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教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教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一、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建[1](2021)在《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应用研究 ——以甘肃省来华留学生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葛连新[2](2021)在《韩国中高级学习者补语习得偏误析解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尤其在韩国,汉语是除英语外,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外语。但因两国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韩国学生的补语习得存在问题。汉语补语对于韩国学习者而言是比较难以掌握的语法结构,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将补语的偏误分析作为论文选题。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表格列出各类补语类型语句在韩语中的对应表达。针对差异,进行描述和偏误预测。对比研究得出,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多为状语、动词之类,并从各个补语类型中,预测学习者的偏误存在共现情况,如:错序、遗漏等。其次结合偏误分析相关理论,有侧重地设计问卷和访谈内容。收集试卷结果并分析答题情况,所整理出的偏误类型有误代、误加、遗漏、错序,得出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即母语、目的语、文化因素、学习和交际策略的负迁移。再对教师进行访谈,整理和分析得出教师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缺乏语言对比等。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教学对策,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等方面去改进今后的补语教学活动,并举例趋向补语的教学设计,结合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

汤晴[3](2021)在《中韩犬类语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文中研究表明“狗”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动物之一,中韩两国的十二生肖中都有它一席之地,因此中韩两国的犬类语词在汉韩语词历史发展长河中都呈现出异常的活跃性,不仅词汇数量多,而且日常生活交往中词汇使用频率也较高,所展现的犬文化也有差异。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入手,以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对中韩的犬类语词和犬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从整体出发,以历时的角度入手考察了中韩的犬文化在古籍文献呈现的各自民族历史发展演变的具体情况,民族对待犬这一动物形象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形成了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再以此为基础,界定了中韩里犬类语词的的概念,探究中韩犬类语词的异同。在词汇对比分析上,以语料库和词典中搜集到的词汇为研究对象,从字、词、熟语三方面进行考量,从物质文化背景、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文化背景这三个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了词汇的差异。最后,在中韩犬类语词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策略,帮助韩语为母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通过词汇的学习,减弱韩语和文化的负迁移的影响,增强正迁移,激发学习者对中华文化的兴趣,更好地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反过来促进汉语词汇和文化的学习。

魏思文[4](2021)在《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各国、各界间的交流和联系的日益深化,世界日益密集为“地球村”,对于多语言人才的需求随之日益增多,三语、多语习得过程中的诸般课题接连进入语言学家的视野,得到日益密切的关注。但时下,三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不繁多,本文系在此前成果之基础上,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中的汉语(L3)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的语音样貌及其流变,同时通过和日(L1)汉(L2)双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及其流变过程对比,分析日语(L1)和英语(L2)在汉语(L3)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并对日英汉三语者在汉语辅音、元音、声调和变调方面的迁移成因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上探讨递进教学效能的可能性和相关策略。本文共由七章组成。第一章,绪论。陈述本文研究背景,界定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语音实验采用的研究手段以及方法,展现研究创新点及其价值。随着近年来我国国际影响力增强和正在全球范围内升温的“汉语热”,在一衣带水的日本,汉语学习者持续增多,其中有英语习得经验的日英双语者数量可观。学术界关于汉日双语学习和汉英双语学习的研究比比皆是,对日英汉三语学习的研究却寥若星辰,鲜少得到关注。回顾国内外“三语习得”的研究历程、发展阶段和研究重点,着重关注“三语习得”研究中的热门课题——语言迁移。通过考察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汉语语音样貌不可避免地受已或部分习得的日语和英语语音经验的迁移过程,探究其因果关系。第二章,本章以既往研究为基础,举凡本文所使用的相关成果,包括:对比分析、偏误分析、语言迁移、中介语以及实验语音学五个方面。第三章,详述调查目的及其相关准备,包括研究对象和语音样本选取、问卷设计理念、语音样本采集原则,特别是基于语音学教研软件praat对于语音样本的判别、分析、取值等具体研究实践及其与预期对应程度。第四章,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审视,展现了两组样本调查数据结果: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和在英语(L2)参与下,母语为日语(L1)的学习者学习汉语(L3)的迁移的对比,阐明日汉双语者的语音迁移和日英汉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实践基本相同,求证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学习汉语(L3)主要表现为f[f]和h[x]混淆,r[(?)]和l[l]混淆,sh[(?)]、s[s]和x[(?)]的混淆,舌尖音塞擦音(zh[(?)]、ch[(?)]、z[(?)]、c[(?)])读作舌面塞擦音(j[(?)]、q[(?)]),n[n]和ng[(?)]混淆以及送气音错读为不送气音六类。单元音迁移主要体现在ü[y]、卷舌元音er[(?)]以及-i[(?)]、-i[(?)]和i[i]的迁移;复元音的迁移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大部分复元音发音不连贯,一些复元音单化,还有一些复元音的介音丢失。声调的迁移主要体现在上声错读成阳平。此外,还详细讨论了日汉双语者和日英汉三语者在上声变调、“一”和“不”变调、轻声和儿化的音变时的迁移表现。第五章,本章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考察分析,出现迁移的最重要原因是语际影响。包括无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英语(L2)参与下,母语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以及目的语汉语(L3)对日英汉三语者汉语语音迁移的影响。同时,一些源于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时间也是造成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出现迁移的原因。第六章,针对我们样本展现的日(L1)英(L2)汉(L3)三语者的语音迁移,并结合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日语(L1)和英语(L2)的音系特征,试提出有进行性功能的教学策略,期盼能给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参考。第七章,总结本文,试对日(L1)英(L2)汉(L3)三语汉语习得中的语音迁移形成初步的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王辰涛[5](2021)在《少儿对外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汉语和中国文化也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汉语学习热也正在从成人向少儿扩散,愈加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与海外汉语学习者低龄化现象相对应的是,针对少儿汉语教材的开发与研究也日益增多。面对汉语学习者的低龄化和海量的幼儿汉语教材,如何选择一套适合少儿的教材是一线对外汉语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关键之举,因此对于一套已经出版和投入使用的教材进行评估也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选取了两套少儿对外汉语教材,分别是《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针对这两套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教材体例、教学内容、练习题和活动的设计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统计数据、分类总结、综合文献等方式,找出这两套教材的优缺点,并对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一些建议。本文主体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主要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介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对两套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教材体例进行整体对比分析。第三章是对两套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统计、归类和对比。主要从教材中的词汇编排、课文编排和文化内容编排这三个方面入手,并给出教学内容编排的建议。第四章是围绕教材中练习题和活动设计进行的统计分析和对比研究。通过对两套教材的练习题量、题型、活动设计数量、活动设计类型这四个方面的统计,得出数据和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第五章是针对少儿对外汉语教材提出的具体编写建议。在综合前文的研究结果和数据分析后,提出关于教材编写中词汇、课文、文化内容、练习题和活动设计这五个方面的建议。本文期望针对《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的对比研究能够为一线汉语教师提供选择教材的判断和依据,为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可行性建议。

曹钰茹[6](2021)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文中指出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语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新加坡学习者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独特的思维方式,而且有利于其更好的融入汉语语境,提高其汉语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汉语的教与学。但是,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特点又使成语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不易领会其深层次的文化含义及其蕴含的感情色彩,也较难理解成语的内在结构并准确运用,使得汉语学习者在习得成语时存在一定的偏误。本文重点关注新加坡学习者在习得成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情况,目前新加坡的汉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没有与欧美非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方法区分开来,新加坡虽然具有较丰富的汉语文化背景,但是对新加坡的汉语成语教学缺少针对性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进行研究,分析新加坡学生在成语学习中存在的偏误类型,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文研究除引言和结论外,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是陈述了本研究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对汉语国际教学中关于成语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价。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论述了成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内容,首先说明了新加坡学生学习汉语的背景情况,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的成语进行检索、分析其在习得成语中存在的偏误,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的成语偏误进行分类,并剖析偏误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内容,主要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针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习得存在的偏误类型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新加坡汉语学习者的成语学习。第四部分内容,是以新加坡学生的一篇偏误类型较多的作文语料为例,分析写作中学生存在成语使用的偏误,并运用前文所提到的教学方法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减少成语习得的偏误现象,促进新加坡学生对成语的学习。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进行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不足与展望。

刘熠辉[7](2021)在《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研究》文中指出汉语国际教育与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学习者学习的材料,对学习者“中国印象”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研究教材中的中国形象,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将中国介绍给世界。本文选择当前使用度较广的四部对外汉语教材《新实用汉语课本》《发展汉语》《博雅汉语》《成功之路》中的主课文、副课文及课后阅读材料为语料来源,遴选涉及中国话题的文本,创建中国形象子语料库,据此抽取高频词与主题词,通过节点词设置,提取索引行,分析搭配词,解读语义韵。借鉴时贤国家形象的维度划分,考察了教材在初、中、高不同阶段的各维度分布情况及语言实现形式。研究发现,对外汉语教材中中国形象主要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地理、生态七个维度,且以文化维度为主。相关内容的叙述总体上做到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初级阶段内容大多基于日常生活,具体可感;中高级阶段思维形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内容有所增加,对于一些热点及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也有着一定程度的讨论与解释,总体上展现出中国友好、开放、进步、文明、历史悠久的形象。各维度的具体形象,又各自有所侧重。文化维度塑造了文化繁荣、和谐多样的形象;社会维度塑造了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在不足中发展的形象;经济维度塑造了稳定发展、渐进复兴的形象;地理维度塑造了地域辽阔、山河秀美的形象;科技维度塑造了迅速进步、注重应用的形象;生态维度塑造了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形象;政治维度塑造了政治稳定、民主进步的形象。同时发现,中国形象在教材的宏观维度分布及微观语言实现形式方面仍有缺憾。具体包括中国形象维度分布差别较大;法律司法与少数民族视角略显不足;针对同一内容,部分词语的具体语言表达形式相对贫乏,不同学习阶段区分度不明显;部分表述的积极与消极语义韵过于高调,略失客观;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表现稍有不足;部分内容的塑造略显片面等。本文据此提出的建议,包括适当均衡中国形象维度分布;增加法律司法与少数民族等视角;适当区别初、中、高三阶段的语言形式,使其尽可能由易到难,由简至繁;处理好高调与低调的关系;善用委婉修辞,增强文化自信;避免刻板印象,更加真实地展现中国形象等建议。

尹朋灯[8](2021)在《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文中提出缅甸克钦族(Kachin)在中国被称为景颇族(Wun Pawng),在印度被称为新颇族(Sing Po)。克钦语是克钦族民族通用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克钦语支。近年来,随着源源不断的克钦族学习汉语,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面临着克钦族汉语学习方面的诸多教学问题。文章基于语言迁移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和中介语理论,以缅北迈扎央教育学院的克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音听辨、统计分析和典型样本的实验等方法,从“母语”和“多语”角度分析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极差音’是学习者最难学会的内容,而在适度差异范围内,则差异越小越容易学会”;克钦学生学习汉语时受克钦语的影响强于受缅甸语的影响。克钦族汉语初学者有许多规律性、集中性和特殊性的语音问题。声母方面,n、1、z、r属低难度;j、q、s、c、x属中等难度;zh、ch、sh属高难度。发音部位层面,按难度低到高依次是舌尖中、舌尖前、舌面前、舌尖后。发音方法层面,重难点集中在送气擦音和送气塞擦音。韵母方面,(?)、(?)、ua、uai、un、uang、uen、iong、ueng 属低难度;ou、iou、ian、uei、uo、ue、uan 属中等难度;er、ei、u、un属于高难度。其中,儿化音、卷舌音和撮口呼是重难点。声调方面,问题集中且重难点是第二声和第三声,主要是调域、调型、调时和语调问题。其中,调型、调域主要受德宏方言的影响,调时和语调问题是深受缅甸语和克钦语影响,存在声调环绕、颤抖、摇摆等问题。克钦学生存在一些特定的声韵偏误条件,并构成若干个“偏误链”。如:当c、s、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时,常规性误读为[cj]、[sj]、[cj]、[sj];有且仅当n与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相拼时学生会读错;有些韵母单独读时偏误率很高,搭配声母后明显得到改善,如ei、ou。学生的偏误问题有识音层面、听辨层面、发声层面以及综合性的偏误等等,主要偏误原因是多语杂糅、本土汉语教学问题、汉语拼音方案问题、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以及网络汉语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从语言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王艳侠[9](2021)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这些研究多侧重对教材的整体编排和文化内容的探讨,而对练习题的研究较少,可见,对练习题的重视程度低。练习题影响着教材编写的质量,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而言,练习题能起到对文化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作用,合理的练习题设置能够达到巩固知识和提高留学生的交际技能的目的。本文从教材的练习题入手,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Ⅱ》《中国概况》和《中国文化》(第三版)三本文化教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三本教材练习题量、题型、内容的统计和对比分析,发现其练习题设置的特色和不足之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依次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本文的创新之处。其中,综述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分别是练习题在不同类型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应用情况综述、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综述和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研究综述。第一章介绍了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相关理论,阐述了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原则和特点。第二章分析了三本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的设置情况,分别从练习题量、练习题型以及练习内容几个角度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其分布情况。第三章基于三本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统计结果,从题量、题型和内容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三本教材练习题设置的优劣,通过对比,详细阐述可借鉴之处以及各自在题量、题型和内容设置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就前面的分析结果和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分别针对练习题量、题型和内容提出具体的编写建议。在题量方面,保证每课题量相对稳定,平衡主客观题量分布;在题型方面,合理设置题型的编排顺序,有效增加多样性题型,适当增设跨文化交际类练习;在练习内容方面,增添文化体验与实践类的练习内容,增加文化对比类的灵活性习题,合理兼顾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比重。结语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价值作了简要的概括,通过对三本文化教材的练习题比较与分析,希望可以为日后的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翟娣[10](2021)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主要从中国饮食文化及其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大纲和教材体现的饮食文化,结合《舌尖上的中国》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中体现的“饮食类”词语和饮食文化,并提出具体应用。本文涵盖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介绍了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关系。在这一部分中,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地位及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都有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可以从词语和课文中体现出来。第三部分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教学资源的优势有利于理解饮食类词语,有利于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第四部分介绍了《舌尖上的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应用于教学,应用的建议。

二、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韩国中高级学习者补语习得偏误析解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来源和研究范围
        1.2.1 研究来源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1 中韩语法差异简述
    2.2 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1 结果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2 情态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3 趋向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4 数量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5 时地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6 可能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2.2.7 程度补语在韩语中的对应形式
第三章 韩国学习者汉语补语习得调查研究
    3.1 韩国学习者情况调查——语言测试
        3.1.1 调查目的:研究偏误的来源
        3.1.2 调查对象:韩国中高级学生
        3.1.3 调查设计:测试内容的设计
        3.1.4 调查结果分析:试题偏误情况的分析
        3.1.5 韩国学习者偏误分类:补语偏误类型
        3.1.6 学生偏误原因析解:偏误的来源
    3.2 在韩教师教学情况访谈
        3.2.1 访谈目的:了解教学情况
        3.2.2 访谈对象:在韩汉语教师
        3.2.3 访谈结果:访谈文本整理
        3.2.4 教师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补语教学对策及教学设计示例
    4.1 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4.1.1 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
        4.1.2 改善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2 加强语言对比分析
        4.2.1 加强语际对比
        4.2.2 加强语内对比
    4.3 改进课堂教学
        4.3.1 改进教学顺序
        4.3.2 改进教学方法
        4.3.3 改进教学手段
    4.4 加强汉语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4.4.1 理论与实践并重
        4.4.2 知识与技能全面发展
    4.5 教学设计示例——《HSK标准教程4 下》第19 课
第五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3)中韩犬类语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
        二 韩国学者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韩犬文化对比
    第一节 中国的犬文化
    第二节 韩国的犬文化
第三章 犬文化在中韩语中的体现
    第一节 汉语犬类语词的文化内涵
        一 汉字及字义
        二 汉语词语
        三 汉语熟语
    第二节 韩语犬类语词的文化内涵
        一 “狗”的字义
        二 犬类词语
        三 犬类成语
        四 犬类俗语
    第三节 中韩犬类语词文化内涵对比
    第四节 中韩犬文化及犬类语词文化内涵差异成因分析
        一 物质文化背景
        二 社会文化背景
        三 心理文化背景
第四章 中国犬类语词的文化教学策略
    第一节 韩国汉语学习者犬类语词习得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二节 汉语的犬类语词教学策略
    第三节 汉语的犬类语词教学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语言迁移研究
        1.1.2 语言迁移研究发展简史
        1.1.3 习得
        1.1.4 实践背景
    1.2 研究界定
        1.2.1 三语和第一语言、第二语言的区别
        1.2.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1.2.3 本文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仪器
    1.5 研究价值和意义
    1.6 相关文献综述
        1.6.1 三语习得研究发展史
        1.6.2 语言迁移研究动态
    1.7 研究方法
        1.7.1 实证研究法
        1.7.2 对比分析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实验语音学
    2.2 偏误分析理论
        2.2.1 偏误分析理论的相关研究状况
        2.2.2 偏误分析理论的发展过程
        2.2.3 偏误分析理论对汉语教学的启示
    2.3 语言迁移理论
        2.3.1 语言迁移
        2.3.2 语际影响
    2.4 中介语理论
        2.4.1 中介语的名称之辨
        2.4.2 中介语的形成因素
        2.4.3 中介语的特点
第3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3.1 设计方案
    3.2 调查对象及过程
        3.2.1 调查对象
        3.2.2 实验信息采集的过程
    3.3 praat辅助语音分析
        3.3.1 praat的相关参数介绍
        3.3.2 基于praat的语音偏误分析
第4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实证分析
    4.1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辅音的迁移
        4.1.1 擦音的迁移
        4.1.2 塞擦音的迁移
        4.1.3 鼻音的迁移
        4.1.4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迁移
    4.2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元音的迁移
        4.2.1 单元音的迁移
        4.2.2 复元音的迁移
    4.3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音变的迁移
        4.3.1 上声变调的迁移
        4.3.2 “一”和“不”的变调
        4.3.3 轻声
        4.3.4 儿化
第5章 日(L1)英(L2)汉(L3)三语者语音迁移的成因分析
    5.1 语际影响
        5.1.1 无英语(L2)参与,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2 英语(L2)参与下,日语(L1)对汉语(L3)的迁移
        5.1.3 目的语汉语(L3)的影响
    5.2 学习者自身的影响
        5.2.1 学习动机
        5.2.2 学习时间
        5.2.3 学习策略
第6章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语音的教学策略
    6.1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辅音的教学策略
        6.1.1 f和h的教学
        6.1.2 zh、ch、sh的教学
        6.1.3 r和l教学
        6.1.4 z、c、s和 j、q、x的教学
        6.1.5 -n和-ng的教学
        6.1.6 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教学
    6.2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元音的教学策略
        6.2.1 单元音的教学
        6.2.2 复元音的教学
    6.3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声调的教学策略
    6.4 日(L1)英(L2)双语者汉语(L3)音变的教学策略
        6.4.1 汉语(L3)变调的教学
        6.4.2 汉语(L3)轻声的教学
        6.4.3 汉语(L3)儿化的教学
第7章 结语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少儿对外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综述
        1.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的相关研究
        2.关于《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五)理论基础
        1.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2.对教材的评价理论
二、《轻松学汉语(少儿版)》与《汉语乐园》编写原则及体例对比分析
    (一)编写原则对比分析
        1.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原则
        2.《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编写原则对比
    (二)教材体例对比
三、《轻松学汉语(少儿版)》与《汉语乐园》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一)词汇编写对比分析
        1.词汇量对比分析
        2.词汇编排对比分析
    (二)课文编写对比分析
        1.课文话题对比
        2.课文体裁对比分析
        3.课文长度对比分析
    (三)文化内容对比分析
        1.文化项目数量
        2.文化内容
        3.文化内容呈现方式
四、《轻松学汉语(少儿版)》与《汉语乐园》练习题及活动设计对比分析
    (一)练习题对比分析
        1.练习题量
        2.练习题类型
    (二)活动设计对比
        1.活动设计数量
        2.活动设计种类
五、针对少儿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建议
    (一)词汇编排
    (二)课文编排
    (三)文化内容编排
    (四)练习题编排
    (五)活动设计编排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1.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文化教学方面的研究
        2.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教学策略建议方面的研究
        3.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习得偏误的研究
        4.汉语国际教学中有关成语教材和工具书方面的研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新加坡学生汉语习得现状
    (一)数量庞大的学习群体
    (二)英语语言文化环境的冲击
    (三)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阻碍
    (四)学生汉语成语水平较低
二、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习得偏误及原因分析
    (一)偏误类型
        1.字形偏误
        2.结构偏误
        3.语义偏误
        4.语用偏误
    (二)产生偏误的原因
        1.成语结构的复杂性
        2.成语文化内涵的深层次性
        3.第一语言负迁移
三、针对新加坡汉语学习者成语偏误的教学方法
    (一)类比法
    (二)溯源教学法
        1.情节溯源
        2.形象溯源
        3.手法溯源
    (三)说文解字法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成语的教学设计
致谢

(7)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意义
    1.3 全文架构
第二章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
    2.1 国家形象概念与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2.1.1 国家形象概念
        2.1.2 中国国家形象研究
    2.2 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国家形象研究
    2.3 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国家形象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及思路
        3.1.1 研究问题
        3.1.2 研究思路
    3.2 语料选取
    3.3 研究理论及概念界定
        3.3.1 形符、类符
        3.3.2 索引、索引行
        3.3.3 词频
        3.3.4 主题词
        3.3.5 节点词、跨距、搭配
        3.3.6 语义韵
    3.4 操作性方法说明
        3.4.1 工具介绍
        3.4.2 语料处理及分析
        3.4.3 中国形象维度分类
        3.4.4 节点词提取
第四章 教材中国形象维度分布及节点词考察
    4.1 教材中国形象维度分布考察
        4.1.1 总体维度分布情况
        4.1.2 不同教材中国形象维度分布情况
        4.1.3 不同阶段教材中国形象维度分布情况
    4.2 教材中国形象节点词考察
        4.2.1 中国社会维度
        4.2.2 中国政治维度
        4.2.3 中国经济维度
        4.2.4 中国文化维度
        4.2.5 中国科技维度
        4.2.6 中国地理维度
        4.2.7 中国生态维度
第五章 教材中国形象塑造讨论及建议
    5.1 教材中国形象塑造讨论
        5.1.1 教材中国形象塑造总结
        5.1.2 教材中国形象塑造存在的问题
    5.2 对教材中国形象塑造的建议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结果
    6.2 研究创新性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的设想
参考文献

(8)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四、理论基础
    五、术语、符号说明
第一章 学院概况与调查综述
    第一节 校园环境与办学情况
    第二节 汉语专业办学情况
    第三节 调查与分析综述
第二章 语料采集与录音样本分析
    第一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母偏误分析
    第二节 克钦学生汉语韵母偏误分析
    第三节 克钦学生汉语声调偏误分析
    第四节 克钦教师汉语语音偏误分析
    第五节 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声学分析
第三章 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成因分析
    第一节 已学语言和语言习得负迁移
    第二节 目的语引起的偏误
    第三节 汉语拼音与克钦文的音形差异
    第四节 本土汉语教学导致的语音偏误
第四章 克钦族学生汉语语音偏误解决策略
    第一节 宏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二节 微观视角下的语音教学策略
    第三节 教学管理策略
结语
参考文献
    一、论着类
    二、学位论文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其他类
附录
    附录1:《迈扎央教育学院克钦族师生汉语语音测试表》
    附录2 -1:《PC5(预科班)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2 -2:《TCL(大一)学生基本信息调查表》
    附录3:《迈扎央教育学院师生汉语语音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4 -1:《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声母对照表》
    附录4 -2:《汉语普通话与克钦语韵母对照表》
    附录5:《汉语与缅语韵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1:《德宏方言声母系统对照表》
    附录6 -2:《德宏方言韵母系统对照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理论概述
    第一节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设置的原则
        一、科学性
        二、启发性
        三、交际性
        四、灵活性
    第二节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设置的特点
        一、知识与功能相融合
        二、难度设置梯度递增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章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练习题量统计与分析
        一、练习题量统计
        二、练习题量分析
    第二节 练习题型统计与分析
        一、练习题型统计
        二、练习题型分析
    第三节 练习内容统计与分析
        一、练习内容统计
        二、练习内容分析
第三章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练习题量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题量分布不均
        二、主、客观题量差距大
    第二节 练习题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题型编排缺乏统一性
        二、题型编排缺乏趣味性
        三、跨文化交际类题型少
    第三节 练习内容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交际性与实践性不强
        二、文化对比内容比重低
        三、语言与文化知识分布不均
第四章 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的编写建议
    第一节 练习题量的编写建议
        一、保证每课题量相对稳定
        二、平衡主客观题量分布
    第二节 练习题型的编写建议
        一、合理设置题型的编排顺序
        二、有效增加多样性题型
        三、适当增设跨文化交际类练习
    第三节 练习内容的编写建议
        一、增添文化体验与实践类内容
        二、增加文化对比类的灵活性习题
        三、合理兼顾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比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概念与内容
        一、饮食文化的概念
        二、饮食文化的内容
    第二节 饮食文化的地位
        一、饮食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
        二、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饮食类词语与饮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体现
    第一节 在教学大纲中的体现
        一、《新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
        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
        三、《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第二节 在教材中的体现
        一、语言类教材
        二、文化类教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舌尖上的中国》作为教学资源在饮食文化教学中的优势
    第一节 有利于理解饮食类词语
        一、饮食方式
        二、烹饪方式
        三、饮食名称
        四、饮食器具
        五、饮食味道
        六、饮食感觉
    第二节 有利于了解饮食文化
        一、饮食礼仪
        二、烹饪文化
        三、饮食民俗
        四、茶酒文化
        五、器具文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舌尖上的中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 应用的理论基础
        一、多媒体教学理论
        二、情境教学法理论
        三、文化适应理论
    第二节 应用于词语及文化教学
        一、饮食类词语教学
        二、饮食文化教学
    第三节 应用的教学建议
        一、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性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饮食文化积淀
        三、要选择优秀的教学资源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试对比分析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汉语文化教学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西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应用研究 ——以甘肃省来华留学生为例[D]. 梁建.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2]韩国中高级学习者补语习得偏误析解及教学对策研究[D]. 葛连新.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中韩犬类语词对比分析及教学建议[D]. 汤晴. 烟台大学, 2021(12)
  • [4]汉语作为三语习得的语音迁移研究[D]. 魏思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5]少儿对外汉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轻松学汉语(少儿版)》和《汉语乐园》为例[D]. 王辰涛.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汉语成语习得偏误研究 ——以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为例[D]. 曹钰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7]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国形象研究[D]. 刘熠辉.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10)
  • [8]初级水平缅北克钦学生汉语语音偏误研究 ——以迈扎央教育学院为例[D]. 尹朋灯.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9]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练习题研究[D]. 王艳侠.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饮食文化研究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 翟娣. 黑龙江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对外汉语与少数民族中国文化教学研究的比较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