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

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

一、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论文文献综述)

冯学伟[1](2020)在《普联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联软件于2001年在山东济南成立,自成立以来业务聚焦于大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系统,2018年度营业收入为3.68亿元。目前公司已形成大型央企、行业龙头企业、金融保险企业三大客户群,涉及石油、石化、建筑、地产及银行、保险领域。本文以普联软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外部环境分析,本文发现普联软件在外部环境方面拥有国家政策、市场需求旺盛、技术进步和上下游关系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才结构和人才成本的挑战。而对于内部环境,普联软件在技术研发、产品解决方案、行业案例、本土化服务、团队方面具备优势,但是在规模、高端人才储备、融资渠道上存在劣势。从公司内外部环境出发,未来五年发展总体目标应当是努力成为国内领先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综合服务提供商,成为客户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一方面聚焦大型集团战略客户,稳固提升现有大型集团战略客户信息化市场的优势地位,着力拓展更多大型集团企业新客户;另一方面聚焦资金、财务、共享领域,提炼打造高质量的产品和方案,加快拓展更多行业领域客户。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公司应当采取四大战略举措,一是聚焦集团客户,发挥资源优势,二是聚焦行业需求,拓展未来行业领域,三是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客户交付能力,四是加强营销建设,完善服务网络体系。此外,为了提高战略举措的实施效果,公司应当构建战略保障体系,公司需要调整组织架构,提高运转效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提升财务融资能力。

蒋定洪[2](2020)在《技术范式转换情境下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偏好多变的动态环境中,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相对短暂的优势。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大大提升,持续的产品创新输出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产品创新应该从产品的功能和架构出发,考虑创新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以及与环境的一致性,减少创新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产品创新的效果及效率。产品架构在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等情境因素的影响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产品架构适应性体现了产品的生命力和可扩展性。因此,对产品架构的深入探究能够从源头把握产品创新的内在机理,分析产品架构的适应性机制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创新的有效管理。现有研究对于产品架构适应性的实现机制尚缺乏深入探究。本文首先通过对产品架构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归纳产品架构适应性的基本内涵及其驱动因素,扩展了适应性的定义,关注产品架构适应能力实现的可能性。其次,将技术范式转换作为动态环境的代理变量,基于架构创新理论和组织协调理论,遵循“情境—过程—结果”的分析范式,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畅捷通公司旗下的软件产品工作圈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的实现得益于组织双元能力的推动,构建了产品架构适应性与组织双元能力作用的产品创新机制,并得出以下结论:(1)适应性是产品架构的自适应能力,通过松散耦合体系设计形成开放式架构,如标准化的接口设计,可以直接对模块和界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产品的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2)组织双元能力在产品架构适应性的调整过程中形成重要的支撑作用,通过对组织内资源要素的协调,实现探索与利用、效率与创新双元并进的组织管理模式。(3)产品创新有“从0到1”和“从1到2”两种方式,而产品架构成长路径也遵循“无中生有(探索式创新)—主动拼凑(利用式创新)—共生协凑(双元创新)”的循环路径。在循环的过程中,产品架构持续创新以适应动态环境的变化,推动产品不断升级,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研究结果扩展了对产品架构适应性的理解,丰富了产品架构理论,打开了产品架构适应性创新机制的黑箱。同时,研究动态阐述了产品创新管理过程中组织解决错位现象的过程,为企业在面对范式情境变换,陷入产品创新困境和核心能力僵化泥潭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分析方法。本文研究的深度不局限于产品架构成长的结果,更着重于揭示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及演变过程,从产品架构形态演变转向更深入的过程机理研究。

蔡尚恒[3](2020)在《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 ——以用友网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相关行业与企业的发展颠覆了传统企业的运营与盈利模式。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开始逐渐地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固定资产上投入较少,大多通过专注于研发、品牌、营销等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来实现高额收益与企业价值的提升。然而,这些企业软实力特征不能有效地通过传统财务指标评价方法得到体现,导致外部资金持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不能较为全面地评估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进而影响其投资与经营决策。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价值创造能力评价体系就成为外部资金持有者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经营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将轻资产运营的特征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相关联,依据资源基础理论、企业价值链理论和微笑曲线理论等基础理论,并以层次分析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同时结合运用定性与定量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构建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理论分析与评价发现:(1)在评价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时,应从研发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能力、客户关系能力、管理与制度能力以及基本财务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评估;(2)对于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重要性排序为:研发创新能力、客户关系能力、管理与制度能力、人力资源能力以及基本财务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评价模型应用于用友网络价值创造能力评估,结果发现:(1)用友网络近年来的价值创造能力呈现下降趋势,这也佐证了用友网络进行转型升级的决策;(2)从综合评价结果来看,用友网络应注重从提升创新产出能力、吸纳优秀人才资源、提高客户粘性三个方面来实现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文章的主要应用价值在于,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经营决策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梦婷[4](2020)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研究 ——以SY集团为例》文中认为制造业是新型国家实体经济的核心和主体,是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同发达国家制造业关键技术相比,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总体水平还是处在国际市场的底层,支撑其高速发展的低成本优势正在快速地消失,无论是当前国际市场和产业链高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还是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内部条件和环境的要求,都推动我国制造业必须尽快进入数字化转型与升级的高速健康发展轨道。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制造业企业面临多样的发展环境和多重的发展任务,需要数字化管理会计的变革来达成企业财务信息共享管理模式的基本建立,通过先进的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增强现实等新一代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引领新一轮的信息财务管理技术的产业化和跨越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来支持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财务转型。本文以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为案例,借鉴国内外数字化财务转型的理论成果,旨在通过研究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实施方案,分析其转型规划及建设过程,提炼其转型过程中遇到难题做出的有效应对,由此反映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财务转型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希望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财务转型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加快我国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进程,避免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弯路、错路,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数字经济、制造业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财务转型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解释本次实践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再次,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进行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分析,并收集行业资料总结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基本要求、关键因素以及实施步骤;然后,以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为案例,描述其数字化转型背景和财务转型历程,解释其方案规划、业务流程及优化成果,验证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再然后,归纳出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财务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五点问题,提炼案例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处理难题的有效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得出数字化财务转型有利于制造业企业提高运营效率、获取长期利润的结论,并对数字化财务转型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财务转型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基于“互联网+”和会计行业融合的视角,研究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案例极其具有研究意义,且我国学者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较为贫乏,大多是对国外理论研究的阐述和分析,实践探索不足;第二,本案例研究不仅对停留在数字化财务转型起步阶段、困惑于管理模式优化的企业有借鉴意义,也对步入数字化财务转型发展阶段、面临潜在问题不自知的企业有警醒作用,相较于其他案例研究,对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有更加丰富的帮助和启示。

凌云志[5](2019)在《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者培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培训是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质量的关键举措,教师培训者是促进教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力量,建设一支素质完备、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培训者队伍是深入推动教师培训改革、稳步提升教师培训质量、持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战略一环。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培训机构专业程度不高、培训人员素质能力不足、培训标准指标架构缺失、培训课程内容体系不全、培训方式单调机械低效,严重制约了教师培训提质增效和提标扩面。改革知识导向培训模式,改变授受式、离身性、原子化、简单型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培训者培训的专业性、实效性、针对性、深刻性迫在眉睫。为改变传统教师培训者培训固有弊端,总结有效举措和有益经验,推动教师培训者培训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本研究针对教师培训者培训模式变革问题,以H省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为个案,采取合作式行动研究取径,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调查法、德尔菲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者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组织形式、实施环节、实践方式、运行机制、有效举措等)、成效评估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并探寻行动导向教师培训者培训模式背后的学理依据。本行动研究以聚焦真实问题-汇聚团队智慧-共研行动方案-行动体验应用-评估应用效果“五环学习流程”为方案框架,以“问题、团队、行动、反思、关系、情境”等为行动导向的基本内涵,通过“组建与优化行动团队、提出与确定行动问题、研究与制定行动方案、实施与修订行动计划、汇报与评估行动过程、反思与复盘行动文化”六个实施流程,凝练出正面激励、“滚雪球”、自主管理、团队反思和多元评价等五个行动机制。本研究自主构建了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理念观念和情感认同4维度16项指标观测点的教师培训者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培训效果的历时改变度”“行动主体的主观体验度”“行动方案的实操合理度”的“三角评估法”,对参训者在培训期间的主客观改变以及在训后实际培训情境中的培训项目设计与实施等培训效果进行考察评价,发现:行动导向模式立足培训现场的实践情境、依托参训者自组织的团队力量、开发创新在地化的教育资源、积极营造开放创造的文化氛围,整体撬动了培训文化的深度变革,对参训者强化自主学习、改造学习流程、重获学习体验、拓展知识来源、推动认知转化、优化思维方式、培育身份认同等具有明显的积极正向作用。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者培训模式从解决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的实践难题出发,定位于提高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思维品质,努力超越对“行动”的庸俗化理解,摒弃了过去“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线性思维,将“行动体验”作为参训者达成个体认知和汇聚实践智慧的重要中介力量,重视参训者在行动中创造知识和生成理论,通过理论建构和实践验证,达成基于行动的知识创造之核心目的。该模式有强烈的实践关怀和深厚的人文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研究立人之学、不断追寻幸福培训之路。

张小剑[6](2019)在《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个行业从以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精细化经营转变,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精细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手段。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经营管理质量的提高也必然要借助信息化建设。我国金融改革正在进入深水区,使得金融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这给金融IT行业的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金融IT服务商规模参差不齐,外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以及各自的内部资源都不尽相同。本文联系用友金融实际情况,研究其如何充分利用内部资源来提高自身竞争力。用友金融是一家以金融行业为服务对象的IT服务提供商,文中运用PEST模型对用友金融所处的外部环境加以分析,发现国内金融改革以及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对金融IT服务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人力成本的上升等因素,给金融IT厂商造成了威胁。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对用友金融所处的行业竞争环境加以分析,发现以用友金融为代表的中小型金融IT服务商之间竞争激烈。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因素也对企业的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用友金融的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用其进行了资源分析,从公司研发、营销和财务等角度对用友金融所拥有的能力进行分析。用友金融品牌信誉好,产品自主研发等优势为企业竞争提供了动力,同时,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落后、业务层次不清晰等因素对公司的竞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外部和内部环境对用友金融的影响,通过调研对影响用友金融竞争力的主要外部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评分,得出用友金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因素评价矩阵。之后以外部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为基础进行了SWOT分析。在对用友金融在成本领先、差异化和聚焦战略方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对比后,最终确定用友金融通过差异化战略可以在金融IT行业取得竞争优势。在战略的实施方面,用友金融通过人力资源、交付过程、业务层级和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化措施,提高公司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为了确保差异化战略的成功实施,将公司僵硬的企业文化调整为创新型的企业文化,并将组织结构低集权化,给予基层更多的灵活性。最后,提出了以平衡计分卡作为用友金融战略实施的控制措施,将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监督过程结合起来。在战略的评价过程中,使用AHP方法对战略评价指标加以权重,提高了战略评价准确性。本文对用友金融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用友金融为代表的中小型金融IT服务商提高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能够为其他中小型金融IT服务商在竞争战略研究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杨建军[7](2019)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发展,国家在十八大提出互联网+,并且在大力推动互联网在实业的应用,目前互联网四大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在制造业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工业化智能化相结合将成为未来方向,中国企业全面转型,由原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全面转型升级企业转型过程中需要通过优化结构、改善流程、协同推进、降低效能来提升能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这样的国内外大背景下,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而言,机会大于挑战,但是如何把握机会将是未来转型的关键。作为被动式吸热门窗国内的顶级制造商森鹰在市场占有、产品质量、制造能力、研发深度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被动式吸热技术起源于德国,在德国已经有广泛应用。森鹰曾全套引用德国全套设备及管理软件,但由于中国房地产消费市场巨大,而森鹰完全按单生产,原有的德国生产模式及管理软件在订单大量爆发的状态下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所以如何实现面向客户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优化,利用现有互联网技术实现企业快速适应市场、按单快速生产、及时响应客户服务、实现全方位管理提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成为森鹰的第一要务。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在生产物料、计划、采购、物流、仓库及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介绍,归纳分析出企业内部IT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从企业的全方位管理提升进行分析,提出IT建设实现支撑的方法和步骤,通过实施达成总体目标,选取关键绩效指标对系统结果进行评估。结合目前国内外信息化在研究方向上的发展及未来趋势,提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支撑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回顾及企业行业环境的现有分析和管理现状的介绍,对研究对象有了具体的全方位的了解。针对研究对象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信息化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提出信息化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并通过系统实施实现管理提升和优化的目的,并有效支撑森鹰公司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

刘淑杰[8](2019)在《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一世纪,全球的主题是竞争与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的日新月异,各个企业的管理方式、运营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给ERP咨询业带来巨大市场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外ERP咨询公司纷纷入驻中国,并且抢占了中国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国内大大小小的ERP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争相进入咨询市场,ERP咨询行业进入激烈竞争态势。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持续竞争的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因素,是企业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ERP咨询业起步较晚,在发展初期并没有关注核心竞争力的构建。随着ERP咨询行业的发展、国外ERP咨询公司的涌入,国内咨询公司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先天不足的劣势逐渐暴露,严重阻碍了国内ERP公司的持续发展。A公司作为一家ERP咨询公司,高涨的员工流失率和顾问能力不足使得A公司对层出不穷的客户需求疲于应付,市场的竞争和持续增长的人力成本使得A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面对内忧外患,A公司如果想在竞争中突破重围,就应建立优于竞争对手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A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本文在查阅整理国内外学者对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先从ERP咨询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环境为出发点分析A公司的未来发展空间,结合A公司的发展状况、经营状况以及外部竞争现状分析A公司的竞争能力,得出A公司竞争能力不足的结论。然后借助于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基础,从A公司内部能力出发分析A公司的各种能力现状以及对业务运营的影响,得出A公司竞争能力不足的原因。利用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结合A公司的优劣势分析、得出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人才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最后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对A公司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思路。参考国际知名咨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经验和A公司面临的问题,最终给出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建议:培养人才可供能力、构建知识管理能力、提高项目交付能力,从而帮助A公司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姜忠辉,罗均梅[9](2017)在《基于组织情境要素的内部创业模式分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部创业模式作为内部创业过程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成果并不显着。从组织情境的角度探索企业内部创业模式的类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理论抽样出11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企业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要素进行扎根分析,提取了"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这个核心范畴,分为柔性组织情境和刚性组织情境两维度,进而基于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两维度构造出内部创业模式二维矩阵分类模型。根据分类模型,提出6种企业内部创业模式以及每种模式的内涵特征。企业可以依据对创业项目的定位和风险性的组合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内部创业模式。

郭岩[10](2016)在《宝信软件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从宝信软件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切入,通过战略转型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梳理,基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宝信软件的战略转型动因及转型必要性,并研究了转型策略。通过对宝信软件所处的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发展趋势和前景的分析,界定宝信软件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市场。通过核心竞争力模型的引入,围绕宝信软件企业竞争力和细分业务竞争力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聚焦于战略转型,对细分市场定位、产业发展目标定位、商业模式及组合、体制机制完善等综合性的、方向性问题予以研究和分析。并基于信息技术产业市场前景与宝信软件细分竞争力匹配关系提出业务转型策略。

二、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论文提纲范文)

(1)普联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工具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企业战略
        2.1.2 企业发展战略
    2.2 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
        2.2.1 产业基础观理论
        2.2.2 资源基础观理论
        2.2.3 动态能力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环境
        3.2.1 行业经济特性及生命周期分析
        3.2.2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3.2.3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5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6 替代品的威胁
    3.3 竞争环境
        3.3.1 战略群组分析
        3.3.2 竞争对手分析
    3.4 机会与威胁
        3.4.1 机会
        3.4.2 威胁
    3.5 外部环境评价矩阵的构建
第4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价值链构建
    4.2 企业资源
        4.2.1 有形资源
        4.2.2 无形资源
    4.3 企业能力
        4.3.1 售前咨询能力
        4.3.2 需求分析能力
        4.3.3 订单获取能力
        4.3.4 方案实施能力
        4.3.5 研发能力
        4.3.6 售后服务能力
        4.3.7 组织管理能力
    4.4 企业优势与劣势
        4.4.1 企业优势
        4.4.2 企业劣势
        4.4.3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市场地位、技术实力的比较
    4.5 内部环境要素评价矩阵的构建
第5章 发展战略的确定
    5.1 公司的使命与愿景
        5.1.1 公司的使命
        5.1.2 公司的愿景
    5.2 战略定位
        5.2.1 战略组合分析
        5.2.2 公司战略定位
    5.3 战略目标的制定
        5.3.1 总体目标
        5.3.2 经济目标
        5.3.3 技术目标
        5.3.4 人力资源管理目标
        5.3.5 财务管理目标
        5.3.6 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5.4 战略举措
        5.4.1 聚焦集团客户,发挥资源优势
        5.4.2 聚焦行业需求,拓展未来行业领域
        5.4.3 加强研发投入,增强客户交付能力
        5.4.4 加强营销建设,完善服务网络体系
第6章 战略保障体系的构建
    6.1 调整组织架构,提高运转效率
    6.2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
    6.3 加强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
    6.4 提升财务融资能力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普联软件发展战略研究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技术范式转换情境下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问题与内容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论文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产品架构
        2.1.1 产品架构的概念及其形态
        2.1.2 产品架构适应性
        2.1.3 产品架构适应性的驱动因素
    2.2 技术范式
        2.2.1 技术范式的内涵
        2.2.2 技术范式转换及动力
    2.3 组织双元能力
        2.3.1 组织双元能力的内涵
        2.3.2 双元结构能力
        2.3.3 双元创新能力
    2.4 产品架构适应性与组织双元能力
    2.5 文献述评
3 技术范式转换下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概念框架设计
    3.1 研究概念框架
    3.2 理论基础
        3.2.1 架构创新理论
        3.2.2 组织协调理论
    3.3 本章小结
4 案例研究设计
    4.1 案例研究方法
    4.2 案例选择及研究内容
        4.2.1 案例研究对象
        4.2.2 案例研究内容
    4.3 案例数据收集
    4.4 信度与效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研究过程及结果
    5.1 案例背景及发展历程
        5.1.1 畅捷通及工作圈简介
        5.1.2 工作圈具体发展历程
    5.2 数据分析
        5.2.1 数据描述性统计
        5.2.2 数据编码及分析过程
        5.2.3 理论饱和度和编码信度检验
    5.3 案例分析
        5.3.1 案例分阶段分析
        5.3.2 案例综合分析
        5.3.3 产品架构适应性效果衡量
    5.4 讨论
        5.4.1 案例研究结果
        5.4.2 管理启示与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畅捷通调研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 ——以用友网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轻资产涵义的研究
        1.2.2 关于轻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
        1.2.3 关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文章的创新与特色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界定
        2.1.1 轻资产
        2.1.2 轻资产运营模式
        2.1.3 价值创造能力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源基础理论
        2.2.2 企业价值链理论
        2.2.3 微笑曲线理论
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概况
    3.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介
    3.2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特征
        3.2.1 知识密集型,人才需求旺盛
        3.2.2 资本投入大,研发创新活跃
        3.2.3 结构调整加快,服务化趋势凸显
        3.2.4 产品附加值高,盈利稳步增长
        3.2.5 轻资产特征显着
    3.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3.4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价值创造特点
4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因素
        4.1.1 研发因素
        4.1.2 人才因素
        4.1.3 外部关系因素
        4.1.4 管理因素
        4.1.5 财务因素
    4.2 轻资产运营模式下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4.3 价值创造能力评价体系指标选择
        4.3.1 研发创新能力
        4.3.2 人力资源能力
        4.3.3 客户关系能力
        4.3.4 管理与制度能力
        4.3.5 基本财务能力
    4.4 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4.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内容
        4.4.2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步骤
        4.4.3 价值创造能力评价模型
5 用友网络价值创造能力评价
    5.1 用友网络公司概况
    5.2 用友网络轻资产运营情况
    5.3 用友网络价值创造能力综合评价
6 结论与不足之处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体系专家问询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4)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研究 ——以SY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数字经济的研究
        1.2.2 关于制造业数字化的研究
        1.2.3 关于数字化财务转型的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框架
        1.3.2 研究方法
2 理论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数字化
        2.1.2 财务转型
    2.2 理论基础
        2.2.1 潜成本理论
        2.2.2 扁平化理论
3 行业背景分析
    3.1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3.1.1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2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
        3.1.3 数字化财务转型所处的核心地位
    3.2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3.2.1 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
        3.2.2 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
    3.3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的要素及方法
        3.3.1 基本要求
        3.3.2 关键因素
        3.3.3 实施步骤
4 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的实践情况
    4.1 SY集团基本情况
    4.2 SY集团数字化转型背景介绍
        4.2.1 数字化转型动因分析
        4.2.2 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果
    4.3 SY集团财务转型发展历程
        4.3.1 电算化向信息化转型
        4.3.2 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
    4.4 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总体框架和业务流程
        4.4.1 财务信息系统总体框架
        4.4.2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概况
        4.4.3 费用共享中心业务流程
        4.4.4 应付共享中心业务流程
        4.4.5 数字化财务转型优化成果
    4.5 SY集团数字化财务转型经验总结
5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存在问题及优化建议
    5.1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存在问题
        5.1.1 初期未做好充足准备
        5.1.2 遗留数据碎片难整合
        5.1.3 信息化困在局部流程
        5.1.4 工业化缺乏技术体系
        5.1.5 专业化缺少区域协同
    5.2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优化建议
        5.2.1 深化与优质企业的交流合作
        5.2.2 加强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5.2.3 建立行业平台协同发展
        5.2.4 提高财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水平
        5.2.5 重视财务人员再造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5)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者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1.创新教师培训者培训的政策要求和时代呼唤
        2.提升培训者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现实诉求
        3.深化新时代教师培训者培训研究的学理呼唤
        4.个人对教师培训者培训实践反思研究的兴趣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一)教师培训者专业标准研究
        (二)教师培训者角色定位研究
        (三)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研究
        (四)教师培训者培训模式研究
        (五)文献研究分析评论
    三、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思路
        2.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的取向
        2.具体研究的方法
    四、核心概念与假设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培训与教师培训
        2.培训者与教师培训者
        3.行动与行动导向
        (二)论文基本假设
    五、论文结构与价值
        (一)内容结构
        (二)研究价值
        1.研究目标
        2.研究意义
第一章 连接知识与行动—行动导向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知识导向模式及其反思
        (一)知识导向模式及其理论假设
        (二)对知识导向模式的质疑与反思
        1.知识的传授与知识的建构
        2.离身性学习与具身性学习
        3.原子化学习与团队式发展
        4.理想化情境与实践性情境
    二、行动导向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行动导向的“知行观”溯源
        1.关于“知识论”的讨论
        2.“知行合一”与“理实结合”
        3.“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
        (二)成人学习理论
        1.关于成人学习者的假设
        2.成人学习的主要特点
        3.成人经验学习圈理论
        (三)行动学习理论
        1.行动学习的基本内涵
        2.行动学习的方程式
        3.行动学习的核心要素
        (四)行动导向教学法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渊源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三、行动导向培训模式的理论建构
        (一)行动导向模式的概念框架
        1.行动导向模式的概念界定
        2.行动导向模式的理论框架
        (二)行动导向模式的基本内涵
        1.真实问题为起点
        2.团队式学习组织
        3.行动体验的路径
        4.常态的反思复盘
        5.合作型培训关系
        6.情境式学习环境
第二章 行动方案设计
    一、行动研究的背景
        (一)教师培训者培训模式改革的背景
        1.“重心下移”背景下的教师培训者需求
        2.“重心下移”背景下的国培项目县建设
        3.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难点
        (二)先导性的行动探索
        1.先导性行动内容:从问题解决到教学和行为改进
        2.先导性行动反思:从碎片化的努力到体系化的建构
    二、研究对象与行动主体
        (一)研究对象
        1.项目目标:“接地气,用得上,干得好”
        2.研究对象之基本情况及结构分析
        (二)基于“多主体参与模式”的研究主体
        1.复合型的研究者的角色
        2.重要的行动研究合作者
    三、前测问卷及其分析
        (一)前测问卷及结构分析
        1.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
        2.前测问卷的结构分析
        (二)前测问卷的结果分析
        1.调查问卷的数据回收与分析
        2.质性问卷的数据回收与分析
    四、行动计划的制定
        (一)确定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1.确定项目实施总体目标
        2.明晰分类对象培训目标
        3.确定能力结构模型
        (二)确定行动研究计划
        1.TTT项目行动总体路径
        2.TTT项目行动阶段计划
    五、行动评估设计
        (一)传统培训评估的弊端及其述评
        1.传统培训评估的弊端
        2.对传统培训评估的反思
        (二)行动导向评估体系的建立
        1.行动导向模式的评估界定
        2.构建项目的“三角评估法”
第三章 行动过程与机制
    一、行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行动研究
        1.第一阶段问题的确立
        2.第一阶段假设性分析
        3.第一阶段的行动设计
        (二)第二阶段行动研究
        1.第二阶段问题的确立
        2.第二阶段假设性分析
        3.第二阶段的行动设计
        (三)第三阶段行动研究
        1.第三阶段问题的确立
        2.第三阶段假设性分析
        3.第三阶段的行动设计
    二、实施流程
        (一)组建与优化行动团队
        1.学习小组建设及其职责分工
        2.班委会的选拔组建及其职责
        3.导师团的遴选组建及其职责
        (二)提出与确定行动问题
        1.行动问题遴选的标准与来源
        2.用焦点讨论法确定行动问题
        (三)研究与制定行动方案
        1.个人进行SWOT分析与计划
        2.学习小组研制详细行动方案
        (四)实施与修订行动计划
        1.召开行动项目的决策会议
        2.根据行动的方案采取行动
        (五)汇报与评估行动过程
        1.参训者基于行动体验的展示汇报
        2.对参训者行动效果的考核与评估
        (六)反思与复盘行动文化
        1.基于“实践+反思”的行动复盘
        2.走向“实践共同体”的文化融入
    三、行动机制
        (一)正面激励机制
        1.尊重学习者,正面目标引领
        2.相信学习者,对学习者放权
        (二)“滚雪球”机制
        1.培育关键少数的“明白人”
        2.基于现场的“滚雪球”学习
        (三)自主管理机制
        1.完善小组制度,对小组充分赋权
        2.强化管理分工,保障团队的沟通
        (四)团队反思机制
        1.面向实践的小组常态反思
        2.凝聚文化的整体系统反思
        (五)多元评价机制
        1.小组常规的考核评价制度
        2.重在激励的学员奖惩制度
第四章 行动评价与反思
    一、培训效果的“历时改变度”评估
        (一)培训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
        1.对评估指标进行专家咨询
        2.确定项目评估维度和指标
        (二)“历时改变度”评估分析
        1.样本问卷的基本情况
        2.样本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3.样本数据的分析结果
    二、行动主体的主观体验度评估
        (一)观察与访谈数据收集与分析
        (二)参训者的行动体验及其理解
        1.聚焦真实问题,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2.创新小组研修,助力培训专业发展
        3.线下线上互动,培育行动反思文化
        4.改善学习生态,强化团队身份认同
    三、行动方案的实操合理度及效果评估
        (一)对参训者的培训方案设计进行评估
        1.对培训方案的评估方法
        2.对培训方案的评估分析
        (二)对参训者的培训项目实施进行评估
        1.参训者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
        2.参训者项目实施之典型案例
    四、行动效果与反思
        (一)行动取得的成效
        1.坚定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2.凸显了培训中行动实践的价值
        3.团队机制强化了学习促动力量
        4.基于实践的反思支持深度学习
        5.培育培训文化体系的积极意义
        (二)行动的价值意义
        1.“众筹集智”,聚焦教师培训真实问题
        2.“激励唤醒”,改善学习者的心智模式
        3.“造血强体”,建设本土教师培训资源
        4.“团队共创”,撬动培训机构组织变革
        (三)行动中的局限
        1.应对教育中复杂场景的困境
        2.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内在缺陷
        3.实践与理论疏离的可能危险
        4.培训的学习激情可持续受阻
        (四)对行动优化的建议
        1.坚定学员中心,激发参训者内驱力
        2.丰富实践课程,创新发展实施路径
        3.重构学习体验,引领教师深度学习
        4.倡导人本文化,营造适宜学习氛围
第五章 行走在知与行的断裂处
    一、行动导向模式再审视
        (一)行动导向模式的核心特点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2.“问题导向”的目标定位
        3.“众智众筹”的项目设计
        4.“团队合作”的组织方式
        5.“行为改进”的项目评估
        6.“教练式”的培训者定位
        (二)跨越“知识”与“行动”的鸿沟
        1.用行动问题替代知识
        2.基于问题的行动体验
        3.基于行动的深度学习
        (三)赋予行动更深刻的意义
        1.超越简单的行动
        2.坚持学与导的统一
        3.从个体到集体行动
    二、行动导向模式之使命
        (一)行动导向模式的实践关怀
        1.模式生成的实践逻辑
        2.模式实施的实践价值
        (二)行动导向模式的人文品性
        1.坚持人的在场
        2.建设立人之学
        3.追寻幸福之培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构建了行动导向模式的学理框架
        (二)行动导向模式实践应用效果良好
    二、研究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点
        1.对模式进行多维度学理探讨
        2.构建并验证了新的模式框架
        3.完善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1.缺乏对不同类型培训之差异性的考察与应对
        2.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
        (三)研究的深化空间
        1.突破教师培训研究的学理薄弱困境
        2.应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跨界生长
        3.做好教师培训的长期跟踪研究准备
        4.积极适应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6)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的思路
        1.2.3 研究的方法
    1.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战略管理相关理论
        2.1.1 波特基本竞争战略
        2.1.2 战略管理的相关工具
    2.2 研究综述
        2.2.1 金融IT行业研究现状
        2.2.2 战略管理相关研究现状
第3章 用友金融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3.1.1 政治因素分析
        3.1.2 经济因素分析
        3.1.3 社会因素分析
        3.1.4 技术因素分析
    3.2 行业竞争事态分析
        3.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3.2.2 潜在进入者分析
        3.2.3 替代品分析
        3.2.4 供应商分析
        3.2.5 购买者分析
    3.3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第4章 用友金融内部环境分析
    4.1 公司简介
        4.1.1 公司概况
        4.1.2 经营产品
    4.2 用友金融资源分析
        4.2.1 公司知识产权分析
        4.2.2 公司人力资源分析
        4.2.3 公司交付资源分析
    4.3 用友金融能力分析
        4.3.1 公司研发能力分析
        4.3.2 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4.3.3 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4.4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第5章 用友金融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5.1 用友金融战略的选择
        5.1.1 用友金融的使命和愿景
        5.1.2 用友金融的战略目标
        5.1.3 用友金融SWOT分析
        5.1.4 用友金融的战略选择
    5.2 用友金融战略的实施
        5.2.1 价值链活动分析
        5.2.2 人力资源差异化
        5.2.3 交付过程差异化
        5.2.4 业务层次差异化
        5.2.5 产品结构差异化
第6章 用友金融战略的保障措施与控制
    6.1 战略保障措施
        6.1.1 建设创新型企业文化
        6.1.2 低集权化组织结构
    6.2 战略控制措施
        6.2.1 绘制战略地图
        6.2.2 确定战略评价指标
        6.2.3 层次分析法战略评价
        6.2.4 战略控制机制
第7章 结束语
    7.1 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森鹰公司发展现状及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2.1 森鹰公司概况
    2.2 森鹰公司发展总体分析
        2.2.1 森鹰公司规划发展目标分析
        2.2.2 森鹰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2.2.3 现有业务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2.3 森鹰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森鹰信息化需求总体解决方案分析与总体方案设计
    3.1 森鹰公司信息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3.1.1 目前信息化系统整体性分析
        3.1.2 目前信息化系统各模块应用分析
    3.2 信息化战略总体方案规划及设计思路
        3.2.1 信息化战略总体方案规划
        3.2.2 信息化规划架构
        3.2.3 信息化战略总体方案设计思路
    3.3 一期基础内容总体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森鹰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4.1 森鹰窗业信息化实施方法论
    4.2 基础数据管理
    4.3 采购管理业务解决方案
        4.3.1 采购管理流程规划
        4.3.2 常备物料采购子业务规划
        4.3.3 备料采购子业务规划
        4.3.4 大宗项目采购子业务规划
        4.3.5 采购费用结算业务规划
    4.4 销售管理业务解决方案
        4.4.1 销售管理流程规划
        4.4.2 项目销售业务规划
        4.4.3 零售销售业务规划
        4.4.4 阳光房销售业务规划
        4.4.5 售后业务流程规划
    4.5 库存业务解决方案
        4.5.1 库存管理流程规划
        4.5.2 入库业务规划
        4.5.3 出库业务规划
        4.5.4 其他库存业务规划
    4.6 质量管理业务解决方案
    4.7 生产制造业务解决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森鹰信息化实施成功的保证体系设计
    5.1 建立内部支持体系的必要性
    5.2 内部支持体系机构设置及人员需求
        5.2.1 机构设置及运维构架
        5.2.2 支持岗位工作职责
        5.2.3 支持岗位能力需求
        5.2.4 支持人员离职管理
    5.3 支持过程中的沟通原则与策略
        5.3.1 沟通原则
        5.3.2 响应策略
    5.4 支持体系人员多方考核
        5.4.1 ERP项目委员会进行考核
        5.4.2 ERP项目组进行考核
        5.4.3 各部门领导进行考核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2 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
        2.2.1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2.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2.2.3 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2.2.4 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
3 ERP咨询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1 ERP咨询行业发展概述
        3.1.1 ERP咨询业的产生
        3.1.2 国内ERP咨询发展现状
    3.2 国内ERP咨询行业竞争环境
        3.2.1 国内ERP咨询行业市场规模
        3.2.2 国内ERP行业政策法规
        3.2.3 国内ERP咨询竞争格局
4 A公司现状分析
    4.1 A公司基本概况
        4.1.1 A公司发展历程
        4.1.2 A公司组织架构
        4.1.3 A公司主要业务
    4.2 A公司经营现状
        4.2.1 财务状况
        4.2.2 人力资源状况
    4.3 A公司的外部竞争现状
        4.3.1 A公司的市场地位
        4.3.2 A公司的竞争能力分析
5 A公司核心竞争力辨析
    5.1 A公司内部能力分析
        5.1.1 组织管理能力
        5.1.2 市场营销能力
        5.1.3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5.1.4 项目管理能力
        5.1.5 知识管理能力
        5.1.6 技术能力
    5.2 A公司竞争力不足的原因
    5.3 A公司优势与劣势分析
        5.3.1 A公司优势分析
        5.3.2 A公司劣势分析
    5.4 A公司核心竞争力的识别
        5.4.1 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
        5.4.2 客户贡献识别
        5.4.3 企业内部活动识别
    5.5 A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5.6 A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分析及评价
        5.6.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5.6.2 评价指标的构建
        5.6.3 A公司核心竞争力层次分析
        5.6.4 A公司核心竞争力评价
    5.7 国外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打造经验
        5.7.1 麦肯锡的核心竞争力
        5.7.2 埃森哲的核心竞争力
6 A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对策及建议
    6.1 培养人才可供能力
        6.1.1 找到合适的人
        6.1.2 完善职业生涯管理
        6.1.3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6.1.4 建立公平有效的激励机制
    6.2 构建知识管理能力
        6.2.1 确立知识管理发展战略
        6.2.2 成立知识管理部门
        6.2.3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
        6.2.4 构建知识管理流程
    6.3 提高项目交付能力
        6.3.1 优化项目组成员结构
        6.3.2 加强项目团队建设
        6.3.3 加强项目过程质量跟踪
7 结论与不足
    7.1 结论
    7.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于组织情境要素的内部创业模式分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选择
    1.2 理论抽样
2 内部创业的组织情境要素分析
    2.1 开放性译码
    2.2 主轴译码
    2.3 选择性译码
    2.4 小结
3 企业内部创业模式分类模型
    3.1 模型构建
        3.1.1 柔性组织情境变量
        3.1.2 刚性组织情境变量
        3.1.3 内部创业模式分类模型
        (1) X轴——刚性组织情境。
        (2) Y轴——柔性组织情境
    3.2 各模式的主要特征
    3.3 模式的选择
        3.3.1 以相关多元化项目为主的内部创业模式选择
        3.3.2 以非相关多元化项目为主的内部创业模式选择
        3.3.3 两类项目并重的内部创业模式选择
4 结语

(10)宝信软件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宝信软件概况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文章架构
第2章 战略转型与核心竞争力理论
    2.1 战略概述
        2.1.1 战略的定义
        2.1.2 战略的层次
    2.2 战略转型
        2.2.1 战略转型的定义
        2.2.2 战略转型的特征
        2.2.3 影响企业战略转型的因素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
        2.3.1 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2.3.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第3章 宝信软件战略转型动因和策略
    3.1 外部环境分析
        3.1.1 行业运营要素变化趋势
        3.1.2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趋势
        3.1.3 行业盈利模式变化趋势
    3.2 内部环境分析
        3.2.1 自身发展主动性因素
        3.2.2 业务发展持续性因素
        3.2.3 客户需求创新性因素
    3.3 宝信软件战略转型策略
        3.3.1 战略转型必要性
        3.3.2 战略转型策略
第4章 宝信软件战略转型目标市场选择
    4.1 信息技术产业细分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4.1.1 行业信息化市场
        4.1.2 信息技术子产业市场
    4.2 信息技术产业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评估
    4.3 信息技术产业细分市场选择结论
第5章 宝信软件细分业务核心竞争力分析
    5.1 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与方法
        5.1.1 核心竞争力评价维度
        5.1.2 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选择
        5.1.3 评价项指标选择
        5.1.4 评价项指标要素构成与权重
    5.2 宝信软件细分业务竞争力分析
        5.2.1 冶金行业信息化
        5.2.2 智能交通
        5.2.3 轨道交通
        5.2.4 智能楼宇
        5.2.5 云计算
        5.2.6 数据中心IDC
    5.3 细分业务竞争力评估结论
第6章 宝信软件业务转型发展战略
    6.1 公司转型战略
    6.2 业务转型战略
        6.2.1 基于行业的核心业务转型
        6.2.2 基于行业的商业模式转型
    6.3 职能战略
    6.4 实施效果
    6.5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普联软件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冯学伟. 山东大学, 2020(05)
  • [2]技术范式转换情境下产品架构适应性机制研究[D]. 蒋定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轻资产运营模式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价值创造能力评价 ——以用友网络为例[D]. 蔡尚恒.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4]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财务转型实践研究 ——以SY集团为例[D]. 刘梦婷.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5]行动导向的教师培训者培训研究[D]. 凌云志.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6]用友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张小剑. 山东大学, 2019(03)
  • [7]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研究[D]. 杨建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A咨询公司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D]. 刘淑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基于组织情境要素的内部创业模式分类研究[J]. 姜忠辉,罗均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9)
  • [10]宝信软件业务转型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核心竞争力模型[D]. 郭岩.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用友提炼高端应用需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