 乌市温室蔬菜周年高效生产技术模式探索
        4.3.1 模式制定原则
        4.3.2 制定依据
        4.3.3 生产茬口的确定
        4.3.4 温室配套设备
        4.3.5 品种应用
        4.3.6 适时定植
        4.3.7 高垄栽培
        4.3.8 整枝落蔓
        4.3.9 “四控”措施
        4.3.10 增温补光
        4.3.11 增施CO_2气肥
        4.3.12 病虫害绿色防控
        4.3.13 采收期
        4.3.14 产量目标及经济效益
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5.1 发展战略与矩阵分析
    5.2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5.2.1 坚持六个基本原则,搞好建设与管理
        5.2.2 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贡献率
        5.2.3 建立新型产业化组织体系,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具有兴安盟特色的设施农业
        5.2.4 突出品牌,开拓市场,进一步抓好产品销售服务工作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通辽市作物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通辽市化肥施用强度及环境安全阈值时空变异[J]. 侯迷红,纪凤辉,范富,宋桂云,马玉露,邰继承,张庆国.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 [2]内蒙古通辽市玉米“节水培肥丰产增效技术”的收益研究[D]. 郝佳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基于融资约束的农户农机购置行为及融资租赁选择偏好研究[D]. 王彦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4]浅埋滴灌下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效率及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 李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
  • [5]覆土浅埋滴灌玉米分阶段亏水调控机制及其模拟研究[D]. 戚迎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6]通辽市平原区土壤养分现状分析及玉米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的建立[D]. 纪凤辉.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7]开鲁县灌溉水利用系数测算及农业节水潜力与对策分析[D]. 李晓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8]双季玉米体系周年产量形成与气候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研究[D]. 王丹.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9]碳中和视角下农牧交错带农户生产行为研究 ——以内蒙古通辽市为例[D]. 李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1)
  • [10]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D]. 张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通辽市农作物施肥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