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讯问言语特征分析

刑事侦查讯问言语特征分析

一、刑侦讯问言语特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博[1](2021)在《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要求犯罪人不仅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且应当追求对犯罪人的教育改造。近年来刑事司法改革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逐步确立和贯彻就是其具体体现。就侦查讯问而言,一方面是获取犯罪嫌疑人供述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感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情感感化方法有助于实现这两方面的任务,是顺应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形势和发展趋势的讯问方法,在侦查讯问中应当得到充分运用。基于此,本文遵循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首先对情感感化方法的基本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其次通过实证调查的方式了解情感感化方法在侦查讯问中的使用现状,着重分析此方法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是情感感化方法的一般原理。首先对研究对象的含义进行界定,其次在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情感感化方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最后讨论了情感感化方法在刑事司法层面和侦查讯问实务层面的价值。第三部分是情感感化方法在侦查讯问中的使用现状调查。本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抽取部分侦查人员与在押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描述了该方法在侦查讯问中使用的基本状况。第四部分是情感感化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证研究的结果,对于当前情感感化方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如:侦查人员对情感感化方法掌握不足,缺乏相对固定的使用模式;情感感化方法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不足;情感感化方法使用的技巧性不足。第五部分是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方法使用的改进对策。一是提炼情感感化方法的使用要领;二是注重情感感化方法的技巧性;三是依据犯罪嫌疑人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情感感化方法;四是加强侦查人员培训,弥补专业知识短板。

郭涛[2](2018)在《侦查讯问策略研究 ——以派出所工作为视角》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下,即便侦查手段越来越发达,侦查讯问的地位依然不可动摇,侦查讯问中运用合法且有效的侦查讯问策略意义重大。随着刑事诉讼法制变革的不断深入,侦查讯问的要求越来越高,基层派出所作为重要的讯问主体之一,其使用的侦查讯问策略已经受到了合法性及有效性的质疑,这让本就任务繁重的基层派出所侦查人员压力倍增。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以某公安局所辖派出所为对象进行调研,并结合笔者自身工作中的侦查讯问经历,试图发现传统侦查讯问策略的不足,并提出一点建议。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侦查讯问策略研究的必要性,以及侦查讯问策略的基本类型。第一节,法制变革对侦查讯问策略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侦查讯问程序更加严格、犯罪嫌疑人人权被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侦查讯问策略陈旧和匮乏导致无法保障人权,其在合法性及有效取得有罪供述方面有许多问题。加之近年来犯罪率不断上升,基层派出所任务繁重,完善侦查讯问策略具有现实价值。第二节阐述侦查讯问策略的特点及基本类型。最后笔者结合工作中侦查讯问的实际案例,分析侦查讯问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情况。第二部分是对侦查讯问策略在派出所中运行情况的实证调研。第一节,笔者根据工作经历对我国东部和西部公安(分)局基层派出所中运用侦查讯问策略的情况做了概括性介绍,明确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二节,介绍对西部某城市公安局所辖派出所刑侦民警在侦查讯问策略运用中的情况调研。第三节,总结现有侦查讯问策略存在的问题,即引诱、欺骗、威胁、软暴力等因素普遍存在。第四节,分析原因。主要从讯问的主体、客体、环境、制度等方面分析。第三部分,针对侦查讯问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寻找解决的方法。第一节,总体解决思路:改对抗为合作、变欺骗为诚信。第二节,提升现有侦查讯问策略效率的具体方法。侦查讯问策略可以借鉴销售策略、宗教思想中可取之处,从情景布置、法制规范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合法、友善“软讯问”策略体系。

武黄岗,栗长江[3](2018)在《我国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以知网收录的129篇研究文献为样本》文中研究指明讯问话语一直是讯问研究者与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宏观(如研究者学术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和微观(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两个层面对知网19852016年所收录的与讯问话语研究相关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讯问话语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核心期刊研究成果较少;跨学科研究视角不断延伸;研究方法以论述性为主,实证研究呈上升趋势。基于统计分析结果,反思了我国三十多年来讯问话语研究的不足之处。

蒋斌[4](2017)在《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探析 ——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矛盾也层出不穷,成为了不可估量的犯罪诱因,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全等特性,极易受到影响,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持续高发。未成年人犯罪涉及普通的刑事犯罪,而且严重暴力犯罪也屡见不鲜。从网络媒体披露的未成年人校园霸凌到残忍弑亲,每一起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无不在全社会舆论掀起轩然大波。在国情和人权的影响下,侦办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对公安机关执法理念、执法程序、执法方式提出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公安机关必须要特别注意做好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和谐有机统一。本文立足侦查实践需要,探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规律、侦查难点,以及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中所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本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侦查角度下对未成年人的年龄范围进行界定,以及对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类型进行概括。第二部分:从四川省遂宁市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归纳分析,探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侦查实践工作探析在侦办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中的难点。第四部分:根据上述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现状特征及侦查难点,探析公安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应当采取的侦查原则和侦查方式。

张超[5](2017)在《基于侦查讯问口语语料库的指示语语用研究》文中提出指示语一直都是学者们热衷的研究话题。作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指示语被认为是语言和语境之间关系最明显、最直接的反映。侦查讯问是警察办案的关键环节,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属于典型的机构性话语。正确地运用和推导指示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分析侦查讯问话语中指示语的使用情况,尤其对指示语语用功能的分析,拓宽了指示语的研究领域。本文基于“中国警察刑事侦查讯问口语语料库”运用了对比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侦查讯问话语中的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和空间指示语进行了语用分析。研究发现:一、侦查讯问话语中,侦查员会在嫌疑人使用指示语回答后进行追问,要求提供非参照信息。有时嫌疑人会主动进行补充。二、在侦查讯问话语中,侦查员和嫌疑人使用空间指示语“那”的数量远多于“这”的使用数量。三、在程序性问话阶段,侦查员往往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或直接运用机构名称“公安机关”来指代自己。四、侦查员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第一人称指示语,嫌疑人使用频率最低的是第二人称指示语。五、有些情况下嫌疑人会使用非言语手段配合空间指示语来明确地理位置信息。六、在供述犯罪事实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心理原因,嫌疑人经常使用模糊的时间指示语。在侦查讯问话语中指示语的使用主要发挥了语用模糊、语用移情、语用离情、身份建构等语用功能。侦查员和嫌疑人在指示语的选择上各有特点。正确地运用和识别侦查讯问话语中的指示语能够为侦查讯问话语提供有效策略。

大雨[6](2016)在《寻凶手记(长篇小说连载)》文中研究说明上期内容提要:法学系高才生汪小童放弃了留在北京的机会,回到故乡小城当了一名警察。出人意料的选择背后,是难以言说的隐痛。仿佛命运的捉弄,刚刚从警三个月,销声匿迹多年的连环杀手再次作案。作为一个毫无实战经验的新警察,汪小童被点名调入专案组。警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案件侦破却丝毫没有进展,而这期间,杀戮还在继续……

张震天[7](2016)在《讯问中应答技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侦查讯问中,侦查人员的应答是对提问的重要补充,两者共同构成对讯问对象的有效攻势。合理区分对犯罪嫌疑人的提问类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答技巧,从而及时、妥善、灵活地进行应答,常常是扭转讯问局势的突破口。侦查人员应注重对应答技巧的把握,结合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与情绪表现,紧抓时机,有效消除其戒备、抗拒心理,进而引导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真相,确保讯问工作的顺利推进。

林喜芬,秦裕林,葛岩[8](2015)在《无辜者何以被怀疑——警察辨别真伪陈述能力的认知-行为研究述评》文中提出警察一直被认为是识别谎言的专家,注重嫌疑人的非言词行为也是中外侦查讯问的重要技巧。但近年来,域外认知-行为科学研究所揭示的一系列证据表明,使用非言词行为来判断对象是否说谎的准确度很差。这种传统讯问技巧对谎言识别还可能起反作用,使得在一些实验中,警察判断对象是否说谎的准确度甚至还不如大学生或囚犯被试。使用非言词行为来判断对象是否说谎的培训和经验也不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识别谎言能力。目前,认知-行为科学已经开始了对新的讯问过程设计,新的讯问方法和技巧等的研究。在侦查领域引介认知-行为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实验方法在国内司法认知与决策领域的拓展,启发国内法学(律)界认真对待传统讯问技巧的局限,而且,也有利于国内错案研究在制度-实践维度以外,重视认知-行为因素的重要性。毕竟,警察在侦查初期辨别真伪陈述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对无辜者/真实罪犯的怀疑程度和追诉强度。

伍玉功[9](2012)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警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肩负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神圣职责,是“坚强的共和国之盾”。因此,人民警察一定要研究并找准加强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结合点与切入点,切实担负起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是指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过程中依法履行职责、行使权力、保护权益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之一。同时,也对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即树立科学执法的理念、提高民主执法的素质和加强依法执法的技能。从整体上说,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是较强的,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服务群众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人民警察自身素质不高、现行公安体制存在弊端、公安教育与培训体制存在问题、公安经费保障不力、警力严重不足、公安立法存在缺陷以及人民警察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还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律运用能力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等,已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削弱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威胁社会的稳定。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要求、人民警察自身职业特点以及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能力、侦查能力、法律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擒拿格斗能力等。只有通过改革人民警察录用培养体制;加强人民警察正规化建设;完善人民警察执法考核监督机制;转变人民警察执法理念;改善执法环境,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等等;才能提升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文章分六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瓮安事件”严重侵犯了公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削弱了党的领导,动摇了党的执政地位。而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差是“瓮安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既有现实价值,又能弥补理论上的一大空白。第二部分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第三部分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要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也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之一。同时,也对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提出了要求:即树立科学执法的理念、提高民主执法的素质和加强依法执法的技能。第四部分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现状。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围绕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问题,各级公安机关加大了队伍建设和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力度,在打击刑事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但由于人民警察自身素质不高、现行公安体制存在弊端、公安教育与培训体制存在问题、公安经费保障不力、警力严重不足、公安立法存在缺陷以及人民警察绩效考核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法律运用能力不高、专业技能较弱和语言表达能力较低等,急需提升。第五部分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很多,但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要求、人民警察自身的职业特点以及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主要包括:公共服务能力、侦查能力、法律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擒拿格斗能力等。第六部分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途径。由于制约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原因颇多,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途径也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只有通过改革人民警察录用培养体制;加强人民警察正规化建设;完善人民警察执法考核监督机制;转变人民警察执法理念;改善执法环境,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等等;才能提升人民警察的执法能力。

曾范敬[10](2012)在《中外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国内外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国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主要从侦查学、修辞学、语用学、侦查讯问制度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国外主要以美国警察讯问改革为线索,从警察讯问话语策略、讯问语言可理解性、讯问话语研究方法、犯罪嫌疑人话语权利等方面进行了述评。借以理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的现状并对今后警察讯问话语,尤其是中国警察讯问话语的研究提出了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路径。

二、刑侦讯问言语特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刑侦讯问言语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情感感化方法的一般原理
    2.1 研究对象的含义界定
        2.1.1 情感、情绪及二者关系
        2.1.2 感化的概念
        2.1.3 侦查讯问中的情感感化
        2.1.4 情感感化与相关概念之厘清
    2.2 情感感化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2.2.1 情感体验与社会认知
        2.2.2 态度改变理论
    2.3 情感感化方法的价值
        2.3.1 在刑事司法层面的价值
        2.3.2 在侦查讯问实务层面的价值
3 情感感化方法在侦查讯问中的使用现状调查
    3.1 研究设计说明
        3.1.1 问卷设计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1.3 相关情况的说明
    3.2 问卷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4 情感感化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侦查人员对情感感化方法掌握不足,缺乏相对固定的使用模式
        4.1.1 侦查人员对情感感化方法掌握不充分
        4.1.2 使用多基于个人经验总结,缺乏相对固定的使用模式
    4.2 情感感化方法使用前的准备工作不足
    4.3 情感感化方法使用的技巧性不足
        4.3.1 情感感化与其他讯问方法结合不足
        4.3.2 情感感化的针对性不强
        4.3.3 情感感化过程中侦查人员未能引起情感触动
5 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方法使用的改进对策
    5.1 提炼情感感化方法的使用要领
        5.1.1 情感感化的基本要求
        5.1.2 情感感化方法使用要领示意图
        5.1.3 结合大数据侦查,做好情感感化的准备工作
        5.1.4 实施中适时评估与调整
    5.2 注重情感感化方法的技巧性
        5.2.1 积极倾听,构建良好沟通关系
        5.2.2 丰富感化形式、主体,提升感化效果
        5.2.3 注重情境氛围营造,增强感染力
        5.2.4 强化讯问方法间的密切配合
    5.3 依据犯罪嫌疑人特征,有针对性的运用情感感化方法
        5.3.1 根据年龄与性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运用情感感化方法
        5.3.2 针对累犯心理,多种方法结合促进态度转变
        5.3.3 结合社会经历,运用人生闪光点激发积极情感
    5.4 加强侦查人员培训,弥补专业知识短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面向侦查人员的问卷(一)
附录 B 面向在押人员的问卷(二)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侦查讯问策略研究 ——以派出所工作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侦查讯问策略研究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类型
    (一)侦查讯问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二)侦查讯问策略的基本类型
二、侦查讯问策略的实证调研
    (一)东部某公安局侦查讯问策略的运用情况
    (二)西部某公安局侦查讯问策略的运用情况
    (三)侦查讯问策略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侦查讯问策略运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三、侦查讯问策略的完善对策
    (一)采用“以合作为主”的讯问策略
    (二)构建新型侦查讯问策略
    (三)加强侦查讯问策略运用的配套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3)我国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以知网收录的129篇研究文献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讯问话语研究的宏观述评
    1.1 研究者学术背景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成果数量
    1.4 研究成果形式
2 我国讯问话语研究的微观述评
    2.1 讯问话语的理论研究
    2.2 讯问话语的应用研究
3 对我国讯问话语研究现状的反思
    3.1 研究语料具有一定的制约性
    3.2 研究者的学术背景相对单一
    3.3 讯问话语研究视角广而不深
    3.4 实证研究方法重视不够
    3.5 学术国际影响力偏弱
4 结语

(4)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探析 ——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概况探析
    1.1 侦查视角下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的界定探析
    1.2 侦查视角下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的界定探析
    1.3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类型探析
2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特征探析
    2.1 作案动机相对单纯
    2.2 行为方式乖张暴戾
    2.3 暴力伤害升级,致死案件高发
    2.4 行为突发性,“激情”犯罪高发
    2.5 共同犯罪居多,结伙作案率高
    2.6 沉溺网络,三观扭曲
    2.7 法律意识淡薄,犯罪行为视同儿戏
3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工作难点探析
    3.1 受人利用,打击教唆者难度大
    3.2 复发率高,侦查对抗性强
    3.3 情绪敏感,隐私保护难
    3.4 场所控制难,协作机制不畅
    3.5 枪支泛滥,侦查危险系数高
    3.6 作案方式翻新,反侦查意识增强
4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具体侦查工作环节探析
    4.1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受案环节工作探析
        4.1.1 及时出警,紧急控制
        4.1.2 及时告知,避免反悔
    4.2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立案环节工作探析
        4.2.1 准确把握“有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事实发生”
        4.2.2 正确理解“依法有追究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必要”
    4.3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调查取证环节工作探析
        4.3.1 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4.3.2 坚持侦查主体专门化原则
        4.3.3 坚持传统手段与信息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4.3.4 坚持自我保护原则
        4.3.5 坚持警种协作原则
        4.3.6 坚持保护自尊原则
        4.3.7 坚持分类对待,内部瓦解原则
        4.3.8 坚持耐心沟通,灵活处理原则
        4.3.9 活用法定代理人到场规定
    4.4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环节工作探析
        4.4.1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实施刑事拘留的情形探析
        4.4.2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提请批准逮捕的情形探析
    4.5 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终结环节工作探析
        4.5.1 定期回访帮扶督促
        4.5.2 多警联动,打防并举
        4.5.3 刑事和解,宽严相济
        4.5.4 保护隐私,封存纪录
        4.5.5 总结经验,创新侦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侦查讯问口语语料库的指示语语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指示语研究综述
        一、国外指示语研究综述
        二、国内指示语研究综述
    第二节 侦查讯问研究综述
        一、国外侦查讯问研究综述
        二、国内侦查讯问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指示语及其哲学基础
        一、指示语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二、指示语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语用移情和语用离情
第三章 侦查讯问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侦查讯问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一、侦查讯问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二、侦查讯问中第二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三、侦查讯问中第三人称指示语的选择
    第二节 侦查讯问中人称指示语的数量与分布
    第三节 侦查讯问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侦查讯问中空间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侦查讯问中空间指示语的选择
        一、这、那
        二、方位副词、介词短语
        三、位移动词
        四、非言语手段
    第二节 侦查讯问中空间指示语的数量与分布
    第三节 侦查讯问中空间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侦查讯问中时间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侦查讯问中时间指示语的选择
        一、历法时间
        二、时间副词及时间副词短语
        三、动词形式时间指示语
        四、模糊时间指示语
    第二节 侦查讯问中时间指示语的数量与分布
    第三节 侦查讯问中时间指示语的语用功能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寻凶手记(长篇小说连载)(论文提纲范文)

(7)讯问中应答技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讯问中的应答概述
    (一)讯问中应答的语言学基础
    (二)侦查讯问中应答的特点
        1. 双方的不平等性
        2. 互动性
        3. 对抗性
    (三)运用应答技巧的实战意义
三、犯罪嫌疑人提问的类型
    (一)犯罪嫌疑人内心出现动摇时的提问
    (二)犯罪嫌疑人发出质疑或主张权利的提问
    (三)犯罪嫌疑人挑衅进攻的提问
四、应答技巧的分类及其运用
    (一)直接应答法
    (二)设定条件应答法
    (三)因势利导应答法
    (四)置换核心应答法
    (五)反向质问应答法
    (六)逆向推理应答法
五、结论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综述
    五、研究思路
    六、研究方法
    七、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第一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概述
        二、人民警察发展历程的呼唤
        三、人民警察性质的内在规定
    第二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政治保证
        二、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构筑稳定的安全保障
        三、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夯实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和要求
        二、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应有之义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要求
    第一节 树立科学执法的理念
        一、人民警察树立科学执法理念的理性依据
        二、人民警察树立科学执法理念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提高民主执法的素质
        一、人民警察提高民主执法素质的理论依据
        二、人民警察提高民主执法素质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加强依法执法的技能
        一、人民警察加强依法执法技能的法理依据
        二、人民警察加强依法执法技能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现状
    第一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的现状
        一、人民警察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
        二、人民警察的法律运用能力不高
        三、人民警察的专业技能较弱
        四、人民警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第二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民警察自身素质不高
        二、现行公安体制存在弊端
        三、公安教育与培训体制存在问题
        四、公安经费保障不力
        五、警力严重不足
        六、公安立法存在缺陷
        七、人民警察绩效考核不合理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
    第一节 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内容概述
    第二节 公共服务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二、人民警察公共服务能力的内涵
    第三节 侦查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侦查能力的必要性
        二、人民警察侦查能力的界定
        三、人民警察侦查能力的构成
        四、人民警察侦查能力的特点
        五、人民警察侦查能力的分类
    第四节 法律运用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法律运用能力的必要性
        二、人民警察法律运用能力的构成
    第五节 人际交往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必要性
        二、人民警察人际交往能力概述
    第六节 语言表达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二、人民警察语言表达能力概述
    第七节 擒拿格斗能力
        一、人民警察提升擒拿格斗能力的必要性
        二、人民警察擒拿格斗能力概述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的途径
    第一节 改革人民警察录用培养体制
        一、改革人民警察的录用体制
        二、改革人民警察的培养体制
    第二节 加强人民警察正规化建设
        一、人民警察正规化的涵义
        二、加强人民警察正规化建设的构想
    第三节 完善人民警察执法考核监督机制
        一、构建科学规范的人民警察绩效考核体系
        二、加强监督,依法治警,从严治警
    第四节 转变人民警察执法理念
        一、人民警察人性化执法的理论概述
        二、人民警察人性化执法存在的误区
    第五节 改善执法环境,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一、人民警察执法环境的现状
        二、改善执法环境,树立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中外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
    (一) 警察讯问话语的侦查学研究
    (二) 警察讯问话语的修辞学研究
    (三) 警察讯问话语的语用学研究
    (四) 警察讯问制度研究
二、国外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
    (一) 警察讯问话语策略技巧研究
    (二) 警察讯问语言的可理解性研究
    (三) 警察语言暴力下的强迫供述
    (四) 警察讯问话语研究方法
三、我国未来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的方向

四、刑侦讯问言语特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侦查讯问中情感感化方法研究[D]. 张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
  • [2]侦查讯问策略研究 ——以派出所工作为视角[D]. 郭涛.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2)
  • [3]我国讯问话语研究述评——以知网收录的129篇研究文献为样本[J]. 武黄岗,栗长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 [4]未成年人暴力犯罪案件侦查工作探析 ——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D]. 蒋斌.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7(02)
  • [5]基于侦查讯问口语语料库的指示语语用研究[D]. 张超. 黑龙江大学, 2017(04)
  • [6]寻凶手记(长篇小说连载)[J]. 大雨. 啄木鸟, 2016(12)
  • [7]讯问中应答技巧研究[J]. 张震天.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04)
  • [8]无辜者何以被怀疑——警察辨别真伪陈述能力的认知-行为研究述评[J]. 林喜芬,秦裕林,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警察执法能力提升研究[D]. 伍玉功. 湖南师范大学, 2012(05)
  • [10]中外警察讯问话语研究综述[J]. 曾范敬.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2(01)

标签:;  ;  ;  ;  ;  

刑事侦查讯问言语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