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庸通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疼痛消肿的临床研究

通庸通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疼痛消肿的临床研究

一、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Tongyong Tongfe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on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rheumatoid arthritis(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萍[1](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赵夜雨[2](2019)在《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多关节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患病率约为0.32%-0.36%,而发病后一年RA患者的致残率高达20%,是造成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激素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生物制剂等。对于RA的治疗,我国RA患者达到低疾病活动度及临床缓解率远低于预期,开发安全有效低毒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祖国医学在治疗本病方面可改善症状,协助西药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吾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程超过5年或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易出现气阴两虚的证候表现,这些表现不能用以往的证型分类解释。在《类风湿关节炎病证结合诊疗指南》中,吾师主要负责类风湿关节炎气阴两虚型诊治部分的撰写工作。基于益气养阴法的理论与临床依据,并结合导师多年临证经验,最终确立治则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方药为四神煎。四神煎收载于清代鲍相之《验方新编》,具有益气养阴,通络止痛的功效,可改善RA患者关节疼痛、晨僵、乏力、继发的口眼干燥等症状,在大量临床应用过程中疗效显着,但目前国外尚无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机制研究,国内相关动物实验研究也较少。RA的近年机制探索,多集中在炎症信号通路调控上,众多炎症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参与关节的炎症反应。而起主要作用的是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等。核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是主要参与发病的炎症通路,也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实验研究以上述现状为出发点,首先验证四神煎治疗效果,为益气养阴通络法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方面提供重要依据,并通过转录因子IRAK1/IKK/NF-κB通路、JAK2-STAT3通路探讨本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旨在用科学的方法揭示中医药在该病治疗作用方面的独特优势、为中西医结合治疗RA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为未来新药创制提供第一手研究资料。目的: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SD大鼠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IRAK1/IKK/NF-κB、JAK2-STAT3通路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SPF级SD大鼠50只,雄性,普通饲料喂养,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四神煎组、四神煎加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组,用佐剂关节炎法造模成AIA大鼠,持续给药8周。本实验分三部分。实验一: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1.测定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肿胀度。2.用光镜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改变。3.观察不同组别SD大鼠关节炎指数变化。4.ELISA法测不同组别SD大鼠血清CRP、ESR、IL-1、IL-6、TNF-α水平。实验二: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分析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实验三: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1.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p-JAK2、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JAK2、STAT3mRNA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SOCS3m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肿胀度与甲氨蝶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肿胀度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组相比,正常组大鼠细胞排列整齐,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无破坏,滑膜组织结构完整无破坏,无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性症状;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结构遭到破坏,滑膜细胞增生变形、纤维化,细胞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增生及滑膜血管翳形成;大鼠滑膜组织表面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滑膜细胞排列紊乱,有血管翳形成及少数软骨破坏;四神煎组、甲氨蝶呤组软骨破坏减轻,其滑膜组织增生较前减轻,所观察到的细胞形态稍有紊乱,血管翳形成减轻;四神煎+甲氨蝶呤组大鼠软骨组织相对光滑无破坏,滑膜细胞结构与形态相对正常,细胞排列相对整齐,无血管翳形成。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踝关节炎指数评分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C反应蛋白、血沉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TNF-α、IL-1、IL-6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TNF-α、IL-1、IL-6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KB p65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IRAK1、TRAF6、IKK、p65NF-κ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IRAK1、TRAF6、IKK、NF-κBp65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p-JAK2、p-STAT3、SOCS3蛋白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甲氨蝶呤组、甲氨蝶呤+四神煎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组与甲氨蝶呤组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甲氨蝶呤组相比,四神煎+甲氨蝶呤组JAK2、STAT3、SOCS3mRNA水平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益气养阴通络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法;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四神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与甲氨蝶呤疗效大致相同;四神煎加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可以通过抑制TNF-α、IL-1、IL-6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类风关节炎大鼠炎症。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3.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四神煎通过对JAK2-STAT3信号通路及其负反馈因子SOCS3表达的抑制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抗炎机制之一。

杨湘薇[3](2017)在《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将传统竹罐疗法与固本通痹药物相结合形成药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治,观察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等,以期获得最佳的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推广的药罐技术操作,促进机体康复,提升病患生存质量。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将入组的12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固本通痹药罐组)和对照组(水罐组),其中观察组62例,对照组61例。两组均实施类风湿关节炎常规护理,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疼痛膝关节局部实施水罐疗法,取穴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每次留罐10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用清水煮罐改为用药物煮罐,用于煮罐的药物组方为固本通痹方,包括川乌30g,五加皮30g,杜仲30g,生草乌30g,桂枝20g,熟附子30g,牛膝20g。取穴足三里、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膝阳关,每次留罐10min,每日一次,连续治疗7d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VAS评分、血沉、C-反应蛋白、关节滑膜增生度、关节滑膜血流、关节腔积液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同时将血液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肾功能、相关不良反应的观察作为安全指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123例患者,脱落病例为0,其中观察组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61例。基线对比:分别对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前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滑膜增生度、关节滑膜血流、关节腔积液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疗效观察: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与水罐比较,固本通痹药罐在缓解患者局部关节疼痛方面更具有优势。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固本通痹药罐能明显改善患者局部关节的炎症,在C-反应蛋白值的调节方面效果更显着。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滑膜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固本通痹药罐能较好减轻患者局部关节的炎症反应,减少关节滑膜血流。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腔积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固本通痹药罐能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有效减少关节腔积液,改善症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沉值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但治疗后两组间的血沉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推测可能与罐疗时间较短存在关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关节滑膜增生改善情况无显着差异(P>0.05),提示固本通痹药罐和水罐对关节滑膜增生的影响起效均较慢。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小水泡,余117例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或不良事件。治疗前后同时监测患者的血液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和肾功能,除了治疗前患者本身存在的个别异常指标外,均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固本通痹药罐能显着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值、减少关节滑膜血流、促进关节腔积液的吸收,具有可操作性强、安全性好、疗效显着、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谌曦[4](2016)在《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特色经验暨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通过学习丁锷教授治痹经验,总结丁锷教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特点,研究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调节等作用影响,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2方法2.1理论研究跟从丁锷教授门诊学习,总结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特色。2.2临床研究所选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中药益气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研究组40例和柳氮磺吡啶对照组40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晚期脊柱强直、畸形等患者,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指导原则》的证候标准等,以气血亏虚证为主证,研究组予服用强脊舒加减;对照组40例强直性脊柱炎采用西医常规治疗:予柳氮磺吡啶1.0 bid,总疗程皆为8周;两组患者均可维持原来的非甾体抗炎药物种类和剂量,或根据患者疼痛情况,改用或加用新癀片,每次2-3粒,每日3次,两组保持均一性。疗程结束后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变化等多项临床研究;评价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3结果3.1理论研究结果丁锷教授提出的“西学中用,以中为主,取长补短、中西结合”的诊疗理念代表了现代中医的发展方向,可为中国新的医学模式;他的“辨证的整体观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诊断思想发展了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他的“病证结合、标本兼顾,内外互用”的治疗观点更加贴近现代临床实际。丁锷教授认为,痹病病因为正气亏虚,与六淫、外伤等感邪有关,病机病理多为瘀浊、痰湿痹阻所致,实则“不通则痛”与虚则“不荣则痛”,属本虚标实证,以先天禀赋不足、气血脏腑亏虚为本,风寒湿热邪气、瘀血、痰浊痹阻为标。丁锷教授要求理法方药一致,灵活辨证、因证制宜,随证用药,进行辨证、辨期、辨病论治,借鉴西医观念,创新地提出中医的对症处理,针对痹证“通则不痛”、“荣则不痛”,他深受张子和、李东恒和王清任的思想影响,擅长攻邪去实,活血破瘀,益气化痰,养血荣筋,健脾益肾,扶正祛邪等治疗,丁锷教授认为顽痹痰瘀,以通为用,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一方面提出“攻补兼施,攻邪为先”治疗思想,倡用“祛瘀生新、通络止痛,通因通用”方法,为许多风湿、骨伤、疑难病症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的治疗思路;另一面丁锷教授强调治痹切勿疏视补气益血,养营益卫法可贯穿痹证治疗始终,倡导“养血荣筋、固本益气、以补为通、扶正祛邪”等治痹思想,重视先后天脾肾的调养。久病入络,丁锷教授善用虫类药,发挥虫类药透骨搜风剔络,通络止痛、破血化瘀等功效,确能逐顽痹起沉疴,祛邪而不伤正;善用藤类等引经药,引药直达病所,事半功倍;巧伍妙遣,善用药对,敢用治痹毒药如制附片、细辛、半夏、制南星、雷公藤、马钱子等以毒攻毒,因丁锷教授讲究配伍、炮制、煎法等未见副作用;滞痼顽疾,详辨审证,固护正气,久病强筋壮骨,顾护脾胃,加强调摄;丁锷师治法灵活独特,内服外治,透邪除痹,汤丸散剂,创制了数十个验方、验技,已被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体现了中医特色和适宜技术的优势。丁锷教授认为肾虚邪痹是强直性脊柱炎基本病机,立法养血益气、补肾强督、祛邪通络为基本治则,强调辨证施治,辨为湿热痹阻证、肾虚寒湿证、气血亏虚证和风阳上扰证四证,瘀血痹阻兼夹出现,采用清热除湿、益气养血,补肾强脊等。3.2临床研究结果3.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研究组(简称研究组)的ASAS20、BASDAI50分别为80.0%、70.0%,对照组的ASAS20、BASDAI50分别为75.0%、62.5%,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2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较,研究组临床治愈1例,显效7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7.5%),显效12例(30.0%),有效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但研究组有效率(70.0%)显着高于对照组(45.0%),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对照组骶髂脊背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腰脊活动受限、头晕眼花、心悸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组在降低患者气短、乏力、神疲、头晕眼花、心悸积分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2.4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的VAS、BASMI、BASDAI、BASFI、BAS-G积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积分均显着下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在改善BAS FI、BAS-G积分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2.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变化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积分及各维度积分均显着升高(P<0.01),SAS、SDS显着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总积分及各维度积分显着升高(P<0.01),SAS、SDS显着降低(P<0.01)。3.2.6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治疗前,两组AS患者一般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研究组C3升高,ESR、hs-CRP、Ig G均降低;对照组ESR、hs-CRP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能显着降低Ig G水平,升高C3(P<0.05或P<0.01)。3.2.7两组治疗期间病例脱落和副作用发生情况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例选择均为40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4例患者因服用柳氮磺吡啶治疗而引起的恶心、胃脘疼痛等消化道症状,后经对症处理后改善,1例心电图出现ST段轻度压低,后复查正常,1例出现肝酶轻度升高,保肝治疗后正常。研究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及心电图异常。而研究组未发现有不良反应。4结论丁锷教授治疗上遵“治风先治血”之意,立养血和营、益气祛风、补肾通络为法,拟“强脊舒”和“脊舒散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切中病机。临床研究证实,采用丁锷教授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功能活动、生活质量、实验室检查、免疫学等综合指标,疗效已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相当或胜于后者,疗效满意。

葛晓舒[5](2012)在《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将古今湖湘医家治疗痹病的验方进行了收集汇总,并按照病证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整理,最后进行了证治规律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中医“痹”的病证性质,认为“痹”属于病名,并讨论、梳理了痹病的内涵、分类体系与古代论治理论发展。第二部分总结了古今湖湘医家对痹病治疗理论的探讨,包括古代湘医痹病治疗的文献研究,现代湘医对痹病病因、病机与治则的探讨,辨治方法和方药运用的探讨,对痹病特效药、动物药和有毒药物运用的讨论等,汇总了湖湘医家治痹的经验。第三部分将收集到的湖湘医家治痹验方按病证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整理,统一了格式,对用方特色进行了按语总结。第四部分分析总结了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的病证规律、方药规律,湖湘医家治痹特色和常用治法、证型、治方。

二、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Tongyong Tongfe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on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rheumatoid arthrit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Tongyong Tongfe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on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rheumatoid arthritis(论文提纲范文)

(1)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RA的临床诊断
        1.4 RA的西医治疗
        1.4.1 治疗原则
        1.4.2 一般治疗
        1.4.3 药物治疗
        1.4.4 免疫净化
        1.4.5 外科治疗
        1.4.6 功能锻炼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2.2.1 病因研究
        2.2.2 病机研究
        2.3 RA的中医治疗
        2.3.1 辨证分型论治
        2.3.2 辨证分期论治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2.3.5 针灸治疗
        2.3.5.1 针刺治疗
        2.3.5.2 艾灸治疗
        2.3.5.3 耳针治疗
        2.3.6 推拿治疗
        2.3.7 药浴、热敷
        2.3.8 穴位贴敷
        2.3.9 穴位注射疗法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2.3.11 中医调护
    3 述评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案资料来源
        2.2 疾病诊断标准
        2.3 病案纳入标准
        2.4 病案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病案信息采集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3.3.2 病案数据清理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4 结果
        4.1 病案一般情况
        4.1.1 性别比例分布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5.3.1 一般情况
        5.3.2 临床症状
        5.3.3 舌象
        5.3.4 脉象
        5.3.5 病机与辨证
        5.3.6 病理因素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5.3.9.1 单味中药
        5.3.9.2 药对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3 讨论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3.3 KEGG通路分析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结论
本论文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1 不足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缩写语表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致谢
个人简介

(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炎症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IRAK1/IK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益气养阴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大鼠JAK2/STAT3 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因学
        二、发病机制
        三、治疗
    第三节 祖国医学对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中医诊治思路
    第四节 外治法在痹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第五节 药物罐在痹证(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一、药物罐的适用范围
        二、药物罐的作用机理
        三、药物罐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过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对象
        四、样本含量估算
        五、纳入标准
        六、排除标准
        七、脱落病例的定义与处理
        八、不良事件发生与处理
        九、具体试验方法
        十、统计学分析
        十一、科研伦理
        十二、限制条件及拟解决办法
        十三、技术路线图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数据的一般资料分析
        二、观察组与对照组收集病例资料比较
        三、安全性观察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理探讨
        二、试验结果评价与探讨
        三、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分析
        四、固本通痹药罐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的创新性及可行性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特色经验暨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和研究——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特色经验
    1 丁锷教授的学术思想渊源
    2 丁锷教授诊治痹病的学术特色
        2.1 虚邪痰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2 辨期、辨证、辨病论治——西学中用
        2.3 顽痹痰瘀——以通为用
        2.4 养血荣筋,固本益气——贯穿始终
        2.5 久病入络——虫类搜剔
        2.6 引经报使——直达病所
        2.7 巧伍妙遣——善用药对
        2.8 内外合治,妙用散剂——透邪除痹
        2.9 滞痼顽疾——详辨审证、固护正气
        2.10 久病——强筋壮骨,顾护脾胃,加强调摄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指导老师学术经验的临床研究——丁锷教授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1 强直性脊柱炎现代医学研究
    2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研究
        2.1 病因病机研究
        2.2 治法研究
    3 丁锷教授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特点
        3.1 中西合参,强调本虚标
        3.2 辨病与辨证结合
        3.3 立法养血益气、补肾通络,强调辨证施治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统计学方法
    7 伦理学问题及处理
    8 不良事件观察
    9 结果
        9.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9.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9.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
        9.4 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
        9.5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变化
        9.6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9.7 两组治疗期间病例脱落和副作用发生情况
    10 讨论
    参考文献
小结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研究
    2 治法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简介
附件

(5)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中医痹病的内涵、分类体系与古代论治理论发展
    1.1 中医文献中“痹”的病证性质
    1.2 中医痹病的内涵与分类体系
    1.3 古代痹病论治理论的发展
2 古今湖湘医家对痹病治疗理论的探讨
    2.1 古代湘医痹病治疗的文献研究
        2.1.1 朱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治痹思想
        2.1.2 郑玉坛《大方脉》治痹思想
        2.1.3 魏瑶《雪堂公医学真传》治痹思想
        2.1.4 鲍相璈《验方新编》治痹方
        2.1.5 萧琢如《遯园医案》治痹思想
        2.1.6 郑守谦《全体病源类纂》论痹病缘由
        2.1.7 邹亦仲《邹亦仲医案新编》治痹思想
        2.1.8 何舒《病因证治问答》治痹思想
    2.2 现代湘医对痹病治疗的探讨
        2.2.1 痹病病因、病机与治则的探讨
        2.2.2 辨治方法和方药运用的探讨
        2.2.2.1 痹病总体辨治原则与方法
        2.2.2.2 对骨关节病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3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4 对痛风病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5 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6 对肩臂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7 对腰腿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8 对坐骨神经痛的辨治用药探讨
        2.2.2.9 对痹痿证的辨治用药探讨
        2.2.3 对痹病特效药、动物药和有毒药物运用的讨论
3 湖湘痹病验方分类整理
    3.1 行痹
        3.1.1 寒湿阻滞证方
        3.1.2 风湿阻滞证方
        3.1.3 湿热阻滞证方
    3.2 着痹
        3.2.1 风湿阻滞证方
        3.2.2 寒湿阻滞证方
        3.2.3 风湿瘀阻证方
        3.2.4 脾虚湿阻证方
        3.2.5 湿热阻滞证方
    3.3 痛痹
        3.3.1 寒湿阻滞证方
        3.3.2 风湿阻滞证方
        3.3.3 寒热错杂证方
        3.3.4 湿热阻滞证方
        3.3.5 风痰血瘀证方
    3.4 热痹
        3.4.1 湿热阻滞证方
        3.4.2 瘀热阻滞证方
    3.5 皮痹
        3.5.1 寒湿阻滞证方
        3.5.2 湿热蕴结证方
        3.5.3 瘀血阻络证方
        3.5.4 脾肾两虚证方
        3.5.5 肝肾两虚证方
    3.6 脉痹
        3.6.1 寒湿阻滞证方
        3.6.2 阳虚寒凝证方
        3.6.3 寒凝血瘀证方
        3.6.4 热毒血瘀证方
    3.7 肉痹
        3.7.1 寒湿阻滞证方
        3.7.2 脾虚湿阻证方
        3.7.3 气血两虚证方
        3.7.4 寒热错杂证方
    3.8 筋痹
        3.8.1 寒湿阻滞证方
        3.8.2 瘀血阻络证方
        3.8.3 痰湿阻滞证方
        3.8.4 肝肾两虚证方
        3.8.5 气血两虚证方
    3.9 骨痹
        3.9.1 阳虚寒凝证方
        3.9.2 痰湿阻滞证方
        3.9.3 肝肾两虚证方
        3.9.4 气血两虚证方
    3.10 痛风
        3.10.1 寒湿阻滞证方
        3.10.2 瘀热阻滞证方
        3.10.3 湿热阻滞证方
    3.11 尫痹
        3.11.1 寒湿阻滞证方
        3.11.2 湿热瘀阻证方
        3.11.3 痰湿阻滞证方
        3.11.4 肾虚寒凝证方
        3.11.5 瘀血阻络证方
        3.11.6 气血两虚证方
    3.12 虚痹
        3.12.1 气血两虚证方
        3.12.2 肾虚寒凝证方
        3.12.3 肝肾两虚证方
        3.12.4 脾肾两虚证方
        3.12.5 血虚筋痿证方
    3.13 顽痹
        3.13.1 痰湿阻滞证方
        3.13.2 瘀热阻滞证方
        3.13.3 瘀血阻络证方
4 湖湘医家痹病证治规律
    4.1 湖湘医家治痹病证规律
        4.1.1 病——方对照,各类痹病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4.1.2 证——方对照,各类证型对应验方数量与比例
    4.2 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用药规律
        4.2.1 湖湘医家痹病验方用药概况
        4.2.2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组方规律
        4.2.2.1 药类组成及药物使用频次
        4.2.2.2 湖湘医家痹病常用药对
        4.2.2.3 对传统经方、名方的使用
    4.3 湖湘痹病治疗特色
        4.3.1 首重痛痹,寒湿阻滞证方多
        4.3.2 温阳散寒祛湿为大法
        4.3.3 痹病实证注重调和营卫气血
        4.3.4 重视虚实辨证,虚实夹杂证治方多
        4.3.5 重视养血益气,立方多用柔润之物
        4.3.6 湿热痹重燥湿与解毒
        4.3.7 久痹重视从瘀血论治
        4.3.8 久痹顽痹重视从脏腑虚损论治
        4.3.9 重视藤类药物和湖湘草药运用
    4.4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的常用内治法
        4.4.1 温阳散寒法
        4.4.2 清热解毒法
        4.4.3 清热利湿法
        4.4.4 攻补兼施法
        4.4.5 活血化瘀法
        4.4.6 补益肝肾法
        4.4.7 柔肝熄风法
        4.4.8 虫药搜剔法
    4.5 湖湘医家痹病治疗常见证型与治法方药
    4.6 外治法的特色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湖湘痹病验方收集来源(书籍类)
附录二 文献综述 湖南民间单验方收集整理情况概要
    注释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Clinical study on effect of Tongyong Tongfeng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thotrexate on pain and swelling after rheumatoid arthritis(论文参考文献)

  • [1]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益气养阴通络中药复方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赵夜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固本通痹药罐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D]. 杨湘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06)
  • [4]丁锷教授论治痹病的特色经验暨养血益气、补肾通络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D]. 谌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湖湘医家痹病验方收集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D]. 葛晓舒.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2(10)

标签:;  ;  ;  ;  ;  

通庸通风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后疼痛消肿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