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述评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述评

一、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1](2021)在《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文中认为背景:腹膜透析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模式之一。2型糖尿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腹膜透析具有更好的保护残余肾功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无需血管通路等优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作为其首选的替代治疗模式。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进步和医疗照护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也逐渐得到改善,然而其长期临床预后仍然显着低于非糖尿病人群。不断增多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在减少腹膜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和独特优势。此外,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中医证候对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本中心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和临床指导价值。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临床结局包括生存率、技术存活率和无腹膜炎发生率,以及分析不同中医证候与腹膜透析患者长期预后的差异,以期为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及指导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本中心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临床信息,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合格人群,并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组(简称DM)和非糖尿病组(简称NDM)。收集其基线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原发病、合并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结局等指标,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首先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单因素竞争风险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存活率、技术存活率、无腹膜炎存活率差异;然后利用多因素Cox回归和多因素竞争风险回归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是否为腹膜透析患者上述三种临床结局的独立风险因素;其次把年龄、性别、CVD病史作为交互作用项分析进一步验证以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最后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中医证候中两组间的临床预后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1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DM组120例(29.9%),NDM组281例(70.1%)。中医证候方面,该人群排名前3位的证候分别是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脾肾气虚、水湿瘀阻。其中,DM组脾肾气虚、水湿瘀阻占比最高,为37.5%;而NDM组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占比最高,为39.1%。研究结果显示,DM组的患者生存率低于NDM组(Log-rank3.215,P<0.0001),DM组患者第1、2、5、7、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8%、91%、64%、43%、11%,NDM组生存率分别为:98%、95%、82%、73%、65%。此外,DM组患者的技术存活率低于NDM组(Log-rank2.029,P=0.0180),DM组中第1、2、5、7、10年的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1%、87%、76%、71%、53%,NDM组中患者的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9%、97%、80%、72%、70%。两组的无腹膜炎存活差异上没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1.375,P=0.1133)。多因素Cox回归和竞争风险回归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是增加腹膜透析患者死亡和技术失败的独立风险因素。两组间不同中医证候的临床结局差异方面,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证候的DM组患者生存低于NDM组(Log-rank9.256,P=0.002);而脾肾气虚、湿热瘀阻及脾肾气虚、水湿瘀阻这两种证候在两组患者间的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在技术存活率和无腹膜炎存活率方面,表现为以上三种证候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相较于非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和技术失败风险,脾肾气虚、湿浊瘀阻证候的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存活亦更差。因此,对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应该给予更严密的监控和更多的关注。

王梦颖[2](2021)在《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法是否能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为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经验。方法:选择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之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中药汤剂,观察12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电解质、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及胃肠道症状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线实验室指标、胃肠道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⑵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无差异(P>0.05).⑶钙磷代谢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钙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较前均未见下降(P>0.05),观察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⑷C-反应蛋白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CRP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CRP未见明显变化(P>0.05)。⑸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胃肠道症状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⑹中医疗效比较: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⑴本研究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对照组的钙磷乘积、CRP较治疗前升高,健脾益气法可提高CAPD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贫血情况及钙磷代谢异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通过改善CAPD患者消化道症状促进造血原料吸收、改善钙磷代谢异常减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进展、及改善微炎症状态,影响EPO活性增加r Hu EPO的疗效等三方面来达到改善贫血的目的。⑵健脾益气法可以改善CAPD脾肾气虚证患者胃肠道症状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未出现危急值情况、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不良反应,表示用药安全。

李双秋[3](2021)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对营养状况作出评估,探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的中医体质、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营养状况,揭示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临床指标、营养状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从中医角度防治透析相关性营养不良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自2020年3月-2021年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门诊及住院行腹膜透析治疗并规律随访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通过调查表法对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信息进行收集,现场收集人体测量数据,完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电子病历,收集其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依据剔除标准确定最终纳入病例。将上述资料录入Excel表格,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统计学及专业结论。结果:1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1)本研究共收集238份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体质数据,共测出577个体质,单一体质87人,复合体质151人,复合体质中2种兼夹体质52人(34.4%),三种兼夹体质44人(29.1%)为主,最多可表现为7种兼夹体质3人(2.0%)。(2)各体质出现频次前三位为痰湿质137人(23.7%),血瘀质99人(17.1%),阳虚质90人(15.6%)。(3)主体质排名前三位为阳虚质59例(24.1%),血瘀质53人(21.6%),痰湿质49人(20%)。(4)复合体质两两体质间存在相关性,阳虚质与阴虚质呈正相关性(P=0.011,R=0.157)、阳虚质与气虚质呈正相关性(P=0.002,R=0.194)、阴虚质与气虚质呈正相关性(P=0.003,R=0.183)、阴虚质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332)、阴虚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3,R=0.191)、气虚质与痰湿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248)、气虚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06)、气虚质与特禀质呈正相关性(P=0.012,R=0.159)、痰湿质与湿热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379)、痰湿质与血瘀质呈正相关性(P=0.000,R=0.236)、痰湿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11,R=0.154)、湿热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10)、特禀质与气郁质呈正相关性(P=0.001,R=0.217)。2 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91人(38.2%),肝肾阴虚证37人(15.5%),脾肾阳虚证71人(29.8%),气阴两虚证18人(7.6%),阴阳俱虚证21人(8.8%)。标实证中湿浊证80人(33.6%),湿热证36人(15.1%),血瘀证89人(37.4%),火热证13人(5.5%),风动证2人(0.8%),无兼证18人(7.6%)。3 PD患者营养状况分布情况:营养良好共71人(29.8%),营养不良共147人(70.2%),其中142人为轻中度营养不良,5人为重度营养不良。4 PD患者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年龄、性别、透析龄、腹膜转运类型与体质无相关性(P>0.05)。5 PD患者证型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性别、年龄、腹膜转运类型与证型无相关性(P>0.05)。(2)透析龄与证型存在相关性(P<0.05)。6 PD患者营养状况与一般情况相关性:(1)性别、年龄、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无关(P>0.05)。(2)营养状况与透析龄间存在相关性(P<0.05)。7 PD患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相关性:(1)脾肾气虚证与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相关性(P<0.05);脾肾阳虚证与痰湿质、阳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肝肾阴虚证与湿热质、阴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2)湿浊证与平和质、阳虚质存在相关性(P<0.05);血瘀证与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存在相关性(P<0.05)。8 PD患者中医体质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1)中医体质分布类型与营养状况无关(P>0.05)。(2)单一体质与复合体质状态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P<0.05),复合体质患者营养状况更差。9 PD患者中医证型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1)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俱虚证与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P<0.05)。(2)湿浊证、湿热证、血瘀证、无兼证与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P<0.05)。10 PD患者体质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1)ALB、BMI、Ca水平与体质分布存在相关性。(2)组间两两比较结果:(1)湿热质ALB水平高于痰湿质;(2)痰湿质BMI水平高于阳虚质;(3)痰湿质Ca水平低于阳虚质、平和质、血瘀质。11 PD患者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1)BUN、SCR水平与本虚证分布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证BUN水平阴阳俱虚证。(2)LDL-C水平与标实证分布存在相关性,湿热证LDL-C水平高于湿浊证。12 PD患者营养状况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1)BMI、ALB、TG、UA、TSF,MAC,MAMC水平与营养状况存在相关性。(2)组间两两比较:1.重度营养不良BMI水平低于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2.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TSF水平低于营养良好;3.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MAC水平低于营养良好;4.轻中度营养不良、重度营养不良ALB水平低于营养良好;5.重度营养不良TG水平低于营养良好;6.重度营养不良MAMC水平低于营养良好与轻中度营养不良;7.重度营养不良UA水平低于营养良好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结论:1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体质类型以复合体质为主;中医证型分布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湿浊证、血瘀证为主。2 PD患者中医证型与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中医体质分布与MQSGA评分所得营养评估结果间未见明显相关性,但是随着复合体质的增多,营养不良发生率也增多。3经MQSGA评分后所得营养状态结果显示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4伴随着PD患者透析时间延长,患者的中医证型逐渐由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向阴阳俱虚证转化,同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增高。5 BMI、ALB、TG、UA、TSF、MAC、MAMC水平与MQSGA所得营养状态评估结果存在内在联系。6 ALB、BMI、Ca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相关性,BUN、LDL-C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

刘玥[4](2021)在《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进行首次腹膜透析置管术的患者作为研究队列,开始进行规律随访。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置管时的基本情况和检查结果、基线(置管后3-6个月)的临床指标,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尿量、RRF、超滤量等,收集患者的中医症状及舌脉,在肾病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辨证。根据随访结束时残余肾功能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有RRF组和无RRF组,无RRF组作为病例组,在全队列1:1匹配对照组,最后用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探求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采用IBM SPSS 24.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46例腹膜透析患者,其中男性156例(63.4%),女性90例(36.6%),年龄为59(47,66)岁。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原因包括糖尿病肾病(104例,42.3%)、慢性肾小球肾炎(101例,41.1%)、高血压肾损害(16例,6.5%)和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其他原因(25例,10.2%)。2.246例患者本虚证的分布中,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共96例(39.0%),其次为脾肾阳虚证(77例,31.3%)、气阴两虚证(35例,14.2%)和阴阳两虚证(22例,8.9%),肝肾阴虚证(16例,6.5%)较少。标实证的分布中,水湿证最多,共82例(33.3%),其次为湿热证(50例,20.3%)、血瘀证(47例,19.1%),无明显标实证的患者有39例(15.9%),溺毒证患者较少(28例,11.4%)。3.在本虚证兼标实证方面,脾肾阳虚证中水湿证较多见,湿热证较少;气阴两虚证中湿热证多见,水湿证较少;阴阳两虚证中溺毒证多见,水湿证和无兼证患者较少;在标实证兼本虚证方面,水湿证中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气阴两虚证较少见;湿热证中常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较少,溺毒证中阴阳两虚证多见,脾肾气虚证和脾肾阳虚证较少,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RRF组和无RRF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显示,无RRF组患者入院时合并心衰以及发生心衰住院事件的比例均高于有RRF组;无RRF组的心率、平均超滤量明显高于有RRF组,低转运类型的分布少于有RRF组;无RRF组入院时的白细胞水平高于有RRF组,但甲状旁腺素、谷氨酰转肽酶、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总Kt/V、残肾Kt/V、标准CCr、基线e GFR、RRF、置管前24h尿量、基线24h尿量及n PCR均低于有RRF组,阴阳两虚证在无RRF组更多,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尿酸、心率、超滤量、入院是否心衰、有无心衰住院事件、高甘油三酯等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OR=1.444,95%CI(1.013,2.060)]和高甘油三酯[OR=8.317,95%CI(1.506,45.917)]是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OR=0.752,95%CI(0.616,0.919)]和残肾Kt/V[OR=0.074,95%%CI(0.013,0.422)]是保护因素。结论:1.本中心腹膜透析患者的患者的中医证型多为虚实夹杂,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多见,标实证以水湿证多见,脾肾阳虚证常兼水湿证,气阴两虚证常兼湿热证,阴阳两虚证常兼溺毒证,阴阳两虚证更常见于RRF丢失的患者。2.腹膜透析患者的RRF和24小时尿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RRF的丢失可能与心力衰竭、高甘油三酯、低白蛋白、炎症状态、高超滤量相关,未发现腹膜炎的发生、合并糖尿病等因素与RRF丢失的显着关系。其中,白细胞和高甘油三酯是腹膜透析患者RRF丢失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和残肾Kt/V是保护因素,随着白细胞的升高,患者RRF丢失的风险增加,随着白蛋白和残肾Kt/V的增加,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降低,高甘油三酯的PD患者RRF丢失的风险高于非高甘油三酯的患者。

陈俊利[5](2021)在《基于中医和法探讨扶肾方调控的TGF-β1/BMP-7/Gremlin通路对腹膜纤维化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扶肾方对尿毒症大鼠腹膜纤维化(peritoneal fibrosis,PF)模型腹膜损伤的影响。2.探讨扶肾方干预PF进程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PF组,造模组分别划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贝那普利组、扶肾方低剂量组及扶肾方高剂量组。PF组5/6肾脏切除术后2周经取血鉴定成模后予腹腔注射4.25%高糖腹透液20ml,在第1、2、4、8天腹腔加注脂多糖(LPS)(0.6mg/kg),并于造模第7、14、21、28天加入6.25万单位红霉素。其中,各组自腹腔注射始,分别灌服不同组别药物,连续6周,对照组与模型组分别灌服3ml生理盐水。各组实验大鼠于药物干预第6周末,杀检全部实验动物,取大鼠腹膜组织,将部分腹膜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其余部分放入液氮保存以备后续检测。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组织的形态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腹膜组织中E-cadherin和ZO-1蛋白的表达。WB检测腹膜组织TGF-β1、BMP-7、Gremlin、E-cadherin、FN、COL-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腹膜组织TGF-β1、BMP-7、Gremlin、Smad1、Smad5、Smad8、Vimentin、α-SMA、IL-6的m RNA表达水平。血清学ELISA检测TGF-β1、BMP-7、Gremlin的浓度水平。结果:1.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造模前大鼠相比,造模后大鼠Scr及BUN的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说明尿毒症模型构建成功。HE染色结果显示,部分腹膜间皮细胞在模型组出现脱落,间皮下基质层显着增厚,大量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浸润,血管增生,各药物干预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有大量蓝染胶原纤维在腹膜沉积,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增多,腹膜厚度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腹膜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IHC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紧密连接蛋白E-Cadherin及ZO-1蛋白在腹膜广泛分布,而模型组大鼠E-Cadherin及ZO-1蛋白在腹膜分布明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以上指标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上升。2.WB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TGF-β1、Gremlin、FN、CO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贝那普利组及扶肾方高剂量组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药物各治疗组Gremlin、FN、蛋白水平显着降低(P<0.01),扶肾方高剂量组CO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BMP-7、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贝那普利组及扶肾方高剂量组BMP-7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扶肾方低剂量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3.PCR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TGF-β1、Gremlin、Vimentin、α-SMA、IL-6的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贝那普利组及扶肾方高剂量组TGF-β1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扶肾方低剂量组TGF-β1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药物各治疗组腹膜Gremlin、α-SMA及IL-6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扶肾方低、高剂量治疗组Vimentin m 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西药贝那普利组Vimentin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BMP-7、Smad1、Smad5及Smad8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贝那普利组及扶肾方高剂量治疗组BMP-7、Smad1、Smad5及Smad8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4.ELISA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TGF-β1及Gremlin浓度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TGF-β1及Gremlin浓度均显着降低(P<0.01)。与Sham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BMP-7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BMP-7浓度均显着升高(P<0.01)。结论:1.扶肾方能减轻PF大鼠腹膜损伤及腹膜胶原纤维沉积程度,上调腹膜间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2.扶肾方可有效干预及逆转腹膜间皮细胞EMT进程,抑制炎症反应和PF进展,其机制可能与TGF-β1/BMP-7/Gremlin信号通路的再平衡有关。

窦景云,王晶[6](2021)在《艾灸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通过总结近10年艾灸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发现艾灸可降尿蛋白、血肌酐,调节血脂,减轻体质量,辅助降血压、降血糖等,延缓肾脏功能进展,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改善腰酸、水肿症状,改善血液透析中出现的低血压、营养不良、肢体痉挛等症状,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腹膜转运功能,因此艾灸作为一种简便廉宜的方式,可以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刘旭生,张显龙,张燕媚[7](2021)在《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全周期防治中的运用》文中认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难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繁多、并发症层出不穷、医疗耗资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CKD的防治方面总结了较多经验,产出了丰富的成果,本文就中医药在CKD全周期防治中的运用做一述评。CKD是一种因肾脏的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而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该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属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KD具有不可逆转和迁延进展的特点,

廖云强,兰江华,李小生,唐杨[8](2021)在《中医药治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重要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但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会严重影响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透析疗效。本研究主要探讨中医药在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中医药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微炎症状态、改善营养状态、延缓腹膜纤维化、改善胃肠道功能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防治与提高疗效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

陈雪莉[9](2021)在《加味参苓白术散对腹膜透析患者及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加味参苓白术散对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脾虚挟瘀浊证患者腹透液E-cadherin、α-SMA、TGF-β1水平的影响。观察1.5%、2.5%、4.25%不同浓度腹膜透析液对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大鼠腹膜组织中MMP-9、TIMP-1、Vimentin、E-cadherin、α-SMA、TGF-β1的表达水平。同时观测加味参苓白术散对大鼠腹膜纤维化及相关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探析该方对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干预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随机选取CAPD脾虚挟瘀浊证患者66例,实际完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加味参苓白术散。1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变化,检测BUN、Scr治疗前后变化,评估两组患者腹膜透析超滤量、腹膜转运类型、尿素清除指数(Kt/V)治疗前后变化,检测腹透流出液的E-cadherin、α-SMA及TGF-β1的水平。2.实验研究:选70只重200±2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1.5%腹透液模型组)、C组(1.5%腹透液治疗组)、D组(2.5%腹透液模型组)、E组(2.5%腹透液治疗组)、F组(4.25%腹透液模型组)、G组(4.25%腹透液治疗组),各10只。A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D、F组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腹膜透析液,制作腹膜纤维化模型;C、E、G组制作模型的同时每日给予加味参苓白术散灌胃,正常及各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解剖大鼠。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腹膜超滤量,观察腹膜病理形态学改变,包括腹膜厚度和胶原纤维沉积情况,检测大鼠腹膜组织E-cadherin、Vimentin、α-SMA、MMP-9、TIMP-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1.临床研究1.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患者经16周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1.2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证候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1.3 BUN、Sc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BUN、Scr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cr较本组治疗前差异不明显(P>0.05),BUN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1.4 Kt/V、超滤量、腹膜转运类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患者Kt/V、超滤量、腹膜转运类型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Kt/V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5),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升高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腹透超滤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较同期对照组升高,差异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后腹膜转运类型变化不明显(P>0.05)。1.5腹透液中E-cadherin、α-SMA、TGF-β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腹透液E-cadherin、α-SMA、TGF-β1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治疗组α-SMA、TGF-β1水平下降显着(p<0.05),E-cadherin水平上升明显(p<0.05)。2.实验研究2.1 UF:与A组大鼠超滤量比较,B、D、F组大鼠超滤量均降低(P<0.05),且F组大鼠超滤量下降显着(P<0.05)。C组与B组、E组与D组、G组与F组比较,超滤量明显升高(P<0.05)。2.2大鼠腹膜组织病理变化:A组大鼠腹膜组织结构完整,厚度为38.29±6.69μm,胶原纤维沉积少,B、D、F组较A组腹膜厚度逐渐增加,胶原纤维沉积逐渐增多,F组增加最明显(P<0.05)。C、E、G组分别较B、D、F组改善明显。2.3 Western Blotting测E-cadherin、α-SMA、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与A组相比,B、D、F组大鼠腹膜组织中E-cadherin表达均降低(P<0.05),F组下降最明显;α-SMA、Vimentin表达均上升(P<0.05),F组上升最明显。C、E、G组大鼠腹膜组织E-cadherin表达分别较B、D、F组升高(P<0.05)。C组大鼠腹膜组织中α-SMA、Vimentin表达较B组无明显差异(P>0.05),E、G组分别较D、F组降低明显(P<0.05)。2.4免疫组化测MMP-9、TIMP-1、TGF-β1表达:与A组相比较,D、F组大鼠腹膜中MMP-9降低(P<0.05),以F组表现最明显(P<0.05),B组与A组比较无差异;G组较F组MMP-9表达升高(P<0.05),C组与B组、E组与D组比较无差异。与A组相比较,D、F组大鼠腹膜中TIMP-1表达增多(P<0.05),F组表现最明显(P<0.05),B组无明显差异。C、E、G组TIMP-1表达分别较B、D、F组降低(P<0.05)。与A组相比较,B、D、F组TGF-β1表达增多(P<0.05),F组表达最明显。E、G组大鼠腹膜组织中TGF-β1表达分别较D、F组降低(P<0.05),C、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CAPD脾虚挟瘀浊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2.加味参苓白术散可增加CAPD脾虚挟瘀浊证患者腹膜超滤量,改善腹膜超滤功能,升高Kt/V,改善腹膜透析充分性。3.加味参苓白术散可降低CAPD脾虚挟瘀浊证患者腹膜透析液中TGF-β1、α-SMA水平,升高E-cadherin,抑制PMCs EMT。4.各模型组大鼠腹膜发生不同程度纤维化,且随着腹透液浓度的升高,纤维化程度越高(4.25%高于2.5%高于1.5%),表明大鼠腹膜纤维化与腹膜透析液浓度呈高度相关性。5.各模型组大鼠腹膜组织TIMP-1、α-SMA、TGF-β1、Vimentin表达增加,MMP-9、E-cadherin表达减少,说明大鼠腹膜EMT是导致腹膜纤维化发生的重要机制。6.加味参苓白术散可改善大鼠腹膜纤维化程度,降低PF大鼠腹膜组织中TIMP-1、α-SMA、TGF-β1、Vimentin的表达,上调MMP-9、E-cadherin的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PMCs EMT有关。

杨龙娜,杜雪飞,黄琪,梁福连,曾绍梅[10](2020)在《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20年5月正在进行、并长期行腹膜透析患者58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为常规的腹膜透析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腹膜透析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的效果满意度。结果宣教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宣教后,观察组换液技术操作、操作中异常情况的处理、饮食管理、并发症监测、情绪管理及社会回归评分分别为(19.83±1.20)分、(10.24±0.87)分、(11.66±1.49)分、(16.97±1.63)分、(9.28±1.60)分,均高于对照组(16.45±1.45)分、(8.55±1.02)分、(8.66±1.47)分、(12.55±2.16)分、(7.31±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宣教前,两组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宣教后,观察组对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满意度为(7.52±1.15)分,高于对照组(5.90±1.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其健康宣教效果得到患者认可。

二、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资料收集
        1.1.5 终点事件
        1.1.6 结局指标
        1.1.7 方案流程
    2.1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1 基线数据
    2.1 终点事件
    3.1 临床结局
        3.1.1 患者生存率
        3.1.2 技术存活率
        3.1.3 无腹膜炎存活率
    4.1 2型糖尿病与腹膜透析临床结局的关系
    5.1 中医证候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讨论
    1.1 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
    2.1 腹膜透析患者的证候特点
    3.1 糖尿病状态对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
    4.1 局限性
    5.1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1 综述 糖尿病腹膜透析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及处理
    2.研究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治疗方案
        2.2.1 对照组方案
        2.2.2 观察组方案
        2.3 资料采集
        2.3.1 一般资料
        2.3.2 实验室检查
        2.4 观察指标
        2.4.1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
        2.4.2 胃肠道症状积分
        2.5 疗效观察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
        3.2 基线实验室指标
        3.3 中医证候积分
        3.4 胃肠道症状积分
        3.5 治疗前后比较
        3.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3.5.2 胃肠道症状积分比较
        3.5.3 中医疗效评价
        3.5.4 不良反应
第二部分 讨论与分析
    1.现代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中医学对腹膜透析及肾性贫血的认识
        2.1 中医学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2 中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
        2.3 健脾益气方方义分析
    3.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结论
    2.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Kt/V及钙磷乘积计算公式
    附录二:慢性肾衰中医证候分型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
    附录四:综述 中医康复治疗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体质分型标准
    1.4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1 本虚证
        1.4.2 标实证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一般资料采集
    2.2 营养状态评估
    2.3 人体成分测量学
    2.4 实验室指标收集
    2.5 数据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PD患者一般情况
        3.1.1 性别构成
        3.1.2 年龄构成
        3.1.3 受教育程度构成
        3.1.4 原发病分布情况
        3.1.5 腹膜转运类型分布情况
        3.1.6 透析龄分布情况
    3.2 PD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2.1 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分布情况
        3.2.2 各体质频次分布情况
        3.2.3 主体质分布情况
        3.2.4 复合体质分布情况
        3.2.5 复合体质两两体质间相关性分析
    3.3 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4 PD患者营养状况分布情况
    3.5 一般情况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
        3.5.1 体质与年龄相关性
        3.5.2 体质与性别相关性
        3.5.3 体质与透析龄间相关性
        3.5.4 体质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6 一般情况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3.6.1 中医证型与性别相关性
        3.6.2 中医证型与年龄相关性
        3.6.3 中医证型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6.4 中医证型与透析龄相关性
    3.7 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相关性研究
        3.7.1 营养状况与性别相关性
        3.7.2 营养状况与年龄相关性
        3.7.3 营养状况与腹膜转运类型相关性
        3.7.4 营养状况与透析龄相关性
    3.8 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相关性
        3.8.1 中医体质与本虚证间相关性
        3.8.2 中医体质与标实证间相关性
    3.9 中医体质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
    3.10 中医证型与营养状况间相关性
    3.11 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1 本虚证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2.2 标实证与实验室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3.13 营养状况与实验室检查、人体测量学指标相关性
讨论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1.营养不良的西医发病机制
        1.1 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1.2 蛋白质能量分解代谢增强
        1.3 营养物质丢失过多
    2 中医病因病机
    3 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估
        3.1 生化指标
        3.2 营养评估问卷
        3.3 人体测量及人体成分分析
        3.4 饮食回顾
    4 西医治疗
        4.1 基础营养治疗
        4.2 药物治疗
        4.3 运动改善
        4.4 综合管理
    5 中医治疗
        5.1 中药治疗
        5.2 针灸治疗
        5.3 中药注射液治疗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全队列资料描述
    2 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3 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1 选题依据及研究方法
    2 残余肾功能的评估
    3 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因素
    4 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5 小结
    6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腹膜透析的认识
    2 中药复方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3 中医特色疗法改善PD患者残余肾功能
    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中医和法探讨扶肾方调控的TGF-β1/BMP-7/Gremlin通路对腹膜纤维化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扶肾方对尿毒症PF大鼠腹膜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扶肾方对尿毒症PF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腹膜的结构及纤维化病理改变
    2 影响PF的因素
    3 PF与EMT的相关性
    4 本研究中实验动物模型的评价
    5 扶肾方干预尿毒症PF大鼠的机制研究
    6 扶肾方蕴含的和法思想及对PF防治的组方分析
    7 小结
    8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综述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艾灸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艾灸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1.1 艾灸可降尿蛋白、血肌酐
    1.2 艾灸能辅助降血压
    1.3 艾灸可辅助降血糖
    1.4 艾灸可降血脂、减轻体质量
        1.4.1 艾灸可显着降血脂
        1.4.2 艾灸可减轻体质量
    1.5 艾灸可防治感染
    1.6 艾灸可调节免疫
2 艾灸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症状
    2.1 艾灸可改善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胃肠道症状
    2.2 艾灸改善腰酸、水肿症状
3 艾灸在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3.1 艾灸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
        3.1.1 艾灸可促进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
        3.1.2 改善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
        3.1.3 改善透析中低血压
        3.1.4 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
        3.1.5 改善透析患者不安腿综合征
        3.1.6 改善透析患者便秘症状
        3.1.7 改善透析中肌肉痉挛
        3.1.8 艾灸改善透析患者疲乏症状
    3.2 艾灸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3.2.1 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
        3.2.2 改善腹膜转运功能
        3.3.3 改善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功能紊乱
4 小结

(7)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全周期防治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在预防CKD中的运用
2 中医药在治疗CKD中的运用
    2.1 在CKD非透析期中的运用
    2.2 在HD、PD中的运用
3 中医药嵌入管理CKD
4 结语

(8)中医药治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2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炎症状态中的改善作用
3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中的改善作用
4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中的营养状态
5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患者胃肠道功能中的改善作用
6 小结

(9)加味参苓白术散对腹膜透析患者及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方法
    2.结果
    3.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4.讨论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研究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 [1]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长期临床结局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关系[D]. 杨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健脾益气法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及血红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D]. 王梦颖.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医体质及证型分布规律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研究[D]. 李双秋.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单中心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丢失的相关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研究[D]. 刘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中医和法探讨扶肾方调控的TGF-β1/BMP-7/Gremlin通路对腹膜纤维化的干预研究[D]. 陈俊利.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艾灸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J]. 窦景云,王晶.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08)
  • [7]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全周期防治中的运用[J]. 刘旭生,张显龙,张燕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1(04)
  • [8]中医药治疗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 廖云强,兰江华,李小生,唐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06)
  • [9]加味参苓白术散对腹膜透析患者及腹膜纤维化大鼠腹膜间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干预作用[D]. 陈雪莉.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中医特色护理健康宣教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J]. 杨龙娜,杜雪飞,黄琪,梁福连,曾绍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24)

标签:;  ;  ;  ;  ;  

中医药在腹膜透析中的应用述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