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论文文献综述)
黄丽华[1](2008)在《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文中研究说明有关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研究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课题。之所以有如此判断,一方面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公共产品就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它也与目前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农、民生等热点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宏观指导,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激励理论等分析工具对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尽可能客观地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轨迹,剖析了制度变迁的诱因、各个时期供给制度的主要特征、绩效以及存在的弊端。并在描述、归纳了瑞典等国家有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从供给主体、筹资机制、激励机制、公共选择机制等几大侧面,由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由正式制度到非正式制度,为今后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制度安排提出了系列操作性较强的对策与建议。
王文元[2](2008)在《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日本的时候,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卡特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都是城市的景观,没有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沿途大部分景观都是农村。这一
仵霜[3](2001)在《论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文中认为
王文元[4](2001)在《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文中研究表明 美国前总统卡特访问日本的时候,从东京乘坐新干线到京都,一路下来,卡特居然没有发现农村。卡特问,怎么都是城市的景观,没有农村呢?陪同他的日本人告诉他,有农村,沿途大部分景观都是农村。这一下可把卡特弄糊涂了,沿途明明都是城市景象,怎么说是农村呢?后来才弄明白,原来,日本的城市与农村,从外观上看是没有区别的,从建筑的样式到公共设施的配备,从生活习惯到人的精神状态,都毫无二致。难怪卡
王文元[5](2001)在《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文中认为
二、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 内容提要 | 
| 第一章 绪论 |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 一、现实意义 | 
| 二、理论意义 | 
| 第二节 相关文献综述 | 
| 一、国外的研究 | 
| 二、国内的研究 |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的和基本结构 | 
| 一、本文研究目的 | 
| 二、本文创新之处 | 
| 三、本文基本结构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 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 
| 二、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 
| 三、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 
| 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 第一节 制度变迁理论 | 
| 一、典型的制度变迁理论概略 | 
| 二、制度的含义、类别及其功能 | 
| 三、制度变迁及其动力 | 
| 四、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 | 
| 五、制度变迁的基本模式 | 
| 第二节 激励理论 | 
| 一、激励 | 
| 二、激励作用的基点:需要 | 
| 三、激励机制 | 
| 四、建立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 
| 第三节 公共选择理论 | 
| 一、公共选择的程序与规则 | 
| 二、公共选择的参与者 | 
| 第四节 公共产品理论 | 
| 一、公共产品理论中有关公共产品概念的界定 | 
| 二、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 | 
| 三、公共产品的主要类别 | 
| 四、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 | 
| 第五节 农村公共产品的界定及其分类 | 
| 一、农村公共产品界定 | 
| 二、农村公共产品分类 | 
| 三、农村公共产品的特点 | 
| 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 第三章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上) |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 一、新中国建立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1949年以前) | 
| 二、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1958-1978) | 
| 第二节 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税费改革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1978-2000) | 
| 一、人民公社的撤销,乡镇政府的设立 | 
| 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特征 | 
| 三、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绩效评价 | 
| 四、家庭联产承包制时期(税费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特征 | 
| 第四章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下) | 
| 第一节 农民负担问题 | 
| 一、农民负担概念 | 
| 二、农民负担特点 | 
| 三、农民负担产生与加重的主要制度根源 | 
| 四、中央政府的系列减负政策与最终效果 | 
| 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 | 
| 一、初步农村税费改革及主要内容 | 
| 二、初步农村税费改革成效 | 
| 三、初步农村税费改革遗留问题 | 
| 四、农业税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农业税免征 | 
| 第三节 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2000年至今) | 
| 一、供给主体 | 
| 二、筹资机制 | 
| 三、公共选择机制 | 
| 四、激励机制 | 
| 五、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与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 | 
| 六、农村税费改革后的制度变迁特点 | 
| 第五章 国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 第一节 瑞典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 一、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组织的作用 | 
| 二、同等对待城乡义务教育,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训 | 
| 三、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 
| 四、给予农村以大量财力、政策等方面的实际支持 | 
| 第二节 韩国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 
| 一、韩国新村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 
| 二、韩国新村运动的特点 | 
| 第三节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 一、二战后日本农村建设的历程 | 
| 二、日本新农村建设的特点 | 
| 第四节 美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 
| 一、美国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 | 
| 二、美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发展的支持 | 
| 第五节 各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经验 | 
|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并提供大量资金支持 | 
| 二、引导农民依自愿原则形成自主管理的合作组织 | 
| 三、注重推进公共服务的平等化 | 
| 四、注重对农民的教育培训 | 
| 五、建立注重民主决策的公共选择机制 | 
| 六、发动各界人士各尽所能,共同参与 | 
| 七、重视涉农法律法规及各种制度建设 | 
| 第六章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 | 
| 第一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创新 | 
| 一、突出政府的责任 | 
| 二、大力推进供给主体的多元化 | 
|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 | 
| 一、政府供给:对政府官员的激励与约束 | 
| 二、自愿供给:激励与约束 | 
| 三、私人供给:激励与约束 | 
| 四、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激励与约束 | 
| 五、一事一议:激励与约束 | 
| 第三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公共选择机制的完善 | 
| 一、政府供给:改革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程序 | 
| 二、一事一议:建立需求显真机制 | 
| 第四节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机制的完善 | 
| 一、政府财政渠道 | 
| 二、市场渠道 | 
| 三、其它渠道 | 
| 结束语 | 
| 参考文献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 
| 中文摘要 | 
| Abstract | 
四、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与制度创新[D]. 黄丽华. 吉林大学, 2008(12)
 - [2]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J]. 王文元. 乡镇论坛, 2008(08)
 - [3]论我国农村乡镇行政管理的特点、现状与改革[J]. 仵霜. 山区开发, 2001(06)
 - [4]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J]. 王文元. 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1(11)
 - [5]日本:“城乡差别”倒个过儿[J]. 王文元. 乡镇论坛,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