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题诗文句

中考题诗文句

一、中考试题中的诗及文学语句(论文文献综述)

何丽娟[1](2021)在《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以曲阜市为例》文中认为文言文是一种文化载体,记载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录的文言文,大多是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学习文言文有利于中学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其道德修养;有助于中学生增加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中学生文言文教与学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首先,学生与文言文存在隔膜,学习时存在畏难情绪。随着文言文知识点的增多、阅读难度的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其次,教师讲授文言文时,无法避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等识记类知识,教学手段和形式难以做到灵活多变。相比现代文教学课堂,学生缺乏积极性。再次,近些年文言文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广,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得学生文言文阅读部分的提分难度加大,这也导致了教与学如何优化的困惑。基于文言文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性和当前初中文言文教与学中的现实问题,论文以初中文言文教学作为选题。为了能够开展这一研究,论文以曲阜市初中的部分语文教师和学生作为调研对象,立足以往的研究成果,采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逐层展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论文共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的缘起、目的、意义以及方法。从教学价值、教材文言文的选编、教学模式、教学措施四个方面,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一章论述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与意义。这一部分立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获取知识、背诵积累、理解鉴赏等角度,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从文化传承、道德修养与知识能力等层面阐释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第二章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这一部分以曲阜市部分初中师生为调研对象,调查了文言文教学的现状、知识重点与存在问题。调查采用了问卷、试卷分析、数据整理等方式,研究曲阜市的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状况。第三章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对策研究。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维度逐一反思,提出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对策,以助益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第四章是基于策略分析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论文以《桃花源记》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文言文的教学思路与理念。

王静[2](2021)在《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文中指出中考是义务教育阶段教与学的重要“风向标”,而古诗文作为中考语文中的必考项,关系着学生们的中考成绩和高中录取,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因此,本论文希望通过对青岛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分析和评价,发现试题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并针对试题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在此基础上,使教师对中考、教学和课程标准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清楚中考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教学要求,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创新点。探寻学者们研究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具体方向和已有成就,在此基础上,提出本选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主要分析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依据。经研究,青岛市的中考古诗文试题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和现行语文教材的匹配性较高。第三章,主要是对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本身的详细分析,并总结了青岛古诗文试题的选文特点与考查方向,对学生备战中考有一定导向作用。除此之外,笔者发现青岛市初中阶段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都是依据中考题来编制的,除考查范围不同外,不论是从题型、题量或考查知识点来看,都与中考命题极为相似。因此,笔者以实习学校所在的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分析了2020—2021年度初中生的期末考试答题情况,以此了解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现状。第四章,考教相融,古诗文的课堂教学和考查评价应该是相统一的。本章结合笔者在青岛市城阳第十七中学的实习经历和调查结果,分析了青岛市当前中考模式下的古诗文教学现状,探究中考试题对教学的影响,针对当前的中考试题导向,提出学习古诗文的教学建议,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只有多措并举,将教学、中考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初中古诗文教学有效展开。第五章,主要是对青岛市近十年中考古诗文试题的评价与改进建议。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青岛市中考语文的古诗文试题具有如下优点:(1)遵循课标,紧扣教材;(2)符合认知,指向明确;(3)凸显人文,重视思维。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内容上选材固定,考查知识点较为单一;形式上题型简单,缺乏创新。因此,笔者在本章还针对其不足提出了尝试性的改进建议,力求促使本地区的中考命题更加合理、科学。

董印红[3](2021)在《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修辞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讲授修辞知识,引导他们掌握修辞技巧,把握修辞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于适当的情境中,帮助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修辞教学对学生写作、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均有积极作用。但现阶段修辞教学实践中,教学工具、教学主体、教学对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本文以“‘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为题,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与思路,并界定了修辞和修辞教学的相关概念,对修辞教学提升阅读鉴赏水平、增强写作能力、提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美感等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真诚性、得体性、实用性三个修辞教学原则进行了论述。第一章统计并分析了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修辞内容分布情况和2020年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有关修辞内容的考查情况,反映出教材中还存在弱化消极修辞、修辞教学安排不系统、引导学生将修辞知识运用到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内容少等不足,并指出中考试题对修辞知识的考查方向。第二章通过对学生修辞内容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教师修辞教学认识情况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中,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修辞认识观念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学生在修辞知识的学习主动性、运用能力、学习系统性等方面还需要提升。第三章从教材、教师、学生三方面对修辞教学进行反思:一是教材对修辞知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二是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三是学生应丰富学习形式,提升修辞运用能力,并根据教学反思提出明确修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树立正确修辞观、合理安排修辞教学、丰富学习形式、主动参与实践等教学和学习策略。

王雅琦[4](2021)在《2010-2019年浙江省语文中考试卷微写作试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写作教学是近几年备受一线教师以及专家学者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浙江省2010年至2019年语文中考微写作试题为研究对象,试图为今后微写作试题的命制以及微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首先对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命制的依据进行了梳理。其次围绕着浙江省近十年中考微写作试题的题量、分值、变化趋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该省微写作试题的题量与分值在2015年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在写作内容方面更注重实用性,考察形式多样但逐渐以问答题为主。本文从写作目的、试题材料呈现和学习内容领域三个方面对试题进行了分类,发现微写作试题的写作目的交际性强,材料呈现方式丰富多样,涉及的学习领域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了近十年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的基本特点,发现该省微写作试题材料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写作篇幅短小,但是对文学创作的关注较少,写作任务的选择空间不足。研究还发现试题的测量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分别是对读者意识、写作知识以及读写结合的关注,而参考答案中提供的评分方式以及标准示例与试题测量目标之间的一致性还有待提高。通过以上对试题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对微写作试题的命制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微写作试题在写作内容上可以兼顾实用性与文学性、写作任务可以更开放、在测量目标方面要综合考量、在参考答案设置方面要考虑好与测量目标的一致性、在评分框架方面要考虑微写作试题与其它主观题之间的区别。同时,本着教学评一致的想法,在试题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微写作的教学目标既要基于学情也要关注微写作本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依据微写作的不同类型分类进行,教学流程可以开展独立完整的微写作教学,也可以依附于阅读、口语交际等领域的教学展开,还可以根据微写作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特点在课堂外展开。

郑雪[5](2020)在《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文言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期,论文以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试图通过深度学习理论为文言文教学寻求一条既能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又能落实文言文教学价值的道路。引言部分,简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梳理了深度学习理论及其与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结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总结分析了以往研究成果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第一章,利用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程式化、教学偏重字词翻译、教学缺乏关联性等“浅层次”学习问题。文章认为造成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文言文艰涩难懂,二是考试内容单一化,三是部分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四是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第二章,首先对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和界定。其次从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文言文教学价值两方面分析了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然后,在综合考虑教学现状、深度学习理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出了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即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等在测验学生阅读能力时于1976年提出的,与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相对,“深度学习”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结合,并迁移运用到具体问题情境的学习。第三章,依据深度学习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一、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二、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三、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四、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从而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提供方法参考,提高文言文教学成效。结语部分,总结了深度学习理论运用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潜力,认为深度学习理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

李孝昀[6](2020)在《PISA阅读素养视角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浙江八市近十年语文中考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自正式列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来,教育界对该概念的关注和探讨日益增多。笔者以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为研究对象,借助PISA阅读素养测试框架对其进行研究,旨在探究语文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的特点以及命题可以探索的方向。本论文从非连续性文本的语言材料类型和题型两个角度,对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卷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进行分类,分别有图文转换、表文转换、材料探究和单项选择题、复合式选择题、封闭式问答题、简答题、开放式问答题等类型。根据PISA阅读素养测试框架对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进行评析。从文本情境这一维度看,四类情境都有涉及但总体分布不均;从测量目标这一维度看,三类测量目标的试题数量总体分布不均,且“信息定位”类以考查“在文本内获取和检索信息”为主,“理解”类以考查“整合和推断”为主,“评价与反思”类以考查“反思内容和形式”为主。在上述基础上,本文对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命题提出三点思考建议。选材方面,文本来源要力求多样化,文本内部主题宜互相关联,文本内容宜结合学生阅读兴趣;文本情境方面,情境内容要真实化,情境种类要多样化,情境要与试题密切相关;试题测量目标方面,测量目标的指向要明确,测量目标要体现层次性和综合性。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关注和研究非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对二者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吴昊[7](2020)在《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考作为高利害选拔性考试,在试题研究领域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是使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迎来的第一个中考,教材的更新将为中考带来直接影响,而这将成为新一轮试题研究的生发点。此外,中考属于地级市自主命题,具有区域性较强的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将选取2019年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针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三个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展开横向研究,并确定以PISA 2018阅读测试为参照,从“阅读情境、阅读文本、阅读策略”三方面进行对比,并提出进一步思考。其次,为弥补横向研究的不足,对包头市近三年的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做出纵向梳理,通过试题表征的变与不变,尝试剖析中考的发展趋势、命题理念,以及中考为日常阅读教学带来的正、负回冲效应。最后,结合横纵交织的研究网络,针对内蒙古中部区三个自主命题地区的中考现状从命题和教学两方面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从而为内蒙古中部区中考阅读试题的发展、转型提出新思路。

徐荣蓉[8](2020)在《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学名着凝结着人类历史上宝贵的思想文明和精神财富,阅读文学名着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塑造人格。自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纳入中考至今,其地位不断提升,其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2015-2019年的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试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正文部分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述。首先对中考语文课外名着试题的概念进行梳理,其次对该类试题的功能进行分析,最后阐述该类试题的命题依据。第二章近五年江苏省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分析。从试题的形式、试题的材料、试题的内容三个方面对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并以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分析试题的特点以及发生的变化。第三章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发展趋势。试题形式方面,分值设置逐步上升,题型组织灵活,命制去模式化;试题材料方面,考查范围扩大,注重呈现原着内容,多部名着同时考查,强调对比和勾连阅读;测试内容方面,基本考点设置多样化,考查能力综合化、层级化。第四章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经验、问题及改进建议。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主要经验包括认真贯彻课标、教材的要求,考察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坚持试题命制的不断创新。同时此类试题存在缺少真实的综合性名着阅读情境、忽略不同作品的文本特质和轻视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轻视学生深层阅读思维能力的考查等问题。本研究结合其他省市的优秀试题提出改进建议:进一步创设真实的综合性试题情境,包括模拟生活情境、展现阅读情境、整合多元情境;进一步关注作品的文本特质,从作品的体式特征、作品的个性和核心价值两个方面入手,寻找合适的考查内容;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采取任务型驱动型命题模式帮助学生搭建阅读支架;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深层阅读思维能力考查,倡导主题阅读以确定研究方向,加强读写结合以形成理性思维。

杨洁[9](2020)在《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联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承载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联自隋唐五代时期兴起而逐渐兴盛于明清并延续至今,虽然对联在明清时期大放异彩,但是从最早的《诗经》中却也可以找到对联对仗的雏形,之后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熏陶影响下,才逐步形成现在的对联。可以说对联自古就一直被孕育发展,是与诗词曲赋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文化样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对联曾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断层,时至今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才开始被重新关注起来,本文旨在探究中考语文对联的考点、题型类别并调查对联教学情况,从一线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探究对联教学方法及对策,帮助学生在中考语境下学习对联、赏析对联、写作对联。本文除绪论、参考文献及附录外,总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中考对联题型分类,对近年来各省份中考题型进行汇总分类,将考题样式主要分为选择联、填字联、接下联、排序联、话题联、材料联、迁移拓展类,并予以举例分析。第二章为中考对联考点,通过中考试题分析并结合语文课标要求将对联涉及到的考点主要归纳为词汇考点、音韵考点、语法考点、修辞考点、逻辑表述考点五类。第三章为对联教学调查,主要针对师生群体分别分发问卷,调查了学生学习对联的基本情况、教师对联教学基本情况,并将各类考点题型全面汇总为对联专题测试卷,分发给不同水平的初三年级毕业生,进行集中评判分析学生考情,总结了七项易错点:审题分析不细、文学积累不足、对联要求不符、概括能力不佳、表达能力不佳、思想格局不大、综合能力不佳。第四章为对联教学方法,从对联入门训练、对联评作训练、对联应试训练三个维度进行,帮助学生提高对联学习兴趣,尝试鉴赏创作对联,同时提高答题正确率。本论文采用调查法、归纳法、统计法,从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中考考点、题型专题训练,系统化分析学生学情考情、归纳错误错因,有的放矢的进行对联教学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并掌握对联,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应试能力,同时为中学语文教学群体在中考题型的研究上做借鉴。

安书翰[10](2020)在《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创新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教育方面,要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在此背景下,语文学科中文言文阅读的教学和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展开研究,旨在总结试题特点,明确试题的未来走向,并为常州市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提供建议。这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还有利于改进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其教学。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第一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呈现的试题上,既有文言选文,又有具体习题。选文有甲乙两篇,习题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主要考查考生重要的文言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第二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和常州市2010-2019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说明》进行命题。第三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从试题的选文、试题的内容和试题的形式三个角度展开。选文上主要分析选文的出处、类型和篇幅;试题的内容上主要分析考查的知识和能力;试题的形式上主要分析试题的题型及分值变化。第四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呈现出三方面特点。首先,选文上取材广泛、类型丰富、篇幅适中。试题中的选文源自众多经典书籍,涉及的文学类型多样,篇幅同步或略低于教科书;其次,试题内容上知识和能力考查科学、全面。试题内容涵盖了所有重要的文言知识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其排列组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重要的知识和能力先行考查;最后,试题形式上非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分值逐年稳定。第五章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启示。未来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在选文上将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试题内容上,知识部分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能力部分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力度,试题形式上非选择题仍居主导地位。常州市初中文言文教学要适当补充课外文言阅读,夯实学生文言基础知识,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非选择题的有效练习。

二、中考试题中的诗及文学语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试题中的诗及文学语句(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以曲阜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文献综述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和意义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要求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选文倾向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一、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增加语言储备,提高写作能力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
        二、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情况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分析——以山东省部分地市中考试题为例
        一、山东省部分地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分析
        二、当前中考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的现状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改进对策
    第一节 改善文言文学习的对策
        一、树立学习文言文的正确态度
        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 提升教师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文言文教学理念
        二、掌握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三、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四、调整文言文教学内容
    第三节 关于学校方面的建议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探索适合本校文言文教学的校本教材
        三、增加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
第四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设计举隅——《桃花源记》
    第一节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节 课堂教学反思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2章 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的命题依据
    2.1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托
    2.2 以《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指导
    2.3 以现行语文教材为立足点
第3章 2011—2020年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分析
    3.1 古诗文试题内容分析
    3.2 古诗文试题形式分析
    3.3 古诗文试题答题情况分析——以城阳区期末考试为例
第4章 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青岛市古诗文教学情况及教学建议
    4.1 青岛市古诗文教学现状——以城阳第十七中学为例
    4.2 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导向下的教学建议
第5章 2011—2020年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评价及改进建议
    5.1 试题评价
    5.2 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法
    第四节 修辞教学的概念、作用和原则
        一、修辞教学的概念
        二、修辞教学的作用
        三、修辞教学的原则
第一章 修辞内容在教材及中考试题中的分布情况
    第一节 教材中的分布情况
        一、修辞知识在课文中的呈现
        二、修辞知识在阅读提示中的呈现
        三、修辞知识在课后习题中的分布
        四、修辞知识在专题阐述中的呈现
        五、修辞知识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呈现
    第二节 中考试题中的考查情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赏析
        三、古诗文阅读赏析
        四、其他题型
    第三节 统计结果与分析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内容教学现状
    第一节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一、学习积极性低
        二、学习形式单一被动
        三、修辞手法掌握不足
        四、运用能力不强
    第二节 教师教学情况调查
        一、对修辞教学认识存在局限性
        二、修辞教学无“纲”可依
        三、教学方法单一
        四、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有序安排
        五、修辞教学内容缺少运用因素
    第三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和学生对修辞教与学认识存在局限性
        二、课程标准忽视修辞知识导致师生教和学不足
        三、部分教师教法单一难以达成教学效果
        四、部分教师教学内容安排不当使学生未能接受系统学习
        五、教学缺少运用因素导致学生运用能力不强
第三章 对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反思和建议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修辞教学思考
        一、教材对修辞知识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
        二、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三、学生应积极主动学习以提升修辞运用能力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
        一、树立正确修辞观明确修辞教学内容
        (一)树立正确的修辞观念
        (二)明确修辞教学内容
        二、系统学习修辞学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三、更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一)更新教学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合理安排修辞教学提高修辞运用能力
        (一)合理安排修辞教学
        (二)提高修辞运用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4)2010-2019年浙江省语文中考试卷微写作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浙江省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研究依据评述
    第一节 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中微写作的相关评述
        一 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要求对微写作命题的启示
        二 考试说明中关于写作要求对微写作命题的启示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的梳理
        一 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微写作任务的梳理
        二 初中语文教科书与中考之间的关系分析
第二章 浙江省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的基本情况评析
    第一节 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基本情况梳理
        一 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的题量与分值统计
        二 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的变化趋势分析
    第二节 浙江省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的分类研究
        一 基于写作目的的试题分类
        二 基于试题材料呈现方式的试题分类
        三 基于学习内容领域的试题分类
    第三节 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的基本特点分析
        一 题目材料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二 写作篇幅短小
        三 写作任务缺乏选择性
        四 写作形式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不足
第三章 浙江省中考语文微写作试题测量目标的分析
    第一节 试题测量目标考察
        一 读者意识的关注
        二 写作知识的重视
        三 “读”与“写”的结合
    第二节 从参考答案角度考察测量目标
        一 参考答案与测量目标的一致性分析
        二 微写作试题的评分方式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中考微写作试题命制设想以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中考微写作试题的命制设想
        一 写作内容要兼顾实用性与文学性
        二 试题提供写作任务要开放
        三 测量目标要综合考量多个因素
        四 参考答案要具备针对性
    第二节 初中微写作教学建议
        一 微写作教学目标的多方面考量
        二 微写作教学内容的分类展开
        三 微写作教学流程的灵活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附录A 2010-2019年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梳理
附录B 2010-2019年浙江省中考微写作试题数据统计
致谢

(5)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死记硬背文言知识
        二、教学过程程式化
        三、教学偏重字词翻译
        四、教学缺乏关联性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文言文艰涩难懂
        二、考试内容单一化
        三、教师对文言文的认识不足
        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及目标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内涵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初中文言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二、初中文言文的学习价值
    第三节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培养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二、提升学生思辨创新能力
        三、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四、发展学生迁移运用能力
第三章 初中文言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搭建学习支架,建构文言知识体系
        一、重视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二、寻根溯源,建构词汇系统
        三、贯通古今,搭建语法框架
    第二节 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一、设计主问题,引领学生深度思考
        二、利用冲突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以点带多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第三节 基于语言运用,进行审美鉴赏
        一、咬文嚼字,体会语言之美
        二、想象联想,描绘意境之美
        三、品味思想,感受文化之美
    第四节 迁移运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积累巩固,知识迁移
        二、探寻规律,方法迁移
        三、活学活用,创意写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一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访谈方案
附录二 :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的部分访谈实录
附录三 :部分山东省中考试题分析
致谢

(6)PISA阅读素养视角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浙江八市近十年语文中考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文献综述
    三 研究内容
    四 核心概念
    五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基本情况述评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分值情况统计分析
        一 各地试题分值统计
        二 试题分值数据分析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类型分析
        一 按语言材料类型分类
        二 按试题题型分类
第二章 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情境述评
    第一节 四类情境分布数量及分析
        一 四 类情境的数量统计
        二 四 类情境的数量分析
    第二节 四类情境的题材分布情况及分析
        一 个人情境与教育情境的题材分布及分析
        二 公共情境与职业情境的题材分布及分析
第三章 浙江八市近十年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测量目标述评
    第一节 不同测量目标的试题数量和题型分布情况分析
        一 不同测量目标试题的数量分布
        二 不同测量目标试题的题型分布
    第二节 不同层级测量目标的偏重情况分析
        一 “信息定位”层级以考查“在文本内获取和检索信息”为主
        二 “理解”层级以考查“整合和生成推理”为主
        三 “评价和反思”层级以考查“反思内容和形式”为主
第四章 中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命题的思考
    第一节 对非连续性文本选材的思考
        一 文本来源力求多样化
        二 文本内部主题宜互相关联
        三 文本内容宜结合学生阅读兴趣
    第二节 对非连续性文本文本情境的思考
        一 情境内容真实化
        二 情境种类多样化
        三 情境与试题密切相关
    第三节 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测量目标的思考
        一 测量目标的指向要明确
        二 测量目标要体现层次性
        三 测量目标要体现综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附录A PISA阅读素养测试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样题
附录B 浙江八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选编
致谢

(7)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一)测试评价研究的价值
        (二)统编本教材对中考命题的影响
        (三)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试题研究相对匮乏
    二、选题依据
        (一)理论基础
        1.PISA阅读素养测试
        2.泰勒的“学习经验理论”
        3.Grabe的“阅读心理交互作用模式”
        (二)政策依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
        3.语文学科学业考试说明
    三、文献综述
        (一)基于全国中考的整体性研究
        1.立足于试题本身的研究
        2.立足于国际先进评估项目的研究
        (二)中考语文区域性相关研究
        (三)回归命题的试题研究
        (四)回归教学的试题研究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2.分析统计法
        3.比较法
第一章 PISA阅读素养视域下2019 年中考阅读试题分析
    一、选用PISA进行分析的缘由
    二、基于PISA反观中考阅读试题
        (一)阅读情境
        (二)阅读文本
        (三)阅读策略
第二章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稳定与发展
    一、中考阅读试题的稳定因素
        (一)阅读试题的构成与分值
        (二)单位时间内的阅读量
        (三)阅读试题的课程取向
        (四)阅读试题的整合考查
    二、中考阅读试题呈现的新变化
        (一)阅读任务难度加大
        (二)阅读视角均衡化
第三章 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的命题理念及回冲效应
    一、试题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命题理念
        (一)中考阅读命题的发展趋势
        1.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2.注重综合能力考查
        3.重视优秀传统文化
        4.尊重学生阅读体验
        (二)对命题的进一步思考
        1.命题形式及题型稳定带来的问题
        2.课程取向相对单一
        (三)中考阅读命题的支撑理念
    二、中考对阅读教学的回冲效应
        (一)正向导学作用
        (二)负向导学作用
第四章 基于阅读能力测试的思考及建议
    一、由中考语文阅读引发的命题思考
        (一)引入多种阅读情境
        (二)丰富阅读材料的文本形式
        (三)细化并完善阅读认知过程
        (四)关注中考命题的区域性
    二、由中考语文阅读引发的教学思考
        (一)落实日常学习中的能力训练
        (二)提高阅读方法的运用频率
        (三)找准基点,拓展生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2019 年内蒙古中部区中考语文阅读文本及题干梳理
    附录2 、包头市2017 年—2019 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梳理
致谢
作者简介

(8)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述
    第一节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概念界定
        一、课外阅读
        二、名着阅读
        三、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
    第二节 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功能
        一、选拔功能
        二、评价功能
        三、激励功能
        四、导向功能
    第三节 中考课外语文名着阅读试题命题的依据
        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
第二章 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情况介绍
        一、总体情况
        二、试题示例
    第二节 试题形式分析
        一、试题分值设置分析
        二、试题命制板块分析
        三、试题题型分析
    第三节 试题材料分析
        一、书目选择分析
        二、材料呈现方式分析
    第四节 试题内容分析
        一、考点设置分析
        二、能力层级分析
第三章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命题趋势
    第一节 试题形式
        一、分值设置逐步上升
        二、试题题型组合灵活
        三、命制板块去模式化
    第二节 测试材料
        一、考查范围扩大,注重阅读的广度
        二、呈现原着内容,注重“阅读”考查
        三、多部名着同时考查,强调对比勾连阅读
    第三节 测试内容
        一、考点设置多样化
        二、考查能力综合化、层级化
第四章 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命题的经验、问题及改进建议
    第一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主要经验
        一、认真贯彻课标、教材的要求
        二、考查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
        三、坚持试题命制的不断创新
    第二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真实的综合性名着阅读情境
        二、忽视不同作品的文本特质
        三、缺少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考查
        四、轻视考查学生的深层阅读思维能力
    第三节 江苏省中考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的改进建议
        一、进一步创设真实的综合性试题情境
        二、进一步关注所选作品的文本特质
        三、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考查
        四、进一步加大对学生深层思维能力的考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一章 中考对联题型分类
    第一节 选择联
    第二节 填字联
    第三节 接下联
    第四节 排序联
    第五节 话题联
    第六节 材料联
    第七节 迁移拓展类
        (一) 仿写迁移
        (二) 材料研究迁移
        (三) 诗歌鉴赏迁移
第二章 中考对联的考点
    第一节 词汇考点
    第二节 音韵考点
    第三节 语法考点
    第四节 修辞考点
    第五节 逻辑表述考点
第三章 对联教学调查
    第一节 调查的效度、信度与难度
        (一) 调查效度
        (二) 调查信度
        (三) 调查难度
    第二节 对联学习情况分析
    第三节 对联教学情况分析
    第四节 对联考试情况分析
        (一) 审题分析不细
        (二) 文学积累不足
        (三) 对联要求不符
        (四) 概括能力不佳
        (五) 表达能力不佳
        (六) 思想格局不大
        (七) 综合能力不足
第四章 对联教学方法
    第一节 对联入门训练
        (一) 对联基本概念教学
        (二) 对联历史发展教学
        (三) 对联故事激趣教学
    第二节 对联评作训练
        (一) 对联评鉴教学
        (二) 对联创作教学
    第三节 对联应试训练
        (一) 对联考点训练
        (二) 对联题型训练
        (三) 综合能力训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一节 2010年—2014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二节 2015年—2019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概况
第二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命题依据
    第一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二节 2010—2019年的常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考试说明》
    第三节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
第三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析
    第一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出处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类型
        三、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篇幅
    第二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内容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知识结构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能力结构
    第三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形式分析
        一、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题型设置
        二、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分值设置
第四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特点
    第一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特点
        一、选文取材多样
        二、选文类型丰富
        三、选文篇幅适中
    第二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内容特点
        一、知识和能力考查科学
        二、知识和能力涵盖全面
    第三节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形式特点
        一、非选择题题型为主
        二、分值逐年稳定
第五章 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启示
    第一节 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的未来走向
        一、以课外文言选文为主
        二、重点考查文言基础知识
        三、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力度
        四、非选择题仍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 对常州市初级中学语文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一、适当补充课外文言阅读
        二、夯实学生文言基础知识
        三、重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四、关注非选择题的有效练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考试题中的诗及文学语句(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 ——以曲阜市为例[D]. 何丽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青岛市中考古诗文试题研究 ——以2011-2020年试卷为例[D]. 王静.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统编本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策略研究[D]. 董印红.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4]2010-2019年浙江省语文中考试卷微写作试题分析[D]. 王雅琦.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深度学习理论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D]. 郑雪. 青岛大学, 2020(02)
  • [6]PISA阅读素养视角下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研究 ——以浙江八市近十年语文中考试题为例[D]. 李孝昀.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内蒙古中部区2019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分析[D]. 吴昊.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0(07)
  • [8]近五年江苏省中考语文课外名着阅读试题研究[D]. 徐荣蓉. 扬州大学, 2020(02)
  • [9]中考语文对联题型分析及教学方法探究[D]. 杨洁.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10]近十年常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研究[D]. 安书翰. 扬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考题诗文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