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主演Linux舞台

嵌入式主演Linux舞台

一、Linux 舞台上嵌入式唱主角(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陈昱颖[2](2020)在《国家权力嵌入下的社区公共生活建构研究 ——以上海市X镇社区唱歌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及“单位制”的解体,我国城市社区公共生活呈现日渐式微的趋势,社区民众逐渐成为原子化的个人,民众之间的交往日渐疏离,邻里感情趋于冷漠。这已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担忧,他们深思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是否还能建构社区共同体式的公共生活?笔者通过对上海市X镇社区唱歌班的实地调研,系统思考这种有组织、有纪律的社区公共生活是如何形成与持续发展的,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缘起。调研发现,国家权力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建构有着重要影响。那么,国家权力是如何嵌入落实到公共生活之中,实现社区公共生活建构的,正是本文的研究问题。本文以上海市X镇社区唱歌班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参与观察法为主,并借助深度访谈法及文献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出发,着眼于X镇社区唱歌班为代表的社区公共生活案例研究,分析国家权力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建构方式。文章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国家权力的嵌入路径;社区居委会及民众对国家权力嵌入方式的反应形态;国家权力有效嵌入公共生活,实现社区公共生活持续发展的生成机制。为此,笔者深入上海市X镇唱歌班进行了历时2个月的田野调查,深入走访了 2个社区共20个居委会唱歌班,深入接触访谈对象近50人,撰写调研日记十余万字,试图揭示国家权力如何嵌入落实到公共生活之中实现社区公共生活建构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国家权力与社会共同建构了社区公共生活。调研发现,在我国现实语境下,国家权力对社区公共生活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与社区民众的互动交合中建构了社区公共生活,国家权力起着主导性作用。社区唱歌班的组建及文艺团体的发展同样也会对X镇社区公共生活的发展形态产生影响。当前社区公共生活是国家与社会共同建构的结果,这种建构是以国家主导,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影响相对弱小。国家权力通过四个维度嵌入社区公共生活。国家通过物质资源、政治主题、正式制度及组织系统四方面实现了权力的嵌入,并与社区民众的公共生活利益诉求相契合。在国家权力嵌入过程中,各居委会及社区民众也展现出多元的反应形态来表达自身对公共生活的利益诉求,包括竞争与博弈;融入政治主题;确立非正式规范及日常操练唱歌班。但置于国家组织系统管理下的社区民众总体呈现出主动适应与融合态势。国家权力嵌入式社区公共生活的生成机制。这种权力嵌入之所以能实现社区公共生活的持续开展、有效达成,一方面是社区公共生活的建构遵循了普遍利益原则,实现了国家权力系统与社会利益共同体的互构。另一方面社会团结再生产的实现,也提升了国家权力嵌入的有效性。

高鹏[3](2019)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科技浪潮的兴起,新一轮产业革命已见端倪,全球先进制造业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在此形势下,各个制造业大国为了保持自己世界经济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相继制定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美国率先提出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国家战略后,德国继而提出了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的“工业4.0”规划,而英国和日本也不甘落后,纷纷提出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战略规划。作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也提出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然而,这些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提出,其本质就是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核心技术的竞争而设计的。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全球经济日益融合的当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占,其有效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通过国际间的海外并购这一方式来获取。尽管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制造产能,但制造业的总体产业技术水平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一定的差距。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是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终极目标。先进制造业如何利用海外并购这一有效途径快速地提高产业核心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是当下产业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全球价值链的理论是伴随着全球产业转移和海外并购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该理论中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理论框架准确地描述了全球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地位和态势,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地位和态势的动态变化。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总体处于中下游地位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先进的产业核心技术本身也是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过程。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判定海外并购战略目标实施的效果,可以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途径快速提高核心技术的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围绕着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途径获取核心技术能力这一议题,在对全球价值链、先进制造业和海外并购进行理论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动因为切入点,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角度,采用规范分析、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等方法,通过对不同动因驱动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带来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尤其是技术获取动因驱动的海外技术并购所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创新效应进行的深入分析,得出关于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获取核心技术、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相关结论,认为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无论是从获取技术的角度,还是寻求品牌的角度,抑或是扩张市场的角度等,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提高中国先进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目标。然而,从获取产业核心技术也就是全球价值链最顶端的产业关键技术的角度来说,尽管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技术并购的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获得了产业技术的快速提升,实现了技术的追赶效应,但对于产业核心技术的获取和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却并不明显。也就是说,中国先进制造业通过海外并购的途径来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实现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对于当下处于中低端的中国先进制造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于中国先进制造业获取产业核心技术从而占领全球价值链顶端、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来说,作用却不显着。因此,中国先进制造业想要获得产业核心技术从而突破全球价值链锁定、实现价值链重构,只能自力更生,通过对研发的大力投入进行内生性创新来实现。

王德刚[4](2018)在《民俗学的当下意义 ——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文中提出民俗学的当下意义——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今年恰逢“歌谣运动”10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探讨作为对民俗价值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的“民俗价值观”这样一个本体论命题,既是民俗学科发展的现实诉求,也是对民俗学百年历史的呼应!在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和全球化语境下,民俗有什么价值?民俗学研究到底有什么现实意义?民俗学对于文化进步、意识形态建设和社会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应该如何去发挥作用?等等!这些问题既是民俗本体论研究的核心命题,也是民俗学者在学术领域、社会领域角色定位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这也必然成为当代民俗学者们在面对政治、经济、文化、学科和学术格局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经常伏案自问并试图求解的现实问题。同时,在民俗学领域之外,人们对民俗、民俗学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也心存疑问:民俗学有用吗?甚至一些人会用这种疑问式描述来作为否定民俗学存在价值的意见表达方式。因此,“民俗学的当下意义”的确需要我们在“当下”给出明确的回答。本项研究以“民俗价值观”为主题、以“中国当代民俗学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0位民俗学者进行深度访谈,获得了 30多万字的能够充分表达个人学术思想的口述资料,采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将口述资料与文献研究成果进行“对读”研究,经分析、聚类、归纳和综合论证,总结出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民俗学者”这一价值观共同体的民俗价值观共识。论文分为8部分,包括绪论、第一章民俗价值观概念辨析与理论借鉴、第二章访谈过程与口述资料初步分析、第三章主题阐释、第四章民俗的价值、第五章民俗学的价值、第六章民俗学科的地位与民俗学者社会价值的发挥途径、第七章总结与展望。通过研究所形成的民俗价值观共识,具体包括几个方面:(1)民俗和民俗学的价值,体现在“人类个体、特定人群、整个人类”三个维度上,具体表现为:在人类个体日常生活层面,民俗具有“对日常生活的规范价值”,民俗学具有“解释、服务和提升人的日常生活”的价值;在人类特定群体意识形态层面,民俗具有作为“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的价值,民俗学具有“服务于国家、民族发展和意识形态建构”的价值;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建构层面,民俗具有“完整地反映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民俗学具有“建构完整的人类知识谱系”的价值。(2)关于民俗学的地位:一方面,民俗学在社会上从来就没有被弱化,一直在服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发展、意识形态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是在“非民俗学领域”,也一直都在使用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处理各种与民俗和社会文化相关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无论是从学理,还是民俗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上看,民俗学都具备上升为一级学科的基本条件。(3)民俗学者社会价值的发挥途径,在现行社会体制下,民俗学者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和民俗学的社会价值,要树立命运共同体观念,以价值共创理念为指导,在坚守、保持学者独立性的前提下与政府及其他价值主体合作,共同进行价值创造。同时,要将老一辈民俗学者的团队精神发扬光大,把民俗学的事情办好,把民俗学的价值做大。本项研究在国内民俗学领域,无论是在研究命题、研究过程、还是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都具有一定的实验性、探索性和开创性,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研究内容。“民俗价值观”概念的提出本身在民俗学领域即具有特殊意义;民俗的价值、民俗学的价值、民俗学和民俗学者作用于社会的途径等,以往的学术论着中虽也有涉及,但多是呈碎片化地散见于不同的研究论述中,缺乏系统性研究,本项研究试图对这些民俗本体论的关键性命题展开系统研究,形成民俗价值观共同体的共识。二是研究路径。本项研究采取由个人叙事到集体共识的研究路径,把民俗学者的书斋作为“田野”,采取深度访谈的方法采集民俗学者的个体学术思想信息,通过质性研究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聚类、归纳,由个人叙事过渡到集体叙事,形成民俗价值观共同体的群体共识。三是资料的鲜活性。通过对20位民俗学者和民俗职业人的深度访谈,获得了 30多万字的口述资料,受访者的年龄从50多岁到92岁,访谈过程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个人和学科发展史的深情回顾,获得的口述资料主题鲜明,语言鲜活,既有理论深度,又注入了受访者的情感。这些资料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的关于民俗学发展的口述史资料。“民俗学从来都不寂寞”。访谈过程中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教授的观点给笔者以很大的鼓舞。笔者因此也设想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继续沿着这条路径走下去,进一步完善前期研究,争取取得更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成果,为民俗学理论建设尽一点微薄之力。

本刊编辑部[5](2018)在《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看电子产业的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3月中旬,一年一度的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开展。因为每年的此次展会都是中国春节后的第一次电子行业大展,可谓是接下来一年电子行业发展的风向标。国内公司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前几年的展会,放眼放去,中央位置展台几乎是国外厂商的天下,国内公司只是配角,但今年的展会国内厂商开始唱主角,从元器件、连接器、集成电路到电源应用,国内公司都在积极参与进来。如今中国半导体产业正处于一个微妙的节点。从国

崔震彪[6](2017)在《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文化的精神保障,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工程,对于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化素质,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并未同质发展,农民群众富而思乐需求不能有效满足,物质生活膨胀与精神生活断裂样态越发明显,精神困惑、价值扭曲的社会问题伴随而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人文关怀,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增强农民群众共享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成为社会迫切关注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积极顺应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创造条件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已成为当前开展农村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剖析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存在的困境,并提出可行性创新的发展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导论部分主要阐释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等五个问题,着重在掌握国内外学者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做出自己独特的框架设计和理论创新,为论文系统的展开论述打好扎实的基础。第一章,探讨了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本章节主要侧重从学理的层面做好理论铺垫,首先,探讨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其次,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关于文化发展的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西方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进行学理的阐释;最后,从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是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等四个角度,对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实必要性进行论证。第二章,分析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历史进程做了简要概述,以便能够更好把握理解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内容和形式;其次,结合实例材料,把握事物的特殊性,阐释了参与主体的群众性、内容来源的生活性、形式表现的感性化等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最后,论述了现阶段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取得的成效。第三章,解剖了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困境,并作出了实证的社会分析。一方面,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资金投入、人才队伍、文艺团体等角度,解剖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困境,认清存在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对照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症结,从思想认识、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等角度入手,阐析了现阶段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困境背后的深刻原因。第四章,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发展的路径与对策。本章节以顶层设计和底层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基本准则,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具体架构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和产业两条路径,从"送文化"外力嵌入激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鲜活力,"种文化"内生驱动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生长力,"养文化"合力联动供给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创造力,可行性创新发展路径和具体对策,以聚焦惠民的价值旨归:让农民群众在共建社会主义文化中共享更多的成果为最终的落脚点。

陈维[7](2016)在《中日韩城市外交——动力、模式与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外交是当前中日韩三国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次考察中日韩合作中城市外交的发展动力,发现全球化、国家激励和地方主导三个因素共同推动着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发展。在保持友好城市双边交往的基础上,中日韩通过建立论坛机制、搭建协作平台等形式,将友城外交推向深入,并积极发展基于议题领域的跨国城市网络,推进城市外交发展模式的完善。目前,中日韩城市外交在加强沟通、完善全球治理、塑造区域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受制于东北亚政治局势以及城市外交本身的限度。加强在观念、机制和能力层面的持续建设,是中日韩未来城市外交稳步推进的重要路径。

邓友平[8](2014)在《美国“课程现代化”的科学主义内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世纪初,我国开展了系统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对一种新型教育文化形态的追求,必将涉及器物、制度和思想层面的全方位变革。改革能否达此目标,当观其是否在上述文化层面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层面有自觉理性之认识。故尔,汲取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就成了一个关键。20世纪的世界基础教育发展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持续改革史。很难说持续一个世纪的大改革发端于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20世纪中叶的“课程内容现代化”是改革的巨响。一方面,它对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影响深远,甚至至今余脉清晰;另一方面,它对世界各国的改革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世所罕见,其波涛所到之外,无不掀起改革的浪潮。对于美国20世纪中叶的这次课程现代化改革,国内外的史学研究、比较研究之成果已经汗牛充栋。但,放在一个世纪的长河中,放在现代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中,这次改革的核心理念或价值取向应该如何认识?至今是一个等待回答的问题。作为研究之对象,任何一次系统的改革,都可以从思想、制度等层面加以分析。不过,在面对美国课程现代化这一历史事件时,至少有两大因素导致人们对改革背后的价值理念的发展脉络存在忽视或误读:其一,二战以前美国人就对进步主义教育有了普遍诟病让战后对进步主义教育价值取向的回拨变得顺理成章,故尔很多人只看到了“现代化”对进步主义教育价值理念的背弃而忽视了其内在价值的联系;其二,冷战政治气氛的形成和卫星事件的偶然触拨让“现代化”的价值理念和内在驱动力变得模糊和可疑。因此,人们在面对改革的史实时,认识的兴趣更多地投入到了对制度变革的析离,而对变革背后的“价值理念”及其历史发展轨迹,特别是对本次改革在美国教育的“现代性”价值确立中的地位缺乏系统分析和总结。历史的误读不会影响历史,却会影响未来,假如我们有意借鉴别国的经验来校对自己的改革方向的话。本研究是一种新视角的选择,其“新”或许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其一,选择把“课程现代化”放在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中,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美国教育“现代性”之统一性;其二,把“课程现代化”放在“价值理念”的透视镜下,查验其内在驱动力之现代性;其三,把“课程现代化”放在世界现代教育的背景中,看世界教育的“现代性”之所在。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从价值理念角度对美国的“课程现代化”加以重新认识,谋求析离其核心理念及内在驱动力,并放置于整个20世纪的教育发展大框架中,透视美国现代教育的脉动规律。本研究采用历史研究法着力于资料的全面把握和占有,以及对历史发展脉络的系统瞻顾;同时采用比较研究法,着力于对现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的全方位认识及解读,同时让本研究之于我国课程改革的借鉴意义有附着处。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科技革命对科学主义教育思想形成过程之影响的考察,分析了促动美国课程现代化的核心因素之所在,并从五个层面分析了科学主义作为课程现代化内核的表现:“科技生活”是改革的基本取向或关注、国家主义是科学主义的外衣、科学家充当教育改革的发动者和主持者、学科结构是改革关注的核心、课程编制的科学化。2.简略而系统地分析了科学主义内核驱动下“学科中心课程”改革,主要是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科学课程的改革,并透过制度层面的变革观察其科学主义的内核。与此同时,客观地对美国科学主义主导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认识到科学主义构成课改的内核是国家意志不断强化的体现、实用主义孕育了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内核、科学主义带来了“平衡性”问题,反映了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之间的矛盾。3.从美国科学主义课程改革及其世界影响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局限性,如:我们倾向于问题应对式改革,科学教育并非改革关注的焦点,在课程评价机制上产生“跛脚效应”,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制衡性和规范性等等。本研究是对20世纪中叶世界范围内的“课程现代化”研究的一个补充,对于全面审视和设计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杨智馨[9](2014)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全球性的消费文化风暴已经逐渐渗入到我国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电视作为大众传播领域最为有影响力的代表,带给大众文化生活的改变是不可低估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电视音乐节目的规模上、形态上都越发的多样和成熟。可以说当下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属音乐节目最为火爆,几年间,不断的推陈出新,各类电视音乐节目应运而生,通过一系列的传播和营销手段,让节目深受大众的喜爱,其收视率和持续高居的广告收益成为了一道电视的文化奇特景观。本研究将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置于消费文化语境下,选取本世纪以来中国最具典型性的本土电视音乐节目“同一首歌”、“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作为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和分类研究。力求在梳理消费文化与电视音乐节目间的互动关系中解析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节目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消费文化语境下受众心理需求,把握电视音乐节目的文化内涵,探讨中国电视音乐节目巩固优势,摒弃不足,实现创新性的本土化发展的建设性思考。

丁锐[10](2013)在《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及推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浪潮下,发展公共外交是大势所趋。媒体在推动公共外交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通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法和定性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媒体的角色主要包括:信息传播角色、舆论引导角色、文化传播角色、国家形象塑造角色和观点交流角色。公民社会是公共外交发展的客观基础;新媒体与信息社会是公共外交发展的技术保证。媒体推进公共外交,要消除“疑问”,释疑增信,综合运用整合资源、构建网络、“借台唱戏”等策略。我国要加强中外媒体之间的节目交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和联合制作,发挥好媒体作用,促进公共外交事业健康发展,持续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服务。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思路和逻辑,并对公共外交和媒体研究的历史进行梳理,说明本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文章框架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媒体和公共外交的基本界定。主要讲了三个问题。(1)媒体的界定。分析了媒体的内涵与外延。本文对媒体的界定是广义的,它是为作为一种组织出现的媒体,而非狭义上仅是作为受众接受和传递信息的媒体。(2)公共外交的界定。包括公共外交的定义、历史溯源、形式及要素。在此,我将公共外交界定为一国政府利用媒体对别国公众开展信息传播,以本国利益服务的传播行为。(3)媒体服务公共外交的基础。主要阐述了公民社会的形成,为公共外交的发展提供客观基础;信息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为开展公共外交提供了技术保证。第三部分是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定位。阐述了媒体在公共外交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理论定位。主要包括:信息传播的角色,舆论引导的角色,文化传播的角色,国家形象塑造的角色,观点交流的角色。第四部分是媒体推进公共外交的策略。通过多重元素巧妙组合、整合重建信息传播网络、采取借台唱戏等策略,实现公共外交增信释疑的目的。第五部分是对我国推进媒体公共外交的建议。在回顾分析我国对外媒体建设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对推进我国媒体公共外交发展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把讲政治作为推进媒体公共外交发展的灵魂;二是要把寻求合作作为“借台唱戏”增实效的重要措施。强调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把好政治关;在技术上,要借助外力求新、求快、求实效。第六部分是结语。通过本文论述,主要阐明三个观点:1、全球化倡导公共外交,“中国梦”呼唤公共外交;2、发展我国公共外交事业,需要媒体扮演重要角色;3、媒体从业人员要“讲政治”,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

二、Linux 舞台上嵌入式唱主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nux 舞台上嵌入式唱主角(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国家权力嵌入下的社区公共生活建构研究 ——以上海市X镇社区唱歌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公共生活研究概述
        1.2.2 国内社区公共生活研究概述
        1.2.3 已有研究述评
    1.3 概念界定
        1.3.1 国家权力
        1.3.2 嵌入
        1.3.3 社区公共生活
        1.3.4 社会
    1.4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1.4.1 理论基础
        1.4.2 分析框架
    1.5 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1.5.1 方法论
        1.5.2 研究地点的选取
        1.5.3 收集资料的方法
        1.5.4 分析资料的方法
第2章 X镇社区公共生活的发展形态
    2.1 X镇社区公共生活的历史嬗变
        2.1.1 政治化:集体化时期的公共生活
        2.1.2 日常化:改革开放后的公共生活
        2.1.3 标准化:21世纪的公共生活
    2.2 X镇社区唱歌班的发展
        2.2.1 X镇社区唱歌班发展概况
        2.2.2 唱歌班的类型划分
        2.2.3 唱歌班成员的现实表征
第3章 四管齐下:国家权力的嵌入路径
    3.1 物质资源:社区公共生活的发展基石
        3.1.1 标准化的公共空间
        3.1.2 充足的资金保障
        3.1.3 强大的指导力量
    3.2 政治主题:自上而下的政治引领
        3.2.1 政治意识嵌入: 弘扬政治主旋律
        3.2.2 政治身份嵌入: 政府人员的身体力行
    3.3 正式制度: 社区公共生活的管制与激励
        3.3.1 铁的纪律: 严格的社区学校规章制度
        3.3.2 硬的监督: 严谨周密的考核系统
        3.3.3 软的激励: 丰厚诱人的绩效奖励
    3.4 组织系统: 社区公共生活的组织网络
        3.4.1 自上而下的行政组织动员
        3.4.2 紧密的公共活动链条
第4章 适应与融合: 社区公共生活的发展形态
    4.1 竞争与博弈: 不分内外的资源争夺
        4.1.1 常态化竞争
        4.1.2 争先恐后的利益博弈
    4.2 政治主题: 社区公共生活的风向标
        4.2.1 紧跟政治主题
        4.2.2 居委会与社区民众的联合之路
    4.3 仪式与自主: 非正式规范的确立
        4.3.1 尊师重教的上课仪式
        4.3.2 唱歌班的非正式课堂规范
    4.4 日常化操练: “后备部队”的自我养成
        4.4.1 雨后春笋般的唱歌班文艺队
        4.4.2 自我管理下的集体操练
第5章 国家权力嵌入式社区公共生活的生成机制
    5.1 国家权力系统与社会利益共同体的互构机制
        5.1.1 国家喻于权,社会喻于利
        5.1.2 法理机制: 利益共同体与权力系统的交互建构
    5.2 社会团结再生产的实现机制
        5.2.1 集体记忆: 相似的集体经历
        5.2.2 角色分工: 彼此依赖的团结
第6章 结语
    6.1 结论与讨论
        6.1.1 结论
        6.1.2 讨论
    6.2 创新与不足
        6.2.1 创新之处
        6.2.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受访者情况一览表

(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局限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全球价值链相关文献综述
        2.1.1 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1.2 全球价值链的动力机制
        2.1.3 全球价值链“经济租”的产生和分布
        2.1.4 全球价值链的治理
        2.1.5 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路径
        2.1.6 全球价值链评述
    2.2 先进制造业相关文献综述
        2.2.1 先进制造业内涵
        2.2.2 先进制造业的特征和分类
        2.2.3 中国先进制造业基本分类
    2.3 海外并购相关文献综述
        2.3.1 海外并购的内涵
        2.3.2 海外并购理论
        2.3.3 海外并购的历史
第3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态势
    3.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进程
    3.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3.2.1 数量和金额齐飞
        3.2.2 第二产业为主,细分行业增多
        3.2.3 区位不断拓宽
        3.2.4 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
    3.3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
第4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分析
    4.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般动因
    4.2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动因分析
        4.2.1 技术获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4.2.2 市场扩张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4.2.3 多元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4.2.4 品牌获取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4.2.5 全球价值链重构为动因的海外并购
    4.3 中国先进制造业企业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4.3.1 并购背景
        4.3.2 案例介绍
        4.3.3 案例分析
        4.3.4 并购的评价
    4.4 中国先进企业海外并购动因的趋势
第5章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技术效应分析
    5.1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的效应
        5.1.1 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5.1.2 海外并购技术整合协同效应
        5.1.3 海外并购技术创新效应
    5.2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5.2.1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技术并购基本情况
        5.2.2 海外并购整合模式
        5.2.3 上汽集团收购罗孚案例分析
    5.3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创新效应分析
        5.3.1 中国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基本情况
        5.3.2 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
        5.3.3 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6章 结论和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民俗学的当下意义 ——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分析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四、研究方法与过程
    五、创新点
第一章 民俗价值观概念辨析与理论借鉴
    一、民俗价值观概念辨析
    二、理论借鉴
第二章 访谈过程与口述资料初步分析
    一、访谈提纲设计与访谈对象遴选
    二、访谈过程与口述资料收集
    三、口述资料分析过程
    四、主题凝练结果
第三章 主题阐释
    一、传承与发展
    二、乡土根基与行为规范
    三、民俗实践与民俗学科发展相辅相成
    四、圈子文化
    五、“非遗”与民俗
    六、能动地解释、服务和作用社会生活
    七、凝聚认同到国魂
    八、与政治政策的矛盾统一
    九、民俗与市场结合
    十、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十一、无形的使命感
    十二、民俗对个体认知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十三、完整的人类文明知识图谱
    十四、以小见大和由小到大的价值
    十五、全球化
    十六、主题阐释小结
第四章 民俗的价值
    一、民俗价值的三个维度
    二、民俗对日常生活的规范价值
    三、地方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意识基础
    四、完整地反映人类知识谱系
第五章 民俗学的价值
    一、民俗的“外价值”与民俗学的价值
    二、解释、服务和提升人的日常生活
    三、服务于国家、民族发展和意识形态建构
    四、建构完整的人类知识谱系
第六章 民俗学科的地位与民俗学者社会价值的发挥途径
    一、民俗学科的地位
    二、民俗学者社会价值的发挥途径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一、关于价值维度
    二、关于民俗和民俗学的价值
    三、关于民俗学的地位与民俗学者社会价值的发挥途径
    四、展望——民俗学发展进入价值共创时代
附录
    附录1: 访谈对象推荐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专家访谈确认表
注释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附件

(5)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看电子产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国内公司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
汽车是电子厂商未来的关注焦点
电子产业助力智能化融入各行各业
编辑视角

(6)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一) 选题的缘由
        (二) 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概况
        (二) 国外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访问调研法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一、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内涵
        (一) 群众文化
        (二) 群众文化活动
        (三)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四) 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特点
    二、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发展的理论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农村建设理论
        (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三、我国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现实依据
        (一) 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渠道
        (二) 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三) 加强文化民生建设的题中之义
        (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第二章 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进程及成效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 改革开放前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进程简要回顾(1949-1978)
        (二) 改革开放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进程简要回顾(1979—)
    二、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的成效
        (一) 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 拓展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空间
        (三) 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水平
        (四) 推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五) 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章 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面临的困境
        (一) 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二) 文化活动公共空间狭小
        (三) 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困难
        (四) 文化活动创新性不强
        (五) 农民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二、制约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 思想认识上不重视,"实用主义"崇拜盛行
        (二) 文化建设持续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三) 基层文化队伍薄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四) 农村成人社会式微,文化活动内生力不足
        (五) 文化活动供给主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第四章 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送文化":外力嵌入激发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鲜活力
        (一) "文化下乡"是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
        (二)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文化下乡"多种兵"联合团队
        (三) 规划蓝图,注重送文化的顶层设计与底层需求对接
        (四) 融合群众路线,创新送文化下乡的内容与形式
    二、"种文化":内生驱动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原动力
        (一) "种文化"是培育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内在力量
        (二) "种"基础设施,营造种文化的公共文化生活空间
        (三) "种"文化队伍,构建"点线面"辐射联动的文艺团队
        (四) 挖掘文化种子,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三、"养文化":合力联动供给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创造力
        (一) "养文化"是供给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联合驱动力
        (二) 树立新文化发展观,力促农村群众文化"双驱"发展
        (三) 推进机制创新,保障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常态化发展
        (四) 搭建服务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建设
    四、"享文化":聚焦惠民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价值旨归
        (一) "享文化"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真谛
        (二) 助推文化精准扶贫,促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均衡发展
        (三) 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能力
        (四) 坚持农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中日韩城市外交——动力、模式与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动力
    (一)关于城市外交及其动力机制的分析
    (二)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动力
二、中日韩城市外交的模式
    (一)友好城市交往: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基础
    (二)跨国城市网络:中日韩城市外交的趋势
三、中日韩城市外交的前景

(8)美国“课程现代化”的科学主义内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 教育发展史角度的研究
        (二) 专题式的研究
        (三) 关于课改的驱动力的研究
        (四) 当前“课程现代化”研究的盲点和误区
    三、 文献综述
        (一) 教育史学角度的研究资料
        (二) 专题式研究
        (三) 相关研究文献
    四、 研究方法
    五、 相关概念界定
第二章 科技革命、科学主义与课程变革
    一、 人文主义、人的解放与科学意识发展
    二、 科技发展与“科学意识”的发展
        (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与科学意识的萌芽
        (二)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科学意识的形成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与“科学主义”的强化
    三、 20 世纪以前的科学教育思想发展及教育之“科学主义”的垒筑
        (一) 几个早期思想家给予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 斯宾塞的科学主义教育思想
    四、 课程现代化之前美国的“科学文化”与“科学教育”
        (一) 建国以后美国的科学文化意识发展
        (二) 美国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叶前的科学教育
第三章 课程现代化对象的形成
    一、 20 世纪之前的“传统教育”
        (一) 主智主义教育兴盛于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大发展过程中
        (二) 主智主义“传统教育”的基本个性
    二、 20 世纪以前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
        (一) 20 世纪以前的欧洲中小学的科学教育
        (二) 20 世纪以前美国中小学科学教育
    三、 “新教育”运动对“科学”的淡漠
    四、 进步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间颉颃
        (一) 进步主义运动是着力解决当时美国社会的现实问题
        (二) 进步主义教育之所以构成“课程现代化”对象
        (三) “八年研究”与科学化取向的“课程现代化”的距离
        (四) 进步主义之于课程编制的科学化努力
    五、 科学主义映射下的教育问题
        (一) 教育只是科学主义意识的一个映射面
        (二) 科学主义视镜下的教育问题
第四章 美国的课程现代化及归因分析
    一、 《国防教育法》的“科学主义”色彩
        (一) 《国防教育法》的“科技发展”背景
        (二) 《国防教育法》明确无误的“科学主义”取向
        (三) 《国防教育法》对中小学科学教育“导约”作用
    二、 “科学主义”支配的“学科中心课程”改革
        (一) 数学课程改革
        (二) 物理课程改革
        (三) 生物课程改革
        (四) 化学课程改革
        (五) 其他课程的改革
    三、 “课程现代化”的归因分析
        (一) 聚拢权力而聚集科技发展的“危机公关”
        (二) 普及教育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质量”中小学教育的呼唤
        (三) 对科技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主动回应
        (四) 科技与军事的联姻
第五章 课程现代化科学主义内核之表现
    一、 科学主义是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二、 重视“科学生活”是改革的追求方向
        (一) 优先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
        (二) “科技生活”构成核心价值取向
    三、 国家主义是科学主义的外衣
        (一) “国家本位”对“个人本位”压制
        (二) 国家主义追求的是科技的“功利价值”
        (三) 由被动适应向主动创造的转化
    四、 由一群崇信科学的科学家主导
        (一) 科学家作为改革的发动者和主持者
        (二) 科南特的科学主义倾向
        (三) 布鲁纳的科学主义取向
        (四) 改革由科学家设计和指导完成
    五、 学科结构是关注的核心
        (一) 课程内容的“学术化”和“结构化”
        (二)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科学化”
        (三) 前所未有地提升“科学课程”地位
    六、 课程编制的科学化
        (一) 结构主义的课程架构
        (二) 螺旋式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科学主义支配下的课改发展路向
    一、 科学主义的现代化浪潮
    二、 美国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后续
        (一) “恢复基础”(back to the basics)的方向
        (二) “科学素养”反映出的“科学主义”
    三、 反思美国科学主义课程改革
        (一) 为什么是“科学主义”
        (二) 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批判
结语
    一、科学主义课程改革的简要路线回顾
    二、我国基础教育的“文化性格”简析
    三、对比认识我国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9)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主要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消费文化及其对电视的影响
    第一节 消费文化的发端与基本特征
        一、 文化与消费文化
        二、 消费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 消费文化带来消费观念的嬗变
    第二节 消费文化对当代中国电视的影响
        一、 中国电视媒介的消费主义演化
        二、 消费文化时代的电视元素分析
        三、 消费主义时代的电视产业化生存与媒介责任
第三章 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
        一、 关于电视节目的界定
        二、 关于电视音乐节目的界定
    第二节 电视音乐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地位
        一、 电视音乐节目在中国的发展概述
        二、 当代电视音乐节目在中国电视节目系统中的地位
第四章 当下中国典型电视音乐节目类型分析
    第一节 电视歌会节目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一、 电视歌会节目的个案分析
        二、 电视歌会类节目形态特征分析
        三、 电视歌会节目面临的困境
        四、 电视歌会节目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形态及其发展趋势
        一、 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个案分析
        二、 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分析
        三、 电视音乐真人秀节目发展趋势
第五章 消费文化语境下电视音乐节目的发展建议
    第一节 当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面临的困境
        一、 商业利导下忽视媒体社会责任
        二、 流行音乐主导,淡化电视传播的多元文化价值
        三、 老套“游戏“重复玩,创新意识匮乏
    第二节 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本土发展
        一、 平衡利益关系,倡导正面社会价值观
        二、 提升文化品位,传播多元音乐文化
        三、 打造本土化品牌,完善产业链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10)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及推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的意义
    三、 对当前我国媒体与公共外交理论研究的回顾
    四、 主要研究方法
    五、 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六、 基本内容框架
第一章 关于媒体和公共外交的基本界定
    第一节 媒体的界定
        一、 媒体的内涵
        二、 媒体的外延
    第二节 公共外交的界定
        一、 公共外交的历史溯源
        二、 公共外交的定义
        三、 公共外交的形式及要素
    第三节 媒体服务公共外交的基础
        一、 公共外交发展的客观基础:公民社会
        二、 公共外交的技术保证:信息社会和网络
第二章 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定位
    第一节 信息传播的角色
        一、 信息传播角色的概念
        二、 信息传播角色的体现
    第二节 舆论引导的角色
        一、 舆论的界定
        二、 舆论引导角色的作用
    第三节 文化传播的角色
        一、 文化传播的定义
        二、 文化传播与文化差异
    第四节 国家形象塑造的角色
        一、 国家形象塑造的概念
        二、 塑造国家形象的必要性
    第五节 观点交流的角色
        一、 观点交流角色的定义
        二、 观点交流角色的运作机制
第三章 媒体推进公共外交的策略
    第一节 疑问:多重元素的巧妙组合
        一、 关于“疑问”的界定
        二、 公共外交消除“疑问”的动因
    第二节 释疑增信:整合与新建信息传播网络
        一、 增设机构协调行动
        二、 建立媒体组成网络
        三、 利用最新技术整合现有资源
        四、 借台唱戏:利用别国媒体平台开展公共外交活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对我国推进媒体公共外交的建议
    第一节 我国对外媒体建设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一、 我国对外媒体机构及沿革
        二、 我国对外媒体的具体分类
    第二节 对推进我国媒体公共外交发展的建议
        一、 讲政治:推进媒体公共外交发展的灵魂
        二、 求合作:“借台唱戏”增实效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全球化倡导公共外交,“中国梦”呼唤公共外交
    二、 发展我国公共外交事业,需要媒体扮演重要角色
    三、 媒体从业人员要“讲政治”,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根本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
后记

四、Linux 舞台上嵌入式唱主角(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国家权力嵌入下的社区公共生活建构研究 ——以上海市X镇社区唱歌班为例[D]. 陈昱颖.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3]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研究[D]. 高鹏. 辽宁大学, 2019(05)
  • [4]民俗学的当下意义 ——中国当代民俗学者民俗价值观研究[D]. 王德刚. 山东大学, 2018(12)
  • [5]从慕尼黑上海电子展看电子产业的发展[J]. 本刊编辑部.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8(05)
  • [6]现阶段我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 崔震彪. 山东大学, 2017(01)
  • [7]中日韩城市外交——动力、模式与前景[J]. 陈维. 国际展望, 2016(01)
  • [8]美国“课程现代化”的科学主义内核研究[D]. 邓友平. 东北师范大学, 2014(12)
  • [9]消费文化语境下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研究[D]. 杨智馨.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10]媒体在公共外交中的角色及推进策略研究[D]. 丁锐. 广西师范学院, 2013(S2)

标签:;  ;  ;  ;  ;  

嵌入式主演Linux舞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