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重复类型概述

汉语重复类型概述

一、汉语复叠类型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胡悦[1](2021)在《俄汉体貌功能语义场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体(вид)范畴是俄语语法的重要范畴之一,往往也是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难点,因为汉语中缺少强制性的二元对立的体范畴。而体貌(аспектуальность)语义范畴是所有语言中普遍存在的,因此,本文试图从功能-语义的层面出发,探讨体貌范畴在俄汉语中的表现方式,建立起俄汉语的体貌功能语义场,分析这两种体貌功能语义场的异同之处。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俄语和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试图在功能语义场的框架下对比分析俄汉语的体貌表达手段和语义功能的差别。其中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以邦达尔科(А.В.Бондарко)的理论为原型,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是对照俄语理论仿建的,同时吸取了国内学者对汉语体貌语义的理解和对体貌范畴的分类原则。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依据邦达尔科的功能语义场理论,整理和介绍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主要类型与表达手段,尝试仿建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并分析该场的主要表达手段;2、整理俄汉语各层级的体貌表达手段并对各种手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不再只局限于动词的体范畴;3、不仅按照俄语理论探讨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而且还透过汉语来观察俄语,单独挑出汉语特有的典型体标记,探求俄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本文的对比是双向的,研究视角比较全面。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对俄罗斯功能语法理论、功能语义场概念、俄汉语的体貌功能语义场的结构及其各层级的表达手段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有利于完善两种语言关于体貌范畴的语法理论体系;本文的实践意义是可以为俄汉语对外教学与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帮助俄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俄语与汉语体貌范畴的异同。为了尽可能对俄汉语的体貌功能语义场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科学的论证,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从意义到形式的功能语法的研究方法,具体的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双向对比分析法。本文使用的语言材料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俄罗斯国家语料库(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корпус русского язьша)以及С.И.Ожегов的俄语详解词典《Тошсовый словарь》。为了给论文结论提供依据,我们对收集的语料进行了细致的整理、归纳和分析,以求得出的结论是合理且有说服力的。本文的结构:本文由前言、正文四章、结束语和参考文献构成。前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选题动机和现实意义,指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梳理了国内外体貌学研究成果,点明了研究的创新之处,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任务,介绍了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表明了本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最后概括了论文的基本思路和大体结构。第一章“俄语功能语法及体貌范畴概说”中,对功能语法理论做了概述。首先介绍了俄罗斯功能语法的研究内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其次对功能语义场的定义、结构与类别进行了阐释;最后在区分了体貌范畴、时貌范畴和时序范畴概念之后,引入本文论述的核心概念——体貌功能语义场,并根据邦达尔科的功能语法理论将它划分为界限场、持续场、次数场、阶段场四个主要下属子场。第二章“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详述”中,根据功能语义场的结构特点,将体貌场的四个子场均划分为中心区、近边缘区、远边缘区和最远边缘区,依次描述四个子场的语义特征及各区中不同层级的俄语表达手段。第三章“俄语棱镜下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仿建”中,透过俄语的功能语义场理论来观察汉语,模拟构建与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结构相仿的汉语功能语义场,以验证并完善已有的汉语体貌理论。第四章“俄汉体貌功能语义场的对比分析”中,对第二章和第三章的俄语和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两种语言在四个子场的不同分区里表达手段及其层级的异同之处,并单独挑出汉语特有的带体标记的手段与俄语中对应的表达手段进行对比,透过汉语来观察俄语,以便完善本文的研究视角。在结束语中对前文所做的分析和论述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概括总结。参考文献部分罗列了本文中全部引用文献的详细信息。

杨丽婷[2](2021)在《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文中指出白语是白族的共同语,隶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传统上将白语分为碧江(北部)、大理(南部)、剑川(中部)三大方言,剑川白语是剑川(中部)方言的典型代表。重叠是一种在剑川白语中广泛使用的语法手段,这也是剑川白语的一大特色。剑川白语中重叠现象格外丰富,其中尤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量词、拟声词的表现最为显着。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积极展开田野调查,对剑川白语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并且还从共时角度将剑川白语和其他汉藏语系方言点各词类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归纳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自身特点,弥补剑川白语语法研究的不足,也有利于梳理白语重叠式的整体特征,还能为其它相关方言的类型学研究和重叠研究提供“点”的材料。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即绪论、正文、结语。其中,正文由五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选题缘由、音系、重叠现象相关研究以及研究对象、意义、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一章至第五章考察了剑川白语各类词的重叠,分别从构成形式、句法功能、语法意义、语用功能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描写。名词重叠式讨论了“AA、AAB、ABB”等六种形式;动词重叠式讨论“AA、AABB、ABAB”等六种形式;形容词重叠式讨论了“ABB、BAA、ABA”等六种形式;副词重叠讨论了“ABB、AABB、ABAB”等四种形式;量词重叠式讨论了“a44AA、a44+量词重叠+??44/a44+量词+a44+量词”等四种形式;拟声词重叠式讨论了“AAA式、ABAB式、AABB式”等四种形式。结语部分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普通话、汉藏语系藏缅、壮侗、苗瑶语族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总结出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点。同时,梳理了本文的不足之处。本文创新点之处在于研究思路创新和语料创新。研究思路创新,以往的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中,大多数只描写词类的构成形式,本文不仅以“三个平面语法观”为指导分析了剑川白语重叠式的句法、语用、语义方面的内容,还立足于语言类型学理论将剑川白语重叠式和其他汉藏语系语言的重叠式进行比较,分析了剑川白语的共性和特性。语料创新,论文中的语料多为笔者发挥母语人优势,并结合实际田野调查所得。

鹿晓燕[3](2021)在《形式美学视角下的八股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八股文是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它存在的500余年和废除后的100余年里,与其一直相伴的是优劣、功过、存废的巨大争议。而经义化的内容取向,程式化的写作方式,单一化的选才路径尤其为后人诟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的产生和消亡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八股文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把它作为遗迹供后人凭吊,汲取教训;还是作为遗产供后人继承,取其精华,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因此,有必要对八股文进行客观、全面、科学、辩证、历史地考察。八股文的盛极一时有其历史必然性,它对中国政治、文化确实有极大的负面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继承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训练逻辑思维、培养写作能力、推动文体融合等方面还是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在极尽汉语言文字一切可能性的美质、美形建构方面,至今仍有重要价值。论文试图建立一个套叠式结构:由“争议”引出“定义”,由定义引出“演进逻辑”(动因),由“演进逻辑”分化出“审美阈值”,进而再分化为“审美内涵”和“审美价值”,最后细化为“韵律”、“结构”、“修辞”三个维度,进而推演出“八股文在形式美学方面具有独特价值”的结论。如图:韵律审美内涵争议→定义→演进逻辑→审美阈值一 结构→结论审美价值修辞分述如次:“导论”从八股文的巨大争议切入,对“育才兴国”还是“毁才误国”、“禁锢思想”还是“开阔眼界”和“集诗文之大成”还是“僵死如木乃伊”三大焦点争议作概要介绍。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和如此对立的争议呢,主要源自八股文的区别性特征,于是引出八股文的科学定义来。本文在八股文性质定义、发生定义和功用定义的基础上,对八股文做了全面的描述,即描述性定义:八股文是明清两代选拔尊儒合用人才而创制的科举考试专用文体。明高祖朱元璋参考宋、元考试的命题方式,因题目均取自于《四书》,故又称作四书文;因要求考生阐释经书中的义理,故又称经义;因要求考生“代圣贤立言”(也有解释为奉诏敷陈经义),故又称作制义;因八股文因时而变(也有解释为与古文相对),故又称作时文;因明成化后渐成定式,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组成,而主体部分则是起二股、中二股、后二股和束二股共八个具有对比排偶形式的语段,故又称作八股文或八比文;或因八股文的文学表现方式,故又称作制艺、时艺。正因为有如上特征,所以第一章首先讨论了八股文存在与发展的逻辑动因:它虽积弊甚巨,但不失为“不良之良法”,在维护统治、统一思想方面无可替代;它虽不涉实用,但不失为“无用之大用”,在弘扬儒家文化、培养官员素质、训练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方面功不可没;它虽文体驳杂,但不失为“破体之合体”,在整合历代文体技法,兼容各体之长方面多有可取之处,其中包括这一章的第二部分“八股文的审美阈值”:其最大值就是它对汉语言文字诗性功能的张扬,其最小值就是在语言规矩和文体规矩之内的自由发挥,所谓严肃的游戏或戴着脚镣跳舞。第二章分析了八股文形式的发展及其审美内涵,侧重从八股文审美特征的形成厘析八股文体式的发展历程。起承转合与排偶等八股文体式的要素逐渐凸显的过程,也是八股文美学特征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八股文体式演变出各种变格,具有了不同的美学取向;八股文自身蕴含着各种文学性的因子,其与古典文学、古代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些都丰富了八股文的审美内涵。第三章从声音层面探讨了八股文作为一种语言艺术所蕴含的音乐性,涉及八股文中几种重要的节奏形式如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分析了平仄调配,音顿与停延的运用,头韵和韵脚的运用与八股文音乐性之间的关联,以及八股文中的语气词所带来的轻重交错的节奏感,从而发掘出八股文文本在语言单位的各个层次上所体现出的音乐美。第四章从八股文的体式方面探讨了八股文的结构艺术。八股文结构上的起承转合带来一种固定的行文节奏;骈散结合的体式体现出寓多样于统一的和谐;排偶的平衡与对称充分利用了汉语的优势,配合了汉民族的审美心理;长短句式、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对立因素的交错使用,构成了独特的参差美。第五章探讨了八股文的修辞问题。八股文的表达,需要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表现出自己对经典理解的深度、学术功力的深厚以及驾驭文字的才能,因此需要很高的修辞技巧。一方面,八股文作品总是会充分利用各种修辞技术,特别是一些汉语中形式感很强的修辞格,如顶针、对偶、复叠、错综等等,去制造独特的审美效果;另一方面,代言体的形式使得八股文的写作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想象性成分的加入,为作者文学才情的发挥提供空间;而戏剧化的修辞又使八股文与戏剧、小说等民间艺术形式发生了互喻。浩瀚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传统的文体融合,赋予八股文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从形式美学角度研究八股文,可以揭示它得以流传五百年,至今还不断引起人们关注的深层次原因。

刁宇宸[4](2021)在《《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李宇明主编《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释义语句与配例为研究对象,以词典典型重叠形式的四音节词为封闭域,从语素和词的意义关系分析相挨重叠形式的四音节词中语素义在重叠前后的变化,分析色彩意义,总结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词典释义特征。论文分为六个章节,内容共有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是第一部分,为全文的研究基础。对《全球华语大词典》及其重叠形式四音节词的研究情况作出概括,对论文的研究对象作出介绍,说明了借鉴的理论。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第二部分,分析语素重叠后意义的变化。第二章《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ABC式四音节词研究》,对AABC式中AA、A释义进行比较分析,分析重叠语素重叠前后的意义。大部分语素A与AABC式中AA意义一致,语素重叠后表义程度、词义的周遍性、词义的内涵、范畴发生相应变化。第三章《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BCC式四音节词研究》,对ABCC式中CC、C释义进行比较分析。发现ABCC式是简明记录世界、表达主观认知、传递情感评价的用词方法。这两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一部分。第四章和第五章为第三部分,分析重叠词语的词义关系,也分析了色彩意义。第四章《〈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词义关系类型——AA、BB与AABB1、AABB2、AABB3释义》,分类分析有基式和无基式词,总结语素义与词义的关系,指出语素重叠后表义程度加深,意义更为抽象。第五章《〈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色彩义分析》,分析了色彩意义及在释义中的体现,总结出AABB式多有形象色彩,小部分词语有感情色彩与地方色彩。这两章是论文主体的第二部分。第六章为《结语》,是第四部分。总结出《全球华语大词典》释义具有简明凝练、多元综合的特征,从义项合并、词语选用上提出释义优化建议。

刘欣[5](2020)在《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文中认为重叠式以其生动的描写性、鲜明的音乐性和强烈的节奏感而被当代诗歌语言广泛运用。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丰富、灵活多样且极具个性。本文以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尽的分析描写,旨在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其特征。全文共分六章,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重叠式进行了界定,对本文的语料来源与使用符号也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为正文(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中形容词、动词、名词、副词、数词和量词的重叠式进行穷尽式的定量定性分析。通过对各个词类重叠式结构形式、句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三个方面的详尽描写,展现当代诗歌语言中各词类重叠式的面貌和特点。第三部分为总结(第六章),主要是对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整体面貌的描述和整体特点的梳理。当代诗歌语言中的重叠式数量庞大,使用频率高,形容词占主导。它们形式多样,共有11种之多,但也排斥一些重叠形式的出现;句法位置灵活,多有易位;功能丰富,常可独立成行,作独立成分句;可以突破一般的语法限制,由此得到更为自由而灵活的运用。这些都是其相较于非韵文语体重叠式的独特之处。第四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全文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马楷惠[6](2020)在《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清代满汉合璧文献《清文指要》中的动词重叠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重叠的具体形式、共时和历时特征等进行考察,并运用满汉对勘的方法,对文献中动词重叠的时体意义进行了研究。《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类型主要有VV式、V一V式、V了一V式、V他一V式、V着V着式、V1V1V2V2式、V来V去式、V 了又V式、V着又V式9类。从动词重叠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识到满(蒙)汉合璧文献和北京话教科书等互文性文献之间的继承关系、差异性及其自身的独特性。从时体意义来看,《清文指要》动词重叠可表短时体、延续体和反复体。第一,单双音节VV式、V一V式及V 了一 V式表短时体。从满汉对应来看,动词重叠及其所在句子可对应满语“majige+V”、祈使式(-reo/-reu、-ki等)、现将时和过去时、条件副动词等,分别体现了其短时、轻微的意义,动态性、完整性特征及常用于条件句式的特点。第二,V着V着式和V来V去式表延续体。V着V着式表示动作V的延续。对于V来V去式,已有研究通过对汉语历史文献的考察已经证明,V来V去式先表反复体,后表延续体(陈前瑞、王继红2019),从满汉对应来看,其时体意义主要对应满语中的持续副动词和直至副动词。第三,V了又V式表反复体。《清文指要》中双音节动词可进入“V 了又V”式与满语的对译有关。对于V1V1V2V2式重叠,可以表反复体和状态描写。从满汉对应来看,主要对应满语的持续副动词、并列副动词以及状态词(其中有的为元音交替构成的状态词)。此外,V他一V式可能用于强调宾语受到影响。旗人汉语动词重叠存在地域分布差异。京师旗人汉语《清文指要》和驻防八旗旗人汉语《新刊清文指要》、东北旗人汉语《满汉成语对待》的重叠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从文体来看,《清文指要》与说唱文学子弟书动词重叠的使用也存在差异。以《清文指要》为代表的旗人汉语动词重叠使用情况,符合重叠发展到清代的共性趋势,重叠形式较为丰富。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如重叠式“V了一V”可以表示动量,双音节动词可以进入“V 了又V”格式,经考察,应当与满语“V+dade(而且)+geli(又)+V(同前一个V)”形式对译有关。

郭明洋[7](2020)在《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南北朝诗文韵部研究》文中提出南北朝诗文用韵研究在构建南北朝语音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想在现有相关研究基础上取得新成果,则需以新的研究方法作为突破口。本文应用“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以南北朝诗文用韵为研究对象,对南北朝诗文用韵的空间分布普遍性状况进行全面描写与数据统计,最终归纳出南北朝韵部33个,其中阴声韵部16个:支、脂之、微、鱼、虞模、齐祭、泰、佳、皆灰咍、夬、废、萧宵、肴豪、歌戈、麻、尤侯幽;阳声韵部(含入声韵部)17个:东冬钟、江阳唐、真谆臻、文欣、元魂痕、寒桓、删、山先仙、庚耕清青、蒸、登、侵、覃、谈、盐添咸、衔、严凡。本文从研究方法和韵部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本南北朝韵系的语音性质。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将“空间分布”理念引入用韵研究中,设立了反映用韵空间分布普遍性状况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空间分布度大小提取韵部。以此方法归纳的韵系必然具有通语性质。本文又以空间单元为单位,以用韵空间分布数据为依据,将各韵部与同单元内空间分布数据排名第二的用韵进行比较,也充分显示了本韵部的通用性。以空间分布度数据为依据,将本韵系与南北朝诸韵系进行比较,在各南北朝韵系韵部总数中,与本韵系韵部相同者的占比分别为:于安澜齐梁陈隋韵系69%,周祖谟齐梁陈隋韵系63%,王力魏晋韵系54%,王力南北朝韵系52%,《切韵》韵系33%。此亦反映了各家南北朝韵系中的通语韵部含量。将本南北朝韵系与使用相同研究方法的魏晋诗文韵系进行比较,表明从魏晋到南北朝韵部演变有合流、分化、转移三种情况,其演变总体上呈分化趋势。

郑欣怡[8](2020)在《对外汉语教材中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编排及其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汉语作为一种量词型语言,量词在各种交际场合中频繁使用。量词与数量短语可以通过重叠组成新的形式,产生新的语法意义。这种极具汉语特色的语言形式时常会让第二语言习得者感到困扰,特别是对一些母语中没有量词或者量词表达不丰富的留学生来说习得难度非常大。为了让第二语言习得者更好地掌握量词与数量短语的重叠形式,本文以中介语理论为基础、以北京语言大学HSK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以语料库中出现的量词与数量短语的重叠形式为研究对象,针对语料库中出现的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形式的使用频次和偏误频数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偏误频数推测出量词习得的难易程度。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是:首先从教材本身出发,调查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在现有四套教材中的编写情况。然后分析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不同形式在教材中的出现顺序、分布特点和占比情况,为了使研究更为全面,我们将语言点的讲解和练习的设置也纳入分析范围。在此基础上,结合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在语料库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量词重叠式的编排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以集合式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为指导,设计一套适合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的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笔者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的理论意义、研究的方法等方面阐述了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用文献分析法概述了国内外对量词重叠在对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现状,指出研究取得的成绩,并简要分析了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第二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厘清了量词与数量短语及其重叠式的分类情况,分析了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文章指出,量词的分类大体可分为“两分法”和“多分法.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的基本形式则分为四种“AA”式、“一AA”式、“一A一A”式和“一 A又一 A”式;其语法意义可以分为三类:遍称、多量、连续;句法功能可以概括为扩充和限制两个方向。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汉语教程》、《发展汉语》、《成功之路》、《博雅汉语》四套教材中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的编排特点,对比分析了它们在不同体例教材中的出现频次、出现方式以及语言点讲解和练习设置的相关问题。目前教材中存在着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复现频率低,讲解不完善和练习编排数量少等问题。第四章以偏误分析理论为基础,收集《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具体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形式在语料库中的使用情况。整理具体它们的偏误率情况,概括出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形式的五种偏误类型,并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确定了学习中难度较大的形式。第五章笔者基于对教材和偏误的考察,指出教材在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式编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一语言点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与教学建议。教材编写改进措施涉及语言点编排角度、语法注释建议和练习编排三个环节。教师教学的建议又可细分为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具体的教学设计两个部分。第六章结语,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与基本结论。提出研究地创新之处,总结不足之处。

张炜琼[9](2020)在《近代汉语四字格研究 ——以《近代汉语词典》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近代汉语词典》中的四字格语词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来源、语音、词形、语法和历时发展五个方面对近代汉语四字格进行了多角度研究。第一,近代汉语四字格来源分析。定量统计表明,近代汉语四字格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增多的,总体呈增长趋势,且多出自文学性语料。第二,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语音分析。在声调上,近代汉语四字格的平仄搭配具有明显的和谐性,且存在平起仄收的发展趋势;在声韵上,近代汉语四字格呈回环复沓的特点。第三,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词形分析。主要对三类四字格进行描写:(1)叠字四字格,包括单叠和双叠两大类,共有8种叠字方式;(2)嵌字四字格,可分为双框双项型和单项/单框型两类,共计52种嵌字方式;(3)同义异形四字格,包括同序异素和同素异序两种情况,共计360组。第四,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语法分析。结构关系方面,近代汉语四字格内部可容纳多种语法结构,以联合结构为强势结构,显示出强烈的对称性;在句法功能方面,近代汉语四字格既能入句充当句子的的各种语法成分,还能独立成句充当分句,位置十分自由灵活。第五,近代汉语四字格的发展与成因分析。根据CCL探讨了近代汉语四字格在现代汉语中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发现近代汉语四字格的使用率和产生率成反比,消亡率和产生率成正比;并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心理认知及语言系统等语言内外部因素分析了四字格的形成原因。

韩迪[10](2020)在《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啊V的”格式研究》文中认为“V啊V的”是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常用格式,但迄今为止汉语学界对此尚缺乏充分关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鲜有提及。本文在大规模语料调查的基础上,将这一格式细化为三类表义有所区别的格式,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描写,并将三类格式的用法进行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若干建议。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V啊V的”格式进行类型划分。根据格式中两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间的语义关系,将格式分为行为重复类格式、行为伴随类格式、行为交替类格式。第二部分,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对三个格式类进行描写。格式类一是行为重复类“V啊V的”,它有两个子类,其一是变项复现类,动词具有[+自主]和[+持续]的语义特征,如“吃啊吃的”“晃啊晃的”等等;其二是变项近义类,两个动词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基本可以算语义重复,即两个变项是同一动作的两种说法,实则在描述一个动作,如“盼啊等的”、“蹦啊跳的”等等,主要表示动作的高频发生和持续反复,交谈双方常具有等级关系或亲密关系。格式类二是行为伴随类“V啊V的”,除了动作发出者赋予其伴随出现的条件之外,两个动作本身就有“连带性”的语义特征,如“吃啊喝的”“哭啊喊的”等等,表示动作行为在较短时间内的同频率反复,具有“行为凸显”的功能。格式类三是行为交替类“V啊V的”,前后变项是具有“可逆变化关系”的反义词,两个动词所表示的事件之间具有“可交替转换”的特征,如“买啊卖的”“上啊下的”“来啊去的”等等,在表达说话人主观不满情绪的同时,也表达一种隐含劝说的意味。第三部分,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横向对比三个格式类。句法上,三个格式除了都能充当谓语成分,还能做状语和独立小句。行为重复类和行为交替类可以充当定语成分,但前者往往修饰句中主语,而非其后的中心语,后者往往修饰其后的中心语,而非句中主语。语义上,行为重复类主要表示动作的高频率反复,而行为伴随类更强调动作的同频率反复,行为交替类则表达一种令人不满的可持续行为的交替性反复。语用上,行为重复类侧重于对动作状态的生动描摹,行为伴随类侧重于凸显动作整体在整个事件中的地位,而行为交替类的作用则体现在对听话人的委婉劝说上。第四部分,结合“V啊V的”格式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教学。主要从总体教学思路和具体教学过程两方面给出教学建议,宏观的教学建议主要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定位,同时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则以教案形式呈现,以期研究成果有助于教学实践。

二、汉语复叠类型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语复叠类型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俄汉体貌功能语义场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Автореферат
前言
第一章 俄语功能语法及体貌范畴概说
    第一节 俄语功能语法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
    第二节 功能语义场的概念与分类
        一、功能语义场的概念与研究任务
        二、功能语义场的结构与分类
    第三节 体貌功能语义场
        一、体貌范畴与时貌范畴、时序范畴的区分
        二、体貌功能语义场的子场划分及其表达手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详述
    第一节 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界限子场
        一、界限性的含义
        二、俄语界限场的结构
    第二节 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持续子场
        一、持续性的含义
        二、俄语持续场的结构
    第三节 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次数子场
        一、次数性的含义
        二、俄语次数场的结构
    第四节 俄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阶段子场
        一、阶段性的含义
        二、俄语阶段场的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语棱镜下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仿建
    第一节 汉语的体语法范畴
    第二节 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界限子场
        一、界限场中心区的表达手段
        二、界限场边缘区的表达手段
    第三节 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持续子场
        一、持续场中心区的表达手段
        二、持续场边缘区的表达手段
    第四节 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次数子场
        一、次数场中心区的表达手段
        二、次数场边缘区的表达手段
    第五节 汉语体貌功能语义场的阶段子场
        一、阶段场中心区的表达手段
        二、阶段场边缘区的表达手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体貌功能语义场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俄汉界限子场的对比
    第二节 俄汉持续子场的对比
    第三节 俄汉次数子场的对比
    第四节 俄汉阶段子场的对比
    第五节 汉语典型体标记的俄语对应表达
        一、体标记“了_1”对应的俄语表达
        二、体标记“着”对应的俄语表达
        三、体标记“过”对应的俄语表达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2)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和选题缘由
        一、剑川白语重叠的界定
        二、选题缘由
    第二节 剑川县地理及方言情况
        一、剑川县人文地理情况
        二、剑川县方言概况
    第三节 剑川白语音系
        一、声母
        二、韵母
        三、声调
    第四节 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动态
        一、现代汉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二、汉语方言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三、藏缅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四、白语重叠现象的相关研究
    第五节 本文相关说明
        一、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语料来源
        五、特殊符号使用说明
第一章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两字式
        二、三字式
        三、四字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宾语
        三、充当定语
        四、充当状语、独立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小称
        二、表量多
        三、表程度深
    第四节 剑川白语名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凸显主观情态
        二、增强形象色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完全重叠式
        二、不完全重叠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谓语
        三、充当宾语
        四、充当定语
        五、充当状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动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时量和动量
        二、表动作强度轻
        三、表随意轻松
    第四节 剑川白语动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缓和功能
        二、充当话题的功能
        三、描摹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BAA式
        四、ABAC式
        五、AABB式
        六、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谓语
        二、充当定语
        三、充当状语
        四、充当补语
    第三节 剑川白语词形容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程度义的“量”
        二、表状态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形容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一、充当焦点
        二、表达主观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一、AA式
        二、ABB式
        三、AABB式
        四、ABAB式
    第二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子中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在句类中的具体分布
    第三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增强“量”的语法意义
        二、强调性语法意义
    第四节 剑川白语副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剑川白语其他词类重叠式
    第一节 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量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二节 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
        一、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构成形式
        二、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四、剑川白语拟声词重叠式的语用功能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一、剑川白语重叠式的比较
    二、剑川白语重叠式的特征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
    四、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剑川白语重叠式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形式美学视角下的八股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争议巨大的八股文
    第二节 八股文的研究综述
        一 明清时期的八股文批评
        二 现代的八股文研究
    第三节 定义八股文
        一 性质定义
        二 发生定义
        三 功用定义
        四 描述性定义
第一章 八股文的演进逻辑与审美阈值
    第一节 八股文的演进逻辑
        一 不良之良法
        二 “无用”之大用
        三 破体之合体
    第二节 八股文的审美阈值
        一 最大值:极尽汉语诗性的一切可能性
        二 最小值:规矩的自由与严肃的游戏
第二章 八股文形式的发展及其审美内涵
    第一节 八股文的初创与定型
        一 八股文的雏形:结构初现,尚不完善
        二 八股文的发展:排偶优化,八股形成
        三 八股文的定型:对偶与八股成为主流
    第二节 八股文的风格化变体
        一 “以古文为时文”
        二 绮语浮华
        三 “清真雅正”
    第三节 八股文的文学性与审美价值
        一 八股文的文学性
        二 八股文与文学的互动
        三 八股文与艺术的互喻
第三章 八股文文本的声律维度
    第一节 汉语的音乐特质
    第二节 音高与音长:八股文的节奏感
        一 平仄调配构成的节奏感
        二 音顿与停延构成的节奏感
    第三节 重复与间隔:八股文的音乐性
        一 头韵给八股文带来的音乐性
        二 韵脚带给八股文的音乐性
        三 复音为八股文带来的音乐性
    第四节 虚词与气息:八股文的韵律美
        一 虚词在构成汉语音乐性时的独特作用
        二 八股文中的虚词与音乐性的关系
第四章 八股文的结构维度
    第一节 八股文体式的高度融合
        一 破题立义,以义贯通
        二 起承转合,自然缜密
    第二节 八股文体式的错综变化
        一 糅一体之多质
        二 寓多样于统一
    第三节 八股文体式中的排偶
        一 排偶的美学原理
        二 排偶构成的均衡感知
第五章 八股文文本的修辞维度
    第一节 修辞学视野中的八股文
    第二节 八股文中的高频辞格及其美学效果
        一 顶真、回文、排比和肯否对称的均衡体现
        二 设问与复叠的焦点设置
        三 长短句与不同语气的多样统一
    第三节 八股文的戏剧化修辞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对象与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理论方法
        一、选题对象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理论及方法
    第二节 成果综述
        一、学界对重叠词语的分类研究
        二、重要重叠形类的专题研究
第二章 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ABC式四音节词研究
    第一节 《全球华语大词典》A/AA-AABC释义分析
        一、仅有词目A
        二、仅有词目AA
    第二节 A-AA-AABC释义分析
        一、A与AA义一致者
        二、A与AA存在隐含关系
    第三节 小结
第三章 释义关联视角下《全球华语大词典》ABCC式四音节词研究
    第一节 ABCC式与语素C/CC的释义
        一、C为独立词目,无CC词目
        二、CC为独立词目,无C词目
    第二节 ABCC式与语素C、CC的释义
        一、ABCC式词语中,C与 CC同义
        二、ABCC式词语中,C与 CC微别
        三、ABCC式词语中,CC与 C意义不同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词义关系类型-AA、BB 与 AABB1、AABB2、AABB3 释义
    第一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1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DC在体词、谓词范畴内重叠
        二、DC在体词、谓词范畴间重叠
    第二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2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AABB2 式与ABB式独立释义
        二、AABB2 式与ABB式互为参见
    第三节 AABB式语素义与AABB3 式词义的关系类型
        一、语素义直接完全地表示词义
        二、语素义直接但部分地表示词义
        三、语素义间接表示词义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全球华语大词典》AABB式四音节词色彩义分析
    第一节 “色彩义”的内涵
        一、关于“色彩义”理论
        二、词的“色彩义”与词典研究
    第二节 释文与内蕴色彩
        一、词的形象色彩
        二、词的感情色彩
    第三节 AABB释文与外围色彩
        一、地方色彩
        二、风格色彩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特征
    二、《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5)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重叠式的界定
    五、语料来源与符号说明
第一章 形容词重叠式
    第一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四、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章 动词重叠式
    第一节 动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单音节动词重叠式
        二、双音节动词重叠式
        小结
    第二节 动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超常搭配
        小结
    第三节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表示“量”
        二、表示对动作行为的强调
        三、表示轻松、随意的意味
        四、表示尝试
        小结
第三章 名词重叠式
    第一节 名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名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句法限制
        三、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名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四章 副词重叠式
    第一节 副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二节 副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一、可充当的句法成分
        二、分行与停顿
        小结
    第三节 副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一、构形重叠
        二、构词重叠
        小结
第五章 数词、量词重叠式
    第一节 数词重叠式
        一、数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数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数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二节 量词重叠式
        一、量词重叠式的结构形式
        二、量词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三、量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第六章 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的总体面貌及特点
    第一节 总体面貌
    第二节 总体特点
        一、结构形式特点
        二、句法功能特点
        三、语法意义特点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动词重叠的具体类型
        1.2.2 可重叠动词的范围
        1.2.3 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和时体意义
        1.2.4 动词重叠的历时发展
        1.2.5 类型学视角下的动词重叠
    1.3 语料介绍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类型
    2.1 VV式重叠
        2.1.1 单音节VV式重叠
        2.1.2 双音节VV式重叠
    2.2 V一V式重叠及其变体
    2.3 V_1V_1V_2V_2式重叠
    2.4 其他重叠形式
    2.5 小结
第三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时体意义
    3.1 短时体
        3.1.1 短时体动词重叠及其衍生意义
        3.1.2 短时体动词重叠的满汉对应情况
    3.2 延续体
        3.2.1 “V来V去”及“V着V着”表延续
        3.2.2 对应满语副动词形式
    3.3 反复体
        3.3.1 “V了又V”表反复
        3.3.2 “V了又V”对应满语动词连用
        3.3.3 V_1V_1V_2V_2——从反复体到状态描写
        3.3.4 V_1V_1V_2V_2对应满语副动词及状态词
    3.4 小结
第四章 《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的特点
    4.1 从动词重叠看旗人汉语的地域分布差异
    4.2 旗人汉语《清文指要》与韵文《子弟书》动词重叠差异
    4.3 从《清文指要》看旗人汉语动词重叠的共性趋势与个性特征
        4.3.1 动词重叠形式较为丰富
        4.3.2 双音节动词可进入“V了又V”格式
        4.3.3 持续体“V着V着”频数较少
        4.3.4 “V一V”带宾语时中置为“V他一V”
        4.3.5 重叠式“V了一V”式可表动量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7)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南北朝诗文韵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整体研究
        二、分时代研究
        三、分区域研究
        四、个体诗人用韵研究
    第三节 研究材料
        一、关于几部诗文集
        二、韵脚字整理
        三、空间材料的确定
第二章 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
    第一节 语言的通用性与空间分布
    第二节 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程序
        一、建立指标体系
        二、无量纲化处理
        三、确定指标权数
        四、指标值的合成
        五、提取韵部
    第三节 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价值及局限
第三章 韵部系统(上)
    第一节 止摄
    第二节 遇摄
    第三节 蟹摄
    第四节 效摄
    第五节 果摄
    第六节 假摄
    第七节 流摄
第四章 韵部系统(下)
    第一节 通摄
    第二节 江摄
    第三节 臻摄
    第四节 山摄
    第五节 宕摄
    第六节 梗摄
    第七节 曾摄
    第八节 深摄
    第九节 咸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韵部系统的语音性质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通语韵系
    第二节 韵部的空间分布分析
第六章 相关韵系的比较
    第一节 与诸家南北朝诗文韵系的比较
    第二节 与《切韵》韵系的比较
    第三节 与魏晋诗文韵系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附录 诸家魏晋南北朝方言分区情况表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对外汉语教材中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编排及其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现状:回顾与评价
        1.4.1 量词与量词短语的本体研究
        1.4.2 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研究
        1.4.3 量词与数量短语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4.4 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1.4.5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第二章 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句法、语义特点
    2.1 量词的分类
        2.1.1 学界的分类
        2.1.2 本文的分类
    2.2 量词与量词短语的重叠式
        2.2.1 “AA”式
        2.2.2 “一AA”式
        2.2.3 “一A一A”式
        2.2.4 “一A又一A”式
    2.3 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句法功能与语法意义
        2.3.1 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句法功能
        2.3.2 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语法意义
第三章 教材中的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
    3.1 四本教材中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现象概述
        3.1.1 教材中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数量对比
        3.1.2 教材中量词重叠的等级对比
    3.2 《汉语教程》中的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
        3.2.1 《汉语教程》中重叠式的分布
        3.2.2 《汉语教程》中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式的讲解
        3.2.3 《汉语教程》中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式的练习设置
    3.3 《发展汉语》中的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
        3.3.1 《发展汉语》中重叠式的分布情况
        3.3.2 《发展汉语》中重叠式的语法点讲解
        3.3.3 《发展汉语》中重叠式的练习设置
    3.4 《成功之路》中的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式
        3.4.1 《成功之路》重叠分布情况
        3.4.2 《成功之路》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语法点讲解
        3.4.3 《成功之路》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形式的练习设置
    3.5 《博雅汉语》中的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式
        3.5.1 《博雅汉语》重叠分布情况
        3.5.2 《博雅汉语》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语法点讲解
    3.6 小结
第四章 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偏误分析
    4.1 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偏误
    4.2 偏误成因分析
    4.3 量词和数量短语重叠的习得难易度
    4.4 小结
第五章 教材改进措施与教学建议
    5.1 教材编写改进措施
        5.1.1 语言点的编排
        5.1.2 语法的注释
        5.1.3 练习的设置
    5.2 教学方面的建议
        5.2.1 对教师的建议
        5.2.2 教学方法的建议
        5.2.3 教学设计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观点与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9)近代汉语四字格研究 ——以《近代汉语词典》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四字格的定名及判定标准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代汉语四字格概况
    第一节 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语料及来源
        一、近代汉语四字格研究的语料问题
        二、近代汉语四字格的来源概况
    第二节 近代汉语四字格来源的具体描写
        一、唐五代时期的四字格
        二、宋金时期的四字格
        三、元明时期的四字格
        四、清代的四字格
第二章 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语音结构
    第一节 声调特点
        一、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语流音变情况
        二、近代汉语四字格的平仄特点
    第二节 声韵特点
        一、双声
        二、叠韵
        三、叠音
        四、综合
第三章 近代汉语四字格的词形特点
    第一节 叠字四字格
        一、双叠(157)
        二、单叠(222)
    第二节 嵌字四字格
    第三节 同义异形四字格
        一、同序异素
        二、同素异序
        三、小结
第四章 近代汉语四字格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功能
    第一节 四字格的结构关系
        一、附加结构
        二、重叠结构
        三、联合结构
        四、主谓结构
        五、动宾结构
        六、偏正结构
        七、动补结构
        八、连谓结构
        九、兼语结构
        十、“的”字结构
        十一、其他结构
        十二、小结
    第二节 近代汉语四字格结构的对称性特点
        一、主谓短语联合式四字格
        二、偏正短语联合式四字格
        三、动宾短语联合式四字格
        四、小结
    第三节 近代汉语四字格的句法功能
        一、充当主语
        二、充当谓语
        三、充当宾语
        四、充当定语
        五、充当状语
        六、充当中心语
        七、充当补语
        八、作分句
第五章 近代汉语四字格在现代汉语中的发展及成因
    第一节 近代汉语在现代汉语中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四字格的形成原因
        一、历史文化的选择
        二、社会发展的选择
        三、认知心理的选择
        四、语言系统的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10)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啊V的”格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一)“V啊V的”格式的本体研究现状
        (二)“V啊V的”格式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三)其他相关研究综述
    三、相关研究工作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三)语料来源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V啊V的”格式的类型
    第一节 行为重复类“V啊V的”格式
        一、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
        二、变项近义类“V啊V的”格式
    第二节 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
    第三节 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行为重复类“V啊V的”格式研究
    第一节 行为重复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的构成
        (二)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功能
        二、变项近义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变项近义类“V啊V的”格式的构成
        (二)变项近义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功能
    第二节 行为重复类“V啊V的”格式的语义分析
        一、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的语义分析
        二、变项近义类“V呀V的”格式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行为重复类“V啊V的”格式的语用分析
        一、变项复现类“V啊V的”格式的语用分析
        二、变项近义类“V啊V的”格式的语用分析
第三章 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研究
    第一节 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的构成
        二、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功能
    第二节 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行为伴随类“V啊V的”格式的语用分析
第四章 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研究
    第一节 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分析
        一、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的构成
        二、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的句法功能
    第二节 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的语义分析
    第三节 行为交替类“V啊V的”格式的语用分析
第五章 “V啊V的”格式类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 句法对比
    第二节 语义对比
    第三节 语用对比
第六章 “V啊V的”格式对外汉语教学建议
    第一节 “V啊V的”格式总体教学建议
        一、关于教学对象的建议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建议
    第二节 “V啊V的”格式教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四、汉语复叠类型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俄汉体貌功能语义场对比研究[D]. 胡悦.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2]剑川白语重叠式研究[D]. 杨丽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形式美学视角下的八股文研究[D]. 鹿晓燕. 山东大学, 2021(11)
  • [4]《全球华语大词典》重叠形式四音节词释义研究[D]. 刁宇宸.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当代诗歌语言重叠式研究[D]. 刘欣. 青岛大学, 2020(02)
  • [6]基于满汉对勘的《清文指要》动词重叠研究[D]. 马楷惠.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7]基于用韵空间分布综合评价方法的南北朝诗文韵部研究[D]. 郭明洋.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8]对外汉语教材中量词与数量短语重叠的编排及其教学研究[D]. 郑欣怡.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近代汉语四字格研究 ——以《近代汉语词典》为中心[D]. 张炜琼. 闽南师范大学, 2020(12)
  • [10]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V啊V的”格式研究[D]. 韩迪. 沈阳师范大学, 2020

标签:;  ;  ;  

汉语重复类型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