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

一、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敬钰[1](2021)在《公共危机下的公民责任探究》文中提出本文从公共危机的现代特征以及在面临公共危机时公民道德责任践行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通过对公民及公民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学理性的研究梳理从而在理论上对中国公民道德责任践行的基本前提做出详细阐释,进而表达公民在公共危机下践行道德责任的重要性和道德意义,并针对当今公民在公共危机下践行责任时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在正文中,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阐释。诠释公共危机的含义与类型,并详细阐述公共危机的特征。第二个部分是对公民责任的学理解析。首先对公民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阐述公民的特征,引出对公民责任的概念界定和对其特征的阐述。最后阐述公民责任得以践行的前提,由此阐明公共危机视域下公民践行公民责任的道德意义。第三个部分是阐述公共危机下践行公民责任的道德意义。其一,有助于推动公民道德责任建设,表现为增强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意识、厚植公民家国情怀和完善现代公民的理想人格;其二,有助于推动和谐美好社会的构建,表现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第四个部分探析了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践行存在的问题。其一,阐述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意识缺失的具体体现,表现为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和公民主体性意识的欠缺;其二,公民危机下公民责任的积极自觉践行不足,表现为公民欠缺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格和公民对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第五部分提出公共危机下公民践行责任的实践对策。其一,通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加强对公民责任观的教育;其二,大力加强对公民责任践行的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和发挥法律制度对公民责任不作为的惩戒作用;其三,通过培育公民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格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公共危机下公民自觉践行公民责任的能力。总之,在和谐美好的现代化社会中,自觉践行公民责任会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提升公民自觉践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公民的道德责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齐萌[2](2021)在《课程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课程文化”是师生内含于心的课程价值观与外显于形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学习等符号与行为的综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价值引领和规范指导。乡土地理课程具有地域性和人文性的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课程文化自觉,课程文化从课程价值观、课程符号、课程规范3方面为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以发挥乡土案例的育人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确定研究内容与路径。通过文献研究从课程文化与乡土案例开发两大角度出发进行文献梳理,并对课程文化、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课程文化自觉理论、问题导向学习理论、生本教育理论、范例教学理论对本文的指导意义,确定本文研究内容与路径。(二)开发现状调查。通过调查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现状,发现存在案例开发合作意识淡薄、有效开发途径少、课程开发能力弱等问题,提出构建课程开发共同体、建设地理学科基地、课程开发专门培训等措施;以天津市为例进行乡土资源的选择与整合,并以天津市城市“看海”问题、天津地铁带来的“文物之伤”问题为依托进行两则乡土案例的开发与设计。(三)乡土案例应用研究。在梳理前人提出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将课程文化视域划分为课程价值观、课程符号、课程规范三个维度,结合乡土案例教学形成3个维度、9个观察视角、27个观察点的观察表,在此视域下对16节课例进行观察与分析,总结优秀的高中地理乡土案例教学课例具有以下特质:第一,围绕课标,一例贯通;第二,案例探究,学思研磨;第三,授人以渔,延例拓展;第四,乡土风情,知情合一。(四)乡土案例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天津市一0二中学生活化、实践化地理学科特色,结合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应用策略,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为例进行乡土案例教学设计。(五)结论与反思。由于主客观条件限制,未能把乡土案例教学设计付诸实践;调查样本数量较小,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李守诚[3](2021)在《优化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体性意识,是对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力与价值的一种直接性的意识行为。随着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内部也在根据实际的教学开展状况,创新教学管理方式,给予教师、学生最大程度的空间,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本文通过阐述如何更好的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为学生营造较好的学习主体性条件,强化基础素质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闫建璋[4](2021)在《新时代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文中提出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吕明阳[5](2020)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项重大判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工作都起到了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的影响。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着我国的思想政治、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具体工作都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深刻地揭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与前进方向,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实践路径,为各方面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由此,聚焦在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式下,迫切需要改革创新,在继续夯实其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强其亲和力与针对性。另一方面,随着新时代人们对精神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的审美需求和审美能力也不断提升,并且这种作为有着现实性基础的人情感的本质需求和能力,也能动地反映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人的社会实践中。基于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艺术进行跨界融合,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可以说是一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的一个新思路。即通过审美和艺术的角度进行切入,把握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性、理论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满足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情感需求与审美期待,激发学生在教育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充分发挥好美育工作,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集气聚力、凝神铸魂的重要作用,以此来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本研究是基于习近平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空背景下,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协同育人的新角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如何满足人情感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直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新挑战的创新之举。本研究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辨析和内涵探究切入,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何以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是什么”→“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得怎么样”→“怎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逻辑结构展开,把研究主题与相关内容总共分为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研究依据与研究现状出发,明确选题的问题意识与创新价值,其次对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与相关范畴进行了界定与辨析,奠定了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第三是充分挖掘了本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并梳理了古今中外思想史中与本研究联系最为紧密的思想资源,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扎实的理论铺垫和思想资源。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一章、第二章中。第二部分,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内涵与特征进行了界定;其次,从探究其审美价值的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性结构要素进行了层层展开,探讨了各要素的审美意蕴;再次,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和运行机制的进行了阐释和解读;最后,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向着实践维度进行了转向,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目的与原则,为更进一步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奠定基础。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中。第三部分,围绕着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现状的问题展开。首先,回顾了建党与建国以来思政审美力实践探索的发展历程;其次,深入总结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最后,重点分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尤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这一方面的具体呈现和影响,是对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者、教育内容、载体与过程等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集中梳理和聚焦,进一步从观念美、内容美和形式美等角度探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的关键要素,回应思政审美力“何以可为、何以能为”的问题。其主要内容对应在论文的第六章中。第四部分(第七章),围绕着应当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具体创新举措这一问题展开,是论文的落脚点。此部分从新时代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出发,里面对当前的现实困境和难题,首先明确要树立“审美心理协同”“以学生思政审美需求为中心”、“思政审美力大格局”的实践理念,然后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载体、管理与环境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对策创新,坚持以满足和实现个体全面发展和社会人才需要为导向,最终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从立意伊始就直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时代性挑战与前沿性问题,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度的现实问题,拓展学科研究范围、提升育人实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韩娜[6](2020)在《互联网时代提高日语学习者主体性意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主学习是学习者主导的学习,它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内在因素是影响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提高主体性意识。以网络学习资源为支持,以兴趣和任务为驱动,实施主体性教学,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陈芳杰[7](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突出了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肩负着祖国复兴的时代重任,这就决定着高中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具备参与公共事务的品质和能力,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基于此,教育部推出的2017年版的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要求,旨在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参与能力,培养学生成为有爱国情怀、有实干担当的新时代青年。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相关理论概述。首先,对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核心内容进行阐述,主要包括公共参与意识、公共参与知识、公共参与能力及公共参与品性。最后,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育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形式,了解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现状。基于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笔者主要从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学生主体意识有待增强以及学习方式有待改进、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注不够三个方面阐述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改进建议。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立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从教师、学生、学校三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主要从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公共参与素质四个方面阐述。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增强在公共参与中的主体性意识,改进学习方式。最后,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要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实践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以此为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提供有力的外部条件。

徐勇[8](2020)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素质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充分体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即符合自主性、首能动性和创造性特征,有其理论和实践的必要性。本文从主体性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主体性发展背景,剖析了主体性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从教学过程、教学互动关系等方面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学中师生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主体性意识和能力的发展程度并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从课前的师生关系的处理,课中的知识传授过程和课后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策略。与此同时,本人对提出的主体性培养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检验了主体性培养策略的有效性。从结果来看,实验班明显优于参考班级,表明主体性培养策略的提出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好培养学生主体性能力的效果。总之,在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的提出,促进了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形成创新创造能力,能积极主动的作用于客观对象,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动的解决问题,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挥自己的才干,具有其现实意义与价值。

孙华洁[9](2020)在《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提出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原则,并以原则探析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力图以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更好地开展。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念界定、研究基础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本文界定了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阅读教学两个概念;研究基础为接受美学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国学生发展素养》;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包括四方面:过程中具有主体性;理解上具有独特性;情感上具有体验性;结论上具有开放性。第二部分为初中小说教学篇目统计及小说文体特征。本文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小说教学篇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小说文体特征包括三方面:叙事上强调虚构性;内容上具有期待性;意义上强调社会性。第三部分为初中生学习心理及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原则。初中生学习心理主要包括四点:理性思考能力逐渐增强;独立探究意识日益凸显;自我意识鲜明且发展迅速;注重他人对学习的显性评价。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包括三方面:第一,立足读者中心,遵循学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原则;第二,注重学生的期待视野,遵循小说阅读体验的发展性原则;第三,根据召唤结构,遵循小说内涵理解的启发性原则。第四部分为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主要存在问题有四方面: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意识薄弱;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不够;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缺少启发性的阅读指导。主要原因也包含四方面:第一,师生对“读者中心”的阅读理念理解与实践不到位;第二,师生对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模糊;第三,教师将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理解为理性认知;第四,教师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元认知水平没有清晰把握。第五部分为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实施策略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秉持读者中心,促进学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觉醒;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合理解读小说;第三,合理运用期待视野,彰显初中生的个性;第四,以小说召唤结构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姚力月[10](2020)在《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正在开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基本要素。其中,政治认同旨在培养有立场、有理想的中国公民,它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就是把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从而不断提高高中生的政治认同度。本研究对政治认同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归类梳理,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活动型学科课程、政治认同、政治认同素养相关概念,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调。本研究认为政治认同素养教育应该包括政治知识、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落实在四个方面的内容,应把握住政治认知、政治体验、政治行为三个关键环节,良好的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前提条件,适当的政治体验活动是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能自觉将政治认知、情感外化为政治行为是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最终归宿。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课程具有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独特优势。活动型学科课程强调学科教学与活动设计相结合、育人目标与实现路径相结合、贴近生活与发展素养相结合、强调社会实践大课堂等特点,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起对政治生活的认识,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指明方向,为学生提供政治认同的生动范本。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笔者随机选取了广西四所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客观真实地调查和研究目前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现状。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多数高中生存在总体政治认知明确、政治情感倾向整体上健康向上等积极表现。但目前高中政治认同素养依然还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具体的知识缺乏、政治主体意识观念模糊、政治情感缺乏理性、政治参与实践不足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课程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目标的实现。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笔者分析了目前高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成因,一是知识化倾向的课堂方式制约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二是高中生自身身心发展因素的影响、三是师生间交流不及时,缺乏有效的政治情感指导、四是学校缺乏对对社会的生活的关注。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在培育对策层面结合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实施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四个方面对政治认同素养过程提出对策,以期实现政治认同素养的落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提出时间不长,目前的培养研究鲜有从高中活动型学科课程融入政治认同素养的角度来探寻,本研究希望以此为切入点,试图找出符合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实际的培养路径,以增强教育教学实效。

二、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危机下的公民责任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公共危机内涵的读解
    (一)公共危机的含义与类型
        1.公共危机的概念
        2.公共危机的类型
    (二)公共危机的特征
        1.公共危机具有社会性和扩散性特征
        2.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特征
        3.公共危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特征
二、公民责任的学理解析
    (一)公民的内涵及特征
        1.公民的内涵
        2.公民的特征
    (二)公民责任的内涵及特征
        1.公民责任的内涵
        2.公民责任的特征
    (三)公民责任得以践行的前提
        1.公民参与是公民责任得以践行的前提
        2.公民责任得以践行离不开社会制度正义的保障
        3.公民责任得以践行离不开公民自由
三、公共危机下践行公民责任的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公民道德责任建设
        1.增强公民承担道德责任的主体意识
        2.厚植公民家国情怀
        3.完善现代公民的理想人格
    (二)有助于推动和谐美好社会的构建
        1.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2.构建良好的社会公共秩序
四、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践行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意识缺失的具体体现
        1.公民责任意识的缺失
        2.公民主体性意识的欠缺
    (二)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的积极自觉践行不足
        1.公民欠缺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格
        2.公民对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
五、增强公共危机下公民责任践行的对策
    (一)加强对公民责任观的教育
        1.学校教育是展开公民责任教育的主要途径
        2.家庭教育是展开公民责任教育的基本途径
    (二)加强舆论的引导监督和制度的惩戒作用
        1.大力加强对公民责任践行的舆论引导与监督作用
        2.发挥法律制度对公民责任不作为的惩戒作用
    (三)提升公共危机下公民自觉践行公民责任的能力
        1.培育公民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格
        2.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日常社会实践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课程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及相关内容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课程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
    3.1 课程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问卷调查研究
    3.2 乡土案例的开发与设计——以天津市为例
第4章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应用分析
    4.1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的价值追求
    4.2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观察思路与对象
    4.3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观察指标体系的建构
    4.4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评价方法与过程
    4.5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课例存在的问题
    4.6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7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优质课例的共同特质
第5章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地理案例教学设计
    5.1 乡土案例教学设计的适应性分析
    5.2 课程文化视域下乡土案例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优化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概述
二、学生主体性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三、高中政治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四、学生主体性意识在教学中的体现策略分析
    4.1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4.2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学习时间
    4.3在实践活动中融入主体性意识
五、结束语

(4)新时代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论文提纲范文)

一、道德楷模:师德修养的初级境界
    (一)“社会”———道德楷模的道德指向
    (二)“职业道德规范”———道德楷模的道德表征
    (三)“角色扮演”———道德楷模的道德驱动力
二、道德君子:师德修养的中级境界
    (一)“自我”———道德君子的道德指向
    (二)“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君子的道德表征
    (三)“主体性意识”———道德君子的道德驱动力
三、道德圣贤:师德修养的高级境界
    (一)“他者”———道德圣贤的道德指向
    (二)“高尚道德人格”———道德圣贤的道德表征
    (三)“善良意志”———道德圣贤的道德驱动力

(5)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1.4 基本概念释义
        1.4.1 美的本质
        1.4.2 审美教育
        1.4.3 审美力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理论基础与思想资源
    2.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本文研究的理论出发点
        2.1.2 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本文研究的理论生长点
        2.1.3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本文研究的理论落脚点
    2.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的思想资源
        2.2.1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审美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思想演化
        2.2.2 西方思想历史中关于审美与道德教育结合的理论积淀
        2.2.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对其他相关学科理论资源的借鉴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基本内涵与本质属性
    3.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涵义解析
        3.1.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界定
        3.1.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概念探析
        3.1.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概念的深度解析
        3.1.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概念的“三维”解析
    3.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本质属性
        3.2.1 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
        3.2.2 表现形式具有审美性
        3.2.3 运用过程具有艺术性
        3.2.4 功能价值具有超越性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4.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主体要素
        4.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审美力的价值之维
        4.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审美力内外构成
    4.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客体要素
        4.2.1 审美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的一种普遍而现实的需要
        4.2.2 审美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审美力的集中体现
        4.2.3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象审美力的重要意义
    4.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载体要素
        4.3.1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载体的关联
        4.3.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载体的构成
    4.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环境要素
        4.4.1 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作用
        4.4.2 硬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影响
        4.4.3 软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影响
    4.5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4.5.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间的审美关系
        4.5.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结构要素审美关系的特点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与运行机理
    5.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内生动力系统分析
        5.1.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基本矛盾
        5.1.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具体矛盾
    5.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运行机理诠释
        5.2.1 “以美促知”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2 “以美动情”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3 “以美强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5.2.4 “以美导行”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运行展示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分析
    6.1 中国共产党创建与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方法实践
        6.1.1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美学方法实践
        6.1.2 新中国成立后思政审美力实践的历史发展
    6.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现有经验
        6.2.1 探索机制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体系
        6.2.2 加强平台搭建,构筑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阵地
        6.2.3 加强产品供给,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内容
    6.3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6.3.1 教育者:审美素养和艺术运用能力有待提升
        6.3.2 教育载体:其审美价值与艺术化使用效率有待挖掘与提高
        6.3.3 教育内容:能满足学生审美需求的审美力实践内容有待丰富
        6.3.4 教育过程:审美力实践互动不足与层次有待进步
    6.4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现状的归因分析
        6.4.1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已有经验的总结
        6.4.2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现存问题的归因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创新发展的新思考
    7.1 创新思政审美力理念,推进协同育人
        7.1.1 树立“审美心理协同”理念
        7.1.2 树立“以学生思政审美需求为中心”理念
        7.1.3 树立“思政审美力大格局”理念
    7.2 明确思政审美力三阶段目标
        7.2.1 首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
        7.2.2 中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7.2.3 长远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个性丰富完善、素质全面发展
    7.3 强化思政审美力实践原则,规范教育实践导向
        7.3.1 坚持方向性原则
        7.3.2 遵循“美的规律”原则
        7.3.3 体现可操作性原则
        7.3.4 依据创新性原则
    7.4 丰富思政审美力载体,搭建多样化平台
        7.4.1 完善课程载体建设
        7.4.2 提升活动载体建设
        7.4.3 探索网络载体建设
        7.4.4 改善校园文化载体建设
    7.5 优化思政审美力管理,提升组织保障水平
        7.5.1 强化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的管理
        7.5.2 加强高校各部门的协同管理
        7.5.3 增进考核评估管理
        7.5.4 推动高校智库管理
    7.6 美化思政审美力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7.6.1 优化社会环境建设,画好先进审美文化发展建设同心圆
        7.6.2 改善学校环境建设,搭建好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实践的主舞台
        7.6.3 强化家庭环境建设,扣紧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的第一颗纽扣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互联网时代提高日语学习者主体性意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框架
    1.主体性与自主学习
    2.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三、研究设计与实施
    1.总体框架
    2.研究参与人
    3.研究工具、材料
        (1)测试
        (2)网络学习资源
    4.数据收集过程
        (1)前测与分组
        (2)教学模式干预
        ①网络学习资源的干预。
        ②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干预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3)后测
    5.质性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五、结语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四)创新之处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1.公共参与
        2.公共参与素养
        3.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
        1.公共参与意识
        2.公共参与知识
        3.公共参与能力
        4.公共参与品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既定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个人的社会化发展
        3.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现状分析
    (一)培育现状调查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取得的成效
        1.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公共参与意识
        2.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公共参与知识
        3.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公共参与能力
        4.学生体现了较好的公共参与品性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1.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目标的设置流于形式
        2.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内容的挖掘不深入
        3.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教学方法单一
        4.公共参与素养培育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四)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2.学生主体意识有待增强,学习方式有待改进
        3.学校对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关注不够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的改进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自身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能力
        1.更新教学理念,增强培育意识
        2.丰富教学内容,挖掘公共参与培育资源
        3.优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参与体验
        4.积极践行公共参与,发挥身教作用
    (二)增强学生公共参与主体意识,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1.增强学生公共参与的主体性意识
        2.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完善评价机制,学校提供有利的公共参与条件
        1.建立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
        2.营造浓厚的公共参与校园氛围
        3.创设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实践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致谢

(8)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四、主体性教育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创新之处
第2章 主体性相关理论
    一、主体性及主体性教育内涵
        (一) 主体性内涵
        (二) 主体性教育内涵
    二、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主体性理论
        (二) 教育心理学中的主体性理论
    三、高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第3章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现状调查
    一、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目的
    二、问卷调查的设计依据
    三、调查与访谈对象
    四、调查问卷分析
        (一)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二) 教师访谈分析
第4章 高中地理教学中主体性培养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一) 民主与规范引导相结合
        (二) 端正的学习态度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优化地理教学,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特征
        (一) 在教授地理知识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二) 在心智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三) 在地理教学问题地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主体性评价体系
        (一) 地理教学主体性评价内容
        (二) 主体性评价方法和一般课堂具体评价内容
第5章 基于主体性培养策略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
    一、主体性培养策略下的地理教材处理(以湘教版为例)
    二、基于学生主体性特征的教学流程
        (一) 教学流程设计注意的问题
        (二) 高中地理主体性培养教学流程
    三、实践案例(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为例)
        (一) 本节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设计要求与思路
        (四) 教学目标
        (五) 教学流程设计
    四、主体性教学实践结果的对比分析
        (一) 教学考试成绩
        (二) 教学过程观察总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展望
    二、可能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课堂学生学习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附录二: 高中地理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9)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一、概念界定、研究基础及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一)概念界定
        1.个性化阅读
        2.个性化阅读教学
    (二)研究基础
        1.接受美学理论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
        3.《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特点
        1.过程中具有主体性
        2.理解上具有独特性
        3.情感上具有体验性
        4.结论上具有开放性
二、初中小说篇目统计及小说文体特征
    (一)初中小说篇目分析及统计结果
    (二)小说文体特征
        1.叙事上强调虚构性
        2.内容上具有期待性
        3.意义上强调社会性
三、初中生学习心理及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
    (一)初中生学习心理
        1.理性思考能力逐渐增强
        2.独立探究意识日益凸显
        3.自我意识鲜明且发展迅速
        4.注重他人对学习的显性评价
    (二)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
        1.立足读者中心,遵循学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原则
        2.注重学生的期待视野,遵循小说阅读体验的发展性原则
        3.根据召唤结构,遵循小说内涵理解的启发性原则
四、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一)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基本信息
        1.问卷调查基本信息统计
        2.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二)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主体性意识薄弱
        2.初中生小说意义建构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3.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体验关注不够
        4.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缺少启发性的阅读指导
    (三)当前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归因
        1.师生对“读者中心”阅读理念理解与实践不到位
        2.师生对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定位模糊
        3.教师将小说阅读教学目标单一理解为理性认知
        4.教师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元认知水平没有清晰把握
五、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秉持读者中心,促进初中生阅读主体意识的觉醒
        1.在课堂导入时设置悬念,唤起初中生对小说的阅读期待
        2.恰当设计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理清小说人物、情节
        3.借助多媒体技术,增强初中生对小说的感受
        4.遵循“三级阅读理论”,通过创设阶梯型问题逐层深入文本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初中生合理解读小说
        1.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开展多元对话
        2.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作用,实现初中生学习评价多元化
        3.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作用,整体把握小说三要素
    (三)合理运用期待视野,彰显初中生的个性
        1.关注初中生已有的期待视野,确定小说教学内容
        2.指导初中生阅读,拓展初中生的期待视野
    (四)以小说召唤结构为突破口,指导初中生深入解读文本
        1.着眼人物留白,把握作者情感
        2.着眼情节留白,多角度挖掘小说主题
        3.着眼细节留白,多方位感受小说人文内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初中生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关于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访谈提纲
致谢

(10)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及综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政治认同素养的内涵界说
    (一)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界定
        1.活动课程
        2.学科课程
        3.活动型学科课程
    (二)政治认同及政治认同素养概述
二、活动型学科课程中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维度、关键环节和特点
    (一)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要维度
        1.政治知识
        2.政治意识
        3.政治情感
        4.政治参与
    (二)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关键环节
        1.政治认知——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前提条件
        2.政治体验——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主要途径
        3.政治行为——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最终目标
    (三)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培育政治认同素养的主要特点
        1.学科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相结合
        2.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育人目标与实现路径的结合
        3.贴近生活与发展素养并举
        4.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大课堂
三、活动型学科课程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过程概述
        2.调查问卷设计
        3.调查实施基本信息统计
    (二)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教育的积极表现
        1.政治认知总体明确
        2.高中生政治情感倾向整体健康向上
    (三)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困境
        1.总体认知明确,具体知识缺乏
        2.政治主体意识观念模糊
        3.政治情感欠缺理性
        4.政治参与实践不足
    (四)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课堂教学方式制约学生政治认同素养
        2.高中生身心发展因素的影响
        3.教师与学生交流不及时,缺乏有效情感指导
        4.学校缺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四、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政治认同素养培育的对策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表述
        1.基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2.基于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呈现
        1.充分依托和挖掘教材中有关“政治认同”的内容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时事热点”和“典型案例”中促认同
    (三)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1.创设真实情境生成议题,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政治认同素养
        2.谋求参与校园日常生活以构建政治认同的体验场域
    (四)课程评价的保障
        1.测试评价标准要走出“标准答案至尊”的思维定式
        2.注重多元化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危机下的公民责任探究[D]. 刘敬钰.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2]课程文化视域下高中地理乡土案例开发与应用研究[D]. 齐萌.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3]优化高中政治教育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A]. 李守诚. 2021年教育创新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一), 2021
  • [4]新时代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J]. 闫建璋. 教育科学, 2021(01)
  • [5]思想政治教育审美力研究[D]. 吕明阳.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6]互联网时代提高日语学习者主体性意识的研究[J]. 韩娜.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10)
  • [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 陈芳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策略的研究[D]. 徐勇.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9]接受美学视域下初中小说个性化阅读教学原则与策略研究[D]. 孙华洁.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10]活动型学科课程视域下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研究[D]. 姚力月.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