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代理和面向对象

面向代理和面向对象

一、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论文文献综述)

武焕焕[1](2020)在《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软件开发向抽象化层次更高的方向发展,不同软件开发方法产生的原因是研究人员站在不同视点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程序和文档进行组织,实质上是对软件所包含的数据和算法以某一方式进行组织。软件的使用是从抽象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转换过程,但由于目前软件结构(抽象世界)在运行过程中的固定性,不能适应应用环境(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性。本文从智能科学立场来看软件,计算机智能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自动执行上;人类智能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上;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自动生成上。希望软件能够具有感知变化和知识学习的能力,使软件可根据当前状态为实现目标而自动生成程序并执行,以达成目标且从中积累经验。首先,本文针对人类智能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再根据人类智能的结构和组成来研究软件的结构和组成。根据唯识学相关理论中人类智能的本质,得出人类智能具有四大特性,即自我意识性、动态性、模糊性和互表性。本文利用唯识学中人类智能理论对软件开发主体的智能结构进行研究,形成具有自我意识性的知识组织和更新的结构(Ego)。Ego主要由信念、能力、愿望、规划、执行和行为控制机制六部分组成,对人具有的知识及思维活动进行表示。其次,将软件开发主体结构与软件组成结构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的基本思想。将运行中的软件看作是具有自我意识性的实体—Ego,以Ego的各个组成部分去组织软件中的知识,如利用信念和能力对软件包含的描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进行表示,即程序的当前状态。建立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形式化模型,初步设计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描述语言,为进一步实现软件智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以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为基础,面向由计算机自动开发软件为最终目的,将软件开发看做是Ego的知识获取和表示过程。本文设计了基于自我意识的建模语言—EML(Ego Modeling Language)和软件开发过程。EML采用图形化方式对软件知识进行表示,支持软件的自我认知过程以及复杂问题域的建模与分析。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知识初始化阶段、过程性知识初始化阶段、程序综合阶段、动态演化阶段。该开发过程将传统软件生命周期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化,各阶段是相互融合的。最后,利用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设计了可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的原型系统,初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

郑力明,李晓冬[2](2014)在《浅谈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文中研究说明首先阐述了Agent的定义,分析了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区别。然后结合面向Agent的特点提出了面向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包括Agent的内部结构和基于Agent的软件体系结构,对已有的面向Agent软件开发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其中包括基于知识工程,基于对象技术和基于角色模型等。最后,举例说明并分析了面向Agent技术的应用前景。

胡翠云[3](2013)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文中认为当前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的软件系统呈现出环境开放化、软件实体自主化、交互不确定化和系统社会化等方面的复杂性特点,对软件的动态性、灵活性和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供高层的抽象、有效的机制以及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支持此类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是目前软件工程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面向Agent程序设计(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AOP)将自主Agent作为基本的软件单元,Agent之间通过高层的交互相互作用,代表了一种新颖的软件抽象和软件系统构造方法,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AOP的研究,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程序设计机制支持软件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缺乏与现有软件工程成功理论和实践的充分集成,影响了程序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思想在面向Agent分析和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社会组织的思想和机制认识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社会化特征,进而支持此类系统的构造和实现已成为AOP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为具体应用背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如何将AOP与社会组织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技术和原则相结合,从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类型系统和理论、程序设计和运行支撑环境四个方面,开展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研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创新点描述如下。1.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针对现有AOP模型缺乏支持软件系统动态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抽象和机制这一问题,论文将Agent、角色和组织作为一阶的程序设计抽象,引入一系列的社会组织机制作为程序设计机制,提出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从而在程序设计层为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动态性、灵活性等提供显式支持,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机制实现了Agent与其结构和行为的动态绑定;角色组合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适应行为;角色晋升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演化行为;基于角色的交互使得Agent可以动态地获取交互对象;基于组织的自管理机制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即实现了组织的自适应性)。此外,Oragent模型还借鉴和引入了OOP中的继承机制,分别在组织和角色不同层次上给出了其新的解释和内涵,从而增强了Oragent程序的结构性和可重用性。2.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论文基于Oragent程序设计模型设计了OragentL语言,其特色在于为组织的概念和机制提供了显式的语言设施,使得Oragent模型支持动态性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在语言层得以体现,为不同抽象层次的软件实体(高层的组织概念和个体Agent)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和语义。论文还基于抽象状态机和迁移系统从语句、Agent、组织等不同层次上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形式化操作语义,从而为OragentL语言运行时环境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OragentL性质的验证奠定了基础。3.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和理论为了解决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中,Agent之间交互的合法性以及来自不同角色的行为的一致性问题,论文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类型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主要工作包括:基于动作序列(行为)建立了Agent和角色的类型理论;给出了角色程序和Agent格局的良类型规则;基于保持定理和进展定理,证明了轻量级OragentL语言(只支持角色扮演和基于角色交互机制)的安全性等。OragentL语言类型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程序的质量,从而使得基于OragentL开发大规模软件系统更加安全和实用。4.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和运行的支撑环境论文设计与实现了支持OragentL程序设计与运行的支撑环境,以支持OragentL程序的编译和运行。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OragentL程序运行时环境Oragentburg和OragentL编译器。Oragentburg在平台层实现了Oragent模型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同时为Oragent程序的运行提供了诸如实体管理、标识符管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OragentL编译器实现了OragentL程序到Oragentburg上可运行的Java代码的转换。论文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商场为案例,基于上述理论和语言对其进行构造和实现。该工作一方面展示了如何基于OragentL语言提供的语言设施和机制来构造和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验证了OragentL编译器与Oragentburg运行时环境的有效性。

孔欣[4](2012)在《一种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采购系统也面临着系统优化和技术改革,以促进政府工作的有效展开,提高工作效率及民众的满意度,同时,引入信用评价模块可以更好的帮助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性,对交易双方形成-种无形的约束。Agent作为一种新的建模软件技术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已经展开了对其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而目前也已经有许多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被提出,如Gaia、MaSE、Tropos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并利用该方法针对政府采购系统进行了建模。论文的具体研究工作主要有:首先,论述了如今政府采购系统与其中的信用评价及多Agent系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现状,并阐述Agent的概念和特点、属性、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等,介绍了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的思想与特征,对比分析了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其次,在研究和对比了Gaia、MaSE与Tropos三个经典的面向Agent建模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基于Tropos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系统建模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步骤:早期需求分析、后期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在早期需求分析阶段识别与系统相关的外部参与者及其交互;后期需求分期阶段在模型中引入系统参与者,并就其与外部参与者之间的交互进行模型构建;概要设计阶段首先引入了行为者架构模型,构建一个系统整体的架构,之后描述系统参与者与社会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每个参与者的能力,并利用角色能力表,将参与者映射至角色,再至Agent,从而识别出系统内的Agent类。得到相关Agent类之后,详细设计阶段将就利用类图、活动图、顺序图对Agent之间及其内部的交互建立模型。接着,利用改进的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对政府采购系统进行了分析和建模。本文在对政府采购系统的流程进行分析时,在流程中引入信用评价模块,并将信用评价的结果应用在了项目的评标与定标阶段。在评标阶段,专家除却运用自身的经验积累以及专业知识以外,还可以参考当前供应商的信用评价状况,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从而选定中标供应商。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及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文中改进的方法中,引入了系统架构的建模,有助于开发人员从整体视角认识和了解系统;而角色这一概念的引入,则可以有效的减少系统的冗余性。而在政府采购中引入信用评价模块,则可以更好的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透明性、公平性等。

张挺[5](2012)在《基于SO-CIR-Agent模型的智能代理平台在拍卖领域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Web服务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建立在WSDL,SOAP以及UDDI等标准之上,结合XML等技术,Web服务在企业管理、消费服务、网络信息系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目前的Web服务并没有为服务的智能化调用、客户意图的封装、软件异构等问题提供支持。Agent技术的发展和诞生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Agent拥有自治性、协商性、社会性等优点,具备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某些场合能够模拟人类的行为,替人们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这些特征使得Agent技术适用于需要人工参与的复杂活动的仿真领域。因而,Agent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解决Web服务乃至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正是通过Agent技术模拟用户的行为,利用用户Agent将用户的请求进行了封装,主动地调用Web服务,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本系统将Agent平台和Web服务框架组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兼有二者特点的新系统,为竞拍Agent提供模拟的交易平台来仿真网上拍卖的整个过程,为拍卖方和竞拍方提供便捷的拍卖机制来进行网上拍卖,使竞拍者获得更大的便利。Agent技术和Web服务技术是当今计算机领域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如果能把支持跨平台性、松散耦合和互操作的Web服务技术与具有高度智能性、协调性和合作性的Agent技术的优势互补,将会给用户带来更大的方便与效益,为用户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扩展性和交互性的面向Web服务的多Agent系统。作为面向服务基础上的CIR-Agent架构,本系统由CIR-Agent模型扩展而来,必然具有自治的功能,因为这正是CIR-Agent的本身具备的特性之一。它集成了 CIR-Agent所具有的一切能力来适应面向服务的环境需要。Web服务具有的优势正好可以用来克服Agent在分布式设计中的—些困难。对于这个问题,Agent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将SOA和AO工程的优势绑定在一起。他们中的一些人关注于执行层面上的面向服务的Agent,另外的研究如何扩展具有Web Service特性的Agent平台或者是整合Agent平台与Web Service平台。本文主要分析讨论如何克服面向服务技术的自治性问题和解决Agent技术分布式设计的难点。在深入研究CIR-Agent模型的基础上,对它的应用范围做一个扩展,同时使服务更多的作用于这个模型的知识模块和通信模块。本研究在概念层面上的SOA与AO工程的结合的同时还将设计出具体的系统实例。文章首先对Agent技术、Web服务的基本理论以及二者结合的原理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然后根据Agent的技术特点和Web服务技术的特性,提出了SO-CIR-Agent系统平台来融合两种技术的优势,互补存在的缺陷。随后,进一步给出了拍卖仿真系统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最后,在前几章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广为流行的基于FIPA规范的JADE平台,利用Maven框架开发了一个网上拍卖系统平台,就典型实例给出了模拟交易过程,实现了原型系统。本文提出的SO-CIR-Agent系统平台可作为参考,进行适当的改进还可以用于其他的网络应用,例如网上购物、旅行服务、企业管理等。为进一步实现复杂智能网络系统做了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准备,具有—定的参考价值。

毛新军,常志明[6](2011)在《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文中研究表明设计模式针对一类在特定上下文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给出了通用解决方案,模式的提取和重用有助于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其思想和方法已在面向对象软件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验证。我们认为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实现技术往往具有不同的设计形态,不同软件开发范型也有其各自不同的设计模式。作为一种新颖的软件开发范型,近年来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如何提高软件Agent技术实用性,发挥其技术潜力,扩大其应用范围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模式思想引入到面向Agent软件工程,针对软件Agent技术的特点,从组织结构、交互协作和个体Agent体系结构三个视点提出了一组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以支持多Agent系统的设计;并进一步给出了面向Agent设计模式的描述框架,进行了典型设计模式和应用案例的分析。

刘继山[7](2011)在《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文中提出鉴于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重要性,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一直是各方广泛探讨的重要议题。但是目前建模方法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缺乏完整理论架构和具体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此,论文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针对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进行研究,旨在从系统开发的基础,即系统建模方面研究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集成建模框架、具体建模方法,以及业务模型的抽象。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系统建模理论、指导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提高系统建设的科学化、柔性化和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借鉴企业建模思想,结合先进的主体建模技术,提出了基于RN&MA理论集成建模框架。该框架使用“维度、层次、属性”三个概念;从电子政务业务分析的三个域“业务模型域、系统开发域和模型抽象域”出发,构建了由“视图维、生命周期维和模型抽象维”组成的三维正交立方体体系架构。引人N维向量空间和元组思想定义了模型框架,并给出了集成建模算法描述,为模型定义、表示和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抽象维度建模方法深入展开,提出了抽象维度建模原则和SST抽象维度建模路径,给出了建模栅格工具及抽象维度建模蓝图。通过分析人类社会及其组织结构与多主体系统同构特点来研究多主体系统,使得建立的抽象维度建模框架体系具有了理论来源基础。通过对抽象维各层次模型的分类,框架体系及其内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梳理并完善了RN&MA建模体系。通过引入有限自动机,并对交互原语修正,可以在元模型中更好地表达角色、任务、主体之间的交互及消息传递。接着,对视图维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流程建模方法深入展开,提出了基于SST建模路径及事件驱动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不仅给出了流程建模的阶段、建模活动和生成的元模型,还给出了流程建模过程,以及业务与技术的集成方法。针对以往建模方法中角色与Agent的结合没有深入展开的缺陷,提出多层架构模式。增加了角色到主体的映射层,给出了映射原则、概念间的映射关系定义,解决了基于RN理论的需求模型到基于MA设计模型的快速过渡。通过将业务流程分析中的角色绑定在主体上,而且角色可以动态添加和撤消。并用这些主体的交流协作代替角色的交互,来描述业务流程活动执行者的交流和协调,使得主体成为模型的执行者,解决模型的柔性、智能性和反馈性不足,及执行者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的弊端问题。最后,通过RN&MA-DLA集成建模方法在EGP系统的应用,解决了政府采购这一电子政务系统分析和设计建模的实际问题,同时也阐述了本文提出的建模方法的用法。

毛新军[8](2011)在《面向Agent软件工程:现状、挑战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向Agent软件工程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颖软件开发范型,它借助于Agent技术来支持软件系统的工程化开发,被视为是支持复杂软件系统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尽管在过去十年多的时间里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其技术潜力尚有待进一步发挥,走向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在分析面向Agent软件工程产生背景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从方法、过程和工具三个不同的角度,综述了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研究现状,识别和分析了它当前所面临的一组关键挑战,展望和讨论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赵钰[9](2010)在《构建面向Agent的网上教材订购系统的需求模型过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Agent在理论和技术应用研究上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也将Agent应用到软件工程领域中,产生了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需求分析作为软件工程的子阶段,在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中也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因此面向Agent的需求分析工作要求能够充分获取需求,从更高的抽象层次上分析和描述系统的功能。本文通过对现有面向Agent的需求建模方法的深入研究,在切实理解面向Agent需求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对工作中正在使用的高校网上教材订购系统进行改造,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要求。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基于Ⅰ*建模框架和扩展UML的面向Agent的需求建模方法。该方法建议将需求分析划分为早期需求分析和后期需求分析两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分别对角色的意图进行描述和建模。同时为了保证两个阶段需求分析的一致性,建立相应的映射规则,实现由早期的需求分析阶段过渡到后期的需求分析阶段。该方法在早期的需求分析过程中,采用Ⅰ’建模框架提供的策略依赖模型和策略原理模型进行需求的分析和描述,侧重于对系统的组织背景信息以及建立系统的目的和基本原理进行描述。这样不仅能理解系统“做什么”,而且还能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是传统的需求分析所不能做到的。在后期的需求分析阶段,采用的是扩展的UML语言来对早期需求分析阶段所产生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进行形式化描述,建立基于UML的用例模型和Agent类模型,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样通过标准的UML语言建立的需求规格说明,有利用后继的软件开发阶段的实施。本文采用基于Ⅰ’建模框架和扩展的UML的面向Agent的需求建模方法,基于网上教材订购系统案例背景,研究构建面向Agent系统的早期和后期需求模型的主要过程。

周文军,刘斌[10](2009)在《面向Agent技术》文中研究指明Agent作为一种智能化的对象,使得面向Agent方法在面向对象方法基础上拥有了智能的分析和设计手段。面向Agent是继面向对象之后一个重要的思想,它的出现为解决日益复杂、庞大的系统问题提供了建设性的方式。面向Agent涵盖了程序设计、建模和软件工程等一系列的内容。面向Agent思想具有显着改善当前软件设计、软件工程等一系列问题的潜力。

二、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智能理论
        1.2.2 自我意识理论
        1.2.3 软件开发理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于唯识心理学的人类智能组成理论
    2.2 基于唯识心理学的自我意识理论
    2.3 AORBCO描述语言
    2.4 软件相关理论研究
        2.4.1 软件组成理论
        2.4.2 软件结构理论
        2.4.3 软件开发方法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
    3.1 运行中的软件—Ego(我)
    3.2 软件间的通信与交互
    3.3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
    3.4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描述语言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
    4.1 面向Ego的方法学框架
    4.2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总体结构描述
    4.3 建模语言和建模活动
        4.3.1 信念建模
        4.3.2 愿望建模
        4.3.3 能力建模
        4.3.4 规划执行
    4.4 分析和设计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的验证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方案及相关技术
        5.2.1 实验方案
        5.2.2 相关技术
    5.3 实验过程
        5.3.1 描述性知识初始化
        5.3.2 过程性知识初始化
        5.3.3 程序综合
        5.3.4 动态演化
    5.4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3)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应用需求
        1.1.2 技术背景
    1.2 相关研究工作
        1.2.1 基于组织的软件开发技术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
        1.2.3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1.2.4 现有工作的分析和总结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贡献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及机制
    2.1 问题描述和分析
    2.2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
        2.2.1 Agent
        2.2.2 角色
        2.2.3 组织
    2.3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机制
        2.3.1 角色扮演与角色组合
        2.3.2 角色晋升
        2.3.3 基于角色的交互
        2.3.4 基于组织的自管理
        2.3.5 继承
        2.3.6 组合
        2.3.7 异常
    2.4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
    3.1 OragentL 概述
    3.2 组织类和组织
        3.2.1 角色声明
        3.2.2 初始化动作
        3.2.3 组织行为
        3.2.4 结构调整策略
        3.2.5 组织的创建和销毁
        3.2.6 组织类代码示例
    3.3 角色和 Agent
        3.3.1 角色扮演的约束条件
        3.3.2 角色中的动作和行为
        3.3.3 Agent 的创建
        3.3.4 角色代码示例
    3.4 继承
        3.4.1 组织继承
        3.4.2 角色继承
        3.4.3 继承代码示例
    3.5 角色晋升
    3.6 角色组合
        3.6.1 角色变迁
        3.6.2 异常
    3.7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OragentL 语言的操作语义
    4.1 OragentL 语言的抽象语法
    4.2 状态和格局
    4.3 表达式和语句的动态语义
        4.3.1 动作调用
        4.3.2 消息发送语句
        4.3.3 消息处理语句
        4.3.4 异常语句
    4.4 Agent 的动态语义
        4.4.1 Agent 的行为规则
        4.4.2 角色变迁语句
        4.4.3 异常语句
        4.4.4 通信语句
    4.5 组织的动态语义
    4.6 角色的动态语义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
    5.1 类型系统介绍
    5.2 轻量级 OragentL——FOL
        5.2.1 FOL 的抽象语法
        5.2.2 FOL 的格局和操作语义
    5.3 FOL 的类型规则
        5.3.1 Agent 和角色的类型化
        5.3.2 角色程序的良构规则
        5.3.3 程序格局的良构规则
    5.4 FOL 类型系统的性质及证明
    5.5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OragentL 程序设计及运行支撑环境
    6.1 OragentL 程序设计与运行支撑环境的总体架构
    6.2 OragentL 运行时环境
        6.2.1 Oragentburg 概述
        6.2.2 实体生命周期管理
        6.2.3 实体标识符管理
        6.2.4 运行引擎
        6.2.5 OragentL 核心机制的实现
    6.3 OragentL 编译器
        6.3.1 OragentL 编译器概述
        6.3.2 OragentL 语法分析器
        6.3.3 OragentL 翻译器
    6.4 案例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OragentL 语法

(4)一种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政府采购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1.3.2 政府采购系统中信用评价体系研究现状分析
        1.3.3 Agent及其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1.4.3 本文组织结构
2 Agent及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
    2.1 Agent的相关理论
        2.1.1 Agent的概念及特征
        2.1.2 多Agent系统
    2.2 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
        2.2.1 面向Agent系统建模
        2.2.2 面向Agent技术与面向对象技术的比较
3 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分析及改进
    3.1 面向Agent的系统建模方法及分析
        3.1.1 面向Agent的软件系统建模方法
        3.1.2 面向Agent的经典建模方法分析
    3.2 AUML方法
        3.2.1 UML
        3.2.2 AUML
    3.3 一种改进的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
        3.3.1 方法的提出及建模步骤
        3.3.2 方法中的核心概念
        3.3.3 方法中的主要建模活动
        3.3.4 方法中的建模语言
        3.3.5 方法的建模过程
4 改进的建模方法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应用
    4.1 系统概述
    4.2 早期需求分析
    4.3 后期需求分析
    4.4 概要设计
    4.5 详细设计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SO-CIR-Agent模型的智能代理平台在拍卖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
2. Agent及其属性
    2.1 Agent的介绍
    2.2 Agent的定义
    2.3 多Agent系统
        2.3.1 MAS的定义及特点
        2.3.2 MA S的体系结构
    2.4 Agent通信语言
        2.4.1 KQML语言
        2.4.2 FIPA ACL
    2.5 Agent的抽象体系结构
        2.5.1 BDI模型
        2.5.2 CIR-Agent模型
3. Web Service
    3.1 Web Service概览
        3.1.1 构成Web服务的技术
        3.1.2 Web服务的前景
        3.1.3 Web服务的定义
    3.2 Web服务模型
        3.2.1 Web服务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3.2.2 Web服务体系结构中的操作
        3.2.3 Web服务的构件
        3.2.4 Web服务开发生命周期
    3.3 Web服务通信模型
        3.3.1 基于消息路由的通信模型
        3.3.2 基于RPC的通信模型
    3.4 服务描述的发布和发现
        3.4.1 服务发布
        3.4.2 服务发现
    3.5 Web服务在分布式环境中的优势
4. SO-CIR-Agent系统平台设计
    4.1 系统模型分析
    4.2 系统基本描述
    4.3 SO-CIR-Agent平台原理
        4.3.1 知识模块
        4.3.2 通信模块
        4.3.3 基于Web服务的通信
    4.4 系统实现
5. SO-CIR-Agent系统平台实现
    5.1 SO-CIR-Agent系统平台开发环境
    5.2 基于Agent JADE平台的开发
        5.2.1 JADE平台简介
        5.2.3 Agent的设计与实现
    5.3 基于Agent的服务
    5.4 实例分析
        5.4.1 问题描述
        5.4.2 平台实现过程
6. 结束语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6)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面向Agent软件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3 一组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及其分类
    3.1 组织结构型模式
        (1) 共享资源计数器:
        (2) 适配器模式:
        (3) 门面模式:
    3.2 交互协作型模式
        (1) 竞争模式:
        (2) 目录模式:
        (3) 主从模式[6]:
        (4) 协调者模式:
        (5) 合同网模式[4, 7]:
        (6) 环境媒介模式:
    3.3 个体Agent的模式
        (1) 环境感知模式:
        (2) 状态模式[3]:
        (3) 单件模式[3]:
4 面向Agent软件设计模式的描述模板
5 典型模式及其应用分析
    5.1 典型模式分析
    5.2 典型应用分析
6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7 结束语

(7)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相关研究
        1.3.1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的相关研究
        1.3.2 业务系统建模的相关研究
        1.3.3 角色及多主体建模技术的相关研究
        1.3.4 业务流程建模的相关研究
        1.3.5 务系统建模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主要工作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RN&MA理论集成化业务系统建模框架
    2.1 引言
    2.2 基于RN&MA集成化业务系统模型框架
        2.2.1 集成化业务系统建模的概念及原则
        2.2.2 RN&MA-DLA集成建模框架
        2.2.3 RN&MA-DLA集成建模框架的建模方法
        2.2.4 模型框架的形式化定义
        2.2.5 RN&MA-DLA集成建模框架算法描述
    2.3 视图维度模型
        2.3.1 视图维定义
        2.3.2 视图维建模的内容
        2.3.3 视图层次集成与关联关系
    2.4 生命周期维度模型
        2.4.1 生命周期维定义
        2.4.2 生命周期维建模的内容
        2.4.3 生命周期各层次集成与关联关系
    2.5 抽象维度模型
        2.5.1 抽象维度建模方法的提出
        2.5.2 抽象维度定义
        2.5.3 抽象维度建模的内容
        2.5.4 抽象维度各层次集成与关联关系
    2.6 本章小结
3 集成建模框架的抽象维度建模
    3.1 引言
    3.2 基于RN&MA理论的抽象维度建模方法
        3.2.1 抽象维度建模的原则
        3.2.2 抽象维度建模的路径及栅格
        3.2.3 抽象维度建模的蓝图
        3.2.4 抽象维度建模的渊源分析
    3.3 抽象维度建模方法的基础概念体系
        3.3.1 概念的分类
        3.3.2 基本概念框架体系
        3.3.3 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
    3.4 抽象维度建模方法的基本关系
        3.4.1 关系的分类
        3.4.2 基本关系框架体系
        3.4.3 关系模型之间的逻辑联系
    3.5 抽象维度建模方法的基本元模型
        3.5.1 元模型的分类
        3.5.2 基本元模型框架体系
        3.5.3 模型之间的逻辑关系
    3.6 抽象维度建模方法的应用模型
    3.7 本章小结
4 集成建模框架的业务流程建模
    4.1 引言
    4.2 集成建模框架的业务流程建模方法
        4.2.1 集成建模框架下流程建模的阶段、活动和元模型
        4.2.2 集成建模框架下流程建模过程
        4.2.3 RN&MA技术与视图维的集成
    4.3 需求分析阶段的业务流程建模
        4.3.1 面向业务(视图维)的需求分析
        4.3.2 基于RN技术的需求分析
    4.4 系统设计阶段的业务流程建模
        4.4.1 基于MA的业务流程模型设计
        4.4.2 务流程设计阶段的建模活动
    4.5 务流程模型的实施描述
    4.6 本章小结
5 集成建模框架在EGP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EGP系统的集成建模
        5.2.1 EGP系统的DLA集成模型
        5.2.2 EGP系统业务模型的集成
    5.3 EGP系统需求分析
        5.3.1 面向业务的EGP系统需求分析
        5.3.2 基于技术EGP系统需求分析
    5.4 基于MA的EGP系统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参加项目、获奖及图书出版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作者简介

(8)面向Agent软件工程:现状、挑战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现状综述
    (1) 方法
    (2) 过程
    (3) 工具
3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4 未来研究展望

(9)构建面向Agent的网上教材订购系统的需求模型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第一章 绪论
    1.1 需求工程概述
    1.2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程
        1.2.1 面向对象的需求工程方法
    1.3 面向Agent的需求工程
    1.4 论文概要
第二章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
    2.1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框架和UML的面向Agent需求建模方法
    3.1 I~*建模框架
        3.1.1 意愿元素
        3.1.2 意图关系
        3.1.3 I~*框架模型
    3.2 统一建模语言UML
        3.2.1 UML语言内容
        3.2.2 UML语言特点
        3.2.3 UML的应用领域
    3.3. 基于I~*框架和UML的面向Agent方法
        3.3.1 需求建模过程
        3.3.2 Agent的定义
        3.3.3 由I~*模型到用例模型
        3.3.4 由I~*模型到Agent类模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上教材订购系统的实例研究
    4.1 系统背景
    4.2 早期需求模型
    4.3 后期需求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面向Agent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2 程序设计思想的发展过程
3 Agent
    3.1 Agent的概念
    3.2 Agent的特性
        (1) 自主性。
        (2) 反应性。
        (3) 主动性。
        (4) 社会性, Agent能与其他Agent (或人) 进行交互, 为完成目标能参与社会活动 (如协作、协调等) [7-8]。
    3.3 Agent理论的先进性
4 面向Agent程序设计
    4.1 面向Agent程序设计 (AOP)
    4.2 面向Agent的程序设计语言
    4.3 面向Agent程序设计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5 面向Agent建模
    5.1 AOM
    5.2 AOM过程
    5.3 当前AOM的几种主要方法
    5.4 面向Agent的统一建模语言 (AUML)
6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
    6.1 目前的软件工程方法
    6.2 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方法对软件性能的影响
    6.3 面向Agent软件工程的问题
7 面向Agent的现状及问题
8 结 束 语

四、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D]. 武焕焕.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2]浅谈面向Agent的软件工程[J]. 郑力明,李晓冬. 软件, 2014(10)
  • [3]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D]. 胡翠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
  • [4]一种面向Agent的建模方法在政府采购系统中的应用[D]. 孔欣.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5]基于SO-CIR-Agent模型的智能代理平台在拍卖领域的应用[D]. 张挺. 西南财经大学, 2012(05)
  • [6]面向Agent的软件设计模式[J]. 毛新军,常志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11(06)
  • [7]基于角色和多主体理论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模[D]. 刘继山.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5)
  • [8]面向Agent软件工程:现状、挑战与展望[J]. 毛新军. 计算机科学, 2011(01)
  • [9]构建面向Agent的网上教材订购系统的需求模型过程研究[D]. 赵钰. 合肥工业大学, 2010(02)
  • [10]面向Agent技术[J]. 周文军,刘斌. 微处理机, 2009(01)

标签:;  ;  ;  ;  ;  

面向代理和面向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