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分析

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分析

一、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公标[1](2021)在《浅埋隧道与邻近地层空洞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层变形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浅埋隧道邻近地层空洞施工会加剧地层变形和破坏程度,极易引发地层过大变形甚至地面塌陷事故。本文以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重点研究了地层空洞与浅埋隧道的力学相互作用机理、邻近空洞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和破坏特征,提出了空洞风险分区准则及计算方法,给出了地层空洞危害的工程防治措施。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建立了浅埋隧道邻近地层空洞施工的解析模型,克服了现有解析方法对重力因素考虑不足及隧道变形边界模式单一问题,并采用Schwarz交替原理考虑了隧道与地层空洞的相互影响。本文分别基于隧道变形边界条件和隧道原岩应力释放边界条件,建立了考虑地层空洞与隧道相互作用和被开挖土体重力因素影响的解析模型,据此可以分别从变形源头和受力源头考虑隧道开挖效应。综合运用复变函数方法和Schwarz交替原理对解析模型进行了理论求解,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迭代计算。从理论特点和编程角度对理论解的求解精度进行了讨论,并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通过理论分析,从地层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地层空洞和隧道的变形、受力角度,揭示了地层空洞与隧道的力学相互作用机理,明确了地层空洞变形的力学原因及空洞变形与地层变形的内在联系。(2)研发了盾构隧道开挖三维相似模型试验系统,揭示了浅埋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空洞地层的变形和破坏机制。基于自主研发的盾构隧道三维相似模型试验系统,模拟了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三维施工过程,研究了地层空洞与隧道相对位置和净距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对围岩压力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揭示了隧道和空洞附近地层破坏特征及土压力拱形成过程。建立了考虑主要施工因素的盾构隧道三维施工精细化数值模型,通过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试验工况进行了拓展研究,获得了空洞形态、大小、与隧道相对位置及净距等因素对地层变形和地层塑性区发展的影响规律。(3)以塑性区贯通程度、空洞边界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地表沉降为判别指标,提出了浅埋隧道临近地层空洞施工的安全风险分区方法。针对邻近隧道施工影响下含空洞地层的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特点,提出了以地层塑性区贯通程度、空洞边界最大主应力和最大地表沉降为判别指标的地层空洞风险分区准则,并给出了相应的分区计算方法。采用隧道施工三维全过程数值模型,以空洞大小、与隧道相对位置及净距为变化因素进行了一系列模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地层空洞风险划分为强风险区、弱风险区和无风险区。针对地层空洞问题提出了相应工程防治措施,并对不同工程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

栾绍顺[2](2021)在《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风险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铁隧道工程正在大规模开展,与此同时,地铁施工造成地表开裂、塌陷等事故屡见不鲜,因此,关于地铁隧道施工稳定性及风险的研究引起了高度关注。地铁隧道建设作为一项高风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受地质条件、设计因素及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规模大、风险高、客观条件复杂等特点。地层缺陷具有高度隐蔽性,威胁地铁隧道施工安全性,土岩复合地层隧道施工扰动下,地层变形特征及应力传递规律更复杂,并且地层缺陷对土岩复合地层隧道施工稳定性影响的不确定性更显着。基于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978356):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灾变机制研究,以青岛市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为工程背景,采用了理论分析、数据调研、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等研究方法,就土岩复合地层含缺陷条件下地铁隧道施工稳定性及风险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统计了我国2014~2019年间典型地铁隧道事故案例并进行数据分析,共收集到事故案例117起,其中坍塌事故有53起,在所有事故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通过对53起坍塌事故的主成因分析及分类整理,认为造成地铁隧道施工坍塌事故的风险指标主要包括:隧道埋深、围岩级别、施工工法、支护强度、地层缺陷、大气降水、地下水影响、路面交通荷载、施工质量、施工经验及施工管理等因素。(2)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计算软件,研究了隧道正上方,斜上方及隧道拱脚位置处存在不同洞隧净距空洞时的地层变形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洞隧净距一定时,空洞位置对隧道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结果的影响排序为:隧道拱脚外侧空洞>斜上方空洞>正上方空洞;当空洞位置一定,隧道与地层空洞间的距离自2m不断增大时,空洞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小,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也随之减小,说明隧道远离地层空洞施工会更加安全。(3)采用二维模型试验系统对土岩复合地层中存在地层空洞时的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研究了隧道上方,斜上方及隧道拱脚位置处存在不同洞隧净距空洞时六种工况下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及地层破坏形态,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洞隧净距为2m时,空洞位于隧道拱脚外侧时为当前工况下隧道施工的最不利位置;当空洞位置一定时,空洞与隧道间的距离越大,最大地表沉降值越小。得到的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4)依据事故案例统计结果中的风险源指向将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等级按照地质条件等级,设计因素等级和施工因素等级三部分综合评定,据此提出一种地铁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并依据风险评级体系采用数据样本学习和专家经验法结合建立起贝叶斯网络结构。(5)已建立的贝叶斯网络结构模型的准确性通过Netica软件自带的结果预测和敏感度分析功能得以验证,将该网络模型进行工程应用,得到与工程现场实际一致的风险结果,印证了模型的工程实用性。针对地层缺陷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赵笃坤[3](2021)在《海底隧道典型突涌水类型与突水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世界隧道与海底隧道施工历史,突水突泥灾害一直是隧道施工建设过程中的常见灾害之一,其发生频率与造成的损害程度在各类隧道施工灾害中均居前列。针对此,本文通过研究海底隧道不良地质特点,总结基于围岩类型的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类型;并针对典型的两种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进行围岩特性概化、力学模型简化及最小防突层厚度研究;最后针对突涌水灾害发生后,隧道内泥水混合物的多相流情况进行流动特征分析。全文通过总结归纳、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的研究了海底隧道典型突涌水类型与防治机理,结合青岛地铁海底隧道施工,进一步研究了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发生的灾变条件和力学机理,对灾害发生后的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统计分析了国内外海底隧道突水事故,总结了事故发生段隧道区域地质情况与岩石类型,断层及裂隙的分布情况,整理了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隧道断面设计、埋深以及上覆海水深度,全面总结了突水隧道在突水事故发生过程中的诱发因素,隧道突水特点,并对突水灾害进行评价,从灾变角度分析了海底隧道突水机理,根据突水机理进行了海底隧道突水类型划分。(2)选取了坍塌型断层揭露型两种典型的海底隧道突水类型,针对上部覆岩及掌子面前方围岩厚度,建立了致灾构造概化模型和防突层厚度力学计算模型。结合力学分析与能量法,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围岩破坏防突层厚度计算理论,确定了典型的海底隧道突水类型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计算方法,并讨论了防突层最小安全厚度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3)根据不同海底隧道开挖方式和掌子面突涌水位置,研究双洞隧道不同掘进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隧道掌子面突水突泥工况,通过FLUENT模拟软件实现了隧道突水突泥多相流模拟,并分析了海底隧道突水突泥灾害发生后的隧道内流体流动压强、流速及泥水混合物体积分数分布情况,总结了突涌水灾害发生后隧道内流体流动特征,并给出工程实例分析方案应用价值。

陈敬配[4](2021)在《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地铁施工多处于地下空间,施工环境复杂多变,面临众多易诱发地铁安全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再加上企业风险监控预警机制的缺失、风险响应效率低下等原因,往往对事故发生前出现的众多轻微伤害或无伤害的事件缺乏早期主动的风险干预,使得地铁安全事故频发。现有研究表明:地铁人因事故是地铁安全事故重要事故类型之一,其发生概率超过地铁安全事故发生原因的90%。其中,施工人员不良心理状态如态度不正、动机不良等引发的人因事故频率最高,是造成施工人员不安全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研究以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为研究对象,结合心理学、行为科学、认知科学、安全管理学等基础理论,以2003-2020年地铁施工事故案例数据为依据,分析事故发生规律,挖掘地铁施工安全态度影响因素集,探讨因素集框架内各层次间的内在关联性,提出安全态度作用下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理论模型,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对所构建的安全态度影响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灾害演化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其次,基于SEM验证的安全态度对不安全行为诱发作用的显着性,构建施工人员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SD(System Dynamics,SD)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对安全态度诱发作用下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安全态度诱发作用下的不安全行为水平演化规律;最后,将本研究所构建的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诱发作用下的不安全行为水平SEM-SD模型应用到某市地铁施工项目中,对该项目中施工人员安全态度作用下的不安全行为水平进行预测,给出相应的不安全行为水平干预策略,并对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主动预控体系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诱发作用下的不安全行为全周期、全流程、全作业面、全人员、准连续的监测与靶向预控,从而优化地铁施工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靶向预控策略。本研究基于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对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及主动干预体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地铁安全事故风险应对机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提高地铁安全管控水平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吴昱芳[5](2021)在《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迅速,公路隧道建设规模逐年递增。公路隧道施工是一个动态多变的过程,且工程隐蔽性高、施工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和投入资金大。隧道建设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得施工安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调查、理论分析和仿真推理等方法,开展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以莆炎高速三明段YA19项目部金珠帕隧道工程为依托,进行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在精细化方向、定量化或半定量方向进行了研究探索。论文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1)收集整理国内隧道施工风险事故并结合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相关指南和规范,分析影响隧道施工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建立以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施工条件和资料完整性为主要指标的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路隧道总体风险评估指标判断矩阵,计算各评估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反熵权法求解指标的客观权重,基于离差最大化的思想进行组合赋权,得到较为合理的组合权重。(2)将传统属性测度区间函数的分段线性部分正态化,提出一种把分段正态分布函数用于计算单指标属性测度的方法,并引入均化系数将测度区间转换为实数值。结合指标组合权重和单指标测度计算得到多属性测度,基于置信度准则对属性识别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等级。(3)建立项目分解结构和风险分解结构耦合矩阵用于公路隧道施工精细化风险辨识,通过分析隧道事故风险因素,选择相互独立的风险源作为故障树底事件,构建坍塌事故T-S模糊故障树结构,形成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模型。(4)以T-S故障树为基础建立贝叶斯网络模型,对风险事件进行定量分析和诊断推理,得出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针对风险源对事故影响的重要程度问题,进行根节点敏感性分析,为风险事件评估和确定重大风险源提供依据。

朱光轩[6](2021)在《TBM穿越破碎带刀盘卡机机理与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TBM)因其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施工特点,在我国深长隧道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TBM隧道掘进施工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频繁穿越断层破碎带等富水软弱不良地质体,由于其开挖支护方式不够灵活,易引发开挖面围岩失稳坍塌,受坍塌围岩挤压作用,极易导致TBM刀盘被卡,损失严重。本文围绕“围岩-TBM刀盘相互作用机制和刀盘卡机机理”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揭示了刀盘卡机致灾演变全过程,分析了多因素对卡机影响机制,揭示了机岩相互作用规律,建立了刀盘卡机灾害判识方法,提出了卡机综合防控技术,并在依托工程进行了应用验证。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研发了 TBM破碎带掘进模型试验系统。基于“机器-土体”系统相似原理,以DSUC型双护盾TBM为原型机,自主研发了 TBM缩尺模型和破碎带掘进模型试验系统,突破了 TBM小型化过程中掘进、排渣、监测和自动控制一体化的试验技术难题,实现了 TBM过破碎带的全过程相似模拟。以青岛地铁2号线徐麦区间隧道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为模拟工况,对卡机事件进行了真实还原,验证了试验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揭示了卡机过程中刀盘扭矩、推力、排渣率、刀盘土压力、护盾摩擦力以及围岩应力位移场等多元信息演化规律。(2)揭示了多因素对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影响机制。基于所研发的TBM过破碎带相似模拟系统,系统研究了破碎带宽度,隧道埋深,充填介质摩擦角,TBM推进速度和刀盘转速等参数对TBM负载及围岩应力位移场影响机制。分析总结了 TBM掘进隧道破碎带识别方法以及典型刀盘卡机灾害演化规律。(3)分析了 TBM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规律。以有限元软件ABAQUS为模拟平台,实现了 TBM过破碎带连续掘进全过程模拟,分析了开挖面前方地层土拱效应,以及地层应力位移场以及TBM负载随开挖过程的演化规律。(4)建立了 TBM刀盘卡机理论判据。基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总结了 TBM过破碎带开挖面前方地层松动滑移模式,考虑土拱效应,提出了刀盘前方松散塌落区“组合拱-截锥体”力学模型,建立了开挖面支护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刀盘扭矩形成机制,提出了开挖面极限状态下刀盘扭矩计算方法以及刀盘卡机理论判据。(5)提出了刀盘卡机综合防控技术。基于研究成果,提出了 TBM过破碎带施工刀盘卡机灾害判识方法以及卡机脱困治理方法,依托吉林引松工程TBM卡机脱困案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成功应用。

只睿[7](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日新月异,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地铁作为高效、便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因其具有安全性高、容客量大、准点率高、行驶速度快等特点,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交通方式升级过程中,得到了迅速发展,也有效的缓解了城市出行压力。在此一大背景下,地铁工程建设的高效性和安全性就越来越重要。地铁盾构施工由于施工作业面位于地下,对施工环境的观察不直观,具有隐蔽性。盾构施工的过程往往具有很大的动态变化,地下事故由于环境复杂,常出现多种风险祸合、相互影响导致事故的相继发生,事故的起因和导致的结果往往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目前部分地铁盾构事故成因分析对于施工风险内部的演化机制没有充分的考虑,而地下工程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本文对地铁盾构施工的事故成因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把系统内部风险演化的规律和因果关系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探寻地铁盾构施工事故中各个风险相互链接从而引发事故的演化规律,并且通过风险的影响关系和重要度评价,追溯产生事故的关键环节,对其内部的演化致故链进行阻断,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地铁盾构施工事故的发生,是有积极的研究意义的。不仅如此,也为现有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补充了风险管理方案。本文主要收集了近几十年间国内外的地铁盾构施工事故,借助官方披露或出版成册的事故原因调查报告,依据对事故内容的披露和事故原因的分析,建立风险因素体系。借助复杂网络的相关理论,对建立的系统进行建模研究,对其内部演化关系进行解释,明确风险演化机制并提出免疫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参考文献,从搜集到的125起地铁盾构施工事故数据出发,依据事故数据分析,根据风险点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和因果关系,从中提取事故链,建立事故风险因素体系,揭示地铁盾构施工过程中事故中各个有关联的风险点之间的演化机制。(2)使用复杂网络理论对风险演化进行建模模拟,通过网络模型表现事故中各个风险点和事故间相互演化的关系。通过网络的拓扑特征指标对网络整体的特性进行把握。本文把风险点作为复杂网络中最基本的单位—节点;而节点之间由有向的连边连接,连边则代表风险点之间的关系,并赋予权重。构成有向加权网络。(3)建立地铁盾构施工事故风险演化模型,即MSRE模型。借助复杂网络可以表达系统的关系,通过分析系统结构来研究系统功能的特征。该网络由65个节点和323条有向加权边组成。通过分析网络模型的多个代表性特征指标,验证了地铁盾构施工事故风险演化模型具有相应的网络特性,符合复杂网络的特点,能够一定程度反映风险演化的动态性。(4)分析事故中风险的内部演化机理,对风险在系统中的传播和致故性进行深刻的认识,对因果关系有了更清晰的认知。由于要提出可行的风险控制手段,本文把风险点对网络的重要度进行了仿真模拟,通过不同的节点攻击逻辑,对风险点的重要度进行评价,提出较为高效的网络降效方案,从而对风险的规避和管理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完善地铁盾构施工事故的研究体系。

马亚冰[8](2021)在《基于SVM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人口数上升,土地资源有限,诸多因素都影响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盛行。高层建筑相比于一般建筑,施工技术要求高,周围环境复杂,不确定性强,极易产生事故。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影响到各参与主体的利益,更直接影响作业人员的安全。我国已经意识到安全事故的危害,并逐渐重视安全法规、安全管理,但目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择施工阶段的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构建安全评价模型,为研究高层建筑安全评价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依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剖析典型安全事故案例,对高层建筑进行分析。在现行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建立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初始指标体系。设计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初始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最终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因素(人、物、管理、环境)、15个二级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确定指标综合权重,构建了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将建立的安全评价模型应用到M工程中,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支持向量机对构建好的模型进行参数寻优、训练、预测,结果显示,M工程的安全处于临界状态,与实际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并通过模型,分析影响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找出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从人、物、环境、管理方面,提出预防措施进行安全控制,减少事故的发生。

夏时雨[9](2021)在《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测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市的发展,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的需求日益重要。诸如地铁工程建设和高层建筑深基础的施工等,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地下开挖,这就牵涉到深基坑工程。由于深基坑施工风险较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较大损失,深基坑施工一直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并日益成为施工安全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如何从历史事故中挖掘出事故信息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制定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的处置策略和防治措施,对于深基坑的安全施工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的崛起,BP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机器学习算法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案例推理技术也应用于案例库的建设中。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测方法。通过框架表示法将收集到的2001年-2020年130起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调查报告表示成案例推理需要的结构化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并参照国家事故统计标准制定事故特征指标体系,结合信息熵和K-NN近邻算法计算目标事故案例与案例库中相似案例。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GBDT)作为机器学习算法,具有预测精度高、能够处理非线性数据的特点,满足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测的要求,K-NN近邻算法具有在案例较少时比较适用的优点。本文通过分析对影响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筛选出深基坑安全等级、土壤地质情况等12个表征指标,作为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和K-NN近邻算法的计算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平台,实现深基坑施工预测和智能处理决策分析的目的。

吴志强[10](2021)在《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盾构法以其施工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施工安全性高、施工质量优良等优势,在城市隧道修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泥水平衡盾构,近年来逐渐成为跨越江河湖海等水下隧道建设的首选施工方法。但随着盾构直径的增大,以及开挖地层的不确定性和地表环境复杂性,水下大直径盾构施工风险极高,容易出现各类风险事件,特别是在浅埋地层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复杂地层条件下的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是我国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基础性课题。本文以某复杂环境下的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为工程背景,从资料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工程应用等手段,针对泥水盾构穿越江底掘进时的一系列高风险安全问题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该隧道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科学依据,确保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正态云模型与熵权法,提出了一种能够反映水下盾构隧道施工前期风险水平的评估模型。从影响越江盾构隧道施工安全的河流因素、隧道设计因素、水文地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及施工管理因素等方面,构建了能够全面反映水下盾构隧道风险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指标在不同风险水平下的量值范围。结合正态云模型方法,有效地兼顾了风险评估过程的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不确定性;结合熵权法,考虑了评估数据自身规律性来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避免了专家赋权法的主观性。(2)搜集了36起近些年来国内盾构隧道掘进过程中的施工技术风险事故,统计得到了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风险事故的发生时间、事故情况、事故类型及产生的直接原因。结合该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隧道施工方法以及施工重难点,确定了该隧道盾构掘进施工过程中穿越大堤段、浅埋段、岩溶段的风险源。结合风险评估模型,确定了该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Ⅱ级。(3)结合数值模拟方法,以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的稳定以及地表变形控制为指标,并考虑工程成本问题,模拟了不同水灰比和不同加固范围的地层加固方案对浅覆土水下隧道盾构穿越河漫滩施工安全的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控制方案,确定了考虑施工安全和施工成本的最佳地层加固方案。(4)构建了平行双线隧道穿越岩溶区的三维数值模型,分别从岩溶洞空间位置、岩溶洞空间形状以及多岩溶洞的角度分析了岩溶洞对隧道结构和受力的影响。得到了岩溶洞不同位置的风险大小的排序:下伏岩溶洞风险>侧向岩溶洞风险>两线轴线岩溶洞风险>上卧岩溶洞风险;研究了岩溶洞洞高和洞宽对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表明洞高的溶洞对隧道结构变形受力影响大于洞宽的溶洞。针对岩溶处置问题,提出了半填充和未填充溶洞采用吹砂夹石+静压灌浆的方法;对填充物密实度在中密以下的全填充溶洞采用静压灌浆的方法。(5)基于极限分析方法,构建了高水压透水地层盾构隧道开挖掌子面极限推力被动失稳破坏的“圆弧体+倒棱台”型模型。根据静力学及条分法原理,推导了掌子面极限推力的求解公式。通过有限差分软件,构建了高水压透水地层盾构隧道开挖有限差分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了三个等级掌子面推力情况下,掌子面前方土体的滑动失稳情况,并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圆弧体+倒棱台”型计算模型的正确性。(6)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埋深、水位高度、渗透系数对掌子面极限推力的影响;基于稳定系数法,分析对该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风险量化等级;采取有效土体泥水配比加固、同步注浆抗浮和优化掘进施工参数,可靠地建立了盾构泥水平衡体系,有效降低了盾构开挖过程中的风险,保证盾构隧道施工掘进过程中的安全性。

二、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浅埋隧道与邻近地层空洞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层变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和破坏研究现状
        1.2.2 含空洞地层隧道施工引起的围岩变形和破坏研究
    1.3 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2 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位移边界复变函数解析
    2.1 引言
    2.2 复变函数理论
        2.2.1 应力和位移的复变函数表示
        2.2.2 边界条件的复变函数表示
        2.2.3 解析函数表达式
        2.2.4 保角映射
    2.3 Schwarz交替原理
        2.3.1 解析模型
        2.3.2 Schwarz交替法
    2.4 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变形边界条件下的求解过程
        2.4.1 浅埋隧道变形边界条件下的复变函数解
        2.4.2 空洞边界的附加面力
        2.4.3 空洞在附加面力作用下的求复变函数解
        2.4.4 隧道附加位移
        2.4.5 应力和位移计算公式
    2.5 解析解精度分析与验证
        2.5.1 解析解精度分析
        2.5.2 解析解验证
        2.5.3 解析解与数值解对比
    2.6 参数影响性分析
        2.6.1 地层沉降云图
        2.6.2 地表沉降结果分析
        2.6.3 空洞边界变形分析
        2.6.4 空洞边界应力分析
        2.6.5 隧道边界应力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应力边界复变函数解析
    3.1 引言
    3.2 模型与求解方法
        3.2.1 解析模型
        3.2.2 求解方法
    3.3 隧道在初始重力场作用下的求解
        3.3.1 基本方程
        3.3.2 映射函数
        3.3.3 地表边界条件
        3.3.4 隧道边界条件
        3.3.5 系数方程组求解
    3.4 Schwarz迭代过程
    3.5 解析解精度分析与验证
        3.5.1 解析解精度分析
        3.5.2 解析解验证
        3.5.3 解析解与数值解比较
    3.6 结果分析
        3.6.1 隧道边界变形分析
        3.6.2 空洞边界变形分析
        3.6.3 地表沉降分析
        3.6.4 空洞边界应力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相似理论
        4.2.1 相似理论概述
        4.2.2 围岩相似条件
        4.2.3 模型盾构机相似条件
    4.3 隧道开挖模拟试验装置研制
        4.3.1 施工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4.3.2 模型盾构机研发
    4.4 地层相似材料研制
    4.5 模型试验方案及过程
        4.5.1 模型试验工况
        4.5.2 试验过程
        4.5.3 监测方案
    4.6 试验结果及分析
        4.6.1 地表历时沉降
        4.6.2 深部地层历时沉降
        4.6.3 围岩压力历时变化
        4.6.4 空洞对地表最终沉降的影响
        4.6.5 空洞对深层最终沉降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5 隧道施工引起的含空洞地层变形和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5.1 引言
    5.2 模拟方法
        5.2.1 数值模拟方法
        5.2.2 数值模型
    5.3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5.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5.4.1 空洞形态影响分析
        5.4.2 空洞与隧道间距影响分析
        5.4.3 空洞尺寸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含空洞地层浅埋隧道施工风险分区及工程防治措施
    6.1 引言
    6.2 空洞风险分区准则及计算思路
        6.2.1 空洞风险分区准则
        6.2.2 计算思路及工况设计
    6.3 空洞风险分区结果
    6.4 地层空洞防治措施
        6.4.1 空洞超前探测
        6.4.2 工程处置措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风险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层缺陷成因及探测技术研究
        1.2.2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地层变形机理研究
        1.2.3 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风险研究
        1.2.4 既有研究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风险管理理论及地铁隧道施工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2.1 引言
    2.2 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2.2.1 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2.2.2 风险管理流程
    2.3 地铁隧道施工事故案例统计分析
        2.3.1 按事故发生年份统计
        2.3.2 按事故发生位置统计
        2.3.3 按事故发生的缓急程度统计
        2.3.4 按事故等级统计
        2.3.5 按事故类型统计
        2.3.6 按事故风险源指向统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坍塌控制标准
    3.3 计算模型及工况介绍
    3.4 计算结果分析
        3.4.1 不同空洞位置时的地层变形规律
        3.4.2 不同洞隧净距时的地层变形规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规律的模型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试验设计
        4.2.1 模型试验相似理论及相似比
        4.2.2 模型试验装置
        4.2.3 模型试验材料
        4.2.4 模型试验方案
        4.2.5 模型试验步骤
    4.3 模型试验结果
        4.3.1 无空洞时的地表沉降规律
        4.3.2 不同空洞位置时的地表沉降规律
        4.3.3 不同洞隧净距时的地表沉降规律
    4.4 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
        4.4.1 不同空洞位置时的地表沉降结果对比
        4.4.2 不同洞隧净距时的地表沉降结果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风险及控制研究
    5.1 引言
    5.2 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风险评级体系
        5.2.1 风险等级影响因素选取
        5.2.2 风险等级影响因素分级标准
        5.2.3 风险评级体系的建立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方法
        5.3.1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背景
        5.3.2 贝叶斯网络基本原理及建模方法
        5.3.3 建立贝叶斯网络
        5.3.4 贝叶斯网络模型验证
        5.3.5 工程应用
    5.4 含缺陷地层的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5.4.1 超前探测
        5.4.2 地层缺陷治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风险评估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3)海底隧道典型突涌水类型与突水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针对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类型的研究
        1.2.2 针对海底隧道防突层厚度的研究
        1.2.3 针对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的数值模拟研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海底隧道突涌水灾害特征及类型划分
    2.1 海底隧道典型不良地质类型
    2.2 海底隧道突涌水自然因素分析
        2.2.1 不良地质条件
        2.2.2 高水压力
        2.2.3 沼气地带
    2.3 海底隧道突涌水社会因素分析
        2.3.1 工程特征
        2.3.2 最小覆岩厚度
        2.3.3 勘探技术
        2.3.4 开挖施工方式
        2.3.5 加固措施
    2.4 海底隧道突涌水类型
        2.4.1 突涌水事故案例
        2.4.2 突水类型划分
        2.4.3 案例判断
    2.5 本章小结
    附表
第三章 考虑海水压作用下的海底隧道最小防突厚度研究
    3.1 海水对围岩性质的影响
        3.1.1 海水对围岩性质的物理影响
        3.1.2 海水对围岩性质的化学影响
        3.1.3 海水对围岩性质的力学影响
        3.1.4 海水对围岩性质的生物影响
    3.2 坍塌型围岩最小防突层厚度研究
        3.2.1 坍塌型围岩特性概化模型
        3.2.2 上覆岩板防突层力学机理研究
        3.2.3 上覆岩板防突层厚度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3.3 断层型围岩最小防突层厚度研究
        3.3.1 断层揭露型围岩特性概化模型
        3.3.2 掌子面前方防突层力学机理研究
        3.3.3 掌子面前方防突层厚度影响因素分析与讨论
    3.4 案例研究与工程应用
        3.4.1 案例1
        3.4.2 案例2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底隧道掌子面突水突泥流动特征研究
    4.1 数值模型与模拟工况
        4.1.1 模型参数
        4.1.2 模拟工况
        4.1.3 模拟方法
    4.2 工况1数值分析(正向开挖,前方突水)
        4.2.1 数值模拟结果
        4.2.2 隧道左洞流动特征
        4.2.3 横通道流动特征
        4.2.4 隧道右洞流动特征
        4.2.5 特征小结及逃生路线
    4.3 工况2数值分析(反向开挖,前方突水)
        4.3.1 数值模拟结果
        4.3.2 隧道左洞流动特征
        4.3.3 横通道流动特征
        4.3.4 隧道右洞流动特征
        4.3.5 特征小结及逃生路线
    4.4 工况3数值分析(反向开挖,后方突水)
        4.4.1 数值模拟结果
        4.4.2 隧道左洞流动特征
        4.4.3 横通道及隧道右洞流动特征
        4.4.4 特征小结及逃生路线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 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2.2 安全态度在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中的作用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2 基于事故案例统计的安全态度致因分析
    2.1 事故案例统计与分析
        2.1.1 事故案例统计
        2.1.2 事故特征及规律分析
    2.2 人的不安全行为致因分析
        2.2.1 不安全行为致因因素分析
        2.2.2 不安全行为演化路径分析
    2.3 安全态度与不安全行为作用关系研究
        2.3.1 安全态度定义及内涵
        2.3.2 安全态度影响因子分析
        2.3.3 安全态度与不安全行为影响关系概念模型构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SEM的安全态度对不安全行为影响作用实证研究
    3.1 研究假设与量表设计
        3.1.1 研究假设提出
        3.1.2 量表编制
    3.2 样本数据检验与分析
        3.2.1 数据收集
        3.2.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3.3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3.3.1 模型建立
        3.3.2 模型拟合度检验
        3.3.3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3.3.4 基于SEM模型的安全态度与不安全行为作用关系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SD模型的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系统仿真分析
    4.1 系统模型构建
        4.1.1 系统结构因果关系模型
        4.1.2 系统边界研究及研究假设
        4.1.3 系统流图构建
    4.2 仿真方程构建与参数设置
        4.2.1 仿真方程构建
        4.2.2 基础仿真参数设置
    4.3 系统仿真分析
        4.3.1 模型基础仿真
        4.3.2 方案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SEM-SD模型的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主动预控体系研究
    5.1 基于SEM-SD模型的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案例研究
        5.1.1 项目背景
        5.1.2 项目数据调研
        5.1.3 基于SEM-SD模型的安全态度诱发作用下的不安全行为水平预测
    5.2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干预策略研究
    5.3 地铁施工中员工安全态度诱发不安全行为主动预控体系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
    附录Ⅱ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研究成果

(5)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2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公路隧道施工风险评估理论概述
    2.1 风险的定义
    2.2 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关系
    2.3 公路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机理分析
        2.3.1 风险产生机理
        2.3.2 风险发展机理
        2.3.3 风险演化机理
    2.4 风险管理流程
        2.4.1 风险界定
        2.4.2 风险辨识
        2.4.3 风险估计
        2.4.4 风险评价
        2.4.5 风险控制
第三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3.1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1.1 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及分析
        3.1.2 总体风险评估指标
    3.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3.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主观权重
        3.2.2 基于反熵权法的客观权重
        3.2.3 组合权重模型优化
    3.3 总体风险等级的确定
        3.3.1 属性区间识别模型
        3.3.2 单属性测度的计算
        3.3.3 多属性测度的计算
        3.3.4 属性识别分析确定总体风险等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专项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4.1 精细化风险源辨识
        4.1.1 项目分解结构
        4.1.2 风险分解结构
        4.1.3 风险WBS-RBS矩阵
    4.2 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
        4.2.1 基于T-S模糊故障树构造贝叶斯网络
        4.2.2 节点故障状态模糊描述
        4.2.3 节点故障概率模糊描述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T-S故障树正向推理
        4.3.1 叶节点故障状态模糊子集
        4.3.2 叶节点故障状态发生概率
    4.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T-S故障树反向推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珠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应用
    5.1 工程背景
    5.2 金珠帕隧道施工总体风险评估
        5.2.1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2 风险等级初步确定
    5.3 金珠帕隧道施工风险辨识及评估模型建立
    5.4 金珠帕隧道坍塌风险定量评估
        5.4.1 基于底事件先验概率计算坍塌发生概率
        5.4.2 基于底事件实际故障程度计算坍塌模糊可能性
    5.5 风险评估实施效果与应对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TBM穿越破碎带刀盘卡机机理与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TBM卡机致灾类型
        1.2.2 TBM卡机理论研究
        1.2.3 TBM卡机试验研究
        1.2.4 TBM卡机数值研究
        1.2.5 TBM卡机防控脱困技术
        1.2.6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TBM穿越破碎带模型试验系统研发
    2.1 TBM隧道掘进模拟相似准则
        2.1.1 相似准则的量纲分析法
        2.1.2 机器-土体系统相似模拟理论
        2.1.3 TBM-围岩系统相似理论
        2.1.4 TBM-围岩系统相似模拟准则
    2.2 TBM破碎带掘进模型试验系统研制
        2.2.1 试验系统概述
        2.2.2 TBM缩尺模型
        2.2.3 围岩模拟系统
        2.2.4 控制监测系统
    2.3 青岛地铁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模型试验
        2.3.1 工程背景
        2.3.2 相似材料配制
        2.3.3 模型试验方案
        2.3.4 掘进过程模拟
    2.4 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灾变演化规律
        2.4.1 破碎带塌落拱形态分析
        2.4.2 TBM刀盘扭矩变化规律
        2.4.3 刀盘面板受挤压力变化规律
        2.4.4 刀盘推力变化规律
        2.4.5 排渣率变化规律
        2.4.6 应力场变化规律
        2.4.7 位移场变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机制分析
    3.1 模型试验设计
        3.1.1 试验方法
        3.1.2 试验方案
    3.2 TBM破碎带掘进适应性分析
        3.2.1 刀盘转速
        3.2.2 推进速度
        3.2.3 隧道埋深
        3.2.4 断层宽度
        3.2.5 断层充填介质
    3.3 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机制分析
        3.3.1 地质与掘进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3.3.2 断层破碎带掘进TBM响应识别特征
        3.3.3 刀盘卡机灾害演变规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BM过破碎带机-岩相互作用分析
    4.1 TBM过破碎带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4.1.1 硬岩地层掘进模拟方法
        4.1.2 破碎带地层掘进模拟方法
    4.2 数值计算模型
        4.2.1 模型建立
        4.2.2 TBM硬岩切削掘进动态仿真
    4.3 TBM过破碎带多元信息演变规律
        4.3.1 破碎带地层土拱效应分析
        4.3.2 破碎带地层位移场演变规律
        4.3.3 破碎带地层应力场演变规律
        4.3.4 TBM负载演变规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BM过破碎带刀盘卡机力学模型
    5.1 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
        5.1.1 “连拱-截锥体”模型
        5.1.2 模型参数确定
        5.1.3 端承拱
        5.1.4 摩擦拱
        5.1.5 截锥体
        5.1.6 模型验证
        5.1.7 支护力影响因素分析
        5.1.8 开挖扰动及坍塌土体区域预测
    5.2 TBM刀盘扭矩计算
        5.2.1 刀盘扭矩主控因素
        5.2.2 扭矩计算模型及卡机判据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事故灾害
        6.1.1 工程概况
        6.1.2 刀盘卡机致灾过程
        6.1.3 刀盘卡机理论判识及致灾原因分析
    6.2 断层破碎带刀盘卡机脱困注浆治理
        6.2.1 断层破碎带刀盘卡机治理难点
        6.2.2 断层带松动塌落界限
        6.2.3 断层破碎带刀盘卡机注浆加固治理原则
        6.2.4 注浆加固治理方案
        6.2.5 注浆加固材料及参数控制
    6.3 断层破碎带注浆加固工艺
        6.3.1 前进式分段注浆工艺
        6.3.2 深部定域控制注浆工艺
    6.4 施工过程及效果
        6.4.1 注浆加固施工过程
        6.4.2 注浆过程效果检验
        6.4.3 注浆加固效果检验
        6.4.4 TBM脱困掘进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项目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期间获得/申请的专利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下工程风险研究
        1.3.2 复杂网络理论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理论综述
    2.1 地铁盾构施工法简述
        2.1.1 盾构施工法的概念
        2.1.2 盾构施工法的原理
    2.2 复杂网络基础理论
        2.2.1 复杂网络基本概念
        2.2.2 复杂网络模型的特征与类型
        2.2.3 复杂网络模型的特征指标
    2.3 本章小结
3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模型建立与分析
    3.1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因素体系建立
        3.1.1 地铁盾构施工事故数据搜集
        3.1.2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因素体系建立依据
        3.1.3 地铁盾构施工事故致因链提取
    3.2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模型构建
        3.2.1 风险演化网络拓扑结构
        3.2.2 风险演化模型构建思路
        3.2.3 风险演化模型构建流程
    3.3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模型分析
        3.3.1 网络密度
        3.3.2 网络节点度
        3.3.3 网络直径与平均路径长度
        3.3.4 聚类系数
        3.3.5 介数中心度
        3.3.6 接近中心度
        3.3.7 特征向量中心度
    3.4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模型检验
        3.4.1 无标度网络特征检验
        3.4.2 小世界网络特征检验
    3.5 本章小结
4 地铁盾构施工风险分析与管理
    4.1 风险演化模型关键节点识别
        4.1.1 节点重要性原理
        4.1.2 节点重要性指标选取
        4.1.3 节点重要性指标排序
    4.2 地铁盾构施工事故风险消减策略
        4.2.1 网络效率评价
        4.2.2 网络免疫策略结果分析
    4.3 地铁盾构施工事故风险管理建议
        4.3.1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分析
        4.3.2 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建议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地铁盾构施工案例统计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基于SVM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研究路径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径
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相关理论综述
    2.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概述
        2.1.1 高层建筑高度的界定
        2.1.2 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
        2.1.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分类
        2.1.4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事故致因分析
    2.2 安全评价概述
        2.2.1 安全评价内容
        2.2.2 安全评价方法
        2.2.3 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3 相关理论
        2.3.1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2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2.3.3 轨迹交叉理论
        2.3.4 “4M”理论
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初步识别
        3.1.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3.1.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3.1.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初步确定
    3.2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最终确定
        3.2.1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初步指标优化
        3.2.2 高层建筑安全评价指标确定
    3.3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指标分析
        3.3.1 人的因素
        3.3.2 物的因素
        3.3.3 管理因素
        3.3.4 环境因素
4 基于SVM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模型构建
    4.1 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主观权重
        4.1.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
        4.1.3 组合权重确定
        4.1.4 模糊综合评价
    4.2 支持向量机(SVM)
        4.2.1 支持向量回归机
        4.2.2 支持向量机学习步骤
        4.2.3 核函数的选择
        4.2.4 参数优化
5 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实证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M工程安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5.2.1 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5.2.2 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2.3 组合权重确定
        5.2.4 模糊综合评价
    5.3 基于SVM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
        5.3.1 软件选择
        5.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5.3.3 参数优化与训练
        5.3.4 结果分析
    5.4 对策与建议
        5.4.1 加强人员管理
        5.4.2 加强施工设备管控
        5.4.3 加强安全管理
        5.4.4 加强环境管理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1.3.1 深基坑工程现状
        1.3.2 深基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现状
        1.3.3 深基坑施工风险预测研究现状
        1.3.4 案例推理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深基坑事故特征
    2.2 相关事故理论基础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 海因里希法则
        2.2.3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4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5 轨迹交叉理论
        2.2.6 安全事故致因层次理论
    2.3 案例推理理论
        2.3.1 基本原理
        2.3.2 案例表示
        2.3.3 案例检索
        2.3.4 案例调整与修改
        2.3.5 案例学习
    2.4 机器学习理论
        2.4.1 机器学习
        2.4.2 CART回归树
        2.4.3 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
第3章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表征指标提取及其权重确定
    3.1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表征指标的选取
        3.1.1 资料收集与整理
        3.1.2 典型案例及分析
        3.1.3 基于文献分析归纳指标
        3.1.4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表征信息指标体系
    3.2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表征指标权重确定
        3.2.1 信息熵简介
        3.2.2 信息熵计算权重方法
        3.2.3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表征指标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ART模型的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分析与预测
    4.1 CART模型构建与分类指标评价
        4.1.1 CART模型构建
        4.1.2 分类指标评价
    4.2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刻述和描述
    4.3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分类预测分析
        4.3.1 预测结果判断
        4.3.2 预测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平台构建与开发
    5.1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库构建
        5.1.1 基于框架表示法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5.1.2 案例库构建思路
        5.1.3 案例库功能
    5.2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平台开发及验证
        5.2.1 平台架构及工作流程
        5.2.2 平台案例检索方法
        5.2.3 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平台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2.2 盾构隧道施工扰动机理研究现状
        1.2.3 隧道穿越岩溶地质安全性研究现状
        1.2.4 盾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水下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前期风险评估模型
    2.1 风险评估理论
        2.1.1 云模型
        2.1.2 熵权法
    2.2 越江盾构隧道施工风险评估模型
        2.2.1 评估模型
        2.2.2 评估指标体系
        2.2.3 风险接受准则
        2.2.4 评估指标对应风险等级量值
        2.2.5 确定评估指标对应风险等级的云模型
        2.2.6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和隶属度
        2.2.7 计算各风险等级的综合确定度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合江套湘江隧道盾构施工风险源辨识与评估
    3.1 合江套湘江隧道
        3.1.1 项目简介
        3.1.2 气象条件
        3.1.3 工程地质条件
        3.1.4 水文地质条件
        3.1.5 不良地质条件
        3.1.6 盾构隧道结构设计
        3.1.7 盾构施工方案
        3.1.8 盾构段施工重难点
    3.2 盾构隧道施工技术风险事故统计与分析
        3.2.1 盾构施工技术风险事故统计
        3.2.2 盾构施工风险因素分析
    3.3 合江套隧道盾构施工过程风险源辨识
        3.3.1 盾构穿越大堤坝风险源
        3.3.2 江底浅埋段盾构掘进风险源
        3.3.3 江底岩溶区盾构掘进风险源
    3.4 施工风险评估
        3.4.1 工程数据收集
        3.4.2 各风险评估指标数据实测统计结果
        3.4.3 评估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3.4.4 指标实测数据的对应风险等级的确定度计算结果
        3.4.5 各风险等级的综合确定度计算结果
    3.5 模型验证分析
    3.6 讨论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盾构穿越河漫滩施工风险量化分析与控制
    4.1 盾构穿越河漫滩施工风险量化分析
        4.1.1 上软下硬复合型地层可能出现的风险
        4.1.2 三维模型构建
        4.1.3 原状土开挖风险分析
    4.2 盾构穿越河漫滩施工风险控制
        4.2.1 复合地层加固方案
        4.2.2 地层加固后开挖计算结果分析
        4.2.3 地层加固方案比选
        4.2.4 基于流固耦合的地层加固方案比选
    4.3 风险控制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盾构穿越岩溶区施工风险量化分析与控制
    5.1 岩溶区概况
    5.2 模型建立及数值计算说明
        5.2.1 软件介绍及模型建立
        5.2.2 计算材料本构模型的选择
        5.2.3 材料参数取值
        5.2.4 模型边界条件
        5.2.5 数值模拟计算步骤
    5.3 岩溶洞位置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5.4 岩溶洞形状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5.5 多岩溶洞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5.6 岩溶洞处理方法
        5.6.1 岩溶洞处理原则
        5.6.2 岩溶洞处理范围
        5.6.3 处理方法
        5.6.4 岩溶洞处置施工案例
    5.7 岩溶区加固效果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浅覆土水下盾构掌子面稳定性及失稳风险控制
    6.1 浅覆土水下盾构掌子面稳定性计算模型
        6.1.1 模型构建
        6.1.2 计算模型假设
        6.1.3 模型各部分受力分析
        6.1.4 盾构开挖时的渗流力计算
    6.2 掌子面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支护压力作用下掌子面稳定性分析
        6.2.2 各参数对掌子面顶推力大小的影响分析
        6.2.3 基于稳定系数的掌子面失稳风险分析
        6.2.4 掌子面失稳风险水平分析
    6.3 掌子面失稳风险控制措施
    6.4 现场监测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发生规律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浅埋隧道与邻近地层空洞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层变形的影响[D]. 杨公标.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地铁隧道施工扰动下含缺陷土岩复合地层失稳风险及控制研究[D]. 栾绍顺.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3]海底隧道典型突涌水类型与突水机理研究[D]. 赵笃坤. 山东大学, 2021(12)
  • [4]地铁施工中安全态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影响研究[D]. 陈敬配.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5]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D]. 吴昱芳. 广西大学, 2021(12)
  • [6]TBM穿越破碎带刀盘卡机机理与工程应用[D]. 朱光轩. 山东大学, 2021
  • [7]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地铁盾构施工风险演化分析研究[D]. 只睿.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8]基于SVM的高层建筑施工安全评价研究[D]. 马亚冰. 西安科技大学, 2021(02)
  • [9]基于机器学习的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预测研究与应用[D]. 夏时雨. 扬州大学, 2021(08)
  • [10]水下大直径浅埋盾构隧道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研究[D]. 吴志强. 南华大学, 2021(02)

标签:;  ;  ;  ;  

工程建设安全事故发生规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