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及平均被引次数统计分析

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及平均被引次数统计分析

一、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统计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熊寅铭[1](2021)在《石油天然气学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展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已成为衡量期刊出版质量的重要手段,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20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参考,对其所收录的38种石油天然气学科期刊及期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将各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作为指标单元数,加权后得到各指标单元对期刊总分的贡献排名;引入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各指标进行横向比较。结果表明:他引率贡献最大,其次为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因此,在不考虑各指标单元提升难度的情况下,提升他引率、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能提升较大的总分。他引率变异系数最小,其次为基金论文比和平均引文数,不考虑指标权重的情况下,他引率对总分的提升效果最佳。

苏闫兵[2](2021)在《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人文学科的视角,首先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发展沿革和合作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从主题演化和引文网络两个维度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演进趋势与发展脉络,进一步以学科交叉视角,定量揭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结构特征,以期对研究领域的演进趋势和发展脉络有更清晰的认识,为学者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数据来源国内数据: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作为国内数据来源,分别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题录数据,经融合去重、去除无效和不相关数据后,最终获得国内数据库论文题录数据4159条,每条数据包含标题、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等信息。国际数据:选取Web of Science(Wo S)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SCIE)和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为国际数据来源,检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题录数据。每篇文献包含标题、作者、来源期刊、发表年份、摘要、关键词、作者地址信息、参考文献和被引频次等信息。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通过检索、调查、阅读和分析肿瘤多学科诊疗和科学计量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书籍和政策文件,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创新点,以求全面客观的梳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的历史脉络、探索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的演化规律。2.科学计量学方法科学计量学是应用数理统计和计算技术等数学方法对科学活动的投入(如科研人员、研究经费)、产出(如论文数量、被引数量)和过程(如信息传播、交流网络的形成)进行定量分析,从中找出科学活动规律性的一门学科,本文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分析了国内外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3.社会网络分析使用Pajek、VOSviewer和Gephi等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实现节点中心性分析、网络聚类分析等,并绘制网络图。4.引文分析法使用Histcite软件构建引文网络,利用Cit Net Explore实现引文网络可视化和聚类分析,并利用Pajek软件提取引文网络主路径。5.专家咨询法针对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向肿瘤学领域相关专家请教,对论文观点不合理之处及时改正,结合专家的意见和看法完成论文中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聚类的凝练。研究结果1.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国际: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稳定增加,2006年以来,呈现指数式增长趋势;美国发文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国际论文2010年以后开始快速增长,但是发展速度与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和法国的古斯塔夫鲁西研究所是影响力最高的科研机构;国际学术界关注度最高的是乳腺肿瘤、肺肿瘤、头颈部肿瘤和结直肠四种肿瘤;期刊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受到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Annals of oncology、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等高影响力期刊的广泛关注。国内:1983年到2019年,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9年到现在为快速发展期;合作网络指标和发文分析发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八个医院不但自身影响力较为突出,而且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合作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结直肠癌、肺癌和肝癌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注最多的癌症;精准医学、大数据、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住院时间等是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几年新增加的热点。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合作现状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和国家/地区三个层次合着率和合作规模均呈上升趋势;国家/地区合作论文被引频次要高于国内机构间合作论文,高于同机构作者合作论文,并且都要高于独着论文;科研合作研究的全球区域分布极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合作最为密切,并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核心,而我国大陆则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而且合作伙伴比较单一,与美国合作论文占到我国跨国/地区合作论文的60%以上;机构合作网络形成8个具有地理临近特征的聚类;机构和作者合作网络都呈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网络特征。3.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脉络20篇领域内高被引论文中16篇发表在2006年及以前,并且有5篇关键论文与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没有直接关系;主路经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可以分为早期应用研究阶段,中期的学科团队结构、功能和组织实现的探讨阶段和最近的多学科团队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阶段;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引文网络聚类分析发现6个规模较大的类团、规模最大的聚类关注乳腺癌、肺癌、结肠癌和结直肠癌等不同肿瘤的多学科诊疗组织构架、患者管理、诊断分期、治疗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以及多学科诊疗相关的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余5个规模相对较大的聚类中论文主题相对集中。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1971年到2019年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词不断增加、关注的主题不断扩展,继承关键词占比不断升高,领域内研究内容和研究主题不断丰富并且稳定性不断增加;主题演化分析表明,诊疗手段、姑息治疗和诊断方法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近四十年来持续关注的主题;近十年来,精准医学和肿瘤心脏病学相关的主题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主题的出现、成长、分化及转移分析发现,持续性的研究主题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如姑息治疗主题从最开始的疼痛管理在后期逐渐扩增了疲劳、抑郁、质量指标、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学科交叉研究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与学科交叉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均持续增长,表明该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各个国家/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相同时间段内,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跨学科程度差异并不明显;美国在不同学科方向均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要局限于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呼吸系统几个学科;肿瘤学、外科学、内科学和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等学科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的主流方向。研究结论1.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国内外数据库论文发文趋势均显示,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2009年以后均进入快速发展状态,但是从国际数据库中国家/地区论文的分布分析发现,我国肿瘤多学科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无论是发文量还是引文影响力,都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机构发文和被引分析同样发现,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麻省理工总医院和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构均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相较于上述机构,我国一些实力雄厚的三级甲等医院在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术圈的影响力仍然偏低。2.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作者、机构、国际/地区合作率和篇均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机构合作增加尤为明显,逐渐成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流合作方式。国家/地区合作分析发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合作主要分布在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并且逐渐形成了以这些国家/地区为中心的合作网络,而我国大陆、土耳其和埃及等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合作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处于国家/地区合作网络的边缘。3.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从内容和时间维度上总体可以分为早期探索、肿瘤多学科团队结构、功能、组织实现的探讨和如何提高多学科团队决策质量三个阶段。多学科会议时间优先级的高低、患者的诊断和病理信息是否充分、需要讨论病例的数量、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的特征等均为多学科团队决策能否有效实施的影响因素。尽管目前缺乏充分的证据证明多学科诊疗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是多学科诊疗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评价一直是该领域关注的重点主题,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逐渐开始深入关注多学科团队的组织形式和决策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分析。4.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呈多样化发展,新的研究主题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发现,从1971-2000年期间到2016-2019年期间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数量持续上升,研究热度明显提高,主题之间演化更加复杂;主流演化方向稳定发展并持续成为研究热点,新的研究主题和稳定的专业主题不断出现。“治疗手段”、“姑息治疗”一直是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主题,受到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人员的持续不断的关注,而“精准医学”、“肿瘤心脏病学”作为领域的新出现的主题,部分学者开始聚焦相关问题,但是关注度仍然有待提高。5.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分布差异明显学科交叉网络的规模在时间序列上持续增长,代表着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学科交叉指数总体上也在持续增长,意味着该领域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总体上看,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发文量排名前20的国家/地区主要倾向于从肿瘤学和外科学这两个学科角度来研究肿瘤诊疗相关的问题。美国从不同学科对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程度都要领先于其他国家/地区。而其他国家,除了在肿瘤学和外科学的研究比较集中以外,英国在内科学、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领域,法国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和泌尿科学,意大利在核医学与医学影像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和血液学等领域表现突出。我国大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涉及的学科主要集中在内科学、胃肠病和肝病学、医学研究与实验科学和呼吸系统,而其他学科研究比较薄弱。对策建议1.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通过增加资金的投入来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肿瘤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应当制定适当的政策,推动肿瘤多学科诊疗在我国各个省区的顺利实施。2.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一方面应当鼓励我国各区域之间积极开展跨区域多中心的合作研究,尤其是东部和西部的合作,以促进各区域肿瘤多学科诊疗质量的共同提高;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积极参与跨国/地区科研合作,寻求新的跨国/地区合作伙伴,加强与不同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的合作,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尽可能地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提高自身多学科诊疗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水平。3.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多学科诊疗学科体系,在强化固有学科方向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学、康复医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医学领域学科和生物学、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材料科学、工程生物医学、数学与计算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非医学领域学科的重视,从不同学科视角对肿瘤的诊疗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我国肿瘤诊疗决策质量的提高。主要创新点肿瘤多学科诊疗受到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但还主要集中于临床诊疗实践和评价、多学科诊疗团队的构成等方面,缺乏对领域产生、发展、演化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将科学计量学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主题战略图、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和学科交叉测度等方法有机结合,同时运用信息可视化方法更加直观、科学的展示领域合作网络、知识演化和学科交叉图谱,系统梳理了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合作、演化脉络和学科交叉情况。研究不足与展望本研究以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为对象,对领域研究现状、合作、知识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缺乏多学科团队成员学科构成和不同学科专家在团队中角色的深入探讨。下一步,我们将利用自然语言处理对国内外肿瘤领域论文中作者添加主题标签,结合领域内专家建议,对作者的学科进行识别,探索不同国家/地区同一或者不同肿瘤诊疗团队成员的学科构成是否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方法确定不同学科专家在肿瘤多学科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希望通过研究揭示肿瘤多学科团队专家学科构成的一般特征,为我国肿瘤多学科专家团队的组织实现提供参考。

马峥[3](2020)在《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认为科技期刊出版是科研成果向社会经济生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在学术期刊的识别、监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术期刊评价理念与方法不能适应学术期刊发展、学术期刊评价思想落后于出版融合概念下的多元化发展态势、科技管理单位和科研绩效评估单位在实践中滥用、误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和结果、学术期刊片面追求单项和关键评价指标数值而导致的学术不端和出版诚信问题。这些问题从情报学研究角度看,可以归结为学术信息集合的静态和动态的定量测度问题。信息熵正是解决信息度量问题的经典理论。本研究基于信息熵研究科技学术期刊在知识传播中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本研究的理论假设是:对于一个孤立知识系统,信息的引入降低了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可以理解为通过学术期刊为系统引入负熵的作用,实现了系统的熵降低。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被看作一个信息引入过程,若论文被更广泛地传播,就表明学术期刊所供给的信息内容具有更大价值,也就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知识系统的有序性,体现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趋于明朗和一致,对未知领域的错误理解趋于降低和消除。在期刊评价领域,知识系统可以看作期刊所提供的内容(论文)集合。对知识系统整体而言,显示度水平(概率)越高,意味着内容价值越大,也就是学术期刊为知识系统提供负熵的贡献越大。基于此假设,可以将信息熵变化作为一个定量测度信息价值水平的指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工作。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描述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模型;以能源研究领域为样本实证计算一个以期刊论文集合构成的知识系统信息熵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信息熵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探索从测度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所贡献的“负熵”的全新角度,构建对学术期刊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我国科技学术期刊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终成果将为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实用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本研究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引文分析方法、标准化归一法来研究由学术期刊出版行为对学科知识系统所带来的信息熵变化量。采用文献调研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信息熵分析法、比较研究方法,将SCI数据库和E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新能源领域的学科作为样本对信息熵变化量监测方法进行验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引文分析方法、专家调查法构建科技学术期刊评价的准则层指标,并以我国出版的、经期刊管理部门认定为科技学术期刊进行大样本实证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一是在学术期刊的评价思路上采用“评价知识贡献来替代评价质量”的逻辑。该定量方法与传统的引文分析方法为主的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在评价角度有所突破。二是本研究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是从信息熵评价角度出发,选择描述不确定性的相关指标。在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上,针对现实存在的各类问题,从信息熵这个宏观系统状态量的测度出发进行评价,既符合我国学术期刊管理评价的实际需求,又能科学有效地对学术期刊的评价和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特别是研制了“红点指标”“竞争强度”等创新指标。本研究提出了知识系统中信息熵的概念,并设计了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数学模型:因为学科发展具有显着的系统属性,因此可以把一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一个孤立系统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这个知识系统就是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集合。在这个孤立系统中,对未能明确的研究观点,存在不同的预判,即不确定性状态。这种不确定性通过这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来表达。而随着研究发展,不断有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引入,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知识系统的信息熵向着降低方向发展,也就是系统不确定性在降低。通过能源科学学科的实证研究,验证了随着时间进展,能源科学领域知识系统信息熵值呈现减少的趋势,表明该知识系统的不确定性在减少。学术期刊通过同行评议发表的论文,减少对科学问题的不明确认识,为知识系统输入有价值研究成果,也就是输入负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术期刊的贡献。本研究设计了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状态量和变化量的基本方法。为此设计了基于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确定指标体系结构和权重。该评价指标系统共包括7个准则层指标(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2014年公布认定的3713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实证研究的样本。

翁嘉敏[4](2020)在《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现状,评估期刊学术水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红点指标与其他评价指标的相关性,从而研究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中的评价作用,评估该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并探索影响红点指标的因素;掌握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以期提高期刊社对它的重视程度;掌握医学期刊的研究热点;探讨提高红点指标的建议。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663种医学期刊(40类学科)为研究样本;以红点指标为研究对象,它是测度期刊论文与学科研究热点的重合程度的指标。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红点指标的发展特征;采用SPSS22.0软件对指标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earman检验法分析红点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Bicomb软件统计学科热点;采用深度访谈法调查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结果1、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均值为0.562,在[0.50,0.75)区间的期刊有340种(51%),在[0.75,1.00]区间的期刊有100种(15%),即我国医学期刊中超半数的文章属于热点领域。2、9类学科的红点指标分布不合理,60%以上期刊属于[0.00,0.50)区间;8类学科的红点指标标准差大于0.20。3、综合性医学期刊与专业性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综合性期刊的红点指标均值较高且标准差较低。4、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与8项指标呈正相关,即总被引频次、综合评价总分、学科扩散指标、权威因子、来源文献量、文献选出率、AR论文量、机构分布数(P<0.05,r>0);与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等指标无相关(P>0.05)。5、66%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度较低,14%编辑利用培训课或新媒体学习期刊评价相关知识;60%编辑对红点指标持积极态度。结论1、我国医学期刊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报道研究热点能力。2、我国医学期刊发展不均衡,不同学科的红点指标水平存在差异,同一学科内不同期刊也存在差异。3、红点指标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对提高期刊的论文显示度、学术权威性、学术影响力、综合学术质量、跨学科交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不能完全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红点指标可弥补它们评价过程中的信息缺失。5、我国编辑对红点指标的重视程度低,亟需改变编辑传统观点、完善继续教育和激励机制。6、通过控制载文量、建立优质作者库、注重引文时效性、积极关注计量指标、挖掘学科热点、调整组稿和约稿方向、发展特色栏目等途径提高红点指标。

杜杏叶[5](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曹亚男[6](2019)在《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了解当前临床护理基金论文的发表现状、作者人数、机构合作、地区分布、基金资助、科研伦理审查等情况,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法全面、系统地分析我国临床护理研究领域的基金论文,并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形象直观地呈现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前沿,为我国护理学者今后开展临床护理科研提供指导和参考。数据来源:中文数据来源:以2015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依据,选择其中包含的12种护理核心期刊2012年—2018年刊载的临床护理基金论文11998篇,以下简称中文基金论文。外文数据来源:选取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7年—2018年收录的中国籍作者发表的494篇临床护理论文,包括281篇基金论文,以下简称WOS收录的基金论文。方法:1.文献计量法筛选2017年—2018年中外文临床护理基金论文信息,对其载文量、作者人数、地区分布、单位性质及合作、基金来源及数量、作者学历、职称、期刊来源、引文量、引文语种、引文学科、引文类型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汇总。2.内容分析法根据研究领域专家共识,将目标文献的研究性质、研究类型、科研设计、统计学应用、科研伦理审查等情况分类汇总。3.信息可视化技术采用CiteSpaceⅤ软件分析2012年—2018年中文基金论文的相关信息,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形式呈现作者、机构合作情况,以及临床护理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与前沿。结果:文献计量法分析结果显示:2017年—2018年12种护理核心期刊共刊载临床护理论文8771篇,包括基金论文4256篇和非基金论文4515篇。WOS数据库收录中国籍作者发表的临床护理论文494篇,包括基金论文281篇,非基金论文213篇。中文基金论文数量有所下降,基金论文比有所提高,两年为0.485,基金论文比排在前三位的杂志分别是《中国护理管理》《护理研究》《护理管理杂志》。WOS收录的基金论文数量和基金论文比均有所提高,基金论文比为0.569,具体分布于57种外文期刊,其中以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刊载最多,为45篇。中文及WOS收录的基金论文均以单项基金资助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81.23%、67.61%,单项基金资助来源主要为省(直辖市)级。中文基金论文研究性质主要为量性研究,所占比例为74.81%;研究类型以临床实验(45.13%)为主;科研设计中实验、类实验、非实验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25.47%、20.16%、54.37%;统计学方法应用以统计推断为主(69.67%);实验类、调查类基金论文中提到伦理审查内容的论文分别占68.64%、70.33%,其中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分别占31.67%、49.18%,经过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查的分别占36.97%、21.15%。中文基金论文以4人合作为主,WOS收录的基金论文以6人合作为主,篇均作者人数分别为4.46和5.40;中文基金论文作者间主要为单位内合作,WOS收录的基金论文作者以两个单位合作为主;从第一作者地区分布来看,中文基金论文发文量排在前五位的地区分别为江苏(15.01%)、上海(14.50%)、广东(9.05%)、北京(7.97%)、浙江(7.28%),WOS收录的基金论文分布在24个地区,以台湾地区发文量最多,占40.57%,其次是江苏(9.61%)、广东(7.47%)、香港(6.05%)、上海(6.05%);中文基金论文多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产出,所占比例为46.22%,WOS收录的基金论文以医学院校产出为主(65.48%);中文基金论文第一作者学历以本科(46.40%)为主,职称以中级(40.01%)为主。中文基金论文平均引文量有所增加,两年的平均引文量为18.91条,WOS收录的基金论文平均引文量为38.23条;中文基金论文引文语种以中文为主,占54.59%,英文引文所占比例从43.27%增至47.56%;引文学科主要来源于护理学(占67.51%);中外文引文类型均以期刊为主,分别占87.97%、95.31%。信息可视化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理研究领域分别形成以胡雁、蒋琪霞、谌永毅、王维利、钮美娥为核心的五个较大的合作网,团队内合作交流较为紧密,团体间联系较少。机构合作密切程度需进一步提高,同地区机构合作是主流,跨区域合作有所增强。临床护理研究热点分为四类,热点疾病有糖尿病、脑卒中、乳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热点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延续护理、康复护理、循证护理及心理护理;关注人群为老年人、儿童、早产儿及新生儿;对病人的关注点集中在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并发症、自我管理、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满意度方面的内容。临床护理研究前沿围绕慢性病、集束化护理两个方面进一步展开。结论:临床护理基金论文比逐年增长,护理科研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基金资助来源日益多样化。经济发达地区对基金论文的产出贡献较大,作者间合作意识不断加强,存在较多、较稳定的合作群,但跨团队、跨机构、跨地区合作有待于进一步增强。临床护理科研伦理审查情况有所改善,护理人员借鉴吸收文献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临床护理研究内容丰富多样,热点与前沿反映了当代社会及人民的健康需求。

刘平,郎朗,孙昌朋[7](2019)在《贵州省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采用201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选取贵州省13种自然科学类科技核心期刊,通过《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查阅其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基金论文比、引用半衰期7个来源指标及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H指数4个被引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借以评价贵州省科技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并根据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以加强贵州省期刊的影响力。

魏明坤[8](2018)在《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作为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营造高效的知识传递与交流环境、提升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测度其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成为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的内因。在知识快速增长时代,论文数量迅速增加,如何快速提高学术论文影响力成为学者关心的主要问题。论文的开放获取对提高学者、研究机构、国家或地区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有利于正确认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价值和发展潜力,成为科学活动学术能力、科研地位评价的重要内容。论文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反映论文质量和价值,还反映科学活动或学者的科研水平、学术能力、学术同行的认可度和关注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术交流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丰富了论文开放获取的交流途径。根据学术交流方式的不同,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不仅包含论文web1.0影响力,还包括论文web2.0影响力,web1.0影响力和web2.0影响力综合体现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影响力。本文从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价值、质量及关注度等方面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全面研究,除引言和结论外,剩余部分分为五章,各章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二章,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对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特点,梳理了开放获取理论、科学交流理论、引文分析理论以及Altmetrics的起源与发展;最后对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梳理,涉及的内容包括评价学理论与方法、科学评价的原则、学术论文评价的指标。第三章,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首先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产生以及类型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原生影响要素、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次生影响要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原生影响要素和次生影响要素构建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赋值。第四章,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进行分析。首先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数量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学科领域、国家或地区、基金资助以及参考文献的分布;其次对基于被引频次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包括研究机构、施引文献、基金资助、论文篇幅、同行评议对被引频次的影响,其中ESI指标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包括高被引学术论文和热点论文;最后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进行分析。通过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进行测度。基于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测度影响力时,分析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在使用次数存在优势,分别分析研究机构、基金资助、论文篇幅与参考文献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的影响,并提出了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强度测度公式。在对Altmetrics指标测度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时,包括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关注度、Altmetrics指标与被引频次的相关性以及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测度值。最后根据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测度的适用性,通过使用次数指标和Altmetrics相关指标构建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的作用进行分析。第六章,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和web2.0影响力评价指标,构建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以PloS ONE为例计算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得分;其次对影响力得分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力得分与被引频次指标呈强相关;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研究机构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在国际范围得到显着提升。最后对提高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田云鹏[9](2018)在《《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科技期刊是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的动态水平,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国家自主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中,科技期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科技期刊质量,如何提高期刊整体办刊水平和稿件质量,一直受到各大高校、图书情报机构和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本文从载文、引文、论文作者、网络化发展等角度评价《浙江医学》杂志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分析杂志的学科优势、发展现状与不足,为杂志社分析和评估期刊的学术地位把握方向,从而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方法:以《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出版的192期7609篇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数值统计方法、综合归纳法对载文情况、引文情况、论文作者情况、影响因子、出版时滞、广告刊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对《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浙江医学》杂志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采用对比分析法,与同行优秀期刊进行比较,找出与同行期刊的差距。采用数值统计法对《浙江医学》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中各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杂志网络化发展的特征。结果:《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共刊出论文7609篇,期均载文39.63篇,篇密度为0.39。基金论文1930篇,基金论文比呈逐年上升趋势。除山西省、吉林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河南省、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外,其余省份均有文章发表。浙江省刊出论文最多,共7374篇,占总刊出论文的96.91%。三甲医院发文3548篇,占总刊出论文的46.63%。医学院校发文121篇,占总刊出论文的1.59%。10年引文总数为72313条,其中自引文献620条,篇均引文量为9.50篇。引文语种以外文为主,占56.97%。中文篇均引文为4.09条,外文篇均引文为5.41条。文献普赖斯指数为49.67%。10年合着论文6741篇,合作率为88.59%,作者平均合作度为3.80。发文数量在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89位,发表论文492篇,占总发文篇数的6.47%。影响因子2010-2011年有所下降,2012-2016年开始逐步上升。《浙江医学》杂志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非小细胞肺癌、糖尿病、心肌梗死、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和剖宫产等。截止2018年3月底《浙江医学》官方网站已有2411737位访问者。微信公众号共推送22条信息,拥有粉丝589位。单条信息最高点击量为455次,最高点赞次数为20次。结论:《浙江医学》杂志载文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合作度、省外文章篇数、引文量、影响因子等指标均有明显提高,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也在逐年提升,已成为浙江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医学综合类核心期刊。但《浙江医学》杂志与其他同行业优秀期刊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基金论文不多、论文论述深度不够、地域影响力不大等方面。

蔡小虎,王晓琴,欧亚非,刘天浩[10](2018)在《《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文中认为期刊影响因子是期刊质量和论文水平的重要指标。以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09年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依据,分析了期刊在学科中所处位置、即时年度动态等,期刊影响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突出刊物特色,制定用稿规划;更新投稿系统,缩短审稿周期;加强编辑管理,强化服务意识等三大对策,促进期刊的稳定发展。

二、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统计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石油天然气学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介
    (一)指标得分及总分计算方法。
    (二)评价体系及其指标。
    (三)评价指标特点。
二、石油天然气学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展现状
    (一)期刊总分。
    (二)期刊总被引频次。
    (三)期刊影响因子。
    (四)期刊他引率。
    (五)期刊基金论文比。
    (六)期刊篇均引文数。
    (七)期刊开放因子。
三、指标分析
    (一)考虑权重指标分析法。
    (二)不考虑权重指标分析法。
四、结论

(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肿瘤多学科诊疗的发展概况
        1.2.2 科学计量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1.3.1 研究方法
        1.3.2 分析工具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创新点
2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历史脉络分析
    2.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引文网络总体分析
        2.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关键知识基础
        2.2.3 引文网络主路径分析
        2.2.4 引文网络聚类分析
    2.3 讨论和小结
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态势分析
    3.1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3.1.1 数据处理
        3.1.2 分析方法
        3.1.3 相关指标
    3.2 结果分析
        3.2.1 国际数据库论文年度分布
        3.2.2 国际数据库论文国家/地区分布特征
        3.2.3 国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特征
        3.2.4 国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特征
        3.2.5 国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特征
        3.2.6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不同肿瘤分布特征
    3.3 讨论和小结
4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论文合作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4.1.2 合作类型
    4.2 结果分析
        4.2.1 研究论文合作率变化趋势
        4.2.2 合作规模分析
        4.2.3 不同合作类型引文影响分析
        4.2.4 国家/地区合作网分析
        4.2.5 科研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4.2.6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4.3 讨论和小结
5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5.1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5.1.1 研究方法
        5.1.2 数据预处理
        5.1.3 研究时区划分和关键词阈值的选择
    5.2 结果分析
        5.2.1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演进覆盖动态分析
        5.2.2 不同时区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分析
        5.2.3 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主题动态演化路径分析
    5.3 讨论和小结
6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现状、趋势与热点分析
    6.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6.1.1 数据来源
        6.1.2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6.2 结果分析
        6.2.1 国内数据库发文趋势分析
        6.2.2 国内数据库论文机构分布和合作分析
        6.2.3 国内数据库论文作者分布和合作分析
        6.2.4 国内数据库论文期刊分布
        6.2.5 不同肿瘤多学科诊疗相关论文的时间趋势分析
        6.2.6 国内数据库论文主题聚类和热点分析
    6.3 讨论和小结
        6.3.1 当前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6.3.2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机构之间合作深度有待加强
        6.3.3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科研团队初步形成,但跨团队合作尚需深化
7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及国家/地区差异动态演化
    7.1 研究方法
    7.2 结果分析
        7.2.1 学科整体状况分析
        7.2.2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测度的数据构建及测度
        7.2.3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国家/地区学科交叉程度差异分析
    7.3 讨论和小结
8 讨论与结论
    8.1 研究结论
        8.1.1 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发展较快,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8.1.2 科研合作日益受到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重视,但是全球分布不均
        8.1.3 肿瘤多学科团队的有效配置、组织和实施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8.1.4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内容逐渐丰富和细化,治疗手段和姑息医学是国际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主要内容
        8.1.5 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学科交叉现象日渐显着,各国/地区学科分布差异明显
    8.2 对策建议
        8.2.1 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的顺利实施
        8.2.2 通过加强合作,促进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区域间协调发展
        8.2.3 完善学科体系,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规律的研究
        2.1.1 学术期刊传播模式的研究
        2.1.2 基于引文分析探索学术期刊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研究
        2.1.3 基于知识扩散理论的期刊信息传播研究
        2.1.4 数字化时代给学术期刊传播方式带来的变化和相关问题研究
    2.2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研究
        2.2.1 基于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评价办法
        2.2.2 基于传统计量学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3 基于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2.2.4 期刊评价活动长期存在的挑战
    2.3 熵的概念与研究应用
        2.3.1 热力学熵概念
        2.3.2 玻尔兹曼熵概念
        2.3.3 信息熵概念
        2.3.4 信息熵概念的发展
        2.3.5 信息熵的应用
    2.4 小结
第3章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测度
    3.1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概念
        3.1.1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出版研究
        3.1.2 学术传播的系统属性
        3.1.3 知识系统不确定性的构成
        3.1.4 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定义
    3.2 测度知识系统信息熵的原理
        3.2.1 构造指标矩阵
        3.2.2 标准化处理
    3.3 以能源领域为样本测度一个知识系统的信息熵
        3.3.1 数据来源
        3.3.2 知识系统信息熵数学模型
        3.3.3 指标计算
        3.3.4 实证:以能源领域论文为样本
    3.4 小结
第4章 学术期刊对知识系统贡献的测度模型
    4.1 研究假设和思路
        4.1.1 研究假设
        4.1.2 测度思路
    4.2 学术期刊对相应知识系统的贡献的测度
        4.2.1 学科分类体系划分
        4.2.2 各学科高频关键词统计
        4.2.3 计算各学科领域由期刊论文所构成的知识系统的信息熵背景值
        4.2.4 计算被评价期刊缺位状态下对应知识系统的信息熵的虚拟值
    4.3 测度学术期刊贡献的实证
        4.3.1 实证测算
        4.3.2 结果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基于信息熵的学术期刊指标评价体系和实证
    5.1 构建指标体系
        5.1.1 准则层构建
        5.1.2 指标(二级指标)选择和研制
        5.1.3 原创指标之一:红点指标的研制
        5.1.4 原创指标之二:竞争压力指标的研制
    5.2 确定指标的权重
        5.2.1 专家邀请和调查
        5.2.2 调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
        5.2.3 计算权重
    5.3 实证:以中国3713 种科技学术期刊作为样本
        5.3.1 样本的特点
        5.3.2 采集数据计算各项指标
        5.3.3 计算期刊加权评分
        5.3.4 实证结果的讨论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和讨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和比较优势
        6.2.1 研究成果的适用性
        6.2.2 基于信息熵的期刊评价方法相对于以往方法的比较优势
        6.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优势
    6.3 讨论
        6.3.1 未来研究展望
        6.3.2 研究局限性
        6.3.3 研究成果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已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文献计量学分析法
        2.2.3 统计分析法
        2.2.4 深度访谈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基本情况
        3.1.1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整体情况
        3.1.2 各学科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基本情况
        3.1.3 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区间分析
        3.1.4 综合性医学期刊与专业性医学期刊的红点指标比较
    3.2 红点指标与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2.1 红点指标与21项期刊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3.2.2 红点指标与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2.3 红点指标与期刊来源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2.4 红点指标与学科分类内期刊计量指标的相关性
    3.3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3.3.1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认知
        3.3.2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态度
        3.3.3 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行为
    3.4 我国部分医学期刊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1 内科学综合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2 呼吸病学与结核病学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3.4.3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论文的高频关键词分析
第4章 讨论与建议
    4.1 我国医学期刊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良好的报道研究热点能力
    4.2 我国医学期刊存在发展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
    4.3 红点指标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是科学合理的
        4.3.1 红点指标与总被引频次呈正相关
        4.3.2 红点指标与权威因子呈正相关
        4.3.3 红点指标与学科扩散指标呈正相关
        4.3.4 红点指标与综合评价总分呈正相关
    4.4 红点指标可弥补影响因子评价过程中的信息缺失
    4.5 红点指标与基金论文比不相关,需理性看待基金论文比的作用
    4.6 我国期刊编辑对红点指标的重视程度较低,亟需改变编辑传统观念、完善继续教育和激励机制
    4.7 提高医学期刊红点指标的建议
        4.7.1 期刊出版单位需合理控制载文量,适当扩大出版规模
        4.7.2 期刊应建立优质作者库,稿件的机构来源应多元化
        4.7.3 期刊编辑应注重引文的时效性
        4.7.4 作者应谨慎选择文章的关键词
        4.7.5 期刊编辑应积极关注期刊的评价指标
        4.7.6 期刊编辑应准确把握学科热点,调整组稿和约稿的方向
        4.7.7 期刊应进行专题策划,加强特色栏目建设
        4.7.8 对于提高期刊的红点指标应保持正确认知和理性态度
第5章 总结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5)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2.2 学术论文评价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2.4 扎根理论
    2.5 知识元理论
        2.5.1 知识元概念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3.1 机器学习
    3.2 专家系统
    3.3 文本分析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3.5 知识图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7.2 引文评价层次
        7.2.1 引用层面
        7.2.2 引用评价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7.3.1 评价思路
        7.3.2 评价步骤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7.5.1 数据收集
        7.5.2 结果分析
        7.5.3 指标验证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6)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1.7 质量控制
2 临床护理基金论文载文分析
    2.1 载文数量及时间分布
    2.2 期刊分布情况
    2.3 基金数量及来源
    2.4 中文基金论文研究性质分布
    2.5 中文基金论文研究类型分布
    2.6 中文基金论文科研设计情况
    2.7 中文基金论文统计学应用情况
    2.8 中文基金论文科研伦理审查情况
    2.9 讨论与小结
3 临床护理基金论文作者情况分析
    3.1 作者数量及合作情况
    3.2 第一作者地区分布
    3.3 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性质及合作情况
    3.4 第一作者学历和职称情况
    3.5 讨论与小结
4 临床护理基金论文引文分析
    4.1 引文数量分布情况
    4.2 引文语种分析
    4.3 引文学科分析
    4.4 引文类型分析
    4.5 讨论与小结
5 2012 年—2018 年临床护理基金论文的可视化分析
    5.1 作者分布及合作情况
    5.2 机构分布及合作情况
    5.3 研究热点
    5.4 研究热点的演进及前沿
    5.5 讨论与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7)贵州省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2 结果
    2.1 来源指标分析
        2.1.1 来源文献量分析
        2.1.2 平均引文数
        2.1.3 平均作者数
        2.1.4 地区分布数
        2.1.5 机构分布数
        2.1.6 基金论文比
        2.1.7 引用半衰期
    2.2 被引指标分析
        2.2.1 总被引频次
        2.2.2 影响因子
        2.2.3 他引率
        2.2.4 H指数
3 讨论

(8)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框架与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相关理论基础
    2.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2.1.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
        2.1.2 影响力
        2.1.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与影响力的关系
    2.2 开放获取理论
    2.3 科学交流理论
    2.4 引文分析理论
    2.5 Altmetrics的起源与发展
    2.6 影响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2.6.1 评价学理论与方法
        2.6.2 科学评价基本原则
        2.6.3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6.4 学术论文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
    3.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3.1.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
        3.1.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产生
        3.1.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类型
    3.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要素与评价指标
        3.2.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原生影响要素
        3.2.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次生影响要素
    3.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要素与评价指标关系
    3.4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体系框架
        3.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及指标选取
        3.4.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3.4.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分析
    4.1 基于数据分析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4.1.1 学科领域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数据分析
        4.1.2 国家/地区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数据分析
        4.1.3 基金资助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数据分析
        4.1.4 参考文献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数据分析
    4.2 基于被引频次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4.2.1 研究机构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4.2.2 施引文献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4.2.3 基金资助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4.2.4 论文篇幅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4.2.5 同行评议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4.3 基于ESI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4.3.1 基于高被引学术论文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4.3.2 基于热点论文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
    4.4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的作用
    4.5 本章小结
5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分析
    5.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数据的影响力分析
        5.1.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数据优势分析
        5.1.2 研究机构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的影响
        5.1.3 基金资助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的影响
        5.1.4 论文篇幅与参考文献数量对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次数的影响
        5.1.5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使用强度的影响力分析
    5.2 基于Altmetrics指标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5.2.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关注度影响
        5.2.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的Altmetrics指标与被引频次相关性分析
        5.2.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的Web2.0影响力分析
        5.2.4 基于Altmetrics指标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评价
    5.3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6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综合评价
    6.1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与模型
        6.1.1 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6.1.2 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6.1.3 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6.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分析
        6.2.1 影响力与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6.2.2 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6.2.3 国家/地区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6.2.4 研究机构的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6.3 提高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不足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9)《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2.2 方法
    2.3 相关指标定义
3 结果
    3.1 载文分析
    3.2 引文分析
    3.3 论文作者分析
    3.4 影响因子分析
    3.5 出版时滞分析
    3.6 《浙江医学》2008-2017年被引次数≥7次的文章分析
    3.7 研究热点分析
    3.8 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
    3.9 广告刊登情况分析
    3.10 与《中华医学杂志》《重庆医学》《广东医学》比较
4 讨论
    4.1 影响因子稳步上升
    4.2 基金论文比逐年增长
    4.3 载文作者地区分布广泛
    4.4 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4.5 出版时滞较长
    4.6 网站建设情况
    4.7 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
    4.8 期刊广告刊登情况
5 建议
    5.1 拓宽办刊视野,提升期刊国内地位
    5.2 加强期刊复合型人才培养
    5.3 加强学术新人培养,形成高水平且稳定的作者群
    5.4 缩短出版时滞,提高期刊影响力
    5.5 优化网站,提升期刊竞争力
    5.6 优化微信公众号,吸引更多用户关注
    5.7 更新杂志运营理念,提高广告收益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期刊计量指标
    2.2 期刊影响因子总体水平
    2.3 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动态
3 期刊发展对策

四、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和平均引文数统计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石油天然气学科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展现状研究[J]. 熊寅铭. 采写编, 2021(11)
  • [2]肿瘤多学科诊疗研究的演进趋势与特征分析[D]. 苏闫兵.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基于信息熵的科技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研究[D]. 马峥. 南京大学, 2020(10)
  • [4]红点指标在医学期刊评价中的应用与研究[D]. 翁嘉敏.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6]临床护理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图谱分析[D]. 曹亚男. 山西医科大学, 2019(09)
  • [7]贵州省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主要评价指标分析[J]. 刘平,郎朗,孙昌朋. 安顺学院学报, 2019(01)
  • [8]开放获取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D]. 魏明坤. 武汉大学, 2018(06)
  • [9]《浙江医学》杂志2008-2017年载文情况和网络化发展情况分析[D]. 田云鹏. 浙江大学, 2018(12)
  • [10]《四川林业科技》期刊影响因子与发展对策[J]. 蔡小虎,王晓琴,欧亚非,刘天浩.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1)

标签:;  ;  ;  ;  ;  

护理期刊影响因子及平均被引次数统计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