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一、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论文文献综述)

覃麒睿[1](2020)在《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生活的载体。深圳作为中国新兴城市的代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不足、质量下降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一种在建设用地内、依托建筑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引起人们的关注。深圳目前已开始出台有关建设管理规定,逐步开展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实践。福田中心区作为深圳城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过去的四十年的建设中产生了了大量且集中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已具有研究基础,然而缺乏设计导控经验,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未能达到良好成效。而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从上个世纪中叶就开始开展有关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实践和研究,积累了较为成熟的设计导控经验。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经验,转换为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论文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对国内外优秀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经验的总结。通过梳理美国、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实践过程,归纳其设计导控一般方法。第二,对深圳及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状的研究。首先通过图纸、政策文件、管理文件等资料的研究,提取其中有关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内容部分,分析深圳及福田中心区在现行的设计控制指引和管理运作对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作用;其次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考察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成效。通过现状的研究反思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的优秀经验和不足之处。第三,制定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通过优秀经验的总结和实地的调研分析,从设计和管理两方面搭建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的框架。

胡婉茹[2](2020)在《新时代的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研究 ——基于英国规划编制体系经验》文中认为伴随近几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部门改革和机构整合的政策文件出台,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被推向了又一波研究热潮。在我国,空间性规划主要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涉及空间资源配置的各类规划。自建国以来,各类空间性规划相携走过了70多年历程,应城乡发展的需求而生、而改进、而重构、而完善,循环往复。现阶段,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一方面,城市发展模式由原先的纯增量模式蜕变为增减存量并存模式;另一方面,空间资源的利用方式由空间管制蜕变为空间治理。国内学者早期就已经察觉到了空间规划体系中“多规分置”的弊端,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的研究成果集中于对其改革路径、规划理念、法律制度、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的探讨,关于城市层面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尚有大片空白需被填补。为了实现我国新时代的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在空间资源配置与治理中的效用最大化,并有效汲取英国在该方面研究上的可适用于我国国情的经验,在中英两国既有实践和理论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的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展开研究,旨在为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重构及完善工作提供参考。文献综述部分,针对中英两国空间性规划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包括其相关概念解析、中英演变历程及我国理论研究,并对其进行了研究述评。研究发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是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的重要载体。宏观环境的改变会引起空间资源管理需求变化,随之带来的是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的改进。中英演变历程的比较研究显示出我国空间性规划体系相较于英国发展的滞后性,因此借鉴经过实践检验的英国发展经验是有必要的。中英规划编制体系现状剖析及对比部分,解析中英两国现行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进行我国的问题剖析和具体案例分析、中英对比研究,并提取其中的可借鉴之处。研究发现,极具我国特色的空间性规划体系多元且多层级并行,且通过相互间的互动关系挖掘出多规矛盾由来已久的成因——横向协同、纵向衔接及规划制度方面的问题。我国多年以来的“多规合一”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其中不少可取之处启发了现阶段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重构。另外,英国规划编制体系在规划编制依据、编制层次与内容、编制方法与程序及编制机构与组织方面也有许多值得我国借鉴之处。体系重构部分,结合前面章节的研究,由基本原则、总体理念组成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三层次、二类型、一平台”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基本框架,从编制主体、规划期限、编制内容、编制流程和成果要求几方面讨论各层次空间规划编制要点。另外,对于体系支撑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发展策略。

许霖峰[3](2020)在《开放视角下中国居住区设计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城市建设迎来由增量走向提质的新常态下,居住区广泛封闭化导致的城市问题日益凸显且亟待解决。如何应对居住区与城市间的隔离发展,使其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居住区研究与实践长期关注却未能有效攻克的难题。已有研究不乏立足开放视角的探索,以针对居住区个体从设计层面展开的研究为主,但居住区在城市整体运作中至关重要的参与作用,和设计控制对设计及其产出过程的潜在影响均未受到应有重视。为此,从城市维度,立足开放视角展开居住区设计控制研究,在应对封闭问题并提升城市空间生活品质方面尤为关键。通过设计控制应对居住区封闭问题,需要从认识两者间的关联入手。借助梳理居住区设计控制发展历程,发现早期对国外理论的引荐,为设计控制植入脱离于城市“自体完善”的基因,其后施行长达25年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一步面向全国普及了内向分级式的设计控制框架,基于此框架居住区逐步形成稳定的封闭姿态,由此证实居住区封闭化发展与设计控制密切相关。同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设计控制框架,标志着居住区与城市统筹融合发展的新开端。在明确关联的基础上,需进一步从设计控制方面挖掘封闭问题的症结。现存问题成因在于五方面:技术标准重容量轻空间,导致空间管控不足、缺乏内外协调、结构有失多样;规划管理重指标轻实效,造成居住区管控精度低、设计审查不到位、制衡机制不健全;开发商重利益轻效益,致使空间产出标准化、高度配比资本化、边界处理领地化;居住者重个人轻邻里,加剧交往意识减退和封闭认同;从业者重产出轻品质,引致在地观和整体观缺失。这些本质源于设计控制在技术标准上的单一,管理制度上的不足,以及分别对开发商、居住者、从业者在设计咨询、宣传教育和后职业教育上的欠缺。认知开放的关键是深入本土居住现实,从居住区与城市的关系入手。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全国16个居住区展开调研,发现从城市整体维度出发,单纯从交通、空间、资源各单一维度将居住区对外开放,无法重构居住区与城市隔离发展的二元化关系,更不能全面应对封闭问题。对居住区开放的认知需要以尊重本土居住国情为根本前提,迎合城市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从物质空间、设施资源、建管环境和居住观念多个维度分层次解读与建构,挖掘出开放视角应包含“多维开放”和“相对开放”两层递进的内涵。以确立开放视角为基础,可进一步搭建居住区设计控制的理论框架,框架经对现行设计控制的适应性调整后得出。基于现行设计控制在运作中呈现出的过程局部化、主体分垒化、内容自体化特征,融入开放视角的设计控制需要向过程全程化、主体协同化、内容统筹化转变。由此,可建立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的框架,包含全程贯通的过程层、协同联动的主体层、统筹兼顾的要素层、刚弹兼备的保障层。设计控制框架构成层次的导控基于应用操作层面,从空间、过程维度入手。空间维度重点围绕要素层展开:通过居住区道路交通系统的复合化织补,增强与城市公共交通、慢行系统和道路网格的衔接渗透与有序融合;借助功能设施系统的整体化调配,融入城市整体功能结构,有层次地提升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居住生活多元性;借由公共空间系统的双向化营造,对外强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网络的融合搭接,对内满足居民的交往活动与精神颐养;利用建筑组群系统的调和化塑形,在不失自身空间特色的前提下,达成与周边城市风貌和空间形态的共生。以此为基础,依托保障层,透过控制、激励、引导三种手段将设计要点转化为导控内容,形成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的“要素导控工具箱”。过程维度以保障层为支撑,围绕过程层和主体层展开。先透过国家和地方两级法规的搭建,为设计控制过程在开放视角下运作提供法制保障框架。再借助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四会议事机制和平台会审机制,强化多主体多专业在全过程中的共同决策与协同,并在增强程序的同时提高设计审查力度。还可采取面向开发商提供全过程设计咨询、针对管理者和从业者开展继续教育、面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等多种弹性手段,加强对过程运作的支持。上述刚性与弹性手段的组合即为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的“过程管理工具箱”。两种工具箱双管齐下,将以应对居住区建设管理的现实困境为前提,从城市层面系统化地推动居住区与城市的统筹融合发展,在有效推进居住区开放进程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侯丽,孙睿[4](2019)在《地方规划决策制度的创新与演进——以上海和深圳的规划委员会制度为例》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土地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入,地方政府与城市规划职能管理部门在详细规划决策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界压力。通过技术规范与制度约束,中国规划体系自计划经济传统时期延续下来的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不断受到挤压以往的研究较为关注通过规划的技术规范增强规划的刚性,然而各地在诠释国家技术标准和强制性内容上仍然拥有较大的灵活变通能力。尝试通过追溯1980年代以来上海和深圳两地规划决策制度的变迁,尤其是如何通过规委会制度创新引入专家决策,从而总结规划自由裁量权在地方分配与再分配的逻辑与发展历程。尽管深沪两地规划制度决策制度创新的程度和逻辑各不相同,但在借助规划专家巩固规划专业权威、促进审批程序规范透明上具有共通性,并且两种制度设计都有效提高了控规变更的技术和政治门槛。

常影[5](2019)在《香港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设计导控研究与启示》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呈现出高容积率和高开发密度的特点,特别是在土地商业价值较高的街区,独立用地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显现不足。与此同时,随着国内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设计师有意或无意的在建设开发地块内设置出一些向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人们逐渐发现这类空间可以承担起城市公共空间的职能,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在建设用地内能够24小时免费供公众使用的开放空间,可称之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鉴于其公众性,亦可称之为建筑公众空间。这种类型的空间既可以位于室内也可以是室外露天空间,功能涵盖通行和休憩等各类活动。国外在这个部分的实践始于上世纪60年代纽约的POPS(Privately Owned Public Space)政策,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影响全世界。香港实施的POSPD(Public Open Space in Private Development)政策借鉴了纽约经验,通过规划条例、合约管理、规范、监管环境、设计标准、公众参与等方面建构了完善的导控体系,成为实施建筑公众空间政策较为成功的亚洲城市之一。与内地相似的土地制度、文化背景和都市发展进度,使得香港在规划、建设和监管方面对内地建筑公众空间的设计和导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论文通过借鉴香港关于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政策的经验,指出内地现阶段建筑公众空间的发展问题,即尽管建筑公众空间已显露其重要性,但多数城市只停留在规划标准上的只言片语,没有形成系统的导控体系。基于此种情况提出了搭建规划、实施和监管体系,以完善建筑公众空间设计、建设和管理导控体系的详细措施。本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国内外理论和实践研究,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论述研究背景、意义、对象和内容,综述国内外关于建筑公众空间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现状,解读建筑公众空间的概念、特征和表现,为导控体系的搭建提供立题依据与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论文核心,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分析和借鉴香港POSPD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结合实地调研总结个案中设计、管理、运行机制中的控制要素,梳理出香港POSPD设计导控体系的逻辑框架,即分为前期认证、中期搭建、后期监管三个阶段,并着重探讨其体系发展和设计标准。第三部分是启示部分,包括第五章,通过对比香港和内地在规划管理上的异同来探讨建筑公众空间设计导控在国内落地实施的可行性,以“规划-建设-使用”三个层次来搭建建筑公众空间导控体系,对管理构建方式和执行流程等细节标准提出建议。

李启明[6](2019)在《城市设计管控下的建筑设计解析 ——以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建筑作为界定城市空间的重要元素,其对于城市空间的围合与塑造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既可以塑造与城市使用者的尺度息息相关的城市节点以及街道开放空间的形态,也是城市整体空间结构以及城市天际线及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城市设计管控需具备一定的法律地位以引导城市设计实施。本论文依托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建筑设计项目,通过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对上海市世博园区城市设计导则引导建筑设计的相关分析与反思,阐述城市设计管控对办公建筑形体设计与城市空间塑造的、合理的控制与引导方式,应对城市空间特征以及城市人群使用需求多样化需求,协助并推动城市设计管控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建筑形体与城市空间的塑造,提高城市设计管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人性化。本文第一章介绍了论文依托项目——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建筑设计项目以及城市设计管控的基本概念,对论文探讨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围的基本概念加以界定。第二章从城市设计管控的概念出发,结合国内不同城市的规划文件对于城市建筑的管控实例,明确针对城市建筑的城市设计管控引导要素与现存问题。第三章首先阐述笔者在进行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建筑设计项目中,根据城市设计管控条例所做出的建筑形体调整及设计过程,反思城市设计管控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约束作用。并将针对城市建筑的城市设计管控方式,按照管控要素分为建筑平面控制、高度控制及城市空间控制三大类。每一类下针对不同的城市设计管控指标进行相应的,与城市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形态相关联的研讨,并基于依托项目——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的建筑形态变化来实践并总结城市设计管控指标的调整与弹性控制所造成的空间影响。同时本文针对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所在的上海世博园区城市重点地段,对城市重点地段所需额外的建筑指标管控与调整措施进行分类,即地块内容积率转移补偿制度、多地块特定区制度,并基于其指标的弹性调整,以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的建筑形体变化为依托,探讨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管控的弹性控制与补偿措施对城市空间塑造的积极性作用。

熊健,范宇,宋煜[7](2017)在《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规划体系建立、政府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特别是在"两规融合"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编制,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研究。在对空间规划体系再认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成效和不足,确定了新时期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并对全国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提出了建议。

熊健,范宇,宋煜[8](2017)在《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在规划体系建立、政府体制改革、法律法规制定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特别是在"两规融合"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结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的编制,上海启动了新一轮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研究。在对空间规划体系再认识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成效和不足,确定了新时期上海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并对全国空间规划体系完善提出了建议。

吕剑飞[9](2017)在《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家《城乡规划法》出台后,黑龙江省城乡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规划行业整体社会地位显着提升,但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规划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在全省经济、社会、法治、城乡建设等各方面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城乡规划工作同时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转型的机遇,由于地方法规制度的缺失和滞后,无法可依、法不符实、法规矛盾问题比较普遍,城乡规划依法行政特别是在市县层面面临较大压力,健全完善城乡规划法制体系是省市当前面临的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对国家、省、市三个层面城乡规划法制建设情况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认为目前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滞后、体系不够完善、法律效力较弱、缺乏多向的衔接协调、地方特色不够鲜明等等。研究认为,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应当是适应黑龙江省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和当前的省情,建立一套既能贯彻国家法规和政策精神,又能解决本省热点和难点问题,体现地方特点、切实可行、健全完善的地方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为黑龙江省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提供法制保障。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应遵循“适用、层次、侧重、协调、效能”的基本原则。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提高制定效率、创新城乡规划法制化方式方法、明晰法定权限和约束边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法规政策的评估和执行监督以及提升城乡规划文本的法律效力,最后,借鉴云南等省市经验,从构成形式、完善内容、构建时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对设区的市城乡规划法制建设提出工作原则、优化方式、完善内容等方面相关建议。

荣荣[10](2014)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良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是城市建设高效、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形象优美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变化背景下,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也随之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体制模式,有效地推进了城市建设、规划、管理的协调发展,成绩骄人。现如今,上海同世界其他特大型城市一样,受全球化的影响,其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必然改革完善。因此,关注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迁并对渗透其中的改革思想进行详细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分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发展现状进行系统分析,除了总结其发展特点,揭示目前存在的问题之外,尝试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对策性建议。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本文的立论依据和理论基础,分列第一、二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第二章分析了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即新制度经济学、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同时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并对此加以评述。其次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分列第三、四、五章。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及现状分析。本部分主要是总结了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变化内容。同时,分析了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及特点,旨在通过了解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迁背景下上海的规划管理体制选择。第四章: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在了解国家层面的变化轨迹之后,本部分探讨了上海城市规划管理分级管理体制的形成及发展特点。本文得出改革开放以来至今,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主要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开始改革调整以及2003年后开始完善发展三个阶段。同时,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基本同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一致,在体制模式上沿袭国家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城市规划管理分级管理体制,这与国家所强调的管理权限不能下放指示出现了偏差。第五章: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从第四章中了解了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发展变化特点的基础上,本章首先分析了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公众参与规划管理力度薄弱,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本章又尝试给出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的相应建议。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展望。主要梳理了文章的主要结论,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二、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公共开放空间发展面临挑战
        1.1.2 公共开放空间急需转型
        1.1.3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不足
    1.2 研究对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实践动态
        1.3.2 设计导控相关研究
        1.3.3 深圳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相关实践和研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方法和框架
        1.7.1 研究方法
        1.7.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经验
    2.1 国内外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实践案例
        2.1.1 美国POPS设计导控实践
        2.1.2 日本开放空间设计导控实践
        2.1.3 新加坡POPS设计导控实践
        2.1.4 台北开放空间设计导控实践
        2.1.5 香港POSPD设计导控实践
        2.1.6 内地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实践
    2.2 国内外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导控经验总结
        2.2.1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管理运作机制
        2.2.2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指引与审核认定
        2.2.3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建成后使用评价
        2.2.4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检讨与改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行的设计控制指引和管理运作
    3.1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行的设计控制指引
        3.1.1 规划对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控制指引
        3.1.2 城市设计对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控制指引
    3.2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行的管理运作
        3.2.1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激励手段
        3.2.2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实施运作
        3.2.3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监管环境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研究
    4.1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信息统计模式
    4.2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状调研
        4.2.1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形态
        4.2.2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分布
        4.2.3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现状信息统计
    4.3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等级分类
    4.4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反思
        4.4.1 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积极经验
        4.4.2 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建设不足之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
    5.1 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原则
    5.2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策略
        5.2.1 宏观——搭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体系
        5.2.2 中观——注重片区公共开放空间的整合
        5.2.3 微观——制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标准
    5.3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管理策略
        5.3.1 宏观——确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的法定地位
        5.3.2 中观——制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运行的激励和审核认定制度
        5.3.3 微观——制定建筑公共开放空间管理细则
    5.4 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改善设计和改善管理——以深圳市文化中心为例
        5.4.1 改善设计
        5.4.2 改善管理
    5.5 借鉴意义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新时代的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研究 ——基于英国规划编制体系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发展背景
        1.1.3 问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总结并反思中国特色的空间性规划编制模式
        1.2.2 学习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规划编制体系经验
        1.2.3 探索与完善中国范式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辨析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新时代
        2.1.2 城市层面
        2.1.3 空间规划
        2.1.4 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2.2 中英空间性规划体系演进回顾
        2.2.1 英国空间性规划体系演进回顾
        2.2.2 我国空间性规划体系演进回顾
    2.3 我国空间性规划编制的理论研究
        2.3.1 改革路径研究
        2.3.2 规划理念研究
        2.3.3 法律制度研究
        2.3.4 管理体制研究
        2.3.5 技术手段研究
    2.4 研究述评
第3章 我国城市层面的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现状、问题及案例剖析
    3.1 城市层面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现状
        3.1.1 城市层面的城乡规划编制现状
        3.1.2 城市层面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现状
        3.1.3 城市层面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现状
        3.1.4 城市层面的空间性规划的关系分析
    3.2 城市层面空间性规划编制体系问题分析
        3.2.1 横向协同问题
        3.2.2 纵向衔接问题
        3.2.3 规划制度问题
        3.2.4 问题述评
    3.3 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既有探索与转型
        3.3.1 “多规合一”探索与实践概况
        3.3.2 城市层面空间规划实践案例剖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英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解读及中英比较研究
    4.1 英国现行规划编制体系解读
        4.1.1 规划编制背景
        4.1.2 规划编制依据
        4.1.3 规划编制层次与内容
        4.1.4 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
        4.1.5 规划编制机构与组织
    4.2 中英规划编制体系比较研究
        4.2.1 中英规划编制背景比较研究
        4.2.2 中英规划编制依据比较研究
        4.2.3 中英规划编制层次与内容比较研究
        4.2.4 中英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比较研究
        4.2.5 中英规划编制机构与组织比较研究
    4.3 英国规划编制体系经验借鉴
        4.3.1 规划编制依据借鉴
        4.3.2 规划编制层次与内容借鉴
        4.3.3 规划编制方法与程序借鉴
        4.3.4 规划编制机构与组织借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构建
    5.1 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5.1.1 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1.2 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5.2 城市层面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
        5.2.1 “三层次”
        5.2.2 “二类型”
        5.2.3 “一平台”
    5.3 城市层面各层次空间规划的角色地位
        5.3.1 法定地位
        5.3.2 规划权责
    5.4 城市层面各层次空间规划编制要点
        5.4.1 总体空间规划的规划编制要点
        5.4.2 控制空间规划的规划编制要点
        5.4.3 修建空间规划的规划编制要点
    5.5 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的支撑体系
        5.5.1 法规政策支撑
        5.5.2 技术标准支撑
        5.5.3 实施管理支撑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3)开放视角下中国居住区设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拟解决的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设计控制的相关研究
        1.3.2 开放视角下居住区的相关研究
        1.3.3 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我国居住区的设计控制历程
    2.1 1950年代理论引导下的居住区设计控制
        2.1.1 内向向心功能布局的启蒙
        2.1.2 大尺度街区单元模式缘起
        2.1.3 组团与分级式结构的雏形
        2.1.4 中国特色三级结构的形成
    2.2 1980-90年代标准化主导的居住区设计控制
        2.2.1 标准定额首度出现
        2.2.2 标准化倾向的显现
        2.2.3 标准化实践的推广
        2.2.4 国家规范首次确立
    2.3 2000年初十年标准化基础上的细化深化
        2.3.1 国家规范更新调整
        2.3.2 因地制宜的标准化
        2.3.3 国家级标准的新增
    2.4 2010年后趋向多元化的居住区设计控制
        2.4.1 国家级标准全面丰富
        2.4.2 居住区规范二次修订
        2.4.3 居住区设计标准更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居住区建设管理的现存问题与成因
    3.1 技术标准重容量轻空间
        3.1.1 控制要素欠缺空间管控
        3.1.2 界内约束有失内外协调
        3.1.3 内容模板化流失多样性
    3.2 规划管理重指标轻实效
        3.2.1 控规管控定位低精度
        3.2.2 空间设计审查不到位
        3.2.3 管理制衡机制不健全
    3.3 开发企业重利益轻效益
        3.3.1 固化品类标准化产出
        3.3.2 以利润决定高度形态
        3.3.3 推崇封闭边界领地化
    3.4 城市居民重个人轻邻里
        3.4.1 邻里间交往意识减退
        3.4.2 对封闭认同日渐加固
    3.5 从业人员重产出轻品质
        3.5.1 程式化取代在地创作
        3.5.2 欠缺设计整体观培养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居住区开放的误区与再认知
    4.1 对居住区开放的现状解读
        4.1.1 居住区开放热议对开放的认识解析
        4.1.2 对居住区开放认识的实证研究检验
    4.2 关于居住区开放的认识误区
        4.2.1 采取小街区将获得开放
        4.2.2 无边界隔离能实现开放
        4.2.3 设施共享即可达成开放
    4.3 城市发展趋势预判下居住区开放的价值观转变
        4.3.1 品质提升转型下开放的融合观
        4.3.2 社会公平导向下开放的共赢观
        4.3.3 社会共治格局下开放的协作观
        4.3.4 智慧升级推动下开放的安居观
    4.4 全新价值体系下开放视角的再解读
        4.4.1 多维的开放
        4.4.2 相对的开放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框架
    5.1 我国居住区设计控制的承载体系探析
        5.1.1 规划管理体系
        5.1.2 规划管理程序
        5.1.3 规划管理手段
    5.2 我国居住区现行设计控制的解读
        5.2.1 控制过程局部化
        5.2.2 控制主体分垒化
        5.2.3 控制内容自体化
    5.3 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框架的构成
        5.3.1 全程贯通的过程层
        5.3.2 协同联动的主体层
        5.3.3 统筹兼顾的要素层
        5.3.4 刚弹兼备的保障层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要素建构与导控
    6.1 兼具渗透性与有序性的道路交通复合化织补
        6.1.1 小尺度街区编织细致网格
        6.1.2 级配结构组织层进式交通
        6.1.3 一体同构叠织化慢行网络
    6.2 多元性与层次性并重的功能设施整体化调配
        6.2.1 混合组配复合型功能布局
        6.2.2 分权调理轴带式设施布局
    6.3 融合性与特异性共存的公共空间双向化营建
        6.3.1 逆向拓展外联内嵌式布局
        6.3.2 双轨合塑内源生长型景观
        6.3.3 分梯度渐进活化街道空间
    6.4 共生性与丰富性兼并的建筑组群调和化塑形
        6.4.1 内外协调过渡式建筑肌理
        6.4.2 区间化错落调配高度形态
        6.4.3 分步塑造特色化立面造型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开放视角下居住区设计控制过程运作与管理
    7.1 两级法规搭建法制保障框架
        7.1.1 法规层面为开放赋予依据的定位解析
        7.1.2 规范性文件明确开放指向与实施要求
        7.1.3 技术标准强化空间引导以及运作质量
    7.2 三级机制合力强化共同决策
        7.2.1 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牢固多元参与基础
        7.2.2 四会议事机制增强程序与贯彻共识并举
        7.2.3 平台会审机制强化专业协同和空间审查
    7.3 弹性手段复合加强过程支持
        7.3.1 多途径面向开发企业提供全程设计咨询
        7.3.2 多层次针对管理及从业者开展继续教育
        7.3.3 多形式面对居住者展开宣传引导与推广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地方规划决策制度的创新与演进——以上海和深圳的规划委员会制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开放之初:对城市发展战略性问题的“集体决策”
2 深沪两种模式及演变
3 深圳规委会:决策与执行相分离
4 上海规委会:从协调、咨询到审议
5 比较与延伸
6 自由裁量权视角下的规委会制度

(5)香港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设计导控研究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1.1.1 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现状不佳
        1.1.2 城市公共空间开发面临困境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公众空间相关概念
        1.3.2 设计导控相关研究
        1.3.3 香港POSPD相关理论研究
        1.3.4 建筑公众空间相关实践动态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创新点和关键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关键点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建筑公众空间设计导控实践的发展
    2.1 国内外城市土地私人化发展特征
        2.1.1 美国土地的私人发展特征
        2.1.2 国内公有土地的私人开发特征
    2.2 国内外对建筑公众空间设计导控的实践
        2.2.1 美国的POPS导控实践
        2.2.2 日本的POPS导控实践
        2.2.3 新加坡的POPS导控实践
        2.2.4 台湾的POPS导控实践
        2.2.5 香港的POSPD导控实践
        2.2.6 内地建筑公众空间导控实践
    2.3 国内外建筑公众空间导控经验
        2.3.1 建筑公众空间导控过程
        2.3.2 建筑公众空间操作机制
        2.3.3 建筑公众空间设计标准
        2.3.4 建筑公众空间管理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香港POSPD设计导控体系研究
    3.1 香港的土地开发制度
        3.1.1 土地租赁制度
        3.1.2 土地租赁制度与建筑公众空间的关系
    3.2 香港POSPD的发展历程
        3.2.1 保守时期:1841年-1962年的殖民政策
        3.2.2 早期探索:1962年-1997年的规划干预
        3.2.3 萌芽时期:1997年-2008年的探索过渡
        3.2.4 建立时期:2008年-2011年的体系建立
        3.2.5 可持续发展时期:2011年至今的逐步走向成熟
    3.3 香港POSPD的设计导控体系
        3.3.1 规划体系
        3.3.2 管理机构
        3.3.3 运作手段
        3.3.4 申请程序
        3.3.5 监管环境
        3.3.6 信息公布
    3.4 POSPD导控条例及文件
        3.4.1 香港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
        3.4.2 建筑物(规划)条例
        3.4.3 PNAP 233
        3.4.4 设计管理指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香港POSPD案例研究
    4.1 POSPD案例调研
        4.1.1 空间数量统计
        4.1.2 空间类型归纳
        4.1.3 空间现状质量
        4.1.4 典型案例挑选原则
    4.2 POSPD典型案例研究
        4.2.1 铜锣湾时代广场
        4.2.2 汇丰银行总部
        4.2.3 新纪元广场
        4.2.4 嘉亨湾
        4.2.5 港湾豪庭
        4.2.6 启德海滨长廊
    4.3 香港POSPD设计导控经验总结
        4.3.1 积极经验
        4.3.2 不足之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香港POSPD经验对内地的启示
    5.1 宏观层面——提出可持续规划政策
        5.1.1 规划体系落地
        5.1.2 完善法律法规
    5.2 中观层面——制定流程和标准
        5.2.1 建立空间认定方法
        5.2.2 搭建申请和审批程序
        5.2.3 优化奖励和惩处办法
        5.2.4 细化空间设计标准
    5.3 微观层面——完善监管环境
        5.3.1 确认责任和监管环境
        5.3.2 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与评价体系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城市设计管控下的建筑设计解析 ——以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实践项目文本图件
下篇:工程设计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中核集团总部基地办公楼
        1.2.2 城市设计管控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方法
        1.5 课题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城市设计管控原则与要素
        2.1 城市设计管控的相关基础理论
        2.1.1 凯文林奇城市设计管控与价值评判
        2.1.2 SOM21 世纪城市营造设计九项原则
        2.1.3 国内城市设计管控理论发展
        2.2 中国城市设计管控引入与实践
        2.3 城市设计管控的基本原则
        2.4 城市设计建筑管控的主要引导要素
        2.4.1 主要用地功能控制引导
        2.4.2 交通组织控制引导
        2.4.3 空间形态控制引导
        2.5 城市设计管控建筑设计问题探究
    第三章 城市设计管控下中核集团办公楼设计
        3.1 中核集团办公楼城市管控条件分析
        3.2 中核集团办公楼形体平面控制
        3.2.1 建筑控制线
        3.2.2 贴线率
        3.3 中核集团办公楼形体高度控制
        3.3.1 裙房高度控制
        3.3.2 塔楼高度控制
        3.4 中核集团办公楼形体城市空间营造
        3.4.1 城市空间整体性营造
        3.4.2 街区轮廓线营造
        3.4.3 城市界面连续性控制
        3.5 形体调整与功能布置
        3.6 中核集团办公楼地块整合与调配
        3.6.1 地块内容积率补偿及转移
        3.6.2 特定区建筑城市设计指标管控
        3.7 章节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规划体系再认识
    1.1 理论与实践综述
    1.2 对空间规划体系的认识
        1.2.1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不在于形式,其本质是要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1.2.2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应吸取各规划优势,打破部门利益,取长补短
        1.2.3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要允许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
    2.1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发展历程
        2.1.1 探索期:86版总体规划获批,初步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2.1.2 奠定期:99版总体规划获批,建立分级和分层空间规划体系
        2.1.3 整合期:规划国土部门合并,建立“两规合一”规划体系
    2.2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主要成效
        2.2.1 以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2 以规划和国土行政职能的合并率先实现两规融合
        2.2.3 以部门的协调探索多规合一
    2.3 上海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不足
        2.3.1 纵向维度上,城乡规划体系自身还需进一步完善
        2.3.2 横向维度上,城乡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关系还需进一步理清
        2.3.3 时间维度上,近期建设规划作用未完全发挥,动态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3 新时期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3.1 价值取向
        3.1.1 适应国家治理体制改革要求
        3.1.2 适应规划自身转型
        3.1.3 适应上海发展特征
    3.2 总体思路
    3.3 空间维度
        3.3.1 总体规划层次:突出战略引领作用
        3.3.2 单元规划层次:突出承上启下、保障公共资源的作用
        3.3.3 详细规划层次:突出面向开发建设的实施导向
    3.4 时间维度
        3.4.1 面向实施,健全行动规划机制
        3.4.2 依托战略数据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3.5 管控重点
        3.5.1 强化“四线管控”作为空间管控的核心手段
        3.5.2 突出导向,明确公共利益优先
        3.5.3 因地制宜,注重地区差异性
    3.6 技术和管理创新
        3.6.1 简化成果形式,优化审批流程
        3.6.2 坚持“开门做规划”,创新组织方式
        3.6.3 同步开展法规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3.6.4 适应发展趋势,坚持技术方法创新
4 结语

(8)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空间规划体系再认识
    1.1 理论与实践综述
    1.2 对空间规划体系的认识
        1.2.1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不在于形式,其本质是要系统性地解决问题
        1.2.2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应吸取各规划优势,打破部门利益,取长补短
        1.2.3 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要允许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历程、成效和问题
    2.1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发展历程
        2.1.1 探索期:86版总体规划获批,初步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编制体系
        2.1.2 奠定期:99版总体规划获批,建立分级和分层空间规划体系
        2.1.3 整合期:规划国土部门合并,建立“两规合一”规划体系
    2.2 上海空间规划体系主要成效
        2.2.1 以规划管理体系的完善来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2.2 以规划和国土行政职能的合并率先实现两规融合
        2.2.3 以部门的协调探索多规合一
    2.3 上海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存在不足
        2.3.1 纵向维度上,乡规划体系自身还需进一步完善
        2.3.2 横向维度上,城乡规划与其他空间规划关系还需进一步理清
        2.3.3 时间维度上,近期建设规划作用未完全发挥,动态评估机制尚不健全
3 新时期上海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
    3.1 价值取向
        3.1.1 适应国家治理体制改革要求
        3.1.2 适应规划自身转型
        3.1.3 适应上海发展特征
    3.2 总体思路
    3.3 空间维度
        3.3.1 总体规划层次:突出战略引领作用
        3.3.2 单元规划层次:突出承上启下、保障公共资源的作用
        3.3.3 详细规划层次:突出面向开发建设的实施导向
    3.4 时间维度
        3.4.1 面向实施,健全行动规划机制
        3.4.2 依托战略数据库,建立规划动态维护机制
    3.5 管控重点
        3.5.1 强化“四线管控”作为空间管控的核心手段
        3.5.2 突出导向,明确公共利益优先
        3.5.3 因地制宜,注重地区差异性
    3.6 技术和管理创新
        3.6.1 简化成果形式,优化审批流程
        3.6.2 坚持“开门做规划”,创新组织方式
        3.6.3 同步开展法规体系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3.6.4 适应发展趋势,坚持技术方法创新
4 结语

(9)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城乡规划法规政策基础研究
    2.1 基本概念解析
    2.2 国外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研究
    2.3 我国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综述
    2.4 部分省市城乡规划法制建设经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现状
        3.1.1 城乡规划基本情况
        3.1.2 城乡规划法制建设进程
        3.1.3 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情况
        3.1.4 部分城市城乡规划法制建设概况
    3.2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体系不够完善
        3.2.2 制定修订滞后
        3.2.3 法律效力较弱
        3.2.4 缺乏多向衔接协调
        3.2.5 地方特色不够鲜明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思路
    4.1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4.2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优化策略
        4.2.1 提高城乡规划法规政策制定效率
        4.2.2 创新城乡规划法制化方式方法
        4.2.3 明确法规政策的效力范围
        4.2.4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4.2.5 加强法规政策的评估和执行监督
    4.3 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框架研究
        4.3.1 构成形式
        4.3.2 完善内容
        4.3.3 构建时序
        4.3.4 基本框架
    4.4 设区的市城乡规划法规政策制定的建议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新制度经济学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3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3 相关概念界定
        2.3.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2.3.2 城市规划管理运行机制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
    3.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变化
        3.1.1 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恢复与发展
        3.1.2 1984年—1992年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初步改革
        3.1.3 1993年—2002年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
        3.1.4 2003年—至今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完善发展
    3.2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现状
        3.2.1 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概况
        3.2.2 现行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特点
    3.3 小结
第四章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
    4.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恢复发展(1978-1987年)
        4.1.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恢复发展背景
        4.1.2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化内容
        4.1.3 绩效评估
    4.2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调整(1988-2002)
        4.2.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调整背景
        4.2.2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化内容
        4.2.3 绩效评估
    4.3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完善发展(2003—至今)
        4.3.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发展背景
        4.3.2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发展变化内容
        4.3.3 绩效评估
第五章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5.1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规划管理机构设置不全
        5.1.2 城市规划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
        5.1.3 公众参与机制不完善
        5.1.4 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建设滞后
    5.2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完善的建议
        5.2.1 完善规划管理机构设置,形成有效合力
        5.2.2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监督机制
        5.2.3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5.2.4 加强法制化建设,促进规划管理规范有序
第六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市福田中心区建筑公共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导控策略研究[D]. 覃麒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新时代的城市层面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研究 ——基于英国规划编制体系经验[D]. 胡婉茹.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0)
  • [3]开放视角下中国居住区设计控制研究[D]. 许霖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4]地方规划决策制度的创新与演进——以上海和深圳的规划委员会制度为例[J]. 侯丽,孙睿.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6)
  • [5]香港私人发展公众休憩空间(POSPD)设计导控研究与启示[D]. 常影.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6]城市设计管控下的建筑设计解析 ——以中核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办公楼项目为例[D]. 李启明. 东南大学, 2019(05)
  • [7]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J]. 熊健,范宇,宋煜. 城市规划学刊, 2017(S1)
  • [8]关于上海构建“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思考[J]. 熊健,范宇,宋煜.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3)
  • [9]黑龙江省城乡规划法规政策体系建设研究[D]. 吕剑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10]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变迁研究[D]. 荣荣.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