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

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

一、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之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李震[1](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文中认为只要有权力,一个人就可能产生腐败动机,做出越轨行为。因此,腐败治理成为世界的难题。腐败作为一种社会污染,一旦蔓延开来,就会蚕食心智,破坏公平,极易引发重大社会事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降低腐败的危险性,在社会进入重要转型期,党中央立于现实,围绕中心任务,采取多种举措反对腐败,进行廉政建设,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新发展,迈入了新阶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设反腐倡廉路线,大力整顿党风、恢复反腐败机构、打击经济犯罪,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走向现代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标本兼治的治理方案,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整合反腐败力量、部署反腐败三项任务,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科学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有力提升反腐倡廉地位,加强先进性建设、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反腐败工作体制,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系统化。改革开放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领导反腐倡廉,打响作风攻坚战、高压惩治腐败、构建反腐败网络、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使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更加全面化。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进行的现代化事业稳步向前。大风大浪中,党始终牢牢掌握反腐倡廉的领导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四十多年来,我们党在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宝贵经验: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完善反腐败机构、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反腐败威慑力、坚持德治与法治双向发力、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等,这些认识和经验是我们党未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最大的底气。同时,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实践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是其发展成果在实践和理论领域中的具体呈现。

张玉玲[2](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历经百年而初心如始,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始终以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如何破解“历史周期律”,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拒腐防变的新路,一直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本源、传承中国传统监察思想的历史基因、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和显着优势的监督体系,是能够保持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动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始终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在当前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以宏观的历史视野,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整体性研究,仍是该领域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的理论基础,以逐一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什么”,中国“为什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权力监督体系,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怎样形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的优势是什么,应该完善和发展的短板是什么等基本问题为逻辑主线,渐次展开本文的研究与论述。本文总体结构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结语。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论文正文部分由六章内容构成,分别概述如下:第一章主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和结构模式。分别从基本概念界定、十大要素的梳理整合和“多维立体协同”监督模式及其特点三个方面,从宏观上解读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什么”。第二章主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容逻辑。分别阐释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谁监督”,厘清监督主体、强化问责——“谁来监督”,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监督谁”,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重点——“监督什么”,从内容逻辑视角解读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什么”。第三章主要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发展的思想探源。本文认为对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思想的理论本源的坚守、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监督思想精神内核的继承创新、对中国传统监察思想的历史基因的秉承、对西方国家权力监督思想的域外借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四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分别从理论维度、实践维度、历史维度、世界维度,分析回答中国为什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权力监督体系。第四章主要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首先,依据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发展脉络,分三个阶段梳理其发展历程: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创立与撤销(1949-1978);二是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全面恢复与发展(1978-2012);三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体系化创新(2012——)。其次,总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体系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必须坚持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协同发展,必须坚持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必须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分别从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两个方面,阐释回答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怎样形成的。第五章主要凝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显着优势与现实贡献。首先,通过古今中外权力监督体系的比较,凝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四个显着优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优势,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优势,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优势。其次,基于显着优势分析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四个方面的现实贡献: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历史维度——中国传统监察思想的新超越,实践维度——党和国家自我革命的新阶段,世界维度——腐败治理的中国经验。从显着优势和现实贡献两个方面,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应该坚持和巩固的优势是什么。第六章主要剖析新时代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现实挑战和完善对策。本文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成果颇丰,但当前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党和国家监督制度逐渐成熟定型,仍然面临三个方面的现实挑战:一是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同性有待提升;二是党内监督的短板——“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有待加强;三是社会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基于对现实挑战的剖析,本文提出新时代应对现实挑战、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条对策:一是完善协同监督机制,增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协同性;二是多管齐下,破解“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三是固本强基,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制机制。分别从现实挑战和完善对策两个方面,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应该完善和发展的薄弱环节是什么。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观点的宏观提炼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的未来展望。本文基于以上六章内容的研究,得出如下三点结论:第一,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彻底胜利的必由之路。第二,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制度密码”。第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管住公权力”的“中国智慧”。笔者认为,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纵深推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研究,协同监督机制研究,权力配置、运行和制约机制研究,以及关于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阐释,将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

陈海龙[3](2021)在《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提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一思想体系不仅成功地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成效,而且对当前乃至以后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课题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包括:文献查阅法、历史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绪论部分,明确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认真研究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阐述了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总结了自身研究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创新之处,并对反腐倡廉相关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第二章研究阐述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产生的现实条件。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是基于其丰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的实践条件不断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发展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理论沉淀和反腐败斗争实践的考验逐渐形成的。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萌芽、发展和成熟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第三章详细研究阐述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伟大的思想体系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第一,反腐倡廉的价值定位;第二,坚持有腐必惩,建立社会主义廉洁政治;第三,反腐倡廉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第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第五,坚持教育、监督、法制并重的反腐举措。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进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第四章集中研究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指导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成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具体反腐败斗争实践已经证实,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指导的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一,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胜利;第二,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稳定发展。该思想自形成以来,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促进改革开放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顺利向前进行。第五章全面总结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当代价值。第一,教育、监督、制度体系有利于反腐倡廉标本兼治;第二,打击经济犯罪从严从重,以“零容忍”惩治腐败;第三,围绕经济建设进行反腐倡廉顶层设计,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不仅有效地指导了特定历史时期反腐败斗争,而且对之后顺利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

王国龙[4](2020)在《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必须在“依规治党”上做文章、下功夫。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在于依规治党,这是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应有之义和基本进路。考察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依规治党相关研究,虽然党的十八大之前有了初步研究,但关于依规治党主要问题的研究却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不断涌现,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我们还应看到:研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依规治党,对改革开放以前、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党的规矩意识以及演变史缺乏应有的全面系统的梳理,从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发展的宏大视野下分析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成果还不多见;过去的研究视角相对单一,缺少时代化的视野,缺乏对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比较研究。这就为我们从整体性视角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提供了学术研究空间。本文紧紧抓住“依规治党”这一核心概念,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的基本逻辑,系统梳理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做到加强从党近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学术研究,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方法的基础上,本文还尝试运用文献研读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与典型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按照“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结合、整体与个体结合、归纳与演绎结合)的基本原则,系统梳理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结合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深刻阐明依规治党在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围绕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这一研究主题,本课题研究确定了基本逻辑思路和价值导向:分析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在历史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基本内容、开展依规治党的基本形式、依规治党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经验的分析与借鉴,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主要着力点,为新时代政党治理视域下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着力厘清依规治党的基本问题,构建研究依规治党的分析框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明确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是展开依规治党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把握依规治党内在机理的客观前提,更是完善依规治党的必然要求。文章始于对依规治党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其本质、基本特性及与依规治党相关命题的三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依规治党的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要素构成,分析依规治党的价值意义,为进一步考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依规治党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从整体上对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进行历史考察,这是分析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的前提条件。依规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按照党的规矩进行自身治理的一个过程,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考察依规治党的历史进程,必须结合党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来进行。文章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客观实践的变化和发展,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21-194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49-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1978-2012)以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依规治党(2012-)四个阶段。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实践活动,更加清晰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在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的过程中,提出了“五个相结合”的基本经验分析逻辑理路,为进一步详细考察依规治党历史经验提供了基本遵循。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制度治党和思想建党的理论与实践,得出思想建党是依规治党的重要基础、制度治党是依规治党的基本保障之结论。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良性互动的关节点在于:必须坚持人民中心以促进群众利益实现;牢记党的使命以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党的整体发展。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依规治党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党的规矩内容是依规治党的内在本质、党的规矩形式是依规治党的外在表现。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良性互动的关节点在于:在内容建设中丰富完善党规体系;在形式规范中增强党规辨识度;坚持成文党规和传统惯例的互动衔接;把握党规内容建设和形式规范的实践性。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科学立规和严格执规的理论与实践,得出科学立规是依规治党的必要前提、严格执规是依规治党的关键所在之结论。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必须坚决维护党章的根本地位和最高权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内法规清理是依规治党的重要环节;坚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抓住“关键少数”是依规治党的重点、引领“最大多数”是依规治党的基础。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发挥领导干部“关键作用”;凝聚普通党员“最大合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这是梳理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历史进程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文章集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的理论与实践,认识到党内监督是依规治党的本质要求、外部监督是依规治党的重要保障。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关节点在于:严格党内监督以夯实党规监督之基;丰富外部监督以拓展党规监督之维;以维护党规权威确保党规监督效果;积极培育监督文化以增强监督意识。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着中国法治道路日益坚定、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政党领导力量不断增强等方面的新机遇,同时面临着部分党员规矩意识不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党内法规执行不到位等方面的新挑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必须以古鉴今、以史资政,在汲取历史经验中开启依规治党新征程。新时代加强依规治党,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以思想建党厚植依规治党思想根基;在制定与执行中完善党的规矩体系;以法治能力提升增强党员主体作用;在党内外监督中健全党的监督体系;以规矩权威为依规治党提供政治保证;以规矩信仰为依规治党提供文化氛围。

李春艳[5](2020)在《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文中指出所谓“廉政”,顾名思义就是指廉洁政治,这是一种与贪污腐败直接对立的政治现象,因此,强调廉政就必须要坚决反对腐败。当前中国共产党必须严加惩治贪污腐败问题,必须要把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去认知,唱响反腐倡廉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1)这里,不仅明确了党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此,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坚持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不断深化标本兼治,努力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通过廉政建设的不懈努力换取“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想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道路,就必须深入学习和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届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政思想,厘清该思想的历史发展脉络,所遵循的内在规律,挖掘它的现实价值,这样才能对当前建设廉洁型执政党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产生重要的指导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资源。它包含四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廉政建设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提出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毛泽东提出党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的群众;邓小平提出廉政工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习近平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保持执政本色,二是廉政建设要坚持制度反腐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打碎旧的国家制度和机器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列宁提出消除腐败必须“用法令指明道路”;毛泽东提出用“党内法规”和制度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邓小平提出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要通过法制来保证;习近平强调要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各个领域。三是廉政建设要纯洁党的组织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要严格党员入口,以保组织纯洁;列宁要求通过开展“清党”工作以维护党组织纯洁;毛泽东提出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做“端端正正的官”;邓小平提出完善选人用人标准以确保组织纯洁;习近平提出要通过培养选拔好干部、从严管理干部的方式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四是廉政建设要加强权力监督,反对特权的思想。如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特权,实现人类解放;列宁提出要“同一切特权作不调和的斗争”;毛泽东提出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邓小平提出搞特权和特殊化“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腐化”;习近平强调必须坚决反对“四风”问题,必须从思想作风上反对特权。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在历史发展中具有继承性和创新性、时代性和局限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实践,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对当前建设廉洁型执政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经验启示:巩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紧紧依靠人民,保持执政本色;纯洁党的组织,筑牢战斗堡垒;完善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越轨;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阳光化;严厉打击特权,维护制度公正。廉政建设关系到执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纯洁性和组织上的纪律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必须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只有坚持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才能确保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金石[6](2020)在《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研究》文中认为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也一直高度重视以反腐倡廉的新思想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头脑,以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生机与活力。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正担负起新的伟大历史使命,为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反腐倡廉思想的新成果,并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勇气扎实推进反腐倡廉攻坚战,取得了突破性的实践成果。新时代,党所面临的消极腐败风险依然存在,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建设依然重任在肩。思想理论的前行常常要从源头上寻找动力与方向。因此,探索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前行轨迹、思想内容,并加以比较研究,会更加深刻认识他们的思想理论创新、历史价值,也会更加深刻理解习近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内涵、守正创新、重大意义,滋养新时代反腐倡廉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推进。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远见卓识而适时地以率先垂范、思想改造、政策规章、群众运动、严厉处罚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与整治腐败,在理论上把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反腐倡廉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反腐倡廉思想的先河。邓小平在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中,面对腐败高发的态势,他继承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强调以发展解决问题的硬道理,不断推进经济与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整治腐败,有力保障了党的基本路线的顺畅运行,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获得稳定快速发展到21世纪,走向、走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新时代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前行过程,是一脉相承的、守正创新的过程,也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这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思想理论要始终与时代同行,要始终与实践同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是守正创新的结果,这是一项长期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任务。

荣震[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腐败治理,围绕着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搞好反腐倡廉建设的中心问题,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腐败治理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腐败治理体制。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把握新时代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为研究对象,以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为理论基础,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该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纵向历时分析和横向要素分析两个维度。以理论分析框架为依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演变历程。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划分为1978年至1992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92年至2002年的适应性改革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阶段。每一个历时时期内的分析则以横向要素为依托,从制度环境、制度需求、制度供给三个展开论述。其中,制度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环境,制度需求主要是从腐败形势对腐败治理体制提出的治理任务角度切入,而制度供给则包括腐败治理指导思想、组织体系和具体制度规范供给三个内容展开论述。历史演进分析之后,综合运用制度分析范式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历程进行理论透视,从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动因分析、行动者分析、变迁模式和路径依赖五个逻辑线条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在进行透彻的历时演变分析和变迁逻辑分析后,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特征、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最后,从战略、策略和基本着力点三个层面提出了新时代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路径。具体而言,文章共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在阐释腐败、腐败治理、体制与机制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明确界定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与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模式。然后,基于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三个理论流派主要理论支撑点构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理论分析框架主要包括横向历时性分析维度和纵向要素性分析维度两个组成部分。第二章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十八大迈入新时代四个党史发展的“关键节点”为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史演进划分阶段,结合官方腐败治理体制改革表述话语体系及学术界现有研究的阶段和命名划分,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划分为1978年至1992年的恢复重建阶段、1992年至2002年的适应性改革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深化改革阶段、2012年至今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阶段。对每个阶段内腐败治理的政治生态环境、腐败形势、腐败治理体制分别展开论述。第三章主要基于制度分析理论范式对腐败治理体制变迁进行理论透视,从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动因分析、行动者分析、变迁模式和路径依赖五个逻辑线条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在逻辑。第四章是基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的变迁历程和变迁内在逻辑,对我国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经验、主要特征和存在问题总结与分析;第五章则是在上述四章的基础上,从战略、策略和基本着力点提出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发展与完善的基本路径。

董蕾[8](2019)在《政治生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大任务。党的廉政建设作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涵养正气充盈、政治清明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任务。因此,以政治生态为视角研究分析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利于我们深刻认识新的党内政治生态背景下党的廉政建设的新动向新任务,进一步拓宽党的廉政建设的研究视野;有利于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廉政建设的特点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廉政建设体系建构以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借鉴政治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聚焦党的廉政建设为研究对象和重点,设计了涵盖理论缘起、历史总结、内容架构、问题揭示、原因分析、路径选择在内的政治生态视域下党的廉政建设的研究框架。阐述了党的廉政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及借鉴,厘清了政治生态与党的廉政建设的内在关联;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党内政治生态的变化而不断调试党的廉政建设举措,提炼出党的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聚焦于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新变化,党的廉政建设呈现出风清气正的新格局;在党的廉政建设“四位一体”基本逻辑架构下,逐一剖析党的廉政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和多维诱因,有效推动各核心要素不断优化、协调有序,进而提出党的廉政建设的优化对策。在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背景下,政治生态与党的廉政建设具有内在关联,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有利于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二者在目标、主体、内容、形式等方面具有彰显人民性、突出政治性、强调内生性、注重制度化的内在契合,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为党治国理政营造清正廉明的执政环境。借助政治生态理性分析工具,建构了包含主体责任、权力监督、廉政制度、廉政文化“四位一体”的廉政建设结构体系,各核心要素有机联系,发挥自己独有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党的廉政建设的整体效能。以党的廉政建设“四位一体”结构体系为主线,以政治生态的视角探寻廉政建设在新时代条件下由谁来建设、建设什么、怎样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增强党对廉政建设的全面领导以强化廉政主体功能,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以规范权力运行,构建廉政制度保障体系以优化廉政制度协同效能,厚植清正廉洁的文化土壤以营造良好文化生态等方面提出优化党的廉政建设的四大对策。

朱红波[9](2019)在《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制度执行力的不彻底,思想建设的不同步,腐败作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衍生物,呈愈演愈烈之势,腐败不仅渗透到市场经济中,而且逐渐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全党上下开展反腐倡廉,既抓作风建设,又抓反腐败工作,党风政风取得了根本性的好转,同时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反腐倡廉的新观点、新理论和新举措,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积极开展国际反腐败合作,开展“天网行动”进行“猎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规范运行,积极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努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三清”目标,在反腐倡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腐倡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同时也是当前“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遵循,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进一步使我们党掌握了丰富的执政规律,强化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了系统的执政理论,打破历史周期率,巩固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文章从研究党的十八以来的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相关论述入手,系统的分析研究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现实依据,从作风建设、预防腐败、惩治腐败、体制改革和队伍建设方面,总结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以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为指导,凝聚全党全社会反腐共识,促进立法、司法反腐改革,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健全。

张丹[10](2019)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邓小平理论不仅改变了中国,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就高度重视腐败这一政治之癌,他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国情,总结历史经验,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度反腐的新思路,并在反腐工作中,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本文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了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来源和时代背景,指出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反腐思想、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本文论述了一系列具有邓小平特色的反腐倡廉思想:反腐倡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腐倡廉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反腐倡廉要坚持“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反腐倡廉的基础是教育;反腐倡廉的保障是法制;反腐倡廉要依靠群众等。本文在阐述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内容的同时,总结出其反腐倡廉思想的特点: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在方针上的辩证性;在措施上的求实性;在理论上的创新性。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对我国的反腐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反腐倡廉思想奠定了我国法制、教育和监督于一体的防腐拒变的基本格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体系,同时也为新时期建立健全反腐倡廉的监督机制、防范机制和教育机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反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党和国家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反腐斗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重要论述和战略安排,而反腐败斗争是其重要内容。新时代,从严治党开启了全新的局面,加强党的廉政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复兴。如今,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将反腐建设进行到底,完成反腐斗争的压倒性胜利,这也是本文研究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意义所在。

二、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之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之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相关研究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1.研究创新
        2.研究不足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腐败
        2.廉政
        3.反腐倡廉建设
    (二)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学说
        2.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相关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理念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
    (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1.以整党为重心,全面整顿党风
        2.重建反腐机构,强化廉政监督
        3.严打经济犯罪,狠刹不正之风
    (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1.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党员党性建设
        2.实行纪检监察合署,完善相关监督机制
        3.坚持标本兼治,确定反腐败三项任务
    (三)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1.加强先进性建设,开展党内教育活动
        2.完善行政问责制度,规范干部从政行为
        3.健全反腐败工作体制,对接国际反腐败工作
    (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的反腐倡廉建设
        1.围绕中央“八项规定”,打赢作风攻坚
        2.高压惩腐,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3.深化反腐败机构改革,完善纪检监察体制
        4.加强巡视派驻,实现党和国家监督全覆盖
        5.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保证
    (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力量来源
    (三)保持反腐威慑力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保障
    (四)德治与法治双向发力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手段
    (五)完善反腐败机构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抓手
    (六)加强廉政制度建设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途径
    (七)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是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要求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时代价值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价值
        1.发展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
        2.丰富了中国共产党的廉政文化内容
        3.为多国和地区提供了中国反腐方案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价值
        1.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
        2.加快党的腐败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3.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现状
        (二)主要研究领域及代表性观点简介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结构模式
    一、基本概念阐释
        (一)权力、政治权力、国家权力、公权力与腐败
        (二)监督、监督制度、监督体系和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构成要素
        (一)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成要素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学界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构成要素的探讨
        (三)梳理与整合:党和国监督体系的“十大要素”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结构模式
        (一)“多维立体协同”监督结构模式及其结构分析
        (二)“多维立体协同”结构模式的特点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容逻辑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谁监督”
        (一)党内监督坚守“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
        (二)国家监督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打造廉政为民政府
        (三)社会监督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筑人民监督网
    二、厘清监督主体——“谁来监督”
        (一)厘清党内监督多元主体
        (二)厘清国家监督多元主体
        (三)厘清社会监督主体
    三、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监督谁”
        (一)党内监督对象始终坚持全覆盖和抓“关键少数”相结合
        (二)国家监督逐步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
        (三)社会监督对象的统一性和全覆盖
    四、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重点——“监督什么”
        (一)压实责任,党内监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强化责任担当,国家监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三)依法有序监督,社会监督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发展的思想探源
    一、始终坚守马列主义权力监督思想的理论本源
        (一)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监督思想内核的坚守
        (二)对列宁社会主义监督思想的继承
    二、始终继承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监督思想的精神内核
        (一)学习借鉴苏联的党政监督模式
        (二)党政监督始终围绕党的中心工作
        (三)重视党政监督法规建设
        (四)建立局部政权条件下的行政监察制度体系
    三、始终秉承中国传统监察思想的历史基因
        (一)对我国传统法治监察思想的传承
        (二)对我国传统监察制度体系建设思想的借鉴
        (三)对我国传统廉政文化教育的扬弃
    四、对西方国家权力监督制约思想的借鉴
        (一)各国应在共同反腐中交流互鉴
        (二)对资产阶级权力监督思想的批判吸收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历程
        (一)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制度框架的创立与撤销(1949-1978)
        (二)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恢复发展(1978-2012)
        (三)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体系化创新发展(2012——)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必须坚持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和中心任务
        (三)必须坚持党内监督、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协同发展
        (四)必须坚持紧紧抓住“关键少数”
        (五)必须坚持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五章 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显着优势和现实贡献
    一、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显着优势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优势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
        (四)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优势
    二、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现实贡献
        (一)理论维度——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
        (二)历史维度——中国传统监察思想的新超越
        (三)实践维度——党和国家自我革命的新阶段
        (四)世界维度——腐败治理的中国经验
第六章 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现实挑战与完善对策
    一、新时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现实挑战
        (一)党内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协同性有待提升
        (二) “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仍是党内监督的短板
        (三)社会监督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二、健全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完善对策
        (一)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协同监督机制
        (二)多管齐下,破解“一把手”监督、同级监督难题
        (三)固本强基,建立健全社会监督体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1.5 相关概念辨析
        1.5.1 反腐倡廉
        1.5.2 反腐倡廉思想
        1.5.3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
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来源及产生的现实条件
    2.1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来源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
        2.1.2 列宁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
        2.1.3 毛泽东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
        2.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
    2.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
        2.2.1 国外教训的总结: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
        2.2.2 国内现实的需要: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3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反腐倡廉的价值定位
        3.1.1 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
        3.1.2 反腐倡廉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
        3.1.3 反腐倡廉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2 坚持有腐必惩,建立社会主义廉洁政治
        3.2.1 反腐倡廉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强调“要先从领导干部纠正起”
        3.2.2 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强调“刹这个风,一定要从快从严从重”
        3.2.3 反腐倡廉坚持群众路线,强调“依靠群众,但不搞群众运动”
    3.3 反腐倡廉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
        3.3.1 反腐倡廉贯穿于改革开放整个过程
        3.3.2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4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3.4.1 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4.2 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
    3.5 坚持教育、监督、法制并重的反腐举措
        3.5.1 教育是基础,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
        3.5.2 监督是关键,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3.5.3 法制是保障,筑牢拒腐防变制度防线
4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指导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成效
    4.1 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反腐败斗争胜利
        4.1.1 从严从重打击了党员领导干部经济犯罪行为
        4.1.2 遏制了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4.1.3 大力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
    4.2 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安全稳定发展
        4.2.1 稳定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4.2.2 加强和完善了党的领导
        4.2.3 赢得了党心民心
        4.2.4 遏制了腐败的发展,扞卫了党纪国法
        4.2.5 完善了党风廉政制度
5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当代价值
    5.1 教育、监督、制度体系有利于反腐倡廉标本兼治
        5.1.1 完善教育体系,构建“不想腐”的防腐机制
        5.1.2 完善监督体系,构建“不能腐”的监督机制
        5.1.3 完善法制体系,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
    5.2 打击经济犯罪从严从重,以“零容忍”惩治腐败
        5.2.1 “惩治腐败,处理不能迟”
        5.2.2 “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
        5.2.3 反官僚主义、反特权——防止权力滥用
    5.3 围绕经济建设进行反腐倡廉顶层设计,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3.1 反腐倡廉服务于经济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5.3.2 党员领导干部为反腐重点,有利于权力的合理配置
        5.3.3 “两手抓”为科学方针,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全面进行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4)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及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依规治党基本问题探讨
    一、依规治党的科学内涵
        (一) 依规治党的概念厘定
        (二) 依规治党的基本特性
        (三) 依规治党的相关命题
    二、依规治党的要素构成
        (一) 依规治党的主体
        (二) 依规治党的客体
        (三) 依规治党的介体
        (四) 依规治党的环体
    三、依规治党的价值意义
        (一) 有利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二) 有利于规范社会价值导向
        (三) 有利于引导社会行为规范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分析框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演进(1921--1949)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流变(1949-1978)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发展(1978-2012)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新进展(2012-)
    五、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基本经验分析的逻辑理路
        (一) 秉承刚柔并济,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二) 秉承体用合一,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
        (三) 秉承知行统一,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
        (四) 秉承重点全面并行,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
        (五) 秉承内外良性互动,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第三章 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
    一、思想建党是依规治党的重要基础
        (一) 坚持思想建党以增强依规治党的思想自觉
        (二) 坚持思想建党以增强依规治党的行动自觉
    二、制度治党是依规治党的基本保障
        (一) 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二) 增强制度的系统性
    三、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坚持人民中心以促进群众利益实现
        (二) 牢记党的使命以推动民族复兴实现
        (三)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实现党的整体发展
第四章 坚持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相结合
    一、党的规矩内容是依规治党的内在本质
        (一) 建立以党章为核心的规矩体系
        (二) 逐步健全党内法规体系
    二、党的规矩形式是依规治党的外在表现
        (一) 倡导中国气派
        (二) 走向规范之路
    三、内容建设与形式规范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在内容建设中丰富完善党规体系
        (二) 在形式规范中增强党规辨识度
        (三) 坚持成文党规和传统惯例的互动衔接
        (四) 把握党规内容建设和形式规范的实践性
第五章 坚持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相结合
    一、科学立规是依规治党的必要前提
        (一) 同党所处时代党的历史任务相融合
        (二) 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融合
    二、严格执规是依规治党的关键所在
        (一) 在真抓实干中严格执规
        (二) 在考核奖惩中严格执规
    三、科学立规与严格执规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坚决维护党章的根本地位和最高权威
        (二) 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 党内法规清理是依规治党的重要环节
        (四) 坚持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协调衔接
第六章 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相结合
    一、抓住“关键少数”是依规治党的重点
        (一) 领导干部带头讲政治
        (二) 领导干部带头讲规矩
    二、引领“最大多数”是依规治党的基础
        (一) 全程全域严格党员标准
        (二) 共产党员必须严守党纪
    三、抓“关键少数”与引领“最大多数”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发挥领导干部“关键作用”
        (二) 凝聚普通党员“最大合力”
        (三)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四) 健全干部管理机制
第七章 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
    一、党内监督是依规治党的本质要求
        (一) 党内监督覆盖全体党员
        (二) 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二、外部监督是依规治党的重要保障
        (一) 外部监督倒逼恪守初心
        (二) 不断完善党的监督体系
    三、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良性互动的关节点
        (一) 严格党内监督以夯实党规监督之基
        (二) 丰富外部监督以拓展党规监督之维
        (三) 以维护党规权威确保党规监督效果
        (四) 积极培育监督文化以增强监督意识
第八章 新时代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建设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新机遇
        (一) 西方政党制度深陷困境
        (二) 中国法治道路日益坚定
        (三) 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 政党领导力量不断增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面临新挑战
        (一) 部分党员规矩意识未树牢
        (二) 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健全
        (三) 部分党内法规执行不到位
    三、在汲取历史经验中开启依规治党新征程
        (一) 以思想建党厚植依规治党思想根基
        (二) 在制定与执行中完善党的规矩体系
        (三) 以法治能力提升增强党员主体作用
        (四) 在党内外监督中健全党的监督体系
        (五) 以规矩权威为依规治党提供政治保证
        (六) 以规矩信仰为依规治党提供文化氛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廉政要坚持人民至上的思想
    引言:人民至上是廉政建设的核心宗旨和价值归宿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廉政建设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
        (一)反抗旧制度的卑劣性要发挥“人民要求”的决定性作用
        (二)新的无产阶级政权要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三)自由人联合体中“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须依靠人民获得和制约国家权力的思想
        (一)坚信无产阶级才是争取政治自由和敌视专制制度的先进战士
        (二)无产阶级政党要让人民群众来掌管国家政权和管理国家
        (三)执政党“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廉政工作依靠人民和为了人民的思想
        (一)党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是真心实意的群众
        (二)廉政工作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造福群众
        (三)廉政工作关乎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
        (四)廉政建设要坚持“三为民”的廉政文化观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制度反腐的思想
    引言:坚持制度反腐是廉政思想和实践的核心要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腐败的制度根源的分析及其破解
        (一)资本主义制度及私有制是腐败的根源
        (二)打碎旧的国家制度和机器是遏制腐败的根本途径
        (三)建立真正的民主制和罢免制是防止权力滥用的有效途径
    二、列宁关于消除腐败必须“用法令指明道路”的思想
        (一)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来防止权力专断
        (二)加强干部管理制度建设以保证党政机关廉洁
        (三)建立惩治贪污腐败的监督检查机构
        (四)法制建设与提高文化水平合力惩治腐败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廉政建设必须依靠制度的思想
        (一)用“党内法规”和制度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
        (二)党和国家机关的廉洁要通过法制来保证
        (三)通过制度、机制、法律法规完善反腐倡廉工作
        (四)加强国家廉政立法,推进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纯洁党组织的思想
    引言:纯洁执政党组织是廉政建设的基本诉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
        (一)廉政之根在党,党之廉政在本
        (二)强化理论武装,以保思想纯洁
        (三)严格党员入口,以保组织纯洁
    二、列宁关于维护“党的坚定性、彻底性和纯洁性”的思想
        (一)严格党员发展以保证党员质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坚定理想信念
        (三)开展“清党”工作以维护党组织纯洁
        (四)工人阶级执政党要体现“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意志的统一”
        (五)要有“多种多样的自上而下的监督形式和方法”防止权力运行不纯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
        (一)抓好思想道德建设做“端端正正的官”
        (二)完善选人用人标准以确保组织纯洁
        (三)整治不正之风以涵养廉洁之风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关于反对特权的思想
    引言:特权是破坏廉政建设的政治毒瘤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特权现象所进行的系统性彻底性批判
        (一)特权的形成源自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阶级分化
        (二)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特权,但它未能完成彻底废除特权的重任
        (三)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消灭一切特权,实现人类解放
    二、列宁关于“同一切特权作不调和的斗争”的思想
        (一)对旧社会中特权现象存在的揭露和批判
        (二)无产阶级只有消灭旧社会的特权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三)俄国共产党并不给予党员任何特权,而只是使党员担负更重的责任
    三、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克服党内官僚主义和特权行为的思想
        (一)要“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干部和群众”
        (二)搞特权和特殊化“势必使我们的干部队伍腐化”
        (三)党员干部“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形成既得利益集团”
        (四)制度面前没有特权、遵守纪律没有特权
    四、对本章的综合分析与评价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地位及当代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地位
        (一)探索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廉政建设之路
        (二)确立了“人民至上”的廉政建设核心理念
        (三)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和政权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巩固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
        (二)紧紧依靠人民,保持执政本色
        (三)纯洁党的组织,筑牢战斗堡垒
        (四)完善制度建设,防止权力越轨
        (五)加强权力监督,确保权力阳光化
        (六)严厉打击特权,维护制度公正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1.1 研究的意义
        1.1.2 研究的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创新点
    1.4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框架结构
第2章 毛泽东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
    2.1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形成、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
        2.1.1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形成
        2.1.2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
        2.1.3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价值
    2.2 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
        2.2.1 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的形成
        2.2.2 邓小平反腐倡廉理论的主要内容
        2.2.3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价值
第3章 毛泽东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异同关系
    3.1 毛泽东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相同点
        3.1.1 共同直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廉政思想
        3.1.2 共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防腐拒变
        3.1.3 共同强调整治党风反腐倡廉
        3.1.4 共同主张民主监督整治腐败
    3.2 毛泽东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不同点
        3.2.1 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所处时代社会历史环境不同
        3.2.2 反腐倡廉思想理论的策略各有特色
    3.3 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3.3.1 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
        3.3.2 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发展
第4章 毛泽东与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理论比较研究的启示
    4.1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任务长期艰巨而重大
        4.1.1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任务长期艰巨
        4.1.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历史任务十分重大
    4.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要始终与时代实践同行
        4.2.1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要始终与时代同行
        4.2.2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理论要始终与实践同行
    4.3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的不断守正创新
        4.3.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的不断守正
        4.3.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思想的不断创新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相关概念阐释
        (一)腐败
        (二)腐败治理
        (三)体制与机制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内涵
        (一)腐败治理体制的界定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价值及功能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基本典型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构建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腐败治理的思想
        (二)制度变迁理论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历程
    一、腐败治理体制的恢复重建时期(1978-1992)
        (一)腐败治理体制恢复重建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私利的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蔓延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恢复重建
    二、腐败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变革时期(1992-2002)
        (一)腐败治理体制适应性变革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权力寻租、资金密集型领域的多样化腐败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适应性变革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深化改革时期(2002-2012)
        (一)腐败治理体制深化改革时期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从争夺经济利益到争夺政治权力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四、腐败治理体制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时期(2012—今)
        (一)腐败治理全面协同深化改革的制度环境
        (二)腐败形势:高层化、群体化、家族化、多元化
        (三)腐败治理体制的全面协同深化改革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逻辑
    一、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整体趋势
        (一)从治标主导到标本兼治的腐败治理战略取向
        (二)从权力反腐、制度反腐到系统反腐的核心理念
        (三)从反黑色腐败到全方位反腐的腐败治理行动策略
    二、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动力机制
        (一)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外生因素
        (二)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内生因素
    三、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行动主体
        (一)党、政、司法机关为主的专门腐败治理机构
        (二)人大和政协等监督机构
        (三)社会参与主体
    四、腐败治理体制变迁方式分析
        (一)供给强制性腐败治理体制变迁
        (二)需求诱致性腐败治理体制变迁
    五、腐败治理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一)权力结构不均衡的路径依赖
        (二)腐败治理手段的路径依赖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特征、基本经验和主要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
        (一)中国共产党高度反腐自觉的变迁底色
        (二)腐败治理制度体系建构与完善的变迁核心
        (三)兼具时代性与历史传承性的变迁历程
        (四)党纪国法互联互通的变迁协同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基本经验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推动腐败治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三)明确核心理念,锁定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价值导向和目标定位
        (四)与中国政治发展环境相适应,保证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的时代回应性
        (五)寓腐败治理于制度建设之中,促进腐败治理的制度化、法治化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腐败治理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三、改革开放以来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腐败治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腐败治理机构职能协同不足
        (三)腐败治理制度规范有待完善
        (四)腐败治理体制的社会参与不足
    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现代化治理理念不牢固
        (二)体制自主性困境的制约
        (三)腐败治理体系不完整
        (四)腐败治理能力总体偏弱且不平衡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路径选择
    一、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战略分析
        (一)坚持以政党为中心的反腐逻辑支点
        (二)坚持法治思维为主导的反腐价值理念
        (三)坚持多元主体协同的反腐行为取向
    二、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策略分析
        (一)强化反腐倡廉思想教育
        (二)推进体制改革和职能转变
        (三)促进腐败治理的社会参与
        (四)加强腐败治理的国际合作
    三、新时代我国腐败治理体制改革与完善的基本着力点
        (一)强化腐败治理主体责任
        (二)强化反腐制度落实
        (三)创新廉政教育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8)政治生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述评
        1.2.2 国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政治生态
        1.4.2 廉政建设
2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理论概述
    2.1 党的廉政建设理论基础及借鉴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廉政学说
        2.1.2 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思想
        2.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2.1.4 国外廉政思想的理论借鉴
    2.2 政治生态与廉政建设的内在逻辑
        2.2.1 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有利于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生态
        2.2.2 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有利于推动党的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2.2.3 涵养政治生态与党的廉政建设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
    2.3 党的廉政建设的战略价值
        2.3.1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本质要求
        2.3.2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2.3.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迫切需要
3 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历史演进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选择和设计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生态
        3.1.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效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探索和曲折
        3.2.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政治生态
        3.2.2 社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效
    3.3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廉政建设的恢复和完善
        3.3.1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政治生态
        3.3.2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廉政建设主要内容及成效
4 政治生态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主要内容及基本经验
    4.1 新时代党的政治生态新变化
        4.1.1 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要求
        4.1.2 权力规范运行的新挑战
        4.1.3 制度管党治党的新征程
        4.1.4 文化强党兴党的新任务
    4.2 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主要内容
        4.2.1 主体责任建设
        4.2.2 权力监督建设
        4.2.3 廉政制度建设
        4.2.4 廉政文化建设
    4.3 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取得成就
        4.3.1 形成惩治腐败的高压氛围
        4.3.2 形成常态化廉政制度安排
        4.3.3 形成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
    4.4 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基本经验
        4.4.1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
        4.4.2 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政治定位
        4.4.3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逻辑主线
        4.4.4 坚持党内政治生态净化的价值指向
5 政治生态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5.1 党的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系统治理存在融合难问题
        5.1.2 权力监督存在协同效能弱化问题
        5.1.3 廉政制度存在“高位运行”问题
        5.1.4 廉政文化共识功能存在发挥受阻问题
    5.2 党的廉政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5.2.1 主体责任认知偏差
        5.2.2 党内政治生活不够规范
        5.2.3 制度法规权威尚未建立
        5.2.4 不良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
6 政治生态视域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增强党对廉政建设的全面领导以强化廉政主体功能
        6.1.1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6.1.2 增强廉政建设主体自觉
        6.1.3 提升党的廉政治理能力
    6.2 完善权力监督体系以规范权力运行
        6.2.1 坚持权力制约与权利保护相结合
        6.2.2 坚持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6.2.3 坚持党内监督从严与监督氛围从优相结合
    6.3 构建廉政制度保障体系以优化廉政制度协同效能
        6.3.1 完善廉政制度的顶层设计
        6.3.2 提高廉政制度的协同配合
        6.3.3 提升廉政制度执行力
    6.4 厚植清正廉洁的文化土壤以营造良好文化生态
        6.4.1 坚定理想信念的文化自觉
        6.4.2 整合廉政文化的价值资源
        6.4.3 推动廉政文化的思维创新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9)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政建设的论述
        二、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反腐倡廉的理论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第二节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践遵循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客观需求
        三、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的迫切要求
第二章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狠抓作风建设,以党风政风促民风
        一、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四风”
        二、严明纪律规矩,把规矩和纪律挺在前面
        三、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
    第二节 注重预防腐败,有效遏制腐败增量
        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二、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四、营造“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氛围
    第三节 铁腕惩治腐败,坚决减少腐败存量
        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二、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
        三、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第四节 深化体制改革,打造纪检监察铁军
        一、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二、严防“灯下黑”、淬炼“打铁人”
        三、“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
第三章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价值和启示
    第一节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价值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腐倡廉思想
        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反腐倡廉理论
        三、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执政建设理论
    第二节 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的实践启示
        一、提供了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准则
        二、推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纵深发展
        三、提升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
        四、推进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0)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论文的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第2章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
    2.1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时代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局势
    2.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
        2.2.1 马克思、恩格斯反腐倡廉思想
        2.2.2 列宁反腐倡廉思想
        2.2.3 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
        2.2.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第3章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
    3.1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内容
        3.1.1 反腐倡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2 反腐倡廉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3.1.3 反腐倡廉要从教育入手
        3.1.4 反腐倡廉要依靠法制
        3.1.5 反腐倡廉要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
        3.1.6 反腐倡廉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
        3.1.7 反腐倡廉要依靠群众,但不搞群众运动
    3.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主要特点
        3.2.1 战略上的重要性
        3.2.2 方针上的辩证性
        3.2.3 措施上的求实性
        3.2.4 理论上的创新性
第4章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4.1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价值
        4.1.1 确立了改革开放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
        4.1.2 构建了改革开放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布局
        4.1.3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反腐倡廉思想的理论体系
    4.2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现实启示
        4.2.1 深化反腐认识,确立反腐斗争目标
        4.2.2 健全监督体系,构建防腐有效机制
        4.2.3 完善法制建设,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4.2.4 加强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4.2.5 提高干部素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4.2.6 依靠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之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过程与基本经验研究[D]. 李震.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D]. 张玉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陈海龙.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4]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的历史经验研究[D]. 王国龙. 山东大学, 2020(08)
  • [5]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研究[D]. 李春艳.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研究[D]. 金石.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腐败治理体制变迁研究[D]. 荣震.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7)
  • [8]政治生态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廉政建设研究[D]. 董蕾.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9]习近平反腐倡廉重要论述研究[D]. 朱红波. 吉首大学, 2019(02)
  • [10]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研究[D]. 张丹.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毛泽东、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