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

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

一、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周攀[1](2016)在《铜冶炼废渣中铟的分离富集》文中认为铟在自然界分布稀散,铟的生产原料主要依赖于金属冶炼的副产物及工业品回收。本文以含铟模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萃取法和聚合物包容膜两种分离方法探讨铟的分离和富集。研究了以二-(2-乙基己基)磷酸(D2EHPA,P204)为萃取剂,盐酸溶液为反萃剂,分离富集铟的工艺条件。考察了酸度、P204体积分数、时间、相比(O/A)等因素对铟萃取的影响,获取了铟在最佳萃取条件:室温(23±2℃),萃取酸度0.2~0.8mol/L,P204体积分数30%,油水相比(O/A)1:3,萃取时间4分钟下的一级萃取率大于90%;在反萃最佳条件:盐酸浓度4mol/L,相比(O/A)10:1,反萃时间10min时的三级反萃率为96.83%。模拟金川公司铜冶炼废渣酸浸液,其中铜、铅、铟浓度分别6502.5mg/L、6350.2mg/L和84.8mg/L的铟、铅、铜混合液,以沉淀法去除铅离子,去除率达99.9%;在萃取酸度为0.8mol/L时,可实现P204对铟的萃取率为94%,并有效抑制了对铜的萃取。经过二级分离富集操作后,可得到铅、铜、铟的浓度分别为0,28.9mg/L和15183.5mg/L的富铟溶液。以P204为载体,聚氯乙烯(PVC)为基础聚合物,以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合物包容膜(PIM),分析了PIM的结晶行为,表征了PIM的表面微观结构,并考察了PIM对低浓度铟的富集。结果表明:PIM可使铟逆浓度梯度传输,初期传输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当PIM中的载体含量达到69%,料液相溶液pH为4,解析相盐酸浓度为6 mol/L时,PIM对铟的传质速率最高。PIM的传输速率随膜厚的增加而降低,稳定性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大;在286~328 K内的传输实验热力学研究表明,铟的传输同时受控于化学反应和扩散过程;循环分离实验证实,以P204为载体的PIM可实现铟的富集。在高酸度下对含铟、铜混合溶液中铟的分离传质表明,PIM对铟有良好的选择性。

元艳,方金东,董学林[2](2014)在《地质样品中三稀金属元素分析方法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稀土、稀有难熔和稀散金属元素分离富集方法和分析技术分别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三稀分析技术由传统的分离富集方法结合常规化学分析方法逐渐向新的分离富集方法结合高灵敏度的仪器检测技术发展,分析技术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李呈宏[3](2013)在《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准确、快速、操作简便和仪器廉价的特点,因此应用十分广泛。分光光度试剂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各种微量金属离子,偶氮类试剂作为分光光度试剂中的一种重要的试剂,它是测定金属离子的高灵敏度显示剂。于此,论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基础上,利用5-羧基-3-氨基-1,2,4-三氮唑为母体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光光度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简称CTACPA),并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CTACPA与镧(Ⅲ)、铜(Ⅱ)离子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微量镧、铜的分析方法;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铁(Ⅲ)、钒(V)的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痕量铜、铁、钒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CTACPA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研究了CTACPA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CTACPA与镧(Ⅲ)可形成配合比为2: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4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9×104L·mol-1·cm-1,镧(Ⅲ)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加氢催化剂样品Pt-La/CNTs、 Pt-La/ZrO2中微量的镧,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研究了CTACPA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CTACPA与铜(Ⅱ)形成配合比为1:1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70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66×104L·mol·cm-1。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8~0.8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AAS测定结果相符。铜(Ⅱ)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nm,铜(Ⅱ)的质量浓度在0.004-0.2g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3.0260C-7.24×10-3(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6。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水样中的痕量铜,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铁(Ⅲ)催化H2O2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0的NH4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铁(Ⅲ)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7027C+0.0548(C:μg/mL),相关系数为0.9992。此方法测定头发和面粉中的微量铁,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钒(V)催化KBrO3氧化CTACPA褪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介质下,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6nm,钒(V)的质量浓度在0.02~0.2μ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A=5.3075C+0.2485(C:μg/mL),相关系数为0.9988,此方法可测定头发和花生中的微量钒,结果与AAS测定值相符。本论文通过对CTACPA的研究,认为CTACPA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新型显色试剂,可以用于一些金属离子的检测。

刘文华[4](2012)在《稀土元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2006~2010年间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重量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和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法、气体分析及色谱等其它方法,引用文献251篇。

刘文华[5](2011)在《稀土元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对2001-2005年间我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方面的文献和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重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和发光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放射化学和电化学法等。引用文献301篇。

张星刚[6](2010)在《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铬(Ⅵ)、镍(Ⅱ)、锌(Ⅱ)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自八十年代以来,环境分析尤其是水体中水溶态金属离子的分析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很活跃。分光光度法是测定水溶态微量金属离子的常用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仪器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双水相萃取技术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分离技术。它具有以水为溶剂、价格低廉、不易挥发、污染小、分相速度快、操作简单、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等优点,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重视。通过双水相萃取技术与分光光度法集成应用,建立了集萃取分离和测定金属离子于一身的双水相萃取光度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铬(Ⅵ)-二苯碳酰二肼(DPC)的配合物、镍(Ⅱ)-丁二酮肟(DMG)的配合物和锌(Ⅱ)-锌试剂的配合物在聚乙二醇(PEG)2000-硫酸钠双水相体系中的光谱性质、组成、显色和萃取条件,建立了分析铬(Ⅵ)、镍(Ⅱ)、锌(Ⅱ)的新方法。通过对PEG溶液用量、硫酸钠用量、显色剂的用量、体系的酸度等影响因素的优化,提高了选择性和灵敏度、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从线性关系、检出限、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评价。将该方法用于工业废水、河水、钢样等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相符。

臧慕文,刘春晓[7](2009)在《金属材料分析(Ⅰ)》文中研究表明评述了20062007年两年间,金属材料分析领域的国内现状与进展概况。内容包括:称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分子光谱分析(分光光度法、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质谱分析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化学分析;金属中气体分析;原位分析;标准分析方法制定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研制;不确定度评定等在金属材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参考文献420篇。

于秀兰,王之昌[8](2006)在《铌的光度分析试剂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铌的分析测定对于航天、电子、通讯、能源等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各种新试剂、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使铌的光度分析有了新的进展。通过对铌的光度分析试剂予以综述,重点介绍了各类显色剂及其显色反应体系、相应光度分析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摩尔吸光系数、检测限、干扰情况及其应用。

储清梅[9](2006)在《贵金属铂中钯的分离与富集》文中研究表明铂和钯都是贵金属中的铂族元素,它们性质相近,两者的分离不易,分析测定通常也相互干扰。 本文选择了一适宜的萃取体系,检验了萃取效果,探讨了萃取机理,实现了萃取剂的再利用,确立了适于本文萃取液、萃余液等溶液的分析方法。具体完成的工作如下: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选出了萃取剂偶氮氯膦Ⅲ,然后研究萃合物的形成条件,即H2SO4介质中,沸水浴加热7min以上,偶氮氯膦Ⅲ用量要达到5.64×10-7mol/10ugPd(Ⅱ)。接着以偶氮氯膦Ⅲ为萃取剂通过试验选出了萃取溶剂无水乙醇、盐析剂硫酸铵,确立了本文的分离富集体系,即无水乙醇-硫酸铵-偶氮氯膦Ⅲ双水相萃取体系。 (2)通过对无水乙醇-硫酸铵-偶氮氯膦Ⅲ双水相萃取体系的条件试验,确立了最佳萃取分离条件:无水乙醇的体积比为30%,硫酸铵用量≥5.0g,水溶液介质为4mol/10ml的H2SO4介质。 (3)在最佳萃取条件下研究了贵金属铂和钯单独萃取时的最大萃取量、萃取率及铂钯混合溶液中钯的最大萃取量、萃余液中铂的含量。单独萃取时,钯的最大萃取量为150ug/10ml,在达到最大萃取量前萃取率几乎100%;铂的最大萃取量为380ug/10ml,在达到最大萃取量前萃取率为15%左右。混合萃取时,当钯达到最大萃取量150ug/10ml时,水相中的铂含量可达97%。 (4)通过对钯进行反萃,得出HCl和NH3·H2O都能反萃钯,但NH3·H2O的反萃效果较好,而且可实现萃取剂偶氮氯膦Ⅲ的再利用。 (5)用等摩尔连续变化法和摩尔比法研究了钯与偶氮氯膦Ⅲ的络合比即C偶氰氯膦Ⅲ:C钯=2:1。结合相关理论、文献报道,对络合物的结构、萃取机理进行了探讨,得出钯与偶氮氯膦Ⅲ发生络合反应形成络阴离子,络阴离子再与质子乙醇(C2H5OH2+)形成离子缔合物而被乙醇萃取的结论。 (6)对无水乙醇、硫酸铵存在的钯萃取液进行了光度法测定的研究,发现无水乙醇、硫酸铵在空白试液也萃取的情况下对测定无影响,找到了适于Pd-偶氮氯膦Ⅲ萃合物直接测定的方法。 (7)通过试验得出无水乙醇的存在会提高铂的吸光度0.5倍以上,硫酸铵对铂的吸光度无影响,从而确立了适于本文铂的测定的分光光度法,即

吕玲,刘根起,张光[10](2004)在《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系统评述1996年以来国内外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包括光度分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极谱分析、激光热透镜光谱分析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展望了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前景。利用杂环偶氮类试剂对贵金属离子优异的显色性能,将其与各种新的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必将建立新的快速灵敏的贵金属分析体系。参考文献123篇。

二、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铜冶炼废渣中铟的分离富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铟的理化性质与提取方法
        1.1.1 铟的基本理化性质
        1.1.2 铟的冶炼与提取
        1.1.3 铟的检测与分析技术
    1.2 铟的分离与富集
        1.2.1 萃取法
        1.2.2 液膜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3 液膜技术对铟的分离富集研究
        1.3.1 液膜分离原理
        1.3.2 液膜技术在铟分离富集中的研究
        1.3.3 聚合物包容膜(PIM)
        1.3.4 铟的分离评价方法
    1.4 铜冶炼废渣中铟的提取现状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内容
        1.5.1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
2 P204萃取铟的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原理
    2.3 实验内容
        2.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2.3.2 铟的标准曲线
        2.3.3 铟萃取条件优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铟的标准曲线
        2.4.2 铟萃取单因素条件优化
        2.4.3 铟反萃单因素条件优化
    2.5 本章小结
3 模拟冶铜酸浸液中铟的分离富集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内容
        3.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3.2 主要元素测定方法
        3.3.3 实验方法
    3.4 铟的分离富集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铅的去除
        3.4.2 铜的去除
        3.4.3 模拟混合液中铟的分离富集
    3.5 本章小结
4 聚合物包容膜的制备及对铟传输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4.2.2 聚合物包容膜(PIM)的制备与表征
        4.2.3 PIM分离实验
    4.3 PIM的性质与讨论
        4.3.1 PIM的结晶行为
        4.3.2 PIM的机械性能
        4.3.3 PIM的膜面微观结构
    4.4 PIM对铟的传质行为
        4.4.1 PIM对铟的传质动力学
        4.4.2 膜内载体含量对铟传质的影响
        4.4.3 膜厚度对铟传质的影响
        4.4.4 料液相pH对铟传质的影响
        4.4.5 解析相盐酸浓度对铟传输的影响
    4.5 PIM对铟传质热力学与稳定性
        4.5.1 传质热力学分析
        4.5.2 PIM稳定性的研究
        4.5.3 PIM对铟的富集
    4.6 PIM对铟铜的选择性分离
    4.7 本章小结
5 方法对比与总结
    5.1 方法对比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地质样品中三稀金属元素分析方法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稀土金属元素分析技术
2 稀有金属元素分析技术
3 稀散金属元素分析技术
4 结束语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变色酸偶氮类显色剂
    2.2 卟啉类显色剂
    2.3 三氮烯类显色剂
    2.4 荧光酮类显色剂
    2.5 吡啶偶氮类显色剂
    2.6 其他类显色剂
        2.6.1 5-偶氮罗丹宁类显色剂
        2.6.2 亚甲胺H类显色剂
        2.6.3 偶氮苯类显色剂
        2.6.4 二安替比林甲烷类显色剂
        2.6.5 噻唑偶氮类显色剂
        2.6.6 含氮唑偶氮类显色剂
    2.7 本论文选题与研究思路
第三章 配合物显色机理
第四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4.1 实验仪器及试剂
        4.1.1 主要实验仪器
        4.1.2 试剂及药品
    4.2 试剂的合成
        4.2.1 合成原理
        4.2.2 合成方法
    4.3 结构鉴定
第五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镧(Ⅲ)的显色反应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显色剂和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5.2.2 酸度的选择
        5.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5.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5.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5.2.6 配合物的组成
        5.2.7 工作曲线
        5.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5.3 样品分析
        5.3.1 样品的测定
        5.3.2 回收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与铜(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6.1 实验部分
        6.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2 实验方法
    6.2 结果与讨论
        6.2.1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6.2.2 酸度的选择
        6.2.3 缓冲液用量的选择
        6.2.4 CTACPA用量的选择
        6.2.5 显色时间与体系的稳定性
        6.2.6 配合物的组成
        6.2.7 工作曲线
        6.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6.3 样品分析
        6.3.1 铸造镁合金
        6.3.2 铝合金样品
        6.3.3 回收试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研究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7.1.2 实验方法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7.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7.2.3 反应介质和用量的选择
        7.2.4 H_2O_2用量的选择
        7.2.5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7.2.6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7.2.7 体系的稳定性
        7.2.8 共存离子的影响
        7.2.9 工作曲线
    7.3 样品分析
        7.3.1 头发中铜的测定
        7.3.2 水中铜的测定
        7.3.3 回收实验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的研究
    8.1 实验部分
        8.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8.1.2 实验方法
    8.2 结果与讨论
        8.2.1 催化与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8.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8.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8.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8.2.5 H_2O_2用量的选择
        8.2.6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8.2.7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8.2.8 体系的稳定性
        8.2.9 共存离子的影响
        8.2.10 工作曲线
    8.3 样品分析
        8.3.1 头发中铁的测定
        8.3.2 面粉中铁的测定
        8.3.3 回收实验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钒(Ⅴ)的研究
    9.1 实验部分
        9.1.1 实验仪器和试剂
        9.1.2 实验方法
    9.2 结果与讨论
        9.2.1 催化和非催化体系的吸收光谱
        9.2.2 CTACPA用量的选择
        9.2.3 反应介质的选择
        9.2.4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9.2.5 KBrO_3用量的选择
        9.2.6 H_2SO_4用量的选择
        9.2.7 反应温度的选择和表观活化能的计算
        9.2.8 反应时间的选择和表观速率常数的计算
        9.2.9 体系的稳定性
        9.2.10 共存离子的影响
        9.2.11 工作曲线
    9.3 样品分析
        9.3.1 花生中钒的测定
        9.3.2 头发中钒的测定
        9.3.3 回收试验
    9.4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10.1 结论
    10.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稀土元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重量法和滴定法
3 分光光度法
    3.1 单一稀土简单离子光度法
    3.2 稀土络合物光度法
        (1) 偶氮胂类显色体系
        (2) 偶氮氯膦类显色体系
        (3) 其它类显色体系
    3.3 褪色法及动力学光度法
    3.4 多元络合物光度法
    3.5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3.6 计算光度法
    3.7 分离与富集方法的应用
    3.8 非稀土测定
4 荧光光度法
5 原子吸收法
    5.1 稀土元素的测定
    5.2 非稀土杂质的测定
6 发射光谱法
7 质谱法
8 X-射线荧光光谱法
9 电化学分析法
10 放射化学分析法
11 离子色谱法
12 气体分析

(6)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铬(Ⅵ)、镍(Ⅱ)、锌(Ⅱ)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水相体系的形成、种类和成相机理
    1.2 双水相萃取技术
    1.3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
    1.4 双水相萃取技术亟待深入研究的方面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2 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铬(Ⅵ)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3 结果与讨论
    2.4 方法的评价
    2.5 样品的测定
3 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镍(Ⅱ)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4 方法的评价
    3.5 样品的测定
4 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锌(Ⅱ)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方法的评价
    4.5 样品的测定
5 结论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参考文献

(7)金属材料分析(Ⅰ)(论文提纲范文)

1 称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2 分光光度法
3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4 原子发射光谱法
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8)铌的光度分析试剂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偶氮类试剂
    1.1 变色酸偶氮类
        (1) 氯代磺酚S:
        (2) 间乙酰基氯磺酚:
        (3) 4, 8-萘二磺酸偶氮氯磺酚:
        (4) 6, 8-二磺酸萘偶氮氯磺酚:
        (5) 硝基磺酚S:
        (6) 间羧基偶氮苦胺酸:
        (7) 苦胺酸偶氮氯膦:
        (8) 偶氮胂Ⅲ:
        (9) 偶氮氯膦Ⅲ:
        (10) 偶氮氯膦-mA:
    1.2 杂环偶氮类
        (1) 4- (2-吡啶偶氮) -间苯二酚 (PAR)
        (2) 2- (5-溴-2-吡啶偶氮) -5-二乙氨基苯酚 (5-Br-PADAP)
        (3) 2- (3, 5-二溴-2-吡啶偶氮) -5-二乙氨基苯酚[17] (3, 5-Br2-PADAP)
        (4) 2- (5-硝基-2-吡啶偶氮) -5-二乙氨基苯酚 (5-NO2-PADAP)
    1.3 其他偶氮类
2 三苯甲烷类酸性染料
    2.1 二溴苯基荧光酮 (DBPF)
    2.2 邻硝基苯基荧光酮 (α-NPF)
    2.3 水杨基荧光酮
    2.4 溴邻苯三酚红
    2.5 二甲酚橙
    2.6 半二甲酚橙
    2.7 铬天青S
3 三苯甲烷类碱性染料
    3.1 罗丹明B
    3.2 丁基罗丹明B (BRB)
    3.3 结晶紫
4 醌亚胺类染料
5 其 他
6 结 语

(9)贵金属铂中钯的分离与富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钯和铂的性质及应用
    1.2 铂、钯的分离富集方法
    1.3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本文所用试剂、仪器及试剂的配置方法
    2.1 实验试剂及其规格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第三章 萃取体系的选择
    3.1 溶剂萃取法萃取分离钯、铂的概述
        3.1.1 钯的萃取简述
        3.1.2 铂的萃取简述
        3.1.3 铂、钯的溶剂萃取分离概述
    3.2 萃取剂的选择
        3.2.1 偶氮氯膦Ⅲ的性质
        3.2.2 偶氮氯膦Ⅲ与稀土元素的反应特性及其可萃性
        3.2.3 偶氮氯膦Ⅲ与贵金属元素的反应特性
        3.2.4 萃取剂的选择
    3.3 萃合物的形成研究
        3.3.1 实验方法
        3.3.2 结果与讨论
    3.4 萃取溶剂的选择
        3.4.1 实验方法
        3.4.2 萃取溶剂的选择结果
    3.5 盐析剂的选择
        3.5.1 各种盐析剂的用量对分相的影响
        3.5.2 盐析剂对不同体系(所含两相比例不同)的影响
    3.6 本论文的萃取方法
第四章 贵金属铂中钯的分离与富集
    4.1 双水相体系概述
        4.1.1 双水相体系的形成
        4.1.2 双水相体系的萃取机理
        4.1.3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分类
        4.1.4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特点
        4.1.5 双水相萃取体系的应用
    4.2 无水乙醇-硫酸铵-水溶液萃取体系的研究
        4.2.1 无水乙醇用量对钯的萃取的影响
        4.2.2 硫酸铵用量对无水乙醇与水分相的影响
        4.2.3 水溶液中硫酸介质对体系分相和钯的萃取的影响
    4.3 贵金属铂中钯的分离与富集
        4.3.1 无水乙醇-硫酸铵-水萃取体系对钯的萃取
        4.3.2 无水乙醇-硫酸铵-水萃取体系对铂的萃取
        4.3.3 无水乙醇-硫酸铵-水萃取体系对钯铂混合液的萃取分离
        4.3.4 无水乙醇-硫酸铵-水体系对铂钯混合样品的萃取
    4.4 钯的反萃与萃取剂的再利用
        4.4.1 钯的反萃
        4.4.2 萃取剂偶氮氯膦Ⅲ的再利用
    4.5 萃取机理的研究
        4.5.1 钯与偶氮氯膦Ⅲ络合物组成比的研究
        4.5.2 络合物结构的推测
        4.5.3 萃取机理的探讨
第五章 铂、钯的测定
    5.1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5.1.1 物质的吸收光谱
        5.1.2 吸收定律
    5.2 钯的测定
        5.2.1 钯的分光光度法概述
        5.2.2 萃取液中钯的测定研究
    5.3 铂的分析测定
        5.3.1 铂的光度法概述
        5.3.2 萃取液和萃余液中铂的测定研究
第六章 结论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6.1.1 无水乙醇-硫酸铵-偶氮氯膦Ⅲ双水相萃取体系从铂中萃取钯
        6.1.2 钯的直接测定和Pt-无水乙醇-SnCl_2-丁基罗丹明B-PVA显色体系测定铂
    6.2 本文的不足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10)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在贵金属光度分析中的应用
2 在贵金属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
3 在贵金属极谱分析和其它方法中的应用
4 结语

四、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铜冶炼废渣中铟的分离富集[D]. 周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2]地质样品中三稀金属元素分析方法进展[J]. 元艳,方金东,董学林.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4(01)
  • [3]新显色剂5-羧基-1,2,4-三氮唑偶氮氯膦的合成与应用研究[D]. 李呈宏.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4]稀土元素分析[J]. 刘文华. 分析试验室, 2012(07)
  • [5]稀土元素分析[J]. 刘文华. 分析试验室, 2011(06)
  • [6]双水相萃取光度法测定铬(Ⅵ)、镍(Ⅱ)、锌(Ⅱ)的研究与应用[D]. 张星刚.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2)
  • [7]金属材料分析(Ⅰ)[J]. 臧慕文,刘春晓. 分析试验室, 2009(04)
  • [8]铌的光度分析试剂及其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J]. 于秀兰,王之昌. 稀有金属, 2006(06)
  • [9]贵金属铂中钯的分离与富集[D]. 储清梅.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10]杂环偶氮类试剂在贵金属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吕玲,刘根起,张光. 贵金属, 2004(02)

标签:;  ;  ;  ;  ;  

偶氮试剂在稀有金属合金光度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