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

一、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何子林[1](2021)在《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60例医院收治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冠脉搭桥术治疗,按照分层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正中切口冠脉搭桥术,观察组则采取小切口冠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并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血管桥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观察发现,观察组血管桥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具有较高的疗效与安全性,与传统正中切口相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远期疗效。

张顺,解洪涛,杨国庆,俞世强[2](2021)在《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心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细胞生成素(MYO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36例,分别接受微创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血清cTn、CK-MB、MYOG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且微创组总手术时间(162±23)min、术中输红细胞量(1.36±0.27)U、术后引流量(682±72)mL、ICU监护时间(2.7±0.4)d、呼吸机辅助时间(11±3)h、术后住院时间(14.7±2.6)d均显着少于常规组(228±32)min、(3.18±0.39)U、(874±93)mL、(5.3±0.6)d、(18±5)h、(23.7±3.7)d,(P<0.01),但左乳内动脉(LIMA)获取时间(35±5)min显着长于常规组(22±4)min(P<0.05)。2组术后24 h血清cTn(2.12±0.23)μg/L、CK-MB(33.7±4.4)U/L、MYOG(137±16)μg/L水平显着高于术前(P<0.05),并在术后48 h、72 h逐渐降低(P<0.05),且微创组在术后24 h、48 h、72 h均显着低于常规组(P<0.01)。微创组术后心律失常0、低心排3%(1/36)、肾功能不全6%(2/36)等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常规组11%(4/36)、17%(6/36)、22%(8/36)(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显着,能降低术后cTn、CK-MB、MYOG水平。

兰占占[3](2021)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指出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高危冠心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致死风险,年死亡率超过3%,因此必须积极控制病情进展。药物治疗对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多数需及时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常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多采取体外循环下心脏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但是该术式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逐渐成熟,临床应用逐渐增多,成为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新术式,但是其具体疗效尚有待明确分析[1]。

杨立猛[4](2021)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临床结果与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是缺血性心脏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带来的挑战日趋明显,我国CABG手术量在不断激增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按照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技术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术(On-pump 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CABG术(Off-pump CABG)。相比于On-pump CABG,既往研究认为Off-pump CABG对于主动脉钙化严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等合并症患者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有益于患者术后预后,与此同时Off-pump CABG存在手术过程不利于完全再血管化的不足。随着近年来心肌保护技术、体外循环技术、麻醉技术与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两种术式存在的优势在逐步地接近。目前,对于需要进行CABG的患者,哪种手术方式更利于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存在很大的争议。迄今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最大的两项临床对照研究包括ROOBY研究(NCT00032630)和 CORONARY 研究(NCT00463294)。2009 年 A.L.Shroyer 教授领导组织了 ROOBY研究,该随机对照单盲研究共入选美国国内18家心脏中心研究人群数量达到2203例CABG患者,随访1年结果显示Off-pump CABG临床结果与桥血管通畅率不及On-pump患者,5年随访结果显示Off-pump CABG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On-CABG患者,数据未比较5年的桥血管通畅率。2012年Lamy教授组织的CORONARY研究包括了 19个国家79家研究中心,阜外医院作为之一参与了该项研究。与ROOBY研究不同,CORONARY研究对外科手术医生有更严格的入选标准以免除术者手术技术对研究结果的干扰。CORONARY研究分析术后30天与术后5年的临床结果,显示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在死亡、再次心梗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上无差异,未对桥血管通畅率情况进行分析报道。ROOBY研究和CORONARY研究结果均在NEJM杂志上发表,然而两者结论差距较大。以上两大研究随访时间为术后5年,仅反映术后中期两种术式的不同临床结果;同时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是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的重要因素,然而两项研究5年随访中均未进行探讨。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针对CABG患者术后远期临床结果与桥血管通畅率的随访分析工作,以期揭示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远期临床结果的差异,探索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第一部分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临床结果对比目的:既往研究关于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临床结果对比存在争论,这些研究主要报道术后早期与中期的随访结果缺乏远期随访数据。本研究旨在通过远期随访,比较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术后远期主要临床事件发生情况。方法:在2007年5月至2011年10月间,作为阜外医院参会与的CORONARY研究的一部分,349名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组。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卒中。结果:349名参与研究的患者中体外循环组174例(On-pump CABG组),非体外循环组175例(Of-pump CABG组),平均随访时间为6.5±1.7年。On-pump CABG组患者与Off-pump CABG组患者远期临床结果比较显示On-pump CABG患者远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Off-pump CABG组:全因死亡率(13.8%vs 15.4%,95%置信区间:0.48-1.60,P=0.659),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7%vs 2.3%,95%置信区间:0.17-3.40,P=0.708),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2.9%vs 4.6%,95%置信区间:0.20-1.93,P=0.402),卒中(7.5%vs 8.6%,95%置信区间:0.40-1.87,P=0.705),未达到统计学显着差异。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提示两组患者在远期生存率(log-rank test P=0.643)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jor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免除率(log-rank test P=0.306)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患者具有更好的远期预后,本研究样本有限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第二部分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研究目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既往两种术式临床结果对比研究中桥血管通畅率的数据相对较少,这可能与评估术后桥血管病变情况需进行影像学检查随访难度大相关。本研究通过随访分析CABG术后桥血管情况,比较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术后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情况并分析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电话邀请的方式,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技术对阜外医院参与CORONARY研究的34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收集的影像学资料随机交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进行分析判读确定桥血管的通畅情况。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桥血管发生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0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完整临床数据,平均随访时间为 6.7±1.7 年。其中 On-pump CABG 组 99 例,Off-pump CABG 组 107 例。206 例患者共接受了 723根血管桥,桥血管通畅率在On-pump CABG组患者与Off-pump CABG组没有统计学差异(87.4%vs 88.9%,P=0.527),全部206患者中后降支的闭塞率远高于其他桥血管的平均水平,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前高脂血症与桥血管发生闭塞独立相关(Odds Ratio[0R]2.26,95CI 1.15-4.43,P=0.018)。结论:本研究提示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非体外循环下CABG相比,远期桥血管通畅率接近无统计学差异。后降支桥血管更容易发生闭塞,术前高脂血症是桥血管发生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喆[5](2021)在《中低射血分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比较中低左室射血分数(EF40%~49%)的患者与左室射血分数正常(EF≥50%)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后相关临床数据有无差异,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中低射血分数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根据术前心脏彩超数据分为中低射血分数组(EF40%~49%)和正常射血分数组(EF≥50%)。中低射血分数组患者32例,男性23例,女性9例,经心脏超声测量术前EF值均为40%~49%之间。正常射血分数组患者237例,男性175例,女性62例,经心脏超声测量术前EF值均≥50%。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术前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累及左主干病变情况、既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陈旧心梗病史、陈旧脑梗病史、PCI治疗史并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筛选患者,尽量消除术前相关因素的混杂偏倚。记录两组患者桥血管数目、手术时间、是否使用体外循环、术后是否使用IABP、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并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术前EF、LVDD与术后一周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中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过程中更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等情况,术中中转CPB较正常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正常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相比,中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更容易发生急性肾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射血分数与中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无显着差异。4.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提升冠心病患者EF,降低患者LVDD,与正常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这一临床疗效在中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上表现更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分析,与正常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相比,中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术中中转CPB的比例增高,相应手术风险便有所提高,死亡率与正常射血分数患者无显着差异,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正常射血分数患者相比有所提高。中低射血分数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可显着提高EF,明显减小LVDD。对中低射血分数患者,CABG术的可行性好、近期效果显着,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郑鸿翔[6](2021)在《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冠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ICU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 acquired weakness,ICU-AW)、谵妄及心脏功能不全。早期康复治疗用于非心外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CABG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和对ICU-AW及谵妄发生率的影响,尚有待研究。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安全性,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AW、谵妄发生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某三甲心血管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的冠脉搭桥术后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方案。采用t检验,u检验,或x2检验对以下指标做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ICU-AW、谵妄及安全性的影响:1.安全性评价指标: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置管意外脱出、坠床/跌倒。2.ICU-AW指标:(1)ICU-AW发生率、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量表评分;(2)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总住院时间。3.谵妄评价指标:研究对象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4.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T);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 II)评分。结果1.观察组呕吐/误吸、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管道意外脱出、坠床/跌倒发生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6.35%,p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917,95%CI:1.527~15.828,P<0.01);观察组MRC肌力评分为52.68±3.13,对照组MRC肌力评分为49.13±3.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5.549,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7.00±17.24)h、ICU治疗时间(8.06±1.81)d及总住院时间(16.13±2.56)d,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71.75±19.04)h、ICU治疗时间(10.73±2.14)d及总住院时间(19.23±3.7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观察组=9.52%,p对照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3.455,95%CI:1.249~9.555,P<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T观察组=3.40±1.09 d、T对照组=2.02±0.89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67,P<0.05)。4.观察组术后3月复查LVEF(55.83±3.88)%、6-MWT(476.55±69.67)m均高于对照组LVEF(53.20±4.04)%、6-MWT(438.55±53.48)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出ICU时观察组APACHE I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8.08±0.97,对照组:8.56±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475,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减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降低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可改善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可以用于临床实践。

王立,张婷,郑霄,吕向妮,徐学增[7](2020)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3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组49例和体外组38例,非体外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组采用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及远期预后情况。结果非体外组监护室观察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体外组,出血量少于体外组(P<0.01)。术后,非体外组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肌酐、尿素氮、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脑钠肽均低于体外组,且肌酐清除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均高于体外组(P<0.05)。非体外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体外组(P<0.05)。随访2年,非体外组胸闷和心绞痛症状、新发ST-T改变发生率显着高于体外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疗效较佳,对心肌功能、肺功能及肾功能的损伤低于体外循环治疗,但远期胸闷和心绞痛症状、新发ST-T改变发生率较高。

张航,安景辉,石凤梧[8](2020)在《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心房黏液瘤摘除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18例同期行心房黏液瘤摘除+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房黏液瘤摘除+冠状动脉搭桥术,根据手术所见,肿瘤位置与心脏超声所见位置一致。术中所见肿瘤大小不一,形态呈分叶状、不规则形、类圆形等,质脆,多数为胶冻样,少数有完整包膜,表面可有黏液渗出或出血,少数表面出现钙化。部分肿瘤瘤体可坠入二尖瓣口或三尖瓣口。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经相应的治疗而治愈;术后新发心房颤动5例,均经用胺碘酮后转复正常;二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随访1年,18例患者均未见瘤体复发,心功能恢复到NYHAⅠ~Ⅱ级。结论心房黏液瘤摘除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是治疗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

魏一鸣[9](2020)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7年10月某院收治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实施传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术中死亡病例;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王宾宾[10](2019)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期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统计我科一年多来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及手术的相关资料,探讨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同期行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搭桥的围术期注意事项、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影响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等,总结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期望对以后此类病人的治疗起到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12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患者共25例,对手术方式方法、术中各项资料、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对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NYHA分级)及心脏彩超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手术疗效,统计围手术期患者的死亡率及各项并发症尤其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25例手术患者中,治愈出院22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死亡率为12%,术后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全部病例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患者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肺部感染5例,其中重症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经充分切开引流及长期换药后痊愈出院,二次开胸止血1例,心包腔积液2例,其中1例积液量较大,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引流后痊愈。通过对手术前后患者心动彩超各项指标的对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在手术前后差异明显(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术前心功能状况、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等因素会对患者的早期预后产生影响。结论:1.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手术方式是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多数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2.术前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是导致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手术程序、精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二、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的差异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
    2.3 两组患者随访结果差异
3 讨论

(2)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微创组:
        1.2.2 常规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c Tn水平比较:
    2.3 2组CK-MB水平比较:
    2.4 2组MYOG水平比较:
    2.5 2组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3)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情况
        1.3.2 疗效
        1.3.3 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术后效果比较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4)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临床结果与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部分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临床结果对比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手术医生入选标准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随访
        2.5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人群的基线资料
        3.2 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患者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3.3 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患者远期生存率与心脑血管事件免除率
        3.4 CABG患者远期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研究
    1. 前言
    2. 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术者入选标准与手术方法
        2.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桥血管通畅率的评估
        2.4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的基线资料
        3.2 On-pump CABG与Off-pump CABG患者远期桥血管通畅率
        3.3 CABG患者远期桥血管闭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学术成果
    教育经历
    工作与培训
    研究领域
    已发表论文
致谢

(5)中低射血分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中低射血分数冠心病患者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创新点
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指标比较
    2.2 手术前后心肌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2.3 手术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2.4 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2.5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6 远期预后分析
3 讨论

(8)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手术方案
2 结 果
3 讨 论

(9)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10)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期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B 个人简历
附录C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 何子林.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24)
  • [2]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对老年冠心病疗效分析[J]. 张顺,解洪涛,杨国庆,俞世强. 山西医药杂志, 2021(16)
  • [3]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 兰占占.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1(07)
  • [4]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期临床结果与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研究[D]. 杨立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5]中低射血分数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D]. 朱喆.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6]早期康复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ICU获得性衰弱、谵妄及心功能的影响[D]. 郑鸿翔.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J]. 王立,张婷,郑霄,吕向妮,徐学增.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0(12)
  • [8]心房黏液瘤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张航,安景辉,石凤梧. 临床荟萃, 2020(11)
  • [9]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39例临床探讨[J]. 魏一鸣.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08)
  • [10]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期行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D]. 王宾宾. 蚌埠医学院, 2019(01)

标签:;  ;  ;  ;  ;  

冠状动脉搭桥术27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