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

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

一、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丹,苏畅[1](2021)在《探索“从摇篮到摇篮”理念,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这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表明了中国将通过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从摇篮到摇篮"(Cradle to Cradle,C2C)与中国提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高度吻合,

于东玖,王样[2](2021)在《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文中研究说明可持续设计作为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直备受设计界的重视。为了探究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发展规律,将过去40年间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演变过程归纳为生态创新、可持续创新和系统创新三个阶段,旨在通过分段式分析十种可持续设计方法,以揭示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可持续设计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其研究重点从改善环境影响转向扶持弱势群体和增加社会凝聚力,再转变为变革社会系统,这是一个多维度融合和多价值交叠的发展过程。

周洁[3](2021)在《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巨大进步,人类社会在极速发展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了生态文明的建设。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仅次于石油业的全球第二大污染产业,一度被称为“时尚之污”、“时尚之毒”。服装从织物生产——面料加工制作——成衣出售——废旧衣物处理,每个环节都涉及到资源浪费、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毋庸置疑,“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话题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各行各业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列。中国作为服装消费及生产大国,在服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之角色。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及纺织行业污染窘境,中国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将可持续设计理念注入服装领域中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基础理论部分为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可持续设计的原则,纵观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深入探究可持续设计思维。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服装设计、生产、售后三个环节出发,整理并总结出服装行业切实存在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不可持续问题,并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就“过度设计”、追求“快时尚”等方面,来进一步说明可持续性服装设计的必要性,服装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对于服装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服装初期的设计到最终的售出为切入点,综合考量服装的使用生命周期、环保材料、循环再利用等方面,整理归纳出可持续设计的方法,如循环设计、情感化设计、结构化设计等,实现服装时尚的更可持续性,以此应对服装行业带来的资源虚耗、环境污染等问题。系统地分析国内外有关于服装品牌可持续性设计的应用案例,总结出具有可借鉴性的创新设计方法。从设计者、服装企业两大群体角度出发,诠释了可持续设计理念对于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及趋势。文章的研究旨在从转变观念出发:转变消费观、转变审美观、转变设计观、转变发展观。为消费者提供环保理性的消费理念,提高其对于可持续服装的认知;为设计师提供有效可行的可持续性服装设计的理论框架,提升其设计审美能力;为服装企业提供行业发展新方向,从世界第二大污染源的窘境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的路径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施骞[4](2021)在《绿色项目管理路线图》文中指出绿色项目管理的核心是项目文化,只有将绿色文化融入企业的发展,通过滋养和浸润潜移默化地植入企业所实施的一系列项目中,才能真正实现绿色项目管理。绿色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物理上的定义是电磁波可见光中频率在520~610THz的颜色。当我们提到绿色的时候,会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美丽景致。每个人都希望在美丽的环境中从事项目管理工作,而在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时,我们也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当我们定义项目管理目标时,

吴成业[5](2021)在《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旅游歌曲影响的不断扩大,学术界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歌曲的创作、作用与功能以及对旅游地的形象塑造与传播等方面,对旅游歌曲本身的文本内容分析以及对具体区域的意象建构分析的研究虽有涉及,但还未进行过多探讨。而旅游歌曲能否真正发挥其效果,其歌词文本中所建构的区域意象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作为中国旅游歌曲较为丰富和运用旅游歌曲推动区域旅游发展较为成功的地区之一,对其旅游歌曲的专门研究却很少。故文章选择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中建构的区域意象进行探讨,以期丰富旅游歌曲在研究内容和研究区域上的多样性。文章以“QQ音乐”“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目前中国最常用的四大互联网音乐平台为主,以抖音短视频、新浪微博、百度搜索引擎等其他互联网媒体为辅,结合网友评论与推荐选取235首云南旅游歌曲作为研究样本。基于符号学理论、文化表征理论、意象理论、地理想象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可视化法、空间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技术提取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意象符号,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旅游歌曲中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建构进行分析,并对云南各市(州)的区域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的差异性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自然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地形地貌”“水文”“生物”以及“田园风光”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自然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江湖广布的水乡泽国”“物种丰富的动植物王国”“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的云南区域自然意象。(2)云南旅游歌曲样本中运用较多的人文意象符号主要集中在云南的“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故乡”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并通过对这些人文意象符号的组合与运用建构了“海纳百川的多民族聚居区”“多样化的少数民族形象”“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源远流长的历史与文化”“心灵与现实的双重‘故乡’”“社会全面发展的彩云之南”的云南区域人文意象。(3)受所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云南各市(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也直接体现在各市(州)旅游歌曲样本中区域意象符号的选取和区域意象的建构上。(4)在自然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丽江市、大理州、迪庆州、保山市、玉溪市、昭通市、怒江州主要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临沧市、曲靖市、楚雄州主要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红河州、德宏州、文山州主要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西双版纳州主要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5)在人文意象建构的差异性方面,迪庆州、临沧市、红河州、昭通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文山州、楚雄州、怒江州主要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普洱市、保山市、玉溪市、曲靖市主要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丽江市主要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大理州主要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昆明市主要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

张军,徐畅,戴梦雅,王茜婧[6](2021)在《生态文明视域下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演进与转型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设和营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是今天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中国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和要求,并倡导生态优先和协调发展。通过文献综述,梳理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设计学科引入并结合生态理念和系统性思维方法的演进路径,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生态理念与可持续设计思想的关联,探索其中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主导性逻辑,提出从单体到系统、从局部到整体的演进趋势,并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分析可持续转型趋势和创新设计需求,尝试构建中国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设计发展思路和转型方案。

陈纵[7](2020)在《“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交流的主要场所,它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社会发展的前沿特征,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作用。经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型,经历了建国后苏联模式的探索和文革时期的发展停滞,再到改革开放后的自由发展以及进入21世纪后的新校区建设井喷,中国的大学校园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尤其是近20年,当代中国大学以有目共睹的速度高速发展,极大地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容纳能力。但是近年来,遍地开花的大学城模式,高度扩张的大学校园,也产生了诸多新的问题,日益紧张的城市用地,逐渐压缩的城市空间,抑制着校园空间的对外膨胀,对校园建设既有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建设高潮的逐渐冷静,大学校园的发展进入了以更新为主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在何镜堂院士的领导下,实践了一大批国内优秀的大学校园设计,随着实践的深入,何镜堂院士也逐渐形成并发展了名为“两观三性”的建筑与规划设计理论,创造性的把“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理论统一在“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框架之中。本论文针对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的新阶段,以“两观三性”理论为视角,立足当代,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体系,旨在为我国大学校园的更新、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论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问题,由第一章绪论和第二章组成,先介绍了论文的背景、对象、目的和意义,然后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校园发展的现状,比较国内外优秀校园更新发展案例,发现我国大学校园发展的主要矛盾,理论结合实践,提出当代我国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的现实目标与原则。第二部分引入理论,由第三章构成。通过对“两观三性”理论及其实践的解读,分析并阐述其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并基于“两观三性”建筑与规划理论构建校区规划激活、空间更新唤醒、建筑改造更新三个层次设计目标与策略框架体系。第三部分分析问题与理论运用,以“两观三性”规划与建筑理论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大学规划与建筑更新实践案例,从两个不同层面逐层分析探索适合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第4章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当代大学校园规划层级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其中第一部分以城市区域为背景分析当代大学校园与城市联动,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发展构建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通过既有校园空间规划的工作与城市整体协调,统筹规划、更新升级,促进校园与城市环境整体融合、动态提升;第二部分,面向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并为了校园的可持续生长,搭建不断优化演进的校园交通系统,以及满足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环境系统。第三部分以校园组团级别空间为切入点,通过公共空间的改造与景观空间的更新,唤醒校园空间特色和的生态内核,搭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中向上承接校园服务城市的职能、向下指导建筑单体更新的策略桥梁,形成设计策略从规划层级到建筑层级的转换过渡。第5章以“两观三性”为视角,以“整体观”为基石,构建校园建筑层级的更新改造的基础——校园建筑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的整体统一。以“可持续发展观”为视角,构建校园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的可持续改造程序。深入研究、综合运用大学校园内建筑单体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以“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切入点,通过传承建筑历史价值、功能空间转换、建筑性能提升,创造体现校园地域文脉、满足当代教学科研需求的校园建筑空间。从而实现校园建筑层面“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的和谐统一。第四部分为第6章,策略实践,展望未来更新发展趋势。结合笔者所在工作室相关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更新改造设计实践,综合验证前部分提出的分级设计策略,进一步说明“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与探索。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文以“两观三性”建筑思想理论为视角,并以此为框架发展出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创新点,以及待完善之处。通过校园规划—建筑的逐级更新,整合不同层级的空间建构,建立适应当代大学教育和科研发展趋势的校园空间更新设计策略,为解决现有校园的现实问题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未来校园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董秋实[8](2020)在《Metabolic Lab“代谢哲学”视角下的生态社区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生态问题频发,城市由于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已经进入了线性代谢的恶性循环之中。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意图用生态技术手段改善愈发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的生态建设起步较晚,落实在实际建设层面的建设手段多为单一性、片段低效能的技术措施,缺少系统性的框架引导和多学科领域协作的统筹手段。代谢实验室(Metabolic lab)通过对循环经济学和城市代谢两大生态理论的深入探索,并在实地建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系统论的视角将片段化的生态技术措施进行统筹与整合从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生态建设理念,称之为“代谢哲学”的理念(The Metabolic Philosophy)。这一理念在生态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系统性、高效性、及可复制性,对于我国改善生态建设现状以及从业者的系统思考方式具有的借鉴意义。本文在“代谢哲学”理念的视角下,深入剖析其五大核心理念:多样化废物再利用、集成化建造、可持续资源配置、共生农业、数字化监控的理论内涵,并以代谢实验室的典型项目德赛维尔生态社区(De Ceuvel)为案例,探讨“代谢哲学”这一理念在场地规划、单体设计、资源循环系统构建、材料选用、景观营造等多个方面的具体构建方式。最后依托于中国国情现状对“代谢哲学”理念进行本土化改造,尝试在社区这一尺度规模下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社区,探讨“代谢哲学”理念在中国本土的可行性。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分析本选题的研究背景,整理与“代谢哲学”理念相关的文献综述,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制定研究方法,最后总结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列举研究框架。第二章从代谢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代谢哲学的理念溯源、五大核心理念的深层次理解、“代谢哲学”辅助工具等方面对“代谢哲学”理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将其与欧洲其他先进的事务所及其生态设计理念进行宏观的横向对比,从而梳理出“代谢哲学”设计理念在整个生态建设大背景中的定位。第三章对德赛维尔生态社区进行案例分析,探析“代谢哲学”在案例中应用方式,分析基地的区位要素以及规模现状,并从景观构成、规划设计、建造流程、技术系统、管理模式几个方面研究“代谢哲学”的五项核心理念是如何践行在实际项目中的。第四章通过对德赛维尔生态社区的构建方式进行总结提炼,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归纳出一套完整的生态社区构建策略。选取了济钢工业区作为基地,依托于先前在“代谢哲学”视角下总结出的生态社区构建策略,在园区规划、景观营造、集成建造、资源循环代谢系统、社区等多个层级入手管理尝试构建一个具有住宿办公功能的生态社区。第五章结语,总结对“代谢哲学“理念的主要研究成果,提出不足点并作出下一步的研究展望。

周浩明[9](2020)在《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可持续设计思路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艺术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专业领域,在全球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可持续设计已成为全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肩负着自己独特的使命。通过对"从摇篮到摇篮"的"全生命周期评价"概念的阐述,从建筑与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五种能量(内含能量、灰色能量、诱发能量、运行能量、处废能量)消耗,以及各能量消耗阶段对环境的影响的分析中,导出可持续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即使用健康、低碳、可自然降解或可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充分利用回收的旧材料;节约用材,利于回收;扁平包装,节约储藏和运输成本;长效耐用,维护方便;使用功能合理,产品本身符合人性化原则,为设计师践行可持续设计提供指导。

李娜[10](2020)在《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草原歌曲以鲜明的蒙古族音乐风格在众多歌曲类型中独树一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掀起了一股“民族风”的热潮。这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既满足了人们对音乐多样性的期待,又带动了内蒙古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音乐文化资源。而这些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已经超越了草原的空间意义,传递出更高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以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法,从作为“边疆”符号的草原、作为“家园”符号的草原和作为“生命”符号的草原三个方面解读了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文化内涵;关于“草原”符号的建构方式,从歌词文本的主题、歌词文本的特性以及草原歌曲的音乐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时面临的困境做了深度梳理,并简单总结了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的创新之法,希望可以助力草原歌曲建构好“草原”符号,讲好草原故事。

二、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从摇篮到摇篮”理念,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C2C理念简要概述
二、C2C理念的基本要素
    1. 绿色供应链
    2. 绿色生产
    3. 绿色回收
    4. C2C产品认证
三、C2C理念的实践
    1.“从摇篮到摇篮”城市——芬洛市
    2. Herman Miller:重新设计产品,让世界更美好
    3. C2C理念在中国的实践——“好孩子”企业
四、C2C理念与中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吻合
五、建议

(2)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可持续发展语境下可持续设计理论的“兴与变”
    1.1 拯救崩坍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方针
    1.2 践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学说——可持续设计
2 基于创新思维的可持续设计演变研究
3 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创新阶段
    3.1 绿色设计
    3.2 生态设计
    3.3 闭环设计(从摇篮到摇篮设计)
4 可持续设计的可持续创新阶段
    4.1 产品服务系统设计
    4.2 为共享设计
    4.3 包容性设计
    4.4 为社会创新设计
    4.5 为社会而设计
5 可持续设计的系统创新阶段
    5.1 社会技术系统设计
    5.2 为系统创新和转型设计
6 结语

(3)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目的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创新之处
第2章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概述
    2.1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综合分析
        2.1.1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界定
        2.1.2 可持续设计的表现形式
    2.2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原则
        2.2.1 循环性原则
        2.2.2 绿色能源原则
        2.2.3 生态效率原则
        2.2.4 安全性原则
        2.2.5 人文性原则
    2.3 可持续设计理念的发展脉络
        2.3.1 绿色设计阶段
        2.3.2 生态设计阶段
        2.3.3 系统设计阶段
        2.3.4 社会创新设计阶段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当下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1 服装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1 设计更迭速度快
        3.1.2 服装款式设计繁复
    3.2 服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裁剪余料问题
        3.2.2 化学印染带来的水污染
        3.2.3 库存积压问题
    3.3 服装在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1 过度追求个性,追捧“快时尚”
        3.3.2 对“时尚”的认识存在误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可持续设计的应用策略分析
    4.1 服装可持续设计的方法研究
        4.1.1 零废弃设计
        4.1.2 耐用设计
        4.1.3 再生设计
        4.1.4 情感化设计
    4.2 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上的要素分析
        4.2.1 服装款式造型上的体现
        4.2.2 服装材料上的选择
        4.2.3 服装色彩上的呈现
    4.3 案例分析
        4.3.1 再造衣银行
        4.3.2 Klee Klee
        4.3.3 DZHUS
        4.3.4 RAVE REVIEW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持续设计理念对未来服装行业发展的启示
    5.1 引导设计思维的转变
        5.1.1 外界因素
        5.1.2 内在因素
    5.2 指引服装行业未来发展新方向
        5.2.1 服装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5.2.2 科技面料与时尚的融合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绿色项目管理路线图(论文提纲范文)

绿色项目管理的内涵
    从项目管理的基本要素出发
    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出发
绿色项目管理策划
    绿色项目管理目标的制定
    实施环境和条件分析
    相关方认同的获取
    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梳理
    工作开展方式及要求的制定
    风险和机遇分析
    其他
绿色项目管理实施要点
结语

(5)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进展
        1.2.1 旅游歌曲研究进展
        1.2.2 区域意象研究进展
    1.3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1.3.1 理论基础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本选取
    2.1 区域概况
    2.2 样本选取
第3章 区域自然意象建构分析
    3.1 区域自然意象的符号分析
    3.2 区域自然意象的建构分析
        3.2.1 地形地貌自然意象建构
        3.2.2 水文自然意象建构
        3.2.3 生物自然意象建构
        3.2.4 田园风光自然意象建构
第4章 区域人文意象建构分析
    4.1 区域人文意象的符号分析
    4.2 区域人文意象的建构分析
        4.2.1 少数民族人文意象建构
        4.2.2 历史与文化人文意象建构
        4.2.3 故乡人文意象建构
        4.2.4 社会发展人文意象建构
第5章 自然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5.1 以“山水”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1.1 丽江市
        5.1.2 大理州
        5.1.3 迪庆州
        5.1.4 保山市
        5.1.5 玉溪市
        5.1.6 昭通市
        5.1.7 怒江州
    5.2 以“生物”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2.1 普洱市
        5.2.2 临沧市
        5.2.3 曲靖市
        5.2.4 楚雄州
    5.3 以“田园风光”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3.1 红河州
        5.3.2 德宏州
        5.3.3 文山州
    5.4 以“气候”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5.4.1 昆明市
        5.4.2 西双版纳州
第6章 人文意象建构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6.1 以“少数民族风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1.1 迪庆州
        6.1.2 临沧市
        6.1.3 红河州
        6.1.4 昭通市
        6.1.5 西双版纳州
        6.1.6 德宏州
        6.1.7 文山州
        6.1.8 楚雄州
        6.1.9 怒江州
    6.2 以“历史与文化”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2.1 普洱市
        6.2.2 保山市
        6.2.3 玉溪市
        6.2.4 曲靖市
    6.3 以“爱情”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4 以“心灵治愈”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6.5 以“社会发展”意象建构为主的区域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南旅游歌曲样本歌词文本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生态文明视域下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演进与转型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生态理念与生态文明
    1.1 生态理念与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文明——中国视角下的生态发展理念
2 可持续设计的演进
    2.1 基于生态反思的可持续设计
    2.2 可持续设计的系统性发展
    2.3 可持续设计主题的拓展与演进
3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可持续设计演进
    3.1 可持续设计的生态化演进
    3.2 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设计转型思路
4 总结

(7)“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缘起
        1.1.1 中国校园高速建设的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2 高等教育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1.1.3 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的需求
    1.2 研究的对象
        1.2.1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
        1.2.2 更新、改造设计
        1.2.3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
        1.2.4 研究范围的界定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大学校园空间的相关研究
        1.4.2 更新、改造设计的相关研究
        1.4.3 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创新点
        1.5.1 创新点一,视角创新:以“两观三性”设计理论为整体视角,对大学校园的更新、改造设计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系统化研究。
        1.5.2 创新点二,思路创新:本文以“两观三性”这种系统性理论来解决大学校园更新这类系统型研究工作的思路,为大学校园的其他研究工作探索了一条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1.5.3 创新点三,内容创新:构建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整体设计理论,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当代大学校园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1.6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设计发展与认知
    2.1 国外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1.1 中世纪欧洲大学校园
        2.1.2 近代美国大学校园
        2.1.3 当代欧美综合化研究型大学校园
    2.2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起源和发展
        2.2.1 古代书院式校园空间
        2.2.2 封建社会末期学堂校园空间
        2.2.3 近代中西合璧型校园空间
        2.2.4 解放后苏联模式和文革时期的校园建设
        2.2.5 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校园空间发展探索
    2.3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和需求
        2.3.1 我国当代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2.3.2 我国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的矛盾
        2.3.3 国内大学校园空间的发展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的理论建构
    3.1 “两观三性”理论的概念与发展
        3.1.1 “两观三性”理论的思想内涵
        3.1.2 “两观三性”理论的历史传承
        3.1.3 “两观三性”理论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框架
    3.2 “两观三性”视角应用于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理论导入
        3.2.1 整体观视角——整体性理论与城市学理论
        3.2.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生态建筑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
        3.2.3 地域性视角——地域主义理论
        3.2.4 文化性视角——文脉理论
        3.2.5 时代性视角——创新理论
    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建构
        3.3.1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分类
        3.3.2 国内大学校园更新、改造的现实目标
        3.3.3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的内涵
        3.3.4 “两观三性”视角下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研究体系的建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校园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第一部分 :面向“校园—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4.1 “校园—城市”发展的基本矛盾和相关分析
        4.1.1 “校园—城市”的整体关系
        4.1.2 我国当代城市环境下大学校园与城市结合的结构矛盾
        4.1.3 大学校园与城市空间整体更新的策略目标
        4.2 “大学—产业—城市”整体发展的校园更新功能植入
        4.2.1 大学在“大学—产业—城市”循环中扮演的角色
        4.2.2 强化“校—城”联系的功能更新与植入
        4.2.3 着眼于校园长期发展的用地预留储备
        4.3 校园与城市整体协同发展的校园结构网络
        4.3.1 校园与城市对接的空间结构层级
        4.3.2 校园与城市空间肌理缝合
        4.3.4 校园衔接城市的社区网络
        4.4 满足城市多元需求的“校园—城市”过渡区空间布局更新、改造策略
        4.4.1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类型
        4.4.2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公共空间整合
        4.4.3 “校园—城市”过渡区的整体更新机制
    第二部分 :面向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空间规划更新、改造策略
        4.5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的现状和策略目标
        4.5.1 我国高校校园规划设计发展现状
        4.5.2 新时期校园空间更新改造需要处理好的校园关系
        4.5.3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的策略目标
        4.6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4.6.1 合理的校园规划更新、改造目标体系
        4.6.2 动态更新的校园总体规划文件
        4.6.3 项目计划评估和实施程序
        4.7 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交通系统优化策略
        4.7.1 校园道路交通疏解能力的优化
        4.7.2 公共交通系统管理
        4.7.3 校园自行车系统的完善
        4.7.4 停车场的规划与管理
        4.8 绿色低碳校园的规划更新
        4.8.1 节地与室外环境
        4.8.2 节能与能源利用
        4.8.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8.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第三部分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空间品质提升设计策略
        4.9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公共空间更新、改造
        4.9.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文脉的传承塑造
        4.9.2 “文化性”视角下功能布局的整合重组
        4.9.3 “时代性”视角下空间格局的有机缝合
        4.10 “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校园景观空间更新、改造
        4.10.1 传统大学校园景观规划形式
        4.10.2 大学校园景观更新、改造的原则
        4.10.3 校园景观的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
    4.11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5.1 “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策略建构
        5.1.1 “整体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策略的基础——校园建筑的既有历史价值和功能价值
        5.1.2 “可持续发展观”视角下既有校园建筑更新、改造的项目实施过程
        5.1.3 本章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策略目标
    5.2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保护
        5.2.1 “地域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历史价值的认知和保护原则
        5.2.2 校园历史建筑地域文化价值再现
        5.2.3 回应校园地域景观
        5.2.4 契合校园场所记忆
    5.3 “文化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功能转换
        5.3.1 文化视角下的既有建筑功能转换
        5.3.2 校园建筑更新改造中新旧建筑的联接模式
        5.3.3 校园创新文化特征下的空间赋能
    5.4 “时代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性能提升
        5.4.1 体现当代技术特点的结构体系更新
        5.4.2 满足现代大学需求的环境性能提升
        5.4.3 体现当代环保理念的校园建筑生态节能改造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两观三性”思想的当代校园空间的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综合实践
    6.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策略整合与展望
        6.1.1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规划更新策略
        6.1.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校园建筑更新、改造设计策略
        6.1.3 “两观三性”视角下当代大学校园空间发展趋势的展望
    6.2 “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的综合实践
        6.2.1 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及图书馆更新、改造项目
        6.2.2 海南大学海甸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2.4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更新、改造项目
    6.3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一、理论研究
    二、策略建构
    三、研究的创新点
    四、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专着
    中文专着
    学位论文
    期刊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8)Metabolic Lab“代谢哲学”视角下的生态社区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1.1.2 国内生态建设的局限性
        1.1.3 “代谢哲学”设计理念的先进性
    1.2 研究综述
        1.2.1 循环经济学的理论综述
        1.2.2 城市代谢的理论综述
        1.2.3 代谢实验室的实践发展之路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目的及框架
    1.6 本章总结
第2章 “代谢哲学”理念探析
    2.1 代谢实验室简介
    2.2 代谢实验室的设计原则
    2.3 “代谢哲学”的理念溯源
        2.3.1 城市代谢的八种要素
        2.3.2 循环经济的七大准则
        2.3.3 清洁技术实验场
    2.4 “代谢哲学”五大核心理念
        2.4.1 多样化的废物再利用
        2.4.2 可持续的资源配置
        2.4.3 共生农业
        2.4.4 集成化建造
        2.4.5 数字化监控
    2.5 “代谢哲学”的辅助工具
    2.6 “代谢哲学”的横向比较
        2.6.1 区域间差异
        2.6.2 理念间差异
    2.7 本章总结
第3章 德赛维尔社区案例解析
    3.1 项目基本介绍
        3.1.1 项目背景
        3.1.2 项目现状
        3.1.3 主要功能介绍
    3.2 集成建造流程
    3.3 空间组成模式
    3.4 绿色景观布置
    3.5 废旧材料运用
    3.6 物质循环技术系统
        3.6.1 水循环系统
        3.6.2 能量循环系统
        3.6.3 养分循环系统
    3.7 社区特色建筑介绍
    3.8 自上而下的社区管理模式
    3.9 社区生态技术总结
    3.10 本章总结
第4章 代谢哲学的本土化及生态社区设计探索
    4.1 “代谢哲学”的本土化改造
        4.1.1 两国的差异性
        4.1.2 生态技术的分类选择原则
        4.1.3 生态技术工具集
    4.2 基地调研
    4.3 设计策略
    4.4 集成化建造流程
    4.5 空间规划
    4.6 单体设计
        4.6.1 集装箱单元
        4.6.2 社区服务中心
        4.6.3 社区食堂
    4.7 资源循环代谢系统构建
        4.7.1 水循环系统
        4.7.2 养分循环系统
        4.7.3 能量循环系统
    4.8 社区管理模式
    4.9 图集
    4.10 本章总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研究中不足
    5.3 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说明

(9)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可持续设计思路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建筑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评价”
二、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五种能量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一)内含能量
    (二)灰色能量
    (三)诱发能量
    (四)运行能量
    (五)处废能量
三、可持续设计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一)使用健康、低碳、可自然降解或回收利用的绿色材料
    (二)充分利用回收的旧材料
    (三)节约用材,利于回收
    (四)扁平包装,节约储藏和运输成本
    (五)长效耐用,维护方便
    (六)使用功能合理,产品本身符合人性化原则
四、结语

(10)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设计
一、内蒙古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文化内涵
    (一)作为“边疆”符号的草原
        1.描绘“草原”自然风光
        2.描绘“草原”着名景点
        3.书写“草原”人文风情
    (二)作为“家园”符号的草原
        1.孕育生命的摇篮
        2.精神世界的归属
        3.追逐自由的净地
    (三)作为“生命”符号的草原
        1.“天父地母”观
        2.“万物有灵”观
二、内蒙古草原歌曲中“草原”符号的建构方式
    (一)歌词文本的主题
        1.家园意识
        2.母爱情缘
        3.爱情表达
        4.生态关怀
    (二)歌词文本的特性
        1.诗化美
        2.抒情性
        3.可唱性
    (三)歌曲的音乐特征
        1.浓郁的草原风格
        2.衬词拖腔的运用
        3.调式调性的运用
        4.曲式结构的运用
三、内蒙古草原歌曲建构“草原”符号的困境及出路
    (一)模式化的视觉表象
    (二)被想象和消费的“草原”
    (三)现代性困境下的乌托邦叙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样本歌单
致谢

四、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从摇篮到摇篮”理念,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J]. 张志丹,苏畅. 世界环境, 2021(06)
  • [2]可持续设计理论发展40年:从生态创新到系统创新[J]. 于东玖,王样. 生态经济, 2021(08)
  • [3]可持续设计理念在服装领域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 周洁. 东北电力大学, 2021(09)
  • [4]绿色项目管理路线图[J]. 施骞. 项目管理评论, 2021(03)
  • [5]旅游歌曲中的区域意象建构 ——以近70年来云南旅游歌曲为例[D]. 吴成业.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6]生态文明视域下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演进与转型思考[J]. 张军,徐畅,戴梦雅,王茜婧. 生态经济, 2021(05)
  • [7]“两观三性”视角下的当代大学校园空间更新、改造设计策略研究[D]. 陈纵.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8]Metabolic Lab“代谢哲学”视角下的生态社区规划与设计[D]. 董秋实. 山东建筑大学, 2020
  • [9]基于“全生命周期评价”的可持续设计思路与方法[J]. 周浩明. 工业工程设计, 2020(03)
  • [10]内蒙古草原歌曲中的“草原”符号建构研究[D]. 李娜. 内蒙古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绿色的摇篮 绿色的希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