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渤海木材市场行情

天津渤海木材市场行情

一、天津市环渤海木材市场价格行情(论文文献综述)

潘红玉[1](2019)在《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文中提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技术水平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压力。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制机制约束、行业同质竞争、技术研发能力、人才培育、融资约束等,而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不断升高的房价。房价的不断上涨,对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和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制造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另一方面,高房价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资本的逐利性吸引了更多的贷款和社会投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甚至部分制造业市场主体转投房地产业。制造产业投资下降和融资约束的影响,造成制造业缺乏在生产投资和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以国内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为基础,近些年由于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不断上涨的阶段,促使制造业企业相关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不断上升。如此一来,那些靠低成本生存的制造业无法承担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他们会选择转移和搬离。那么,这种转移和搬离究竟会为城市产业的发展带来何种结果,或许会导致城市产业的“空心化”。亦或者是能够为城市高附加值产业链向上攀升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由于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大城市,其具有优秀的人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会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向大城市聚集,且这些企业一般情况下都属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每一个城市或者每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制造业升级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有影响,其影响效应的大小如何。此外,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增加劳动力的生活成本,然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存在一种这样的现象,即使房地产价格水平非常的高,仍然有大量的劳动力不断流入与流出,那么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升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进入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破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障碍,首先必须厘清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尽管国内已有学者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房价波动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包括房价波动与调控政策、房价波动与宏观经济、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房价波动引起的制造业集聚与转移等等,但是对于房价波动是怎样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房价波动如何通过劳动力流动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缺乏深刻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背景,深入剖析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将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构建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回顾了关于房价波动的成因、房价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升级、房价波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房价波动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的相关研究,以产业升级理论、劳动力流动理论、房地产经济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将房价因素纳入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模型,说明房价差异会对制造业的升级水平产生影响。接着从成本驱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房价波动影响劳动力流动及制造业升级的内在逻辑,指出了房价波动无论是通过影响生产成本还是生活成本,其价格的上涨都显着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再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和绿色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测算其综合指数。基于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利用2007-2016年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信息技术,这说明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为后续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国各省市区制造业升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展现状分析可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在不同省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制造业产值、制造业劳动力情况、R&D经费投入情况以及制造业产品贸易进出口整体表现为上涨趋势,但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房价波动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房价波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阶段差异。在对房价波动直接引致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再定量分析房价波动对制造业升级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并分区域讨论了相对房价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期内,滞后期被解释变量与当期被解释变量变动方向相同,解释变量参数估计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相对房价波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相对房价不断上涨时,制造业升级水平也会呈现出在拐点之前上升,拐点之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房价波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联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在劳动力流动作为中间变量的房价驱动间接引致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方面,从空间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还在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矩阵以及经济距离矩阵,基于这三个不同角度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房价波动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房价水平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存在显着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我国房价波动对劳动力流动存在显着的非线性影响,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产业相对就业率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房价水平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了强烈的空间冲击效应,相对房价升高,促使制造业产业由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北京、上海两地间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跨入倒U型曲线的右边;制造业相对就业率的提升,都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相对产值,而房价的上涨最终都将导致劳动力的流出,随着劳动力的持续外溢,最终将不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政府应把区域位置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纳入制造业升级相关政策的框架之中,要因地制宜、因城制宜的制定房价分类调控政策,将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房价调控政策纳入统一政策体系,实现制造业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和房价调控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王雨蒙[2](2019)在《天津近代建筑砖外墙材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明清时期的天津以漕运为生,把老城厢作为主要建筑的中心区域,逐步从卫城升级到州城,乃至府城,经历了由简单的军事基地到中国北方商业集聚的经济文化重镇的演变,其建筑风格和材料以青砖砌筑并饰面的传统民居为主。开埠后,老城厢地区被毁,约为老城厢占地面积8倍的九国租界形成,今天天津的近代遗存建筑多出自这里,是当代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历史文脉和宝贵的文化资源。由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不乏有关天津地区的特色建筑饰面材料石材、水泥抹灰等资料,对天津砖材料的发展和烧制的研究数量较少。在天津砖外墙材料的研究的框架中,天津近代建筑遗存中的砖建筑是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因此本文从天津近代建材工业的大背景入手,为天津近代烧制砖的研究做铺垫。以建筑为载体,首先把砖外墙材料建筑从天津近代建筑遗存中筛选出来,并梳理其在天津近代历史的前世今生,以及其外墙砖的烧制工艺和砌筑方法等背景和应用。本文核心内容将天津近代烧制砖分为青砖、红砖、琉缸砖三种基本类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的角度解读砖外墙材料在天津近代建筑遗存中的应用,其中微观指代砖的生产工艺和材料特性,把砖本身作为研究点;中观指代砖的砌筑方法和砌筑应用,把砖构成的墙体作为研究点;宏观则是透过整个近代砖外墙材料建筑遗存在天津近代史中的分布规律明确天津近代砖外墙材料的重要性,可为后续的天津与上海、武汉、广州的近代建筑作比较研究的铺垫。

杜希英[3](2013)在《近代天津货栈业研究》文中认为作为商贸流通中间行业的近代天津货栈业,其产生和发展与明清以来天津政治、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天津地理位置优越,水路交通便利,至明清时期,己成为漕运之总汇,畿辅之屏障,商业贸易逐步兴盛起来。在此基础上,至清中期,天津货栈业兴起。天津开埠后,进出口贸易兴盛、中外企业出现、交通更为发达,在此条件下,货栈业获得较大发展,在数量、经营商品种类、业务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扩展。“一战”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的扩大、腹地范围的扩展、人口的增加以及金融业的发展等,天津货栈业迅速发展,并达到繁盛。经营数量大增,业务进一步扩展,竞争激烈,不仅打破了行业垄断,形成内部分工,同时还建立了同业组织,其经济、社会地位也得到大大提高。“七七事变”爆发后,天津被日军侵占,整个华北地区相继沦陷,农村经济破产、城镇工商业萧条,加之交通不便,天津货栈业客源减少、货源短缺,购销困难重重,开始走向衰落。此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建国后的恢复发展,直至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天津货栈业全行业实现了公私合营,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近代天津货栈业的空间分布接近交通便利、商业发达、便于商品交易之地。而且随着天津商业空间的变化,出现了营业重心的转移,由华界向租界迁移,并形成同业聚集与区域集中的分布规律。因各货栈资本大小及业务繁简不同,其行号规模颇有差距,但整体以中小型货栈为主,且营业设施多不完善,在资金与使用人数方面,具有资金集中、人员分散的特点,行业内部两级分化现象比较突出。各货栈都具备了基本的部门与人事组织,并形成以交易及相关服务为基础的分工负责制,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而保证了商号的正常与高效运转。而且,货栈业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兼顾股东、经营者及普通员工三方面的利益,有利于增强内部的凝聚力及发展动力。可见,近代天津货栈业实际上已具备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某些特征。不过,在货栈的人事构成、帮派特色、职员升迁、账簿与员工管理方面又体现出该行业明显的传统特色。随着城市近代化进程与对外贸易的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规模的扩大,近代天津货栈业经营商品种类日趋增加,范围不断扩展,遍及大宗商品贸易的各个行业。总体而言,其货源大部分来自华北、东北、西北各地,少量来自华南与西南,销售去向则主要为天津市内(本埠)、外埠、出口三个方向。各货栈都有固定的营业区域与客户对象,所接待的客户主要以同乡为主,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而且因经营商品种类、客货来源的不同,各货栈间又呈现明显的帮派特色。加上货栈内部人员构成上的地缘特色,使近代天津货栈业呈现出强烈的地域与族群集中的特点。近代天津货栈业具有广泛的市场职能,包括中介说合、代客买卖、代客存储、寄宿客商、代客垫款、担保信用与货付等等,形成以委托代理为核心内容的经营模式。而且,随着行业的发展,部分货栈还兼自营购销,成为近代代理商与批发商的合体。货栈凭借其广泛的市场职能,充分介入到商品运销的具体过程,并与各行业、各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关系网络,充分发挥了其连接产销、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等强大的市场作用,从而成为近代天津市场上不可或缺的角色,有力地促进了天津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天津与腹地的经济联系。资本问题实为货栈营业的根本问题。近代天津货栈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普遍以合伙为主,采取掌柜领东经营的方式。货栈的投资者身份呈现多元化色彩,而以工商界为主,资本构成除自有资本外,往往还吸收各种形式的外来资本,以充实营业资金,方便资金周转。银行号存款、堂号存款、客号存款为货栈资本的重要来源,而对客垫款则为其资本运用的最主要部分。货栈收入多样化,既包括代客交易所收取的各项费用,还有依靠自营购销赚取的批零差价,其中又以代客交易所抽取的佣金、代存货物所收取的栈租、代客垫款所收取的利息为主。货栈的开支则因其营业结构与职能的不同而有别,总体上讲主要包括职员薪金、馈送、日用福食、房租、税捐、及日常杂费等,此外,经营中的诸多风险也增加了货栈的经营成本。货栈的利润分配,都是对其营业纯益的分配,在股东与职员间保持相对固定的比例,并充分参考了职员劳绩情况。其利润主要用于扩大营业规模、充实营业资金。而且,七七事变作为货栈业发展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对货栈业的资本构成、运用及其利润分配等方面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体现出战后该行业发展的相关变化。随着货栈业的快速发展,至民国二三十年代,天津市货栈业同业公会应运而生。其经历了七七事变前、日伪时期、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后直至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四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相应地,其内部组织体制,也经历了委员制、董事制、理事制、并重归委员制的发展变化。然而,在公会内部组织设置与运作方面却大同小异,其各阶段的发展变化更多是在政府强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作为一种新兴行业组织,天津货栈业同业公会在其组织设置与运作方面体现了明显的近代特色,但仍有诸多缺陷。它的成立,适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不仅维护了会员的行业发展利益,而且也成为政府管理市场的重要中介。

罗世兴[4](2013)在《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文中提出动力煤又称燃料用煤、燃烧用煤,其查明资源储量占煤炭查明资源储量的75.83%,是我国煤炭的主体。2012年,我国进口动力煤1.01亿吨,增长83.8%。加上经济增长放缓,价格双轨制取消等因素,国内动力煤价格波动日益剧烈,深刻影响物价系统,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冲击,直接威胁一些煤炭企业,资源城市的经济社会安全。本文依托“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区划研究”与“鄂尔多斯能源矿产、非能源化工矿产技术经济评价”两个地调项目,选择2002年以来动力煤价格、经济增长等月度动态数据,以鄂尔多斯市为实证,研究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本论文取得了以下进展:将动力煤价格作为独立对象进行系统性的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1月—2013年2月动力煤价格波动轨迹经历了3个完整的收缩性周期和1个不完整的回升周期,周期平均长度约30个月,扩收比为0.69。动力煤价格波动主要以能源替代作用为主,其中国外动力煤价格和石油价格的贡献率分别为18.0%和14.05%,市场供给与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31%与9.46%,而动力煤贸易中的进口比例贡献率仅为2.76%,因此现阶段可适度加大动力煤进口规模。动力煤价格波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且与投资关系不明显,其与消费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与进口、出口均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动力煤价格与经济增长及其构成要素存在三个层次关系:(1)动力煤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进口与出口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2)动力煤价格波动与经济增长、消费、进口与出口在滞后弹性与传导强度上存在显着的非对称性特点。其中经济增长对动力煤价格的滞后弹性为-0.11,传导强度为18.18%,而后者对前者的滞后弹性为2.41,传导强度为3.92%;(3)动力煤价格波动对消费、进口、出口的动态冲击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存在2004年与2008年两个拐点。鄂尔多斯市依靠动力煤开采实现经济增长奇迹,然而2012年来动力煤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其经济增长出现严重放缓,加速民间借贷资金链的断裂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其规划转型依托的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受阻,阻碍了其产业转型的难度。因此需要采取建立动力煤期货市场、发展替代能源、提高进口比例、控制高能耗产业盲目发展,加大勘查力度等措施,避免动力煤价格出现过频过大波动。

胡斯亮[5](2011)在《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的效益分为正面效益与负面效益。正面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一定时期,人们忽视了围填海造地的负面影响,只注重正面的经济效益,结构自然生态和资源的破坏反过来阻碍或减缓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问题。海域资源的稀缺性、海洋环境的脆弱性和不可逆转性都决定了对待围填海造地必须持极其谨慎的态度,这也对政府加强围填海管理提出了客观要求。外部效应理论、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海陆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是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理论,建立规范的围填海管理的制度框架,成为我国向海洋要土地、要空间的必然政策趋向。我国围填海造地历史变迁与北海区、东海区、南海区的典型围填海案例表明,虽然我国围填海造地的正面效应比较突出,增加了土地供给,缓解沿海用地紧张的局面,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压力;但围海造地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海湾面积锐减、海湾属性弱化;海岸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造成资源利用冲突,加剧产业之间的矛盾;激化了社会矛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等。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国必须审时度势,准确评价围填海造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综合考虑围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效益以及指标可获得性,论文构建了三层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市场价值法、专家评估法和问卷调查法、影子工程法等评估方法,对分析指标层各指标进行了说明和计算解释,采用分层次筛选法与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围海造地各种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以南海区广东省为例,从水动力条件、海洋冲淤条件、海洋环境质量和生物资源四个角度实证分析了围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效益;以北海区河北省为例,以经济价值损益、对农业、盐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影响等为内容实证分析了围海造地的经济效益;以东海区福建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围海造地的社会效益,包括人口和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抵御灾害能力和景观效应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巨大经济效益以及由此引发的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表明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20世纪90年代为界,我国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与制度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海域使用论证制度等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上述规章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围填海造地行为,但在围填海专门法律法规建设、具体管理制度、管理体制、监管体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健全、规范与完善的内容。上述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海域权属观念淡薄、缺少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多部门管海,职能冲突、对海岸带缺乏综合规划和管理等原因造成的。由于我国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海域管理法律、法规和配套规章制度体系尚需逐步完善,加上各省市区海域使用立法工作发展不平衡,给我国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作为拓展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重要手段的围填海造地在世界上其他沿海国家得到广泛实践。根据各国围海造地的成因可以分为生存安全需求主导型(如荷兰)、工业化发展需求主导型(如日本)、城市化发展需求主导型(如美国)三种主要模式。这些国家围填海造地的历史和管理措施的变迁,对我国完善围填海管理规章提供了较好的经验借鉴。21世纪,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围填海造地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制度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成为当前我国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继续规范政府规制制度:建立健全围填海造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规范微观控制制度,加强政府管理围填海项目的制度基础。基于围填海造地项目过程管理的需要,理顺管理流程:搞好围填海造地的全面综合规划与管理;建立并完善围填海造地的战略论证制度;严格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制度;建立围填海项目的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机制;建立围填海造地的后评估制度;等等。

贾凤伶[6](2010)在《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研究》文中认为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是丰富我国菜篮子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运用工程管理一般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该类工程规划提出了管理理论和方法,并把它应用到青水源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问题分析中去。1、在蔬菜分类和方向选择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设施蔬菜基地方向选择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确定企业方向选择模式。通过市场供求影响因素分析,建立市场潜量预测模型和发展趋势预测模型,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蔬菜市场预测,并针对市场供求矛盾提出解决方案。在基地方向选择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生产规模影响因素分析,并采用规模效益曲线法,确定设施蔬菜生产的合理经济规模。2、在地区条件和场地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条件比较法和费用比较法,实现场地优化选择。基于选择的场地,根据前人的经验及研究成果,并通过对日光温室标准化设计、生产设备选择的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3、通过对设施蔬菜生产需要的土地、水、能源、劳动力等影响因素分析,提出设施蔬菜基地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和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实现对设施蔬菜基地资源利用效率及利用潜力的评价。4、通过对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所费与所得分析,确定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财务内部收益率模型和利润模型,据此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及盈利性。为防范风险,对设施蔬菜基地投资风险进行了研究,在对10位专家的调查反馈中,发现设施蔬菜基地投资主要是资金来源和市场需求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对我国设施农业扶持政策现状分析,提出在设施蔬菜面临市场风险时,政府应采取差额价格补贴模型制定设施蔬菜基地扶持政策。

张韬[7](2010)在《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文中提出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着标志,天津市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决定,这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天津农业现代化水平具有意义重大。本文侧重从经济和管理的角度对天津市的设施种植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天津市有农业的区县进行调研和查阅了相关文献后,笔者发现发展设施农业在推动天津市现代化、农民增收、满足市民生活需要、节约资源、发挥比较优势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天津市在区位、交通;消费群体;种植业产业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资金、科技、人才;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很大优势,具备发展设施农业的良好基础。本文对2007年以来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目标要求、主要任务、规模类型和取得的效益进行了分析。通过调研,笔者发现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决策、产业化、技术推广、土地流转、建设资金、基础建设、农资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天津市设施农业的发展。笔者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根据天津实际提出了七点建议:1.发展低碳农业;2.完善规划和管理;3.拓宽投入渠道;4.做好土地流转;5.完善生产和销售体系;6.培育合作组织;7.提高科技水平。

乔厦[8](2010)在《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木材安全问题逐渐提上日程,国内可伐木材资源较少,世界各国也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大,我国获取木材及其他林产品的难度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中国的木材加工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并且,我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均衡,东部地区林业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都较高,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水平也处于前列;西部地区虽然经济实力最弱,但蕴含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潜力很大;中部地区林业产业水平也相对落后,但发展步伐正在加快,地区特色正在形成。因区施建,发挥区域的资源及区位社会经济优势,也是增强我国木材加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需要。本文在对我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一般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大区域木材加工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而分析不同区域的产业竞争力水平,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木材加工产业对区域林业产业和林业经济的贡献,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区域木材加工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产业竞争优势提出了因区施建的具体对策和建议。文章表明,木材加工产业对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我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区域分布差异显着,且省域之间相差悬殊,沿海地区竞争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竞争力排在前五名的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均为沿海地区;排在最后五名的是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为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另外,研究还表明木材加工产业具有明显的亲市场性,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我们应该从提高技术含量、推进区域横向联合、区域统一布局、制定合理的产业规模和布局等方面来推进木材加工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对于东部地区来说,巩固经济优势,促进生态建设是获得长久发展的必要措施;中部地区要推动产业内部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西部地区森林资源非常丰富,目前就要在森林培育的基础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强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东北地区应着重从区域角度对产业组织进行调整,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集群,从而实现木材加工产业整体的协调发展。

崔武文[9](2009)在《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住宅价格是一个敏感的社会经济问题。无论对政府还是对城市居民而言,城市住宅都是重要的财富。准确评估城市住宅的价格,对于以住宅价格为基础的税收、抵押贷款中维护借款人的正当权益、履行房地产估价行业为金融信贷机构控制风险的社会职责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住宅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城市住宅有关的交易活动日益增多。因此,如何发展房地产价格理论与估价理论,建立科学、高效的城市房地产估价方法,特别是针对城市住宅的市场比较估价法,是房地产估价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中国房地产估价师与房地产经纪人学会、天津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天津市房地产估价师学会等都在多种场合发出呼吁并鼓励对这一难题进行重点公关。论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选题、开题并开展研究的。目前困扰市场比较法在城市住宅估价中准确应用的主要有三大难题,即可比实例的选取问题、住宅自然属性情况的价格修正问题、综合比准价格的求取问题。三个问题相互关联又共同影响估价结果的准确性,其中又以第二个问题为重点与难点。论文以上述三大难题为研究内容,以构建适合中国城市住宅的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模型解决以上问题为研究目标。力求为我国房地产行业提供具有较高可信度与较高操作性的市场定价新思路,力求为我国房地产评估行业提供一套旨在提高房地产市场比较法精度,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估价效率的城市住宅估价新模型,论文研究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论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规范分析为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模型的构建)、问题答案(研究结论)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实证分析方法是通过翔实的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估计与检验,有助于从现象中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并形成有关经济新理论。定性分析主要是从事物的本质属性来认识和把握城市住宅的价格;定量分析则是从城市住宅自然属性量化指标上认识和把握城市住宅的价格,使人们能更准确的认识城市住宅的本质。论文研究中,先采用定性分析,对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与价格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的定量分析提供方向性指导;然后进行定量分析,以期确定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研究成果;最后在严格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定量研究的成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1)构建了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构建了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3)通过对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的实证研究得出了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的自然属性价格。(4)通过对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细分市场的研究,得出关于行政区划的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细分市场存在的结论。最后,论文提出对该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及在今后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为了使论文研究成果推广使用,更好的为城市住宅估价业务服务,城市房地产管理部门及行业学会应该做的准备工作。

孙维丰[10](2009)在《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津市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近年经济发展迅猛,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在天津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给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天津市实现战略跨越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从研究房地产业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条主线出发,对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系统研究,分析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关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进而提高房地产业运行效率。本论文首先从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和房地产业发展相关要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对与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天津市地理位置,城市总体发展定位以及天津市产业布局等市场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天津市城市化发展,产业结构,房地产开发投资及销售情况,包括房地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1990-2006年天津市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平均达67.33%,2005-2007年天津市商品住宅交易总额均占商品房交易总额的80%以上,住宅产业作为天津市房地产业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住宅产业与国民生计息息相关,近年天津市住宅产业是否存在过热的情况值得研究。本论文对天津市住宅产业重要的交易类指标进行分析,通过热度分析图法比较分析天津市各区域住宅产业发展状况,系统研究了近年天津市住宅产业发展热度情况。与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的周期波动一样,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周期波动现象。正视天津市房地产业的周期波动现象,对于处在发展阶段的天津市房地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论文研究了天津市房地产业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利用SPSS软件,详细分析影响天津市房地产周期的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城市化进程因素、心理因素。运用单指标和多指标方法,对天津市房地产周期进行分析,得出天津市房地产的周期波动规律,并对天津市和全国房地产周期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质是政府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力量,通过行政手段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适当住房,解决住房问题。在不同国家(地区)、同一国家(地区)的不同时期,住房保障制度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本论文在研究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基础上,根据天津市本土实际,分析天津市住房保障模式内容与特点,提出了应加大住房合作模式的住房保障模式的建议。房地产业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宏观角度,本论文建立了属性数学模型研究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状况,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微观角度,本论文系统地提出了房地产项目风险投资的物元分析模型,结合效用理论,将风险评价中存在的主观风险判断与客观存在风险综合考虑,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险决策的可靠性,为房地产投资风险决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研究是建设集约型社会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论文从分析国内外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状入手,定义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人口方面和土地方面分析天津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论述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论研究,提出建立在信息化贯穿始终的全团队、全过程、全要素的房地产可持续管理方法论集成模型。重点介绍全团队房地产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和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出房地产可持续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体系,并对房地产可持续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为天津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有序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天津市环渤海木材市场价格行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津市环渤海木材市场价格行情(论文提纲范文)

(1)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目的
    1.2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1.2.1 关于房价波动的文献回顾
        1.2.2 关于产业升级的文献回顾
        1.2.3 关于房价波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回顾
        1.2.4 关于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文献回顾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2.1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2.1.1 产业升级理论
        2.1.2 劳动力流动理论
        2.1.3 房地产经济理论
        2.1.4 新经济地理理论
    2.2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机理分析
        2.2.1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模型推导
        2.2.2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升级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
    3.1 引言
    3.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测度方法
        3.2.1 以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3.2.2 以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3.2.3 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3.3 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3.3.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
        3.3.3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说明
    3.4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测度
        3.4.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整体评价
        3.4.2 分省市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测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与特征
    4.1 我国房价波动的现状分析
        4.1.1 房价的内涵及其指标的选取
        4.1.2 房价收入比现状分析
        4.1.3 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
    4.2 制造业产业发展状态
        4.2.1 制造业产值情况
        4.2.2 制造业劳动力情况
        4.2.3 制造业R&D经费投入情况
        4.2.4 制造业产品贸易进出口情况
    4.3 房价波动对劳动力流动及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
        4.3.1 我国房价波动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4.3.2 我国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性分析
        4.3.3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分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因果关系检验
        5.2.1 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
        5.2.2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5.3.1 计量模型设定
        5.3.2 变量选取
    5.4 实证研究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单位根检验
        5.4.3 分地区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1 引言
    6.2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与构建
        6.2.1 空间相关性检验介绍
        6.2.2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6.2.3 构建空间计量模型
    6.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3.1 变量选取
        6.3.2 数据来源
        6.3.3 数据的处理与检验
    6.4 实证分析
        6.4.1 空间自相关检验
        6.4.2 经典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6.4.3 空间回归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天津近代建筑砖外墙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缘起与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砖材料的研究
        1.2.2 国内砖材料的研究
        1.2.3 天津地区砖作为建筑材料的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外墙材料的界定
        1.3.2 研究年代范围的界定
        1.3.3 “时空”范围的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天津近代建材工业历史沿革及烧制砖的发展
    2.1 天津近代建材工业历史的发展沿革
        2.1.1 天津近代工业的结构特点
        2.1.2 天津近代建材行业历史背景
        2.1.3 开滦矿务局和启新洋灰公司的建立与发展
    2.2 1860-1970年代天津砖瓦工业的发展沿革及特点
        2.2.1 1900-1970年代天津砖瓦工业的发展
        2.2.2 1900-1950年代天津砖瓦厂的分布与进口砖窑的发展
        2.2.3 1940-1970年代天津烧制砖窑的分类及特点
    2.3 天津近代烧制砖的规格和功用
        2.3.1 天津砖的烧制与规格
        2.3.2 砖的结构性
        2.3.3 砖的围护分隔性
        2.3.4 砖的装饰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津近代砖的生产工艺与性能
    3.1 青砖的产生发展和烧制工艺
        3.1.1 青砖的材料性能和发展
        3.1.2 青砖的烧制工艺
        3.1.3 青砖的地域性表达
    3.2 红砖的产生发展和烧制工艺
        3.2.1 红砖的材料性能和发展
        3.2.2 红砖的烧制工艺
        3.2.3 红砖的地域性研究
    3.3 琉缸砖的产生发展和烧制工艺
        3.3.1 琉缸砖的概念辨析
        3.3.2 琉缸砖的起源与性能
        3.3.3 琉缸砖的生产工艺与发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津近代砖的砌筑与饰面应用
    4.1 按照哥特式砌法分类(每皮一顺一丁)
        4.1.1 哥特式砌法特点
        4.1.2 青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1.3 红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1.4 琉缸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1.5 多种材料结合的砌筑应用
    4.2 按照西里西亚式砌法分类(每皮三顺一丁)
        4.2.1 西里西亚式砌法特点
        4.2.2 青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2.3 红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2.4 琉缸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2.5 多种材料结合的砌筑应用
    4.3 按照英式砌法分类(一皮顺一皮丁)
        4.3.1 英式砌法特点
        4.3.2 青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3.3 红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3.4 琉缸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3.5 多种材料结合的砌筑应用
    4.4 按照美式砌法分类(三皮顺一皮丁&五皮顺一皮丁)
        4.4.1 美式砌法特点
        4.4.2 红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4.3 琉缸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5 按全顺和全丁砌法分类
        4.5.1 全顺和全丁砌法特点
        4.5.2 青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5.3 红砖为主导的砌筑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津近代遗存建筑的“时空”分布
    5.1 天津近代砖外墙材料建筑遗存的“时间”分布
        5.1.1 1860-1900年代建筑分布特点
        5.1.2 1900-1910年代建筑分布特点
        5.1.3 1910-1920年代建筑分布特点
        5.1.4 1920-1930年代建筑分布特点
        5.1.5 1930-1940年代建筑分布特点
        5.1.6 1940-建国后建筑分布特点
    5.2 天津近代砖外墙材料建筑遗存的“空间”分布
        5.2.1 天津近代砖外墙材料建筑总体分布特点
        5.2.2 天津近代砖外墙材料主导的建筑遗存分布特点
        5.2.3 天津近代砖和其他外墙材料结合的建筑遗存分布特点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与启示
    6.1 天津近代建筑外墙材料发展中红砖取代青砖的原因探究
    6.2 天津近代建筑砖材料发展中琉缸砖消失的原因探究
    6.3 城市近代化转型中天津与上海在砖瓦工业中的对比
    6.4 未尽事宜
参考文献
附录
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近代天津货栈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时间断限、相关概念界定
    三、学术史综述
    四、史料概述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第一章 发展历程
    第一节 肇兴
        一、明清漕运与天津城市及商业发展
        二、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繁盛
        三、天津货栈业的肇兴
        四、特点
    第二节 初步发展
        一、发展原因
        二、特点
    第三节 繁盛
        一、原因
        二、繁盛的表现
        三、特点
    第四节 衰落
        一、抗日战争时期
        二、解放战争时期
        三、解放后
第二章 空间分布、行号规模与组织管理
    第一节 空间分布
    第二节 行号规模
        一、使用人数
        二、资本金额
        三、营业设施
    第三节 组织结构
        一、机构设置
        二、人事组织
        三、投资者与经营者概况
        四、员工来源及其地缘特色
    第四节 管理制度
        一、账簿管理
        二、员工薪酬与福利待遇
        三、行规、铺规
第三章 市场经营与关系网络
    第一节 经营商品概述
        一、商品种类
        二、货物来源与销售去向
        三、地域、行业与帮派特色
        四、营业过程
    第二节 市场职能
        一、交易媒介
        二、代客买卖
        三、寄宿客商、贮存客货
        四、代客垫款、预付货款
        五、担保买卖双方信用与货付
        六、提供行情
        七、报关、纳税
        八、其它
    第三节 市场运作实态——以粮食、棉花运销为例
        一、货栈与天津粮食业运销——以斗店、粮栈为例
        二、货栈与天津棉花运销
    第四节 关系网络
        一、货栈业与银钱业
        二、货栈业与运输业
        三、货栈业与经纪业
第四章 货栈的资本分析
    第一节 原始资本的组织与经营形式
        一、组织形式
        二、经营方式
    第二节 资本构成的分析
        一、自有资本
        二、他人资本
        三、自有资本与他人资本及其构成要素的比率及其历年变化
    第三节 资本运用的分析
        一、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构成比率
        二、固定资本构成要素的比率
        三、流动资本构成要素的比率
        四、资本的流动性、浮动性及股本的高利贷性
    第四节 营业损益与利润分配
        一、货栈的营业收支
        二、经营与交易风险
        三、收支构成要素的比率及其历年变化
        四、利润分配
        五、利润流向
第五章 天津货栈业同业公会
    第一节 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的背景
        二、历史沿革
    第二节 内部组织与运作
        一、内部组织机构设置
        二、组织运作
    第三节 职责与历史作用
        一、公会职责
        二、历史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4)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力煤是我国煤炭主体,消费需求日益增加
        1.1.2 动力煤进口量逐年增加,进口比例不断提升
        1.1.3 动力煤价格双轨制取消,市场化改革深化
        1.1.4 动力煤价格波动日益剧烈,严重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运行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学者对动力煤价格的研究
        1.3.2 国外学者对能源价格的研究
        1.3.3 现有文献对本文的启示与借鉴
    1.4 研究内容与数据来源
        1.4.1 研究内容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创新性研究成果
2 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周期性特征研究
    2.1 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的历史轨迹
    2.2 动力煤价格波动的周期测度
    2.3 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的聚集性特征
        2.3.1 基本特征统计
        2.3.2 Garch 模型简介
        2.3.3 建模结果及分析
    2.4 动力煤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
        2.4.1 Tarch 和 EGARCH 模型
        2.4.2 Tarch 和 EGARCH 模型估计与分析
    2.5 动力煤价格波动的风险收益特征
        2.5.1 Garch-M 模型
        2.5.2 Garch-M 建模结果与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成因与传导机制研究
    3.1 影响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因素分析
        3.1.1 需求因素
        3.1.2 供给因素
        3.1.3 成本因素
        3.1.4 政策因素
        3.1.5 替代因素
    3.2 基于 VAR 模型的我国动力煤价格变动成因研究
        3.2.1 变量选择与预处理
        3.2.2 各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3.2.3 各因素与动力煤价格的长期均衡关系
        3.2.4 各变量对动力煤价格的动态影响
    3.3 动力煤价格波动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机制
        3.3.1 我国动力煤价格的形成机制变迁
        3.3.2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
    4.1 研究思路与变量选择
    4.2 动力煤价格对宏观经济变量的传导路径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Granger 因果检验
    4.3 动力煤价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传导效应
        4.3.1 动力煤价格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
        4.3.2 动力煤价格与经济增长的非对称效应
        4.3.3 动力煤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
    4.4 动力煤价格与消费、进口及出口的传导效应
        4.4.1 动力煤价格与消费、进口及出口的长期均衡关系
        4.4.2 动力煤价格与消费、进口及出口传导非对称效应
        4.4.3 动力煤价格与消费、进口及出口传导的动态效应
    4.5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具体产业影响的动态研究
        4.5.1 投入产出法简介
        4.5.2 动力煤产业的产业关联效果分析
        4.5.3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具体产业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5.1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资源地区的影响——以鄂尔多斯为例
        5.1.1 鄂尔多斯市自然社会概况
        5.1.2 鄂尔多斯市煤炭产业状况
        5.1.3 动力煤价格下跌引发经济增长放缓
    5.2 动力煤价格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5.2.1 动力煤价格与经济增长
        5.2.2 动力煤价格与消费
        5.2.3 动力煤价格与进出口
    5.3 本章小结
6 对策与建议
    6.1 设立动力煤期货品种,发挥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作用
    6.2 完善动力煤价格指数,建立动态价格监督与预警机制
    6.3 推进资源税改革进程,充分反映资源稀缺与环境成本
    6.4 加强资源的勘查投入,提高动力煤资源的自给能力
    6.5 淘汰高耗煤落后产能,抑制煤化工等需求不合理增长
    6.6 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增加进口规模与提高进口煤质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局限
    7.3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5)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0.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0.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论文的主要内容
        0.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1 围填海造地与加强管理的理论溯源
    1.1 关于围填海造地的争论
    1.2 围填海造地效益的理论分析
    1.3 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理论依据
        1.3.1 公共物品理论
        1.3.2 外部效应理论
        1.3.3 海岸带综合管理理论
        1.3.4 海陆一体化发展理论
2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历史变迁与总体评价
    2.1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发展历程
        2.1.1 20 世纪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发展历程
        2.1.2 21 世纪我国围填海造地的基本情况
    2.2 我国围填海造地典型案例评述
        2.2.1 北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评述——以秦皇岛港的围填海造地为例
        2.2.2 东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以福建省厦门市围填海造地为例
        2.2.3 南海区围填海造地的典型案例评述——以澄饶联围为例
    2.3 我国围填海造地的总体评价
        2.3.1 围填海造地的积极效应
        2.3.2 围填海造地的负面影响
        2.3.3 科学、适度围填海造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 我国围填海造地效益的综合评价
    3.1 围填海造地效益分析与评价方法
        3.1.1 指标体系构建
        3.1.2 指标选择的解释
        3.1.3 围海造地效益评估的方法
    3.2 围填海造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3.2.1 对重点海洋功能区的影响
        3.2.2 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
        3.2.3 对生物质量的影响
        3.2.4 对海洋水动力条件的影响
        3.2.5 对海洋冲淤条件的影响
        3.2.6 围填海造地生态环境效益的实证分析:以南海区广东省为例
    3.3 围填海造地的经济效益
        3.3.1 经济价值益损
        3.3.2 对农业的影响
        3.3.3 对盐业的影响
        3.3.4 对运输业的影响
        3.3.5 对旅游业的影响
        3.3.6 围填海造地经济效益的实证分析:以北海区河北省为例
    3.4 围填海造地的社会效益
        3.4.1 对人口和就业的影响
        3.4.2 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影响
        3.4.3 对自然灾害抵御能力的影响
        3.4.4 景观效应
        3.4.5 围填海造地社会效益的实证分析:以东海区福建省为例
4 我国现行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政府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4.2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政策
        4.2.1 国家无偿投资阶段:1950-1978 年
        4.2.2 无偿和有偿投资相结合阶段:1978-1990 年
    4.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现行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
        4.3.1 相关法律法规
        4.3.2 海洋功能区划制度
        4.3.3 海域权属管理制度
        4.3.4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4.3.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3.6 海域使用论证制度
    4.4 我国现行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 缺少针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专门法律
        4.4.2 相关制度不能满足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现实需要
        4.4.3 围填海造地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4.4.4 围填海造地监管体制不健全
    4.5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成因及其消极影响
        4.5.1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成因
        4.5.2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消极影响
5 国外围填海造地的实践与管理经验借鉴
    5.1 国外围填海造地实践的历史变迁
        5.1.1 荷兰:生存安全需求主导型
        5.1.2 日本:工业化发展需求主导型
        5.1.3 美国:城市化发展需求主导型
    5.2 荷、日、美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5.2.1 荷兰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5.2.2 日本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5.2.3 美国对围填海造地的管理
    5.3 中国与荷、日、美对围填海造地管理的比较
        5.3.1 中荷比较
        5.3.2 中日比较
        5.3.3 中美比较
    5.4 启示
6 我国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制度框架
    6.1 我国沿海地区围填海造地的发展趋势
    6.2 围填海管理制度重新设计的基本原则
    6.3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框架的构建
        6.3.1 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宗旨
        6.3.2 围填海造地管理制度的综合框架
7 我国进一步加强围填海造地管理的具体制度安排
    7.1 继续规范政府规制制度:基于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
        7.1.1 规制的依据:建立健全围填海造地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7.1.2 创新宏观管理体制:建立相对集中、统一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7.1.3 规范微观控制制度:加强政府规制围填海项目的制度基础
        7.1.3.1 完善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7.1.3.2 规范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7.1.3.3 因地制宜建立围填海造地的综合评估体系
        7.1.3.4 改进围填海造地工程的平面设计方式
        7.1.3.5 建立生态修复与资源养护制度
        7.1.3.6 社会监管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制度
    7.2 理顺管理流程:基于围填海造地项目过程管理的需要
        7.2.1 搞好围填海造地的全面综合规划与管理
        7.2.2 建立并完善围填海造地的战略论证制度
        7.2.3 严格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制度
        7.2.4 建立围填海项目的跟踪检查和动态监测机制
        7.2.5 建立围填海造地的后评估制度
    7.3 夯实管理基础:建立围填海造地管理的科学支撑体系
8 结语
参考文献

(6)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
        1.1.1 设施蔬菜
        1.1.2 基地建设
        1.1.3 建设规划
    1.2 选题背景
        1.2.1 国外设施农业
        1.2.2 我国设施农业
    1.3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1.6 研究内容、路线、主要创新点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路线
        1.6.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地生产规划管理
    2.1 基地生产方向选择
        2.1.1 设施蔬菜分类
        2.1.2 方向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2.1.3 方向选择方法
        2.1.4 方向选择模式
    2.2 蔬菜市场供求分析
        2.2.1 市场供求影响因素
        2.2.2 市场潜量预测
        2.2.3 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2.4 市场供求矛盾
    2.3 基地生产规模优化
        2.3.1 生产规模影响因素
        2.3.2 生产规模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设施配套建设管理
    3.1 生产用地选择
        3.1.1 地区条件
        3.1.2 场地条件
        3.1.3 用地选择方法
    3.2 生产建筑规划
        3.2.1 生产建筑分类
        3.2.2 建筑平面布置要求
        3.2.3 日光温室设计标准化
    3.3 生产设备选择
        3.3.1 设备的分类
        3.3.2 设备技术上的先进性
        3.3.3 设备生产上的适用性
        3.3.4 设备经济上的合理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源高效利用管理
    4.1 资源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4.1.1 土地利用影响因素
        4.1.2 水利用影响因素
        4.1.3 能源利用影响因素
        4.1.4 人力利用影响因素
    4.2 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
        4.2.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2.2 评价指标体系
    4.3 资源利用评价模型
        4.3.1 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
        4.3.2 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地投资效益分析
    5.1 基地投资效益
        5.1.1 投资效益指标
        5.1.2 基地投资所费
        5.1.3 基地投资所得
        5.1.4 投资效益分析模型
    5.2 投资风险分析
        5.2.1 风险识别
        5.2.2 风险评估
        5.2.3 风险防范
    5.3 投资扶持政策
        5.3.1 我国设施农业投资扶持政策现状
        5.3.2 设施蔬菜基地投资扶持政策建议
        5.3.3 差额价格补贴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青水源示范基地建设规划评价
    6.1 青水源设施蔬菜示范基地
    6.2 基地生产规划评价
        6.2.1 生产方向选择
        6.2.2 天津蔬菜市场潜量预测
        6.2.3 天津蔬菜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6.3 设施配套建设评价
        6.3.1 生产用地
        6.3.2 生产建筑规划
        6.3.3 生产设备
    6.4 青水源发展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7)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设施农业概念和国外设施农业发展及启示
    2.1 设施农业概念
    2.2 设施种植业特征
    2.3 荷兰设施农业发展经验
    2.4 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2.5 日本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2.6 美国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2.7 启示
第三章 国内可比城市设施农业发展及其启示
    3.1 北京市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3.2 上海市发展设施农业经验
    3.3 启示
第四章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必要性和优势
    4.1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必要性
        4.1.1 实现天津沿海都市型农业现代化需要
        4.1.2 农民增收需要
        4.1.3 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4.1.4 气候条件的需要
        4.1.5 比较优势的需要
    4.2 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优势
        4.2.1 区位优势
        4.2.2 消费群体优势
        4.2.3 种植业产业化优势
        4.2.4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优势
        4.2.5 科技优势
        4.2.6 支农资金优势
        4.2.7 农业信息化优势
第五章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现状
    5.1 2007 年以来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过程
    5.2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目标、要求和任务
        5.2.1 总体目标
        5.2.2 建设要求
        5.2.3 建设任务
    5.3 发展设施农业有关政策
        5.3.1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设管理办法
        5.3.2 银政合作支持政策
        5.3.3 天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管理办法
        5.3.4 关于天津市强化设施农业科教支撑的指导意见
    5.4 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发展规模和类型
    5.5 成效
        5.5.1 经济效益
        5.5.2 社会效益
        5.5.3 生态效益
    5.6 主要问题
        5.6.1 土地资源形式严峻
        5.6.2 水资源紧缺
        5.6.3 决策不准
        5.6.4 产业化程度低
        5.6.5 土地流转工作难度大
        5.6.6 建设资金缺口大
        5.6.7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5.6.8 农资价格高居不下
第六章 发展天津市设施种植业建议
    6.1 发展低碳农业
    6.2 完善规划和管理
    6.3 拓宽投入渠道
    6.4 做好土地流转
    6.5 完善生产和销售体系
    6.6 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6.7 提高科技水平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思路
    1.4 论文主要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2.1 产业竞争力理论
        2.1.1 产业竞争力的含义及实质
        2.1.2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1.3 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及决定因素
    2.2 区域产业竞争力理论
        2.2.1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2.2.2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2.2.3 区域产业竞争力在中国的实践运用
    2.3 林业产业相关研究综述
        2.3.1 林业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概况
        2.3.2 林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概况
    2.4 对论文的启发和借鉴
第三章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概况
    3.1 我国林业产业及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历史
        3.1.1 林业产业的内涵
        3.1.2 林业产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3.1.3 木材加工产业的概念
        3.1.4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概况
    3.2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的现状和特点
        3.2.1 产业规模
        3.2.2 进出口情况
        3.2.3 对林业产业的贡献
        3.2.4 区域布局
    3.3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3.3.1 资源问题
        3.3.2 产业发展的规模问题
        3.3.3 科技创新问题
        3.3.4 产业分布及产品结构问题
        3.3.5 环境和绿色壁垒问题
第四章 我国区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特点
    4.1 我国林业产业区域划分
        4.1.1 区域的划分
        4.1.2 林业常用的区域划分
        4.1.3 区域的林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4.2 主要区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4.2.1 东部地区
        4.2.2 中部地区
        4.2.3 西部地区
        4.2.4 东北地区
    4.3 主要区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4.3.1 东部地区
        4.3.2 中部地区
        4.3.3 西部地区
        4.3.4 东北地区
第五章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分析
    5.1 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选择
        5.1.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5.1.2 评价方法的选取
        5.1.3 指标体系的内容
    5.2 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计量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5.2.3 各省份木材加工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
    5.3 区域木材加工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原因分析
        5.3.1 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的总体特征
        5.3.2 差异性分析
第六章 基于产业竞争优势的区域木材加工产业发展对策
    6.1 全面提高木材产业的技术含量
    6.2 推进区域间的横向联合,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6.3 区域统一布局,提高整体竞争力
    6.4 制定合理的产业规模和布局
    6.5 各区应根据自身林业与社会经济情况来制定发展战略
        6.5.1 巩固经济优势,促进生态建设——东部地区
        6.5.2 推动产业内部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中部地区
        6.5.3 保证资源供给优势,加强木材加工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
        6.5.4 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形成区域产业聚集群——东北地区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表

(9)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论文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
        1-2-1 城市住宅
        1-2-2 城市住宅价格
        1-2-3 城市住宅估价
        1-2-4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
        1-2-5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概念模型
    1-3 论文研究设计
        1-3-1 论文研究目标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论文研究框架与结构安排
    1-4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城市住宅价格理论研究现状与评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2-1-2 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2-2 城市住宅估价理论研究现状与评述
        2-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2-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论基础
    3-1 引言
    3-2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经济学理论
        3-2-1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理论
        3-2-2 消费者决策理论
        3-2-3 供应商决策理论
        3-2-4 商品自然属性市场供需均衡理论
    3-3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反演理论
        3-3-1 数学物理反演理论的提出
        3-3-2 数学物理反演理论不适定性的基本概念
        3-3-3 数学物理反演理论在确定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中的适用性分析
        3-3-4 最小二乘估计局限性分析
        3-3-5 计量经济模型参数的正则化策略
    3-4 可比实例选择及综合比准价格确定理论
        3-4-1 城市住宅估价中可比实例重要性分析
        3-4-2 城市住宅估价可比实例选择的择近理论
        3-4-3 基于择近理论与自然属性的交易实例评价
        3-4-4 基于偏差原理与交易价格的交易实例评价
        3-4-5 比准价格的整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分析
    4-1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概述
        4-1-1 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认识
        4-1-2 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的分类
    4-2 城市住宅内在自然属性分析
        4-2-1 区位属性
        4-2-2 实物属性
        4-2-3 权益属性
    4-3 城市住宅外生自然属性分析
        4-3-1 人口因素
        4-3-2 制度政策因素
        4-3-3 经济因素
        4-3-4 社会因素
        4-3-5 国际因素
        4-3-6 心理因素
        4-3-7 其它因素
    4-4 论文研究拟选择自变量整合
        4-4-1 区位属性
        4-4-2 实物属性
        4-4-3 社会治安、风水等其它属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模型构建
    5-1 引言
    5-2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模型的构建、估计与检验
        5-2-1 模型的基本形式
        5-2-2 模型的函数形式分析
        5-2-3 模型的估计与检验
    5-3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模型潜在的问题与处理措施
        5-3-1 模型的设定误差
        5-3-2 多重共线性问题
        5-3-3 城市住宅市场的细分问题
    5-4 城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模型变量的选择
        5-4-1 模型变量选择遵循的原则
        5-4-2 模型变量的文献总结
        5-4-3 问卷调查与访谈
        5-4-4 关于模型变量选择的样本试验
        5-4-5 模型变量的选取
    5-5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构建
        5-5-1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的构建
        5-5-2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估计与检验
        5-5-3 综合比准价格的确定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问题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区域
        6-2-1 研究区域简介
        6-2-2 研究对象
    6-3 数据来源与数据整理
        6-3-1 数据来源
        6-3-2 住宅小区调查数据
        6-3-3 研究数据的整合
    6-4 研究数据的量化
        6-4-1 住宅自然属性——自变量的量化
        6-4-2 住宅价格——应变量的量化
    6-5 天津市住宅自然属性价格模型实证研究
        6-5-1 基本模型的实证研究
        6-5-2 对数模型的实证研究
        6-5-3 复合模型的实证研究
        6-5-4 模型对比
    6-6 天津市住宅市场的细分研究
        6-6-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6-6-2 模型估计与检验
        6-6-3 单一市场与细分市场模型结果对比与分析
        6-6-4 细分市场的检验
    6-7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实证研究
        6-7-1 数据准备
        6-7-2 可比实例的选择
        6-7-3 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的确定
        6-7-4 综合比准价格的确定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天津市住宅调查表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天津市中心城区住宅信息记录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10)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2-1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研究
        1-2-2 天津市住宅产业发展热度研究
        1-2-3 天津市房地产业周期波动规律研究
        1-2-4 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
        1-2-5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及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1-2-6 天津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实证与规范分析
        1-3-2 静态和动态分析结合的方法
        1-3-3 系统分析方法
    §1-4 技术路线
    §1-5 特色与创新
        1-5-1 论文的特色
        1-5-2 论文的创新
第二章 房地产业发展研究现状
    §2-1 房地产业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2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
        2-2-1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研究
        2-2-2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
        2-2-3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相关联专项研究
    §2-3 房地产周期波动理论研究
        2-3-1 国外研究现状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4 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研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2-5 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研究
    §2-6 房地产业区域差异与战略研究
    §2-7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概况
    §3-1 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3-1-1 天津市地理位置简介
        3-1-2 天津市主要城区简介
        3-1-3 天津市总体发展定位
        3-1-4 天津市整体经济发展
        3-1-5 天津市产业布局情况
    §3-2 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要素分析
        3-2-1 天津市城市化发展与房地产发展关系分析
        3-2-2 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与房地产发展关系分析
        3-2-3 天津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分析
        3-2-4 天津市房地产销售状况分析
        3-2-5 天津市房地产业支柱地位分析
        3-2-6 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津市住宅产业发展热度研究
    §4-1 发达国家住宅产业的发展规律描述
        4-1-1 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发展阶段描述
        4-1-2 发达国家住宅产业发展规律研究
    §4-2 我国住宅产业投资比例合理
    §4-3 天津市住宅产业发展宏观研究
        4-3-1 天津市住宅产业投资地位显着
        4-3-2 天津市新建商品房与商品住宅交易指标对比分析
        4-3-3 天津市商品住宅交易指标月度分析
        4-3-4 天津市二手住宅交易指标月度分析
    §4-4 天津市新建商品住宅产业热度研究
        4-4-1 住宅市场成交热度指标的确定
        4-4-2 天津市各区县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热度分析
        4-4-3 天津市各区县新建商品住宅市场成交热度对比分析
    §4-5 天津市二手住宅产业市场热度研究
        4-5-1 天津市各区县二手商品住宅市场成交热度分析
        4-5-2 天津市各区县二手商品住宅市场成交热度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津市房地产业周期波动研究
    §5-1 房地产周期波动研究背景及意义
    §5-2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一般理论
        5-2-1 经济周期定义
        5-2-2 房地产周期的定义
        5-2-3 房地产周期波动的类型
        5-2-4 房地产周期波动阶段解说
        5-2-5 房地产周期波动成因分析
    §5-3 发达国家和地区周期阶段研究
        5-3-1 欧洲工业化国家房地产周期
        5-3-2 美国房地产周期
        5-3-3 日本房地产周期
        5-3-4 香港房地产周期
        5-3-5 台湾房地产周期
    §5-4 我国房地产周期阶段研究
        5-4-1 我国房地产发展阶段分析
        5-4-2 我国房地产周期阶段研究
    §5-5 天津市房地产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5-5-1 房地产周期波动影响因素分类
        5-5-2 经济因素分析
        5-5-3 政策因素分析
        5-5-4 城市化进程因素分析
        5-5-5 心理因素分析
    §5-6 天津市房地产周期波动实证分析
        5-6-1 单指标法实证分析
        5-6-2 合成指数法实证分析
        5-6-3 扩散指数法实证分析
    §5-7 天津市房地产周期波动与全国房地产周期波动比较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研究
    §6-1 天津市危改助推房地产业飞速发展
        6-1-1 更新起步阶段(1980-1993 年)
        6-1-2 危房改造阶段(1994-2005 年)
        6-1-3 战略提升阶段(2006 年以后)
    §6-2 发达国家或地区住宅保障体制发展现状及启示
        6-2-1 美国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2 日本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3 瑞典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4 新加坡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5 英国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6 德国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2-7 香港住宅保障体制发展及启示
    §6-3 我国住宅保障体系发展现状
        6-3-1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
        6-3-2 我国城镇廉租房制度的发展
        6-3-3 我国经济适用房制度的发展
    §6-4 天津市住宅保障体系现状及构成
        6-4-1 天津市危改成效显着
        6-4-2 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
        6-4-3 天津市廉租房制度
        6-4-4 天津市经济租赁房政策
        6-4-5 天津市经济适用房政策
        6-4-6 天津市限价商品住房政策
        6-4-7 天津市租赁型经适房政策
    §6-5 加大住房合作建房力度,完善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
        6-5-1 住房合作社的国外的发展状况
        6-5-2 住房合作社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6-5-3 住宅合作建房发展优势明显
        6-5-4 完善和发展天津市住房保障体系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及投资风险评价研究
    §7-1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指标体系构建
    §7-2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指标的界定研究
        7-2-1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宏观类指标界定
        7-2-2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需求类指标界定
        7-2-3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交易类指标界定
        7-2-4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供给类指标界定
    §7-3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程度指标等级划分
    §7-4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数学模型研究
        7-4-1 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数学模型基本理论
        7-4-2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单指标属性测度函数构造
    §7-5 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研究
        7-5-1 2001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5-2 2002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5-3 2003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5-4 2004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5-5 2005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5-6 2006 年天津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属性测度
    §7-6 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7-6-1 背景分析
        7-6-2 房地产开发投资风险评价指标分析
        7-6-3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风险评价物元模型构建
        7-6-4 房地产开发投资项目风险物元模型应用研究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天津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8-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背景
        8-1-1 国外研究概况
        8-1-2 国内研究概况
    §8-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
        8-2-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定义与原则
        8-2-2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
    §8-3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8-4 天津市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研究
        8-4-1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天津市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
        8-4-2 天津市人口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8-4-3 天津市土地与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
    §8-5 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方法论研究
        8-5-1 房地产可持续管理方法论集成模型构架
        8-5-2 全团队房地产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
        8-5-3 房地产可持续发展MIS建设
        8-5-4 房地产可持续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8-6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四、天津市环渤海木材市场价格行情(论文参考文献)

  • [1]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D]. 潘红玉. 湘潭大学, 2019(11)
  • [2]天津近代建筑砖外墙材料研究[D]. 王雨蒙. 天津大学, 2019(06)
  • [3]近代天津货栈业研究[D]. 杜希英. 南开大学, 2013(07)
  • [4]我国动力煤价格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效应研究[D]. 罗世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9)
  • [5]围填海造地及其管理制度研究[D]. 胡斯亮.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6]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规划管理研究[D]. 贾凤伶. 天津大学, 2010(07)
  • [7]天津市发展设施种植业研究[D]. 张韬. 天津大学, 2010(03)
  • [8]中国木材加工产业区域竞争力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 乔厦.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2)
  • [9]城市住宅市场比较法调整因子量化问题研究[D]. 崔武文.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2)
  • [10]天津市房地产业发展研究[D]. 孙维丰. 河北工业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天津渤海木材市场行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