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一、提高教学质量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罗忠琼[1](2021)在《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文中提出学习行为主要内涵为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采用的行为形式与方法。学习行为延展到体育课程中即为“课堂学习行为”。课堂学习行为的内涵包括了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应和动作,其反应和动作所呈现的行为及行为特征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衡量素质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上海市小学体育课堂中部分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等,对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得到以下结论:⑴在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方面。当前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和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学生(自身)学习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⑵在整体学习行为方面。学生的练习行为在整体学习行为当中的占比较大,但同时无关学习行为占比仅次于练习行为。与过去的体育课相比,学生练习时间占比有所增加,但是部分教师由于专业技术知识钻研不足、备课习惯缺失,加之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的增多,使其无效讲解时间增加,从而导致学生的练习时间相对减少。⑶在倾听行为方面。学生整体注意力集中程度和倾听时的主动性水平一般,但在倾听时思考、及时反应上,呈现出积极思考、行为反应较为及时的特征。学生边听边练习的行为在体育课堂中被多数教师所制止,但仍有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类似行为。⑷在观察行为方面。学生呈现出注意力更为集中、主动性更高的特征,但其学习需求满足后容易出现不良学习行为。超过八成的学生会进行有目的观察以及与同学之间相互观察,并且学生在观察时与动作体验相结的行为较常出现。在电化教育设备的利用上,学生使用时间较少,能观察到的信息相应的减少。⑸在言说行为方面。学生的言说行为整体较好,包括言说积极性、讨论与问答情况、自评互评以及参与课堂总结情况等。但是在问答环节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缺少自主思考。部分学生在言语品质上,问题行为较为突出。⑹在练习行为方面。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学生练习时的参与度高,积极模仿和展示自我,并且学生的社交品质类行为较好,这是小学体育兴趣化改革实施以来的重要变化和特征。但是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也呈现出全程投入状态不够、较少动脑思考,规则意识较强但执行能力较弱的特征。

余瑶[2](2021)在《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社会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中学教师须全面思考如何更好地立足于学生发展需求,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同时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设计者、组织者,教师教学领导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所以教师教学领导力成为了现目前亟需探讨的课题。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向全国各地中学教师发放电子问卷,共计收回问卷760份,深度研究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显示,首先,中学教师对自身的教学领导力水平评分较高,教师们对于教学领导力内涵存在多样性理解;其次,教学领导力的教学目标设定力方面,其性别、年龄、教龄上有显着性差异,在研读教材、教学目标、讲解知识点、学生学习需求方面会因教龄、教学经验的不同有所差异,但教师会与学生共同制定奋斗目标;第三,教学领导力的课堂指导力方面,其仅在婚姻状况上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教师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第四,教学领导力的课堂组织力方面,其年龄、教龄、婚姻状况、学校所在地上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与分享权力,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教学领导力的课堂影响力方面,其性别、职称、婚姻状况、学科、学校所在地上有显着性差异,同时教师对营造愉快教学氛围的能力、激励力、榜样力评价高,在师生关系、沟通力、协调力上因教龄和教学经验有所不同。此外,学历、年级、职务、班主任、学校类别、学校属性等变量没有发现对教师教学领导力产生影响。在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本文认为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提升可从如下方面着手:(1)组织教师学习,增强教师教学领导力意识;(2)明确教学目标是构建高质量课堂的基础,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3)关注教师成长,针对不同阶段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和支持模式;(4)消除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提升教师专业性形象;(5)建立乡镇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激励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覃晓[3](2021)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文中研究说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技术,是深入学习机械专业的根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程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许多亟待解决的课堂问题。为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中职的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本论文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究如何将《机械基础》课程内容重组成具有典型工作过程的项目活动,设计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开展了具体的教学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内容与方法、国内外研究综述等方面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以“项目课程开发”、“项目教学”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理论研究、梳理和发现规律,寻找项目化设计与实施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有益的实践借鉴,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界定与本次研究相关的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使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及相应的项目活动能够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应用并改善教学现状。第三部分主要对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械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和在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中采用项目教学的可能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第四部分是结合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特点,在分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学习环境、教学方法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和整合,设计了贴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项目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原则设计了基于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项目教学流程,最后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指标。第五部分为验证模式的有效性,将该模式应用于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机械基础》课程中,对具体的项目做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实施和实证。第六部分是研究总结,经过教学实施与调研分析发现,该教学模式适用于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善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决问题的能力。

邓巧珍[4](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 ——以抚州市三所高中为例》文中提出近二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动着外语教学评价理念的转变,评价方式的改革也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学界对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意识到评价在整个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功能,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引导什么样的教学。新时期,以标准化测验为主的“考试文化”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对素养人才培养的需求,“唯分数”现象仍未根除,“以考代教、以考代评”之风依然盛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还势必造成教育事业的止步不前。因此,评价范式转型背景下国家对英语教师的评价行为寄予了更多的期望和责任,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评价能力才能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而提及英语教师评价素养,不外乎拥有扎实的评价知识、娴熟的评价技能和正确的评价理念。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评价素养的文献进行梳理,把评价信念、评价知识、评价技能和评价伦理构建为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的四个维度。并对这四个维度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依据编制调查问卷的题项并辅之以访谈,然后,对江西省抚州市三所高中的130位英语教师的评价素养现状展开研究。本研究利用SPSS21.0对定量数据进行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和频率分析,并对访谈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高中英语教师整体评价素养水平一般(M=3.45),对课堂评价认识不足,导致对课堂评价的态度淡漠;评价理念较新,但并未将这些理念落实在教学中;对与语言能力相关的评价知识掌握较好,而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其他三个维度的知识掌握严重不足;评价方法单一,主要以测试为主;评价公平性有待提升。另外,相关分析显示教师教育背景与教师评价素养水平存在相关性。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后,本研究发现影响评价素养水平的因素有国家评价制度的导向作用、大学评价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情况、高中学校对教师评价的培训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等因素。最后,本研究为有效提升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水平,主要从完善国家有关评价政策和制度、改善高校评价课程、落实中学教师在职评价培训、加强教师专业学习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

阮氏兰(NGUYEN THI LAN)[5](2021)在《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语教学在我们越南国家已有着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汉语教学需求和教学形态也不同。但不管是方法手段上,或是策略上存在差异,最终的目标仍是不断完善,不断发展越南的汉语教学事业,实现汉语教学过程效果的优化。然而,一位教师如何能实现汉语教学优化之目标?应从哪方面入手?据现代教学思想,从教学优化的角度来看,想达成教学优化之目标,必须要从教学优化设计做起,要清楚教学准备实施之前的依据,和所遵循相关过程等,来解决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优化”该词在教学中一般都指的是创设相关条件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来提高当前教学效率。提到“优化”这一说法,学术界研究者都以苏联着名的教育学家——尤·克·巴班斯基所提“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作为优化方案的根据。这一理论体系对世界学术界来讲,它并不陌生,该理论在很久以前,大约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苏联学者巴班斯基教授所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学术理论体系。该理论主要运用在教学的理论研究之中,以现代教学系统理论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对教学理论体系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求索。同时,该理论也获得学术界的共同观点,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减少学生的负担,解决教学效率偏低问题,使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和实际调查,笔者发现越南汉语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缺陷,面临着瓶颈问题,处于“无顶层设计缺支撑”状态,并与这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也不完善,急需现有一套标准、统一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流程方案,帮助每一位越南汉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境条件和教学任务下,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协调修改,完成即定的教学任务,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笔者也是怀着笃行致远的目标,为改善越南高校汉语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进行撰写本研究。在本研究中,笔者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网络、专业数据库、图书文献检索、调查问卷、非参与性课堂观察、综合数据的整理等工作手段。理论方面上,以二语习得理论、交际学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汉语教学理论作为本研究的指导理论,其中,借鉴巴班斯基教授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体系、汉语教学的理论(包括汉语教学设计理论)作为核心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第一章是从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历程,去了解在过去中至今的越南汉语教学形态和状况,确认其中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第二章是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实际调查,共调查了越南河内商业技术大学和越南河内首都大学两所学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学校现行汉语教师使用的教材来源、教学的目标、教学所用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课件、课堂活动组织等方面,以及汉语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汉语课堂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等,来了解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实施情况。第三章是根据目前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现有的条件,经过分析原因,针对学校现存的问题试图为越南高校归纳制定,提供一套标准的、规范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方案。第四章是通过优化设计的应用实施研究,来验证笔者的观点,为确认笔者在探索解决方法过程中,更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第五章是笔者为促进实施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方案提供的保障性建议。笔者是一位来自越南的汉语学习者,《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是笔者关注已久的课题,这一课题来源于笔者的汉语学习实践、教学实践和自身经历。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以教学优化设计方案作为目标设计,明显有助提高越南教师对于汉语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习得效果,并且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笔者的观点,证明这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教学优化设计方案可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展开教学工作,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衷心希望本研究能为越南的高校之中的汉语言教学优化研究方面的实施提出启示。在实践意义上,可应对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低效的问题。在理论意义上,可弥补越南高校教学优化设计研究方面的不足,为越南汉语教师给予理论性的帮助。同时,能够为当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一定价值性的参考依据。为推动和深化中国、越南两国之间的关系稳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到积极的贡献。

陆灵洁[6](2021)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的个案研究》文中指出珠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算盘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心算是珠算的传承与创新,为珠算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S小学是珠心算实验学校,该校大力弘扬珠心算文化,创造性开展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为了解S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的教学情况,本研究梳理关于珠心算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介绍珠心算融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成果,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了了解S小学开展珠心算教学的基本情况,本研究先利用文本分析法对珠心算教材进行分析,了解珠心算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比较其与苏教版教材的异同。然后采用测试卷,随机抽取S小学三年级两个班和其他两个学校三年级各一个班作对比,分析珠心算融入后学生的学习情况。接着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教师、学生和家长问卷的发放、回收、统计与分析,得出S小学珠心算融入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现状。最后通过与教师、学生、家长的访谈,深层次了解珠心算融入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合与分析,笔者发现S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珠心算的价值认识不足;教师对珠心算融入的研究较少;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教辅材料缺乏;家校合作力度不大。结合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改进策略:第一,以学生为主体,了解珠心算融入教学;第二,深入研究,合理进行珠心算融入教学;第三,放眼未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第四,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通过对本研究的总结,力图为目前的珠心算融入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王雪[7](2020)在《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质量依赖于教师;语言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自古便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量的海外移民和其他各类母语非英语学习者的持续增长给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简称为ESL)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开发与完善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多学科、多层次、多维度教师专业标准体系,贯穿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优秀与杰出四个发展阶段,对教师质量进行三位一体的保障。作为国家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已经出台了职前和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作为ESL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发展的指针和规范准则,并且标准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与时俱进地进行修改与完善。中华民族有着古老的文明和璀璨的文化,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汉语言的推广、汉文化的传播是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根本保障,是国家语言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是“一带一路”愿景实现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撑。这就对我国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尤其是对未成年阶段学习者进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加专业化的要求;然而,这一领域却经常被忽视。美国的ESL教师专业标准与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适用的群体类似、语境类似,且发展比较成熟、实践经验丰富,值得关注并展开深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本论文选取美国现行的全部3套ESL教师专业标准:2010版与2018版《学前—12年级教师职前教育计划认证标准》(2010版和2018版现处于并行状态,都属于现行职前教师专业标准范畴)和《英语作为一门新语言标准》(即职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美国现行的学前至12年级阶段ESL教师系列专业标准进行全面剖析与解读,挖掘出该系列标准的产生背景、实然状态、总体特征、成效弊端和借鉴意义。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是时代发展与社会需求的产物,背后蕴含着政治、文化、语言、教育、需求等因素。因此,本论文首先把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标准放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从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文化、教育的整体环境和教师、学生及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两大维度六个方面对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出台的背景做深入挖掘,追根溯源,找出成因。然后以舒尔曼的教师知识理论为指导,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教师专业发展两个阶段(职前和职后)的三套标准从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标准产生的依据和核心思想、标准产生的过程、标准的框架与内容、基于标准的教师认证和标准的特点几个方面进行个体分析。同时抓住新、旧职前标准并行这一难得的机会,在现行标准研究范畴内,在对职前标准进行个体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比较、探究不同时期同一标准的承接性与发展性、不变本质与时代发展趋势的融合,以便可以更加全面地分析美国职前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在分别对美国现行的ESL职前、优秀(职后)教师专业标准进行充分分析后,论文从美国ESL学科整体性、ESL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完整性的角度,以库玛的语言教师教育理论为指导,打乱标准原有的结构,对处于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从基本要素、整体框架、具体内容以及基于标准的认证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阐释不同阶段标准之间的异同、产生的原因及内在联系。进而发掘美国现行ESL学科教师专业标准在研制理念、主体结构、涵摄内容、秉持视角、言说话语、认证方式上的共性与特质,并探讨该学科教师专业标准所产生的影响。此外,结合国家语言政策的发展要求与社会的现实需要,分析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学与教师专业标准发展现状,参照美国ESL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本文从七大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启示。希望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第二语言教师教育研究的深化与发展,为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及幼儿园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教师教育的改革与优化、教师质量与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的长足发展、以及我国汉语及汉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些许启示。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夏玉洁[9](2020)在《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朴素的道理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也同样适用。教学预见是集教学思维、教学能力以及教学行为于一体的系统。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借助自身的教学素养,整合教学各要素以往的和实时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对将要实施的教学进行前瞻性思考与调适,这一过程能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理论的领悟、对教学实践的积淀以及对教学质量的执着追求。教学预见代表着对课堂教学多元和周全的考虑,其宗旨不仅仅在于追求预见的精准性,更在于预见过程对教学的促进。根据高中语文的学段及学科特点,教学预见有其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值得研究者与教学工作者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深入剖析教学预见的基本内涵和来龙去脉,将“预见”与“教学”进行恰当衔接,从而为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发现为数不少的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用教学预见的现状和问题,并对此提出了改善的路径。同时,论文还对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从逻辑上关照并串联了教学预见的思维、能力和行动三个层面,努力实现教学预见系统的有机统一。本研究算上绪论共由五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是本研究的起点,主要阐明了研究缘起、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所涉及的概念厘定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与意义。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教学预见本体的显着特征及价值体现。第三部分开始则从绪论和第一章的理论阐述过渡到实践应用,通过访谈和观察总结出教学预见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则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导致教学预见应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提出了改善教学预见应用问题的对策。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强调课堂教学的“当下”与“长远”的有机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深刻领悟课堂教学中预见与反思的意义。同时,还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多元解读,对学情的全面把握,对教学现象的敏锐观察,对教学经验的有效整合,并且始终保持对教学预知的诉求,由此更有效地应用教学预见。从而帮助教师树立教学全局观与系统观,提高教师的教学自主性和规划力,增强教学风险防控意识和教学意外应对能力,防患于未然,进而推动教学的发展。

何姝凝[10](2020)在《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中段年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大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敞开了创新的大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以信息技术的手段将课程以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更加具有灵活性、直观性、趣味性,能将枯燥的课堂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本研究以F小学三、四年级为例(小学年级分段为中段),针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调查,笔者在M市F小学进行实习时,观察其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教师的课堂教学,通过向F小学中的100名学生及笔者在走访的十所小学中随机选取了80名数学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同时从十所小学中随机选取四所小学中的15位在职数学教师进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基于现状提出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的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对策,希望能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融合起到借鉴作用。

二、提高教学质量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提高教学质量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研究
    2.2 有关小学体育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综述
        2.2.1 关于学习行为分类的研究
        2.2.2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管理的研究
        2.2.3 关于某一具体学习行为的研究
        2.2.4 关于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因素及其优化措施的研究
    2.3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观察法
        3.2.4 比较研究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4.1 对小学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分析
        4.1.1 对学习行为重要性的认识
        4.1.2 对学习行为必要性的认识
    4.2 有关学生学习行为总体情况调查分析
    4.3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倾听行为的调查分析
        4.3.1 具体倾听行为的调查分析
        4.3.1.1 对注意力的调查分析
        4.3.1.2 对主动性的调查分析
        4.3.1.3 对思考行为的调查分析
        4.3.1.4 对边听边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4.3.1.5 对及时反应的调查分析
        4.3.2 影响学生认真倾听的调查分析
    4.4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观察行为的调查分析
        4.4.1 具体观察行为的调查分析
        4.4.1.1 对注意力的调查分析
        4.4.1.2 对主动性的调查分析
        4.4.1.3 对根据要求进行观察的调查分析
        4.4.1.4 对学生间相互观察的调查分析
        4.4.1.5 对观察与体验相结合的调查分析
        4.4.1.6 对电化教育技术利用的调查分析
        4.4.2 影响学生认真观察的调查分析
    4.5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学生言说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 具体言说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1 对言说积极性的调查分析
        4.5.1.2 对发言自由度的调查分析
        4.5.1.3 对问答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4 对讨论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5 对自评与互评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6 对课堂总结行为的调查分析
        4.5.1.7 对言语品质类的调查分析
        4.5.2 影响学生积极发言的调查分析
    4.6 有关小学体育课堂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4.6.1 具体练习行为的调查分析
        4.6.1.1 对练习参与度的调查分析
        4.6.1.2 对模仿和展示的调查分析
        4.6.1.3 对思考行为的调查分析
        4.6.1.4 对学练顺序的调查分析
        4.6.1.5 对社交规则类行为的调查分析
        4.6.1.6 对课堂练习时长的调查分析
        4.6.2 影响学生积极练习的调查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在学习行为的基本认识方面
        5.1.2 在整体学习行为方面
        5.1.3 在倾听行为方面
        5.1.4 在观察行为方面
        5.1.5 在言说行为方面
        5.1.6 在练习行为方面
    5.2 建议
        5.2.1 在倾听行为方面
        5.2.2 在观察行为方面
        5.2.3 在言说行为方面
        5.2.4 在练习行为方面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问卷效度专家评价表
    附录2 问卷效度检验专家名单
    附录3 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 (教师卷)
    附录4 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5 体育课学习行为观察表

(2)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的目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教师领导力研究
        (二)教学领导研究
        (三)教师教学领导力研究
        (四)研究评述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领导力
        (二)教师领导力
        (三)教师教学领导力
        (四)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构成要素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变革型领导理论
    二、路径-目标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调查目的与方法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和工具
        (一)调查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问卷施测
        (一)预测验
        (二)问卷项目分析
        (三)问卷信度分析
        (四)问卷效度分析
    四、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一)访谈提纲的编制
        (二)访谈的实施
第四章 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总体情况分析
        (二)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人口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二、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教学领导力”含义的认识
        (二)教师教学目标设定力的分析
        (三)课堂指导力的分析
        (四)课堂组织力的分析
        (五)课堂影响力的分析
    三、调查结论
第五章 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的提升策略
    一、组织教师学习,增强教师教学领导力意识
    二、明确教学目标是构建高质量课堂的基础,以提高教师教学有效性
    三、关注教师成长,针对不同阶段教师采用不同的培养和支持模式
    四、消除教师职业性别隔离,提升教师专业性形象
    五、建立乡镇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激励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于国家对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1.1.2 基于“互联网+教育”发展趋势的需求
        1.1.3 基于中职机械专业学生就业的需求
        1.1.4 基于《机械基础》课程传统课堂问题解决的需要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项目课程开发研究现状
        1.3.2 项目教学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设计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项目课程
        2.1.2 项目教学法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实用主义理论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2.2.4 情境学习理论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改进策略
    3.1 调研目的
    3.2 调研对象
    3.3 调研内容设计
    3.4 调研结果及原因分析
        3.4.1 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3.4.2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3.5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5.1 存在的问题
        3.5.2 原因分析
    3.6 教学改进措施
        3.6.1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
        3.6.2 以学生为中心,变“学会”为“会学”
        3.6.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3.6.4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联系实际的能具体实施的项目
        3.6.5 改善教学资源,结合信息化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4.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设计
    4.1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分析和项目化可行性分析
        4.1.1 课程分析
        4.1.2 课程内容项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4.2 项目设计前的准备
    4.3 项目设计
        4.3.1 知识点整合
        4.3.2 项目化设计
    4.4 教学流程设计
        4.4.1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4.4.2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的原则
        4.4.3 设计项目教学流程
    4.5 教学评价体系设计
    4.6 教学环境资源建设
5.课程实施案例
    5.1 教学案例设计
    5.2 教学实施
        5.2.1 明确项目任务
        5.2.2 明确学习内容
        5.2.3 课前项目准备
        5.2.4 课中项目实施
        5.2.5 课后总结提升
    5.3 教学评价
        5.3.1 网络平台数据统计
        5.3.2 教师对学生考核评价
        5.3.3 学生对教师考核评价
    5.4 教学效果分析
        5.4.1 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5.4.2 教学反馈
6.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职机械类专业学生学情问卷调查
附录二 机械类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教学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拆装折叠伞”教学设计
附录四 课程内容项目化及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项目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实施效果评价问卷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4)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 ——以抚州市三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基础教育国家政策的呼吁
        二、教育评价范式的转型
        三、教师评价素养的重要性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素养
        二、评价素养及教师评价素养
        三、英语教师评价素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教育评价理论
        二、多元智能理论
        三、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研究述评
第二章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构念框架
    第一节 一级维度构建
    第二节 二级指标构建及内涵
        一、二级指标构建
        二、二级指标内涵
第三章 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实施过程
        一、问卷设计
        二、访谈的设计
第四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定量数据分析
        一、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二、教师教育背景与教师评价素养的相关分析
        三、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调查问卷结果深度分析
        四、问卷数据的回归分析
        五、本节小结
    第二节 定性数据分析
        一、访谈提纲的编制
        二、访谈数据分析
第五章 教师评价素养的归因分析
    第一节 外部因素
        一、国家制度、政策的影响
        二、社会公众的影响
        三、学校层面的影响
    第二节 内部因素
        一、教师的职前教育
        二、教师的评价观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教师评价素养的提升对策
    第一节 完善国家政策(前提)
        一、改革高考评价制度
        二、细化《新课标》评价建议
        三、颁布英语教师评价素养标准
        四、完善教师培育制度
    第二节 落实学校在职培训(保障)
        一、确立正确的评价理念
        二、建立支持性评价环境
        三、完善学校培训机制
        四、优化教师考核制度
    第三节 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动力)
        一、理解评价本质
        二、坚固评价信念
        三、夯实评价知识
        四、改进评价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访谈提纲
    附录三:预测问卷相关数据
    附录四: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一)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呈现新需求
        (二)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亟需解决低效问题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是低效问题解决的关键
        (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设计研究不足
        (五)本研究者具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研究的条件
    二、概念界定
        (一)外语教学
        (二)高校汉语教学
        (三)汉语教学的优化
    三、文献综述
        (一)外语教学优化研究
        (二)汉语教学优化研究
        (三)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研究
        (四)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二语习得理论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三)汉语教学理论
        (四)交际学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步骤
第一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公元前1 世纪至黎朝时期)
        (一)社会背景:封建社会政治、宗教上的影响和需求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建立最早的封建社会汉语教学大学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个别式教学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育资源受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二、形成阶段(阮朝时期至1975 年)
        (一)社会背景:受政治的影响,汉语成为越南人学习的一种外语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汉语主要由国家公办外语系大学进行教授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递—接受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教学效果处于低效状态
    三、发展阶段(1975 年至今)
        (一)社会背景:政治、经济、教育的需求,汉语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二)高校汉语教育状况:公办大学及民办大学大量开设汉语系
        (三)汉语教学的形态:以传达—交换信息为标准教学形式
        (四)汉语教学的结果:面临瓶颈问题
第二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现状分析
    一、现状描述
        (一)调查对象
        (二)数据收集方法
        (三)调查结果
    二、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问题
        (二)课堂教学实施问题
    三、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第三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设计的优化
    一、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
        (一)能够引导教学活动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二)要考虑到课程时间标准、精力的消耗和教学环境条件
        (三)要明确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学生能否达到汉语能力培养目标的可能性
    二、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内容
        (一)内容要以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目标为基础
        (二)内容要有完整性
        (三)内容要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四)内容要符合学生当前水平可接受的可能性
        (五)内容要符合教程规定的课时标准
        (六)内容要符合当前的教学条件和物质条件
    三、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理据
        (一)二语习得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二)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三)汉语教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交际学理论对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指导意义
    四、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形态
        (一)教学设计优化的理念
        (二)教学设计优化的形式
        (三)教学设计优化的原则
        (四)教学设计优化的方法
    五、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条件
        (一)汉语教师能力要满足工作的专业性要求
        (二)教学方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征
        (三)发挥现有教学条件的可能性
        (四)创造适合本土学习的教学条件
    六、汉语教学设计优化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的前期信息调查分析阶段
        (二)课堂教学的中期的课程策划阶段
        (三)后期教学实施阶段
第四章 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实施优化
    一、准备的优化
        (一)教学对象分析的优化
        (二)教学环境分析的优化
    二、运行的优化
        (一)教学目标定制的优化
        (二)课堂管理组织的优化
    三、评估的优化
        (一)评估的标准
        (二)评估的内容
    四、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一)初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二)中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三)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汉语教学优化设计案例
第五章 促进越南高校汉语教学优化的建议
    一、教材编写的建议
        (一)推动针对越南本土学生的教材编写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教师教学的建议
        (一)教师的自身素养
        (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
    三、教学管理的建议
        (一)创设必要的教学基础条件
        (二)提升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主体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对象综合信息调查问卷
    附录二 研究对象特征调查问卷
    附录三 学校教学环境调查问卷
    附录四 教学对象特征的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五 教师的汉语教学现状及教学观念调查问卷
    附录六 越南高校教师的访谈提纲设计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问题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问卷法
        1.4.3 访谈法
        1.4.4 文本分析法
    1.5 研究综述
        1.5.1 关于珠心算的相关研究
        1.5.2 关于珠心算融入的相关研究
        1.5.3 文献评述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珠心算
        1.6.2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1.6.3 珠心算融入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个案选取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工具的设计
        2.3.1 测试卷的设计
        2.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3 访谈提纲的设计
        2.3.4 文本分析表的编制
第3章 S小学的珠心算融入现状
    3.1 S小学珠心算融入的实践情况
        3.1.1 个案学校概况
        3.1.2 学校开展珠心算教学的基本情况
    3.2 S小学的珠心算融入效果分析
        3.2.1 教师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
        3.2.2 学生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
        3.2.3 家长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
        3.2.4 测试卷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S小学珠心算融入存在的问题
    4.1 教师对珠心算的价值认识不足
    4.2 教师对珠心算融入的研究较少
    4.3 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教辅材料缺乏
    4.4 家校合作力度不大
第5章 珠心算融入的改进策略
    5.1 以学生为主体,了解珠心算融入教学
        5.1.1 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
        5.1.2 深化对珠心算融入的了解
    5.2 深入研究,合理进行珠心算融入教学
        5.2.1 教学目标的融入
        5.2.2 教学内容的融入
        5.2.3 寓学于乐,激发兴趣
    5.3 放眼未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培养
        5.3.1 组织教师专业化学习
        5.3.2 为教师发展提供时间保障
    5.4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4.1 定期与家长沟通
        5.4.2 开展有意义的家校联合活动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
附录C 家长问卷
附录D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E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F 家长访谈提纲
附录G 数学测试卷
致谢

(7)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呼唤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二)美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需要深化
        (三)我国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诉求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相关概念界定
        (一)第二语言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教师
        (三)教师专业标准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关于美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关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现状评析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
        (一)教师知识的来源
        (二)教师知识的结构
        (三)教师知识的运用
        (四)舒尔曼教师知识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
        (一)三大教学参数与十大宏观策略
        (二)库玛语言教师教育“KARDS”模块模型
        (三)库玛语言教师教育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政策与环境
        (一)国家语言教育政策日臻完善加速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标准化运动的蓬勃发展呼唤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三)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引领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
    二、美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产生的现实需要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科科学化的需要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化的需要
        (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四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及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2010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二)2018现行版职前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及内容分析
        (三)2010版标准与2018版标准比较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原则和目标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标准结构的层次性:接近标准、达到标准、超越标准三层进路
        (二)标准评价的科学性:倡导“绩效本位”的评价理念
        (三)标准原则的一致性:国家要求与学科特点有机融合
        (四)文化的包容性:母语文化与美国文化相结合
        (五)学生的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
        (六)专业的发展性:合作与反思中成长
第五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分析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
        (一)标准制定的机构和主体
        (二)标准制定的依据、核心思想
        (三)标准制定的过程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及内容
        (一)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框架分析
        (二)现行版优秀教师专业标准内容分析
    三、基于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认证
        (一)认证的理念
        (二)认证的程序
        (三)认证的内容和方法
    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
        (一)体现五项核心要求与学科专业特点的融合
        (二)强调教师知识的专业性与实践的综合性
        (三)突出教师的反思能力
        (四)关注教师专业领导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重视学生背景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六)加强教师评价的灵活性与公平性
第六章 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总体评析
    一、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职前与优秀教师专业标准的比较
        (一)基本要素比较分析
        (二)标准框架比较分析
        (三)标准内容比较分析
        (四)标准认证比较分析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总体特点
        (一)标准研制理念:以人为本、观照师生
        (二)标准主体结构:体系完整、层级分明
        (三)标准涵摄内容:知识、能力与品格兼具
        (四)标准秉持视角:多元文化取向
        (五)标准言说话语:用词精确、实践倾向
        (六)标准认证方式:科学性与民主性相结合
    三、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影响
        (一)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积极影响
        (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消极影响
第七章 思考与启示
    一、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语言强国战略话语语力的提升
        (二)对我国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的分析
        (三)基础教育领域来华学生对我国第二语言教师的现实需要
    二、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我国具有本土特色的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
        (二)凸显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科的本质特点
        (三)关注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源文化差异
        (四)重视教师专业标准中第二语言学生的汉文化融入
        (五)加快教师专业标准引领下第二语言教师角色的转变
        (六)完善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第二语言教师评价体系
        (七)倡导更多符合标准的专业第二语言教师走进中小学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2.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1.关于“预见”的研究
        2.关于“教学预见”的研究
    (三)基本概念厘定
        1.“预见”与“教学预见”的阐释
        2.“教学预见”与“教学预设”、“教学生成”的关系
    (四)理论依据
        1.西方哲学的预见理论
        2.“反思性实践”理论
        3.教育未来学和教育决策论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一、教学预见的显着特征与价值体现
    (一)教学预见的显着特征
        1.教学预见思想的前瞻性
        2.教学预见目标的明确性
        3.教学预见结果的多元性
    (二)教学预见的价值体现
        1.课堂氛围的合理调控
        2.课堂矛盾的科学处理
        3.课堂意外的及时预警
二、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一)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现状
        1.教学预见的应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教学预见的应用多呈现无意识状态
    (二)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问题
        1.教学预见意识薄弱
        2.教学预见行为缺失
        3.教学预见结果偏差
三、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应用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应用主体层面
        1.教学预见的理论认识不足
        2.课堂教学自主创新性薄弱
        3.过度依赖于网络教学资源
    (二)应用方法层面
        1.拘泥于顺向教学预见
        2.受限于单一教学预见
        3.止步于静态教学预见
    (三)应用对象与环境层面
        1.教学对象心理复杂多变
        2.师生交互的封闭与滞后
        3.课堂教学环境多元不定
四、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完善对策
    (一)保持对课堂教学预见的诉求
        1.提前模拟体验课堂教学情境
        2.预先推理课堂教学发展动向
    (二)注重对课堂教学现象的观察
        1.合理进行课堂预见性调研
        2.灵活进行课堂预见性应对
    (三)丰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诠释
        1.挖掘文本意蕴强化预见的深度
        2.扩展知识结构提升预见的广度
    (四)推进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
        1.总结教学得失储备预见的学情
        2.整合教学经验建立预见的参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关于高中语文教师教学预见应用的访谈提纲
附录2 《登高》执教中教学预见应用的案例叙事
附录3 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关于教学预见应用的访谈实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中段年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2.1 概念界定
        2.1.1 信息技术
        2.1.2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
        2.1.3 信息技术教学
        2.1.4 信息素养
        2.1.5 小学中段年级
    2.2 理论依据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理论
        2.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3章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内容
        3.2.1 调查对象
        3.2.2 调查问卷
    3.3 调查结果
        3.3.1 学生
        3.3.2 教师
        3.3.3 电子白板设备
        3.3.4 访谈
第4章 分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
    4.1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
        4.1.1 小学数学教师层面
        4.1.2 学生层面
        4.1.3 信息技术设备层面
        4.1.4 信息技术培训层面
        4.1.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面
    4.2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对策
        4.2.1 转变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使用的态度
        4.2.2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4.2.3 培养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科学认知
        4.2.4 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
        4.2.5 增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4.3 融合案例—希沃白板与小学数学融合
        4.3.1 希沃白板5软件介绍与使用概况
        4.3.2 小学数学学科特点
        4.3.3 希沃白板5的各项功能
        4.3.4 利用希沃白板制作小学数学课件
        4.3.5 希沃白板在小学三、四年级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第5章 总结反思与展望
    5.1 本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5.2 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提高教学质量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体育课堂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特征研究 ——基于上海市的调查[D]. 罗忠琼.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中学教师教学领导力调查研究[D]. 余瑶.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3]中职《机械基础》课程项目化设计与教学实践[D]. 覃晓.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中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研究 ——以抚州市三所高中为例[D]. 邓巧珍.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5]越南高校汉语教学的优化研究[D]. 阮氏兰(NGUYEN THI LAN). 西南大学, 2021(01)
  • [6]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融入珠心算的个案研究[D]. 陆灵洁.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7]美国现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师专业标准研究[D]. 王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教学预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 夏玉洁.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1)
  • [10]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F小学中段年级为例[D]. 何姝凝.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标签:;  ;  ;  ;  ;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