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误差扩散阻力研究

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误差扩散阻力研究

一、一种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抗差错扩散性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唐浩漾,王曙光,赵洪钢[1](2014)在《基于率失真优化的H.264参考帧选择算法》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抑制H.264/AVC压缩视频流的传输错误扩散,提出一种基于率失真优化的H.264参考帧选择算法。该算法针对H.264/AVC中的多种预测模式,在像素级准确估计了差错环境下的视频传输失真,并将该失真模型与率失真优化准则结合,在率失真框架内选择最合适的参考帧,使解码段的失真度达到最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相比传统的预测编码方法PSNR值大约提高了12dB,能有效改善H.264视频传输的抗差错性能。

蒋洁[2](2012)在《高性能视频帧内编码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视频编码技术正朝着更高清晰度、更好的编码性能、3D编码以及可伸缩编码等方向发展。目前产业界中已获得广泛应用的H.264/AVC及正在制定中的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EVC(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都使用了帧内和帧间编码帧作为主要的帧类型。由于帧内编码帧只利用了图像的空域相关性,压缩率相对较低,因此帧内编码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其次,帧内编码帧具有作为视频序列随机访问点、网络传输时刷新同步帧等特殊用途,因此,如何尽可能地发挥帧内编码抵抗网络传输差错的能力,给终端用户尽可能好的观看体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另外,由于目前的帧内编码技术使用了可变尺寸大小的块划分,并使用多种方向的帧内预测,使得编码端在选择预测方向时复杂度较高;同时帧内编码块预测时需要参考其前一行和前一列中的相邻块,导致在硬件实现时,帧内编码块之间不能实现并行的编码或解码,为高清或超高清应用场景中实现实时编码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有效降低帧内编码的复杂度、提高其并行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以H.264/AVC为研究对象,从预测、变换和量化等方面来提高帧内编码效率;并提出基于运动跟踪的帧内刷新算法,以提高帧内刷新的抗误码能力;其次,从降低编码时间和提高并行编码能力方面,深入研究了降低HEVC帧内编码复杂度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归纳如下:1.深入分析了视频帧内编码的关键技术点,归纳总结了帧内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深入研究了帧内编码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本文主要的研究方向。系统研究了帧内编码技术的总体框架模型及发展趋势,详细分析了帧内编码技术的性能指标,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提出了一种新的帧内预测编码单元,并从预测和变换两方面提高帧内编码的性能。传统的以方块为单位的帧内预测算法中,编码块中右下部分像素与参考像素间的距离较远,相关性较弱,因此预测误差较大。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向线划分的帧内预测单元,在宏块内部以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线为单位,分别参考相邻的行或列像素进行多个方向的帧内预测,减少了预测像素与参考像素间的距离,提高了预测精度;其次,提出使用一维离散余弦变换对线预测的残差进行变换,并根据预测的模式来选择变换形式,进一步提高帧内编码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重建图像峰值信噪比下,所提方法与H.264/AVC相比,平均码率节省约为4.2%。3.提出了一种量化器死区调整算法。在编码量化过程中,控制死区大小的量化偏移系数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很好的满足特征各异的视频序列。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视频内容自适应的量化器死区调整算法。该算法根据视频图像中相邻宏块边界具有连续性的特点,自动地调整偏移系数,控制死区大小,降低量化失真,该算法可以提高量化后重建图像的主客观质量。4.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帧内刷新算法。帧内宏块刷新是一种提高视频流鲁棒性的有效技术,但过多的帧内宏块会使码率急剧增加而影响编码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运动跟踪的帧内刷新算法。该算法在相邻两个帧内刷新帧之间对运动影响区域内的宏块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对传输差错敏感的宏块进行帧内刷新。随后又提出对刷新帧后的帧间预测帧进行参考特性限制,进一步防止传输差错在帧内和帧间的扩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显着提高丢包后重建视频图像的主客观质量,且运算复杂度低。5.提出了一种基于HEVC四叉树编码结构的帧内编码快速算法。HEVC的帧内编码对H.264/AVC的方块结构进行了扩展,提供了更多的编码单元划分方式及预测模式,提高编码性能的同时,也明显增加了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根据平滑区域检测结果,自适应地跳过不适合此纹理特性编码块划分的快速帧内预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几乎不影响编码效率的前提下,编码速度能提高20%左右,具有显着的实用价值。6.提出了一种能有效支持HEVC并行帧内预测编码的方法。由于HEVC中需要使用重建的相邻块像素对当前块进行帧内预测,使得帧内编码块之间存在前后相继的串行相关性,导致其并行预测能力较弱,在4×4的小块帧内预测编码中,该缺点尤其明显。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可并行的4×4帧内预测方法,有限制的使用4×4子块的预测像素,降低其相邻块之间的依赖性,同时各子块仍然可以使用各自不同的预测方向,在支持4×4子块并行编解码的同时,能够尽量保证HEVC的帧内编码性能。

徐滨海[3](2011)在《基于H.264的视频差错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新一代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了编码效率,具有更好的网络亲和性、更好的图像质量及很强的抗误码能力。视频通信正逐步成为通信的主要业务之一,但由于高效压缩编码和信道中大量的随机误码和突发误码,使得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误码丢失数据,而且有误码扩散,导致视频通信质量严重下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差错处理机制,差错控制技术也成为视频通信的关键技术。由于信道本身的差错及延时特性,传输中误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高效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对误码非常敏感,因此有必要采用相应的措施提高视频数据的抗误码能力。本文在对H.264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视频传输中的数据嵌入和错误隐藏技术。主要完成的工作有:对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前向差错控制和后向差错控制进行了分析比较。对H.264/AVC的抗误码工具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不同的抗误码工具如参数集、数据分割、FMO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参考软件JM的编解码框架;在研究国内外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重要信息嵌入并结合错误隐藏的误码解决方案,对算法的理论基础及实现原理进行介绍,基于JM86用C语言实现;通过搭建的传输实验平台对改进方案和原方案进行了对比测试,整理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不大幅增加算法复杂度的前提下,本文的改进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视觉效果,PSNR平均提高0.35-0.65dB,在不增加信道的传输负担下对改善视频解码质量有较好的效果。

张庆明[4](2010)在《单/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H.264/AVC和其扩展言案Ⅳ——多视点视频编码(Multi-view Video Coding, MVC)是ITU-T VCEG和ISO/IEC MPEG联合制定的最新单视点和多视点视频编码国际标准。H.264/AVC标准以较高的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MVC的出现也吸引了很多科研人员对其进行研究,这两个领域也是目前单视点和多视点视频编码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受到了诸多科研机构及多媒体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困此,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率失真优化技术不受编码框架的限制,可运用于运动估计、编码模式选择、码率控制、差错控制等多个编码环节,对提高编码性能具有重要作用,是数字视频编码中广泛采用的关键技术之本文重点研究率失真优化技术在单视点和多视点编码框架下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研究了单视点视频编码框架下的快速率失真优化算法。在H.264/AVC单视点编码框架下,对宏块的编码比特率和块编码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宏块的各种编码模式和最佳编码模式在比特率和块编码方案上具有一定相似性,并发现比特率和块编码方案相结合能够对各种编码模式进行比较准确的区分。由此提出了种快速率失真优化算法,算法根据编码宏块自身的一些内在特征来实现快速编码。首先用P16x16模式对宏块进行编码,根据编码得到的比特率、块编码方案和参考帧信息一起选出候选编码模式和候选参考帧,在候选出的模式和参考帧中进行运动估计和模式选择的率失真优化,选出最佳编码模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克服了现有多数算法或多或少依赖于时空相关性的缺陷,以编码比特率平均增加1.32%、亮度PSNR平均下降0.075dB的代价,将编码的平均时间减少了71.2%。其次,研究了单视点视频编码框架下的传输失真度估计模型。详细分析了H.264/AVC单视点视频流在易错信道中传输时的信道误差扩散特点,在已有的基于信道仿真的传输失真度估计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信道仿真的传输失真估算模型。模型在编码端采用多个仿真信道模拟视频传输,根据特别设计的丢包模板,计算出某个特定丢包率下的信道误差,再用信道误差来计算传输失真。接下来,对丢包率与传输失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二者之间的一种经验二次关系,利用此关系和特定丢包率下的传输失真,计算出其余丢包率下传输失真。本文设计的模板克服了宏块丢失不均匀的缺点,丢包率与传输失真之间的二次关系也减少了其余丢包率下的传输失真估计误差。整个估计过程中不会产生失真积累,也不需重建解码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平均估计误差是9.4%,平均编码时间约增加10%。再次,研究了多视点视频编码框架下的传输失真度估计模型。详细分析了HHI提出的基于H.264/AVC的MVC框架的结构特点,深入比较了采用基于递推与基于信道仿真的传输失真估计模型来估计MVC视频流传输失真的利与弊,结合这两种传输失真估计模型的优点,提出一种混合式的多视点视频传输失真估算模型。模型对关键帧的传输失真采用基于信道仿真的失真度估计模型进行估计,对非关键帧的传输失真采用基于递推的失真度估计模型进行估计。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平均估计误差是15.91%,平均编码时间约增加1%,不仅克服了基于递推的失真估计模型估计精度低的缺点,而且也克服了基于信道仿真的失真估计模型计算复杂度高的缺点。最后,研究了多视点视频编码框架下的联合信源信道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选择算法。深入分析了MVC框架的传输失真扩散的特点,得出关键帧在差错控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编码端进行差错控制编码时,需要对关键帧和非关键帧采用不对等的差错控制措施,重点保护关键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将本文提出的混合式传输失真估计模型与率失真优化相结合,提出一种针对MVC的联合信源信道率失真优化的编码模式选择模型。并对模型编码关键帧时的拉格朗日乘子进行了统计实验,得出了适合于本模型的拉格朗日乘子。在编码过程中,针对关键帧和非关键帧采用不同的拉格朗日乘子进行率失真优化,既保证了解码图像质量,又将比特率的增加控制在了一个合理范围。实验结果表明,亮度PSNR平均提高1.5dB,编码比特率平均增加13%。

付晓舰[5](2010)在《多参考帧选择技术的内存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系统分析了支持多帧预测编码的低码率视频传输标准和技术(H26L与H264),认为在视频实时通信过程中,若采用多参考帧选择技术(MRPS)进行差错控制确保通信质量,则对解码器内存中的参考帧进行有效的调度和控制数目将减少解码的算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相对于RPS技术,在相同的视频质量下,多参考帧选择技术有效降低解码算法复杂度,数据压缩效率高于传统参考帧选择技术(SRPS),略低于MRPS技术。

熊曼子[6](2008)在《基于H.264解码端的误码掩盖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视频通信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相关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视频信息数据量庞大,通常都需要经过压缩后传输,但是在传输信道中,误码的产生和数据的丢失总是难以避免。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对码元错误非常敏感,少量码元的错误就可能导致大批码元无法正确解码,而且误码会在空间和时间轴上进行扩散,因此视频图像的差错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视频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相关性,传输错误的视频数据可以利用其空间和时间上邻近的数据来恢复,这就是误码掩盖技术。本文对视频通信系统中较常采用的各种差错控制与错误隐藏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对新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所采用的各种差错控制与错误隐藏技术进行系统全面的讨论,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劣,指明了不同运用环境中适用的误码掩盖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多参考帧的时域误码掩盖算法,该算法首先预测受损宏块的运动矢量,然后遍历所有参考帧得到待选的误码掩盖宏块,最后用外边界匹配算法找出替代受损宏块的宏块。本文还以JM86的测试模型软件为实验平台,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多参考帧的外边界匹配算法进行了实现、测试和分析,并将改进的算法与单一错误掩盖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该算法能更精确地恢复错误宏块的运动矢量,从而获得比传统的时域掩盖算法更好的视频质量。

莫林剑[7](2008)在《面向移动视频监控的转码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视频监控在国民安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视频监控的出现将其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可以利用手机、PDA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监控视频,从而摆脱传统视频监控需要专用设备的束缚。但由于无线网络带宽窄、波动大,以及移动设备计算能力差等限制,移动视频监控相比传统视频监控存在着监控质量差,延时较长等缺陷。移动视频监控所面临的挑战对其核心技术——视频转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视频转码的一些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以摆脱移动环境限制、提升视频质量,对移动视频监控以及其他移动视频应用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视频转码是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适应复杂的无线移动环境,为计算、显示能力各异的移动设备提供合适视频流的关键,它根据实时网络状况与用户需求,转换视频流格式。本文的研究将基于压缩效率最高的H.264编码标准,强调实时性,并强调在联合多个转码过程的多目标联合转码下达到性能最优。本文根据移动视频监控的特性及需求,针对视频转码技术的几个关键点展开研究,主要包括语法格式转码、码率转码、分辨率转码、容错信息嵌入转码,以及组合多个转码过程的多目标联合转码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首先对视频转码相关技术进行概述,简单介绍视频压缩编码的一些基本概念,并回顾了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框架,重点介绍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随后介绍转码技术,包括其技术目标、框架结构及功能分类;最后简要介绍其他与移动视频监控密切相关的视频技术,并对容易混淆的术语进行约定。为支持各种视频格式之间的快速透明访问,研究以MPEG-4为代表的以往标准到H.264的语法格式转码。分析H.264与MPEG-4编码工具的异同点,并对其中计算复杂度最高的模式决策及运动估计展开研究。提出三种候选编码模式预测与优化技术,以减少甚至直接得到运动补偿模式;还提出一种时空结合的多参考帧运动估计技术,相比只利用时间相关性的算法,有效提高了运动矢量的预测准确性;最后提出一种自适应搜索范围选择算法,进一步提高转码速度。针对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带宽差异大、波动大的特点,通过码率控制实现码率转码,并研究低复杂度码率控制算法。针对视频监控的特点,提出一种根据复杂度和缓存器数据水平分配比特数的帧层码率控制技术,有效保证画面质量的平滑;针对基于率失真模型的传统码率控制方法计算量大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查询表的宏块层码率控制策略,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针对移动终端处理、显示能力有限,且具有异构性的特点,研究适用于H.264的任意比率分辨率下采样转码快速算法。分析H.264在运动估计、补偿块尺寸等方面的特性,及其对分辨率转码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宏块编码方式确定、运动矢量重建及Inter宏块模式决策等内容展开研究。提出一种适用于H.264的运动矢量重建算法,能较准确地得到任意比率分辨率下采样后,各个新运动补偿块的运动矢量预测值;提出一种自底向上合并的快速模式决策技术,以牺牲少量画面质量为代价获得非常可观的转码速度提升。针对无线网络传输差错率高、带宽窄的特点,研究基于敏感区域(ROI)保护的容错信息嵌入转码。在移动视频监控应用中,转码阶段嵌入容错信息相比传统的编码源嵌入方式,能够更好地把握客户端网络状况,控制容错信息冗余度。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敏感宏块自动识别机制,根据一系列编码参数,预测宏块丢失对视频质量的影响值,从而判别敏感宏块。随后对敏感宏块的保护策略展开分析,并比较Intra宏块刷新及运动矢量保护两种方法的性能。最后研究组合码率、帧率、分辨率、容错信息嵌入及语法格式转换的多目标联合转码技术。在实际的移动视频监控应用中,通常会同时对多项转码目标提出需求;而简单地级联多个转码器并不能得到最佳的性能。分析帧率、分辨率下采样,以及运动矢量重建过程执行顺序对性能的影响;以码率转码为基础,提出三种功能和复杂度不同的联合转码结构,并比较它们的性能;文章最后总结了移动视频监控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转码解决方案。

廖玮[8](2008)在《基于H.264的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多媒体应用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Interenet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使视频信息在Interenet和移动网络中的处理及传输技术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的热点。但是无论是在IP网络还是在无线移动网络信道中,误码的产生、数据的丢失总是难以避免的,而且极易发生扩散,从而导致视频质量严重下降。由于传输效率和实时性等要求,在许多应用场合,过强的纠错编码和重传机制等差错控制方法并不适于视频传输,因而寻找更适于视频传输的差错控制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H.264/AVC标准是当前国际上最新的图像编码标准。它被ITU命名为H.264,ISO/IEC则将此标准叫做国际标准14496-10(MPEG-4的第10部分)先进编码(AVC)。制定此标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增强图像的压缩效率和改善图像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质量。在相同的图像质量下,H.264的算法比以前的标准如H.263和MPEG-4(第二部分)的码流都大为降低,但是压缩后的码流对数据错误十分敏感,一旦出错不仅损坏当前图像帧,而且会迅速在时域和空域迅速扩散,从而使得大量的视频信号发生错误。由于市场对多媒体服务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现有的带宽有限并且缺乏QoS保证的网络极易发生阻塞并产生丢包等干扰,所以,对于视频码流在低可靠信道上进行传输时采取有效的差错控制来恢复错误的视频信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视频编码标准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H.264/AVC标准的编解码技术特点。随后分析讨论了H.264网络传输机制,并且重点对视频压缩码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ITU-T提供的IP信道仿真环境测试了灵活的宏块顺序(FMO)在不同模式下抗误码性能。在分析现有错误隐藏算法的基础上,结合H.264多参考帧的特点,改进了基于边界匹配的时域错误隐藏算法。针对不同视频序列,分别测试了该隐藏算法的差错控制性能,试验表明,采用这种错误隐藏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视频码流的抗误码能力,恢复视频的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

赵连凤[9](2008)在《H.264/AVC的运动估计与差错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视频图像的压缩编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的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共同制定的H.264/AVC是新一代的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也是目前视频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该标准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编码技术,在编码效率和网络自适应等诸多方面都超越了以往的视频编码标准。及时跟踪和掌握H.264/AVC的核心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在某些关键方向上有所创新和发展,是一项很有价值并极具挑战的工作。本文以视频编码技术为基础,深入剖析了H.264/AVC的编解码策略和技术特点,重点研究了其中的关键技术:运动估计和差错控制。首先研究了H.264/AVC的核心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新标准的优势所在。通过对H.264/AVC中的帧间预测算法的分析,结合其运动估计的新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新算法引入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图像质量衡量标准,对率失真优化算法中失真度的表示进行修正,并采用快速的模式选择算法和有效的搜索模板。实验结果显示在保证重建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该算法兼具快速与低比特率两方面性能的优势,更利于实时应用。随后对视频通信系统中较常用的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归纳阐述,对H.264/AVC中所采用的典型差错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新的错误隐藏算法:区域指导的自适应帧内错误隐藏算法是一种利用视频图像空域相关性的空域错误隐藏算法。其特点为充分考虑了受损宏块的纹理特性,从而避免了传统加权插值法所造成的画面模糊现象。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很好的保护受损块内部边缘,并适应不同内容类型的图像,差错隐藏效果明显。基于受损区域运动特征的时域错误隐藏算法是一种利用视频图像时间及空间相关性的时域错误隐藏算法。其特点为结合受损区域内部的运动特征,克服基于宏块级的错误隐藏对于运动区域恢复的局限性,提高对运动细节部分的恢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增强了对复杂运动区域重建的适应性,在不同的网络丢包率环境下均可实现较好的主观和客观重建图像质量。

蒋洁[10](2008)在《H.264/AVC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视频流业务在网络通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H.264标准是由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和ITU中视频编码专家组VCEG联合制定的新低比特率视频压缩编码标准。与之前的标准相比,H.264比H.263+和MPEG4表现出更好的亲和性,它采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使得在同样的码率下运用H.264标准编码可以获得更好的主客观质量。同时H.264新标准的高效压缩算法使得视频流在传输过程中对误码丢包更为敏感,即使单个突发性的随机错误,也可能严重干扰接收端的正常解码,造成系统不稳定,或者重建视频质量的急剧下降。由于目前Internet和无线网络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因此视频流在这些网络传输时经常会发生误码和数据丢包等传输错误。所以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传输稳定性在系统中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视频编解码的技术背景,应用领域和研究现状,然后对H.264/AVC的容错技术及错误隐藏技术做了重点研究,比较了传统的容错技术,并对之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本文还研究了H.264提供的新的差错控制的方法:如数据分割,帧内编码,参数集的使用,灵活的宏块排序(FMO),冗余片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嵌入的错误隐藏算法。在编码端提取每个宏块的编码模式及与其运动矢量最相似的相邻块索引号,并按上述结构进行编码;根据宏块交错原理在下一个帧中选择相应的嵌入对象块;再用奇偶嵌入法把重要信息嵌入到下一帧的相应码流中去;当解码端丢失正确宏块时,该算法就可以提取嵌入到下一帧的最近似的领域运动矢量来替代相应宏块的运动矢量继续进行错误隐藏。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简单易实施,(2)对宏块连续出错的视频图像恢复具有明显的有效性,(3)冗余比特增加少。该算法在没有提升很大复杂度的情况下,错误隐藏主观和客观效果(PSNR)比H.264/AVC自带的算法有明显的提高,可为工程上视频错误处理提供参考。同时展望以后所要处理的工作。

二、一种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抗差错扩散性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抗差错扩散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率失真优化的H.264参考帧选择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像素递归的端到端失真估计
2 基于率失真优化的参考帧选择
    2.1 多参考帧运动特征分析
    2.2 参考帧选择方法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2)高性能视频帧内编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视频编码的应用领域
        1.1.2 视频编码原理概述
        1.1.3 视频编码的标准化进程及其特点分析
    1.2 视频编码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提高视频编码效率的方法研究
        1.2.2 提高视频编码的抗误码能力研究
        1.2.3 降低编码复杂度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2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1.3.3 论文的主要创新及贡献
第二章 H.264/AVC 及 HEVC 编码体系分析
    2.1 H.264/AVC 编码体系
        2.1.1 H.264/AVC 的编码结构
        2.1.2 H.264/AVC 的性能和编码模块概述
        2.1.3 H.264/AVC 使用的编码技术点分析
    2.2 HEVC 编码体系
        2.2.1 HEVC 的编码结构
        2.2.2 HEVC 的性能及编码模块概述
        2.2.3 HEVC 使用的编码技术点分析
    2.3 H.264/AVC 及 HEVC 存在问题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效视频帧内编码技术
    3.1 引言
    3.2 已有的帧内预测改进算法
        3.2.1 亚像素帧内预测
        3.2.2 双向帧内预测及扫描顺序改进
        3.2.3 基于参考像素相似度检测的帧内预测编码
        3.2.4 多参考行帧内预测
        3.2.5 基于搜索匹配的帧内预测编码算法
    3.3 基于线预测及变换的帧内编码方法
        3.3.1 线型帧内预测编码流程
        3.3.2 线型帧内预测
        3.3.3 基于线或方块的灵活变换
        3.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一种自适应的量化器死区调整算法
        3.4.1 常用的量化优化算法
        3.4.2 量化死区调整原理
        3.4.3 一种自适应的量化器死区调整算法
        3.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帧内刷新的抗误码技术
    4.1 引言
    4.2 容错技术研究现状
        4.2.1 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4.2.2 后向错误隐藏技术
        4.2.3 交互式差错控制技术
    4.3 帧内刷新技术简介
        4.3.1 随机刷新
        4.3.2 周期性帧内刷新
        4.3.3 自适应的刷新算法
        4.3.4 基于率失真模型的刷新算法
    4.4 基于运动跟踪的帧内刷新技术
        4.4.1 视频内容对传输差错敏感特性分析
        4.4.2 宏块差错敏感性决策方法
        4.4.3 确定刷新位置
        4.4.4 参考特性限制
        4.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 HEVC 的快速帧内预测算法
    5.1 引言
    5.2 HEVC 中的帧内预测算法研究
        5.2.1 HEVC 四叉树编码结构
        5.2.2 Angular 预测
        5.2.3 Planar 预测
        5.2.4 HEVC 的快速帧内预测算法
    5.3 基于平滑区域检测的 HEVC 快速帧内预测算法
        5.3.1 HEVC 帧内编码块大小与视频内容的联系分析
        5.3.2 基于平滑区域检测的 HEVC 快速帧内编码算法
        5.3.3 实验结果和分析
    5.4 可并行的 HEVC 帧内编码
        5.4.1 HEVC 帧内编码并行能力分析
        5.4.2 具有并行能力的 HEVC 帧内预测及其改进
        5.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H.264的视频差错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视频编码标准简介
        1.3.1 MPEG系列标准
        1.3.2 H系列标准
        1.3.3 AVS标准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
    2.1 H.264/AVC编解码框架
    2.2 H.264的关键技术
        2.2.1 帧内预测
        2.2.2 环路滤波器
        2.2.3 七种模式的运动补偿
        2.2.4 整数DCT变换
    2.3 JM
        2.3.1 JM简介
        2.3.2 JM解码器差错隐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差错控制技术
    3.1 视频误码的产生和检测
        3.1.1 视频误码的产生
        3.1.2 视频误码的检测
    3.2 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3.2.1 分层编码
        3.2.2 多描述编码
        3.2.3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3.3 后向差错控制技术
        3.3.1 空域错误隐藏
        3.3.2 时域错误隐藏
        3.3.3 频域错误隐藏
    3.4 交互式差错控制技术
        3.4.1 选择编码
        3.4.2 基于反馈信息的无等待重传
        3.4.3 基于反馈信息的参考帧(RPS)的选择
        3.4.4 基于信道状况的编码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3.4.5 基于反馈信息的差错重传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264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4.1 H.264中的抗误码工具
        4.1.1 参数集
        4.1.2 数据分割
        4.1.3 多参考帧运动估计
        4.1.4 GOB刷新和随机帧内刷新
        4.1.5 FMO灵活宏块排序
        4.1.6 冗余片
    4.2 基于重要信息嵌入的错误隐藏
        4.2.1 边缘检测
        4.2.2 奇偶嵌入法
        4.2.3 宏块交错扫描
        4.2.4 解码端错误隐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网络视频传输实验
    5.1 搭建实验平台
        5.1.1 JM86
        5.1.2 MobileIP
    5.2 性能分析
        5.2.1 算法性能比较
        5.2.2 测试结果综合分析
    5.3 算法效果图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单/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视频编码的标准化进程
        1.2.2 H.264/AVC的技术特点
        1.2.3 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发展现状
    1.3 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技术
        1.3.1 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理论
        1.3.2 视频编码率失真优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1.3.3 视频编码率失真优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基于H.264/AVC宏块级编码特征的快速率失真优化算法
    2.1 H.264/AVC的率失真优化技术
    2.2 已有快速率失真优化算法分析
    2.3 编码模式特征分析
        2.3.1 CBP位构成及其功能
        2.3.2 各模式与最佳模式编码结果的相似性特征分析
        2.3.3 各编码模式的R_0和C_0统计特性分析
    2.4 基于宏块级编码特征的快速率失真优化算法
        2.4.1 skip模式优先选择
        2.4.2 候选参考帧和候选模式的快速选择
    2.5 模拟实验及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信道仿真的视频传输失真估计模型
    3.1 特定丢包率下的传输失真度估计
        3.1.1 仿真信道的端到端误差分析
        3.1.2 传输失真分析
    3.2 其余丢包率下的传输失真估计
    3.3 模拟实验及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多视点视频编码的传输失真估计模型
    4.1 MVC传输失真分析
    4.2 MVC传输失真度估计模型
        4.2.1 关键帧失真度估计
        4.2.2 非关键帧传输失真度估计
    4.3 模拟实验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多视点视频编码的联合信源信道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选择算法
    5.1 MVC的差错扩散特点
    5.2 率失真优化中的拉格朗日乘子分析
    5.3 联合信源信道的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选择算法
    5.4 模拟实验及讨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研究成果
    2. 今后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工作

(5)多参考帧选择技术的内存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MRPS技术分析
2 内存控制策略
3 仿真实验及数据分析
4 小结

(6)基于H.264解码端的误码掩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视频编码新标准H.264综述
    2.1 H.264的制定过程和发展历程
    2.2 H.264的特点
        2.2.1 帧内预测
        2.2.2 帧间预测
        2.2.3 整数变换
        2.2.4 多参考帧的运动补偿方式
        2.2.5 环路滤波器
        2.2.6 SP Slice
    2.3 小结
第三章 视频图像的差错控制技术
    3.1 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3.1.1 分层编码
        3.1.2 多描述编码
        3.1.3 信源信道联合编码
        3.1.4 鲁棒性波形编码
        3.1.5 鲁棒性熵编码
        3.1.6 前向纠错编码
    3.2 后向差错控制技术
        3.2.1 空域错误隐藏技术
        3.2.2 时域错误隐藏技术
        3.2.3 频域错误隐藏技术
    3.3 交互式差错隐藏技术
        3.3.1 选择编码
        3.3.2 基于信道状况的编码参数的自适应调整
        3.3.3 基于反馈信息的差错重传
    3.4 小结
第四章 一种多参考帧的外边界匹配算法
    4.1 JM差错隐藏技术
        4.1.1 JM简介
        4.1.2 JM错误掩盖流程
        4.1.3 JM中的空域和时域误码掩盖
    4.2 一种新的时域误码掩盖方法
        4.2.1 外边界匹配算法(BMA)
        4.2.2 多参考帧的图像选择
        4.2.3 基于多参考帧的外边界匹配算法
    4.3 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视频图象质量的衡量
    5.2 测试序列
        5.2.1 测试序列silent
        5.2.2 测试序列foreman
        5.2.3 测试序列coastguard
    5.3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面向移动视频监控的转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移动视频监控简介
        1.1.1 移动视频监控的前景
        1.1.2 移动视频监控所面临的挑战及研究任务
    1.2 移动视频监控对转码技术的需求
        1.2.1 视频转码技术简介
        1.2.2 面向移动视频监控的转码技术需要具备的特性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章节结构
第2章 视频转码相关技术综述
    2.1 数字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基础
        2.1.1 数字视频基本概念
        2.1.2 编码技术和转码技术的联系
        2.1.3 视频编码国际标准回顾
        2.1.4 H.264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2.2 视频转码技术
        2.2.1 视频转码的技术目标和任务
        2.2.2 视频转码器框架结构
        2.2.3 视频转码技术分类简介
    2.3 其他相关视频技术
        2.3.1 分层编码
        2.3.2 码率控制
        2.3.3 容错编码
        2.3.4 解码端优化技术
    2.4 术语及约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PEG-4到 H.264的快速语法格式转码
    3.1 MPEG-4到 H.264语法格式转码的任务目标
    3.2 候选编码模式预测与优化技术
        3.2.1 固定阈值提前退出算法
        3.2.2 自适应阈值提前退出算法
        3.2.3 减少候选模式技术
    3.3 MPEG-4到 H.264语法格式转码中快速多参考帧运动估计技术
        3.3.1 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工作
        3.3.2 应用候选编码模式预测与优化技术
        3.3.3 时空结合的多帧参考运动估计快速算法
    3.4 转码器结构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1 FDVS和 ULP预测准确性比较
        3.5.2 自适应搜索范围选择算法性能分析
        3.5.3 算法整体性能分析与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码率转码及低复杂度码率控制技术
    4.1 码率转码与码率控制的可结合性
    4.2 转码过程中码率控制的任务目标
    4.3 低复杂度码率转码及码率控制技术
        4.3.1 基于率失真模型的码率控制算法及存在的问题
        4.3.2 帧层码率控制算法
        4.3.3 基于查询表的宏块层码率控制算法
    4.4 转码器结构以及失真度的讨论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H.264的任意比率分辨率快速转码
    5.1 分辨率转码的任务目标
        5.1.1 分辨率转码任务列表
        5.1.2 H.264分辨率转码技术的特殊性及本章研究内容
    5.2 分辨率转码中宏块编码方式确定
    5.3 适用于 H.264的运动矢量重建技术
        5.3.1 运动矢量合成技术定义
        5.3.2 适用于 H.264任意比率分辨率下采样过程的运动矢量重建
        5.3.3 转码中运动矢量的统一
    5.4 H.264任意比率分辨率转码中运动估计及模式决策快速算法
        5.4.1 应用提前退出算法
        5.4.2 基于预判的4×4块运动估计
        5.4.3 自底向上合并检测
        5.4.4 算法总结
    5.5 转码器结构
    5.6 实验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 H.264的容错信息嵌入转码技术
    6.1 容错信息嵌入转码的任务目标
        6.1.1 移动视频监控应用的容错特性
        6.1.2 容错信息嵌入转码研究内容
    6.2 敏感区域的自动识别技术
        6.2.1 Intra宏块判决方式
        6.2.2 Inter宏块影响因子分析
        6.2.3 Inter宏块敏感程度计算模型的参数训练
        6.2.4 敏感程度计算模型总结
    6.3 敏感区域保护信息嵌入转码
        6.3.1 方案一:基于 Intra宏块刷新的敏感宏块保护机制
        6.3.2 方案二:基于运动矢量信息保护的敏感宏块保护机制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敏感区域自动识别效果分析
        6.4.2 敏感区域保护机制实性能比较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目标联合转码技术
    7.1 实际应用对多目标联合转码的需求
    7.2 码率、容错信息嵌入二目标联合转码技术、
    7.3 码率、帧率、分辨率及容错信息嵌入四目标联合转码技术
        7.3.1 帧率分辨率下采样顺序分析
        7.3.2 四目标联合转码器结构
    7.4 包含 H.264语法格式转换的五目标联合转码技术
        7.4.1 五目标联合转码器结构
        7.4.2 运动矢量重建执行顺序分析
    7.5 转码结构性能对比
    7.6 移动视频监控应用的需求及相应的转码解决方案总结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和展望
    8.1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8.2 展望未来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H.264的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2.1 视频压缩编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2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
        1.2.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第2章 视频压缩编码标准H.264
    2.1 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简介
    2.2 典型的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2.2.1 ITU-T系列标准
        2.2.2 ISO/IEC系列标准
    2.3 H.264/AVC标准的技术特点
        2.3.1 H.264的优越性
        2.3.2 档次和等级
        2.3.3 关键技术
    2.4 H.264的广泛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H.264的网络传输机制
    3.1 基于IP的视频传输应用
    3.2 H.264中的NAL层技术
        3.2.1 NAL单元的概念
        3.2.2 NAL层流的结构
        3.2.3 NAL层的解码过程
    3.3 RTP打包过程
        3.3.1 打包设计要求
        3.3.2 简单打包
        3.3.3 NAL单元分割
        3.3.4 NAL单元重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264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
    4.1 误码产生及影响
    4.2 差错控制技术
    4.3 基于编码端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
        4.3.1 传统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4.3.1.1 帧内编码
        4.3.1.2 图像分割
        4.3.2 改进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4.3.2.1 参考图像选择
        4.3.2.2 数据分割
        4.3.3 H.264新引入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与实现
        4.3.3.1 冗余片结构
        4.3.3.2 参数集
        4.3.3.3 灵活的宏块顺序(FMO)
        4.3.3.4 FMO性能测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解码端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
    5.1 错误隐藏技术概述
    5.2 空域错误隐藏技术
        5.2.1 基于加权平均插值算法
        5.2.2 基于方向插值算法
    5.3 时域错误隐藏技术
        5.3.1 基于直接替换的隐藏算法
        5.3.2 基于边界匹配的隐藏算法
    5.4 改进的时域差错隐藏算法的研究
        5.4.1 有待优化的问题
        5.4.2 改进算法的思路及优化方案
        5.4.3 改进的基于多参考帧加权边界匹配算法
    5.5 改进算法实验及结果分析
        5.5.1 实验条件
        5.5.2 实验方案
        5.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H.264/AVC的运动估计与差错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视频编码技术
        1.2.1 视频编码发展
        1.2.2 国际数字视频编码标准
    1.3 视频压缩与差错控制
    1.4 研究工作概要及全文结构安排
        1.4.1 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H.264/AVC视频压缩编码标准
    2.1 引言
    2.2 H.264的基本框架
        2.2.1 档次和等级
        2.2.2 码流结构
        2.2.3 编解码策略
    2.3 H.264的关键技术
        2.3.1 分层结构
        2.3.2 帧内预测编码
        2.3.3 帧间预测编码
        2.3.4 整数变换与量化
        2.3.5 熵编码算法
        2.3.6 SP/SI技术
        2.3.7 率失真优化算法
        2.3.8 差错控制
    2.4 H.264的编码性能分析
        2.4.1 流媒体应用中的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2.4.2 视频会议应用中的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 H.264/AVC的运动估计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研究
        3.2.1 块匹配运动估计基本原理
        3.2.2 提高搜索效率的主要技术
        3.2.3 典型运动估计算法分析
    3.3 基于H.264/AVC的运动估计
        3.3.1 H.264/AVC中运动估计的新特征
        3.3.2 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UMHexagonS
    3.4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快速运动估计算法
        3.4.1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RDO
        3.4.2 基于运动矢量特征的快速模式选择
        3.4.3 搜索模板
        3.4.4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 H.264/AVC的差错控制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视频通信中的差错控制技术
        4.2.1 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4.2.2 后向错误隐藏技术
        4.2.3 交互式差错控制技术
    4.3 H.264/AVC的差错控制策略
        4.3.1 数据分割
        4.3.2 参数集
        4.3.3 灵活宏块排序
        4.3.4 冗余片
        4.3.5 帧内编码
    4.4 区域指导的自适应帧内错误隐藏算法
        4.4.1 边缘检测
        4.4.2 区域划分
        4.4.3 受损块重建
        4.4.4 实验结果
    4.5 基于受损区域运动特征的时域错误隐藏算法
        4.5.1 受损块模式判定
        4.5.2 帧间预测运动矢量生成
        4.5.3 运动矢量候选集的建立及最优运动矢量选择
        4.5.4 计算复杂度分析
        4.5.5 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10)H.264/AVC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视频通信系统基本结构
    1.3 视频压缩编码的标准化进程
    1.4 研究工作概要与章节安排
        1.4.1 主要研究工作
        1.4.2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
    2.1 引言
    2.2 H.264/AVC的两层编码体系
    2.3 H.264/AVC的类(Profile)和级(Level)
    2.4 H.264/AVC的编解码器
        2.4.1 H.264 编码器
        2.4.2 H.264 解码器
    2.5 H.264/AVC的视频压缩编码技术
        2.5.1 帧内预测
        2.5.2 帧间预测
        2.5.3 整数变换与量化
        2.5.4 熵编码
        2.5.5 去方块滤波
        2.5.6 码率控制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264/AVC的差错控制研究
    3.1 引言
        3.1.1 视频流业务的分类
        3.1.2 视频流传输的网络环境
        3.1.3 视频传输面临的问题
    3.2 容错技术研究现状
        3.2.1 前向差错控制技术
        3.2.2 后向错误隐藏技术
        3.2.3 交互式差错控制技术
    3.3 基于H.264/AVC的容错技术
        3.3.1 数据分割
        3.3.2 帧内编码
        3.3.3 参数集的使用
        3.3.4 灵活的宏块次序(FMO)
        3.3.5 冗余片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数据嵌入的H.264/AVC错误隐藏算法
    4.1 引言
    4.2 面向H.264/AVC的传统错误隐藏算法
        4.2.1 H.264/AVC I帧错误隐藏
        4.2.2 H.264/AVC P帧错误隐藏
    4.3 基于数据嵌入的H.264/AVC错误隐藏算法
        4.3.1 特征数据的提取
        4.3.2 使用FMO及条带组的宏块排列方法
        4.3.3 特征数据的嵌入方法——奇偶嵌入法
        4.3.4 算法步骤总结
        4.3.5 实验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5.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一种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抗差错扩散性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率失真优化的H.264参考帧选择算法[J]. 唐浩漾,王曙光,赵洪钢.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4(04)
  • [2]高性能视频帧内编码技术研究[D]. 蒋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4)
  • [3]基于H.264的视频差错控制技术研究[D]. 徐滨海.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9)
  • [4]单/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率失真优化技术研究[D]. 张庆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0(03)
  • [5]多参考帧选择技术的内存控制策略研究[J]. 付晓舰.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6]基于H.264解码端的误码掩盖技术研究[D]. 熊曼子. 华中师范大学, 2008(09)
  • [7]面向移动视频监控的转码技术研究[D]. 莫林剑. 浙江大学, 2008(07)
  • [8]基于H.264的网络视频传输差错控制技术的研究[D]. 廖玮.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9)
  • [9]H.264/AVC的运动估计与差错控制技术研究[D]. 赵连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3)
  • [10]H.264/AVC的错误隐藏技术研究[D]. 蒋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基于H.26L多参考帧技术的误差扩散阻力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