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吨,关闭3家造纸厂

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吨,关闭3家造纸厂

一、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t关闭3个纸厂(论文文献综述)

沈恩贤,谭静[1](2021)在《关注边际变化:纸浆牛市的风险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2021年以来,由于供应偏紧和物流限制,现货市场投机和美元走软,对纸浆的支撑大幅加强,目前纸浆价格已经从最近的低点上涨了60%,销售价已经远超高成本生产商的现金成本。1多因素推动纸浆价格快速提升(1)海外疫情影响。2020年因新冠疫情造成海外浆厂停产转产、纸厂大面积停机,加拿大、美国锯木厂亦有减产,木片供应紧缺,纸浆供应端趋紧。

倪继娜[2](2020)在《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及多通道分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以来,国铁集团实施货运增量行动,其中,煤炭是承接货运增量的重要品类,且重载铁路运输是煤炭外运的主要方式,煤炭品类增量对重载铁路运输有着内在要求。基于此,迫切需要对重载铁路运输需求进行分析,充分了解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变化,均衡发挥重载铁路运输通道能力,为决策项目建设和投入、完成货运增量提供支持,从而拉动铁路煤炭运量进一步上升,为煤炭运输提供保障。本文以“三西”地区为主要重载铁路货源市场,通过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对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与多通道分配进行深入研究。(1)阐述了“三西”地区煤炭资源分布情况,总结了地区生产煤矿和已核准、开工建设煤矿数量及产能分布,并对全国煤炭去产能情况进行了分析。(2)在研究近年来煤炭行业市场供给与需求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煤炭市场整体供需匹配情况,进而提出煤炭行业市场发展前景。(3)研究了我国煤炭铁路、水路、公路等不同运输方式整体调运格局,在此基础上,对“三西”地区铁路煤炭运输及主要重载铁路线路流量流向进行了详细分析。(4)从宏观环境、市场供需、竞争环境、铁路供给四方面分析影响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系统动力学的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模型,并将两种模型进行组合,得出未来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值。(5)在分析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发生及吸引区域和含有多运输通道的运输网络的基础上,以运输费用最小为目标,综合考虑线路能力约束,建立了重载铁路线路运输需求分配模型,并运用重力模型进一步对线路主要OD运输需求进行分配。最后以瓦日铁路为案例,对瓦日铁路线路和主要OD运输需求进行了分配。

沈恩贤,谭静[3](2020)在《后疫情时期纸浆期货的走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目前新冠疫情已出现缓解,各国逐步复工,但疫情造成产业供应链断裂、居民收入和消费下降、投资减少,仍将对经济产生持续的负面影响,在估计这些影响因素时,还要考虑到乘数效应的放大作用。从2020年4月的中国进口数据大幅下降来看,存在着疫情对经济造成二次和多次冲击的可能。1突发疫情拉动林纸工业需求

张国正[4](2018)在《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酸雨是近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它对人类健康、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森林和农作物等均有不利效应;尽管许多国家先后采取了酸雨防控政策和措施,酸雨问题还将长期存在;进一步研究酸雨特征及其形成的污染物来源时空演化对于酸雨相关研究的有效开展十分必要。大豆是人类食用植物油和禽畜高蛋白饲料的最大来源。酸雨对大豆生长有诸多不利影响,如抑制种子萌发、损伤叶片、抑制光合作用、损伤细包质膜、降低根瘤生长和减少籽粒产量等。不同大豆基因型对酸雨胁迫具有差异响应,这是为大豆品种耐酸雨性遗传改良提供可能,但相关研究中仅使用了极少数目的大豆种质、且没有涉及野生大豆种质,因此大豆对酸雨胁迫响应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尚未得到很好的评估。大豆耐酸雨性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同时受多基因和酸雨特性(发生时期、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等)的影响;尽管学者们已研究了酸雨对大豆的形态、生理和产量等方面的影响,但尚未对大豆耐酸雨性的遗传机制开展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①以江苏区域为例,分析酸雨特征时空演化规律及其成因的污染物局地/远距离输送,以明确酸雨及其特征发展态势;②以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种质的较大样本为材料,以大豆成株期生长、产量和产量组分等多个性状为指标,评估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对酸雨胁迫响应的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筛选具有不同等级耐酸雨性的大豆种质,为大豆耐酸雨性遗传机制揭示和耐酸雨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③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分布在整个大豆基因组上的多态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检测大豆耐酸雨性相关的QTL,发掘相应的优异等位基因并确定其来源,为大豆耐酸雨性相关基因克隆、分子遗传机制探究和耐酸雨大豆品种的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信息。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江苏区域酸雨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利用1992年以来江苏省24个酸雨观测站资料、城市污染物年排放量资料,分析了酸雨的空间分布、年度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酸雨变化趋势;应用EDGAR数据库1990—2008年区域大气污染物资料和后向轨迹模型,对酸雨气团输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输送形势及区域污染物排放对降水酸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7—2013年间江苏省降水pH值呈北高南低分布,中部及南部测站的降水大都为酸性,北部测站大都为偏中性。②四个季节降水pH值也呈北高南低分布,秋季降水pH值最低,冬春季节次之,夏季最高。③年平均降雨pH值出现一个起伏性变化,酸雨发生强度趋于减弱,强酸雨发生区域明显缩小,北部地区非酸性区域逐渐扩大。④ 1992~2013年间徐州、淮安、南京和常州的降水pH值及酸雨频率起伏较大,近几年变化趋于一致。降水酸度受局地污染影响最大,南部地区降水酸性强、电导率高,北部地区降水酸性弱、电导率高,中部地区降水酸性较强、电导率较高。⑤SO2、NOx、PMio和降水量的南高北低分布与大气中的氨含量的北高南低是造成江苏降水pH值北高南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沿淮东部地区北部SO2、NOx和PM10排放量较低,NH3的排放量较高,这一地区电导率较低。⑥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因素。徐州来自东北和西南方向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高,来自西北方向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少。南京、常州和淮安来自西南方向的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最高,与西南路径SO2、NOx高排放相关。来自西北和海上的气团酸雨出现的比例较少,这与SO2、NOx、PM10和NH3的年排放量的分布具有一致性。来自东南沿海的气团比较清洁,南部地区出现酸雨的次数就比较少,而当东南气团到达苏北以后,由于华东地区局地污染物的加入,使得苏北在出现东南气团时降水呈酸性,这反映了本省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贡献。(2)中国大豆种质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2009和2010年对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441份栽培大豆和172份野生大豆种质进行盆栽种植,在三叶期~成熟期对植株实施pH4.2和pH 5.6模拟降雨处理,大豆成熟后测定与耐酸雨性相关的14个性状。联合方差分析显示两个亚群体中所有14个性状的基因型×处理效应均为高度显着(P<0.0001),说明大豆种质耐酸雨性的遗传变异真实存在;单株籽粒产量、单株总荚数、单株籽粒数和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的基因型×处理×年份效应也均为高度显着(P<0.0001),说明由它们测度的大豆耐酸雨性年度间存在变化。各性状的耐酸雨系数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中单株籽粒产量、单株总荚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籽粒数和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对酸雨胁迫具有强敏感性、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大;百粒重平均地不受酸雨胁迫的影响,但单个基因型水平上对酸雨胁迫有一定的敏感性、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存在;每荚籽粒数对酸雨胁迫不敏感、且敏感性的遗传变异很小。根据各性状对酸雨处理的响应强度、基因型间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大小和性状间相关性,选定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百粒重、单株总荚数、单株营养器官干物质量、株高和单株有效分枝数共7个性状用于大豆种质耐酸雨性的平均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筛选出22份(8份)强耐酸雨型和23份(9份)酸雨强敏感型栽培(野生)大豆种质,这些种质的产量变化主要源于单株总荚数改变进而引起单株有效荚数和单株籽粒数的相应变化,其次源于百粒重的变化。(3)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 分别将427份栽培大豆和162份野生大豆种质的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分布在整个大豆基因组上的79个多态SSR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亚群体中SSR标记等位基因数目平均分别为5.9620和6.1266,基因多样性平均分别为0.6573和0.7255,两个亚群体均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群体结构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存在明显的结构分化和一定程度的祖先混合,每个亚群体内均存在进一步的群体分层结构;亲属关系分析表明两个亚群体中分别有23.18%和20.89%的成对亲属关系系数大于0.05,说明两个亚群体中种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用TASSEL 2.1软件的MLM(PCA+K)模型,在栽培大豆亚群体中,以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22对显着的(P<0.01)标记-性状相关(MTA),其中7对在两种酸雨处理下均被检测到、6对仅在pH 4.2模拟酸雨下被检测到、9对仅在pH 5.6模拟降雨下被检测到,单个位点表型方差贡献率(R2)变化在1.14~19.06%;以各性状耐酸雨系数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9对MTA,R2变化在3.25~9.17%;7个位点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其中Gm15上位点Satt575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和百粒重等9个性状相关,其优势优异等位基因Satt5262在22个强耐酸雨型栽培大豆种质中有9个携带。野生大豆亚群体中,以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6对显着的MTA,其中仅有1对在两种酸雨处理下均被检测到、7对仅在pH 4.2模拟酸雨下被检测到、8对仅在pH 5.6模拟降雨下被检测到,R2变化在1.06-43.32%;以各性状耐酸雨系数为因变量时,共检测到17对显着的MTA,R2变化在1.08~44.52%;7个位点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其中Gm07上位点Satt567与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籽粒数和单株总荚数等共10个性状相关,其优势优异等位基因Satt567118在8个强耐酸雨型野生大豆种质中有6个携带。

王岩[5](2016)在《2015年我国浆纸市场分析》文中认为1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简述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遭遇到不少预期内和预期外的冲击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15年GDP增长6.9%,25年来首次跌破7%(见图1)。2015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特征是稳中趋缓、稳中有进、稳中有忧,各领域分化加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结构性衰退和结构性繁荣并存,行业景气度差

王佳[6](2016)在《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发展,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这个代价称为环境污染物成本,把这个环境代价或者成本计量出来可以为我们核算绿色GDP提供数据资料。如何应用合适的方法准确计量及控制环境污染物成本一直是环境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术界共同研究的核心问题。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之称的本区域的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此为契机,选取京津冀做为研究对象,应用合适的研究方法,构建合理的计量模型,从内、外两方面,计量此区域的环境污染物成本,并加以比较,再根据计量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环境污染物成本的对策,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及管理政策提供指导。首先,界定本文计量及控制的环境污染物为“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类型;界定环境污染物成本内涵及计量范畴为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及治理成本,并分别提出了计量思路;分析环境污染物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状态,得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不符合理想的倒“U”型,并没有达到一体化发展状态,量化分析结果为计量及控制环境污染物成本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依据。其次,构建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计量模型并进行详细计量。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分为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及水污染物损失成本,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计量内容包括人体健康损失成本、农业损失成本、森林损失成本、建筑及材料损失成本、清洗成本5个方面;水污染物损失成本计量内容包括人体健康损失成本、工业损失成本、农业损失成本、生活用水损失成本、市政工业损失成本5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每一种损失成本都构建一个全新的计量模型,并确定合适的计量方法。其中,对传统人力资本法进行修正,应用修正人力资本法计量人体健康损失成本;引入运筹学科中的影子价格法计量工业缺水型损失成本;采用医疗费用法、市场价值法计量其他类型损失成本。最后,得出2008-2013年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分别为9781.11亿元,7020.08亿元,11488.87亿元,8863.89亿元,11093.24亿元,21979.87亿元,之后从三个角度对计量结果进行了系统性地分析。再次,构建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计量模型并进行详细计量。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分为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及水污染物治理成本,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计量内容包括工业废气污染物治理成本、生活废气污染物治理成本2个方面;水污染物治理成本计量内容包括工业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农业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生活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3个方面。根据实际情况,每一种治理成本都构建一个全新的计量模型,并应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进行详细计量。最后计量出京津冀2008-2013年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分别为4837.42亿元,4598.30亿元,4439.47亿元,10633.92亿元,10340.42亿元,10045.23亿元,之后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多角度的剖析,得出第二产业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在三大产业中所占总治理成本比例最大,年均为98.48%;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业、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皮革及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位列前10位的重污染工业企业。进而,对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和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进行比较。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出,环境污染物损失总成本远大于治理总成本,前者是后者的1.9倍;环境污染物单位损失成本是单位治理成本的1.71倍。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排污企业的处罚标准、排污费及环保税的征收标准提供数据依据。最后,从政府及企业两个层面,提出控制环境污染物成本的策略。应用案例分析法,建立一套完善的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核算体系,对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归集,并采用作业成本法对环境污染物成本进行分配与控制;政府通过采用排放绩效分配法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应用污染当量法制定排污收费标准、实施征收环境税及生态补偿金、根据绿色GDP指数调整产业结构等方法,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物成本。研究结果为实现京津冀经济与环境一体化发展目标提供一定参考。

孟祥海[7](2014)在《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就,畜产品总产量和人均产量均大幅增加,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幅提高。2010年我国生猪、蛋鸡和奶牛规模化养殖所占比例分别为64.5%、78.8%和46.5%,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畜牧业饲养模式的转变直接导致了我国畜禽粪便排放密度增加、农牧脱节严重,对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中COD、NH3-N排放量分别是当年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2.3倍,分别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45%、25%,畜牧业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同时,畜牧业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200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畜牧业长长的阴影—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指出,若将畜牧业饲料生产用地及养殖场土地占用引起的土地用途变化考虑在内,按CO2当量计算,全球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占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8%,畜牧业已成为造成气候变化的重要威胁。本文从宏观上把握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科学量化我国畜牧业氮磷排放对水体、土壤造成的污染和畜牧业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状况,进一步把握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的时空特征,分析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从微观上分析畜禽养殖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选择典型案例剖析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效益。在此基础上,梳理和评述我国中央和地方现行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防治经验,提出适于我国畜牧业发展实际的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具有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2章),我国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时空特征(第3章),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第4章),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意愿分析:以武汉市为例(第5章),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个案分析(第6章)和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第7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畜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显现。基于环境承载力和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畜牧业氮磷排放造成水体和土壤环境的承载压力超标的同时,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显着增强,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大幅提高,畜禽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区域化的畜禽生产布局,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提高,畜禽良种建设成效显着,已建立起完善的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畜禽养殖上下游产业链间进一步融合,涌现出广东温氏、中粮肉食、新希望、罗牛山、雏鹰农牧等一系列大型畜禽养殖企业集团,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基于环境承载力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考虑化肥使用和农作物需肥量等因素,1990-2011年22年间我国畜牧业对水体、土壤环境的污染压力总体上呈现出“逐年上升—平稳回落”的两阶段特征。水环境超载已成为各地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首要环境约束,土壤环境超载次之。2011年,除西藏外我国大陆地区其它省份畜牧业氮磷排放均呈现环境承载超标;经济区划间对比表明: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此为中部、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水体环境承载压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此为东部、中部、东北和西部地区;畜牧业区划间对比表明:土壤环境承载压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此为农区、牧区和农牧交错区,水体环境承载压力指数从大到小依此为农牧交错区、农区和牧区。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1990-2011年22年间我国畜牧业全生命周期及各个环节的CO2当量排放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畜禽饲养耗能、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畜禽屠宰加工环节的增长更为显着,但历年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畜禽屠宰加工环节占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02当量排放总量的比重均低于1%和0.05%;家畜胃肠道发酵和粪便管理系统环节占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02当量排放总量的比重呈下降趋势;22年间,反刍家畜的C02当量排放量占55.25%,非反刍畜禽占44.75%。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内蒙古、辽宁和云南的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排放当量和排放强度均位居全国前10位;西部地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所占比重最大,并且西部地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畜牧业全生命周期CO2当量排放量占63.88%,牧区占14.07%,但牧区的排放强度最高,农区最低。(2)运用EKC理论验证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畜牧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的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且已跨过曲线“拐点”呈良性发展趋势;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与人均GDP之间不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本文在系统阐述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理论关系的基础上,采用1990-2011年22年间反映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程度的3项指标:畜禽粪便排放引起的土壤氮素超载量、水环境承载压力指数和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时间序列平稳的前提下,分别对历年人均GDP进行回归分析,验证是否符合EKC曲线。研究表明:畜牧业氮磷排放对土壤和水体造成的环境污染与人均GDP之间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且已跨过曲线“拐点”呈良性发展趋势;畜牧业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呈线性下降趋势,与人均GDP之间不符合倒“U”型曲线关系。总体而言,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已呈现出缓和的趋势。(3)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养殖场养殖规模、土地经营规模、畜禽污染防治经济成本和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养殖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的概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武汉市畜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选择武汉市作为样本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0年后,针对畜牧业发展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武汉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污染防治政策。本文在梳理武汉市畜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基础上,选取武汉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103家猪场为样本,运用二元Logistisc回归模型对养殖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的意愿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养殖场养殖规模、土地经营规模、畜禽污染治理经济成本和来自环保部门的监管压力对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畜禽污染治理的概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养殖场决策者年龄、文化程度、养殖年限、近3年效益情况、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对畜禽污染程度的认知、是否认为畜禽养殖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是否因养殖场环保问题影响到与周边村民、村委会或政府的关系对养殖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不具有显着影响。(4)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武汉银河猪场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的效益,研究表明:武汉银河猪场通过建设大型沼气治污工程、实施土地流转与整理开发、严格规范生猪饲养管理、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牧一体化经营,较好地解决了猪场环境污染问题,并构建起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系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单纯的生猪养殖相比,该循环农业系统在资源减量化程度、环境承载压力状况、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占优势。(5)提出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结合前文研究结果,梳理和评述我国现行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污染防治经验,充分考虑我国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统筹兼顾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两大目标,提出强化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加强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推动污染防治宣传教育和大力推动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等污染防治策略。本文可能以下有3点创新:(1)研究选题具有新颖性。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畜牧业氮磷污染领域的分析,本文将畜牧业氮磷排放和温室气体排放一并纳入畜牧业环境污染的分析框架,运用环境承载理论和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定量测度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时空特征,并进一步把握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拓展了既定的研究内容,丰富了现有的研究体系,研究选题具有一定新颖性。(2)研究方法的应用有所创新。在现有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畜牧业氮磷污染所形成的对土壤或水体单个领域污染的风险分析,本文则基于环境承载理论,综合考虑化肥使用、农作物吸收、牧区粪便燃烧等因素,科学测算了我国畜牧业对土壤、水体环境的污染程度及时空特征;与此同时,在对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畜禽饲养和粪便管理系统等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的分析,而本文则运用生命周期理论,依据家畜胃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系统、畜禽饲养环节耗能、饲料粮种植、饲料粮运输加工和畜禽产品屠宰加工6大环节的调查数据,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测算了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及排放特征,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3)研究内容具有一定创新,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宏观研究层面,基于环境承载力和生命周期理论方法测算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时空特征,并运用EKC理论验证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在微观研究层面,选择典型区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意愿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典型案例剖析养殖场开展污染防治的措施及效益;在污染防治策略的提出层面,梳理我国现行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借鉴国际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经验,统筹兼顾畜牧业发展和环境污染防治两大目标,提出适于我国国情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具有一定创新性。

裔兆宏[8](2013)在《美丽中国样本》文中研究说明引子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之?……河海应龙?何尽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这是屈原在《天问》中几句关系治水的诘问。我始终相信苍天有眼。大自然的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任何对大自然的犯罪行为,都将会受到惩罚,只有顺应自然,利用规律,才能趋利避害。

陈根荣[9](2013)在《全球制浆造纸化学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指出文章从国际造纸化学品市场规模、该市场近年来的竞争与购并活动、造纸化学品市场发展特点来介绍、分析了近几年来国际制浆造纸化学品市场的发展变化轨迹,重点介绍了国际主要的造纸化学品供应商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同时,比较了我国造纸化学品行业与国际市场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何秀院[10](2012)在《麦秸化学清洁制浆工艺及黑液联产生态有机肥的研究》文中提出论文针对我国工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禾草类秸秆资源丰富却没有适合的工业化高效利用技术;有用于制浆造纸但只利用了其中40%的纤维素,其余60%的有机质因钠碱蒸煮制浆,黑液污染未能实现有机肥功能,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影响生态环境;生产中缺乏既能补充土壤有机质养份,又可保持水土、保温保墒,还能固定流沙、改良沙地的多功能生态有机肥,用于我国沙化治理和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等诸方面的技术问题;以突破“秸秆资源工业化高效利用、麦秸制浆造纸黑液资源化再利用、生态地膜肥料固沙植被”三个技术难题为思路,选择山西鸿昌农工贸科技有限公司和中科院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作为协作单位,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法,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设计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纸—肥”循环经济模式和清洁制浆黑液联产生态地膜有机肥的技术方案。论文以小麦秸秆和制浆化学原料及新产品应用为研究对象,从制浆原料入手,通过对传统麦秸化学制浆工艺的研究改进,试验采用对生态环境友好并具传统蒸煮剂化学性质的KOH(K2O)、K2SO3,Mg(OH)2(MgO)、MgSO3,NH4OH(NH3·H2O)、(NH3)、(NH4)2SO3,AQ(蒽醌)等复盐、复碱,代替传统的钠碱蒸煮制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碱性亚硫酸镁钾铵[Mg KNH4(SO3)2]清洁制浆工艺及黑液联产固沙保土有机肥试验:采用3种原料3个剂量3次重复,分别设计不同量的复盐制成9个系列配方的蒸煮剂,对照采用传统的NaOH+Na2SO3蒸煮剂。根据试验的蒸煮效果和经济成本筛选确定的工艺是:采用(NH4)2SO3 +K2SO3 + MgSO3复盐组合,其中 MgO(MgSO3)用量为 6%,K2O(K2SO3)为 10%,NH3(NH4)2SO3 为 15%,AQ 为 0.05%;液固比为 4:1,装草后空转20 min后开始升温,升温时间60min,最高温度150℃,保温时间60min,喷放时间10min。蒸煮结果经测试,该亚硫酸镁铵钾蒸煮剂对麦秸木质素的脱除率达86.5%,纸浆得率49.7%,高锰酸钾值13.6%。同时利用其清洁制浆黑液联产固沙保土有机肥已获得成功。2.氢氧化镁钾铵(MgKNH4(OH)4)复合蒸煮剂清洁制浆工艺及黑液联产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试验:分别设计不同量的镁钾铵制成8个配方的蒸煮剂,对照采用传统的NaOH+Na2SO3蒸煮剂,三次重复;根据试验的蒸煮效果和经济成本优化确定的工艺是:采用Mg(OH)2 + NH4OH + KOH复合蒸煮剂,其中 MgO(Mg(OH)2)用量为 6%,K2O(KOH)为 6%,NH3(NH4OH)为20%,AQ为0.05%;液固比为5:1,升温时间60min,最高温度150℃,保温时间90min。结果经测试,该镁钾铵复合蒸煮剂对麦秸木质素的脱除率达86.3%,纸浆得率48.35%,高锰酸钾值12%。同时,将其黑液再引入磷酸、尿素及粘合剂,进行酸析中和及粘结改性,以改善其性能,再经过喷雾干燥包装为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联产的固沙保土有机肥及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经中科院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等部门五次检验测试结果,有机质含量36.66%--42.2%,无机养分含量7.2%——13.92%,腐植酸含量27.72%,固结强度 160kPa--250kPa。3.固沙保土有机肥及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固沙植被试验: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风沙环境风洞实验室和沙漠实验观测站进行了抗风蚀性能和固结强度、施工技术、操作方法、植物生长等项试验,实施了野外固沙保土与植物种子喷播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产品抗风蚀性能优良,适于野外作业,固沙效果明显,不失为一种新型良好的固沙植被材料”。近年来,先后在中科院野外沙漠实验站、甘肃省张掖林场、青海省共和县、晋南黄河沙滩地试验示范2358 hm2。从应用结果看:治沙效果明显且经济合算,每m2沙地固沙成本仅0.45元,比国内同类产品低4.5元,比国际同类产品低0.55元。4.本研究成果的创新点(1)研制出镁钾铵复盐MgNH4K(SO3)2和 MgKNH4(OH)4复合蒸煮剂及麦秸清洁制浆工艺。在麦秸化学制浆蒸煮剂替代关键技术上,选用对生态环境友好并具蒸煮性质的镁钾铵复盐代替传统的钠碱蒸煮麦秸、制浆造纸,使所伴生的黑液成份彻底改善为有机复合液肥;实现了麦秸40%纤维素制浆造纸和60%木质素、半纤维素等有机质与镁钾铵化合制成有机复合肥。从而突破了钠碱制浆造纸黑液污染负荷重、资源浪费多、治理成本高和亚铵法制浆存在的白度差、易反黄、影响纸质和腐蚀设备的技术难题。开创了麦秸资源工业化利用和制浆黑液再利用的新途径,使其回收资源化高效利用。基本可以消除制浆造纸黑液污染。(2)研制出多功能新型环保肥料—固沙保土有机肥和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利用上述清洁制浆黑液中大量的聚戊糖和木质素的粘结性和大量的有机质,经蒸发浓缩、改性复合和干燥固化,研制成了具有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吸湿保水、抗旱保墒、缓释长效作用的多功能新型环保肥料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不仅固沙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富含对植物有益的有机质和氮、磷、镁等营养元素,所以能增加荒漠沙地中的养份,利于植物生长而形成植被、建成农业生态环境和牧草生产系统。同时,探索出一条农纸肥联产的循环经济和清洁制浆新工艺技术模式。(3)研究制定出一套本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与多年生抗旱固氮牧草结合,用于我国荒漠化与沙化地、河流沙滩地、工矿复垦区培肥改良、水土保持、生态植被、牧草生产的技术模式。在播种抗旱沙生植物的同时喷洒生态肥。生态肥可承担固沙的前期功能三年左右;在植物生长形成群体的过程中,生态肥可提供养份和水份,促使植物功能群体植被建成而长期持续固沙。从而解决了固沙材料成本大、费用高、难以推广的问题。5.本研究成果解决的问题和应用领域本成果的实施不仅可使制浆造纸产业由纸浆单产走向资源化利用的农纸肥联产之路;而且能将制浆造纸黑液从有费用的治理变为有效益的资源化利用;同时还可解决沙化、荒漠化土地生态植被和牧草生产的技术难题。有望实现农业秸秆-制浆造纸-生态肥料-固沙植被-牧草生产-反哺农业的农纸肥体化的循环经济。本工艺技术可应用于我国广大的中小型造纸厂麦秸清洁制浆及黑液资源化利用,联产的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适于我国西部沙化土地生态植被和牧草生产、河流沙滩地改良培肥、工矿复垦区植被恢复以及普通沙质旱地施肥保水。

二、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t关闭3个纸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t关闭3个纸厂(论文提纲范文)

(1)关注边际变化:纸浆牛市的风险点(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因素推动纸浆价格快速提升
2 上游木片供应偏紧
3 全球商品浆销售与库存变化
4 针叶木浆受益最大
5 阔叶木浆同样受益于宏观经济和物流因素
6 现货市场的针叶木浆与阔叶木浆价差仍大
7 纸浆期货与纸浆价格呈现共振式上涨
8 国废市场
9 成品纸市场
1 0 国内库存水平
1 1 全球纸浆产能变化
1 2 重点关注边际变化
1 3 后市展望

(2)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及多通道分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三西”地区煤炭生产力布局
    2.1 煤炭资源分布
    2.2 煤炭企业分布
    2.3 去产能分布
    2.4 本章小结
3 煤炭行业市场分析
    3.1 市场供应情况分析
        3.1.1 煤炭生产情况
        3.1.2 煤炭进口情况
    3.2 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3.2.1 动力煤需求分析
        3.2.2 焦煤需求分析
    3.3 供需匹配及变化情况分析
    3.4 市场前景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重载铁路运输市场分析
    4.1 煤炭整体调运格局
        4.1.1 铁路煤炭调运格局
        4.1.2 水路煤炭调运格局
        4.1.3 公路煤炭调运格局
    4.2 铁路煤炭运输流量流向分析
        4.2.1 “三西”地区煤炭运输流量流向
        4.2.2 主要重载通道流量流向
    4.3 本章小结
5 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
    5.1 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5.1.1 关键影响因素选取
        5.1.2 灰色关联度分析
    5.2 运输需求预测步骤及方法选择
    5.3 运输需求预测
        5.3.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5.3.2 基于系统动力学预测
        5.3.3 组合预测
    5.4 本章小结
6 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分配
    6.1 重载铁路运输需求分配模型构建
        6.1.1 分配步骤
        6.1.2 重载铁路线路需求分配模型
        6.1.3 主要OD运输需求分配模型
    6.2 案例分析
        6.2.1 重载铁路线路需求分配
        6.2.2 主要OD运输需求分配
        6.2.3 对策建议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后疫情时期纸浆期货的走向(论文提纲范文)

1 突发疫情拉动林纸工业需求
2 纸浆期货盘面承压下跌
3 加拿大浆厂面临严峻供应链挑战
4 海外宣布7月减产计划
    供应端
    需求端
5 中国制浆造纸厂大面积减产
6 我国主港纸浆库存量可观
7 新一轮外盘报价承压下调
8 二季度下游纸厂单位产品利润尚可
9 后市展望

(4)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酸雨的现状
        1.1.1 我国酸雨成份和分布特征
        1.1.2 酸雨的形成因素
    1.2 酸雨对作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2.1 酸雨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2.2 酸雨对作物主要生理代谢过程的影响
        1.2.3 酸雨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1.3 大豆耐酸雨胁迫的研究进展
    1.4 数量遗传QTL定位的研究进展
        1.4.1 零区间作图法
        1.4.2 区间作图法
        1.4.3 复合区间作图法
        1.4.4 多区间作图法
        1.4.5 混合线性模型
        1.4.6 关联分析法
    1.5 作物耐非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1.5.1 作物耐旱性的研究进展
        1.5.2 作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江苏区域酸雨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1 酸雨观测资料与分析方法
        2.1.1 酸雨观测站点与资料
        2.1.2 酸雨资料分析方法
        2.1.3 污染气体和污染颗粒物数据
        2.1.4 后向轨迹分析方法
    2.2 酸雨分布特征
        2.2.1 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2.2.2 酸雨季节分布特征
        2.2.3 酸雨年变化特征
    2.3 1992—2013年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1 徐州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2 淮安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3 南京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3.4 常州市降水酸度变化趋势
    2.4 酸雨影响因子分析
        2.4.1 降水酸度与局地污染的关系
        2.4.2 污染物远距离输送对酸雨的影响
    2.5 结论
第三章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栽培试验
        3.1.2 模拟雨水配置和模拟降雨处理
        3.1.3 性状测定
        3.1.4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国栽培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2.2 中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酸雨性遗传变异分析和筛选
    3.3 讨论
        3.3.1 大豆耐酸雨性的遗传变异和综合评价
        3.3.2 酸雨胁迫对大豆产量和产量组分的影响
        3.3.3 大豆耐酸雨性评价的复杂性
        3.3.4 大豆耐酸雨性的评价和筛选方法
第四章 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栽培试验
        4.1.2 模拟雨水配置和模拟降雨处理
        4.1.3 表型性状测定
        4.1.4 SSR标记基因型测定
        4.1.5 数据过滤
        4.1.6 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4.1.7 群体结构分析
        4.1.8 亲属关系分析
        4.1.9 耐酸雨性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关联分析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2.2 群体结构分析
        4.2.3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亚群体内亲属关系
        4.2.4 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与SSR标记间的关联分析
    4.3 讨论
        4.3.1 试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4.3.2 试验群体的群体结构和亲属关系
        4.3.3 与大豆耐酸雨性相关性状关联的SSR位点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2015年我国浆纸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2015年我国经济形势简述
2 2015年我国纸张市场分析
    2.1 造纸生产企业整体运行情况
    2.2 主要产品品种市场分析
        2.2.1 出版印刷用纸
        2.2.2 包装纸板
        2.2.3 生活用纸
    2.3 欧美国家的“双反”制裁导致出口量下降
3 2015年我国纸浆市场分析
    3.1 纸浆生产及消耗概况
        3.1.1 纸浆生产情况
        3.1.2 纸浆消耗概况
    3.2 主要木浆生产企业生产概况
        3.2.1 国产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
        3.2.2 国产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
    3.3 木浆进口情况分析
        3.3.1 2015年木浆进口量
        3.3.2 我国进口木浆进口来源分布
    3.4 木浆市场行情分析
        3.4.1 漂白硫酸盐针叶木浆市场行情分析
        3.4.2 漂白硫酸盐阔叶木浆市场行情分析
4 2015年市场回顾
5 2016年浆纸市场预测
    5.1 纸张市场预测
    5.2 纸浆市场预测

(6)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相关理论
    2.1 本文计量及控制的环境污染物构成
        2.1.1 大气污染物
        2.1.2 水体污染物
    2.2 本文计量及控制的环境污染物成本构成
        2.2.1 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
        2.2.2 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
    2.3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依据
        2.3.1 大气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依据
        2.3.2 水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模型构建及计量
    3.1 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LC计量模型
        3.1.1 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LC_a计量模型
        3.1.2 水污染物损失成本LC_w计量模型
    3.2 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LC_a计量
        3.2.1 人体健康损失成本LC_(a健康)计量
        3.2.2 农业损失成本LC_(a农业)计量
        3.2.3 森林损失成本LC_(a森林)计量
        3.2.4 建筑、材料损失成本LC_(a材料)计量
        3.2.5 清洗成本LC_(a清洗)计量
        3.2.6 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LC_a计量结果
    3.3 水污染物损失成本LC_w计量
        3.3.1 人体健康损失成本LC_(w健康)计量
        3.3.2 工业损失成本LC_(w工业)计量
        3.3.3 农业损失成本LC_(w农业)计量
        3.3.4 生活用水损失成本LC_(w生活)计量
        3.3.5 市政工业损失成本LC_(w市政)计量
        3.3.6 水污染物损失成本LC_w计量结果
    3.4 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LC计量结果分析
        3.4.1 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LC计量结果
        3.4.2 大气污染物损失成本LC_a分析
        3.4.3 水污染物损失成本LC_w分析
        3.4.4 LC_a与LC_w各类型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模型构建及计量
    4.1 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GC计量模型
        4.1.1 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计量模型
        4.1.2 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计量模型
    4.2 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计量
        4.2.1 工业废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工业)计量
        4.2.2 生活废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生活)计量
        4.2.3 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计量结果
    4.3 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计量
        4.3.1 工业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工业)计量
        4.3.2 农业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农业)计量
        4.3.3 生活废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生活)计量
        4.3.4 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计量结果
    4.4 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GC计量结果分析
        4.4.1 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GC计量结果
        4.4.2 大气污染物治理成本GC_a分析
        4.4.3 水污染物治理成本GC_w分析
        4.4.4 各产业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分析
        4.4.5 各工业企业环境污染物治理成本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损失成本与治理成本比较
    5.1 LC与GC污染物总成本比较分析
    5.2 LC与GC污染物单位成本比较分析
        5.2.1 环境污染物单位损失成本及单位治理成本比较
        5.2.2 大气污染物与水污染物单位成本比较
    5.3 LC及GC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较分析
        5.3.1 LC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较
        5.3.2 GC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较
    5.4 LC及GC与排污费征收额比较分析
        5.4.1 LC与排污费征收额比较
        5.4.2 GC与排污费征收额比较
    5.5 LC及GC与GDP比较分析
        5.5.1 LC与GDP比较
        5.5.2 GC与GDP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控制策略
    6.1 微观层面的环境污染物成本控制
        6.1.1 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的确认
        6.1.2 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的会计处理
        6.1.3 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的计量
        6.1.4 作业成本法下的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分配
        6.1.5 企业环境污染物成本的控制
    6.2 宏观层面的环境污染物成本控制
        6.2.1 排放绩效分配法下的环境污染物排放控制
        6.2.2 污染当量法下的环境排污税费征收标准的提高
        6.2.3 高科技减排技术的应用
        6.2.4 绿色GDP核算体系下的产业结构调整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7)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表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与述评
        1.2.1 畜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2.2 关于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的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畜牧业
        2.1.2 畜禽规模化养殖
        2.1.3 环境与环境污染
        2.1.4 畜牧业环境污染
        2.1.5 畜禽粪污及无害化处理、资源化综合利用
    2.2 相关理论
        2.2.1 环境承载力理论
        2.2.2 经济增长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环境污染时空特征
    3.1 引言
    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发展现状
        3.2.1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人均畜禽产品占有量提高
        3.2.2 畜禽产品结构逐步优化
        3.2.3 畜禽生产区域化、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提高
        3.2.4 畜牧推广技术体系完善,畜禽良种建设成效显着
        3.2.5 畜禽养殖企业集团涌现,畜牧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3.3 我国畜牧业氮磷污染时空特征分析
        3.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3.2 研究结果与特征分析
    3.4 我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
        3.4.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3.4.2 研究结果与特征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4.1 引言
    4.2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分析
    4.3 畜牧业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4.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3.3 实证研究过程
        4.3.4 实证研究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意愿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5.1 引言
    5.2 武汉市畜牧业发展状况
        5.2.1 武汉市畜牧业发展历程
        5.2.2 武汉市畜牧业发展特征
    5.3 武汉市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状况
    5.4 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意愿实证分析
        5.4.1 研究方法
        5.4.2 数据来源
        5.4.3 自变量选取及预期作用方向
        5.4.4 实证分析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防治个案分析
    6.1 引言
    6.2 案例猪场概况与污染防治措施
        6.2.1 案例猪场概况
        6.2.2 案例猪场污染防治措施
    6.3 案例猪场污染物处理效果分析
        6.3.1 水体污染治理效果
        6.3.2 土壤污染治理效果
        6.3.3 空气污染治理与温室气体减排效果
    6.4 案例猪场污染防治经济效益分析
    6.5 案例猪场污染防治生态效益分析
        6.5.1 能值分析方法
        6.5.2 数据来源与计算公式
        6.5.3 能值分析步骤
        6.5.4 系统能值分析结果
        6.5.5 系统能值指标对比及评价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7.1 引言
    7.2 我国现行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2.1 中央层面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2.2 地方层面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2.3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评述
    7.3 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国际经验借鉴
        7.3.1 美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3.2 欧盟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3.3 加拿大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3.4 日本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政策
        7.3.5 国外畜牧业环境污染治理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4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策略
        7.4.1 强化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建设
        7.4.2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经济激励机制
        7.4.3 完善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标准和规范
        7.4.4 加强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
        7.4.5 推动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宣传教育
        7.4.6 大力推动畜牧业温室气体减排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附件Ⅱ 案例猪场污染物处理效果环境监测数据
致谢

(10)麦秸化学清洁制浆工艺及黑液联产生态有机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文献综述
    1.1 我国农业秸秆资源利用研究现状
        1.1.1 农业秸秆的特
        1.1.2 麦秸秸秆的特点及化学结构
        1.1.3 作为造纸原材料与国家政策定位
        1.1.4 我国秸秆资源及其特征
        1.1.5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1.1.6 国内外秸秆资源利用的不同特点
        1.1.7 麦秸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问题
        1.1.8 麦秸秸秆资源利用的对策
    1.2 国际制浆造纸工业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1.2.1 世界制浆造纸工业发展概况
        1.2.2 国际造纸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1.2.3 全球制浆造纸行业发展的特点
    1.3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3.1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的现状与主要特点
        1.3.2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
        1.3.3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研究
        1.3.4 我国制浆造纸工业发展对策
        1.3.5 关于我国非木材制浆造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1.3.6 科学合理利用禾草类纤维资源的研究
        1.3.7 麦秸化学制浆黑液废水污染现状
        1.3.8 制浆造纸黑液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1.3.9 我国麦秸化学制浆黑液污染的原因
        1.3.10 麦秸化学制浆黑液废水治理技术现状
        1.3.11 麦秸清洁制浆工艺研究
        1.3.1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主要清洁制浆新工艺及存在的问题
        1.3.13 我国麦秸化学清洁制浆研究进展
    1.4 我国新型多功能肥料研究概况
        1.4.1 我国肥料使用及生产现状
        1.4.2 有机复合(混)肥料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1.4.3 我国多功能肥料的发展概况
    1.5 土地沙化荒漠化现状与我国防治技术研究
        1.5.1 土地沙化的成因与国内外治沙技术研究现状
        1.5.2 有待解决的课题
    1.6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6.1 研究课题背景
        1.6.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3 研究内容与课题来源
第二章 麦秸镁铵复盐制浆工艺及黑液生产固沙保土剂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意义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3 工艺流程
        2.3.1 亚硫酸镁铵Mg(NH_1)_2(SO_3)_2复盐蒸煮剂制备
        2.3.2 麦秸镁铵复盐蒸煮工艺
        2.3.3 黑液分离提取工艺流程
        2.3.4 黑液蒸发浓缩
        2.3.5 喷雾干燥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新工艺产品质量检测
        2.4.2 技术成果鉴定及结论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麦秸镁钾铵复合蒸煮剂清洁制浆工艺研究
    3.1 研究目的意义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地点
        3.2.2 试验材料
    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
        3.4.1 K_2O (KOH)用量确定
        3.4.2 氧化镁Mg(OH)_2用量确定
        3.4.3 液氨NH_3试验及用量确定
        3.4.4 蒸煮温度的试验
        3.4.5 液固比的试验及确定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
        3.5.1 镁钾铵复合蒸煮剂脱除木质素
        3.5.2 镁钾铵复合蒸煮剂对半纤维素溶出分析
        3.5.3 镁钾铵复合蒸煮剂对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3.5.4 制浆黑液分析
        3.5.5 黑液蒸发浓缩、改性复合、干燥制粉
        3.5.6 清洁制浆工艺与钠碱制浆工艺的成本对比
        3.5.7 镁钾铵复合蒸煮剂清洁制浆黑液回收利用情况
    3.6 本章结论
第四章 麦秸MGNH_4K(SO_3)_2清洁制浆黑液联产固沙保土有机肥研究
    4.1 研究目的意义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 试验采用设备
        4.3.1 主要设备及技术特征
        4.3.2 制浆蒸煮剂制备
        4.3.3 试验方法及过程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1 制浆蒸煮试验结果
        4.4.2 结果分析
        4.4.3 亚硫酸镁钾铵复盐蒸煮制浆黑液的特性及资源化利用
        4.4.4 氢氧化镁钾铵复合清洁制浆黑液的资源化应用
        4.4.5 黑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其产品展望
        4.4.6 制浆工艺确定
        4.4.7 与传统工艺对比成品纸技术指标变化
    4.5 新工艺经济指标
    4.6 本章结论
第五章 麦秸制浆黑液联产固沙保上有机肥产业化研究
    5.1 产业化研发概述
        5.1.1 项目产品方案及建设地点
        5.1.2 市场需求分析与产品销售方向
        5.1.3 项目实施可行性
    5.2 工艺技术路线
        5.2.1 主流程
        5.2.2 中段水处理工艺
        5.2.3 工艺特点
        5.2.4 清洁生产指标
        5.2.5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
        5.2.6 循环经济分析
    5.3 本章结论
第六章 利用麦秸直接制备生态液膜有机复合肥的试验
    6.1 试验目的意义
    6.2 室内实验情况
        6.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6.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碱用量对小麦秸秆的转化率的影响
        6.3.2 乙醇对小麦秸秆的转化率的影响
        6.3.3 超声波对小麦秸秆转化率的影响
        6.3.4 加热反应时间对小麦转化率的影响
        6.3.5 不同的碱进行碱解对小麦秸秆转化率的影响
        6.3.6 碱解和酸解共同作用对小麦秸秆转化率影响
    6.4 本章结论
第七章 固沙保土有机肥与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检测试验
    7.1 固沙保土有机肥检验测试
        7.1.1 固沙保土有机肥的检验结果
        7.1.2 清洁制浆环保型黑液检验结果
        7.1.3 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检验结果
        7.1.4 本工艺生产的双面书写纸的检测结果
    7.2 抗风蚀和固结强度试验及野外中试
        7.2.1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法
        7.2.2 野外中试
    7.3 检测试验结果
        7.3.1 风蚀角15℃不同风速风沙流条件下各配方风蚀量
        7.3.2 风蚀角30℃不同风速风沙流条件下各配方风蚀量
        7.3.3 抗压强度试验
        7.3.4 野外中试样品植物生长情况
    7.4 沙化土地固沙肥与牧草结合生态植被试验研究
        7.4.1 试验地概况
        7.4.2 试验材料的选用
        7.4.3 试验方法
        7.4.4 试验结果
        7.4.5 结果分析
    7.5 野外固沙实验示范案例
        7.5.1 青海省共和县沙朱玉乡上卡力岗村
        7.5.2 宁夏腾格里沙漠南端的包兰铁路北侧的沙丘
        7.5.3 晋南黄河沙滩地的示范应用
        7.5.4 中科院野外沙漠实验观测站试验示范
        7.5.5 内蒙古临河市沙化土地生物修复对比试验
        7.5.6 野外试验示范应用结果
    7.6. 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的试验
        7.6.1 在豆科作物上的试验
        7.6.2 花生施用生态膜有机复合肥的试验
        7.6.3 在枣树上的应用试验
        7.6.4 在菊花观赏品质的试验
        7.6.5 小麦施用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的试验结果
        7.6.6 小麦示范应用
    7.7 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7.8 主要技术与经济指标
        7.8.1 产品技术指标
        7.8.2 节能减排技术指标
        7.8.3 综合经济指标
        7.8.4 生态地膜有机复合肥与现行产品技术比较
    7.9 本章结论
第八章 全文结论及建议
    8.1. 全文结论
    8.2 研究的新见解
        8.2.1 防沙治沙应以牧草植被为主、辅之于种树
        8.2.2 生态治沙应以农业部门为主
    8.3 建议与设想
        8.3.1 技术产品产业化问题
        8.3.2 改进思路与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1. 发表的学术论文
    2. 主持与参加的研究开发项目
    3. 获得的科技奖励

四、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t关闭3个纸厂(论文参考文献)

  • [1]关注边际变化:纸浆牛市的风险点[J]. 沈恩贤,谭静. 造纸信息, 2021(03)
  • [2]我国重载铁路运输市场需求预测及多通道分配技术研究[D]. 倪继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3]后疫情时期纸浆期货的走向[J]. 沈恩贤,谭静. 造纸信息, 2020(06)
  • [4]大豆耐酸雨性鉴定及其相关QTL的关联分析[D]. 张国正. 南京农业大学, 2018
  • [5]2015年我国浆纸市场分析[J]. 王岩. 造纸信息, 2016(12)
  • [6]京津冀环境污染物成本计量及控制研究[D]. 王佳. 燕山大学, 2016(05)
  • [7]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 孟祥海. 华中农业大学, 2014(10)
  • [8]美丽中国样本[J]. 裔兆宏. 中国作家, 2013(20)
  • [9]全球制浆造纸化学品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A]. 陈根荣. 华东七省市造纸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暨山东造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3
  • [10]麦秸化学清洁制浆工艺及黑液联产生态有机肥的研究[D]. 何秀院. 太原理工大学, 2012(04)

标签:;  ;  ;  ;  ;  

美国IP公司减产120万吨,关闭3家造纸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