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

高职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

一、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罗莹,周泓翰[1](2021)在《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文中认为新时代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到教育改革中,针对艺术教育的特点研究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现阶段认为正视问题是改革与创新的前提、更新观念是改革与创新的先导、内容共享是改革与创新的根本,根据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艺术教育模式改革的目标:通过整体优化,完成传承创新;根据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增加实践,强化自身能力;依靠深化改革,完善创新驱动。针对新的改革目标,提出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策略,通过建立引导式教学模式、融合延伸性教育理论、促进校企合作、跨学科的艺术教学,实现对艺术教育模式的创新,为艺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可靠的方案。

刘宁[2](2021)在《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经历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根本改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我国均已将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近年来,随着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的兴起(如苹果、小米、海尔、特斯拉等),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构成了经典创新耦合模型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还存在第三种创新驱动模式——设计驱动型升级。自2000年起,众多国家制定了国家层面的设计政策与发展体系,其中,不乏将设计产业政策作为国家战略选择与政策制定的关键部分。因此,在此时代背景下,工业设计如何演变和进化,以及我国未来5-10年,工业设计相关国家战略的前瞻探析和实施路径的科学选择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研究、溯因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设计学等多方面、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总结了我国工业设计正在发生的三方面深刻变化,即创新属性、创新关系、创新业态。由此,提出了在我国传统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和升级这一重要论点。进而,明确界定了工业设计产业的概念、特征,并基于发展社会学、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范式与范式转变的机会窗口、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等,通过钻石模型、SWOT分析,结合阿里巴巴、小米、方太等实际案例,解析了如何推动设计服务向设计产业转变,以及如何构建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阶段,即在智能互联为产业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着力构建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创新驱动力的新生态、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等战略。最后,具体规划了战略实施路径,其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包含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两个部分。其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包括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等。其三,开展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工程,包括建设设计开放大学、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等。其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包括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两个部分。本次研究遍览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分析总结全球20多年工业设计发展历程,紧扣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时代浪潮,并基于产业发展理论,提出我国未来工业设计的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

唐丽[3](2021)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文中提出

李赟[4](2021)在《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给人以审美体验。书法艺术通过点与线、结构与构图来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通过墨、黑、白、晕来表达文学的情感滋养,通过书法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知识,性格和道德操守。因此,书法艺术教育不仅是对书法艺术的传承,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给学生进行书法艺术教育,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自主能力,让他们拥有独特的个性,并且对他们的三观塑造也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国家改革纲要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对中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充分认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明确中小学对书法艺术教育的总体要求;二是为实施书法艺术教育创造条件,将书法艺术列入学校议事日程。作为“国培计划”中的重点学校,J小学近年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理念,实施了多项优质教育课程。其中,书法艺术教育作为第一批课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鉴于小学教育资源的匮乏,在其效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本文以J小学为例,对小学书法艺术教育进行研究。首先阐述了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书法艺术教育在促进美育教育中的作用;其次,聚焦J小学,分析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现状,包括教材使用、书法艺术师资配备情况、专业书法艺术课堂配备现状、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等方面的软实力,同时考察了小学书法艺术社团的发展。再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找出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主要成效,分析了该小学书法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书法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其中包括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互动式的小学书法艺术课程,为小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工具,以促进书法艺术化的进程。最后,以期学校管理者能更加重视书法艺术教育,加强对书法教师的保障体系,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制定相应的书法艺术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保障书法艺术教育质量。希望本研究能促进小学书法艺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崔梦瑶[5](2020)在《中职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纤维艺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中职学校纷纷开设“选择性”课程,即选修课程。课程中融入选择性教育思想一方面让学生面对学习与专业拥有更多选择权,另一方面也实现学生课程体系的多元化。纤维艺术发展至今,趋势已呈多元化,愈来愈强调作品的创新。然而在中职的纤维艺术选修课程上,教学主要关注在技能的学习方面,教学内容多以教授编织技法以及介绍材料的选择和如何处理等方法,也有少部分教学是对选择纤维艺术方向的学生进行创作与设计的指导,培养此方面专业性的人才。对于纤维艺术而言,作者的创新能力才是作品所体现的灵魂,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创”与“作”并存。本文借助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纤维艺术选修课程来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首先课程的开设致力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综合实力。不过,在本人的实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纤维艺术课程中显露出诸多与创作能力相关的问题,通过访谈、问卷调研以及为期三个月的日常接触发现学生存在几个明显问题,即学生对纤维艺术选修课程的心态不够重视、对课程和教师行为的错误认知、在创作纤维艺术作品时常出现的惰性思想、创作逻辑混乱、最终作品无法满足自身期待值等。这些诸多因素影响了学生对纤维艺术课程的热爱,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在课堂中参与创作的激情与动力,抱着混学分的心态上课,使选修课程开设得毫无意义。除此之外结合调研问卷的内容与交流访谈的结论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类,将此归纳为职业教育的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个人等四方面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总结的可激发学生热爱和愿意参与艺术创作方式以及教师如何贯穿学生的创作思维逻辑等多方面提出策略,分别从培养学生艺术“创”能力与“作”能力两个层面出发,归纳为五个方向,即引导探究思路,激发创作意识;激活记忆表象,迸发创意灵感;尝试多样材料,激发个性创作;运用多维评价,创建作品出口平台;丰富师资力量,提升课堂吸引力等。在本文的第六章分别根据这五个培养方向进行教学实践,从教师、学生个人、学校与社会等四个因素来展开,包括通过比赛或展览、企业师傅走进课堂、商品销售、弘扬家乡传统文化、参与志愿者活动、带着喜好进行创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创作能力,同时文章运用了五个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发挥创作思维的教学案例加以辅助说明。

张庭瑜[6](2020)在《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小学教育为例》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综合素养要求的提高,艺术设计教育逐步走进公众的视野,也成为设计与教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艺术设计教育是专业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面对当前文化缺失的现状,文化融入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而乡土文化正是最贴近人们生活的文化资源。针对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融合的研究较少,缺少融入理论与策略的支持,缺少帮助乡土文化资源提取与融入的设计工具等现有不足,本文旨在探究艺术设计教育自身发展的机会与挑战,挖掘更多乡土文化的艺术设计教育功能;提出乡土文化融入策略,梳理融入流程,构建融入模型;开发艺术设计教育文化融入的设计工具,帮助艺术设计教育者进行研究与实践,实现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反思与解构,重组与再创造,完成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推动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分别归纳了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内容。通过调研对乡土文化融入教育的形式、内容、途径、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分析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入必要与融入价值,并提出艺术设计教育中乡土文化融入的问题。其次,总结前期研究,选择针对中小学教育阶段进行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研究。在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现状的基础上,从教育的途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环境等四个教育要素入手,总结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同时,从内在环境基础与外在环境基础两个层面出发,调研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基础,社会大环境与校园小环境基础。以此为指导,明确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入原则;并从融入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原则与方法,构建融入模型;通过开展教学实践,对所提出的融入模型进行测试,总结融入模型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最后,提出融入策略,完善融入的流程并总结得到最终的融入模型与课程设计工具。基于以上,总结了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入策略,主要从决策构建与生态构建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应完善教育系统与顶层架构的设计,在决策制定时考虑平衡教育的内容与内容层次,明确教育的主辅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应注重教育主体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助式发展,教育研究与学校的发展相互促进,构建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社会文化生态。其次,乡土文化元素提取要满足全面性、完整性、时代性的要求,全面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形式、环境、途径,并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融入模型可行性合理性。最后,构建了以文化元素选择、提取、融入三个阶段组成的融入模型,以此模型呈现完整的乡土文化融入流程,并开发设计工具,帮助相关教育者进行教育教学的设计与开展。

宋哲琦[7](2020)在《《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文中提出《装饰》作为国内重要的艺术设计类核心期刊,从1958年创刊起,与中国设计共同成长,记录了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汇集了国内外着名专家学者。以《装饰》作为展现学术思想、指导学科实践的平台。本文以《装饰》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期刊分析、文献分析、表格梳理、人物访谈等的研究方法,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内容侧重点将杂志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分析,论述《装饰》与中国设计文化发展之间的关联,并对20年来的杂志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更全面的阐述该杂志的发展历程与时代背景下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对《装饰》、对中国设计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总结。

蔡子冰[8](2020)在《“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社会背景下,医疗界逐步从传统的治疗研究转向治疗和预防一体的研究,体育干预正是预防最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普及,现阶段社会需要能够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论型人才,对体育运动参与者进行有效的体育医务监督和科学的体育指导。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为研究对象,在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和2017年版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的前提下,以担任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教师、2016-2018级本科生、近五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有效参与调查的任课教师11名、体艺在读本科生353名、体艺毕业生345名。运用因子分析、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开设现状,探讨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结论如下:(1)在读体艺学生和体艺毕业生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存在较为相似的需求。对运动时人体机能规律的变化、运动性损伤的预防以及康复指导的理论知识的需求存在的差异性较大。(2)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有缩减,其他三个专业的运动人体科学类的课程均无缩减,但存在课程数目偏少的情况,且各专业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均偏少。(3)体育艺术学院四个专业的学生中,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专业(体艺方向)和舞蹈学专业(舞蹈教育),认为一般且不太重要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舞蹈表演专业和表演专业。(4)60%以上的在读体艺学生认为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缺乏重视、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教学思想陈旧、师生缺乏沟通等主要问题。在毕业生中的调查也存在师生缺乏沟通、课程缺乏重视等问题。(5)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途径是通过同事之间相互探讨、培训、课本自学等方式。且体艺毕业生对自身掌握满意度较大的两个方面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科学引导运动训练活动的理论知识。

黄栗[9](2020)在《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是我国土家族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也是目前保留土家民俗文化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湘西土家族民俗文化是土家人长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共享、传承的文化体系,也是土家族特有的文化惯例。然而当前湘西地区的土家民俗文化现状令人担忧:传统土家村落呈“空心化”和“分散化”日益严重,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土家民俗文化失去了原来的功能价值和社会作用。面对眼下的生存困局,如何找出切实有效的文化保护措施,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寻找到新的机遇正是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对此,本文选择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切入,探讨教育是如何在湘西土家地区多个“文化场”中建构起特有的传承机制,通过教育来构建不同“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协同机制。进一步思考了教育对于土家民俗文化在当前传承起到何种关键作用,通过运用技术资源,运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帮助民俗文化传承走出现实泥淖。第一章“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本章主要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当前现状作研究概述,内容包括介绍土家族在湖南省湘西地区的分布情况,以及对当地土家族的发展历史进行全面考据。通过查阅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和多次的实地走访考察,并与多位当地土家文化学者进行交流之后,重新梳理了湘西土家民俗的文化起源。另外,本文从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角度,在已有基础上建立湘西土家民俗文化研究框架,试图将土家民俗按照“物质生产民俗”“节庆仪式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社会关系民俗”进行分类。第二章“‘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内容的核心问题在于探讨家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研究家庭教育机制的建立并分析家庭教育模式特点。对于土家地区的民俗文化传承问题而言,“家庭场”中的教育内涵机制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论文中试图明晰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家庭的文化空间里遵循着怎样的特殊规律,为制定土家民俗文化保护措施提供了哪些富有价值的参考。第三章“‘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家庭场”教育的逐渐退场导致文化传承陷入危机之后,当地中小学校部门构成的“学校场”开始了新的传承接力。本章以土家族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教学情况为研究主线,一方面探讨了中小学校如何帮助民俗文化向下传承,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创新尝试;另一方面也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实际来提出应对策略。第四章“‘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从中小学校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湘西地区的学校教育搭建起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新的思路。本章主要以分析土家民俗文化作为打造湘西地区的文化品牌,如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职业教育又将如何能够让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朝向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推进,为民俗文化传承赋予更多的新生动力,成为了实现文化长久保护发展的有效举措。第五章“‘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本章主要探讨新媒体技术对文化传承教育具有哪些重要优势。作为文化教育的“第四系统”,从社交媒体平台到移动自媒体技术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新媒体传播正在打破文化传承在各个不同的“教育场”间的边界,让土家民俗文化进入到了更大、更自由、更包容的教育空间里。因此,“媒介场”应当成为今后研究土家民俗文化新的传承教育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能否拥有更多可能性。第六章“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本章试图将文化传承教育的“家庭场”“学校场”“职训场”“媒介场”打造成为“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当中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教育场”之间如何形成集体合力,包括制定文化教育目标、建构文化教育体系、思考文化教育路径,以此来对湘西地区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体系进行全局统整,让文化传承教育能够走向全民化、终生化学习教育方向。论文以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的价值规律、传承机制和教育发展问题。从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职业教育、互联网传播等多个面向展示了土家民俗文化的传承脉络和教育逻辑,贯穿了“家庭场——学校场——职教场——媒介场”的整体研究思路,希望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
    1.正视问题是改革与创新的前提
    2.更新观念是改革与创新的先导
    3.内容共享是改革与创新的根本
二、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改革目标
三、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创新策略
    1.建立引导式教学模式
    2.融合延伸性教育理论
    3.促进校企合作
    4.跨学科的艺术教学
四、结语

(2)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课题来源
    第二节 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
        一 工业设计正在成为全球创新发展新模式
        二 我国工业设计已处于突破规模优势临界点
        三 工业设计正在发生三个深刻变化
        四 我国工业设计快速升级发展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一 意义1: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政策红利”阶段转向“创新红利”阶段
        二 意义2:推动中国工业设计从“跟随式发展”转型为“先进性发展”
        三 价值:为中国工业设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行动路径提供理论基础、指导思想、行动路线
    第四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 工业设计产业研究综述
        二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
        三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 研究的创新点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第一章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
    第一节 工业设计与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一 工业设计的界定
        二 工业设计产业的界定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主要特征
        四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产业发展战略的内涵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义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特征和主要内容
        三 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执行
    第三节 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理论和工具
        一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理论基础
        二 产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分析工具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 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与成长
        一 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的引入
        二 与产业脱节的初期成长阶段
        三 工业设计产业的成长
    第二节 政策推动下的产业发展
        一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重要政策的提出
        二 我国工业设计产业中典型企业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智能互联时代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新趋势
        一 工业设计发展的多元化趋势
        二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下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分析
    第一节 智能互联时代背景和特征分析
        一 智能互联时代的技术和经济发展特征
        二 智能互联时代对设计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新的要求
        三 智能互联时代设计产业的发展和走向
    第二节 服务国家现行战略
        一 “双循环”战略
        二 “一带一路”倡议
        三 供给侧、需求侧升级
    第三节 发展战略分析
        一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二 智能互联时代下的中国工业设计产业SWOT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互联时代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战略
    第一节 战略之一:设计创新力的新属性构建战略
        一 构建设计产业资源配置系统
        二 工业设计产业领域扩展
        三 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
    第二节 战略之二:设计创新力的新生态构建战略
        一 智能互联重构“人、物、环境”设计生态
        二 数字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三 工业设计产业生态构建策略
        四 法律法规的保障策略
    第三节 战略之三:推动社会发展力的新关系构建战略
        一 工业设计与数字技术的新关系构建
        二 工业设计与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新关系构建
        三 工业设计与产业发展的新关系构建
    第四节 战略之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新姿态构建战略
        一 融入国际设计业界的“语境”
        二 成立中国主导的国际设计组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路径之一:建设创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一 创建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二 构建智能互联时代工业设计技术支撑体系
        三 建设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节 路径之二:产出工业设计标志性成果
        一 成立并发展世界设计产业组织
        二 持续举办世界工业设计大会
        三 继续举办国家工业设计奖
    第三节 路径之三:开展人才培养工程
        一 建设设计开放大学
        二 实施工业设计领军人才计划
        三 开展设计人才能力素质评价
    第四节 路径之四: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二 实施设计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2.2 论文的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3.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书法艺术教育中美育功能的相关理论
    2.1 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的内涵
    2.2 书法艺术教育中的美育功能
        2.2.1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价值
        2.2.2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性
        2.2.3 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2.3 美学思想对书法艺术教育的启示
        2.3.1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启示
        2.3.2 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启示
        2.3.3 邓以蛰美学思想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3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现状
    3.1 我国小学书法艺术教育现状
    3.2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概况
        3.2.1 课时开设情况
        3.2.2 教材使用情况
        3.2.3 专业书法艺术教室的配备
    3.3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质量状况
        3.3.1 书法艺术教学师资现状
        3.3.2 书法艺术课的教学质量
        3.3.3 学生书法艺术学业水平
    3.4 小学书法艺术社团开展情况
        3.4.1 学生对书法艺术社团的喜爱情况
        3.4.2 学生参与书法艺术社团的动机
    3.5 本章小结
4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主要优势及存在问题
    4.1 J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主要优势
        4.1.1 书法艺术教学硬件
        4.1.2 书法艺术教学活动
    4.2 J小学书法艺术教育艺术性的缺失
        4.2.1 教育管理者对书法艺术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4.2.2 书法艺术教学师资力量得不到保障
        4.2.3 书法艺术教学缺乏本质性的创新
        4.2.4 书法艺术教学质量的考核与评价缺失
    4.3 本章小结
5 小学书法艺术教学的发展策略
    5.1 提升学校管理者对书法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5.1.1 教育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
        5.1.2 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打造艺术环境
        5.1.3 学校领导转变传统观念,发展艺术工作
    5.2 加强书法艺术教学师资的制度保障,提高专业素养
        5.2.1 培养书法艺术教育相关人才
        5.2.2 为书法艺术教师提供继续教育与培训渠道
        5.2.3 优化教师配比,增设艺术教师
    5.3 重视书法艺术教学的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
        5.3.1 开发利用校园资源
        5.3.2 运用多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
        5.3.3 开设艺术类特色课程
        5.3.4 安排组织校外艺术实践活动
    5.4 制定并完善相应的书法艺术考核评价标准
        5.4.1 完善教师及学生的书法艺术考核评价
        5.4.2 配备公平合理的激励措施与奖惩措施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书法艺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B: 书法艺术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中职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纤维艺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纤维艺术概述
    2.1 纤维艺术的定义
    2.2 纤维艺术的材料特征
        2.2.1 天然纤维
        2.2.2 化学纤维
    2.3 纤维艺术创作的基本技法
        2.3.1 编结
        2.3.2 壁挂的手工织造方式
        2.3.3 刺绣
    2.4 纤维作品的形态
        2.4.1 外部形态
        2.4.2 内部形态
    2.5 纤维作品的展示方式
第3章 深二职学校学生创作能力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法和步骤
        3.3.1 调查方式
        3.3.2 调查步骤
    3.4 调查结果
        3.4.1 学生的艺术基础
        3.4.2 学生创作作品的注重点
        3.4.3 可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方式
        3.4.4 深二职纤维艺术教师基本情况
    3.5 纤维艺术课程的定位与要求
        3.5.1 定位
        3.5.2 要求
第4章 影响中职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因素
    4.1 职业教育的社会因素
        4.1.1 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
        4.1.2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4.1.3 学生作品的市场
    4.2 学校的教育因素
        4.2.1 选修课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
        4.2.2 作品的展示机遇
    4.3 教师因素
        4.3.1 课程教学的侧重点
        4.3.2 教师教的引导环节
        4.3.3 教师教学缺少激励性评价
    4.4 学生的个人因素
        4.4.1 学生对选修课程建设的认知
        4.4.2 学生对课程教师的认知
        4.4.3 依赖思想高于自主思考意识
第5章 中职学生“创”与“作”能力问题分析
    5.1 中职生创作能力访谈及问题
        5.1.1 访谈准备
        5.1.2 访谈内容与分析
        5.1.3 当前学生创作能力问题
    5.2 中职生“创”能力培养的方法
        5.2.1 引导探究思路,激发创作意识
        5.2.2 激活记忆表象,迸发创意灵感
    5.3 中职生“作”能力培养的方法
        5.3.1 尝试多样材料,激发个性创作
        5.3.2 运用多维评价,创建作品出口平台
        5.3.3 丰富师资力量,提升课堂吸引力
第6章 中职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应用实施
    6.1 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教师主导因素
        6.1.1 根据主题梳理创作思考逻辑
        6.1.2 根据生活积累挖掘灵感源
        6.1.3 根据记忆力与想象力构建创作联系
        6.1.4 培养精湛的工艺技巧
    6.2 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个人因素
        6.2.1 借助作品抒发主观情感
        6.2.2 展现兴趣爱好,打造课程多元化
    6.3 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学校因素
        6.3.1 增加作品展示机遇,提升内心满足感
        6.3.2 丰富作品呈现形态,创建多样风采
    6.4 学生创作能力培养的社会因素
        6.4.1 校企合作,制定作品出口策略
        6.4.2 志愿者服务,拓宽专业视野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1:调研问卷
附录2:论文图表来源

(6)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小学教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概述
    1.2 研究背景
        1.2.1 艺术设计教育是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
        1.2.2 文化资源融入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1.2.3 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价值
    1.3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1 文化构成与符号学相关研究
        1.3.2 乡土文化教育的国内外研究
        1.3.3 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研究现状
        1.3.4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4.3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6 研究流程和框架
第二章 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
    2.1 乡土文化与乡土文化教育
        2.1.1 乡土文化的定义
        2.1.2 乡土文化融入教育的现状
    2.2 乡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的构成
        2.2.1 乡土文化的构成要素
        2.2.2 艺术设计教育的构成
    2.3 乡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融入
        2.3.1 艺术设计教育中乡土文化的融入必要
        2.3.2 艺术设计教育中乡土文化的融入价值
        2.3.3 艺术设计教育中乡土文化的融入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研究
    3.1 调研背景与计划
        3.1.1 调研背景
        3.1.2 调研计划与目的
        3.1.3 调研内容与对象
        3.1.4 调研方法与准备
    3.2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融入乡土文化的实践调研
        3.2.1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现状
        3.2.2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途径
        3.2.3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内容
        3.2.4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形式
        3.2.5 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环境
        3.2.6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3.3 乡土文化融入基础的调查研究
        3.3.1 内在环境基础
        3.3.2 外在环境基础
        3.3.3 融入基础调研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型构建
    4.1 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入原则
        4.1.1 以中小学生认知心理为准则
        4.1.2 以教师团队的执行性为参考
        4.1.3 以学校建设创新性为小环境
        4.1.4 以社会发展时代性为大环境
    4.2 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元素选择
    4.3 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提取方式
        4.3.1 元素提取全面性
        4.3.2 元素提取完整性
        4.3.3 元素提取时代性
    4.4 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融入方式
        4.4.1 融入教育途径
        4.4.2 融入教育形式
        4.4.3 融入教育环境
    4.5 模型验证与改进
        4.5.1 以无锡地区为例的模型验证
        4.5.2 融入模型的问题与改进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乡土文化融入中小学艺术设计教育的策略
    5.1 融入的决策构建策略
        5.1.1 艺术设计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设计并完善系统构建
        5.1.2 平衡文化素养与创新科技的内容,研究与形成教育层次
        5.1.3 明确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主辅关系,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5.2 融入的生态构建策略
        5.2.1 教育主体师生间互助互利的持续发展
        5.2.2 教育模式创新与学校发展的相互促进
        5.2.3 社会艺术文化生态的建设与可持续性
    5.3 融入的模型最终呈现
        5.3.1 融入流程
        5.3.2 元素选择阶段的方法
        5.3.3 元素提取阶段的方法
        5.3.4 元素融入阶段的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和表格来源
附录二 :调研的学校、机构、组织
附录三 :实践调研焦点小组提纲
附录四 :实践调研个人访谈提纲
附录五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实践活动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期刊论文类
        1.2.2 专着类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研究的思路
2 百花盛开的工艺美术发展(1958-1961)
    2.1 《装饰》创刊溯源
    2.2 《装饰》杂志风格主要视觉特点
        2.2.1 封面文字
        2.2.2 封面视觉图案
        2.2.3 内页版面设计
    2.3 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
        2.3.1 重新重视民间美术
        2.3.2 指导工艺美术创作
    2.4 为美化人民生活服务
        2.4.1 面向大众生活创作
        2.4.2 向西方世界开展学习
3 求索争鸣的设计萌芽(1980-1996)
    3.1 复刊时代背景
    3.2 《装饰》视觉元素的变化
        3.2.1 封面设计形式的探索
        3.2.2 封面主体立意的变迁
        3.2.3 内页版式的有序与变化
    3.3 工艺美术的变革
        3.3.1 “工艺美术“名词的局限
        3.3.2 “装饰热”的兴起
    3.4 现代化的新浪潮
        3.4.1 科技与艺术的大讨论
        3.4.2 现代设计的浪潮
    3.5 《装饰》步伐的“守”与“进”
4 对话世界文化自信的设计现代化(1997-2018)
    4.1 走入“全球化”
    4.2 《装饰》设计的多元化
        4.2.1 和谐的整体性
        4.2.2 现代感的民族美
        4.2.3 敢于尝试的创意美
        4.2.4 版式装饰的简洁美
    4.3 开放视野立足传统
        4.3.1 工艺美术的新发展
        4.3.2 设计批评的引入
        4.3.3 中国创造带来的思考
    4.4 面向时代关注当下
        4.4.1 设计的伦理学问题
        4.4.2 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4.4.3 从设计艺术到设计科学
    4.5 《装饰》内容的“质”与“量”
5 总结
    5.1 从工艺美术到现代设计
    5.2 从教育理论到学科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访文字稿
附录二 《装饰》1958-2018杂志封面
附录三 《装饰》1958-2018文章整理
作者简介

(8)“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运动人体科学的概念
        2.1.2 体医结合的概念
        2.1.3 体育艺术的概念
        2.1.4 知识需求的概念
    2.2 体育艺术类专业学生损伤的研究
    2.3 现状研究
        2.3.1 运动人体科学类主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2.3.2 “体医结合”国内研究现状
        2.3.3 “体医结合”国外研究现状
    2.4 小结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统计分析
        4.1.1 掌握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必要程度分析
        4.1.2 各级指标的筛选
        4.1.3 指标的因子分析
        4.1.4 体育艺术类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需求分析
    4.2 体育艺术学院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2.1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4.2.2 广州体育学院各专业体艺学生培养规格与主要课程分析
        4.2.3 体育艺术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意向分析
        4.2.4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总体结构分析
        4.2.5 体育艺术学院课程学分、学时分析
    4.3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设置分析
        4.3.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分析
        4.3.2 体育艺术学院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学时、学分分析
    4.4 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的其课程(学科)分析
        4.4.1 专项训练课程分析
        4.4.2 体育艺术专业学生形体训练课程
        4.4.3 舞蹈动作创编课程
        4.4.4 体育教学课程
        4.4.5 各专业以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为科学依据的其他课程分析
    4.5 体育艺术学院在读学生的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情况分析
        4.5.1 体艺学生的基本情况
        4.5.2 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类课程的学习情况分析
    4.6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教师队伍情况分析
        4.6.1 体育艺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分析
        4.6.2 任课教师对体艺学院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评价
    4.7 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毕业生反馈情况分析
        4.7.1 体艺毕业生工作现状情况分析
        4.7.2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运用的分析
        4.7.3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的反馈分析
        4.7.4 体艺毕业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再学习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附录
    附录 A 专家问卷
    附录 B 任课老师问卷
    附录 C 体艺毕业生问卷
    附录 D 体艺在读本科生问卷
    附录 E 专家效度问卷
9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审视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当前现状
        (二)探索土家民俗文化传承的教育机制
        (三)挖掘土家地区民俗文化的传承优势
    二、研究目的
        (一)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在哪些不同“教育场”中发生
        (二)分析各“教育场”如何形成特有的民俗文化传承方式
        (三)推动“教育场”之间寻求合作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四、概念厘清
        (一)文化
        (二)民俗文化
        (三)传承教育
    五、文献综述
        (一)梳理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已有论着
        (二)分析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研究论文
        (三)研究小结
    六、研究方法
        (一)田野调查法
        (二)深度访谈法
        (三)问卷调查法
        (四)案例分析法
        (五)文献分析法
    七、研究创新
        (一)研究范式
        (二)研究视角
    八、研究难点
第一章 湘西州土家民俗文化的基本状况
    一、湘西州土家族地区文化现状考察
        (一)区域分布总览
        (二)族源、族称考据
        (三)族群分布调查
    二、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构成解析
        (一)土家民俗中的物质生产描述
        (二)土家民俗中的节庆仪式内涵
        (三)土家民俗中的人生礼仪价值
        (四)土家民俗中的社会关系建立
    小结
第二章 “家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信念·场域·秩序: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功能
        (一)“信念”建构下的家庭文化空间
        (二)“场域”空间下的家庭权力分配
        (三)“秩序”规训下的家庭契约形态
    二、模仿·想象·认知: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方式
        (一)“身体影像”中的模仿学习教育
        (二)“游戏经验”中的行为感知教育
        (三)“集体认知”中的自我养成教育
    三、现实思考:土家民俗文化传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
        (一)“差异性”思维:家庭文化价值认同式微
        (二)“市场化”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迅速消失
        (三)“打工潮”现状:家庭代际传承脱节严重
    小结
第三章 “学校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学生的需求: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现状
        (一)民族身份的认同程度
        (二)文化接触的信息途径
        (三)学校教学的课程侧重
        (四)学生群体的兴趣方向
    二、学校的探求: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思路
        (一)阶段式教学:不同学校的目标任务与总体布局规划
        (二)系统化教学:土家民俗文化的教学设计与培养方向
    三、改革与创新:中小学阶段的文化传承教育突破
        (一)尝试课堂教改,鼓励教学创新
        (二)开发校本教材,鼓励设计创新
        (三)建设校园数据库,鼓励技术创新
    四、短板与不足:中小学校民俗文化传承教育问题
        (一)经费不够,课程教改难以推进
        (二)学时不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三)定位不够,教材内容缺乏新意
        (四)奖励不够,个人评价缺乏标准
    小结
第四章 “职训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职业化生存:探讨民俗文化职业教育价值功能
        (一)拉动民俗文化产业,培养职业技术人才
        (二)落实教育扶贫工作,彰显职业教育功能
    二、精准化推进:实践民俗文化职业教育特色发展
        (一)扩大传统工艺职教规模,增强企业人才综合实力
        (二)发挥职业部门社教功能,加大职业群体培训力度
        (三)扶持文化竞技专业项目,培养民族体育项目人才
    三、困难与瓶颈:反思民俗文化职业教育面临问题
        (一)培训效果不明显:专业培训推动难度大
        (二)招生人数不增加:职业院校办学难度大
        (三)产品销售不乐观:企业商品外销难度大
    小结
第五章 “媒介场”中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
    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教育技术的偏向:媒介属性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文化传输的偏向:价值输出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三)感官效果的偏向:情绪体验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二、新媒体1.0:社交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更新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微博、微信平台运营情况
        (二)裂变式推广:社交媒体对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意义
        (三)有序化改进:社交媒体传承教育的分析思考和建议
    三、新媒体2.0:自媒体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升级
        (一)现状调查:湘西地区短视频自媒体平台运营情况
        (二)以“抖音APP”为例:短视频自媒体技术优势分析
    四、新媒体3.0:VR技术阶段民俗文化传承教育思考
        (一)创新设想:VR虚拟现实技术属性
        (二)创新开发: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
        (三)创新优势:VR虚拟现实技术特点
    小结
第六章 湘西土家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的体系构建
    一、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价值目标
        (一)在人的发展中追求文化烙印的葆有
        (二)在和谐社会中突显文化标识的自信
        (三)在未来发展中探照文化教育的方向
    二、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结构体系
        (一)“家、校、职、媒”的不同功能和作用
        (二)各个“场”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协调机制
    三、不同“场”的民俗文化传承教育路径策略
        (一)“家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二)“学校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三)“职训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四)“媒介场”的文化传承教育改进建议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一)外文译着
        (二)中文论着
        (三)工具书类
    二、论文类
        (一)期刊论文
        (二)学位论文
    三、政策文件,研究报告
附录
    附录一:实地走访考察报告
    附录二:各地区、各部门实地考察访谈问题汇总
    附录三:湘西地区中小学生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汇总
    附录四: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语文课教案
    附录五:《我的家乡红石林》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申报
    附录六:湘西州土家地区实地考察走访实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情况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四、高等职业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艺术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J]. 罗莹,周泓翰. 大众文艺, 2021(18)
  • [2]面向智能互联时代的中国工业设计发展战略和路径研究[D]. 刘宁.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2)
  • [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素养的养成研究[D]. 唐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J小学书法艺术的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 李赟. 陕西科技大学, 2021(10)
  • [5]中职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纤维艺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以深圳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崔梦瑶.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6]乡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教育的策略研究 ——以中小学教育为例[D]. 张庭瑜. 江南大学, 2020(01)
  • [7]《装饰》杂志设计文化发展研究(1958-2018)[D]. 宋哲琦. 浙江大学, 2020(12)
  • [8]“体医结合”背景下体艺学生对运动人体科学知识需求的研究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蔡子冰.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9]湘西州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教育研究[D]. 黄栗. 西南大学, 2020(01)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  ;  

高职艺术教育课程创新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