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香港教科书涨价

应对香港教科书涨价

一、港教科书涨价的应对(论文文献综述)

宋木文[1](2012)在《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上)——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文中认为2012年6月1日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我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中国新闻出版事业奠基人之一的胡乔木同志百年诞辰纪念日。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胡乔木同志对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支持与指导,以及为改变当时落后的新闻出版局面所作的努力与贡献,对推动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刊特于本期(2012年5月上)和下期(2012年5月下)在"本刊特稿"栏目分上、下两篇推出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同志撰写的文章《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一文,表达对胡乔木同志的敬意和思念。

宁彦锋[2](2008)在《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文中研究指明在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改革的结果总是与改革启动者美好的初衷相背离,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课程异变。这一问题成为许多改革者和研究者心中的梦魇,困扰着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本文试用课程社会学的方法,以上海二期课改为主要对象,分析教科书的建构系统中的结构与行动者,以及影响结构变迁及行动者行动的资源和规则,以揭示教科书建构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探明课程异变的原因,求解控制和消解课程异变的实践策略。论文研究分为六部分:第1章主要对上海二期课改教科书建构系统进行分析,以揭示教科书建构行动的基本框架。在课程改革的复杂系统中,教科书联接课程研制和课程实施两大子系统,是影响课程异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教科书的建构系统涉及多个行动者,以上海为例,主要包括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及办公室、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材编写组、审查组、出版社、印刷厂、新华书店、新闻媒体、培训者、评价者、教师、家长和学生等。在教科书建构系统的三大场域——课程改革的动力场、教科书的建构场和教科书的应用场中,行动者主要按照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则展开行动。第2章主要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制定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教科书建构的最高法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形成机制。作为官方知识的纲领性文本,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规定着教育知识的“最高法规”。在上海二期课改的实践中,二者的制定过程同步互动,具有同质性。由于改革启动者与方案或标准的制定者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任务取向,后者是经验取向),在实践中两种价值取向相互博弈,使得最终的文本与改革者的初衷发生一定程度的偏越。制定文本的专家团队常借助于教育理论,通过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理论化建构完成政府改革意图的教育转化,但这一建构本身在指导改革实践时常存在被误读的风险。第3章主要对对教科书编写及审查过程的进行分析,以揭示教科书知识选择与组织的基本规律。作为特定教育制度中的国家产品,教科书具有“制度文化”和“法定知识”的性质,其生产过程兼具文化生产及类工艺学的双重特点。以上海二期课改为例,我国现阶段教科书编写至少受到三种力量的影响:以主编为首的教科书编写组、教科书审查组和教科书编辑。他们分别位居教科书生产的三个环节,从各自的经验出发,发展出一套各自的行动准则,建构各自心目中理想的教科书。教科书,常常是三股力量综合影响的结果。因此,以“制度文化”、“法定知识”的形式而呈现的教科书的内容,可能实际上带有一些“非制度的”、“非法定的”的成分。这也即教科书层面的课程异变。第4章主要对教科书选用过程与机制进行分析,以揭示教科书选择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教科书的选择是教科书价值实现的重要环节,会反向作用于教科书的建构行动。谁来选择教科书?如何选择教科书?在我国课改的进程中,从社会学分析的角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可合二为一:谁的偏好(或利益)更有价值?学生、家长、教师、学校、教研员、出版社、教育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地方利益集团?政府为学生和学校实现教科书的选择权而精心设计了一套代理选择制度,并试图以种种政策平衡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但结果却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优质教科书的选择权,最终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这是一个典型的教科书选择的悖论。第5章主要对对媒体互动中的教科书事件进行分析,以揭示教科书建构系统与社会系统互动的媒体机制。教科书的建构是一个开放系统:一方面,教科书的行动者也通过媒体宣传改革的理念和教科书特点,谋求社会力量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力量主要通过媒体表达立场和观点,对教科书建构施加影响。由于媒体的介入,教科书也更加成为社会建构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力量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上海二期课改的进程中,这两种力量交互影响,以媒体互动的形式作用于教科书的建构行动。在媒体影响下的二期课改,有些时候会左右摇摆,偏离改革者的初衷。第6章主要从教师动员的角度分析课程异变的影响因素,以揭示动员教师参与教科书建构的路径及策略。本章以教师动员为切入点,按照路径的不同将教师动员分为三种类型——传播动员、竞争动员、参与动员。其中,传播动员指国家利用行政力量,通过传播媒介,把专家理想形态的课程转化为教师实践形态的课程;竞争动员指通过确立课程改革的价值标准,培育竞争环境,制定竞争规则,实施价值判断,从而实现对教师的创新激励;参与动员指通过课程改革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与课程持续创新之间的双赢。据此,考察影响教师参与教科书实践及课程改革的各种变量,提出教师动员的合作动力型路径,以期在教科书的实践层面最大程度地控制和消解课程异变。通过对教科书建构系统的考察,我们认为课程异变的发生是课程改革系统内不同行动者与所处的结构之间互动的结果。在教科书建构的各个场域,在教科书建构的各个环节,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偏好(或利益)的不一致是课程异变的本质原因。对行动者行动的规约和调整,以及对行动者所处结构(其所处场域中的资源及规则)的合理安排和调控是控制和消减课程异变的根本方法。

宋木文[3](2008)在《胡乔木为书价改革护航》文中认为

宋木文[4](2008)在《改革开放后的三次书价改革》文中研究表明1984年至1993年,我国的图书价格有过三次改革,这三次价格改革的原因应该说纯粹是经济的。但改革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价格问题不单纯,它总能引起一些社会的反响。作为这三次书价改革的参与者之一,时任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者的宋木文, 对这三次书价改革情况记忆犹新、感悟深刻,故特成此文以示对出版改革开放30年成果的纪念。

二、港教科书涨价的应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教科书涨价的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上)——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1983年《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的提出者和把关人
二、为改变印刷严重落后状况指路布局
三、对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支持与指导
四、为保证图书和报刊用纸谋划操劳
五、为图书定价制度改革保驾护航
六、高度关注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建设

(2)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教育变革中的课程异变
    二、课程社会学的视角
    三、社会建构主义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第1章 教科书的建构行动——对上海二期课改教科书建构系统的分析
    一、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
    二、建构教科书的行动者
    三、教科书的建构系统
第2章 官方知识的规准——对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制定过程的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动因
    二、改革意图的教育转化
    三、政府部门的价值规限
    四、改革方案的理论转译
    五、改革理想的实践重建
第3章 教育知识的选择与组织——对教科书编写及审查过程的分析
    一、编写组的诞生
    二、编写组里的“新课标”
    三、以主编为首的创新
    四、编写者与审查者
    五、编辑人的作用
第4章 谁的偏好更有价值——对教科书选用过程与机制的分析
    一、教科书的商品属性
    二、谁来选择教科书
    三、如何选择教科书
    四、谁在影响选择者
    五、政府规制下的选择行动
    六、谁的偏好更有价值
第5章 教科书的社会建构——对媒体互动中教科书事件的分析
    一、教科书的社会互动
    二、教科书里的“爱情单元”
    三、落选的“狼牙山五壮士”
    四、短命的沪版《历史》
    五、教科书的社会互动
第6章 课程改革的教师动员——对教科书建构之实践主体的分析
    一、课程改革的教师动员
    二、传播动员:一种文化生态观
    三、竞争动员:一种社会市场观
    四、参与动员:一种专业发展观
    五、教师动员不同路径之比较
结语
    一、课程异变的发生
    二、行动者与结构
    三、课程异变的控制与消解
参考文献
    一、英文部分
    二、中文部分
后记

(4)改革开放后的三次书价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书价改革在中央高度关注下起步
胡乔木为书价改革护航
教科书实行低价微利补贴政策
一般图书的价格改革稳步推进
对书价改革的一点体会

四、港教科书涨价的应对(论文参考文献)

  • [1]胡乔木对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历史性贡献(上)——纪念胡乔木诞辰100周年[J]. 宋木文. 中国出版, 2012(09)
  • [2]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 宁彦锋.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3]胡乔木为书价改革护航[J]. 宋木文. 出版史料, 2008(02)
  • [4]改革开放后的三次书价改革[J]. 宋木文. 出版发行研究, 2008(04)

标签:;  

应对香港教科书涨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