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读书报告

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读书报告

问:建筑设计结构与构造的作用以及学习这门课的意义,要求两百字
  1. 答:建筑构造是一门专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和的学科。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轮丛艺术造型、经济的构造方案,作为建筑设计中综合解决技术问题及进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作用: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因此,建筑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选择是影响到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
    通俗来说,建筑构造主要用在建筑施工图中,让别人了解施工时建筑细部的施工要点。如果建筑本身形象不好,还可以用一旅此些建筑构造来美化造型。作为一个建筑师,不懂建筑结构和构造是难以成为出色大师的拆桐迅。
问:中国馆建筑结构分析
  1. 答: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的精神与气质。
    1)“”展民族形象
    大红外观、斗拱造型——,是五千年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是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呈现给世界尘肢尘的“中国红”。“我们称她为‘中国红’。”每次遇到外宾,中国馆馆长徐沪滨都会自豪地说,“这是从营造法则中,特别是的红色中,采集而来的。
    2)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中国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为主题,由于外形酷似一顶古帽,而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3)篆字的印于其上既突出“冠”的古朴,又可以让人们饶有兴趣地辨识这48个字。
    4)屋顶花园:“新九州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晏原本是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非常值得游赏。
    扩展资料:
    技术尺寸
    中国馆,在34米以下仅存在16根劲性钢柱,即每个的四个角部设置截面为箱形(800×800)的劲性钢拄,劲性钢拄从底板起始达60米,与屋顶桁架顶高度相同。
    从33.75米起,采用20根巨型钢斜撑支撑起整个大悬挑的钢屋盖。巨型钢斜撑底部与核心筒内的劲性柱派禅连接,中间通过层层楼层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顶部通过钢桁架与核心筒连接,锚固于劲性钢柱上。
    为提供巨型钢斜撑底部的结构水平刚度,饥渣在33.15米处设置了劲性楼层(楼板内含钢梁)。33米劲性楼层,20道巨型钢斜撑及楼层与屋顶桁架层共同构成了整个钢屋盖的主要受力体系,提供了各楼层的承载支托。
    参考资料来源:
  2. 答: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建筑造型和结构体系独特,结构为复杂大跨大悬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主体结构为世坦码四个混凝土筒体,上部楼屋面采用混凝土梁板体系、型钢梁-混凝土板梁板体系和钢桁架梁-混凝土板梁板体系。由于上部结构悬挑较大,结构1阶振型为扭转振型,不满足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NosaCAD2005有限元程序建立整体结构分析模型,压弯构件采用纤维截面模型,墙信蔽体采用非线性平板壳单元,以反映构件非线性复杂受力情况。通过7度多遇和7度罕遇烈度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该结构的变形、内力、破坏情况的发展历程。计算结果表明,小震情况下,结构构件未出现损坏;大震情况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满足1/100的限值要求,筒体构件损坏顺序和分布较为合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耗散地震输入能量。出现塑性铰的杆件未超过极限承载能力,结构可以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根据构件的受力或损坏情况,给出了设计改进建议。 更多搜哪还原
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