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一、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许佳阳[1](2020)在《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的不合理利用等问题日益严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和企业已经陆续开展绿色经济实践。一方面政府制定补贴、税收等环境政策对企业生产运营进行监督,引导和激励企业采取绿色行为;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和对绿色产品认知力的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绿色实践中。但是我国目前绿色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实施绿色行为前期投入成本大,绿色生产技术能力不足,因此政府有必要对企业提供合理的财政补贴,以激发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绿色化水平。同时,针对企业非绿色行为,也应当实施相应的经济惩罚。本文基于我国绿色供应链和绿色产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借鉴国内外环境规制和企业绿色行为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最优控制论、微分博弈、演化博弈和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考虑了绿色供应链运营中关于逆向选择和长期动态的现实问题,构建了政企之间和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契约,以探究政府环境规制下供应链的绿色决策问题,并为政府环境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绿色实践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探究了政府采购中针对制造商绿色决策的激励机制设计。针对产品绿色度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设计了政府与制造商之间一次性转移支付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通过显示原理得到各契约下政府转移支付、绿色产品订购量以及产品绿色度的均衡解,并结合我国现阶段绿色产品发展情况,分析了各契约甄别真实信息和激励制造商提高产品绿色度的实施条件和效果;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实现政府和企业收益的帕累托改进;在政府采购再制造喷墨打印机过程中采取弹性比例收益共享契约,验证了弹性比例契约对政府甄别产品真实绿色度、提升企业绿色水平的积极作用。(2)从长期动态角度研究政府不同补贴形式下的供应链绿色决策问题。基于无政府参与、政府一次性补贴机制、政府单位补贴机制三种模式,构建了由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系统,运用微分博弈研究制造商绿色生产努力程度、产品定价以及零售商对绿色产品的广告宣传努力程度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并对比分析了各模式下的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展开研究,表明两种政府补贴形式对提高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均具有积极影响,且一次性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更具激励性。(3)探究了供应链上下游成员长期动态合作机制的设计。将制造商和零售商独立决策扩展到制造商和零售商建立合作机制的研究,提出了制造商分担零售商广告宣传成本契约,分析了政府不同补贴形式下的供应链决策问题。考虑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经销商建立长期成本分担契约,并就产品绿色度、产品商誉和供应链收益与独立决策进行对比,表明成本分担契约有利于提高经销商广告宣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品商誉,促进供应链整体效益的提高。(4)探究了奖惩机制下政府监管与供应链绿色决策的演化过程。结合支付矩阵和复制动态方程构建了上游供应商、下游制造商绿色行为决策和政府监管的演化博弈模型,讨论了单方决策的演化稳定状态。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电子产品供应链案例分析局部均衡策略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初始策略的选择、政府奖励和惩罚程度三个因素对各群体演化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长期博弈过程中,政府加大绿色补贴和惩罚力度,能激励企业采取绿色行为;在对我国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实践研究中发现,政府应首先对下游制造商进行激励,其绿色行为会进一步影响上游供应商进行绿色原材料的生产。本论文基于信息不对称、政府规制方式、供应链长期动态博弈三个视角,重点探讨了政府环境规制下企业的绿色决策问题以及供应链企业之间、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激励关系。将理论结果分别结合政府再制品采购、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电器电子产品产业的实践案例,为我国绿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对我国政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一些现实指导建议。

李荧[2](2020)在《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工业园构建及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其在运转的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对我国的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工业园恰好是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桥梁,为解决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本文首先以生态工业园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构建生态工业园的流程,然后基于投资规模和环境约束,构建优化模型确定不同目标条件下的各产业规模。本文以X市生态工业园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原有工业园中现有产业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并结合产业园的现状,引入煤炭地下气化产业;接着提出了一套计算产业共生度的方法,先定性再定量筛选出共生度较大的产业,组建初始生态工业园。为确定工业园各产业具体规模,从两个角度开展分析。第一个角度是仅考虑环境效益,通过构建以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值三废排放为指标的目标函数,运用Lingo确定此角度下的各产业规模。第二个角度是考虑综合效益,综合效益分别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选取指标,经济效益选取的评价指标为工业增加值,环境效益选取的指标为企业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量与单个企业产生的污染物总量的比值,此时再运用NSGA-II算法求解出双目标下的各产业规模。为了进一步提高产业间的互利共生关系,实现资源化产品深度利用,降低初始生态产业链的总体污染排放和资源索取,本文首先对初级产业链进行输入和输出分析;然后对整体产业链进行物料平衡核算,确定总体的产物、副产品和废弃物;其次,结合产业链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可能相互利用网络,运用产业生态学、循环经济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分析方法和3R原则,初步明确产业链延伸引入的产业,进而确定延伸后生态产业链中各产业之间的副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利用关系;最后,基于环境效益最大化和综合效益最优两个角度,分别确定规划延伸后生态产业链在两种不同优化目标下的产业规模。结果显示,基于环境效益,各产业的规模分别为:炼焦15万t、冶铁20万t、炼钢35万t、煤炭地下气化58897.96万Nm3;基于综合效益,各产业的规模为:炼焦13.67万t、冶铁14.92万t、炼钢31.5万t、煤炭地下气化42587万Nm3;其次进行物料平衡核算,确定延伸后引入煤气发电、氯碱、合成氨这三个产业;最后运用目标规划确定延伸后的各产业生产规模。基于环境效益,各产业的规模为:炼焦15万t、冶铁20万t、炼钢35万t、煤炭地下气化34400万Nm3、发电65亿度、氯碱28万t、合成氨13万t;基于综合效益,各产业的规模为:炼焦17.88万t、冶铁25.61万t、炼钢38.4万t、煤炭地下气化32754万Nm3、发电41亿度、氯碱32.7万t、合成氨13.5万t。该论文有图23幅,表35个,参考文献70篇。

黄陆斐[3](2020)在《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中若干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全球环境危机和产业转型压力正深刻影响着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运营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盈利效果和生存发展。不同层次的网络结构是企业实施运营管理的重要载体。如何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通过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的手段,达到兼顾经济、环境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诉求,构筑全方位的绿色可持续竞争力,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文献较少聚焦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视角下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的综合方案研究。本文以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为背景,以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为主线,综合运用数学建模优化、社会网络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设计等方法,对企业运营管理中操作层面、战术层面和战略层面的网络开展了模型构建、优化设计、特征分析和平台设计等系列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贡献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提出了面向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的“IE3绿色屋”理论体系框架,确立了多层次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视角和研究层次,支持多层次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研究的具体展开。所提框架丰富了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和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相关的理论研究。(2)开展了以闭环供应链网络为例的“IE3绿色屋”操作层面研究。该研究以最小化运营成本和最小化CO2排放为双优化目标,构建了包含正逆向物流不确定性环境的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模型。权重法与拉格朗日松弛算法被用于所提模型进行了求解。数值实验的相关结果为企业内部面临不确定性环境的闭环供应链运营提供了管理启示。(3)实施了以产业共生网络为例的“IE3绿色屋”战术层面研究。该研究以“副产品再处理与交换”为核心活动,以最小化运营成本、最小化副产品剩余量和最大化社会就业机会为优化目标,构建了产业共生网络优化模型。Epsilon方法被用于所提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求解。数值实验的相关结果为企业之间提高产业共生协作下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供了管理启示。(4)实施了以绿色创新合作网络为例的“IE3绿色屋”战略层面研究。本研究收集了绿色交通联合申请专利数据,生成了以企业、研究机构、高校和个人为实体节点的绿色技术创新合作网络,分析了网络演化、网络结构特征和合作领导类型。实验结果为企业参与绿色创新合作、提升绿色升技术创新合作的运营管理水平提供方法建议参考。(5)阐述了以决策支持系统概念设计为例的“IE3绿色屋”系统层面研究。通过系统功能描述、系统架构搭建和应用场景界面设计,集成“IE3绿色屋”所涉及的闭环应链网络优化设计、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设计和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分析等三个不同层次的网络问题研究。实验结果为企业开展面向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的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提供了信息化解决方案。本论文以网络为主线,分别开展了绿色可持续运营背景下实施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的理论框架搭建、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产业共生网络设计、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分析和决策支持系统概念设计等工作,并从不确定性环境、副产品再处理与交换、专利数据收集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拓展。通过系列研究的部署,本文研究涵盖了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企业群体等不同运营管理层次的绿色可持续实践,为企业构筑面向绿色可持续运营的综合竞争力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周燕妃[4](2019)在《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亦是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工业化的粗放型迅猛发展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而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条件,因此研究如何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生态环境约束,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明晰现阶段学者们在工业化和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而确定全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其次,梳理相关文献,系统分析江苏省工业化的发展现状,根据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权重删去结果较小的评价指标,构建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TOPSIS法测算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发展与生态环境水平,构建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测度2007年和2017年江苏省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而根据其计算结果利用ArcGIS10.2软件绘制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空间分布图。然后采用Open Geoda软件,通过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得到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值,绘制Moran’s I散点图和LISA聚集地图,分析工业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的空间集聚效应。研究发现:(1)工业化发展水平受非农业人口数、TS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影响较大,而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用电量和能源消费总量对生态环境水平影响较大。(2)江苏省多数城市已迈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苏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3)江苏省整体已将产业重点逐渐转移至第三产业;苏南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较大。(4)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较好,但有下降趋势。(5)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由“南高北低”态势转向“西高东低”态势。(6)江苏省13个地级市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集聚效应由明显转向离散,表明耦合协调度受地域的影响变小。最后结合全文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主要从贯彻新型工业化理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苏南苏北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企业相互合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打造合理空间布局这四个方面展开。图19 表15 参70

陆邦柱[5](2018)在《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既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自然资源,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经济资源。商洛市位于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区域集群源污染问题严重,不仅影响到区域内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阻碍着区域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是水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中之重。为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水资源保护区产业集群选择新兴的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资源保护区产业集群循环经济化为实施载体展开。研究首先分析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条件,明确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得到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给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案例分析。其次,论文运用扎根理论,将深入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融入一起来分析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再次,论文按照发展循环集群的要求,根据水资源保护区的客观现实情况,设计了水资源保护区循环集群发展模式。此外,论文对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概念进行定义,介绍定量分析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分析方法,并构建了定量分析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最后,提出了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为我国其他区域发展循环产业集群提供学术指导和实践理论借鉴。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商洛市区位优势、资源要素禀赋及法律法规是循环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在“基础—诱因—推动”理论框架下分析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商洛市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是以企业自组织方式、链条牵引式和网络集成式三种方式形成的;其次,根据访谈结果得知,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外在驱动因素、内在激励因素和内部结构因素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三,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驱动因素进行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产业集群从业人员的总数、交通便利度、人均财政专项补贴额度、矿产资源生产与加工的龙头企业数量、人均集群产业总产值、集群低碳研发经费、集群申请低碳专利数、集群科研人数、人均环境治理投资支出、外商投资额度和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第四,按照循环集群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保护区的客观现实情况,商洛市设计了三个层次上的产业集群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即以企业为核心的小循环模式、以生态工业园区为核心的中级循环模式和在社会范围的大循环模式。第五,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逐年对比分析。最后,文章阐述了对具体的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运用前面有关的研究结论提出要从政府调控、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及政策和宣传要素五个方面构建对策支撑体系。

陆晓如[6](2018)在《循环经济,一场好戏——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循环经济大有可为。人物简介金涌,中国工程院院士。1959年毕业于前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工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中国化工学会、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等。现任清华大学化工科技研究院院长,北工大、哈工大、西安交大等校兼职教授。

张晶[7](2016)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研究》文中指出生态工业园区是通过物质和能量等在各企业间的循环利用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工业园区,在该园区内,企业间建立了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生态产业链,即一些企业会将另一些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原料。通过这种运行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改善园区整体及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而通过对园区内企业空间位置的合理、紧凑布局,还能够合理、高效利用园区内有限的土地资源,尽量缩短物质或能量在各企业间运输的距离、降低运输成本,进而达到园区整体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目的。现如今,发展生态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措施。基于此,论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的基础上,将系统布置设计理论与工业生态学理论相结合,创新性地将解决企业内部设施布置及工厂平面布局的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应用于解决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这一问题上,促进了多学科的相互融合与借鉴,为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提供了一种新的、定量化的研究方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系统布置设计理论和工业工程思想的应用范围,使其能够被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解决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论文首先介绍了工业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工业工程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并用它们来指导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其次从SLP法的应用条件和系统布置设计与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目标一致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应用SLP法解决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问题的可行性;再次从园区内的企业类型和企业间的物流关系两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的空间布局与生态产业链之间的耦合方式,进而提出了针对不同产业结构特点的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不同模式;最后详细论述了应用SLP法对生态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进行空间布局的基本流程,并以青白江生态工业园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以为其它类似的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提供决策参考。

邢青松,李斐[8](2014)在《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要求工业工程持续不断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系统地探讨中国工业工程发展现状、人才培养方向及服务社会的职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工业工程毕业生就业后相关数据的分析,明确工业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了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为未来中国工业工程教育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苗泽华[9](2013)在《论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工业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竞争主体,工业企业与生态环境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生态工程则是解决工业企业与区域环境良性发展的微观途径。发展不仅是企业的主题,也是区域、国家乃至世界的主题之一。良性发展是一种朝着好的、善的方向发育、增长、变化的趋势或状态。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的良性发展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以良善的价值观、责任观为导向的高效、稳定、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的前提是良善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观,核心是理性的决策观,基础是共赢的利益观,手段是和谐的竞争观,发展路径或战略选择是可持续的发展观。

张朝,陈妮兰[10](2012)在《工业工程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泰勒是工业工程的奠基人,也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他论述《科学管理原理》时,工业工程的内容只是科学管理的一部分。直到1911年,科学管理学家才开始用工业工程一词,并在1917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工程协会。很多企业设立

二、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政府环境规制的研究现状
        1.2.2 政府环境规制下企业绿色行为相关研究
        1.2.3 政府环境规制下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
        1.2.4 政府行为与供应链合作契约设计相关研究
        1.2.5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概念剖析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剖析
        2.1.1 供应链绿色决策
        2.1.2 绿色产品及其绿色度
    2.2 理论基础
        2.2.1 博弈论介绍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系统动力学
第3章 政府采购中针对制造商绿色决策的激励机制设计
    3.1 问题描述与假设
        3.1.1 问题描述
        3.1.2 基本假设
    3.2 一次性转移支付契约
    3.3 收益共享契约
        3.3.1 基于固定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
        3.3.2 基于弹性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
    3.4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协调契约设计
        3.4.1 对称信息下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
        3.4.2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设计
    3.5 数值分析
        3.5.1 基于固定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中α与双方收益的关系
        3.5.2 基于弹性比例的收益共享契约中(?)与双方收益的关系
        3.5.3 收益共享契约的比较
    3.6 案例分析
        3.6.1 案例背景
        3.6.2 基于弹性比例收益共享契约下的实施结果
        3.6.3 基于纳什协商模型的非线性协调契约设计下的实施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补贴形式下供应链绿色决策长期动态优化研究
    4.1 问题描述与假设
        4.1.1 问题描述
        4.1.2 基本假设
    4.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4.2.1 无政府干预下的微分博弈(NG)
        4.2.2 政府一次性补贴下的微分博弈(LG)
        4.2.3 政府单位补贴下的微分博弈(UG)
        4.2.4 模型比较
    4.3 数值分析
        4.3.1 政府补贴分析
        4.3.2 灵敏度分析
    4.4 案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补贴形式下供应链绿色决策长期动态协调研究
    5.1 问题描述与假设
        5.1.1 问题描述
        5.1.2 基本假设
    5.2 模型的建立及求解
        5.2.1 无政府干预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NGS)
        5.2.2 政府一次性补贴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LGS)
        5.2.3 政府单位补贴下制造商分担成本的微分博弈(UGS)
        5.2.4 三种情况比较
    5.3 数值分析
    5.4 案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奖惩机制下政府监管与供应链绿色决策演化博弈
    6.1 模型描述及构建
        6.1.1 模型简述
        6.1.2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6.1.3 模型构建
    6.2 模型求解与分析
        6.2.1 供应商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2 制造商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3 政府单方决策的演化博弈分析
        6.2.4 供应商、制造商及政府三方决策的ESS分析
    6.3 案例分析
        6.3.1 SD模型构建
        6.3.2 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
        6.3.3 灵敏度分析
        6.3.4 案例总结及政策建议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第3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B 第4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C 第5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附录D 第6章的相关证明和计算过程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工业园构建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理论
    2.1 循环经济
    2.2 生态工业园
    2.3 本章小结
3 生态工业园的构建理论
    3.1 生态产业园构建原则
    3.2 生态产业园构建步骤
    3.3 三废污染权重的统一
    3.4 考虑环境效益的单目标规划模型
    3.5 考虑综合效益的双目标规划模型
    3.6 产业链延伸
    3.7 本章小结
4 实例应用
    4.1 背景分析
    4.2 现存产业简介
    4.3 各类产业输入输出分析
    4.4 初始生态产业链构建
    4.5 确定最优产业组合方式及各产业规模
    4.6 产业链延伸
    4.7 两种情景方案小结
    4.8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中若干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安排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主要创新点
    1.5 全文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概况与理论框架
    2.1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1 研究趋势分析
        2.1.2 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研究
        2.1.3 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研究
        2.1.4 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设计研究
        2.1.5 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分析研究
        2.1.6 面向可持续运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2.1.7 研究概括总结
    2.2 “IE~3绿色屋”理论体系框架
        2.2.1 总框架
        2.2.2 理论基础
        2.2.3 “可持续三支柱”研究视角
        2.2.4 研究层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IE~3绿色屋”操作层面研究:闭环供应链网络优化设计问题
    3.1 问题背景
    3.2 模型构建
        3.2.1 符号
        3.2.2 目标函数
        3.2.3 数学模型
    3.3 求解方法
        3.3.1 目标函数转化
        3.3.2 拉格朗日松弛
    3.4 结果分析
        3.4.1 实验与数据准备
        3.4.2 不同λ值的测试
        3.4.3 不同场景值的测试
        3.4.4 迭代次数测试
        3.4.5 数值实验
        3.4.6 管理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IE~3绿色屋”战术层面研究:产业共生网络优化设计问题
    4.1 问题背景
    4.2 模型构建
        4.2.1 符号
        4.2.2 目标函数
        4.2.3 数学模型
    4.3 Epsilon约束方法
    4.4 结果分析
        4.4.1 实验与数据准备
        4.4.2 单目标优化与目标系数求解
        4.4.3 多目标帕累托前沿分析
        4.4.4 技术等级评价
        4.4.5 鲁棒分析
        4.4.6 管理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IE~3绿色屋”战略层面研究: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分析问题
    5.1 问题背景
    5.2 研究框架与方法
        5.2.1 研究框架
        5.2.2 数据采集
        5.2.3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5.3 结果分析
        5.3.1 总体概括
        5.3.2 创新合作网络分析
        5.3.3 管理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IE~3绿色屋”系统集成研究:决策支持系统概念设计问题
    6.1 问题背景
    6.2 研究目标
    6.3 研究方法与步骤
        6.3.1 决策支持系统功能概念化
        6.3.2 决策支持系统架构概念化
        6.3.3 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场景概念化
    6.4 系统概念设计实施
        6.4.1 功能概念化设计
        6.4.2 架构概念化设计
        6.4.3 多场景界面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内容与贡献总结
    7.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4)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研究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 江苏省工业化发展现状
    2.2 江苏省生态环境现状
    2.3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效应
        2.3.1 工业化对生态环境的胁迫
        2.3.2 生态环境对工业化的制约
        2.3.3 工业生态系统的发展
3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3.1.2 评价指标选取
        3.1.3 评价指标体系优化
    3.2 研究方法
        3.2.1 加权TOPSIS法
        3.2.2 耦合度模型
        3.2.3 耦合协调度模型
        3.2.4 空间自相关
    3.3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实证研究
        3.3.1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水平测度
        3.3.2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测度
        3.3.3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测度
    3.4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演变分析
        3.4.1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分析
        3.4.2 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空间集聚特征分析
4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5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5.1 创新点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集群
        2.1.2 循环经济
        2.1.3 循环产业集群
    2.2 相关理论
        2.2.1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
        2.2.2 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
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3.1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条件
        3.1.1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客观基础
        3.1.2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现实要求
        3.1.3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的制度推动
    3.2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
        3.2.1 形成机制系统动力框架构建
        3.2.2 形成系统动力理论框架的分析
        3.2.3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分析方法
        3.2.4 循环产业集群形成因果关系结构图
        3.2.5 循环产业集群因果关系关键反馈回路
    3.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
        3.3.1 企业层面自组织形成方式
        3.3.2 链条牵引式形成方式
        3.3.3 网络集成式形成方式
4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4.1 研究方法
    4.2 访谈过程介绍
        4.2.1 访谈对象
        4.2.2 访谈过程
    4.3 访谈资料编码分析
        4.3.1 资料分析准备工作
        4.3.2 开放性编码
        4.3.3 关联性编码
        4.3.4 理论编码
    4.4 质性研究信度与效度
        4.4.1 质性研究信度
        4.4.2 质性研究效度
    4.5 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获取
5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1 基于企业层面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1.1 资源型企业低碳循环利用
        5.1.2 农业企业低碳循环利用
        5.1.3 企业自身的清洁生产
    5.2 基于工业园区发展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2.1 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
        5.2.2 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5.2.3 打造龙头企业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3 基于社会层面的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5.4 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6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
    6.1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概念
    6.2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评价方法
        6.2.1 数据包络分析的基本原理
        6.2.2 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6.2.3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工作步骤
    6.3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6.3.1 投入指标的确定
        6.3.2 产出指标的确定
7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实证研究
    7.1 商洛市背景现状
    7.2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
        7.2.1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系统动力
        7.2.2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形成方式
    7.3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7.3.1 研究方法及步骤
        7.3.2 驱动因素及指标设计
        7.3.3 数据的获取及计算过程
        7.3.4 实证结果分析
    7.4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7.4.1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
        7.4.2 企业层面发展模式
        7.4.3 工业园区发展模式
        7.4.4 生态产业链发展模式
    7.5 商洛市水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
        7.5.1 数据来源
        7.5.2 商洛市循环产业集群运行效率评价
8 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建议
    8.1 发挥政府的调控保障作用
        8.1.1 加快政府发展循环产业集群的组织保证
        8.1.2 改进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管理
        8.1.3 动态调整产业集群范围
    8.2 积极培育循环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8.2.1 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8.2.2 增强可持续创新能力
    8.3 强化循环产业集群的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8.3.1 重视科技人才
        8.3.2 强化人才的引进工作
    8.4 政策要素维度的保障体系
        8.4.1 经济政策
        8.4.2 技术政策
        8.4.3 产业政策
    8.5 宣传要素维度的保障体系
        8.5.1 注重区域品牌宣传管理
        8.5.2 提升区域企业品牌形象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与展望
        9.2.1 研究局限性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参与的研究项目
致谢

(6)循环经济,一场好戏——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论文提纲范文)

人物简介
循环经济的中国之路
新时代大有可为
油气产业的循环经济

(7)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有关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原则方面的研究
        1.3.2 有关生态工业园区内产业链构建方面的研究
        1.3.3 有关生态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建设方面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之处
        1.5.1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
    2.1 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2.1.1 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内涵及特点
        2.1.2 生态工业园区的分类
        2.1.3 生态工业园区的国内外实践
    2.2 理论基础
        2.2.1 工业生态学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工业工程理论
        2.2.4 系统工程理论
    2.3 系统布置设计
        2.3.1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概述
        2.3.2 应用SLP法进行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可行性
第3章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模式
    3.1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及原则
        3.1.1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重要性
        3.1.2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原则
    3.2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与生态产业链耦合的方式
        3.2.1 基于园区内企业类型的耦合方式
        3.2.2 基于企业间物流关系的耦合方式
    3.3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模式
        3.3.1 行业类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3.3.2 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空间布局模式
第4章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步骤
    4.1 收集所需资料
    4.2 分析各企业间的物流相互关系
        4.2.1 物流关系分析
        4.2.2 工业代谢分析
        4.2.3 绘制物流相互关系图
    4.3 分析各企业间的非物流相互关系
    4.4 分析各企业间的综合相互关系
    4.5 绘制位置相关图
    4.6 绘制面积相关图
    4.7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4.7.1 评价的原则
        4.7.2 评价的方法
第5章 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实现路径——以青白江生态工业园区为例
    5.1 青白江生态工业园区概况
    5.2 青白江生态工业园区内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5.2.1 园区内的产业类型及其规模
        5.2.2 园区内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5.3 企业间的产业链接关系分析
        5.3.1 构建各企业间的工业代谢分析图
        5.3.2 绘制反映园区内物流流向和强度的从至表
        5.3.3 绘制各企业间的物流相互关系图
    5.4 企业间的非产业链接关系分析
    5.5 企业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5.6 位置相关图的绘制
        5.6.1 计算各企业间的综合接近程度并排序
        5.6.2 绘制位置相关图
    5.7 面积相关图的绘制
    5.8 企业空间布局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5.9 对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的对策建议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8)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工业工程发展与服务定位
    2. 1 工业工程培养方向
        2. 1. 1 系统优化管理
        2. 1. 2 生产运作工程
        2. 1. 3 人因工程
        2. 1. 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1. 5 先进制造及其集成技术
        2. 1. 6 质量工程
    2. 2 工业工程的基本职能
        2. 2. 1 系统规划功能
        2. 2. 2 系统设计与实施功能
        2. 2. 3 系统评价功能
        2. 2. 4 系统创新功能
3 工业工程专业就业数据收集与分析
    3. 1 工业工程面向行业分析
    3. 2 工业工程就业情况反映的问题
4工业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及措施
    4. 1树立创新化培养目标
    4. 2引进资源,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4. 3完善工业工程课程体系
    4. 4积极推进科研活动
    4. 5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4. 6建立工业工程文化
    4. 7加强工业工程在服务业的应用
5结束语

(9)论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概念诠释
    1.1 企业与工业企业诠释
    1.2 工业企业生态工程诠释
    1.3 良性发展的诠释
2 发展观的演变
    2.1 社会经济发展观的演变
    2.2 企业发展观及管理思想的演变
3 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的内涵界定
    3.1 生命周期视角
    3.2 利益相关者视角
    3.3 复合生态系统视角
4 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的价值观取向
    4.1 良善的价值观
    4.2 理性的决策观
    4.3 共赢的利益观
    4.4 和谐的竞争观
    4.5 可持续的发展观

(10)工业工程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工业的特点
二、生态工业工程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三、生态工业工程的评价方法

四、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政府规制的绿色供应链动态决策研究[D]. 许佳阳.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2]基于产业生态学的工业园构建及其优化研究[D]. 李荧.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绿色可持续运营管理中若干网络优化设计与分析问题研究[D]. 黄陆斐. 上海大学, 2020(03)
  • [4]江苏省工业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D]. 周燕妃.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5]水资源保护区循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 陆邦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6)
  • [6]循环经济,一场好戏——专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J]. 陆晓如. 中国石油石化, 2018(16)
  • [7]生态工业园区内企业空间布局研究[D]. 张晶.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8]面向经济发展需求的工业工程人才创新培养研究[J]. 邢青松,李斐.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11)
  • [9]论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J]. 苗泽华. 生态经济, 2013(10)
  • [10]工业工程在循环经济中的应用[J]. 张朝,陈妮兰. 学习月刊, 2012(18)

标签:;  ;  ;  ;  ;  

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