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叶不定芽再生研究进展

草莓叶不定芽再生研究进展

一、草莓叶片再生不定芽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李秀宇[1](2020)在《四倍体刺槐苗期表型生理特性及再生能力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是荒山造林和水土保持先锋树种,而且还具有观赏、材用、蜜源和饲用等价值。与二倍体刺槐相比,四倍体刺槐品种在叶片产量、营养物质含量、遗传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优于二倍体,而且变异范围较大,具有很大的良种选育潜力。本研究以四倍体刺槐为材料(二倍体刺槐作为对照),在组培和盆栽两种生长环境下对比了不同无性系植株的生长特性差异,从形态和生理多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对苗期的优良无性系进行初步筛选,丰富了四倍体刺槐种质资源。并探索了无性系种类、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对刺槐组培苗叶片再生能力的影响,筛选出再生能力强的优良无性系及最佳试验处理组合,优化并建立其高效再生体系,为遗传转化、诱变育种等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生长特性优于二倍体刺槐组培苗。对于形态指标,四倍体刺槐组培苗的主根长度、侧根数量、小叶面积及叶厚的均值分别为二倍体的1.61倍、1.28倍、1.51倍和1.11倍。四倍体刺槐组培苗中,无性系9的主根长最大,达8.92cm,无性系3的侧根数最多,达74.22条,无性系10的小叶面积最大,达7956.44dmm2。对于生理指标,四倍体刺槐组培苗叶片可溶性总蛋白、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二倍体的1.49倍、1.42和0.98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的最大值分别为二倍体的1.53倍、1.50倍和1.50倍,抗逆性强的无性系为四倍体21、20和27,光合能力强的为四倍体33。根据对上述指标的综合评价,表现优良的无性系为四倍体10、13、17、27、和9。(2)不同四倍体无性系盆栽苗之间的形态及生理指标也存在显着差异。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当移栽成活90d时,与移栽成活30d和60d相比,各无性系的生长状态达到最好,且抗逆性和光合能力达到最强。当移栽成活90d时,四倍体7的株高最大,达32.87cm,四倍体16的小叶面积最大,达184751.67dmm2。根据对生理指标的分析,抗逆性强的无性系有四倍体14、3和16,光合能力强的无性系有四倍体3。总体来看,四倍体刺槐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表现都优于二倍体,其中优良的无性系有四倍体16、6、3、13和33。(3)以刺槐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了无性系种类、茎段培养时间、小叶在复叶上的生长位置、光照条件、叶片在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和叶片剪切伤口数量对叶片再生能力的影响。经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叶片再生能力强的最适条件为:茎段培养时间35d、小叶在复叶上的生长位置为上叶、光照条件为有光、叶片在培养基上放置方式为远轴面接触培养基、叶片伤口数量为6个。再生能力强的无性系为四倍体12、15、9、13和20,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100.00%、97.22%、100.00%、100.00%和97.22%,不定芽诱导率分别为75.00%、69.44%、63.89%、86.11%和75.00%,愈伤组织生长指数分别为4.36、5.25、4.86、5.64和4.19,再生不定芽数量分别为7.44、6.56、3.97、3.81、2.83。(4)综上,综合评价生长特性及再生能力的相关指标,四倍体无性系13为长势良好、抗逆性强且再生能力强的无性系。

代雄伟[2](2020)在《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组培再生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文中研究说明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是西南地区常见的野生草莓,具有较强的抗性,其果实中特有的蜜桃香味尤其突出,是改良栽培草莓品质的重要遗传资源。组织培养是无性繁殖和遗传转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重要手段,通过组织培养可实现植物脱毒和离体快繁,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品种。然而草莓组培苗及其后代在花果特性、生长势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表型变异,影响了草莓组培苗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研究表明组培过程中导致的DNA甲基化不稳定是再生植株表型变异的重要来源,同时DNA甲基化可有效促进或加快组培过程。因此,本研究以黄毛草莓为材料,优化组培再生体系的同时收集组培各阶段材料,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对其在外植体、愈伤组织、不定芽、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生根和下地移栽六个时间点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进行研究。以期了解黄毛草莓组培再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和动态变化趋势,探究草莓组培苗无性系变异的甲基化模式,为有效解决草莓组织培养生产中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此外,也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甲基化调控模式的研究提供线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并建立了高效稳定的黄毛草莓组培再生体系。最佳体系为:黄毛草莓无性系最适初代培养基是MS+0.5 mg/L 6-BA+30 g/L蔗糖+7 g/L琼脂,出苗率95%;最适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是MS+0.2 mg/L TDZ+0.6 mg/L 6-BA+0.15 mg/L 2,4-D+0.6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出愈率90%;最适不定芽分化培养基是MS+1 mg/L 6-BA+0.1 mg/L NAA+30 g/L蔗糖+7 g/L琼脂;最适生根培养基是1/2 MS+0.2 mg/L IBA+30 g/L蔗糖+7 g/L琼脂。该再生体系为黄毛草莓无性繁殖与遗传转化提供了参考。2.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研究了黄毛草莓外植体茎尖、愈伤组织、不定芽和再生植株、再生植株生根与移栽成活的叶片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与参考基因组比对后得到60.43%75.33%的唯一比对率,C位点的覆盖深度均在7x以上。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模式分析,我们发现CG类型的甲基化水平最高,CHG类型次之,CHH类型最低;从组培不同阶段来看,愈伤组织阶段、壮苗阶段、下地移栽发生了明显的去甲基化过程,不定芽阶段、生根发生了明显的超甲基化过程,CHH变化最为突出;从染色体分布上看甲基化占比最高的同样是CG类型;通过建立甲基化在染色体上的密度分布图,观察到甲基化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转座子密集区,而基因密集区的甲基化程度普遍偏低。从基因功能区域的甲基化程度来看,组培6个阶段甲基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repeat区、intron区和promoter区、exon区、3’UTR和5’UTR区。DNA甲基化通过改变相关基因的甲基化模式,可以参与器官或组织形成的调控,DNA甲基化水平在不同组织和时期也并不是恒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依照组培顺序两两比较发现,整个组培过程黄毛草莓甲基化水平呈现降低和升高交替出现的动态变化趋势,这与组培过程中细胞功能分化、激素的使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密切相关。3.通过差异甲基化区域分析发现,CG甲基化类型在promoter区和exon区的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数目最多,愈伤组织与外植体茎尖相比,CG甲基化类型以去甲基化(hypo)的DMR为主,相关基因的功能富集显示,愈伤组织阶段去甲基化的基因主要富集于与转移酶活性、甾体合成与代谢和细胞壁组装与修复等相关功能的基因集;不定芽阶段与愈伤组织阶段相比,CG甲基化均以超甲基化(hyper)的DMR为主,相关基因主要富集于与氧化还原酶活性、催化活性和叶绿素分解代谢等相关功能的基因集;而再生植株叶片生长阶段、生根阶段和下地移栽阶段甲基化发生改变的相关基因主要与细胞分化、生长发育以及环境适应相关。此外,从茎尖外植体到愈伤组织涉及脱分化过程,而从愈伤组织到不定芽涉及植物再分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有54个基因随着细胞脱分化和去分化过程甲基化水平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涉及数个与细胞核骨架形成、参与DNA修复与同源重组、泛素代谢等相关基因;从植株叶片生长、生根和下地移栽几个阶段主要涉及激素的变化和环境的改变,共有36个基因在不同阶段甲基化水平不断发生改变,涉及数个组蛋白甲基化酶、细胞色素P450、ABC转运蛋白等与植物代谢、发育、抗逆相关的基因。

董晨星[3](2020)在《草莓种质资源生物学鉴定及对激素的反应》文中研究指明草莓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全世界草莓属植物24个种,然而在当今被用于广泛栽培的只有八倍体凤梨草莓,其它的均是野生或半野生的状态。在草莓的栽培选育过程中,部分优良性状逐渐丧失,产生了病害多、货架期短、口感品质下降、种子育苗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种质资源含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草莓高抗优质育种的重要保障。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种质资源,筛选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父母本,本研究收集了19种野生草莓为材料并进行了表型性状,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的比较,同时针对草莓移栽、种子萌发、扩繁等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做了相关的研究。试验结果如下:1.BMS088和BMS090生长势健壮,在株高和冠径上均优于其它品种。BMS103的表型比较特别,花色为黄色,果实为圆球形,且种子凸于果面。BMS102果实为白色,其它品种均为红色。BMS098的果型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糖含量、半乳糖含量、果糖含量、木糖含量均较高,且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含量也高,但苹果酸含量较低。还有一些品种的氨基酸含量较高,如BMS098、BMS096、BMS086、BMS090和BMS102的丝氨酸、天冬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均比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2.生物刺激剂苗迪发在15天内的效果比后期效果更好,尤其是在促进根系生长方面,说明苗迪发具有特殊的功能,可以显着缓解移栽引起的应激性反应,提高移栽成活率。其它两种生物刺激剂阿卡迪安和碧沃350对地上组织生长的促进作用更为集中,后期更为明显。而普通的化学肥料根肥得对移栽后地上和地下组织生长均呈负效应,说明移栽显着减弱了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施用化肥进一步增加了根系的负荷能力。3.激素在种子萌发和叶片再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激素行使的功能不同。使用200ppm的GA3处理48h的草莓种子发芽率最高,发芽率为73.33%。在草莓叶片的再生过程中,使用TDZ的效果要明显优于ZT,且TDZ在0.5-1mg/L,IBA在0.3mg/L时,愈伤数量最高,为85%。

吴雪[4](2019)在《红花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与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建立》文中认为草莓属植物开白花,红花草莓(Fragaria×Potentilla)为属间杂种,花朵呈红色或粉色,色彩鲜艳,是一种观赏兼食用的新型花卉,可应用于园林绿化及室内盆栽观赏,具有良好观赏价值与开发潜力。本试验以红花草莓品种‘四季红’的匍匐茎茎尖为外植体,分析了培养基、外源激素等对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的影响,建立了红花草莓无菌试管苗离体快繁体系,为红花草莓的良种繁育打下了基础,对实现红花草莓工厂化繁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以‘四季红’、‘粉佳人’、‘俏佳人’、‘粉公主’、‘小桃红’、‘红玫瑰’、‘莓红’、‘SF14’、‘26SF’、‘X1-3’10个品种品系叶片为外植体,分析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暗培养、接种方式和AgNO3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红花草莓叶片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红花草莓‘四季红’茎尖培养中,通过比较1/2MS、MS、MS+BA 0.5 mg·L-1三种初代培养基对‘四季红’茎尖萌发率的影响发现,MS和MS+BA 0.5 mg·L-1为初代培养基的茎尖萌发率基本没有差异,均显着高于1/2MS,分别为64.43%和65.33%,其中MS+BA 0.5 mg·L-1为初代培养基可产生少量增殖现象。比较了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红花草莓‘四季红’继代扩繁及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获得继代扩繁的最适培养基为:MS+BA 0.5 mg·L-1+NAA 0.1 mg·L-1,增殖系数为4.23,平均株高为3.80 cm。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 0.1 mg·L-1,生根率达到98.50%,平均根数为18.23条。驯化5d后将组培苗移栽至细沙:蛭石=1:1的沙床中,28 d后统计成活率为83.9%,且植株生长旺盛根系发育良好。以10个红花草莓基因型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了红花草莓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红花草莓叶片不定芽分化的主要因素。在比较的10个红花草莓基因型中,6个再生出了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粉佳人’>‘俏佳人’>‘26SF’>‘14SF’>‘莓红’>‘小桃红’。比较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综合效果来看TDZ诱导效果良好,且TDZ与NAA的组合效果好于IBA组合,品种‘粉佳人’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TDZ 1.0 mg·L-1+NAA 0.2 mg·L-1。在此培养基上不定芽分化率最高达到44.57%,平均每叶片再生2.93个不定芽;叶片分别以近轴面向下放置和远轴面向下放置两种方式进行接种,结果表明接种方式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没有影响。但远轴面向下放置时,叶中部拱起呈桥状,叶边缘伤口接触培养基能加速诱导进程,当培养至14 d时开始萌发愈伤组织,55 d时开始着生不定芽。在叶片近轴面向下放置时,叶面呈U字型,叶边缘不能接触培养基,诱导速度相对较慢;比较不同暗培养天数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诱导,发现暗培养14 d能有效提高不定芽分化率,此时的不定芽分化率为63.67%,平均叶片再生不定芽数为3.27个。当暗培养天数大于14 d时不定芽分化率呈下降趋势,暗培养28 d时已显着低于对照组仅为10.12%。通过在培养基内添加一定浓度的AgNO3发现,当AgNO3浓度为2 mg·L-1时可提高叶片的再生频率,但随着浓度的继续升高,反而会抑制叶片不定芽再生。

赵佳怡[5](2019)在《苹果MdMIF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苹果(Malus domestica)是蔷薇科苹果属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因其品种多、颜色丽、香气浓、味酸甜而受到很多人的青睐。近年来,以苹果为试材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其中苹果叶片离体再生和遗传转化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MIF2蛋白(mini zinc finger protein)是一种只含有ZF(zinc finger)结构域的小型蛋白质,前人对其在拟南芥和番茄中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次在‘GL-3’苹果中克隆MdMIF2基因全长,分别构建MdMIF2基因的过表达及沉默载体,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苹果‘GL-3’,分别获得了MdMIF2基因过表达与沉默转基因植株,通过测定抗性芽再生率、叶片再生率及平均再生芽数,探究MdMIF2基因的功能,为苹果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GL-3’苹果中克隆出MdMIF2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273bp,编码90个氨基酸,含有一个ZF结构域。对MdMIF2基因进行了时空表达模式分析与启动子在线分析,分析了MdMIF2基因的表达特性。2.构建了苹果MdMIF2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及沉默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对‘GL-3’苹果进行转化。获得3个MdMIF2基因过表达株系和3个MdMIF2基因沉默株系。3.通过叶片再生试验,发现与非转基因植株相比,MdMIF2基因的过表达植株叶片再生能力明显增强,而MdMIF2基因的沉默植株叶片再生能力则明显减弱。本研究表明苹果MdMIF2基因高水平表达具有促进叶片再生的功能。

马琳琳[6](2019)在《细胞分裂素受体在森林草莓叶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初探》文中研究说明草莓果实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且具有保健功效。近年来,随着草莓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上对草莓种苗质量和优良品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草莓生产面临着不断变化的病、虫害危害和高、低温等环境胁迫,传统的育种方法很难培育出优良的抗病和抗逆境品种,因此,亟需引入植物基因工程加快育种进程。而建立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是进行基因工程育种的先决条件之一。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与栽培草莓在花结构、花器官排列和早期果实发育等方面的特性基本相同,但具有生长周期短、转化体系成熟、基因组小的优势,由此是研究栽培草莓的理想模式植物。森林草莓叶片再生效率的提高对建立高效的栽培草莓叶片再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细胞分裂素是植物的生长调节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对植物形态建成和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细胞分裂素调控大白菜子叶再生、拟南芥心皮离体再生、辣椒子叶再生等已有相关报道。因此,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提高植物叶片再生的效率。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在草莓叶片再生中的作用,本研究首先鉴定出森林草莓细胞分裂素的全部受体基因并进行序列比对,选取干扰片段构建了草莓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FveHK2的植物抑制表达载体。采取农杆菌介导法(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转入野生二倍体森林草莓‘Hawaii 4’中,获得FveHK2基因的RNAi抑制表达干扰株系。通过抗生素卡那霉素的筛选、GUS染色等相关实验分析,初步验证得到FveHK2抑制表达系。使用荧光定量PCR,以FvCHC1为内参基因,检测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FveHK2在野生二倍体森林草莓‘Hawaii 4’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以验证RNAi干扰效果。对森林草莓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进行生长发育观察比较和叶片的转录组测序分析,探究各株系间的生长发育和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差异。筛选出适宜二倍体森林草莓‘Hawaii 4’叶片再生培养基的激素配比,比较野生型和全部3个受体基因抑制表达系的离体叶片再生情况,包括愈伤生长情况及出芽情况等,并对八倍体栽培草莓和森林草莓的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并探究其相似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经过鉴定,获得4个草莓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FveHKs,根据与拟南芥的同源关系,分别将其命名为FveHK2a、FveHK2b、FveHK3、FveHK4。对FveHK2a和FveHK2b的CD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相似度达到90%以上。选用FveHK2b基因序列一段长度为300bp的序列作为FveHK2a和FveHK2b两个基因共同的干扰片段,构建植物抑制表达载体GN2300-FveHK2。2.通过农杆菌介导法,以野生二倍体森林草莓‘Hawaii 4’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进行遗传转化并获得转基因株系,通过抗生素筛选、GUS染色、荧光定量PCR等方法,验证得到FveHK2抑制表达系的阳性森林草莓植株。3.对森林草莓野生型和转基因株系进行生长发育观察比较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在正常条件下的生长发育情况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区别。分析转录组数据中5个与叶片再生相关基因以及8个与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各株系间的表达亦无明显差异。4.以二倍体森林草莓生态型‘Hawaii 4’为试材,研究了适宜草莓叶片再生培养基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适宜二倍体森林草莓生态型‘Hawaii 4’的再生培养基为MS-B5+IBA0.2mg/L+TDZ2mg/L。5.使用筛选出的再生培养基适宜激素配比,对野生型和各转基因系的离体叶片进行组织培养,统计叶片再生情况。结果表明,FveHK2抑制表达系的叶片再生频率(86.36%)>野生型(64.86%)>FveHK4抑制表达系(42.22%)>FveHK3抑制表达系(30.77%)。与野生型相比,FveHK2抑制表达系的离体叶片再生频率增加1.33倍。6.对八倍体栽培草莓和二倍体森林草莓的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直系同源基因之间相似度极高,均达到98.2%及以上。本实验初步探究了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在森林草莓离体叶片再生中的作用,为提高八倍体栽培草莓离体叶片再生效率,建立高效的离体叶片再生体系奠定基础,对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加快草莓优异新种质的培育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肖琼[7](2019)在《DNA甲基化修饰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生长和芽再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植物细胞多能性的理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成熟,今天该技术在农业和园艺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草莓的组织培养技术可以为生产提供大量的脱毒苗。森林草莓(Fragaria vesca)是研究草莓基因功能的理想模式植物,对森林草莓进行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草莓的育种、转基因草莓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支持。表观遗传修饰在植物发育中的调节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DNA甲基化等表观修饰在调控基因表达上有重要的功能,但在草莓上的研究尚少。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对森林草莓叶片施加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另一方面以DNA甲基化途径关键基因DECREASE IN DNA METHYLATION1(FveDDM1)和 DNA 去甲基化酶DEMETER-LIKE1(FveDML1)的RNA表达干扰株系为材料,研究DNA甲基化途径的干扰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组织生长和芽再生过程的调控作用,并鉴定了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基因表达可能受DNA甲基化调控并参与草莓叶片多能性获得和离体芽再生途径的关键基因。为后期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良草莓性状以及为草莓组培苗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森林草莓Ruegen叶片作为外植体,对其施加不同浓度的DNA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AzaC)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Trichostatin A,TSA),浓度分别为0 μM 5-AzaC(对照组),5μM 5-AzaC,10 μM 5-AzaC,20 μM 5-AzaC和3 μM TSA。发现5-AzaC与TSA均抑制了森林草莓叶片的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再生,推测DNA甲基化和组蛋白去乙酰化过程参与了森林草莓叶片多能性获得和离体芽再生途径。2.对FveDDM1基因沉默植株与FveDML1基因沉默植株在组培过程中叶片的愈伤组织和芽再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经过统计分析,发现FveDDM1基因的沉默促进了森林草莓叶片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生长,而FveDML1基因沉默植株的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生长没有显着差异。3.通过对FveDDM1基因沉默植株叶片与FveDML1基因沉默植株叶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发现FveDDM1基因沉默植株叶片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蛋白结合,ATP-结合通路。而FveDML1基因沉默植株叶片的显着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氧化还原反应,蛋白结合,ATP-结合通路。4.差异表达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veDDM1基因沉默植株叶片中与多能性获得和离体芽再生途径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包括转录因子CUC2、MYB11、铵基转运物等,其中CUC2的表达量上调了 5.63倍。由此推测,DNA甲基化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这些关键基因,由此参与森林草莓愈伤组织形成和芽再生途径。

姚思扬[8](2019)在《‘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本次试验以温室内当年生‘红颜’草莓(Fragaria ananassa‘Benihoppe’)幼嫩匍匐茎的茎尖、茎节及草莓根茎处芽为试验材料,经过外植体的灭菌、初代诱导不定芽、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五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建立了红颜草莓的组培快繁体系。研究表明:试验采用了不同于前人研究的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进一步提高了诱导率和增殖系数,获得了良好的生根指数和移栽成活率。初步优化了红颜草莓的快繁体系,为今后组培生产育苗提供了理论实践基础。结论如下:1、通过对不同灭菌时间的筛选,得出了最佳的灭菌方法。三种外植体的最佳灭菌处理皆为75%酒精消毒30s,0.1%HgCl2消毒7min,该方案下,既达到了很好的杀毒效果,又不会消毒过度毒害植株。其中茎尖的最佳成活率为91.1%,芽的最佳成活率为55.53%,茎节的成活率为62.23%。2、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草莓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基本培养基及植物激素浓度。三种外植体中草莓茎尖为最佳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16-BA+0.3mg·L-1NAA+0.3 mg·L-1 IBA,诱导率可达92%。其次是草莓茎节,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mg·L-16-BA+0.2 mg·L-1NAA+0.2 mg·L-1IBA,诱导率可达74.67%。诱导效果最差的为草莓芽,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mg·L-16-BA+0.3 mg·L-1NAA+0.3mg·L-1IBA,诱导率可达65.33%。在草莓茎尖与芽的诱导试验中,四种因素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6-BA>IBA>NAA。在草莓茎节的诱导中,四种因素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6-BA>NAA>IBA。四种因素中,对不定芽诱导影响力最大的是基础培养基的种类。通过单因素验证试验可知,在不定芽诱导试验中,6-BA起主导作用,NAA与IBA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三者搭配使用,可达到最佳的诱导效果。3、继代增殖试验研究发现:蔗糖是草莓增殖的最佳碳源,最佳浓度为30g·L-1。植株叶色翠绿色,长势健壮。单因素试验中,6-BA的最佳浓度为0.50mg·L-1,增殖系数为5.1。GA3的最佳浓度为0.11mg·L-1时,增殖系数为4.13。IBA的最佳浓度为0.08mg·L-1,增殖系数为3.47。响应面对植物激素浓度的优化试验结果为MS+0.56 6-BAmg·L-1+0.11 mg·L-1GA3+0.08 mg·L-11 IBA,最佳增殖系数14.06。其中6-BA对增殖系数的影响极显着,GA3、IBA的影响显着,6-BA与GA3的交互作用对植株增殖系数有显着性影响。为保证植株的最佳生长状态,最佳继代培养时间为40d,最佳继代转接次数为4次。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0g·L-1蔗糖+0.4 mg·L-1IBA,其中三种因素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力大小为:基本培养基>IBA>蔗糖。在最佳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1.0g·L-1活性炭,可达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为6.93,平均根长6.57cm,生根指数为45.53,植株健壮,根系发达。5、炼苗移栽试验中,最佳栽培基质为:V(草炭土):V(蛭石):V(珍珠岩)=2:1:1,组培苗成活率可达100%,且植株生长健壮。

王丽[9](2019)在《欧洲森林草莓再生体系建立及灰霉病抗病资源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浆果类果树的果实艳丽、肉质多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热爱。常见的浆果类果树主要有葡萄、猕猴桃、草莓等。草莓作为最重要的一类浆果类果树,得到广泛的研究。本文以来自欧洲的森林草莓为研究对象,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建立森林草莓的再生体系,并对来自欧洲的森林草莓进行了灰霉病抗性分析,筛选出对灰霉病具有抗性的基因型。为以后森林草莓生理生化、抗病性研究以及遗传转化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对来自11个欧洲国家的74种森林草莓基因型通过器官再生途径对其进行离体再生培养,发现基因型对草莓离体再生具有很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4种基因型中,最终有63个基因型再生出了再生苗,占供试总基因型数的85.14%。2.本试验通过对74种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进行分析,筛选出IT19、NOR118、NOR5、POR2、NOR131、ICE12、ICE1这7个基因型属于易出愈伤基因型;通过对芽再生能力进行分析,筛选IT19、NOR14、UK10、IT24、IT22、ES18、GER100这7个基因型属于易出芽基因型,综合两者结果分析得到IT19基因型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芽再生能力都高于其他基因型,可以用来作为草莓遗传转化的材料。3.本试验对来自欧洲的23种森林草莓基因型进行灰霉病抗病资源的筛选,结果表明:通过室内离体接种的方法对森林草莓进行灰霉病菌接种,建立了欧洲森林草莓基因型灰霉病抗性离体鉴定体系;通过筛选选出ICE1、NOR108、NOR139这3个基因型为高抗基因型。

刘晓微[10](2018)在《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文中提出黑莓作为第三代新兴小浆果,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经济价值高。近年来,中国黑莓产业不断发展,无论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都不断增长。伴随着真菌及病毒病等蔓延,以及范围日益扩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使黑莓育种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其育种进程,当代许多研究者加速了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目前,我国黑莓优良苗木的缺乏对黑莓种植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基于组织培养具有育苗周期短,苗木整齐性统一,不受自然环境生长季节的限制等特点,本试验对组织培养进行黑莓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尤其是对黑莓外植体消毒、外植体的建立、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及移栽等生产环节进行了试验,同时结合育种工作需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及愈伤组织诱导几个环节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利用黑莓组培苗叶片进行了原生质体分离、纯化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建立了黑莓‘Arapaho’基于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1)适宜黑莓‘Arapaho’茎尖及茎段消毒的方法:用70%酒精消毒10 sec,在无菌水中清洗3次,用0.1%的Hg Cl2消毒10 min,然后无菌水中清洗6次。(2)最适增殖培养基:以组织培养30 d左右的壮苗为材料,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蔗糖20 g/L+琼脂6 g/L,增值系数为4.98。(3)最适生根培养基:黑莓‘Arapaho’极易生根。在添加1 g/L的活性炭的1/2MS培养基中,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达到93.33%;当IBA浓度达到5 mg/L时,黑莓‘Arapaho’的生根率可达到100%,而且会有侧根长出。(4)炼苗及移栽:选取生根良好,植株健壮的组培苗为材料,开盖炼苗一周左右进行移栽。移栽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与原土比例为6:3:1,成活率达100%。(5)最适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叶片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使用MS+TDZ 1.5 mg/L+IBA 0.4 mg/L+蔗糖20g/L+琼脂6 g/L时不定芽再生率最高。低浓度TDZ仍然能诱导叶片不定芽再生,但TDZ浓度为0.01、0.02、0.04、0.08和0.16 mg/L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率无显着差异。(6)最适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继代培养30 d左右组培苗茎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细胞分裂素TDZ与低浓度生长素NAA组合能够诱导黑莓‘Arapaho’愈伤组织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其中NAA 0.1 mg/L,TDZ 1 mg/L时愈伤组织多为疏松型,浅绿色愈伤或黄绿色愈伤,而且生长速度快。(7)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市售白砂糖为碳源替代物,自来水为蒸馏水替代物,与使用实验室分析纯蔗糖碳源与蒸馏水并无显着差异。2、建立了黑莓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获得了产量高,活力高的原生质体。以最优的体系获得的原生质体得率可达8.64×107个/g﹒FW,活力可达94.44%。(1)最佳酶解液组合是:2.5%的纤维素酶(Cellulase R-10)+0.03%的果胶酶(Pectolyase Y-23)+1%的离析酶(Macerozyme R-10)。(2)原生质体分离中在低速(80r/min左右)的恒温摇床上酶解9 h,可以获得较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3)当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时,适宜浓度为12%。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4)在原生质体分离前,将材料暗处理7d,能够提高原生质体产量。

二、草莓叶片再生不定芽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草莓叶片再生不定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四倍体刺槐苗期表型生理特性及再生能力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四倍体刺槐研究概况
        1.1.1 四倍体刺槐的引种栽培
        1.1.2 四倍体刺槐的优良性状与应用价值
        1.1.3 四倍体刺槐的形态指标研究
        1.1.4 四倍体刺槐的生理指标研究
    1.2 植物再生体系研究
        1.2.1 间接器官再生体系
        1.2.2 影响植物再生的因素
        1.2.2.1 基因型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2 外植体类型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3 外植体成熟度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4 外植体的处理方法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5 培养基的种类和浓度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6 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2.2.7 培养条件对植物再生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2 研究内容
        1.3.3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4 技术路线图
2 四倍体刺槐组培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形态指标的测定
        2.1.2.2 生理指标的测定
        2.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形态指标的分析
        2.2.2 生理指标的分析
    2.3 小结
3 四倍体刺槐盆栽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2.1 组培苗的炼苗与移栽
        3.1.2.2 形态及生理指标的测定
        3.1.3 数据整理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炼苗及移栽成活率的分析
        3.2.2 形态指标的分析
        3.2.3 生理指标的分析
    3.3 小结
4 四倍体刺槐组培苗再生能力的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培养条件
        4.1.3 试验方法
        4.1.3.1 愈伤组织生长量评价方法
        4.1.3.2 茎段培养时间的选择
        4.1.3.3 小叶在复叶上生长位置的选择
        4.1.3.4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
    4.2 数据整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茎段培养时间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4.3.2 小叶在复叶上生长位置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4.3.3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4.3.3.1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叶片愈伤组织生长指数的影响
        4.3.3.2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再生不定芽数量的影响
        4.3.3.3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定芽诱导率的影响
        4.3.3.4 四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对叶片愈伤组织生长指数、生长状态的影响
    4.4 小结
5 讨论与结论
    5.1 四倍体刺槐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评价
    5.2 四倍体刺槐组培苗再生能力的评价
6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学术成果
导师简介
致谢
图版

(2)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组培再生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草莓属植物综述
        1.1.1 草莓概述
        1.1.2 野生草莓
        1.1.3 黄毛草莓
    1.2 组织培养概述
        1.2.1 组织培养
        1.2.2 草莓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及问题
    1.3 DNA甲基化研究
        1.3.1 表观遗传学简介
        1.3.2 DNA甲基化研究
        1.3.3 植物组培再生过程中DNA甲基化动态变化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黄毛草莓组培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最适初代培养基的确定
        2.2.2 最适继代培养基的确定
    2.3 讨论
        2.3.1 初代培养基
        2.3.2 继代培养基
第三章 组培再生过程中DNA甲基化变化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的处理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测序数据质量控制
        3.2.2 参考基因组比较分析
        3.2.3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分析
        3.2.4 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分析
        3.2.5 不同时期甲基化差异基因注释与功能富集
    3.3 讨论
        3.3.1 组培再生与甲基化
        3.3.2 组培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
第四章 总结和展望
    4.1 总结
    4.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草莓种质资源生物学鉴定及对激素的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草莓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
        1.1.1 草莓属植物的起源
        1.1.2 草莓种质资源概况
        1.1.3 存在问题
        1.1.4 种质资源的研究意义
    1.2 草莓移栽后生根缓苗的研究进展
    1.3 不同激素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和叶片再生的影响
        1.3.1 草莓种子萌发的研究进展
        1.3.2 草莓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野生草莓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2.1.1 试验材料
        2.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1.2.1 草莓植株形态指标的测定
        2.1.2.2 草莓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2.1.2.3 草莓果实性状和品质的测定
        2.1.3 数据分析
    2.2 生物刺激物对草莓移栽复壮的影响
        2.2.1 试验材料
        2.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2.2.1 草莓叶片光合特性测定
        2.2.2.2 根系生长测定
        2.2.2.3 地上部生长测定
        2.2.3 数据分析
    2.3 不同激素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和叶片再生的影响
        2.3.1 不同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的影响
        2.3.1.1 试验材料
        2.3.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2 不同处理对草莓叶片再生的影响
        2.3.2.1 试验材料
        2.3.2.2 测定内容与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野生草莓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3.1.1 野生草莓植株形态特征差异
        3.1.2 野生草莓的光合特性差异
        3.1.3 野生草莓的叶片色素含量
        3.1.4 野生草莓的果实性状和品质差异
        3.1.4.1 野生草莓的果实性状差异
        3.1.4.3 野生草莓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3.1.4.4 野生草莓的初生代谢物含量
        3.1.5 杂交
    3.2 生物刺激物对草莓移栽复壮的影响
        3.2.1 不同生物刺激物对移栽后草莓根系的影响
        3.2.2 不同生物刺激物对移栽后草莓叶片光合效能的影响
        3.2.3 不同生物刺激物对移栽后草莓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影响
        3.2.4 不同生物刺激物对草莓移栽后的生长恢复有不同的调节作用
    3.3 不同激素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和叶片再生的影响
        3.3.1 不同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的影响
        3.3.1.1 低温处理对草莓种子发芽的影响
        3.3.1.2 GA3 处理对草莓种子发芽的影响
        3.3.1.3 低温和GA3 互作对草莓种子发芽的影响
        3.3.2 不同激素配比对草莓叶片再生的影响
        3.3.2.1 ZT与 NAA、IBA、GA3 组合的再生比较
        3.3.2.2 TDZ与 NAA、IBA、GA3 组合的再生比较
        3.3.2.3 ZT与 TDZ对草莓叶片再生作用的比较
4.讨论
    4.1 野生草莓种质资源的筛选与鉴定
    4.2 生物刺激物对草莓移栽复壮的影响
    4.3 不同激素处理对草莓种子萌发和叶片再生的影响
        4.3.1 不同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4.3.2 不同激素处理对草莓叶片再生的影响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红花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与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1.1 初代培养
        1.1.2 继代扩繁
        1.1.3 生根培养
        1.1.4 驯化移栽
    1.2 植物叶片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1.2.1 叶片再生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2.2 叶片再生的组织细胞学研究
    1.3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1 茎尖培养
        1.3.2 叶片培养
        1.3.3 花药培养
        1.3.4 原生质体培养
        1.3.5 胚培养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红花草莓茎尖离体快繁研究
        2.2.2 红花草莓叶片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红花草莓茎尖离体快繁研究
        3.1.1 不同初代培养基对茎尖萌发的影响
        3.1.2 不同激素组合对继代增殖的影响
        3.1.3 不同生根培养基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
        3.1.4 试管苗移栽
    3.2 红花草莓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建立
        3.2.1 不同基因型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2.2 不同激素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2.3 不同放置方式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2.4 不同暗培养时间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2.5 不同浓度AgNO_3 对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 讨论
    4.1 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红花草莓茎尖组培快繁的影响
    4.2 基因型对红花草莓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3 激素配比和暗处理对红花草莓叶片愈伤组织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苹果MdMIF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C2H2 型锌指蛋白的概述
        1.1.1 锌指蛋白的概念及分类
        1.1.2 C2H2 型锌指蛋白结构与功能
    1.2 MIF2 蛋白的概述
    1.3 果树离体再生途径与影响因素
        1.3.1 果树离体再生的途径
        1.3.2 影响果树叶片离体再生的因素
    1.4 果树遗传转化概述与影响因素
        1.4.1 果树遗传转化的概述
        1.4.2 影响果树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试验试剂
        2.1.3 培养基
    2.2 试验方法
        2.2.1 苹果核酸的提取与检测
        2.2.2 Md MIF2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2.2.3 苹果MIF2 蛋白氨基酸序列与MdMIF2 基因表达特性分析
        2.2.4 苹果MdMIF2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2.2.5 苹果MdMIF2 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
        2.2.6 苹果‘GL-3’的遗传转化
        2.2.7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2.2.8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的表型调查
        2.2.9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的功能验证
        2.2.10 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MdMIF2 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3.1.1 苹果MdMIF2 基因的克隆
        3.1.2 苹果MIF2 蛋白的进化树分析
        3.1.3 苹果MIF2 蛋白的氨基酸结构域分析
    3.2 苹果MdMIF2 基因的表达分析
        3.2.1 苹果MdMIF2 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分析
        3.2.2 苹果MdMIF2 基因启动子在线分析
    3.3 苹果MdMIF2 基因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鉴定
        3.3.1 苹果MdMIF2 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3.3.2 苹果MdMIF2 基因沉默载体构建及农杆菌转化
        3.3.3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与鉴定
    3.4 苹果MdMIF2 基因的功能分析
        3.4.1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表型的调查
        3.4.2 苹果MdMIF2 基因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3.4.3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叶片再生速率的变化
        3.4.4 苹果MdMIF2 转基因植株影响叶片再生能力的比较
4 讨论
    4.1 苹果MdMIF2 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性
    4.2 苹果MdMIF2 基因与叶片再生能力的关系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细胞分裂素受体在森林草莓叶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再生体系研究进展
        1.1 叶片再生
        1.2 遗传转化
    2 植物细胞分裂素研究进展
        2.1 细胞分裂素概述
        2.2 细胞分裂素的生物合成
        2.3 细胞分裂素受体
        2.4 细胞分裂素信号转导
        2.5 细胞分裂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FveHK2的RNAi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草莓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FveHKs的鉴定及系统发育树的分析
        2.2 FveHK2a、FveHK2b基因的比对分析
        2.3 转基因森林草莓植株的获得
        2.4 转基因森林草莓植株GUS染色鉴定
    3 讨论
第三章 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抑制表达系离体叶片再生效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培养方法
        1.3 培养条件
        1.4 森林草莓叶片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1.6 栽培草莓细胞分裂素受体的鉴定
        1.7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株系间生长发育情况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2 转录组数据分析
        2.3 森林草莓叶片再生培养基的适宜激素配比
        2.4 转基因株系叶片再生频率统计
        2.5 八倍体与二倍体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3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DNA甲基化修饰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生长和芽再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植物组织培养及再生能力
        1.1 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应用
        1.2 愈伤组织的形成
        1.3 不定芽的再生
        1.4 草莓的组织培养
    2 植物表观遗传学及其应用
        2.1 表观遗传学
        2.2 DNA甲基化
        2.3 染色质重塑
        2.4 组蛋白修饰
        2.5 表观遗传修饰对植物愈伤形成和芽再生能力的影响
    3 草莓及RNA-SEQ技术在草莓中的应用
        3.1 草莓概述
        3.2 RNA-seq技术
        3.3 RNA-seq技术在草莓中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DNA甲基化抑制剂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生长和芽再生的影响
    1 材料和试剂
        1.1 材料
        1.2 主要生化试剂
    2 方法
        2.1 外植体准备
        2.2 外植体处理
        2.3 叶片总RNA的提取
        2.4 引物设计
        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3 结果与分析
        3.1 愈伤组织生长情况
        3.2 不定芽再生情况
        3.3 RNA电泳分析结果
        3.4 RT-qPCR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DNA甲基化途径关键基因FVEDDM1和FVEDML1沉默后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和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1 材料与生化试剂
    2 方法
        2.1 外植体准备
        2.2 外植体处理
        2.3 GUS染色
        2.4 叶片总RNA的提取
        2.5 数据分析
        2.6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2.7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2.8 差异表达分析
        2.9 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GUS染色结果
        3.2 转基因草莓中FveDDM1和FveDML1的沉默效果验证
        3.3 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再生情况
        3.4 差异基因韦恩图
        3.5 差异基因KEGG分析图
        3.6 差异基因GO分析图
        3.7 愈伤和芽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4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8)‘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草莓概述
    1.2 草莓常规繁殖方法研究进展
    1.3 草莓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代诱导培养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继代增殖培养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组培苗生根培养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炼苗与移栽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欧洲森林草莓再生体系建立及灰霉病抗病资源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草莓再生体系
        1.1 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2 果树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2.1 果树遗传转化基因类型
        2.2 果树基因转导途径
    3 我国草莓病害的研究进展
    4 草莓灰霉病研究进展
        4.1 草莓灰霉病的症状
        4.2 草莓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
第二章 欧洲森林草莓不同基因型再生体系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因型对欧洲森林草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 基因型对欧洲森林草莓芽再生能力的影响
        2.3 基因型对欧洲森林草莓褐化的影响
        2.4 愈伤发生率与再生率的相关性
        2.5 欧洲各国森林草莓基因型再生速率的比较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欧洲森林草莓对灰霉病抗性资源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欧洲森林草莓灰霉病抗性的室内离体鉴定体系的建立
        2.2 不同森林草莓基因型的叶片抗病性评价
    3 讨论与小结
全文总结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文献综述
    1.1 黑莓生产的意义
    1.2 黑莓的生产及育种现状
        1.2.1 世界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1.2.2 国内黑莓生产育种现状
    1.3 黑莓的繁殖方式
        1.3.1 压条繁殖
        1.3.2 扦插繁殖
        1.3.3 根蘖苗
        1.3.4 黑莓组织培养
        1.3.4.1 基因型
        1.3.4.2 基本培养基
        1.3.4.3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
        1.3.4.4 植物生长调节剂
        1.3.4.5 暗培养
        1.3.4.6 放置方式
    1.4 黑莓及其它果树原生质体研究进展
        1.4.1 原生质体的制备
        1.4.1.1 材料种类
        1.4.1.2 材料预处理
        1.4.1.3 酶解条件
        1.4.1.4 酶解液渗透压
        1.4.1.5 膜质稳定剂
        1.4.2 原生质体纯化
        1.4.2.1 离心纯化法
        1.4.2.2 流式细胞纯化法
        1.4.3 原生质体活力检测
    1.5 本试验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
        2.2.1.1 外植体的表面消毒
        2.2.1.2 外植体的建立
        2.2.1.3 增殖培养
        2.2.1.4 生根培养
        2.2.1.5 炼苗
        2.2.1.6 移栽
        2.2.1.7 简化培养方式探索
        2.2.1.8 叶片不定芽诱导
        2.2.1.9 愈伤组织诱导
        2.2.2 原生质体的制备
        2.2.2.1 原生质体的分离
        2.2.2.2 不同酶种类配比的筛选
        2.2.2.3 酶解时间的筛选
        2.2.2.4 甘露醇浓度的筛选
        2.2.2.5 材料暗处理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2.2.2.6 原生质体的纯化
    2.3 数据统计
        2.3.1 外植体的建立
        2.3.2 增殖培养
        2.3.3 生根培养
        2.3.4 移栽成活率
        2.3.5 叶片不定芽诱导
        2.3.6 愈伤组织诱导
        2.3.7 原生质体制备与纯化
3.结果与分析
    3.1 组织培养
        3.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3.1.2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3.1.3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3.1.4 炼苗及移栽
        3.1.5 简化培养对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的影响
        3.1.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6.1 TDZ与IBA组合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6.2 低浓度TDZ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3.1.7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2 原生质体分离和纯化
        3.2.1 不同酶组合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2 不同的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3 不同的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3.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讨论
    4.1 黑莓组织培养
        4.1.1 不同消毒时间对黑莓外植体建立的影响
        4.1.2 生长调节剂对增殖培养的影响
        4.1.3 生长素对生根培养的影响
        4.1.4 简化培养
        4.1.5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4.1.6 生长调节剂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4.1.7 组织培养中常见问题
    4.2 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纯化
        4.2.1 不同酶组合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2 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3 甘露醇浓度对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4.2.4 暗处理对黑莓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
5.结论
6.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图
项目资助
致谢
作者简历

四、草莓叶片再生不定芽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倍体刺槐苗期表型生理特性及再生能力的评价[D]. 李秀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2]黄毛草莓(Fragaria nilgerrensis Schltdl)组培再生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D]. 代雄伟. 云南大学, 2020(08)
  • [3]草莓种质资源生物学鉴定及对激素的反应[D]. 董晨星.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0)
  • [4]红花草莓茎尖组培快繁与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建立[D]. 吴雪.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5]苹果MdMIF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D]. 赵佳怡.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6]细胞分裂素受体在森林草莓叶片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初探[D]. 马琳琳.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7]DNA甲基化修饰对森林草莓叶片愈伤生长和芽再生的影响[D]. 肖琼.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8]‘红颜’草莓组培快繁技术的优化[D]. 姚思扬. 吉林农业大学, 2019(03)
  • [9]欧洲森林草莓再生体系建立及灰霉病抗病资源筛选[D]. 王丽.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10]黑莓‘Arapaho’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建立及叶片原生质体制备[D]. 刘晓微.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草莓叶不定芽再生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