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颗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

两颗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

一、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论文文献综述)

罗肖[1](2019)在《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 ——基于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试图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弱小的菲律宾为何得以在南海问题上挑战中国,并且呈现出明显差异化的南海制华政策?近十年来,以菲律宾为代表的东南亚南海主权声索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以小欺大”,成为东亚地区相对突出的国际政治现象与对中国的持续性战略困扰。在将这一现象概括为小国(主动)挑战周边大国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战略预期”概念,本文提出了(后冷战时期)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选择的分析框架,进而对菲律宾从2010至2018年间两任总统、四个阶段的南海制华政策的演变逻辑及其支撑要素的变化进行了连贯的探讨。战略预期是指一国在追逐某类与他国存在竞争的重大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对影响事态走向与博弈结局的主要变量做出的利弊评判以及对竞争对手最有可能实施的政策反应的预判,并总体表现为关于其发力空间大小的认知。外交决策的结果实质上是基于战略预期的利益定位和策略选择的统一。在挑战周边大国中,战略预期有利于小国明确其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的强弱和具备何种程度相对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享有大国竞争赋予的重要战略空间、挑战议题非周边大国的战略重点、迫使和诱使周边大国保持战略克制,对小国至关重要,并且前两点更具决定性意义,是第三点的前提。在多个小国挑战同一周边大国中,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相对强烈的小国,不同的战略预期将催生其差异明显的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形态。根据大国竞争的强度与周边大国在冲突性议题上“求稳”偏好的水平,小国的战略预期可以依次分解为审慎战略预期、进取性战略预期和修正后战略预期;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相应地表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或强硬软制衡的对冲、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以及基于博弈实效而对侧重于准硬制衡的对冲或硬制衡的五种潜在修正。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在南海问题上存在挑战中国的强劲“源动力”。2010年6月至2012年黄岩岛对峙爆发是其审慎战略预期阶段,策略为侧重于强硬软制衡的对冲,动因为美国“转向亚洲”扩大了菲律宾的战略空间、预判中国继续南海“维稳”、国际法与东盟等对中国的约束。黄岩岛对峙是其进取性战略预期阶段,对中国实施侧重于“武斗”的硬制衡,对美国的安全承诺适用于南海以及中国仍将保持高度战略克制的预判,促成了其军事投机。黄岩岛对峙结束至2016年6月总统换届是其修正后战略预期阶段,侧重于“文攻”的对华硬制衡,黄岩岛对峙的失利、“武斗”成功无望、美国南海对华“成本强加”政策以及南海问题东盟化明显加深是其策略调整的动因。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制华政策是对阿基诺三世政府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一步修正,挑战中国的“源动力”依然较强。从杜特尔特上台至2018年底,菲律宾“重拾”审慎战略预期,体现为侧重于温和软制衡的对冲。“南海仲裁案”的“胜利”难以落实、激进南海政策极大压缩了菲战略空间、柔性较量更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菲国内重心调整需要中国助力则是其动因。目前,支撑菲律宾激进南海制华政策的进取性南海战略预期受到显着削弱、中国塑造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能力得到了历史性提升、菲律宾对中国的实质性危害已大幅降低,但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难以建立主导性优势。杜特尔特政府对菲南海政策较为成功的调整,虽然进一步抑制了菲激进南海政策的“复活”,也面临日益加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国际引诱力,存在滑向对华强硬软制衡的潜在风险。着眼未来,中国需要以力和以理慑人、以利诱人、以理服人,在坚持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务实且更加包容、富有创造性的争端解决方案。

易旭明[2](2011)在《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文中提出产业理论认为提升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提升生产要素、创立良好市场环境、扩大国内需求、致力制度创新,那么当下影响电视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制度创新。众多研究表明,制度变迁带来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体制改革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政策制度决定着包括电视产业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众多学界、业界人士从理论的角度、实践的角度作出过各种解释,提出了各种不乏价值的制度创新建议,但是政策与实务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以及从不同学科理论研究电视产业得出的结论之间巨大的缝隙还远未弥合。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方法,通过详细考察我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中的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步骤、分析当下的数字时代制度创新的收益成本,并深入分析了电视产业相关主体各种“需要”和“需求”,就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变迁的决定因素、作用机制、未来变迁方向等问题得出以下观点:一、中央党政机构、地方党政机构、电视台、广告商、投资者以及观众等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是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行动团体”,这些“行动团体”之间的博弈推动着中国电视制度变迁的过程。市场需求变动是影响制度创新“行动团体”行动收益的直接原因;国内外制度环境变化是影响制度变迁“行动团体”行动成本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同时影响着制度创新行动的收益与成本。根据电视产业制度创新对各个利益主体的调整关系,本文粗略地将创新分为“增量型”制度创新和“存量型”制度创新。“增量型”制度创新由于对原有相关者的既定利益基本不减少,其它相关者利益得到增加,所以制度创新行动相对顺利;“存量型”制度创新则是对既有的利益格局进行一定的调整,此类制度创新则推进缓慢。大致来说,中国电视产业制度创新模型可以表示如下:二、市场需求持续扩张,将带来持续的潜在收益,这将成为电视产业利益相关者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的持续动力。“增量型”制度创新将持续、较快地进行,尤其是在新媒体相关业务领域,在意识形态较弱的节目制作领域及其他文化产品生产领域;“存量型”制度创新进展将相对艰难,尤其是在传统电视业态中,在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节目领域。但是在实力特别强和特别弱的地区,在市场需求紧缩的时机中,在善于降低风险、扩大收益的“制度创新企业家”出现的地方,“增量型”制度创新也能取得突破。制度环境的持续变革也将持续改变“行动团体”的行动成本和行动动力。随着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来源中,在传统合法性资源基础上经济绩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源的强化,随着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制度环境总体是有利于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的。但是制度环境变革的速度却充满着不确定性、甚至变革的方向也在短期内也存在不确定性,主要是我国党政机构对意识形态宣传的认知和需要、对舆论失控风险成本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利益相关者行动博弈结果的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存量型”制度创新短期内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从中长期来看加速产业制度创新趋势不可逆转。电视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需求的满足,但是有购买力的需求并不等于观众的全面“需要”。我国目前满足观众更高需要的政治节目、公共节目供应不足,并且相关制度创新在“路径依赖”的格局中处于“无人行动”的窘境。本文论证上述观点的过程是这样的:导论部分介绍了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相对落后、文化价值相对混乱的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梳理了电视产业尤其是电视制度及的研究文献以及新制度次级行动团体配合制度创新行动电视需求变动制度环境变革预期纯收益变动初级行动团体采取制度创新行动经济学理论基础,阐述了核心概念等。第一章则考察了中国电视创建初期的制度——事业制度,通过详细介绍这种制度决策、执行的过程,并分析了这种制度的特征以及原因。不如此详尽、深入的地察中国电视制度的事业起源,就难以充分理解中国电视产业制度今天的本质。第二章考察了广告经营制度、“四级办”、有线电视制度等“增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经过,并介绍了这个过程中相应的人事、财务制度,以及上海、湖南、贵州制度创新的个案。这些制度创新的过程都是渐进的、边际突破的过程,是各个主体对创新行为成本收益权衡的结果。第三章考察了“治散治滥”、“集团化”、“制播分离”等“存量型”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分析了其中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权衡。第四章从生产能力、消费模式、规模经济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技术的巨大产业潜能,分析了电视产业制度的瓶颈,论证技术革命对党政机构、电视台、投资商等主体的各种利益会带来改变,他们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从而行动动力会发生改变,“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决策、实施过程也充分说明了这种利益权衡的存在。第五章则更深入的分析了观众复杂的需要结构和以购买力来衡量的市场需求变动,分析了党政机构对政权合法性的深层需要,从而分析了党政机构制度创新行动的动力及其变迁。本文提出判断电视制度效率的最终标准,是否利于全面满足包括有购买力的市场需求和没有购买力的收视需要,并分析了电视产业化的效率及其边界。结语部分则集中阐述了本文研究的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从国家“赶超战略”实施、政权合法性巩固对宣传有着内在需要的高度论述我国电视宣传任务,这是认识我国电视政治宣传目标及其变动规律有效、有深度的观点创新;(二),在清晰界定外延的基础上,从制度创新的综合成本、收益权衡解释历史上的电视产业制度创新,相对于以往文献仅仅从市场利益的角度论述更有解释力,也有创新价值;(三),从社会原因、技术原因导致电视节目“私人产品”属性强化,从而解释我国电视产业化的原因,论述产业化的合理性及其边界,这是对我国传媒经济研究一个基本概念的理论创新。

谢运波[3](2007)在《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人口的增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断积聚风险。近年来,SARS、飓风、海啸、禽流感、恐怖活动、生产安全事故、群体食物中毒等公共安全事件猛然增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经济发达、高层建筑大量建设的大城市,突发性灾害事件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公共安全事件的频发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也受到各国政府高度重视。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建立起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该系统在城市协调减灾、预防、紧急管理、恢复重建等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自1998年国务院召开社会应急联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在中央政府指导下,我国各级城市积极开展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建设。本文结合C市现状和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发展状况,运用信息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协同管理理论、营销管理理论进行了定性研究与系统分析。首先介绍了城市应急联动指挥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状况。其次,对C市的现有应急系统进行了分析;第三,对C市应急联动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具体思路;第四,从通讯技术、监控及图像传输系统、预案决策系统和移动指挥系统等关键技术入手进行了构建;最后提出了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构建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赵长水[4](2004)在《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文中研究说明

赵钰晗[5](2021)在《《关键句是死亡》(第一至六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该实践报告基于侦探小说《关键句是死亡》的英汉翻译任务完成。该书由英国知名侦探小说家安东尼·霍洛维茨撰写,目前尚无中文译本。此次翻译的源文本来自译者导师的翻译项目,译者受任翻译小说的第一章至第六章。本翻译实践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力求实现译文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向读者忠实地传达小说的信息与内容。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实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功能对等而非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以便达到译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与原文读者的理解与感受基本一致。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者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最自然、最接近的方式表达出原文的对等信息。本报告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任务描述,主要介绍翻译任务的相关背景信息、委托方要求以及译者对源文本语言特点的分析。第二章是翻译过程以及校对修订阶段的描述。译前充足的准备、词汇表的制作及指导理论的选取等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节省了很多时间与精力。第三章简单介绍了指导理论并阐述了该理论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译者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力求将源文本信息忠实地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使得译文表达流畅自然,达到读者反应相似。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具体案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小说的第一至六章中,对于生动展现故事情节的人物、对话和场景有大篇幅的描写,译者借助指导理论灵活处理了人物描写上的单词及句子,并且运用长句拆分、重组、词类转换翻译了场景描写上的长句,再现原文的内容。此外,译者仔细研读人物对话,翻译出暗含其中的逻辑和语气,实现对话的连贯。第五章为结论,译者反思了自己在此次翻译中的收获与不足。同时,也希望此次翻译实践总结可以对其他译者及未来类似的翻译具有参考价值。

二、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 ——基于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说明
    五、文章结构安排
    六、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的策略选择
    一、外交决策中的战略预期
        (一)决策本质:动机与可行性的统一
        (二)战略预期:决策变量的主观认知
        (三)决策输出:基于战略预期的利益定位和策略选择
    二、小国挑战周边大国中的战略预期
        (一)明确挑战周边大国“源动力”的强弱
        (二)评估大国竞争赋予的战略空间的大小
        (三)预判周边大国心理与成本忍耐度的高低
        (四)确定挑战周边大国的具体目标及策略
    三、小国挑战周边大国中的战略预期演进及策略变迁
        (一)审慎战略预期与小国的策略选择
        (二)进取性战略预期与小国的策略选择
        (三)修正后战略预期与小国的策略选择
第二章 战略预期导向下阿基诺三世政府的南海制华政策
    一、阿基诺三世政府在南海挑战中国的“源动力”
        (一)标榜形象、打压政敌的需要
        (二)抑制国内军事政变的需要
        (三)南海巨额经济利益的诱惑
        (四)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战略焦虑
    二、审慎战略预期:2010 年上台至黄岩岛对峙爆发/强硬软制衡
        (一)美国“转向亚洲”与菲战略空间扩大
        (二)预判中国继续南海“维稳”
        (三)国际法、东盟等对中国的约束
    三、进取性战略预期:黄岩岛对峙/侧重“武斗”的硬制衡
        (一)自信美国的安全承诺适用于南海
        (二)预判中国将保持高度战略克制
    四、修正后战略预期:黄岩岛对峙后至卸任/侧重“文攻”的硬制衡
        (一)军事冒险失利与“武斗”成功无望
        (二)美国南海对华“成本强加”的新机遇
        (三)南海问题的东盟化程度明显加深
第三章 战略预期导向下杜特尔特政府的南海制华政策
    一、杜特尔特政府在南海挑战中国的“源动力”
        (一)维护南海既得利益
        (二)安抚国内反对势力
    二、进一步的修正后战略预期:2016 年上台至2018 年/温和软制衡
        (一)“南海仲裁案”的“胜利”难以落实
        (二)激进南海政策极大压缩了战略空间
        (三)柔性较量更有利于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国内重心调整需要中国助力
第四章 菲律宾南海战略预期影响要素的变化及限度
    一、菲律宾南海战略预期影响要素的变化
        (一)美国在南海的军事霸权受到有力制衡
        (二)南海作为中美间选边站议题的风险陡增
        (三)奋发有为成为中国南海战略的常态
        (四)东盟、国际法等约束中国的局限凸显
    二、菲律宾南海战略预期影响要素变化的限度
        (一)中国面临趋紧的体系性束缚
        (二)中国的自我战略约束
        (三)美菲同盟未遭到实质削弱
        (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
第五章 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的趋势及中国的因应
    一、菲律宾激进南海制华政策受到显着削弱
        (一)温和南海制华政策获益明显
        (二)中国南海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中菲全方位增量合作潜力巨大
    二、菲律宾存在滑向对华强硬软制衡的风险
        (一)菲律宾国内政治压力大为加剧
        (二)“印太”战略为菲提供新机遇
        (三)中国需用好难得时间“窗口期”
    三、中国深度塑造菲律宾南海政策的路径
        (一)构筑对菲律宾的全方位有效威慑
        (二)加强战略信号精准传递与危机管控
        (三)扩大菲国内中菲关系的利益受益面
        (四)大力探索更加包容的争端解决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2)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背景扫描:令人“纠结”的中国电视
    二 研究对象:中国电视产业制度
    三 问题提出:制度变迁的因素、趋势
    四 选题意义:实践探索理论探讨
    五 文献综述:成果众多矛盾突出
    六 研究方法:历史、文本及制度理论
    七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及其适用性评述
    八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电视事业制度起源
    第一节 “十七年”时期电视概况
        一 中国电视诞生
        二 曲折发展之路
        三 电视任务与内容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第二节 “文革”时期电视军管制度
        一 制度环境剧变
        二 极“左”的电视任务、内容
        三 电视建设进展
        四 电视工作者与观众
        五 个案透视电视制度
    第三节 “两年徘徊”时期电视制度
        一 制度环境变革
        二 电视任务、内容
        三 观众需求扩张
    第四节 电视事业制度均衡分析
        一 制度环境基础
        二 早期电视制度特征
        三 需求均衡评析
第二章 “增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广告经营制度创新
        一 电视需求的扩张与转型
        二 广告产生过程
        三 持续争议、持续创新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二节“四级办”的扩张之路
        一 需求扩张加速
        二 “初级行动团体”制度决策
        三 “次级行动团体”制度实施
        四 政策与对策
        五 制度博弈非均衡
    第三节 有线电视的兴建与“收编”
        一 市场需求升级
        二 有线电视兴建
        三 有线电视政策变迁
        四 制度均衡分析
    第四节 产业增长中的制度均衡
        一 财政、人事制度变迁
        二 聚焦制度创新个案
        三 制度均衡分析
        四 “增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三章 “存量型”制度创新
    第一节 “治散治滥”、“集团化”
        一 电视节目需求背景
        二 “治散治滥”的决策与实施
        三 “集团化”的决策与实施
    第二节 “制播分离”制度创新
        一 制播分离决策“走走停停”
        二 制播分离实施“因地制宜”
    第三节 产业整合中的制度均衡
        一 制度环境变更
        二 制度均衡分析
        三 “存量型”制度创新主导因素
第四章 新技术下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数字电视的产业潜能
        一 生产能力提升
        二 消费模式拓展
        三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
        四 世界数字电视产业发展
    第二节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及政策
        一 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历程
        二 传统电视产业进入蜕变期
        三 中国数字电视制度瓶颈
        四 制度瓶颈的产业症状
    第三节 “三网融合”制度创新的博弈
        一 “三网融合”的提出、纷争、停滞
        二 “三网融合”的缓慢演进
        三 国家强力推动三网融合
        四 “三网融合”中的利益权衡
    第四节 数字时代中国电视制度成本收益权衡
        一 党政机构制度成本收益变动分析
        二 国有电视台制度成本收益分析
        三 投资商执行制度成本收益比较
        四 潜在收益与行动团体
第五章 “需要”、“需求”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观众为什么需要电视?
        一 理论中的观众需要
        二 生理型收视需要
        三 社会型收视需要
        四 发展型收视需要
        五 收视需要的结构
        六 收视需要的变化
    第二节 计划经济下社会需要
        一 电视的功能与效果
        二 观众收视需要结构
        三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
        四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需要”与“需求”
        一 观众需要与需求变动
        二 党政机构宣传需要变革
        三 电视台利益与需要
        四 社会投资机构需要
    第四节 “产业化”:满足需要的效率与边界
        一 制度效率取决于产品属性
        二 电视事业制度效率评价
        三 产业制度提升效率原因
        四 产业化及其社会边界
        五 观众需要满足了吗?
结语 制度窘境——如何走出“路径依赖”?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1.3 本文的论文结构
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
    2.1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外的发展概述
    2.2 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在国内的发展
3 C市城市应急系统现状分析
    3.1 C市城市应急机关现状
        3.1.1 C市公安机关
        3.1.2 C市消防部队
        3.1.3 C市的消防指挥流程
    3.2 C市应急系统面临的问题
        3.2.1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3.2.2 信息互联互通困难
        3.2.3 群众满意度难提升
        3.2.4 系统可靠性难保障
        3.2.5 战斗力分散力量难整合
        3.2.6 调度辅助信息来源少
        3.2.7 接处警系统面临更新挑战
        3.2.8 接处警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3.2.9 应急预案作用局限大
        3.2.10 指挥机动性差
    3.3 构建C市新的应急联动系统的必要性分析
    3.4 C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
4 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构建
    4.1 业务模式
        4.1.1 业务模式构成的总体原则
        4.1.2 各级单位定位及职责
        4.1.3 系统工作流程
    4.2 应急预案的管理
        4.2.1 预案分类
        4.2.2 预案管理
    4.3 系统框架设计
        4.3.1 设计原则及思路
        4.3.2 系统组成
        4.3.3 总体网络结构
        4.3.4 系统配置及软件部署
    4.4 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急管理系统构建
        4.4.1 系统应急响应处理
        4.4.2 系统的可靠性实现
5 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配套系统建设
    5.1 预案决策系统构建
        5.1.1 系统结构
        5.1.2 知识库管理
        5.1.3 系统的集成接口
    5.2 应急指挥业务流程
        5.2.1 报警受理
        5.2.2 应急响应
        5.2.3 事件调查
        5.2.4 协同工作
    5.3 移动指挥系统
        5.3.1 系统建设原则和思路
        5.3.2 移动指挥系统的构成
6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6.1 接处警人员绩效评估
    6.2 系统资源管理
    6.3 统一认识,对城市应急联动系统进行科学规划
    6.4 健全体制,构建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和管理结构
    6.5 借鉴经验,根据自身需求确定系统实现目标
    6.6 选择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实施全过程监理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1
    (1) 故障现象
    (2) 现象分析
    (3) 处理过程
    (4) 反思和建议
2 故障2
    (1) 故障现象
    (2) 现象分析
    (3) 处理过程
    (4) 反思与措施

(5)《关键句是死亡》(第一至六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Background of the Task
    1.2 Entruster’s Requirements
    1.3 Linguistic Features of Source Text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s
    2.2 Translation
    2.3 Proofreading and Feedback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3.2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in Translation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haracter Descriptions
        4.1.1 Applic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4.1.2 Literal Translation
        4.1.3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4.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Scene Descriptions
        4.2.1 Conversion of Voices
        4.2.2 Reorganization of Sentence Structures
        4.2.3 Division of Long Sentences
    4.3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Dialogues
        4.3.1 Amplification
        4.3.2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Glossary
Appendix B Original Version
Appendix C Chinese Version

四、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 [1]菲律宾南海制华政策(2010—2018) ——基于战略预期导向下小国挑战周边大国策略的研究[D]. 罗肖. 吉林大学, 2019(10)
  • [2]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 易旭明. 上海大学, 2011(11)
  • [3]C市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方案研究[D]. 谢运波. 重庆大学, 2007(06)
  • [4]两起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J]. 赵长水. 中国有线电视, 2004(01)
  • [5]《关键句是死亡》(第一至六章)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赵钰晗. 山东财经大学, 2021(12)

标签:;  ;  ;  ;  ;  

两颗卫星天线故障的处理与反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